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達爾文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達爾文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7 07:04:38

A. 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有哪些歷史作用

產生的主要是消極作用,讓國人道德水平不斷下降。
社會達爾文主義產生的三大錯誤導向:
一、認為強權可以戰勝公理。國人過於迷信暴力,對正義視而不見;對社會弊端麻木冷漠。
二、講究出身好壞,認為人生來有優劣之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斗爭性質和儒家的親疏有別結合起來,取其糟粕,棄其精華,所有壞的方面都結合起來了。儒家的和諧相處被拋棄,而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這種認為階級可以遺傳或被強制認為遺傳的思想被固化。
三、認為人類歷史可以簡單劃分為幾個階段,否認普遍人性,過於強調歷史發展的斗爭性。

B. 達爾文在人類發展史上做出過哪些貢獻

1882年的今天,著名生物學家、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逝世。達爾文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開創了生物學發展史上的新紀元,使進化論思想滲透到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直至今天,達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進化論仍然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其方法論影響著生命科學的各分支領域,並滲透到其他多個領域中,如量子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等。達爾文留給人類的並不僅僅是一些教科書上的遺產,達爾文主義還為生物學研究的許多前沿領域注入活力,激勵人們對生命科學以及生命本身進行更深刻地思考。

C. 達爾文的偉大貢獻是什麼

達爾文偉大的貢獻就是提出了進化論,並於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書,從此奠定了他在自然科學史上的地位,標志著科學進化論的誕生。

從最古老的單細胞到有著復雜生命結構與思維的人類誕生,在漫長的30多億年生命行進征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從出生到滅亡,從低等到高等,究竟是何種神奇的力量推動著生物的進化發展呢?

達爾文進化論認為生物有一個緩慢的變化過程,物種不是被分別創造出來的,一個物種是從原有的另一物種傳下來的。整個生物系統發展是一個從一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演化過程,在進化中物種會發生變化。進化的機制是自然選擇,生物界普遍存在著繁殖過剩的現象,繁殖過剩必然導致生存斗爭。生存斗爭是每時每刻都存在的,所以不斷地有生物死亡的事情發生。

在生存斗爭中如何分出高低勝負呢?哪個個體或個體的哪種特徵適應了殘酷的斗爭環境,便會被保留下來,否則就會被淘汰掉,即適者生存。適者生存既是選擇的標准,也是選擇的結果。這種選擇還會將有利的變異通過遺傳保留、積累起來。天長日久的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會使偶然的變異成為必然的屬性,生物會產生變種,這就是物種不斷進化的過程。

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和他1831~1836年的環繞世界旅行是分不開的。1831年12月27日,達爾文以自然科學家的名義搭上英國艦隊的「小鷹號」。他們先在非洲西北海岸的維德角、南美洲東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鄰的島嶼上考察,然後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繼而越過印度洋到達南非,再繞好望角經大西洋回到英國,最後於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國。通過歷時五年的環球旅行,他觀察並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這使他不再相信物種是上帝創造的神創論,因為神創論解釋不了他所觀察到的事實。

達爾文的發現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給神創論以沉重的打擊。恩格斯把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和馬克思發現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相提並論,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

D. 談一談你認為達爾文為世界做出了什麼貢獻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轟動.它沉重地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從反動教會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們群起攻之,誣蔑達爾文的學說「褻瀆聖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為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主義.指出: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E. 達爾文有趣的發現後來起到了什麼作用

達爾文進化論是19世紀中葉,達爾文創立了科學的生物進化學說,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第一次對整個生物界的發生、發展,作出了唯物的、規律性的解釋,推翻了特創論等唯心主義及形而上學在生物學中的統治地位,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個革命變革。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及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F. 達爾文的進化論對生物發展有什麼作用有哪些歷史局限性

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提出,是人類文明的發展跨出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對宗教神權的統治者進行了挑戰,是無神論與有神論的斗爭.在世界各地都有神權的影子,他們的神權思想統治人類很久了.所以這是真理挑戰,最終在人類歷史上確認了人類的起源,並非神的製造.

