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秦始皇帝陵有多久歷史

秦始皇帝陵有多久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19 06:14:07

① 秦始皇陵墓距今多少年

秦始皇是前210年去世的,210+2013=2223,在他死前就開始建了,所以應該是2223年以上

② 秦始皇陵什麼時候建成的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布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布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陪葬品,因而得名。陶俑有真人大小,由工匠加工燒制,全部為手工勞動,沒有使用模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陶俑容貌各異,體態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製作均按照秦軍編制,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等。在形狀加工好之後,陶俑著色燒制。最後再加上真實的兵器、裝備。各道加工完成後,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排列位置。因此,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是秦軍的精確復制。由於兵俑完美的再現了秦軍的風范,軍事學者可以通過兵俑增加對「強秦」的了解。由於陶俑的原形來源於真實的秦軍將士,所以有研究者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風土人情。
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十分鮮艷,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在考古學家挖出土時,受空氣氧化影響,數分鍾內即漸漸剝落消失,只剩下現在我們看到的陶土色。
從兵俑和所配備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結論是,秦軍的弓箭部隊配備多種箭矢,以應對復雜的戰況。
秦軍兵俑不戴頭盔。有專家說,「不戴頭盔是為了在戰場上顯出英勇的氣勢,可以壓倒敵人。」有專家說是因為當時「刀」還沒有大規模裝備部隊。當時的步兵武器主要是「刺殺武器」,如戟、劍。步兵作戰,長距離用「戟」,近戰用劍。因這些兵器大多用青銅製成,韌性差,砍殺時易折,故多製成刺殺兵器。使用這些 「刺殺武器」,攻擊的部位大多是胸、腹部,因此,秦兵馬俑大都披有胸甲。因為作戰時頭部被「劈砍」的概率較小,因此秦軍是不戴頭盔的

③ 秦始皇帝陵的修建歷史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就開始給自己修陵墓。陵墓選在驪山
腳下,因為這里是秦的都城。秦始皇陵墓從公元前247年開始修建,到公元前208年秦末農民起義,秦王朝危在旦夕時,才由他的兒子秦二世草草完工,前後修了39年 。秦始皇陵整個陵園佔地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封土原高50丈,合今天的115米。封土下面就是地宮。地宮呈方形,秦始皇陵的一切建築都是以地宮為中心,地宮牆外便是陵園的內外城垣。內城附近有陪葬墓,西側還有一處地下建築,即珍禽坑。北內城以內,是皇帝的寢陵。秦始皇陵外城東,除了名揚四海的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以及馬廄陪葬坑外,還有一些陪葬墓。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側約20米的一座陪葬坑內,發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是20世紀考古史上發現的結構最復雜、形體最大的古代青銅器,它重現了秦始皇銅車馬鑾駕出巡的真實面貌。關於秦始皇陵的情況,司馬遷曾在《史記》中有較詳細的描述,其中的奢華宏偉令人嘆為觀止。也許正因為如此,秦始皇陵在建成2100多年多次受到破壞。
秦始皇自13歲即位就開始為他在驪山修建陵墓,統一六國後,又從各地征發了十萬多人繼續修建,直到他50歲死去,共修了37年。但是十三歲開始建陵墓並不是秦始皇的意思,而是秦歷代帝王都要建的,而且最開始是由呂不韋主持的,那個時候秦始皇還未有實權。建陵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至於後來陵墓擴建是由於統一六國,秦始皇好大喜功的表現,而不是說他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要建的那麼大的陵墓。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挖至泉水之下,然後用銅汁澆鑄加固。墓宮中修建了宮殿樓閣和百官相見的位次,放滿了奇珍異寶。為了防範盜竊,墓室內設有一觸即發的暗箭。墓室彎頂上飾有寶石明珠,象徵著天體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嶽和九州的地理形勢,用機械灌輸了水銀,象徵著江河大海川流不息,上面浮著金制的野雞(事實上,金在水銀中會溶解);墓室內點燃了用鯨魚油製成的「長明燈」。陵墓周圍布置了巨型兵馬俑陣。陵墓的設計處處體現了這位始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嚴。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豐富,必然會引起各種人物的覬覦。據記載,東漢末年赤眉起義軍、魏晉後趙時期統治者石勒和石季龍、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等都盜掘過。始皇陵墓地下宮殿可能沒有被盜,已出土的兩乘銅車馬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宮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記載秦始皇陵地宮曾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這樣,那墓道旁的隨葬品應該首先遭到破壞。
鑽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宮四周均有4米厚的宮牆,宮牆還用磚包砌起來,並且找到了若干個通往地宮的甬道,發現甬道中的五花土並沒有人為擾動破壞的跡象。只發現兩個直徑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盜洞,但這兩個盜洞均遠離地宮,尚未進入秦始皇陵地宮之內。此外,秦始皇陵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的事實,更是其未遭到盜掘的有力證據。因為地宮一旦被盜,水銀就會順盜洞揮發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斷,秦始皇陵地宮可能沒有被盜。隨著最新科技手段的運用,地宮是否被盜掘和焚毀的真相將會大白於天下。
但也有人認為司馬遷寫《史記》,距秦始皇入葬僅百餘年。司馬遷《史記》中有專門篇章論述秦始皇,但對陵墓被毀一事,卻隻字未提,而六百年後的酈道元卻做了詳細記述。這不能不令人生疑。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進行了探察,尤其在秦兵馬俑發現之後。考古工作者在地宮周圍打了兩百多個探洞,只發現了2個盜洞,一個在陵東北,一個在陵西側,盜洞直徑約 90厘米,深達9米,但離陵中心還差250米,都沒進入地宮。這兩個盜洞部早己被深埋地層之中,表面完全看不出來了。至於封土層,除當年國民黨軍隊留下的幾個戰壕外基本完整。考古工作者還用先進的儀器探測到地下確有大量的水銀和金屬存在。

