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史上武則天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
性巧慧,多權術。637 年(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武氏以美貌應召入宮,始為才女,賜號武媚,時年14歲。649年,太宗死,入感業寺削發為尼。時王皇後正與蕭淑妃爭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對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發,獻給高宗,封為宸妃。翌年生是長子李弘,晉為昭儀。 武氏自立為皇後之後,開始參與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83 年,高宗死,李顯繼位為中宗,尊武氏為皇太後,由太後臨朝稱制。翌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太後掌實權。690 年,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 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但是,武則天逼害王後蕭妃,殺害親子,大封武氏諸王,重用酷吏,嚴刑峻法,冤獄叢生,受到歷史的譴斥。 705 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Ⅱ 武則天是個什麼樣的人
武曌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帝王,不論是生前的幾十年間,還是身後的幾千年來,都從來沒有真正脫離人們的視線。且不論正史野史如何記載,小說傳奇如何演繹,人們時時刻刻都在往她的無字碑上增添著更多的內容,記載著遠遠超越歷史本身的厚重內容。她的一生是一個女人所能達到的一種極致,而這種極致又是方方面面的,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宋慶齡先生就曾稱贊道:「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是是一個傑出的女人,才能絕頂,智慧超群.天生異稟,膽略過人.但是也是心狠手辣,殘忍惡毒。在她在位間任用酷吏,實行高壓政策,誅殺政敵和正直的大臣,甚至殘害無辜百姓,。並且據說生活作風很差,先後嫁給父子二人,在稱帝以後生活作風更加糜爛.但是,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Ⅲ 歷史上的武則天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武則天的功與過
武則天,名曌,山西省文水縣南徐村人。生於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龍元年(705年),享年82歲。67歲登基稱帝,在位15年。退位後,唐中宗李顯上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死後謚號「則天大聖皇後」。從此,「則天」二字逐漸代替其名,傳至今日,人們都稱之為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她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把一代王朝治理為世界強國。但在1000多年的歷史評論中,有的稱她為淫盪兇狠的女人,有的贊她為明察善斷的君主。如此相悖的評價,一則側重於女人的「婦德」』一則側重於帝後的政績,各執其理,莫衷一是。近10多年來,以武則天為專題的全國性學檔術討論會已開過5次,專象們各抒已見。「五四」運動以來,以武則天為內容的論文、專著已超過500篇,這在中國歷史上能享受如此殊榮的帝王僅此一人。
出身官宦之家
武則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縣的第八代子孫。北魏時,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書、晉陽公,食邑於文水,賜田50頃。這塊封邑大約占據著南徐至北徐兩村之地。在這塊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關的古跡,如則天廟、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轅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淵的開國功臣,歷任井鉞將軍右廂衛、工部尚書,封應國公。
在唐太宗朝,歷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荊州大都督。貞觀九年(635年),卒於荊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歲。其母楊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楊達之女,自幼篤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養,42歲嫁武士彟為繼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則天是其次女。武則天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官宦之家。
武則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後來是聖神皇帝,關於她的事跡被人們傳為神話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傳說,至今,四川廣元還留有望雲鋪的地名。相傳,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關山上看見利州方向有王氣,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雲鋪,見利州上空祥雲累累,說:「王氣至。」武土彟聽說他善長相面,便邀至府上。當時武則天尚在強褓懷中,穿男孩服裝,袁天罡看後說:「龍瞳風頸,富貴之極。」又反復細看說:「若是女當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婦女遊河灣,是四川廣元一年一度的民間例會,相傳這天是武則天的生日。還有則天婆婆梳妝樓、則天壩等遺跡與傳說。
貞觀九年(635年),武則天隨柩回鄉葬父,應該是她首次回故鄉。《永樂大典》文水縣部分有「武後鑿井給養,井至幽深,後一朝水溢,平流東南,注文水」的記載,這一工程很可能就是武則天在村守孝期間所為。武則天稱帝後,這一小河被唐人抄入《水經注》,流傳至今。
從才人到皇後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則天受召入宮。臨別時,母親楊氏傷心慟哭,武則天卻泰然處之,安慰母親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則天從小即見識非凡。
武則天入宮之初被冊封為才人,但10多年過去了,武則天既無子女也沒有被提升,可見她在當時的處境並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則天卻時時在尋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政治抱負。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馬,名號「獅子驄」,沒有人能夠馴服,唐太宗為此嘆息不已。當時武則天侍侯在側,她勇敢地提出馴馬的要求,說:「妾能馭之,然需三物,一鐵鞭,二鐵錘,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錘錘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馬供人騎,若不能馴服要它何用。」唐太宗聽了誇獎她的膽略。這也正是日後武則天的一條馭政之道。之後,她逐漸與太子李治志趣相投,關系密切。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按當時宮廷常規,武則天出家為尼。兩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顧了宮廷生活的富貴與艱險,在政治上日趨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
Ⅳ 歷史上的武則天是什麼樣的人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並州文水縣(現成山西文水縣東),生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眾人皆知的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後(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結束,唐朝復辟,恢復以神都為東都。神龍元年農歷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基本信息