G. 達爾文是哪國有什麼傑出的貢獻

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倡導者達爾文,詳見以下詞條: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02.12-1882.04.19)
生物進化論,簡稱進化論,是生物學最基本的理論之一。進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變異、遺傳與自然選擇作用下的演變發展,物種淘汰和物種產生過程。地球上原來無生命,大約在30多億年前,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後,生物不斷的進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著170多萬個物種。生物進化論最早是由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種起源》有詳細的論述。
進化論有三大經典證據: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和胚胎發育重演律。

H. 達爾文在科學發展史上所取得的里程碑的價值

1、達爾文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認為生命是從低級向高級進化而來的。

2、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後來傳到了中國,對中國早期的思想啟蒙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滅論,動搖了神學統治根基。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其「進化論」被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轉化定律),對人類有傑出的貢獻。

(8)達爾文的歷史作用是什麼擴展閱讀:

達爾文進化論主要包括四個子學說:

1、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的物種是從別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種可以變成新的物種。

2、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生物化學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

3、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的存在,是已被無數觀察和實驗所證實的。

4、生物進化的步調是漸變式的,它是一個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累積微小的優勢變異的逐漸改進的過程,而不是躍變式的。

1968年,日本學者木村資生根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資料,首先提出了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向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提出了挑戰。此後,許多學者又根據大量的研究成果予以肯定。

科學家們還發現,隨著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的演化,同一種分子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以一定的速率置換著,有就是說每一種生物大分子不論在哪種生物體內,都以一定的速度進化著。