④ 秦始皇的陵修了多少年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贏政即位的次年即開始修陵園。到公元前208年完工,歷時39年。(另兩資料:一、他在位37年,而為其修建陵墓的時間就長達36年;二、秦始皇陵於秦始皇即位起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之久)。當時的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由大將軍章邯監工。共徵集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幾乎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咸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築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內城垣周長3870米,外城垣周長6210米,陵區內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據史載,秦始皇陵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級階梯,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但由於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封土底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另一資料:陵園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後經風化侵蝕及人為破壞,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區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建築材料是從湖北、四川等地運來的。為了防止河流沖刷陵墓,秦始皇還下令將南北向的水流改成東西向。

陵園的南部有一個土冢,高43米。築有內外兩道夯土城牆。內城周長3890米,外城周長6249米,分別象徵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員的墓室。已發現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長2000米。經調查發現,整個墓地佔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內有大規模的宮殿樓閣建築。陵寢的形制分為內外兩城。內城為周長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長6264米。秦始皇陵的規模之大遠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於世。1956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2002年秦始皇陵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宮殿是陵墓建築的核心部分,位於封土堆之下。《史記》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 ,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餘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余件。在陵園里設立有多處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來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區,重現當年陵園內科學周密的排水設施;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肯定還會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發現。

在凝重的綠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間,為了讓遊客身臨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榮、王者的威儀,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現的儀仗隊——秦始皇守陵部隊換崗儀式」表演和集「聲、光、電」於一體的秦始皇陵陵區、陵園、地宮沙盤模型展示,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神秘陵園的壯觀場景,展示了數十年來的考古成果,生動直觀地揭示秦陵奧秘,展示其豐富內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園,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奮和聰明才智的結晶,是一座歷史文化寶庫,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而著稱於世。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著棺材……墓室裡面放滿了奇珍異寶。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靠近就會被射死。墓室里還注滿水銀,象徵江河湖海;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徵日月星辰;墓里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秦始皇陵共發現10座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垣南門在同一中軸線上。墳丘的北邊是陵園的中心部分,東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東西兩側還並列著4座建築遺存,有專家認為是寢殿建築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結構舒特。

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現。由此埋葬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兵馬俑坑現已發掘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青銅兵器。

