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耶路撒冷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耶路撒冷發生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5 09:21:11

1. 5月18日 歷史上都有什麼世間發生啊

● 1948年5月18日,法蘭克福會議召開。法蘭克福會議是1848~1849年德國革命期間的全德制憲國民會議。1848年5月在萊因河畔法蘭克福召開。在資產階級自由派把持下,會議陷於空談辯論狀態,沒有解決德國革命要消滅封建殘余,實現民族統一這一主要問題。次年3月,通過帝國憲法,決定建立統一的立憲君主國,但被奧地利、普魯士等所拒絕。6月被解散。

● 1974年5月18日,印度爆炸第一個核裝置,成為世界第6個核國家。

●1980年5月18日,我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的第一枚運載火箭獲得圓滿成功。這枚運載火箭,在高空中順利地完成了火箭級間的分離、發動機關機和火箭頭體分離等一系列程序,精確地沿著預定軌道飛完全程,最後在預定區域准確入海。這次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是繼我國成功地進行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和發射人造衛星成功後,在尖端科學技術領域里取得的又一新的重要成就。

● 1985年5月18日,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成立。

● 1966年5月18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原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鄧拓,因受林彪、「四人幫」一夥的迫害,含冤逝世。鄧拓同志的追悼會於1979年9月5日在北京隆重舉行。鄧拓1912年出生在福建。青年時代就投身於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長期從事黨的新聞宣傳事業,在抗日戰爭時期創辦《抗敵報》;解放後,主編《人民日報》,對黨的新聞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

● 1968年5月18日,埃及政府開始遷移阿希·辛拜勒神廟中的古代雕像。埃及政府決定在這個地方建造阿斯旺水壩。水壩建成時,阿希·辛拜勒神廟將被水淹沒。有50個國家支援遷移遺址的費用。這個神廟是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建造的。

●5月18日是「耶路撒冷日」。位於巴勒斯坦中部的耶路撒冷是一座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根據自己的宗教傳說,都把這座城市奉為聖城。由於它是宗教聖地,又有復雜的歷史,聯合國在1947年把它定為國際城市,由聯合國直接管轄。但在3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全部佔領耶路撒冷,並在1980年把它定為以色列的首都。1984年4月,耶路撒冷委員會在摩洛哥非斯舉行的特別會議決定,每年5月18日為耶路撒冷日。伊斯蘭世界在這一天要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以反對以色列吞並耶路撒冷,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1899年5月18日,第一次世界規模的和平會議在海牙召開美、英、俄、法、日、中等26個國家參加了會議。會議簽署了3項公約,並通過了限制軍事行動手段的3項聲明。1907年6月15日,第一次會議的與會國和中南美洲國家共44個國家在海牙舉行了第二次國際和平會議。

● 1964年5月18日,中國舉重運動員陳鏡開在上海以151.5公斤的成績,打破他本人在1963年4月20日在北京創造的次輕量級挺舉151公斤的世界紀錄。這是陳鏡開第9次破世界紀錄。

● 俄國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的支持下,進攻土耳其,重新佔領亞速海。(1736)

● 法軍在尼爾溫登大敗,比利時獲解放。(1793)

● 拿破崙一世宣布為法國皇帝。(1804)

● 秘魯印第安人起義領袖圖帕克·阿馬魯被害。(1781)

● 英國邏輯學家羅素生日。(1872)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在衣索比亞的軍隊投降。(1941)

● 《歐洲人權公約》開始生效。(1954)

2. 耶路撒冷是誰建做和歷史

耶路撒冷的大體歷史 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 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人各部落遷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佔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此後的幾千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二戰期間。在這期間他們抗擊十字軍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犧牲。 二戰後,猶太人大量從其他地區遷入,同時驅逐巴勒斯坦人,改變了當地的人口成分。

3. 西方耶路撒冷什麼梗

網上調侃山東菏澤曹縣的時候說的:「山東不能失去曹縣,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在西方是聖城,地位非常重要,則反映曹縣也很重要,是一種調侃的話。

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1980年,以色列立法認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後,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實際控制。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305名。

