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
夏朝,是夏禹創建的,但有的說是他的兒子夏啟創建的,因為夏禹時還是禪讓制,但他的兒子啟繼承了他的王位,從此禪讓制變成了世襲制,開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奴隸制王朝)
『貳』 第一個朝代是
虞朝 ( 前2095----前2067;前2064----前2025年,傳說中夏朝之前的朝代,由虞舜接受唐堯禪位後所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濟)。
「虞朝」即史書上說的「虞舜」所統治的時期,虞舜姚重華,出身於今山東諸城地區的有虞氏部落;故而所建朝代便被稱為「虞朝」。
『叄』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是哪個朝代
夏朝
(約前20世紀—約前16世紀),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而中國大陸馬克思主義史學將夏朝定性為一個奴隸制國家[1]。依據史書記載,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2]。相當於夏朝時期的文物(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3][4], 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於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於迄今為止在考古學上還沒有找到公認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據 [5](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出於商朝),因此其真實存在性沒有得到正式確認。但許多中國歷史學家認為,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便是夏朝遺存。[6][1]
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度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度[7]。夏朝共傳13代,16王(一說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還是部落聯盟首領有爭議的問題),約471年,後為商朝所滅。
『肆』 古代第一個朝代是什麼朝,到清朝,是按順序什麼朝代能詳細寫清楚一點嗎
是夏朝,如下圖所示:
圖一:
(4)歷史第一朝代是哪個擴展閱讀
中國最後一個朝代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
多民族國家得到統一鞏固,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實現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伍』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夏朝
夏朝(約為前2050年—約前1600年)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
『陸』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什麼朝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是夏朝。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
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
(6)歷史第一朝代是哪個擴展閱讀: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
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柒』 中國最早的朝代是哪個朝代
中國按年代來,最早的是夏朝,按順序為:
夏商(殷)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楚漢【西漢】新漢【玄漢、東漢、蜀漢】三國【魏、蜀漢、東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北朝】隋(陳)唐武周唐五代十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宋 (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中國歷史上從夏朝開始的朝代,一說18個,有24個,也有說67個,其實廣義來說,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包括地方政權)。
像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北宋、南宋等都是後世的稱呼,他們自己都認為是同個朝代的,不分東西南北的。而像「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不是朝代,是歷史時期。
『捌』 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哪個朝拜託各位大神
