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怎麼整理年份

歷史怎麼整理年份

發布時間:2022-07-17 01:58:51

1. 怎麼背好歷史的年份!太多了!記不住啊!拜託啦~大蝦們~我下周就要考了!

對於記憶,最好的是用圖像去想像,這樣大腦更容易讓你接受。要記歷史,先整理出年份相同的歷史事件,再進行想像和關聯。我想像你考的是高中歷史...比如:1911年清廷「皇族內閣」成立,同年辛亥革命爆發。皇族內閣可以想像是像嫁接一樣,在封建的樹幹上嫁接了一根立憲的樹枝,本質未遭改變。辛亥革命則可以想像是象徵王權的寶劍被孫中山空手P斷(想像越誇張你的大腦記得越牢)。10年之後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再70年後1991年,蘇聯解體。就象這樣,希望對你有幫助...

2. 歷史的記憶,中國古代怎麼記載年份

中國古代記載年份的方法:

一、干支紀年,這是中國歷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干支是天乾和地支的總稱。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符號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符號叫地支。

二、年號是我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用年號紀年,是從漢武帝開始的。漢武帝在位54年,共用了11個年號,但前面的五個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都是後來才追加的,他本人親自定的第一個年號是「元封」。

公元前111年,即他即位30年的夏天封禪泰山後,下詔將第二年定為「元封元年」。從此以後,新皇帝即位,都要確定自己的年號。元代以前,一個皇帝一般有多個年號。明清時期,一個皇帝基本就用一個年號,即一世一元。年號紀年不僅是我國的一種紀年法,而且還影響到朝鮮、日本等國。

(2)歷史怎麼整理年份擴展閱讀

干支歷是一種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乾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進行兩兩搭配組成60組不同的天乾地支組合,用以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

干支歷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干支歷將一年劃分為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古代天文學稱北斗星斗柄所指為建,一年之中斗柄旋轉而依次指為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

根據我國古文獻文記載天皇氏時代已發明干支,這一發明影響深遠,後世用於歷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十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在後來的傳承中,黃帝時代(有說是漢代)把干支之名簡化為一個字,在《史記》《爾雅》等均有對照關系的記載,不過《史記》與《爾雅》的版本不一樣。簡化後的「干支」。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干支歷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

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年長即回歸年,一節一中為一個月。干支歷通過天乾地支論若干恆星、太陽與地球的關系,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內容。

3. 怎樣巧記中國歷史的所有年份!

我也喜歡歷史,不過我覺得歷史這個東西,沒必要把那個時間年份記得太清了,有個大概的時間就行,但是必須知道每個朝代的先後順序,這個是必須的,如果實在要記得年份,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記住每個朝代的存亡時間,然後根據朝代的先後順序一次類推就可以了,希望能幫到你,謝謝採納!

4. 歷史年份都怎麼記的呀老難了。

歷史時間是構成歷史知識的基本要素。學習歷史,如果離開了歷史時間則無從分析各個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也無法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在實際的歷史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感到時間難記、不好記。因而,探索歷史時間規律的掌握,有效的掌握歷史時間,對學生學習歷史就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記憶歷史時間的方法。

1、 從歷史時間與史實的順序性方面記憶時間。

所謂歷史時間順序性是指歷史活動時間的先後更替承接,把歷史時間順序性與史實有效的結合起來。如《中國近現代史》上冊中的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時間先後順序更替的。在這一更替過程中,「外國侵略的逐步擴大加深以及與之相聯系的中國人民反抗斗爭的前赴後繼」,脈絡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 按照時間順序與歷史史實有效的結合起來既與人們的生活經驗及學習心理相貼近,也符合秩序漸進性原則。

2、 從歷史時間與史實之間的內在聯系方面記憶時間。

這種方法非常適合於章節知識之間的時間記憶。如《中國近現代史》上冊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國開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時間上是從1840年——1864年;從知識上看七節內容主要講了中國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過(第一、三節)、影響(第二節)、表現(第四節)、中國社會農民階級、地主階級作出的反應(第五、六、七節)。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的賠款,加緊搜刮人民,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重要原因,在鴉片戰爭結束後的第9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促使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新思潮的萌發開始出現。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時,清政府正面臨著的國內的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的重要原因。在理解了上述的內容之後,再去記憶一些時間就相對的容易多了。再如第一節----鴉片戰爭中的幾個時間的記憶:1839年虎門硝煙(導火線)——1841年6月(爆發)——1841年初,佔領香港(擴大)——1842年8月(結束),這幾個時間反映了鴉片戰爭經過。

