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榆樹,榆樹大,康熙爺樹下避雨,成就大清
康熙
清代年號(1662年-1722年)。
在位帝王為:愛新覺羅·玄燁(滿語發音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親政後,在他的努力下,臨來了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次盛世—康乾盛世。從此,大清王朝開始走上繁榮。
2. 大榆樹的介紹
大榆樹鎮位於延慶縣城東南4公里處,距離八達嶺長城僅有5公里,屬城郊型鄉鎮。鎮域面積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萬畝,人口1.5萬,有25個行政村,110國道、八達嶺快速路穿鎮而過,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31.74%,綠化率達32.03%。2005年5月份,與北京國土經濟研究會簽訂了關於在大榆樹鎮建設全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實驗區協議。該鎮連續兩年被評為首都精神文明鄉鎮、2004年被評為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和農業產業化先進鄉鎮;鎮黨委連續5年被延慶縣委評為五好鄉鎮黨委;2004年年終考核排名第一。
3. 請教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富錦市的歷史沿革
富錦市-歷史沿革 富錦,原名「富克錦」,由明代「弗提衛」或「福題希衛」轉音。清代稱「富提新」(又作「福替新」)、「福題希」,赫哲語,意為「高崗」。清末,漢語稱「富克錦」。周屬肅慎,漢屬挹婁,唐屬黑水都督府,遼屬女真五國部,金屬胡里改路,元屬水達達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清屬三姓副都統轄區。1882年(清光緒八年),於戛爾當屯(今富錦市區西3公里)添設富克錦協領,歸三姓(今依蘭縣)副都統領屬。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臨江州於富克錦縣城設置分防巡檢。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吉林巡撫奏准,以富克錦巡檢升改富錦縣,駐富克錦城,隸屬臨江府(由臨江州升改);同時,裁撤協領。同年9月,改隸東北路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6月,東北路道改為依蘭道,由依蘭道管轄。1929年2月,裁撤依蘭道,由吉林省直轄。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三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戰勝利後,劃歸合江省管轄。1946年1月,合江省於富錦縣城設立富錦專區,管轄富錦等6縣。同年6月1日,撤銷富錦專區,同時合江省政府決定,將西南部的集賢、三道崗地區劃出,設置集賢縣。1947年11月,將西部的新城區劃歸樺川縣管轄。19 49年1月6日,合江省政府令,將同江縣並入富錦縣,並劃為同江區。同年5月,合江省並入松江省,富錦縣隸屬松江省。同年6月23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將綏濱縣並入富錦縣。195 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富錦縣隸屬黑龍江省合江專區。1959年4月24日,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將富錦縣的同江區劃歸撫遠縣管轄。1963年12月30日,國務院批准,將松花江北綏濱地區劃出,恢復綏濱縣。翌年3月,富錦、綏濱兩縣正式分開。1985年1月,合江地區與佳木斯市合並,劃歸佳木斯市領導。1988年8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富錦縣,設立富錦市(縣級),為省轄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1992年,富錦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三江平原中部,松花江下游南岸。東北與同江市為鄰,東與饒河縣接壤,南與寶清縣、友誼縣相連,西界樺川縣,北與綏濱縣隔江相望。全市總面積8229平方公里,共轄9鎮、9鄉,另有3個省屬國營農場。1992年末全市總人口 41.