夏朝,但也有人說是虞朝。 「虞朝」即史書上說的「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華。姚重華字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個部落。傳說舜的眼睛是雙瞳仁,故為「重」。「華」字可能為華夏族的華族之意。據運城學者王雪樵前幾年《運城報》專文,「華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縣的「夏」,河津華谷的「華」。這兩個地方是中國華夏民族的發源地。王樹民同志的論文認為,我國古代歷史上,世人通稱夏、商、周三代。某些古籍卻稱虞、夏、商、周四代。夏代以前,明確稱道的政治事跡,只有堯、舜、禹相禪讓一事,並說舜在位50年。而夏商周各傳位數百年,稱帝王名號都在10人以上者。有虞氏作為一個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強。但《朝非子·顯學》說「虞夏二千餘年」,按照這種說法,有虞氏絕非只有一代五十年。現今的史書上說「夏王朝統治了四百多年」去年在中央電視台看到歷史學家斷代史的最新研究成果,確定夏為471年,據此虞朝當是1520多年。王樹民同志考證《國語》、《左傳》、《史記》及《五帝德》、《帝系姓》等著作,可以列為有虞氏的世系15個名號,也就是說虞朝傳位有15個帝王。既然有虞氏的姓氏可以考定,其歷史地位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 有虞氏是上古時代的一個古國,也是夏以前的一個獨立的朝代名。古史傳說中著名的聖王舜,就是有虞部落的首領。夏以前的朝代是虞,春秋時人還言之鑿鑿。不幸的是春秋以後文獻散失,有關虞代的史料大量湮沒;戰國以後文獻中所述的虞史傳說又大半經過了諸子的加工改造,可信性大大下降。近代辨偽思潮興起以後,古史辨派的學者們索性從信史中將虞代一筆勾銷,將夏以前的古史一古腦兒歸於「神話傳說時代」。現在通行的大中學校歷史教科書以夏朝的建立作為中國階級社會的開端,不但使虞非朝代說的影響空前擴大,而且促成了虞非朝代說與虞屬原始社會說的合一。這樣一來,我們在探討中國階級社會的開端時就不得不回頭對虞非朝代說的論據重新作一番驗證了。 古史辨派的核心理論是「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觀,層累造成的第一層意思是,「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譬如積薪,後來居上」。最初,顧頡剛先生認為孔子時已有堯、舜。後來,他的弟子們又對這個說法加以修正,說《論語》中提到堯舜的幾章都不可信,春秋以前的文獻中追述古史最早只到夏禹,周以前的朝代只有夏、殷二代,虞代是墨家為宣傳禪讓說而添加出來的,實際上堯、舜不過是「上帝」的分化,並非真實的歷史人物。據此,他們斷定春秋以前人心目中只有夏商周的「三代」概念而絕無「虞夏商周」的四代概念或「虞夏商」的三代概念,古籍中凡是以虞為朝代名的記載都是戰國以後的晚出之說。「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觀雖有合理成分,但以堯舜為上帝的分化卻顯然是混淆了歷史傳說與神說的界限。說虞代是戰國人所造更屬武斷。《左傳》《國語》中虞夏商周四代連稱的文句不勝枚舉,而且多是轉述春秋時人的對話,我們不能因為這兩部書成書於戰國時代便斷定其中所記春秋時人的對話統統是戰國時人的假論。況且,「三代」是一個隨時代遷移而變動的概念,春秋時人基有西周已亡而東周仍存的事實,當談話須要分辨周亡或周續的不同角時,就曾經分別使用「夏商周」和「虞夏商」兩個不同的「三代」概念。最明顯的例子是《左傳�6�1昭公三十二年》所證史墨的話:「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三後之姓,於今為庶,主所知也」。『後」者,君也,天子也「庶」者,天子之異姓也。「於今為庶」者,謂此三後在周以前都曾貴為天子而其姓為嫡,今日卻早已隨著天子地位的喪失而淪為庶姓了。春秋時姬姓仍為嫡姓,「於今為庶」的三後非虞夏商三代而何?「三後」中夏商二代均為獨立朝代,何以虞代必須例外?不僅如此,由於虞為朝代與夏商無別,所以西周建國後還對其後裔優予禮遇,「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左傳�6�1襄公二十五年》)。陳與宋、杞合稱「三恪」同受周人的客禮待遇,正是虞、夏、商三王歷史地位相埒的確證,可知虞夏商的三代概念早在西周初年就已形成。如若不然,周人何以不按後期儒家所謂周世「尊賢不過二代」的說法將陳排除在外而只備杞、宋二恪?又何以不將封於祝的黃帝之後和封於薊的堯後一並增入而合稱「五恪」? 從中國上古社會制度演變軌跡看,中國階級社會的形成不是在原始公有制徹底瓦解、土地轉歸氏族成員私有的基礎上實現的,而是在土地公有制依然存在、但氏族內部已出現貧富分化和氏族顯貴與一般氏族成員的階級對立的情形下完成的。與此相聯,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也不是沿著地域組織取代血緣紐帶、新建的公共權力機關逐步排除氏族部落組織的途徑,而是沿著氏族部落組織蛻變為國家機關的途徑完成的。因此,探討中國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轉變,應該著重考察氏族顯貴階層是否已經形成和氏族部落組織是否已蛻變為貴族階級對內剝削壓迫氏族成員和奴隸,對外控制和壓迫異族的工具,而不應拘泥於土地私有制是否已經確立和地緣關系是否已完全取代血緣紐帶。按上述觀點考察虞史,我認為虞代可分前後兩期:前期從顓頊到虞幕,後期從幕到舜。顓頊為「帝」的傳說反映了有虞部落在東夷族中曾一度居於領先地位並進而成為黃、炎、夷三大部落集團的盟主,但有虞部落的真正強盛卻是從幕開始。幕受有虞氏「報」祭說明他在虞代的歷史地位與上甲微在商、高圉大王在周相當,而「自幕至於瞽叟無違命」的記載則透露出幕的後裔世代占據部落首領職位、氏族顯貴已上升為社會的統治階級的信息。瞽叟的兒子舜被舉為『天子』,既是有虞部落勢力強大的表現,又是氏族顯貴積極推動的結果,其社會基礎與商湯、武王一般無二。舜上升為天下共主以後,任命部落顯貴人物擔任各種官職,命皋陶制定刑法,國家機關已具有與商周相似的框架和職能。與此同時,有虞部落也隨著其首領地位的上升而變為統治部落,其他部落則降到服從地位。所有這些,都表明虞代後期的社會制度在本質上不同於原始社會而近於夏商周三代。從原始社會轉變為「三代」型的社會,關鍵性的一步是氏族顯貴上升為社會的統治階級,這一步最早是在虞幕時期邁出的。因此,我們假定中國階級社會的開端在虞代的後半期,其相對年代可能要早於夏禹數百年以至上千年 經查最新的永濟地方誌,清光緒12年(公元1886年)蒲州知府事贏杜崧年《續補永濟縣志序》上首句就是:「蒲坂自虞帝以來經天緯地之人,歷代層見迭出,昭著史冊,目河中為人文之蔽」。既然稱說虞帝,可見認為就是一個朝代。中國封建王朝一代最長的為清康熙王朝61年,以此估算奴隸社會的虞朝至少二十四代。如按舜在位五十年算一代,虞朝至少也有三十代。據此,王樹民同志「有虞氏絕非只有一代五十年」的觀點,完全可以成立。 虞朝之說的論點如果確立、確認,那麼中國的歷史通稱就要改變。「中國上下五千年」就要改為「中國上下六千年」,「五千年華夏文明」就要改為「六千年華夏文明」。如果如此,那麼,永濟歷史的現今的知名度,將會大大提高。
麻煩採納,謝謝!
『玖』 人類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哪個朝
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9)歷史第一朝代是哪個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