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江門歷史叫什麼

江門歷史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6 16:46:18

1. 廣東江門地區為什麼叫五邑地區五邑有什麼含義

廣東省江門市所轄的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五個區縣市人文風俗基本一致,在海外有大量五邑籍的華僑並團結一致,素稱「五邑」而聞名海內外。

「邑」就是縣的意思。歷史上這五個地方都是縣級單位,即使現在已經全部改稱市/區,但行政上還是屬於縣級市。關於這一地區,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有關名稱:四邑、五邑和六邑(加上赤溪)。其中四邑用得最多。

在1983年,鶴山劃入江門地區管理後,五邑成為官方名稱,但在海外華人小區,很多人仍沿用四邑的稱呼。

(1)江門歷史叫什麼擴展閱讀

江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明代心學奠基者陳白沙、近代維新先驅梁啟超、中國航空之父馮如故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讓大文豪巴金先生為之陶醉的小鳥天堂。

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與粵西連接的重要交通樞紐,東鄰中山、珠海,西連陽江,北接廣州、佛山、肇慶。祖籍江門的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人口眾多、分布全球五大洲,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

參考資料:網路-江門

2. 江門的歷史沿革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早在元末明初,這里便形成墟集。
江門的商品經濟萌芽於14世紀,在蓬江區圩頂的地方有一個小圩集,每逢一、三、五圩期,鄰近四鄉的農民和漁民將生產的農副產品及魚產品拿到這里銷售或交換。後來圩集逐漸向海灘擴展,到16世紀,已發展成為「千艘如蟻集江濱」相當熱鬧的商品集散地。到了明末清初,更是「客商聚集,交易以數百萬計」。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粵海關成立,在江門設立正稅口,俗稱「江門常關」。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根據《中英緬甸通商條約》專款,江門成為了西江的第一個上下客貨停靠站,屬三水管轄的一個分支機構。同年10月,粵海關在江門設立辦公所,這是首次以條約形成把江門定為人和商品入境的小關口,江門也就成為了西江南路對外貿易的水路交通樞紐和商品流通中心。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0年)江門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後,成為了五邑乃至粵西地區的對外通商口岸,清光緒二十八年八月初四(即1902年9月5日),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即《馬凱條約》),將江門辟為對外通商口岸並相應設置海關。1904年3月7日,江門海關正式成立,粵海關把江門和甘竹兩個常關劃為江門海關管轄。
1904年3月7日,江門開放為對外貿易口岸時,將海關設在靠近河的東北入口2英里的西江右岸(即北街),在其對面有優良的錨地。因此,大噸位的船隻無需進入河內,由民船或舢板將旅客和貨物從城內運上大輪船」。
民國之前為新會縣屬地。
1925年,江門定為省轄市。
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
1951年1月從新會縣析置江門市。後又分屬過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此時為新會縣轄江門市。
1983年,江門市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和陽江、陽春7縣。
1988年,陽江、陽春分出另設陽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縣先後撤縣設市,由江門市代管。
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新會區轄原縣級新會市的會城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區人民政府駐會城鎮,將原縣級新會市的棠下鎮、荷塘鎮、杜阮鎮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
江門市2002年轄蓬江、江海、新會三區及台山、開平、鶴山、恩平四個縣級市,轄區范圍俗稱「五邑」。共同的歷史,同出一宗的地緣人緣,加上海外對五邑的影響,使江門五邑展現出豐富的民俗風情。其中新會、台山、開平、恩平四縣俗稱「四邑」,加上鶴山則稱「五邑」。江門市區為蓬江區和江海區。縣級新會市於2002年6月22日並入江門市成為其第三個區。

3. 江門的介紹

江門,別稱「五邑」,是廣東省地級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瀕臨南海,毗鄰港澳,屬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2017年,江門市總面積950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6.17萬人。

江門市地貌特徵為北低西高,以低山丘陵為主,西南部及東南部較低,以河谷沖積平原和少數丘陵為主,地面標高在5~40米之間。全市山地丘陵面積達4400多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46.8%。

江門市河流屬珠江水系和粵西沿海諸河兩大水系,全市集水面積超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26條。境內河流縱橫交錯,除過境河西江外,其中4條直接人海。

江門市維管植物183科618屬118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紫荊木、白桂木、華南杉、吊皮錐、綉球茜草、藤槐等。森林面積430492.8公頃,森林覆蓋率46.29%,林木林地綠化率93.75%。

江門市境內野生動物有獸類100餘種、鳥類400餘種、蛇類100多種、昆蟲類200多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共有24種,占廣東省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25.8%。