坑內的陶塑藝術作品是仿製的秦宿衛軍。近萬個或手執弓、箭、弩,或手持青銅戈、矛、戟,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的陶質衛士,分別組成了步、弩、車、騎四個兵種。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衛士都是面向東方放置的。據鑽探得知共有三個陪葬坑,其中1974年發現的一號坑最大,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左右,長廊和11條過洞組成了整個坑,與真人馬大小相同、排成方陣的6000多個武士俑和拖戰車的陶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號坑的東北約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發現的二號坑,它是另一個壯觀的兵陣。南北寬84米,東西長96米的二號坑,面積921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7016平方米。二號坑內有多兵種聯合陣容,包括步兵、車兵、騎兵和弩兵等。二號坑西邊是三號坑,1989年10月1日才開始允許遊客參觀。南北寬24.5米,東西長28.8米的三號坑面積為500多平方米。三號坑經有關專家推斷,被認為是用來統帥一、二號坑的軍幕。一乘戰車,68個衛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內。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為「右軍」,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 這些按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為秦代軍事編制、作戰方式、騎步卒裝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 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俑的寫實手法作為中國雕塑史上的承前啟後藝術為世界矚目。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對外開放。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而它的發現本身就是20世紀中國最壯觀的考古成就。它們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法國總統希拉克對它的「世界第八奇跡」的贊譽,使秦始皇陵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遺產的桂冠,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⑤ 秦始皇陵墓修建了多少年

秦始皇陵位於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市約37公里。陵墓規模宏大,南倚驪山,北臨渭水。陵墓為什麼選在這里呢?古人們迷信風水寶地自不必說。1994年中央電視台報道說:地址學家根據衛星拍照的圖片看。從驪山到華山正好像一條龍,秦始皇陵正好位於龍頭眼睛的位置。成語「畫龍點睛」之說,到底是古人有「高瞻遠矚」的本領,還是今人的附會之說,一時還搞不清楚。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姓贏名政,13歲即位,22歲親理國事,由公元前230年起,10年內兼並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他在位時實行郡縣制,統一法律、文字、貨幣、車軌和度量衡,這些措施有助於鞏固統一和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與此同時,他大修宮殿,焚書坑儒,殘酷壓迫老百姓。

為了死後安葬,秦始皇令丞相李斯征發70萬人為他修建陵墓,大將章邯充任監工。最後終因楚霸王項羽入關和農民起義,秦王朝覆滅。

《史記·秦始皇本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沿驪山,及並天下,以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貴,徒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長久之。」從中可以看出陵墓規模之大,工程之繁和陳設之豪華。秦始皇在位36年,修陵墓36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病故,葬禮隆重可想而知。據推算,當時秦王國有2000萬人口,70萬人約佔全國青壯年勞力的十分之一,勞民傷財,累死活埋勞工不計其數。其後,火焚人盜,地上建築全毀。《水經注·渭水》記載說:「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中盜賊,銷槨為銅」。

秦始皇陵到底埋有多少珍寶,至今還是個未知數。據考古學家袁仲一先生1994年答《人民日報》記者問時說:「的確,經過考古鑽探和科學探測,發現秦陵封土下含貢量比普通土含貢量高60多倍,證明史書中關於秦陵地宮『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奇器珍怪徒藏滿之』的記載不時沒有根據的。」

當地人稱秦陵為驪山園,在一片農田中,隆起的山丘就時秦始皇陵。陵園近8平方公里,由於2000多年的風雨剝蝕,陵高從原來的115米降到現在的50米左右。根據初步普查,陵園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呈方形,周長為3000米左右,北牆有2門,東、西、南3牆各有1門。外城呈矩形,周長為6200餘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內外牆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俑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內外總計有400餘座坑墓。據說,秦二世胡亥下令:所有修陵工匠和宮內未生子的宮女,悉數殉葬。1994年考古發現,葬坑有身負重傷、顱骨刀刺的遺骨多件,有人分析這是秦二世宮廷政變王室的受害者。秦始皇陵園是一座豐富的地下寶庫,秦佣三座坑的兵馬俑,銅車馬佣只是發掘面市地一部分。

