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何時起
商朝。商朝是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王朝,甲骨文字是商朝的通用文字。據研究,刻在動物骨骼上的甲骨文和金文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在商朝之前有過一些刻符,但是沒有發現系統的文字,因此在國際上認為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② 中國的歷史有多少年了
伏羲為青帝的時代,天府建立,也就是5000年時,整個的人族,全都獲得了自治權的法理,人族的歷史,從這時才開始算起,包括了紅黃黑白。之前各系人族的文明,大多歸從屬文明,入人類的歷史也應另計。……至於中國,有點例外。天地傳統上以中西東劃分,東是鳳系,西是麒麟系。華夏的前身中土,就是龍的傳人一系,在龍鳳大劫前就獲取了自治權,當然這權力只在中土有用,龍鳳大劫結束,天府才建立。4100年左右,天地分離引發的大洪水,其它文明被水盪沒了傳承,中土因高原上禹的封地夏可為重啟的模版,因而傳承沒斷。別地雖有高原,它的高原上並不一定有完整的社會結構,這就是中國歷史與別處的不同。
③ 中國的文字有了多少年歷史
從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資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漢字已有3000年的歷史。由於甲骨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我們可以推斷漢字的發生一定遠在3000年以前。漢字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個大階段。從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個階段;從秦漢時代的隸書以下是另一個階段。前者屬於古文字的范疇,後者屬於近代文字的范疇。大體說來,從隸書到今天使用的現代漢字形體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從漢字跟漢語的關系看,漢字是一種語素文字。從漢字本身的構造看,漢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聲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記號組成的文字體系。
④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多久
從甲骨文開始算,約4000多年。
⑤ 中國文字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公元多少年
中國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公元前2717-前2599年)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期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5)中國歷史文字記載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發現於雲南元謀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近60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製造、使用簡單的工具,並知道了用火。
距今一萬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布中國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遺址,發現了人工栽培的稻穀和粟粒及農耕工具。
⑥ 中國歷史有多少年了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五千年,如果追塑到上古時代,有萬年以上,
⑦ 中國歷史是多少年開始記載得
是公元前841年發生在西周首都鎬京的國人暴動,又稱彘之亂然後實行「共和」.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有文字紀年的確切年代。
公元前841年,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周厲王下令調兵遣將。臣下回答說:「我們周朝寓兵於國人,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國人都暴動了,還能調集誰呢?」周厲王帶領親信逃離鎬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 並於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於該地。
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便轉而尋找太子姬靜。召穆公將姬靜藏了起來,國人圍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書紀年》記載:「(國人)執召穆公之子殺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勸解下,國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紛紛離去。 此時宗周無主,周公和召公根據貴族們的推舉,暫時代理政事,重要政務由六卿合議。這種政體,稱為共和(一說由共國國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關於「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兩者相比,「共和行政」說較勝。
⑧ 中華上下五千年,已證實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多少年呢
這個應該還是要從商朝算起,現在最早的文字應該也就是商朝時期的甲骨文,所以說距今大概是三千五六百年左右,難在文字產生之前,或者說甲骨文出現之前肯定還存在其他的文字,因為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形式,它肯定還是存在發展的階段,所以說在這之前的歷史應該也是很長,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只是沒有發現甲骨文之前的文字,但是甲骨文之前肯定是存在文字的,這個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⑨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到底有多少年啊如題 謝謝了
八千多年。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認為是文字。
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探討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
1、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屬於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的陶缽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種刻劃符號,即半坡陶符,於省吾認為「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產生的一些簡單文字」。其中一些是數字。
2、青墩刻符
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江蘇省青墩遺址,距今5000年前,有數字刻符。
3、庄橋墳刻符
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浙江省庄橋墳遺址刻符,距今5000年前,有的連字成句了。
4、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獸骨上刻畫的符號——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在山東集中發現(赤峰、關中等地也有發現),是我國最早的以記事為主的可識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學家、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發現並命名,始稱「東夷文字」,後稱「骨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