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代史中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底是什麼意思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魏源在他的《海國圖志》中提出來的。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尋求禦侮強國之道,後來指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抵制西方——以彼之道,還之彼身。
師為動詞,即以某某為師,向某某學習;夷,即蠻夷,古時候,中原的漢族對邊疆的少數民族的蔑稱,這里特指西方的洋人。
長技,即先進的技術,當時的中國人認為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等都比國外要好,唯一不如他們的就是堅船利炮,這里主要指學習西方的武器製造技術。制即制約、制服。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向洋人學習先進軍事技術,用以抵抗洋人的侵略。
所謂「師夷」,就是向西方學習,在今天看來,這是非常普通的主張,沒有人會對此提出異議,但在魏源生活的時代,這可是石破天驚之論。
因為當時中國古老而沉重的國門剛剛被打開,人們滿腦子裝的都是傳統的「天朝上國」、「華尊夷卑」觀念,只主張「以夏變夷」,對「以夷變夏」是想都不敢想的。為了說服人們接受自己的「師夷」主張,魏源不得不對中國歷史上的土「夷」與如今來自歐美的洋「夷」作一番區分。
(1)師夷長技以制夷指的是什麼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在魏源看來,「師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制夷」。所謂「制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戰勝和制止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改變中國落後挨打的局面,從而使中華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如果說「師夷」體現的是魏源思想的開放性,那麼,「制夷」體現的則是魏源思想的愛國性。「師夷」與「制夷」,開放與愛國,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彼此不能分離,更不能割裂。不「師夷」,就不可能「制夷」,但「制夷」又必須以「師夷」為前提。
鴉片戰爭的慘痛教訓,已使魏源初步認識到中國遠比西方資本主義列強落後,落後者只有向先進者學習,並奮起直追,才有戰勝先進者的可能,否則,將永遠落後,永遠挨打,永遠受西方列強的欺負和蹂(róu)躪(lìn)。
魏源進一步指出,「師夷」有「善師」和「不善師」之分,「善師」的人,才能制服「四夷」;「不善師」的人,則被「外夷」制之。可見,「善師」與否,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那麼怎樣才是「善師」呢?首先,要「洞察夷情」。
這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用魏源的話說,要「師夷」,必先了解夷情,要了解得像對自己的桌子、床席和睡覺、吃飯那樣一清二楚。而要了解夷情,就應設立譯館,翻譯夷書,把西方國家的有關情況介紹給中國人。
在《海國圖志》中,他就對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國家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氣候物產、交通貿易、民族風俗、文化教育、宗教歷法等作過較為詳細的介紹。其次,要重視人才。這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條件。
②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哪件歷史事件
林則徐是最先放眼世界的人,他搜羅人才翻譯外國書刊。 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所著的中國認知海外第一書《海國圖志》中的至理哲言。魏源是林則徐的好友,曾先後任江蘇布政使和巡撫的幕僚,也是當時堅決主張「睜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 魏源在書中寫道,編撰《海國圖志》的目的是「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 後來嚴復先後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官》、《群已權界論》、《社會通詮》、《法意》等西方學術著作,較為系統地將西方的進化論、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介紹到中國來。 魏源是中國近代史上明確提出向西方學習的人,他在《海國圖志·敘》中指出: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所謂「師夷」 主要是指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軍事技術上的一套長處。魏源說:「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他不僅主張從西洋購買船炮,而且更強調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技術,由自己製造船炮。所謂「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敵制勝。魏源明確地把是否學習西方國家「長技」提高到能否戰勝外國侵略者的高度來認識。他強調指出,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從反侵略立場出發,以師夷為手段,以制夷為目的,表現了一種光輝的愛國主義思想。
③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提出的
師夷長技以制夷 提出的歷史背景:
1、政治: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主權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經濟:外國殖民者強制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挑戰。
3、思想:一些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識之士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開始向西方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提倡向西方學習。
(3)師夷長技以制夷指的是什麼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師夷長技以制夷語出魏源的《海國圖志》。後來成為洋務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
師:動詞,以某某為師,向某某學習;
夷,即蠻夷,古時候,中原的漢族對邊疆的少數民族的蔑稱,這里特指西方的洋人。
長技:先進的技術,當時的中國人認為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等都比國外要好,唯一不如他們的就是堅船利炮,這里主要指學習西方的武器製造技術。
制:制約、制服。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向洋人學習先進軍事技術,用以抵抗洋人的侵略。
魏源是擁有當時第一流西方知識的大學者,1842年,他在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成《海國圖志》,起初為50卷,到1852年已有100卷,廣泛介紹西方知識,並闡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試圖吸收西方先進技術,使中國富強起來。
④ 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的事件是太平天國運動嗎
是洋務運動。
師夷長技以制夷 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國圖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張。1842年《海國圖志》問世,作者魏源在該書《原敘》中指出著書目的:「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所謂「師夷」主要是指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軍事技術上的一套長處,而「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魏源不僅主張從西洋購買船炮,而且更強調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技術,由自己製造船炮。所謂「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敵制勝。在這個主張里,師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魏源明確地把是否學習西方國家「長技」提高到能否戰勝外國侵略者的高度來認識,他強調指出,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這個主張表現出了一種光輝的愛國主義思想,向處於巨大變故中的中國人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新課題。這一思想後來成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源頭,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實踐意義上,它是後來洋務運動甚至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運動的先聲。
⑤ 「師夷長技」指的是什麼事件
「師夷長技」使一些中國人在鴉片戰爭後,兵荒馬亂之時,深刻的認識到西方人的強大的軍事力量源於他們先進的技術,中國人必須向西方人學習他們的技術,才能有力的反駁他們的侵略。「師夷長技」使中國逐漸走出被列強侮辱侵略的怪圈。在中國近代史上意義重大。
⑥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誰提出的有哪些主張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出自魏源,是在他的著作《海國圖志》中提出的著名語錄。在1842年魏源受林則徐所囑托,將他所翻譯的《四洲志》擴編成為《海國圖志》並且最終在《海國圖志序》中明確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一著名思想。
總得來說,魏源所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一理論思想,為我國打擊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做出了一個很好的指導思想,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幫助我國從狹窄的思維方式解放出來,是我國歷史上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的理論,對我國歷史改革與變革有著很大影響。
⑦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什麼意思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指: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尋求禦侮強國之道,後來指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抵制西方——以彼之道,還之彼身。
拓展資料:
1、「師夷長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1842年著作《海國圖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張。
魏源說:「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他不僅主張從西洋購買船炮,而且更強調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技術,由自己製造船炮。所謂「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敵制勝。魏源明確地把是否學習西方國家「長技」提高到能否戰勝外國侵略者的高度來認識。
2、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名遠達,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號良圖。漢族,湖南邵陽隆回金潭人(今隆回縣司門前鎮)。
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從傳統轉向近代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