該學說對認識物種進化的貢獻在於:揭示了基因突變在分子水平上進化的特殊性,這為達爾文主義和綜合進化理論所不及。

I. 達爾文在生物學領域的主要觀點是什麼,歷史意義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

J. 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意義

進化論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學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否定了人類位於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結;第二次就是進化論,把人類拉到了與普通生物同樣的層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與人類有了或遠或近的血緣關系,徹底打破了人類自高自大,一神之下,眾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慶幸的是達爾文已經不是在中世紀了,故他沒有受到布魯諾的待遇,民眾仍然給了極高的評價,即使是宗教,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寬容與妥協,這與當時宗教權力遠不如中世紀有關。
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創立140餘年了,在其誕生之初,它是作為一種假說被提出來的。除達爾文本人從對一些植物,動物形態的觀察得出的推論外,這些年學術界完善了鈾鉛測年法對化石證據的排序和基因證據。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書中論及化石時,標題為「不完美的地質記錄」。其承認在當時的化石研究中並未有證據顯示有物種間過渡類型的存在,並指出這可能是最易於檢驗而又具有殺傷力的反進化論的理由。他看到了進化論的理論缺陷,並希望後人能予以驗證、完善。
時至今日,進化論已經成為一個比較完善的理論,在當今任何一本生物學雜志上,已經找不到任何質疑進化論的論文了。SCOTT和COLE在八十年代初,檢索了當時的4000多種學術刊物,未發現任何一篇反進化論的論文,在68種與生物起源有關的學術期刊中,也未發現任何一篇是質疑進化論的。GEORGE W. GILCHRIST在1997年調查了世界上最大的五種期刊數據索引,也未發現反進化論或非進化論的論文,即使存在也是少數質疑進化論理論缺陷的文章。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曾這樣說明進化論的先驅、法國傑出的博物學家拉馬克〔拉馬克(1744—1829)〕法國生物學家,現代進化論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法國植物志》《動物哲學》。對進化論的貢獻,「他的功績是偉大的,他第一個使人認識到這樣一個假定的可能性: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一切變異是根據自然界的規律而不是由於神的干涉而發生的」。我們又看到,列寧在總結達爾文進化論的意義時說:「達爾文的著作最後把上帝從自然界趕走了,生物科學便站立起來了。」這些論述首先表明了進化論在打擊神學中的作用。
西方社會,從文藝復興開始,自然科學受到哥白尼「日心說」的鼓舞,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到18世紀,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力學已經從神學統治中解放出來,可生物學仍然禁錮在神學之中。神學世界觀在生物學中具體表現為物種特創論和物種不變論。這兩種觀點主張:上帝是創造主,一切生物均為上帝所創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從造物主那裡獲得永恆不變的構造與功能,包括生活習性。顯然,所謂物種特創論與物種不變論實質上就是搬到自然科學中的基督聖經。
當時的生物科學只能是對聖經的注釋是「神學的婢女」。在這樣一種不容置疑的社會思潮當中,進化思想是怎樣占據了拉馬克和達爾文等一批科學家頭腦的呢?我們知道,從18世紀末開始,不僅有拉馬克和達爾文,而且有一批自然科學家樹立了進化論的思想。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有:法國科學家布封,法國動物學家聖提雷爾〔聖提雷爾(1772—1844)〕法國動物解剖學家、胚胎學家,現代進化論的先驅者之一。他曾任巴黎歷史博物館脊椎動物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解剖學的哲學》。英國博物學家兼詩人伊拉茲馬斯·達爾文(達爾文的祖父),英國自然科學家華萊士,德國植物學家卡爾·尼古拉·弗臘斯(1810—1875),俄國動物學家路里耶(1814—1858)等。推動這么多自然科學家掙斷神學束縛的力量來自何處?