秦始皇陵本身,至今沒有考古發掘,據考古學家袁仲一先生解釋說:「它不像隋唐以後的帝王陵墓,有墓門墓道(如唐乾陵墓等),找到墓門就可以開啟進入地宮或墓室,而是先挖出規模宏大切很深的墓穴,然後用一層層黃土填夯起來,不僅沒有墓道墓門,而且土層中可能還有文物,如要發掘,就要將山丘般的陵冢層層剝挖,不僅工程十分浩大,而且也會破壞秦始皇陵墓本身,這是十分可惜的,而且也與保護文化遺產的宗旨相悖。」有沒有不損壞秦陵而直接進入地宮進行發掘探密地辦法呢?他回答說:「恐怕很長一段時期是沒有辦法的,只有寄希望於今後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和子孫後代的聰明才智了。」

秦始皇陵園除從葬坑外,還發現石料加工場的遺址,建築遺物有門砧、柱礎、瓦、脊、瓦當、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園,為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

⑥ 秦始皇陵墓到底修建了多長時間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十三歲(公元前246年)即秦王位,即位後不久,就在酈山開始營建陵墓。統一天下後,又從全國征發來七十多萬人參加修築。直至秦始皇五十歲死葬時(公元前210年)還未峻工,秦二世時又接著進行了兩年,前後費時近四十年,真可謂工程浩大。」

⑦ 秦始皇的墓修了多少年

修建陵墓耗時近39年,征調了至少70萬民夫。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十三歲(公元前246年)即秦王位,即位後不久,就在酈山開始營建陵墓。統一天下後,又從全國征發來七十多萬人參加修築。直至秦始皇五十歲死葬時(公元前210年)還未峻工,秦二世時又接著進行了兩年,前後費時近39年,真可謂工程浩大。」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

⑧ 秦始皇帝陵的資料,速度!!!

秦始皇帝陵位於西安市臨憧區東的驪山北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就開始修建陵墓,直至公元前210年入葬,陵墓的修建工程長達37年,用工最多時達70餘萬人。陵墓的封上呈平頂的四方錐體,底部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高115米。經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封土底部南北長350米,東西寬345米,高76米。陵墓的周圍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75米,外城周長621O米。內外城均四面有門,並有門網建築。通過考古勘探,在陵園內外已發現各種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員的墓葬500餘座。陪葬坑中比較重要的有:兵馬俑坑、銅車馬坑、馬廄坑、珍禽異獸坑,以及各種附葬坑等。另外,在陵園內外還發現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大量的宮殿建築遺址。整個陵園猶如一座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它是中國歷代帝王陵中規模最大、埋藏物最多的一座陵園。 秦始皇帝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地形南高北低,屬於山腳下的洪積扇區。酈道元《水經·渭水注》雲:啊山「其陰多金,其陽多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如今陵墓的周圍是一片農田和村落,陵的封土上長滿石榴樹,每年初夏榴花似火,秋季碩果累累,遊人如織。 為了揭開秦始皇帝陵墓的奧秘,考古工作者從六十年代初開始逐步對陵園進行科學的鑽探和調查。秦始皇帝陵園的面積有56.25平方公里。秦陵陵基近似方形,狀如覆斗,夯土築成。現存陵76米,陵基東西寬345米,南北長350米,就象一個金字塔形狀。圍繞封土堆,地面上原建有兩重南北向長方形城垣,內城南北長1355米,東西寬580米,周長3870米。外城南北長2165米,東西寬580米,周長6210米。城牆大多坍塌,僅存牆基,牆基寬約8米。內城和外城四面均有城門,外城的四面各有一門,內城的東、西、南三面各有一門,北面二門。門上均有門闕建築。內外城的四角有角樓。內外城之間還發現有幾處大型宮殿建築遺址。秦始皇帝陵的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就有400多個。 在這些陪葬坑中,有象徵皇室帝王乘輿的銅車馬坑;象徵皇帝涉獵遊玩之苑囿的珍禽異獸坑,象徵宮廷養馬的馬廄坑以及象徵秦王朝百萬雄師的兵馬俑,近年來,陵區內有50000餘件重要的歷史文物出土,其中不少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如銅車馬、跽坐俑、樂府鍾、夔紋大瓦當等。 從這些陪葬坑的內涵和史書中對秦陵地宮設置情況的記載來看,秦始皇帝陵園就是當年秦王朝地上王國的再現。人世間原有的一切在地下無不畢備。在這個幽冥的地下王國中,秦始皇帝依然是統治天下、至尊至貴的帝王。始皇帝死後僅3年多,秦王朝就被農民起義的浪濤所摧毀。秦陵地面所有華麗的宮殿別館都落得「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只有那高高隆起的秦陵墓冢,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歷史見證人,向後人訴說著王朝盛衰交替的春秋。 秦始皇陵園遺址平面圖: http://qin.junshijia.com/html/2005-10-2/2005102121330.htm