簡介

耶路撒冷位於猶地亞山區頂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動中心之一。耶路撒冷麵積只有126平方公里,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耶路撒冷在歷史上多次被外族人破壞,也多次重新修建,既是世界矚目也是命運多舛的城市。

4. 「耶路撒冷哭牆」是什麼

  1. 2002年的一天,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哭牆處,人們像往常一樣前來祈禱。突然,在哭牆男士朝聖區的右邊,也就是接近女士朝聖區分界線的地方,從一塊巨大石磚的縫隙處流出了水滴。人們發現,在牆上居然留下了一塊長30厘米,寬10厘米的明顯水漬;

  2. 這使在場的所有人目瞪口呆——那堵被稱作哭牆的牆,竟然真的哭了起來!盡管聖殿山的管理官員解釋說,那些水滴可能是從裝設的一條水管流出的。但一位專家指出,若是正常滴水,應該是會蒸發,不可能擴散;

  3. 一些猶太教的神秘教派指出,在他們的典籍中預言,若哭牆流淚的話,世界末日就會來臨。另一位猶太教拉比佛洛曼更大膽預言:「人人皆知的預言說,當牆壁的石頭冒出水來,是彌賽亞降臨的前兆。」哭牆哭泣一事甚至被列入世界十大神秘事件之一;

  4. 為什麼哭牆會哭?而真相又到底是什麼…… 一座聖地的千年之謎如果世界有十分美麗,那麼九分在耶路撒冷——《塔木德經》要解開哭牆之謎,首先得從哭牆所在地——耶路撒冷說起。耶路撒冷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和平之都」。但和平對於耶路撒冷來說似乎很遙遠。三千多年來的耶路撒冷,伴隨著的盡是戰爭、殺戮、爭端,毀滅與重建,使得耶路撒冷充滿了謎一樣的歷史;

  5. 公元前10世紀左右,以色列王大衛打敗了迦南人,定都耶路撒冷。此時,一件影響耶路撒冷的歷史事件發生了。大衛佔領耶城後,下令將象徵著神的「約櫃」從示羅城迎來此地。從那一刻開始,耶路撒冷踏上了它崇高地位的第一步;

  6. 那隻是序曲。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繼位後,一心要尋找另一種榮耀超越自己不凡的父親。他修建起了一座聖殿,將與神同在的象徵「約櫃」放置其中(傳說約櫃里裝有上帝親手書寫的「十誡」,隱藏著上帝與人類的終極鏈接);

  7. 於是這座聖殿成為希伯來世界的精神中心。所羅門聖殿的建立,使所有的眼睛都轉向耶路撒冷,它出現於人們的祈禱中,朝聖者甘冒路途的危險在每年重大節日之際登上它的階梯。耶路撒冷被稱為「上帝腳掌所踏之地」;

  8. 耶路撒冷確立起了神聖的地位,聖地初現光明。公元3世紀,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希拉娜太後巡遊耶路撒冷,命令在耶穌的墓地上修建了一座復活教堂,又稱聖墓教堂。此後的歲月,基督受難的遺物:十字架、釘子、荊棘冠、海綿、笞鞭被一一發現。耶路撒冷聖地的宿命不可改變;

  9. 公元7世紀初,傳說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傳教,在麥加城受到當地貴族的反對。一天夜裡,他從夢中被喚醒,騎著由天使送來的一匹有女人頭的銀灰色牝馬,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在這里踩在一塊聖石上,登上了七重天,在直接受到上天啟示後,當夜又返回麥加城。由於這夜遊神話,耶路撒冷也就成了伊斯蘭教的聖地;

  10. 至此,耶路撒冷成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共同的「聖地」,它接受著來自全世界億萬教徒的頂禮膜拜。但三大教的信徒對聖城的狂熱,讓殘酷的征戰在幾千年裡持續不斷……迷一樣的宿命籠罩著這座城市。

5. 耶路撒冷為什麼戰火不斷

我們可以從耶路撒冷的地理、經濟、政治、宗教、歷史、文化六個方面來分析其戰火不斷的原因。

地理:

耶路撒冷位於阿拉伯新月地帶的中部,一直是聯系歐洲和中東北非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中轉中心,而且地勢較高,易守難攻,盤踞了耶路撒冷,即可輕易控制整個地區。