看一下進化思想在他們頭腦中萌發的經過,我們便可以清楚了。例如,達爾文的祖父,伊拉茲馬斯·達爾文曾這樣談道:「動物的變形,如由蝌蚪到蛙的變化,……人工造成的變化,如人工培育的馬、狗、羊的新品種,……氣候與季節條件造成的改變,……一切溫血動物結構的基本一致,……使我們不能不斷定它們都是從一種同樣的生命纖維產生出來的」。這表明,物種在人工培育條件下和在不同外界環境作用下所發生的改變這些自然界的事實啟發他產生了物種變化的思想。
再拿德國的卡爾·弗臘斯來說,馬克思譽他為「達爾文以前的達爾文主義者」,他於1847年發表了《各個時代的氣候和植物界二者的歷史》一書。書中他利用古希臘作家對植物的形態、生態的描述,與他30年代在波斯、埃及等地的實地考察情況對比,得出結論說:「對植物物種不變的信念,也已為我們所動搖,我們甚至指出,這是自然造成的」。不難理解,正是與自然事實的直接接觸導致他摒棄物種不變和物種特創的神學觀點。
我們知道,在進化論的先驅者中,拉馬克和達爾文曾直接受過神學教育,並可能以神職為終身職業。拉馬克的雙親希望他成為一個牧師,因此讓他在中學時代入教會學校受了幾年神學熏陶。達爾文在劍橋大學神學院畢業,並獲得了學位和當牧師的資格。然而,又恰恰是他們兩人給物種神創論與不變論以沉重的打擊。神學觀念的灌輸並沒有擋住進化論思想在他們頭腦中的萌芽,其根本原因也正是由於觀察大自然得來的事實。
拉馬克曾用一句話概括了這一問題,他說:「觀察的材料已經明顯地證明了種的不變理論的荒謬。」至於達爾文,大自然對他的啟示作用就更加明顯了,我們不妨多說幾句。1935年,厄瓜多政府在距其海岸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設立了達爾文紀念碑,紀念達爾文考察這一群島一百周年,碑文寫著:「查理士·達爾文於183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登陸。他在研究當地動植物分布時,初次考慮到生物進化問題,從此開始了這個懸而未決的論題的思想革命。」達爾文在他當時的考察日記中是這樣寫的:該群島「四周都是新的鳥類、新的爬行類、新的軟體動物、新的昆蟲、新的植物……為什麼這些島嶼上的土著生物,無論在種類上或者在數目上都和大陸上的生物有不同的比例的聯系,並且互相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呢?為什麼它們也按照美洲的生物組織形式被創造出來呢?」「在地質史的近代時期裡面,這里還是一片空虛無物的茫茫大洋。因此,無論從空間上或者從時間上看來,我們好像都會得出一個略為接近於那個巨大的事實的見解來,這就是一切秘密當中的秘密:地球上的新的生物第一次出現的問題」。達爾文認為,他的全部思想起源於加拉帕戈斯群島。
對整個貝格爾號艦上的考察生活,他是這樣回憶的,「貝格爾旅行是我平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它決定了我今後的整個事業」。這里有一段插曲很能說明自然事實對達爾文的啟迪。在貝格爾號旅行前,達爾文十分欽佩的劍橋大學植物學教授漢斯羅建議達爾文把地質學家賴爾〔賴爾(1797—1875)〕又譯為「萊伊爾」,英國地質學家,地質學的奠基人。主張地質漸變論,其主要著作《地質學原理》標志著經典地質學的成熟的《地質學原理》一書帶在身邊,說:「你這次旅行必須將賴爾的新著作帶在身邊,隨時翻閱它,因為它十分有趣,你除了它所記載的事實以外,千萬不可注意它,因為它的理論都是荒唐到極點的。」賴爾在書中闡述了地球地層是緩慢變化的,而地表環境的變化使生物也逐漸發生變化。賴爾的理論是對當時占統治地位的「災變說」的批判,而漢斯羅是相信「災變說」的。達爾文在途中仔細閱讀了這部著作。在旅途開始時,他相信「生物是根據上帝的計劃而創造出來的」——在旅途中,他曾這樣回答軍官們向他提出的這類問題。當他剛剛考察了第一個地點——維德角群島的聖特雅哥島,發現地層越深,生物化石的結構越簡單;地層越淺,生物化石越復雜,生物的演變不是記錄在地層的發展史中嗎?在事實面前,達爾文不能不為賴爾的理論所征服。因此,他寫道:「這次調查使我相信賴爾的觀點遠遠勝過了我所知道的其他任何著作中提倡的觀點。」
綜上可見,觀察、搜集、分析大自然的事實,這是進化論思想萌芽的一個首要的因素。同時,我們知道,也正是這些客觀事實,給一代又一代的自然科學家以堅定的信念,使他們不顧宗教勢力的迫害和社會愚昧勢力的歧視、打擊,承先啟後、不斷地提出生物進化的觀點。同樣,正是依靠了大量的事實,進化論才贏得了成功。正如大家都清楚看到的,不管人們對進化原因如何解釋,不管進化論可能怎樣改變自身的形式,自然界中生物進化的事實總是抹殺不了的。
理論的升華
人類的理智從來不滿足於「知其然」,總要弄明白「其所以然」,故任何科學理論不可能停留在對經驗事實的描述,必須對事實何以如此發生給予合理的解釋。