江門以僑鄉風情聞名,五邑地區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眾多,遍布世界。共同的歷史,同出一宗的地緣人緣,加上海外對五邑的影響,使江門五邑地區展現出豐富的民俗風情,有獨特的節日、婚嫁、喪葬、飲食、娛樂等習俗。

江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可持續發展觀測點,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江門恩平是首個「中國溫泉之鄉」。

(3)江門歷史叫什麼擴展閱讀:

早在北宋時期,江門是廣州通海夷道上的「放洋」之地、國外朝貢船隻停靠之地;位於台山市上川島東面的烏豬山曾是明清時期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航標;上下川島是葡萄牙人早期對華貿易的據點,當年分布在今天台山、新會沿海的一些衛所營寨守護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安全。

其中,從明初設置的廣海衛到沿用至近代的新地天主堂,涵蓋了川島、廣海一帶的明清歷史,見證了」廣府華人華僑海上絲綢之路第一港「(簡稱」廣僑第一港「)的歷史輝煌。

4. 廣東省江門市地名的由來是什麼

廣東江門地名由來

江門市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395萬人, 轄蓬江、江海兩區及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五個縣級市,是我國著名僑鄉。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江門建市前為新會縣屬地。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紀初,江門墟因商貿而興盛,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的一個貿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帶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門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設江門北街海關,為廣東八大關之一。西方近代工業與文化也隨之引入和發展。1925年,江門定為省轄市。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1949年10月23日江門解放。1951年1月江門改為省轄市。以後又先後分屬過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1983年,江門市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和陽江、陽春7縣。1988年,陽江、陽春分出另設陽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縣先後撤縣設市,由江門市代管。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並入江門市區。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素稱"五邑"而聞名海內外。

江門市歷史文化悠久,歷史上哺育不少著名人物,其中有明末著名理學家、教育家陳白沙;近代維機關報派代表人物梁啟超;民主革命先驅陳少白;中國首位飛行師馮如;著名僑領司徒美堂等。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有東漢時期的新會玉台寺、唐代一行禪師觀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元朝滅宋的新會崖門古戰場等。

5. 廣東江門的發展史是怎麼樣的呢

江門原屬新會管轄。元末明初,江門形成商賈雲集的重要墟鎮。1904年,江門關在北街設立,為廣東八大關之一。1925年,江門首次成為省轄市,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由新會縣管轄,1951年再改為省轄市,之後先後由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1983年市管縣新體制實行,江門被定為省轄地級市,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

6. 江門有多少年歷史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 門,故名"江門"。江門建市前為新會縣屬地。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紀初,江門墟因商貿而興盛,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的一個貿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帶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門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設江門北街海關,為廣東八大關之一。西方近代工業與文化也隨之引入和發展。1925年,江門定為省轄市。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1949年10月23日江門解放。1951年1月江門改為省轄市。以後又先後分屬過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1983年,江門市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和陽江、陽春7縣。1988年,陽江、陽春分出另設陽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縣先後撤縣設市,由江門市代管。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並入江門市區。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素稱「五邑」而聞名海內外。

江門市歷史文化悠久,歷史上哺育不少著名人物,其中有明末著名理學家、教育家陳白沙;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民主革命先驅陳少白;中國首位飛行師馮如;著名僑領司徒美堂等。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有東漢時期的新會玉台寺、唐代一行禪師觀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元朝滅宋的新會崖門古戰場等。

7. 江門市是哪個省的

江門,別稱「五邑」,廣東省地級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瀕臨南海,毗鄰港澳;地貌特徵為北低西高,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面積9505平方千米,轄3個市轄區和4個縣級市;2019年末常住人口463.03萬人。
江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是明代心學奠基者陳白沙、近代維新先驅梁啟超、中國航空之父馮如故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讓大文豪巴金先生為之陶醉的小鳥天堂。江門東鄰中山、珠海,西連陽江,北接廣州、佛山、肇慶。祖籍江門的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人口眾多、分布全球五大洲,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江門是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所在地,著名的「中國僑都」。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區位優勢突出,開發腹地廣闊。

8. 江門建於什麼時候

江門行政隸屬在歷史上的變遷
江門五邑的歷史源遠流長。2000多年來,因為歷史的變更,江門五邑地區行政隸屬時分時合,變化很大。

溯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設置南海、桂林、象三郡,今之江門五邑地區在當時屬南海郡。

東漢建發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始設置恩平縣,後來幾經變化,北宋時被廢。至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割新會縣德行都及陽江、新興地復置恩平縣。

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立新會郡,隋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新會開始由郡名改為縣名,後經多次變化,其縣境最大時期包括今之新會、台山、斗門、江門和珠海、中山、順德、開平、鶴山等部分地區。

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今台山市置縣,原名新寧縣,錄屬廣州府。清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成立赤溪廳,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赤溪廳改為赤溪縣。民國三年(1914年)新寧縣改為台山縣,1953年赤溪縣並入台山縣。