⑨ 秦始皇的陵墓發掘了嗎他統治了秦朝多少年

秦始皇墓對於世界來說一直是深埋地下的秘密.是否開掘秦始皇陵墓,秦始皇墓沒有被盜過,非常珍貴,開挖必須是在各方面的條件具備以後才能進行,目前尚在論證,不會開挖。 秦陵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它的規模很大,建造完美精湛,堪稱世界之最。關於挖掘的問題,各方面的專家在不斷地進行論證。這個影響這么大的墓,不開挖它們也不等於沒有魅力,開挖和不開挖,它們的價值都是存在的,開挖必須是各方面的條件具備以後才能進行,這是對歷史負責,對文化遺產負責。在條件不成熟的現在,不開挖,保持它的神秘性才更有價值和魅力。 發掘秦陵涉及到保護技術的問題和保護水平的問題。這些文物在墓里埋了幾千年,已經形成了平衡狀態,文物在那裡的變化非常非常小。如果突然發掘,文物接觸氧和其他氣體以後,很快就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對於有些文物來講是無法控制的。 在南方潮濕地區發掘過程中遇到過許多這樣的例子。一個象牙製品出來以後白白的,非常好看,沒過兩個小時就變黑了,有的甚至變成粉末了,就是條件變化了,突然不平衡了,就被破壞了。咱們可以想像,秦始皇陵這個墓沒有被盜過,文物是大量的,非常豐富的,肯定有好多精美的文物。發掘以後,突然使它變化,有一些東西是我們現代的技術控制不了的。 從秦王政十七年即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秦王嬴政開始了他正式的統一中國的戰爭。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軍一到,齊王建拱手請降,齊亡。不到10年的時間內,嬴政就滅了韓、趙、魏、燕、楚、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共38年 當了26年秦王 12年皇帝
公元前259—前210年!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朝。定都咸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

⑩ 秦始皇陵的歷史沿革


擇址
出於現實和心理的雙重需要,古人常選擇地勢較高、環境優美的地方來設置陵寢,特別是帝王陵。秦始皇執政於都城咸陽,但陵園卻選在遠離咸陽的驪山之阿。之所以這樣做,據北魏時期的酈道元解釋:「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酈道元的觀點得到學術界多數學者的肯定。不過也有學者提出過異議,持否定意見的一方認為,秦始皇陵選在驪山之阿一是取決於當時的禮制,二是受「依山造陵」傳統觀念的影響。
秦始皇先祖及宣太後的陵園葬在臨漳縣以西的芷陽一帶,秦始皇陵園選在芷陽以東的驪山之阿是當時的禮制所決定的,因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時的尊卑、上下排列。《禮記》、《爾雅》等書記載:「南向、北向、西方為上」。「西南隅謂這奧,尊長之處也」。東漢《論衡》一書記載得更為明確:「夫西方,長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東……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飲食;宅,人所居處,三者於人,去凶宜等。」即在芷陽的宣太後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與兒子之間,即「西望吾夫,東望吾子」,似乎亦是按尊長在西、卑幼居東的原則。秦始皇先祖已確知葬在芷陽的有秦昭襄王、秦莊襄王和秦宣太後。既然先祖墓均葬在臨漳縣以西,作為晚輩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陽以東了。作壁上觀若將陵墓定在芷陽以西,顯然有悖於傳統禮制,所以秦始皇陵園選在驪山腳下完全符合晚輩居東的禮制。
另有學者研究認為,秦始皇帝陵選址驪山北麓,脫離其祖父和父親陵園而另闢新園的做法,是其一墓獨尊思想的反映。贏政完成統一大業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因而將自己的陵墓獨立出來,以顯示其地位的特殊與尊貴。此外,從堪輿學上講,秦始皇帝陵南有驪山,北有渭河,是「背倚山峰,面臨平原」的「山沖」之地,恰恰處於驪山北坡大水溝與風王溝之間的開闊地帶,位當渭河南岸三級階地與驪山山地之間的台塬上,不但地勢較東西為高,而且受東西兩側水流的拱衛,是一處極為理想的墓地。
營建人
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少府令章邯監工。共徵集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幾乎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營建過程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王位時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陵園營建工程就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侯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的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但秦始皇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這是秦始皇的一點改進。陵園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臨死之際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縱觀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
初期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工程的規模和基本格局。
中期階段。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歷時9年,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最多72萬囚徒來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的主體工程。
最後階段。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這一階段主要是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任務。在這一階段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華里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秦帝國危在旦夕時。此時已擢升少府令的章邯建議:「盜已至,眾疆,今發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 」二世當即准奏,命章邯率領修陵大軍回擊起義軍,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園工程不得不草草完工。 秦子嬰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難。據《史記·高祖本紀》 、《漢書·卷一·高帝紀第一上》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 記載,項羽攻入關中後,大規模破壞秦始皇陵,地面建築毀於一旦,並挖掘了帝陵。