實際上,早於達爾文很多年,人們發現生物演變的事實,就提出了生物進化的思想,恩格斯指出:「卡弗·沃爾弗【(1733—1794)德國胚胎學家】,他詳細觀察雞的胚胎發育,證明雞的血管是逐漸形成的,為生物體各種器官的「漸成論」提供了有利的證據。主要著作是1759年發表的《發生論》。在1759年對物種不變進行了第一次攻擊,並且宣布了種源說。在他那裡不過是天才的預見的東西。到了奧肯【(1779—1851)德國自然哲學家】,他認為人是整個宇宙的縮影,也是自然界發展的頂峰,精神規律與自然規律有相同之處。
拉馬克、貝爾【(1792—1876)又譯為馮·貝爾,德裔俄國生物學家、人類學家和地理學家,比較胚胎學的創始人】最大貢獻是1827年發現了哺乳動物的卵。主要著作《動物發生史——觀察與思考》,指出所有脊椎動物的胚胎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關系越近,相似程度越大。在發育過程中,門的特徵最先出現,然後是綱、目、科、屬、種的特徵。
這一點後來在胚胎學上被稱為「貝爾法則」。那裡才具有了確定的形式,而在整整100年之後,即1859年,才被達爾文勝利地完成了。」為什麼進化論到達爾文手裡才初告大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提供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從理論上正確地闡明了生物進化的機理。
物種是演變的,這是事實,可演變的原因是什麼?物種為什麼會變異?為什麼物種竟然呈現出一種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進化呢?在達爾文之前,已有一些進化論者試圖解答這個問題,可他們的解答或偏離事實,或過於牽強附會。達爾文總結、揚棄了前人的學說,並注意從其他學科的學術思想中吸取養料,經過多年辛勤的探索和緊張的思考,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以此來解釋生物進化的事實。
自然選擇說主要包括以下3個和諧統一的內容:
(1)生存斗爭的理論。生殖過剩與生存條件的有限這一矛盾是地球上的物種被淘汰的外在原因之一。
(2)遺傳性發生變異的理論。雖變異的機制並不清楚,但普遍發生變異的事實不容否認,達爾文以此說明物種演變的內在原因。
(3)適者生存的理論。生存條件一直在變化,如果物種的變異適合於變化的環境,那麼就在生存斗爭中取得勝利而發展;如果物種的變異不適宜於它當時生存的條件,那麼就趨於衰減或滅亡。
這樣,達爾文基於自然界本身的事實和矛盾,為我們大致描繪了生物進化的機制,各種關鍵的問題在他這里都有了比較合理的、有事實佐證的回答。新的物種怎麼出現的呢?因為舊的物種會變異,很多物種為什麼滅絕了?因為它們承受不住生存斗爭的壓力。為什麼現存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那麼和諧呢?因為無數變異之中的某些變異恰好符合環境的選擇。至於為什麼低等類型的生物到處存在,達爾文寫道:「這是不難理解的,因為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不一定包含進步性的發展——自然選擇只利用有利於處在復雜生活關系中的生物的那些變異。」
這里,需要著重指出的是達爾文在論證觀點時,巧妙運用事實的能力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他沒有像拉馬克那樣,把自己的學說大量建立在猜測之上。這樣說是否意味著達爾文用事實解答了一切問題?不是。他巧妙運用事實的能力在於:
一方面,當他並不能提供事實何以如此發生的機制時,他便聲明,目前的科學尚不能解開事實之謎;同時,他動用各方面的大量材料來證明這是事實。這樣,雖沒有解釋「所以然」,但使大家還是容易相信他所說的是符合事實的。
例如,關於變異的機制和遺傳的機理,達爾文都無法給予合理的解釋,他承認:「我們對於變異規律深深地無知。我們能提出這部分或那部分為什麼發生變異的任何原因的,在100個例子中還不到1個。」關於遺傳,他說:「遺傳的法則是不可思議的,這是未來科學的事情。」自己無法回答的,就不輕易猜測和下結論,以避免讓無把握的猜測降低理論的可靠性。但變異和遺傳的事實是客觀存在、抹殺不了的,於是達爾文就將豐富的材料擺在讀者面前,這就使人讀來不能不信,而把對原因的探討寄希望於未來的科學。
另一方面,當他解釋事實發生的原因,說明自己的理論時,盡量搜集各方面、各種學科的研究成果來佐證自己的觀點,這樣做無疑增加了新理論的可信性。看一下他1859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一書,其材料的豐富和翔實充滿字里行間,不難想見達爾文駕馭事實的功力深厚和用心良苦。
達爾文的科學氣質
達爾文回顧一生的道路時,曾談到兩種氣質對他的幫助。
首先是「保持思想自由」。1881年,他告訴人們,自己遵循這樣一條治學原則:「我曾堅定地努力保持我的思想的自由,以便一旦事實證明這些假說不符合事實時,就丟掉我無論多麼愛好的假設(而我不能反對每一問題成立一種假設),除此之外,我並沒有別的辦法。」考慮到當時宗教的社會習慣勢力和神學的影響,考慮到研究進化論這一問題本身的難度,我們可以體會「保持思想自由」對達爾文是特別有意義的。