3、 從歷史發展的階段性方面記憶時間。

歷史是一個呈階段性發展的曲折的變動過程,在不同階段上歷史發展表現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迴的趨勢。在歷史教學中以時間劃分歷史階段是基本的教學手段。如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可劃分為1919─1923年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1923年—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大革命時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37─1945年抗日戰爭、1945─1949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四個階段,再對這幾個不同歷史階段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艱難曲折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規律。從歷史發展的階段性方面記憶歷史時間,並分析其歷史階段性特徵,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從宏觀上、整體上把握歷史知識,而且更符合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思維方向。

4、橫向比較歷史時間,從而深刻理解、記憶時間。 同一歷史活動的不同側面或不同歷史事物處於同一時期,這便是歷史的同期性特徵,如:1861年的歷史事件有中國的洋務運動、俄國的農奴制改革、美國的內戰等;1919年的歷史事件有「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召開、共產國際成立等,歷史教學中由於教材編排的不足(同期性內容排出先後次序)或教師的疏忽。學生心理上習慣性障礙(在時間經驗上人們更多地習慣於順序性推演)影響的時間觀念的形成應以重視和糾正。橫向比較除了記憶時間之外,另外一個應該注意是探索造成不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原因,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高度。

5、時間運算、聯想的方法記憶時間。具體來說: (1)計算時間長短,如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從1624─1662年,長達38年之久;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相差10年;舊民主主義革命(1840─1919)5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30年;鄭和下西洋從1405年—1433年長達28年。 (2)比較、體會距今時間遠近。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個年代距今較近等。(3)進行時間轉換。這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不同紀年方法間的轉換,如民國元年是1912年。甲午戰爭中的「甲午」是公歷1894年。貞觀元年是公歷627年;一類是具體歷史時間與世紀、年代、前期、中期、後期等模糊時間概念間的轉換,如618年是七世紀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紀中葉。

6、尋找歷史時間數字特徵的方法記憶時間。如揭示時間數字的結構特點的有數位特點(單位數時間如公元8年;三位數時間如220年、)、雙數重疊特點(如1616年、1919年)。對稱數字特點(如1881年)、自然數字遞增特點(如1234年)等不一而足;一是揭示不同時間之間相互關系特點促進記憶。如年代間隔記憶法(如1911年、1913年、1915年、1917年、1919年、1921年等)、公元前後對稱記憶(如公元前221年與公元221年)等。

7、利用教材後面的大事年表或自己動手製作中外大事年表對比的方法記憶時間。

掌握歷史時間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掌握具有關鍵性和決定性的重大歷史年代。如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589年隋的統一,結束了自西晉以來長期分裂的局面;1840年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640年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789年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等。一般說來,教材中有明確的年月時間的都要有意識的記住。

2、國內外關系有重大關系或影響的歷史年代。如公元前138年、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等。

3、重大的科學技術發明的歷史朝代、時間。如東漢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時期868年我國的《金剛經》卷子;北宋畢生發明木活字,元朝出現錫活字,後來又用銅活字、鉛活字等。

4、其它如社會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及歷史分期的歷史年代。如約公元前2070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建立了。公元581年,隋建立。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南北朝時期。1038年西夏建立。1069年,王安石開始變法等。

總之,記憶歷史時間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每一種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它可能是一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在記憶的過程中盡量把時間和重大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掌握時間,多動腦子,才能真正有效的掌握歷史時間,有效地學習歷史知識。

具體的記憶方法還得視個人而定。

5. 怎樣把歷史上的年份記牢

先記比較好記住的時間,然後再往外擴展。再者要中外對比記憶。還有就是要把中國的歷史朝代記住吧,遇到事件要知道它發生在哪個朝代哪個時期,然後再聯想世界上這一時期的事件,這樣就容易記住啦!