經濟:

現代的耶路撒冷已經失去了昔日輝煌的地區經濟中心地位,但是它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經濟意義仍然是其他地區城市所無法比擬的。這種商業價值和經濟意義自然建立在它的宗教中心地位之上,並通過朝覲和旅遊兩種途徑實現。

政治:

過去從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來以色列的香客和遊客數量十分有限。目前,世界穆斯林人數超10億人,其中每年有200萬人次前往沙特的聖地麥加和麥地那朝覲,使沙特大發其財。一旦巴以實現和平,作為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的耶路撒冷其吸引力決不會遜於麥加和麥地那,其旅遊收入的巨大潛力是可以想像的。對於土地貧瘠、礦產和水資源缺乏、自然條件較差的巴勒斯坦來說,旅遊將是振興和發展的最大動力。因此,也必然是巴以雙方爭奪的戰略資源。

宗教

耶路撒冷,特別是東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地,涉及世界數十億人口的宗教和民族感情。這里有大量的宗教和歷史遺址,其中有9處三大教先知墓,400多處學者、顯貴、總督、將軍墓地和歷史景觀。

歷史

耶路撒冷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飽經滄桑的聞名古城。

文化

耶路撒冷主要是以宗教聖地而聞名世界。

6. 中世紀聖戰歷史

十字軍東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以清除異端的名義發動的所謂"正義"戰爭。當時原屬於羅馬天主教聖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征行動。但實際上東征不僅僅限於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就是針對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十字軍在他們佔領的地區建立起了幾十個十字軍國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國,此外還有安條克公國,的黎波里國等。
第一次十字軍戰爭是200年間,十字軍東方戰爭中唯一對穆斯林取得勝果的戰事,奪占耶路撒冷聖城,奪回主的聖墓,在當時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引發了空前轟動,也是烏爾班二世至死未曾想像過的完美大捷。自然,它受到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累世的傳誦,眾多隨軍教士及後世的教會編年史家都在竭力記述此役,贊美基督大能,如神跡般傳誦。同時,這場戰爭及其後拉丁東方的建立,更是影響了整個東地中海格局,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受到各方的強烈關切。拜占庭、亞美尼亞、突厥人、阿拉伯人,各種宗教背景、不同地位出身的史家都在著述陳辭,詳述此事,以資借鑒反思。(阿爾伯特,耶路撒冷史)
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仇恨和敵對。
在11到13世紀的十字軍運動歷時將近200年,共進行了9次東征,動員總人數達200多萬人,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宗教、社會與經濟目的為主,發動的侵略劫掠戰爭,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諸多缺少土地的封建主和騎士想以富庶的東方作為掠奪土和財富的對象;義大利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東部的商業而獲得巨大利益;而羅馬教皇想合並東正教,擴大天主教的勢力范圍;生活困苦與天災與賦稅壓迫的許多農奴與流民受到教會和封建主的號召,引誘他們向東方去尋找出路與樂土。正如《歐洲的誕生》指出,十字軍「提供了一個無可抗拒的機會去贏取名聲、搜集戰利品、謀取新產業或統治整個國家——或者只是以光榮的冒險去逃避平凡的生活。」十字軍東征一般被認為是天主教的暴行。盡管如此,十字軍東征使西歐直接接觸到了當時更為先進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這種接觸,為歐洲的文藝復興開辟了道路。
11世紀末,西歐社會生產力有了長足的發展,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城市崛起,已有的財富已不能滿足封建主貪婪的慾望,他們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財富,擴充政治、經濟勢力;另外,當時的西歐實行長子繼承製,許多不是長子的貴族騎士不能繼承遺產,成為「光蛋騎士」,他們往往靠服兵役和劫掠商旅為生;除了騎士外,西歐的城市商人,特別是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的商人,企圖從阿拉伯和拜占庭手中奪取地中海東部地區的貿易港口和市場,獨占該地區的貿易,因而也積極參與了十字軍。還有就是農民,他們受到了封建主越來越重的剝削和壓迫,再加上連年的災荒,所以他們夢想尋找擺脫飢餓和封建枷鎖的出路,所以才逐漸被教會所蒙蔽,被騙往東方;歐洲教會最高統治者羅馬天主教會,企圖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教會」,確立教皇的無限權威。這些原因促使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地中海東岸國家。當中近東地區混亂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歷克修斯一世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求援,以拯救東方帝國和基督教的時候,不知此舉正中了羅馬教皇的下懷。早已垂涎東方富庶的西歐教俗兩界,由天主教會發起,以驅逐塞爾柱突厥人、收復聖地為目標,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為口號,開始了十字軍東侵。1096—1270年,西歐封建主對近東各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西歐商業資本的增長,以及城市和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加速了封建社會內部的社會經濟分化,並推動統治階級去掠奪經濟發達的近東國家。十字軍東征是天主教會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的口號下發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領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紀末葉被穆斯林(塞爾柱突厥人)佔領的。十字軍參戰者服裝均飾以紅十字為標志,故稱「十字軍」。