劉邦擊敗項羽後,定都長安,建立西漢。為了籠絡天下人心,於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下令對秦始皇陵妥為保護,著令20戶人家住在秦陵附近,作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後,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對秦代帝王陵墓,都下令保護。
但即使如此,秦陵也未得安穩。《漢書·劉向傳》記載,有一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結果有一隻羊掉入地洞中,小孩子打著火把到地洞中去尋找,不料竟然走進了秦陵地宮,引發大火,將秦始皇的棺槨燒掉了 。對《漢書》所記,《水經注·渭水》也作了補充:「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
新莽末年,赤眉軍盜掘秦始皇陵,將發掘出的葬具、銅槨熔化掉,以取銅材。
魏晉時期,後趙統治者石虎又盜掘秦陵。
唐代末年,黃巢攻入關中,秦始皇陵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破壞。黃巢盜秦陵一事歷代都有傳說,明人都穆《驪山記》雲:「始皇陵內城周五里,舊有四門,外城周二十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邱並峙,人日:此南門也。右門石樞猶露土中,陵高可四丈,項羽、黃巢皆嘗發之。老人雲:始皇葬山中,此特其虛冢耳。」都穆《驪山記》中所記黃巢盜秦陵的事情,在新、舊《唐書》均不見記載,所以,不少學者對其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五代時軍閥溫韜以籌軍餉為名,再次大規模地盜掘秦始皇陵。
宋太祖開寶三年(970),下令臨潼縣保護和修整秦始皇陵。
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曾為秦始皇陵立碑。
清光緒年間,秦陵又一次被盜墓賊光顧。當地官府獲悉後立即派人趕來調查,發現盜洞後將洞口用實物封死不留痕跡,嚴加看護,防止再次被盜。但這樣重大的事情,地方誌卻沒有記載,所以可能是現代版本的「牧羊人尋羊燒之」。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政局混亂,社會動盪,在陝軍閥又一次挖掘秦陵。劉鎮華是河南軍閥,發跡於1912年至1928年的北洋政府時期。1926年率十萬「鎮嵩軍」由豫西進入關中,將楊虎城、李虎臣二部圍困於西安城長達8個月之久,城內餓死和戰死的軍民有好幾萬人,時稱「二虎守長安」。劉鎮華盜秦陵就發生在其主政陝西期間,並且,被其盜掘的並不僅僅是一座秦陵。
除劉鎮華外,原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孫連仲,也曾在秦陵上「挖戰壕」。知情人後來稱,孫連仲是暗渡陳倉,裝模作樣,實際是在盜陵。

閱讀全文

與秦始皇帝陵有多久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