6. 歷史怎樣記年份·有無口訣或要領

歷史年份記法是有口訣的。在辭海歷史年譜里,從炎黃子堯舜禹,到唐宋元明清。惋惜本人沒記全。不然可以在這里奉上去了。記住,歷史中凡記載標為西的為第1朝,如西漢是前朝,而後來的都稱東,如東漢等。

7. 高中的歷史的事件年份怎麼記呀,有什麼比較記得牢的方法么

歷史事件的年份如果硬背確實很困難,所以自己應該找出特點,盡量編出一些順口溜或者其他方式,叫你永不忘。例如「馬克思的生日」,看了這句話你一輩子都不會忘!「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主義嗚嗚直哭!」(1818年5月5日);再如「毛澤東的生日」「毛主席在聖誕節的第二天拿著一把舊傘去安源」(1893年12月26日)。總之,自己尋找規律,都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後祝你成功!加油!

8. 如何編排歷史事件年份

一、編歌謠、順口溜、——歌訣記憶法
此法記憶時生動輕松、朗朗上口,久久難忘.特別適用於初一學生,因為初一學生理解記憶能力還比較欠缺,側重於機械記憶,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識編成順口溜、歌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課的內容總結為幾句順口溜,老師編,學生也可以編,編得好不好沒關系,只要把握教材重點,又便於記憶就行.如「商鞅變法」,可這樣編:「孝公治國有心計,商鞅變法最有力.承認私人有土地,獎勵耕戰免徭役,廢除貴族的權力,建立縣制搞治理.經濟得到大發展,軍隊有了戰鬥力,戰國後期秦最強,商鞅變法了不起.」這種方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機械記憶效果大有好處,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培養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更為重要.
二、抓關鍵詞,速記知識要點——簡化記憶法.
此法適用於記憶量較大的歷史知識,如某一歷史事件的背景、內容、意義等.比如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可將其簡化為「割三島、賠兩億、開四口、設工廠」,然後再引導學生將其還原為完整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法,既便於記憶,又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如:「工業革命產生的條件」,可抓住「市場、勞動力、資本、技術和科學」這些中心詞,然後再去分析、理解,形成完整的概念.記歷史意義時可抓住一些動詞,如「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可抓住「結束了……確立了……挽救了……」這些詞語.
三、把握歷史線索,濃縮知識精華——畫知識樹記憶法.
此法適用於課後復習、單元復習、專題復習、系統復習等各種各樣的復習.復習時教學生學畫知識樹,一邊回憶一邊畫,包括大標題、小標題、每一個小標題下的各項具體內容,就像畫一棵樹:樹干、樹枝和樹葉,記的時候先抓住枝幹,再添枝加葉.我常對學生說:「知識點是零散的,就像滿地的珠子,如果我們用線把它們串起來,帶走就方便了.」
四、結合地圖,形象直觀記地名——地圖助記法.
歷史上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地名,中國古代史上歷朝歷代的都城,世界歷史上眾多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歷史上許許多多的戰爭等等,就需要利用地圖來幫助記憶.如:「戰國七雄」的名稱及位置,我教學生這樣記:「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原.」又如: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五處通商口岸,可這樣記:從南到北「廣廈福寧上」.這就既記住了名稱,又記准了地理位置.
五、歸納比較,尋找規律——規律記憶法
此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記憶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下,再找出個性,這樣常常能起到觸類旁通,一石三鳥的作用,還可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如: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歷次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通過歸納比較,得出這樣的結論:都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客觀方面都是由於外國侵略勢力和本國封建勢力的聯合鎮壓;主觀原因都是由於自身內部存在的問題.又如: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各國的背景有著共同之處,都是本國資本主義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封建勢力或殖民勢力嚴重地阻礙了其發展.
六、年代記憶
(1)編大事年表.在學習過程中按先後順序編出某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大事年表,編出整個章節的大事年表,以及編出整冊書乃至整個古代史或近代史、現代史的大事年表.
(2)比較記憶法.如:世界近代歷史開始(1640年)和中國近代歷史開始(1840年)剛好相隔200年;中國奴隸社會結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歐奴隸社會結束(公元476年),一個在公元前,一個在公元後;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和中國戊戌變法(1898年).
(3)歸納同一個年代發生的大事.如1861年,慈禧太後發動政變,總理衙門設立,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開始.又如1927年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許多大事:國民黨右派發動三次反革命政變,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共產黨人領導了三次武裝起義,召開八七會議等.
(4)有趣的單年記憶法.如:孫中山為捍衛辛亥革命果實,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三次斗爭時間分別是1913、1915、1917年,再加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919年的五四運動,正好是1、3、5、7、9.又如:1781、1783、1785、1787、1789年這組時間,巧妙地把美國獨立戰爭、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連結起來.
此外,記憶年代的方法還很多,如聯想記憶、諧音記憶、歷史上的今天等等
七、限時記憶,提高效率