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4萬人;滿、回、朝鮮、赫哲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4%。市政府駐地富錦鎮。 (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富錦之稱源於明代的富提希衛和清代的富克錦。「富提希」、「富克錦」皆系赫哲語「崗」之意。 此地原為靺鞨地,金代為黑哲(即赫哲)族所據,遼代屬五國部,位於哈爾庫馬草原之北,松花江岸至今尚存遼代五國部越里吉城的遺跡。明代為富提希衛(亦稱福替新)所轄,清初為黑斤人本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於三姓地方設協領,雍正十年(1732年)設置三姓副都統,此地為三姓副都統管轄,光緒八年(1882年)設置富錦協領,仍屬三姓副都統管轄,光緒三十二年(19O6年)劃屬臨江州管轄,後置分防巡檢。宣統元年(1909年)改升富錦縣,民國初年,國民政府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將東北劃分為三省十道,富錦縣劃歸吉林省依蘭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轄,富錦縣直隸吉林省為三等縣。偽滿州國成立之初仍承襲舊制,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改行帝制後,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三江省公署,將富錦縣由吉林省劃歸三江省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三江、東安兩省合並為合江省,富錦縣為合江省所轄,解放後,恢復東三省富錦劃屬黑龍江省管轄。 富錦歷史悠久,周屬南慎部,唐屬黑水都督府,遼屬東京道女真五國部,金屬上京胡里改路,元屬遼陽行省水達達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永樂七年(1409年)設弗提衛,清為三姓副都統轄區,光緒八年(1882年)在嘎爾當設富克錦協領衙,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巡檢司屬臨江州,宣統元年(1909年)設富錦縣,民國21年(1932年)6月日本侵佔富錦後,稱富錦縣公署,1945年8月12日富錦解放,是年12月7日成立富錦縣民主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富錦縣人民政府。1988年8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民[1988]行批19號)撤縣建市。被列為省轄計劃、財政單列縣級市。 2000年,富錦市轄10個鎮、8個鄉:富錦鎮、頭林鎮、宏勝鎮、二龍山鎮、長安鎮、硯山鎮、錦山鎮、興隆崗鎮、向陽川鎮、西安鎮、大榆樹鄉、富民鄉、新建鄉、隆川鄉、永福鄉、上街基鄉、擇林鄉、二道崗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2057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富錦鎮 98082 向陽川鎮 14809 二龍山鎮 24586 長安鎮 17879 西安鎮 13429 錦山鎮 22676 硯山鎮 18755 頭林鎮 15821 興隆崗鎮 13212 宏勝鎮 12791 大榆樹鄉 14448 富民鄉 10244 擇林鄉 8697 永福鄉 10204 新建鄉 9867 上街基鄉 9964 二道崗鄉 9736 隆川鄉 10478 建三江管理局虛擬鎮 15535 七星農場虛擬鄉 39377 大興農場虛擬鄉 15018 創業農場虛擬鄉 14971 2003年,西安鎮人民政府駐地由西安村遷至清化村,西安鎮同時更名為上街基鎮(黑民辦函[2003]70號)。 富錦市轄11鎮,266個村民委員會:富錦鎮、二龍山鎮、向陽川鎮、錦山鎮、頭林鎮、興隆崗鎮、宏勝鎮、上街基鎮、硯山鎮、長安鎮和大榆樹鎮。境內還有建三江農墾分局及其七星、大興、創業3個省屬國營農場
4. 定海神針說明了古榆樹的什麼
說明了古榆樹的神奇和人們對這棵古樹的喜愛,寄予著人民企盼風調雨順。
人們將古榆根部與湖水水面的距離,當作測量湖水的標志。開魯古榆樹為明代所植,據今近千年歷史,樹形奇偉,枝葉茂盛,在廣闊的科爾沁大地上聞名遐邇,大榆樹鎮依此得名。
這株古榆樹高25米,樹圍7米,四人合抱方能圍攏。四條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走向的大枝杈,粗在1米以上,延伸十餘米。巨大樹冠形成的綠蔭覆蓋面積近500平方米。