7. 聖城是什麼時間被毀的

耶路撒冷舊城是一座宗教聖城,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聖地。宗教和傳統、歷史和神學以及神聖的處所和祈禱的房屋,使耶路撒冷成為備受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崇敬的神聖城市。

聖城的意思就是神聖的城市。

猶太人的苦難是源於人的罪、上帝的懲罰、上帝的憐憫。

猶太人的罪:悖逆上帝、不認耶穌;
上帝的懲罰:上帝透過猶太人的先知,告訴猶太人會懲罰他們;
上帝的憐憫:在苦難中猶太人就悔改,歸回對上帝的信念,以免最終的毀滅。

舉個例子:正是因為在二戰中,猶太人遭遇了極端苦難,二戰結束後他們贏得了全世界的同情,被聯合國批准建國(蘇聯和美國同時投贊成票,這在那個年代是極為罕見的),使得猶太人在丟失家園兩千年之後成功復國,這在人類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8. 西方耶路撒冷的梗是什麼

耶路撒冷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世界三大宗教的聖城。
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1980年,以色列立法認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後,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實際控制。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305名。
耶路撒冷位於猶地亞山區頂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動中心之一。耶路撒冷麵積只有126平方公里,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耶路撒冷在歷史上多次被外族人破壞,也多次重新修建,既是世界矚目也是命運多舛的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耶路撒冷曾由聯合國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佔領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區,約旦則佔領城東舊區。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了整個耶路撒冷,並於1980年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布定都於此。市區面積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

耶路撒冷主要工業有金剛石琢磨、傢具製造、制葯、化學葯劑製造、製鞋、鉛筆、紡織與服裝(斗篷)等。旅遊業甚盛(包括朝聖和宗教活動)。在聯合國的決議中,耶路撒冷被分割到巴勒斯坦,所以以色列在建國時定都特拉維夫。第一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西耶路撒冷。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東耶路撒冷。

9. 以色列特大歷史事件

以色列猶太民族從古至今發生的歷史事件一覽:
公元前約1700年
猶太民族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在迦南地定居。
後因飢荒迫使古以色列人遷徙到埃及。

公元前1350年
摩西帶領古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在西奈山接受「摩西十戒」,猶太教誕生。

公元前1300——1250年
古以色列人返回迦南地,並在此地定居下來。

公元前1020年
猶太君主制國家建立,掃羅為第一位國王,死後由大衛繼任國王。

公元前1000年
大衛王定都耶路撒冷。

公元前960年
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一聖殿。

公元前930年
古猶太王國分裂為南方的猶太王國和北方的以色列王國。

公元前722年
以色列王國被亞述帝國滅亡,十個以色列人部落流亡並消失。

公元前586年
猶太王國被巴比倫帝國征服,第一聖殿被毀;一部分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囚禁。