9. 歷史怎麼記年份。,

不要死記年份,而且沒有一樁樁、一件件的記,建議如下:
(1)先記住朝代,附朝代歌一首: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封兩段。春秋和戰國,一條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2)重點記憶某一段時間內的重要歷史事件(也是重點考點),將其它歷史事件放在框架裡面就很好記憶了。
例如:唐朝需要記憶的: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安史之亂、黃巢起義、朱溫滅唐,以這些歷史事件為節點,其他歷史事件只要熟悉,大致的時間點就比較好確定,一般來說,沒有那種純粹考時間的題目,沒什麼價值。

希望能夠幫到你,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信我,我是文科生,歷史還不錯!

10. 歷史年份有什麼簡單的記憶方法嗎

歷史時間記憶的六大方法:

1、揭示歷史時間的連續性特徵
所謂連續性是指歷史發展的起止。持續時間的長短。歷史時間的連續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快慢,有助於人們從現象入手探明歷史本質。如我國封建社會從公元前475年開始到1840年鴉片戰爭前結束,長達2000多年之久,這就促使人們思考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為什麼這么緩慢,美國從1783年獲得獨立至今,也不過200多年的歷史,是什麼原因使其發展為一個政治、經濟強國的呢。
2、揭示歷史時間的順序性特徵
所謂順序性是指歷史活動時間的先後更替承接。如中國近代史上的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時間先後順序更替的。在這一更替過程中,外國侵略的逐步擴大加深以及與之相聯系的中國人民反抗斗爭的前赴後繼,脈絡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按照時間順序學習歷史既與人們的生活經驗及學習心理相貼近,也符合秩序漸進性教學原則。
3、分析歷史發展的階段性時間特徵
歷史是一個呈階段性發展的曲折的變動過程,在不同階段上歷史發展表現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迴的趨勢。在歷史教學中以時間劃分歷史階段是基本的教學手段。如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可劃分為1919─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戰爭、1945─1949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四個階段,在對四個不同階段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艱難曲折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規律。可見,只有分析歷史時間的階段性,才能對歷史進行較為周詳的學習,進而總結歷史深層的內容。
4、培養同期性時間觀念
同一歷史活動的不同側面或不同歷史事物處於同一時期,這便是歷史的同期性特徵,如:第二次鴉片戰爭處於太平天國運動期間;1919年的歷史事件有「五四」運動、朝鮮「三一」運動,巴黎和會召開、共產國際成立等,歷史教學中由於教材編排的不足(同期性內容排出先後次序)或教師的疏忽。學生心理上習慣性障礙(在時間經驗上人們更多地習慣於順序性推演),影響時空觀念的形成,應引以重視。
5、時間運算
具體來說:
(1)計算時間長短,如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從1624─1662年,長達38年之久;新民主主義革命比舊民主主義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導:(1919─1840)一(1949─1919)=50年。
(2)比較、體會距今時間遠近。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個年代距今較近等。
(3)進行時間轉換。這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不同紀年方法間的轉換,如民國元年是1912年。甲午戰爭中的「甲午」是公歷1894年。貞觀元年是公歷627年;一類是具體歷史時間與世紀、年代、前期、中期、後期等模糊時間概念間的轉換,如618年是七世紀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紀中葉,再如下列選擇題,也是考查的這種技能,公元前594年是:①公元前五世紀初,②公元前六世紀初,③公元前五世紀末,④公元前六世紀末。
6、記憶時間
記憶時間也遵循著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的規律,但實際教學中要嚴格地把兩者區分開來是很困難的。具體學習中,更多的做法是揭示時間特徵,組織記憶材料,激發記憶興趣。一是揭示單個時間數字的特點促進記憶。如揭示時間數字的結構特點的有數位特點(單位數時間如公元8年。雙位數時間如公元之年。

閱讀全文

與歷史怎麼整理年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