清代順治六年(1649年)割新會、恩平、新寧部分地方合置開平縣。

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割新會、開平部分地方合置鶴山縣。

江門市區,在元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形成圩鎮。16世紀末貿易市場已擴展到河邊,明代萬曆年間有「千般如蟻集江邊」的盛況。17世紀初,江門圩已初具規模,有數條小街。清康熙元年(1662年)、三年(1664年)先後頒布了兩次「遷界令」,強迫沿海居民內遷,店戶被毀,江門成為廢圩。至清康熙八年(1669年),廢除了「遷界令」,江門居民回歸復業,才逐漸發展。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例》簽訂,規定將江門辟為通商口岸,並在北街設立江門海關。1925年8月,江門列為省轄市,設立江門市政廳。1931年2月,江門市被撤銷,改為新會縣屬下一鎮。1951年1月,江門市又由鎮升格為獨立建制的縣級市。

民國以後的江門五邑地區行政隸屬變動較大。民國元年(1912年)新會屬廣州府,此後曾屬廣陽綏靖處、粵海道、中區委員公署等。民國38年(1949年)台山、赤溪、開平、新會四縣先後同屬廣東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十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9年(1920年)後,鶴山縣屬中區綏靖公署、第三區行政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江門五邑先後隸屬粵中專區、粵西行政區、佛山專區、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等。

1983年6月,江門升格為地級市,轄台山、開平、恩平、新會、鶴山縣及江門城區、郊區。同年8月增轄陽江、陽春兩縣�1988年2月,陽江、陽春兩縣分出)。1984年7月,江門市成立城區和郊區人民政府,從1992年4月開始,台山、新會、開平、鶴山、恩平先後撤縣建市(縣級),均由廣東省直轄,省政府委託江門市代管。1994年3月,江門市對城區、郊區行政區域進行調整,以江門河為界,劃分兩區,城區更名為江海區(河南)、郊區則更名為蓬江區(河北)。為了有利於江門市的經濟發展,近年又將新會市劃入江門市的行政區,更名為新會區。

古人雲:「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包含著適應客觀歷史,順應時代發展的哲理。江門人民會伴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向前邁進,把僑鄉建設得更加美好的。

9. 江門地區有什麼名勝古跡,鮮人為知的歷史故事

1、白水帶風景名勝區

白水帶是江門市區的「肺部」。這里有40餘座山峰,山巒岩谷之間有一溪流流經麻園鄉,遠遠望去形似一條白色緞帶,故稱白水帶。白水帶有一溪、三泉、天山環抱,總面積有七百餘畝。一溪即麻溪,三泉即紅桃泉、龍口泉、滌凈泉。

五山即大華山、鋤頭山、松仔山、紅桃山、葫蘆山。山泉湧出的流水清涼潔凈,帶有甜味、鄉人稱為「仙水」。數百年來人們譽稱該處為龍脈聖地,爭相前來游覽朝拜。白水帶溪邊兩側建有水月宮、三聖廟、龍母廟、江天一覽涼亭、青雲橋、采蓮船等遺址古跡。

風景區內有溪旁山麓、姻緣石、姻緣樹及密密麻麻的鴨腳木、斜茶榕、假蘋婆、相思樹、山松樹等百年以上的老樹,濃船遮天。此外還有許多碑刻和楹聯等,如岩下刻有清代黎淵題「鳴河」、「空山琴築」的大字、翰林伍莖萃的字刻及里人周熾題的「麻園第一泉」。

2、茶庵寺公園(茶庵公園)


茶庵寺是江門市郊一處著名的名勝古跡,座落於江海區外海鎮的五馬歸槽山麓,距市區約十公里,是一處風景幽美的好去處。相傳唐朝天文學家、高僧一行禪師游嶺南一帶時,來到此地觀察天象,繪制星圖,在此結一小茅廬居住,以種茶度日,草廬名為「茶庵」。

一行高僧俗名張遂(公元682一727年),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天文學家,與0之、張衡、李時珍齊名於世。一行高僧畢生致力於研究天文地理,漫遊全國各地。

唐中宗神龍初年,他到過新會縣,喜愛外海的五馬歸槽山,便在山麓搭起茅庵居留下來,晚上觀測天象、繪制星圖,對天文地理氣象作深入研究。

茶庵附近一帶的民眾,十分敬仰一行高僧的學識與為人。明朝萬曆年間,外海地方有一位名叫陳吾德的進士,非常敬慕一行高僧的名望和功德,他倡議建造一座磚瓦結構的寺廟作為永久的紀念,此寺廟以一行高僧的小居「茶庵「為名。從此「茶庵寺」得名並流傳現在。