公元前538年
猶太人從巴比倫返回巴勒斯坦;重建聖殿,第二聖殿時期開始。

公元前331年
亞歷山大征服巴勒斯坦,開始了希臘統治時期。

公元前166年
馬卡比起義,猶太起義者後來建立了哈斯蒙尼王朝。

公元前142——129年
哈斯蒙尼王朝統治下的猶太獨立王國。

公元前63年
羅馬大軍在龐培的率領下攻陷耶路撒冷。
希律被任命為巴勒斯坦的統治者,修葺耶路撒冷聖殿。

公元一世紀前後 耶穌創立基督教

公元66年
猶太人舉行反對羅馬帝國統治的大起義。

70年
耶路撒冷及第二聖殿被毀;兩年後馬薩達陷落,「猶太戰爭」失敗。

132年
巴爾.科赫巴舉行起義,三年後失敗。
古代猶太歷史終結,進入流散時期。

1860年
耶路撒冷城外建立第一個猶太居住區。

1882——1903年
第一次阿里亞(即猶太人大規模遷往巴勒斯坦),移民主要來自俄國。

1897年
西奧多.赫茨爾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
猶太復古主義組織成立。

1904——1914年
第二次阿里亞,移民主要來自俄國和波蘭。

1909年
在德加尼亞建立第一個基布茲(一個供人定居的組織,它保持某種在所有物全體所有制基礎上將成員組織起來的集體社會,它的宗旨是在生產、消費和教育等一切領域實行自己動手、平等與合作。);第一座現代化城市特拉維夫開始建立。

1917年
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園」。
英國佔領巴勒斯坦,結束了奧斯曼帝國400年的統治。

1918——1948年
英國對巴勒斯坦實行委任統治。

1919——1923年
第三次阿里亞,移民主要來自俄國。

1920年
猶太工總成立;一;猶太防衛組織「哈迦納」成立。

1922年
國際聯盟正式授權英國對巴勒斯坦進行委任統治。
外約旦正式與巴勒斯坦分離,成為一個單獨的英國殖民國家。
猶太社團的代表機構猶太代辦處建立。

1924——1932年
第四次阿利亞,移民主要來自波蘭。

1925年
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建立。

1929年
猶、阿兩族首次發生大規模流血沖突。

1931年
猶太地下武裝「伊爾貢」成立。

1933——1939年
第五次阿里亞,移民族要來自德國。

1936——1939年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舉行針對猶太人和英國當局的暴動。

1939年
英國發表《白皮書》,嚴格限制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猶太人遭到納粹的大屠殺。

1940年
猶太右翼地下武裝「萊希」以及哈迦納的突擊隊「帕爾馬赫」成立。

1947年
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提出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
英國委任統治結束,以色列國宣告建立。
埃及等五個阿拉伯國家進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以阿戰爭(以色列稱為「獨立戰爭」)爆發。

1949年
分別同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簽訂停戰協定。
選舉產生了第一屆議會,組成以本-古里安為首的第一屆工黨政府。
被接納為聯合國第59個成員國。

1948——1950年
來自歐洲和阿拉伯國家的大批猶太移民(68.7萬)來到以色列。

1950年
議會通過《回歸法》。

1952年
以色列外交部從特拉維夫遷到耶路撒冷。

1956年
國家宗教黨成立。
特拉維夫大學開始招生。
蘇伊士運河戰爭(以色列人稱「西奈戰爭」)爆發,奪得加沙和西奈,次年撤軍。

1957年
胡拉沼澤地的排水造田工程結束。

1961——1962年
參與大屠殺的納粹戰犯阿道夫.艾希曼在以色列受審並被處以絞刑。

1964年
「北水南調」的全國輸水工程竣工。
雅博廷斯基遺骸運回以色列重新安葬。
巴解組織在開羅成立,隨後發動對以色列的游擊戰。

1966年
永久性的議會大廈落成。
以色列作家阿格農或諾貝爾文學獎。

1967年
組成民族團結政府。
六天戰爭(也稱「六五戰爭」或第三次中東戰爭),奪得西岸、加沙、戈蘭、西奈和東耶路撒冷在內的大片阿拉伯土地。

1968——1970年
以、埃之間沿蘇伊士運河的消耗戰。

1968年
巴勒斯坦工人黨、勞工聯盟等聯合組成以色列工黨。
巴解組織發表要消滅以色列的《巴解組織憲章》。

1969年
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在國際上進行了一系列針對以色列的劫機恐怖活動。
約旦政府軍同巴解組織沖突的「黑九月事件」。