「保持思想自由」在達爾文身上具體表現為富有懷疑精神和不自滿、不保守。
無須說,他的進化論是對當時宗教神學觀的叛逆,也是大膽懷疑的產物。
他一生最感謝和尊重兩位導師,一個是漢斯羅,一個是賴爾。他懇切地接受導師的指導,這並不妨礙他保持自己的風格,具有自己的思考。例如,漢斯羅認為纏繞植物的運動是由於它們本身具有一種盤旋生長的自然傾向,可是達爾文根據自己對花房中栽培的攀緣植物的觀察,提出:「卷須植物或攀緣植物的運動是一種對生活環境的適應,以獲取較大的陽光面和較多的空氣,利於生存和生長,不這樣的話,它們很難生活下去。」又例如,賴爾關於珊瑚礁的形成,曾提出一個火山口理論。人們相信賴爾,誰也不去懷疑。可是達爾文根據自己的觀察提出了疑問:「新的事實似乎不像賴爾所說的那樣。」他認為珊瑚礁的形成與火山沒有必然的聯系,它是珊瑚蟲長年累月築成的。
後來他自己成了權威,可這並沒有使他變得保守和謹小慎微起來,而是仍然富有懷疑和進取心。有一次,他讀著剛出版不久的《血族婚姻》一書,作者引用比利時一位學者發表在權威雜志《比利時皇家學會會報》上的一段實驗資料:用近親的兔子交配許多代,絲毫沒有發生有害的後果。人們對權威報刊上的文章,習慣於不去懷疑。達爾文認為,這一實驗報告是站不住腳的,於是寫信給那家雜志,提出自己的見解,詢問實驗是否真實。果然,不久他得到回復,那個實驗報告是偽造的。
達爾文從來不以偉人自居,他知道虛懷若谷對科學的價值。因此,他不能接受任何吹捧自己、貶低旁人的做法,面對別人的這種行為,他會直言相告:「反對您加在我們那些偉人身上的巨大重要性;我慣常認為:第二、三、四流人物都極為重要,至少在科學家方面是這樣的。」
對自己的理論,他決不抱守一隅,而是不厭深思,反復琢磨。關於遺傳的機制,他曾提出「泛生論」的假說,認為從身體各部輸出一種名為「pangen」的粒子聚向生殖細胞,以此解釋身體的變化即獲得性狀向子代的遺傳。這一假說發表後,有些學者提出異議,達爾文很注意這些批評。例如對義大利植物學家菲得利克·德爾賓諾(18331905)的批評,他表示:「他反對這個假說,但批評得公正;我發現他的批評很有用處。」此後,他們經常通信,討論植物學問題。也正是在認真考慮批評意見的基礎上,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第六版中,刪去了有關泛生論假說的論述。從這個事實,我們可以略見他虛心、嚴謹的治學之風。當然,從他1842年整理出「物種起源草稿」,直到1859年才發表《物種起源》一書的事實,我們更能體會到他的「不厭深思」之「深」。
達爾文的第2個重要素質是他的觀察能力。這似乎是他惟一那麼自信的。他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這是沒有疑問的。從他發表的許多著作中對動植物生態習性的描寫,從他對物種與變種在形態與結構上微細差異的比較,我們不禁為他的觀察能力嘆服。當然,這一素質對達爾文的重要性也是不難理解的。對每一個博物學家和當時的進化論者來說,精細觀察是進入研究的一個首要的、也是起碼的條件。在達爾文,這真是個人能力與工作需要的巧妙適應。
達爾文還談到,一個科學家應有的另一重要素質,那就是興趣,一種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正是這種興趣,使童年與少年時代的達爾文熱衷於與哥哥去採集標本、旅行、打獵和研究化學。他對功課不感興趣,因而成績不好。他在自傳里說:「學校對於我的教育來說,是一個空洞的場所。」正是這種興趣,致使他在愛丁堡大學學醫時心不在焉,以後轉入劍橋神學系,一邊學神學,一邊卻跟著漢斯羅等生物學教授、地質學教授學習了許多地質學、植物學、動物學知識,並參加植物與地質考察隊進行學術探險。正是這種興趣,使他雖然在神學系畢業,但不願當神甫,而情願去參加艱苦的環球考察。也正是這種興趣,使他後半生雖疾病纏身,還是不懈地研究。興趣,給了科學巨匠源源不斷的動力,激發出忘我工作的熱情。
在自傳中,達爾文這樣總結自己為創立進化論奮斗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愛好科學——不厭深思——勤勉觀察和收集資料——相當的發明能力和常識」。達爾文的經驗之談,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1858年7月1日,達爾文和華萊士在倫敦林耐學會上分別宣讀了他們的關於物種起源的論文,科學的進化論由此誕生。1859年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一書,成為進化論的創立者。進化論從根本上否定了「神創論」「物種不變論」的傳統觀念,在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經濟等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

閱讀全文

與達爾文的歷史作用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