3、陳少白故居

陳少白故居位於江門市江海區外海鎮南華里。由陳少白自行設計。故居分兩處,隔河相望,以自橋連為一體。橋的一邊是白園,另一邊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於1929年,1931年落成,佔地面積兩畝許。自少白逝世後,其家居多旅居外地,樓宇日久失修,漸顯頹敗。

1991年春,外海鎮政府撥出巨款?對白園和園內的莎蘿坪、粥鍋亭、瞻雲台等建築,以及三合院和院內的亞字樓等都一一進行了修復,並在故居內設立陳少白事跡陳列館,陳列大量名人字畫及歷史文物。使故居還其原貌,煥發青春。

1995年5月,陳少白故居被定為江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4月,被定為江門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4、禮東主灌河

羽林春秋禮東田園好風光綿延十里林成行錦鯉花卉產值高蔬菜水果長勢旺農業結構趨優化生態平衡有良方盛名飲譽聯合國遊客紛至接待忙禮樂的禮東主灌河沿線林木茂密,環境幽美,具有「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田園風光景觀。

全長8公里的主灌河,把禮東分成東西兩邊,使禮東片呈現河直、路直、基直、林帶直的田園林網新貌。主灌河生態林帶由3萬多株落羽杉樹組成,株高平均超過10米,形成一道天然綠色屏障。1995年,禮東主灌河林帶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譽為「人與大自然的最佳結合林」。

5、江南文化廣場

江南雅韻自古才藝出江南觀音山下熠璀璨輕歌曼舞興難盡急管繁弦曲常彈廣場文化綻奇葩社區和諧展歡顏娛樂昇平頌進步如詩如畫百花繁江南文化廣場位於東海路與江海路交叉口東側,是江海區重點文化設施之一。

規劃用地面積3.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內有表演舞台、健身廣場、活動場地、休閑步道和回環路等。配套園林景觀,停車場等設施。

2005年11月28日江南文化廣場正式開工,2006年春節前竣工並投入使用。廣場的建成使用,擴大了居民的活動空間,豐富了居民文化生活,進一步提升了江海區的城市品位。

歷史故事:

江門, 其地名最早見於明初《秫坡集》第五卷,由黎貞代朱二尹作的《江門送別圖》序文上。

元末明初,元至正後期至明洪武初年(約1360~1370年),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門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貿墟集,稱江門墟。明萬曆年間,屬新會縣龍溪鄉歸德都轄。

清朝,清沿明制。康熙年間,江門墟仍為新會縣龍溪鄉歸德都十五圖轄地。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據《中英西江通商條約》,辟為外國船隻停泊及貨物上落站。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議定,江門為對外通商口岸,並設立海關。時稱江門埠。

中華民國,民國十四年(1926年)11月26日,經廣東省政府批准,江門為省轄市建置。民國二十年(1932年)2月,撤銷省轄市建置,改為新會縣第十二區轄鎮。民國二十六年(1938年)3月改屬新會縣第二聯鄉轄。民國三十四年(1946年)9月至江門解放,為新會縣第二區轄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23日,江門解放;10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江會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在江門成立,對江門、新會實施軍事管制。

1950年5月1日,設立江會區軍事管制委員會江門辦事處,為縣級建制,負責江門行政管理事務。

1951年1月12日,改為省轄地級市,歸粵中專署轄;4月1日,成立江門市人民政府,同時撤銷江會區軍事管制委員會江門辦事處,結束軍事管制。1952年5月,改屬粵西辦事處領導;11月歸粵中行署轄。

1958年4月11日,江門市改為縣級市,歸佛山專區轄;12月,歸屬江門專區。1961年4月2日,改屬肇慶專區。1963年6月,再改隸佛山專區轄。

1966年初,復升為省轄地級市。1967年3月31日,因「文革」而實行軍事管制,設立江門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取代市人委職權。1968年4月12日,成立江門市革命委員會。1970年,江門降為縣級市建置,歸佛山地區領導。

197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江門市復改為省轄地級市,受廣東省和佛山地區雙重管轄。1979年11月24日,江門市革命委員會撤銷,復設江門市人民政府。

1983年6月1日,實行市領導縣體制,江門市下轄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五縣;9月1日增轄陽江、陽春兩縣。

1984年7月,江門市區分設城區與郊區兩個縣級區。至1987年末,江門市共轄7縣2區。1988年1月,陽江縣、陽春縣從江門市劃出。

1992年4月至1994年2月,下轄的台山、新會、開平、鶴山、恩平五縣先後撤縣設市,為省轄縣級市建制,廣東省人民政府委託江門市代管。2002年9月1日,江門市下轄新會市撤市設區。

閱讀全文

與江門歷史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