1971年
東方猶太人的「黑豹黨」成立。

1972年
以色列參加慕尼黑奧運會的11名運動員遭到綁架並被殺害。
來自蘇聯的猶太移民開始增加,70年代約有10萬。

1973年
自由運動和自由黨等聯合組成利庫德集團。
十月戰爭(贖罪日戰爭)爆發,持續了18天,以色列初期受挫,後反擊成功。

1974年
經及辛格斡旋,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達成脫離軍事接觸協定。
右翼的「信仰者集團」成立。

1975年
聯合國大會通過「猶太復國主義等於種族主義」的3375號決議。
成為歐洲共同市場的非正式成員國。

1976年
以色列特種部隊在恩德培機場成功解救人質。

1977年
利庫德集團大選獲勝,組成新政府,工黨在執政29年後下台。
埃及總統薩達特訪問耶路撒冷,並在以色列議會發表演講。

1978年
「現在就和平」運動出現。
在美國的主持下,同埃及達成《戴維營協議》。
貝京與薩達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79年
以埃正式簽署《以埃和平條約》,結束了兩國30年的戰爭狀態。
開始從西奈半島的第一階段撤軍。

1980年
議會通過「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恆的、不可分割的首都」的基本法。
通貨膨脹嚴重,新貨幣謝克爾取代原來的里拉。

1981年
以色列空軍摧毀伊拉克核反應堆。
議會通過在戈蘭高地實施以色列法律的議案。

1982年
完成從西奈半島撤軍。
發動進入黎巴嫩打擊巴解組織的「加利利和平行動」。

1983年
貝京辭職,沙米爾繼任總理。

1984年
利庫德集團在第11屆議會大選中失利,同工黨共同組成全國聯合政府。
空運衣索比亞的猶太人的「摩西行動」。

1985
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從黎巴嫩撤軍,但保持了對黎南部安全區的控制。
政府採取緊急措施後,通貨膨脹率從445%降至20%。

1987年
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舉行反對以色列統治的起義(英提法達)。

1988年
利庫德集團大選獲勝,同工黨組成新聯合政府。

1989年
經國際仲裁後,西奈半島的塔巴歸還埃及。

1990年
東歐和蘇聯的大批猶太人開始移居以色列,在幾年內總數達70萬。

1991年
海灣戰爭中 ,以色列遭到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襲擊。
從衣索比亞運送15,000名黑猶太人的「所羅門行動」。
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召開,阿—以沖突雙方首次進行直接談判。
聯合國大會廢除「猶太復國主義等於種族主義」的決議。

1992年
同中國建交,隨後又同印度等國建交。
議會通過關於直接選舉總理的法案。
工黨大選獲勝,組成以拉賓為首的新政府。

1993年
以國防軍加強對黎南部真主黨的報復性襲擊。
同巴解組織達成《奧斯陸協議》,並在華盛頓正式簽署《原則宣言》。

1994年
巴勒斯坦人實現對加沙和傑里科的自治。
一名猶太極端分子在希布倫打死29名阿拉伯人。
以色列—約旦簽署和平條約,兩國建立外交關系。
在摩洛哥和突尼西亞設立利益代表處。
拉賓、佩雷斯和阿拉法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95年
以軍又撤出西岸的6個城市,巴勒斯坦人在西岸的自治范圍擴大。
拉賓總理在群眾集會被一名猶太極端分子暗殺,佩雷斯繼任總理。

1996年
反對和平進程的恐怖活動升級,以色列連續發生四起炸彈爆炸事件,造成數十人死亡。
在黎巴嫩南部實施「憤怒的葡萄」軍事行動,打擊真主黨游擊隊。
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首屆大選中當選自治機構領導人。
在阿曼和卡達設立貿易代表處。
利庫德集團大選獲勝,內塔尼亞胡成為以色列新總理。

1997年
與巴勒斯坦自治機構達成從希布倫撤軍的協議,因雙方的不信任而拖延。
耶路撒冷發生的兩次自殺性爆炸事件,使21人喪生。

1998年
以色列慶祝建國50周年。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耶路撒冷發生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