(4)大榆樹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魯縣把這株古榆作為文物,予以妥善保護。1985年以這株古榆為中心,建成一處供人們休息、娛樂的場所,取名「古榆園」。
古榆園正門雕梁大柱,雄偉壯觀;側門設計精巧,古樸雅緻。在古榆園正門內樹下的方碑上,鐫刻著介紹古榆的文字;碑後有假山、水池。1996年,古榆被列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大榆樹鎮的歷史沿革
鎮域村落多為明、清兩代建置。
日本侵華時期,由偽蒙疆宣化府延慶縣統治。
1940年開辟平北抗日根據地,屬昌延聯合縣。
1945年屬延慶縣,1948年延慶解放,屬延慶二區,12月劃入延慶一區。
1953年建立鄉級政權,分屬姜家台鄉、楊戶庄鄉。
1956年撤區並鄉,建立大榆樹鄉,轄村18個。
1958年7月26日,將蓮花池村劃出,將原下屯鄉的東杏園、新寶庄、簸箕營3個村劃入。
1958年8月改屬燈塔(延慶)人民公社,為大榆樹大隊,轄村18個,同時將東杏園、新寶庄、簸箕營劃歸下屯鄉。
1961年成立大榆樹人民公社。1966年5月30日改為高廟屯公社。
1983年將高廟屯公社改為大榆樹鄉。
1990年將司家營村劃歸延慶鎮。
2000年7月撤銷大榆樹鄉、下屯鄉,改置為大榆樹鎮。同時,將原下屯鄉的東杏園、新寶庄、簸箕營、西杏園、下屯、岳家營、程家營、軍營8個村劃歸大榆樹鎮,轄村25個。
2002年末,鎮政府駐大榆樹村,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1.36萬人,轄姜家台、陳家營、楊戶庄、阜高營、奚官營、上辛庄、下辛庄、宗家營、大榆樹、高廟屯、劉家堡、南紅門、北紅門、東桑園、大泥河、小泥河、小張家口、下屯、東杏園、西杏園、岳家營、簸箕營、新寶庄、程家營、軍營25個行政村。
原【下屯鄉】延慶縣轄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4千米。延(慶)康(庄)公路、八達嶺公路和康(庄)延(慶)鐵路支線過境。1949年屬延慶一區,1956年設下屯鄉,1966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19.5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大路、東官房、小豐營、小王家堡、東紅寺、新大豐營、下屯、西杏園、東杏園、岳家營、簸箕營、軍營、程家營、新保庄14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下屯鄉,將下屯、西杏園、東杏園、岳家營、簸箕營、軍營、程家營、新寶庄8個村並入大榆樹鎮,將東紅寺、大路、新大豐營、東官坊、小豐營、小王家堡6個村並入康莊鎮。
6. 18棵幾十年的大榆樹現在能賣多少錢
不是按年頭計算的,是按照立方計算的,每個立方按照1000塊錢計算就可以了,你算一下有多少就能計算出多少錢來
7. 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大榆樹鎮的古榆園的那棵古榆有多長時間的歷史
九百年、
8. 大榆樹最怕什麼會死
大榆樹最怕樹根有油。十幾年的大榆樹最怕樹根有油,因為樹根有油就會死掉。榆樹的生長很慢,十幾年的榆樹也只有四把粗,大榆樹最怕把機油或者其他什麼油倒在樹根旁邊,樹吸收了油很快就會死掉了。所以大榆樹最怕樹根有油。
任何作物都是由新根生而生,由根衰亡而亡,健壯發達的根系是作物生長和高產的基礎,如果根吸收了機油,柴油都會死掉的。
大榆樹的發展
2006年大榆樹鎮全面實施,工業立鎮,科教興鎮,生態建鎮,農業穩鎮四大戰略,開展各項工作。
工業工作,大榆樹鎮被定為全縣的工業重鎮,幾年來緊緊圍繞著工業立鎮這一指導思想,狠抓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園區規劃佔地5700畝,實現了六通一平。
對入園的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因此工業發展迅猛。2005年財政收入94點4萬元,截止到2005年底,共有入園實體企業24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7335點1萬元。
科教工作,科教產業蓬勃發展。佔地近1000畝、投資近8億元的現代化的高等學府北京科技職業研修學院已矗立在城南,學校可容納學生3萬人,2005年入住學生達到1點6萬人。佔地33畝,投資2160萬元的春藝達廣告學校已建在東杏園村。兩所學校的入住,成為大榆樹鎮經濟又一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