本名
武曌
別稱
武則天、武媚
所處時代
武周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長安或廣元(籍貫山西文水縣)
出生日期
公元624年2月17日
逝世日期
公元705年12月16日
主要成就
廢唐,改國號為周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
謚號
則天大聖皇帝、則天大聖皇後
年號
證聖 聖歷 神功 久視 神功 神龍
享年
82歲
在位時間
690年―705年
陵寢
乾陵
Ⅳ 武則天是個什麼樣的人
1、人物介紹
①她是一個狠心的人。
②武則天是一個堅強的人
③武則天是一個不肯向命運低頭的人
④她是一個很有佔有欲的人。
2、人物簡介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後,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
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後,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後。
Ⅵ 武則天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武則天(624——705年),並州文
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huo的女兒,
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唐代女政治家。性
巧慧,多權術。
637 年(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武
氏以美貌應召人宮,始為才女,賜號武
媚,時年14歲。649年,太宗死,入感
業寺別發為尼。時王皇後正與蕭淑妃爭
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對
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發,獻給
高宗,封為宸妃。翌年生是長子李弘,
晉為昭儀。
武氏再次入宮,得力於王皇後,開
始對王皇後卑躬屈節,極力奉承。她知
道王皇後與蕭淑妃有矛盾,便聯合王皇
後,奪去高宗對蕭氏的寵愛。當蕭氏失
寵後,她認為自己要當六宮之主,必須
把王皇後打下去。654 年,武昭儀產下
一女兒,深得高宗喜愛。有一天,王皇
後閑得無聊,到昭僅宮中逗小公主玩了
一回,然後離去。武氏在王皇後來時,
她故意避開,及王皇後離去,將小公主
弄死,嫁禍於王皇後。655 年,王氏被
誣以殺死小公主的罪名,廢去後位,立
武氏為皇後。此後又生了三子一女:李
賢(章懷太子)、李顯中宗)、李旦
(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見其專寵之地
位。
武氏自立為皇後之後,開始參預朝
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83 年,高
宗死,李顯繼位為中宗,尊武氏為皇太
後,由太後臨朝稱制。翌年,廢李顯為
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太後掌實
權。690 年,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
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
周」。
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
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
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
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
世」打下基礎。但是,武則天逼害王後
蕭妃,殺害親子,大封武氏諸王,重用
酷吏,嚴刑峻法,冤獄叢生,受到歷史
的譴斥。
705 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
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
大聖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
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
後。」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
之一。
Ⅶ 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的武則天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有野心有抱負,很有遠見的一個人。也非常有能力,非常有智謀,但是也非常有心機。
Ⅷ 如何評價女皇武則天女皇武則天是怎樣的人
女皇武則天,是一個極具歷史魅力,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她的功過是非一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任由歷史去評說。
對武則天的評價
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後改為武曌。初唐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是唐朝開國功臣,洛陽丞武華之子武士彟的次女。她初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後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武則天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代女皇。
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 武則天稱帝後,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 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搜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始終有一批「文似仁傑」,「武類休武」的能臣干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
重視農業生產 對於農業生產,武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辟,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
保護邊關安寧 在抗擊外來人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相鄰各國的關系方面,武則天施政時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對吐蕃 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之後,又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武氏的這種大范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開發、減輕人民轉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總之,在武則天掌權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有功有過。她重用酷吏,獎勵告密,污吏橫行,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她放手選宮,使官僚集團急劇增大,官僚機構膨脹;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這都不同程度影響和延緩了社會的進步以及生產力的發展。
不過,這些錯誤和過失,畢竟是武則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一個「無字碑」,也許是武則天生前就料到了不知如何來評價自己,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那就讓後人加以評說吧!
Ⅸ 武則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