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廈門鼓浪嶼有哪些好的建築急!
鼓浪嶼十大領事館(不過現在大都改成旅館了):英,法,美,德,日,西班牙,荷蘭,比利時,丹麥,奧地利的領事館。
鼓浪嶼十大豪宅:黃家花園、八卦樓(現在是風琴博物館)、海天堂構、黃榮遠堂、榮谷、林氏府、金瓜樓、番婆樓、楊家園、匯豐銀行公館。
海天堂構的正樓里有「鼓浪嶼萬國建築博覽」的展覽,有很多鼓浪嶼指名建築的介紹和老照片。
福建路是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聚集的地方。
我剛從鼓浪嶼遊玩回來,這些是我親眼看到的和了解到的。說實話,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的保護不到位,大都破舊不堪,不過還是能從建築的細節上窺見出其當年的富麗堂皇。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B. 申遺成功的廈門鼓浪嶼有什麼文化魅力
波蘭當地時間7月8日,福建廈門鼓浪嶼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通過終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個世界遺產項目。至此,中國超過義大利,成為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林語堂故居位於鼓浪嶼漳州路44號,是一座U形的別墅,是鼓浪嶼最古老的別墅之一,約建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距今已有150多年了。
別墅為英式,拱券迴廊,前部為兩房夾一廳,為兩層坡頂。後部中間為小花圃,兩旁為二層小樓,連著前面的主房,後花園里還有魚池。別墅的線腳重疊纖麗,而二樓的欄桿卻甚簡約。地下隔潮層並不低矮,保證了其上的廳房乾燥舒適。一樓中廳拱券前為一長長的石階,石階四周為古榕、龍眼、玉蘭,把小花園籠罩得濃蔭婆娑,清新涼爽,一派溫馨的氛圍。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和文化景觀四類。此次中國申報遺產項目,是為了更加有效地對遺產進行保護,讓遺產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通過系統的挖掘和整合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達到傳統文化傳承的目的。
C. 鼓浪嶼為什麼號稱「萬國建築博覽會」
是因為在鼓浪嶼矗立著中西風格交融的歷史風貌建築~有中國傳統的飛檐翹角的廟宇,有閩南風格的院落平房,有中完合壁的八卦樓,有小巧玲瓏的日本屋舍,也有19世紀歐陸風格的原西方國家的領事館,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就有了「萬國建築博覽」之稱。
D. 鼓浪嶼的老宅允許買賣嗎若允許房價大概多少
應該不允許,鼓浪嶼上的老宅屬於國家保護建築,是不允許買賣的
E. 鼓浪嶼攻略
交通概況:
注意哦,鼓浪嶼的輪渡改方式了,從廈門過來購票8元,返程的時候需要把票投回去,所以上島後票不能丟哦。 輪渡全程約7分鍾,上二層觀景需另付1元。
景點簡介:
碧海環抱中的鼓浪嶼,面積1.87平方公里,島上海礁嶙峋,岸線迤邐,山巒疊翠,峰岩跌宕,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鼓浪嶼明麗雋永的海島風光,主要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均為廈門名景。鼓浪嶼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溫和,島上90多科4000餘種植物常年鬱郁蔥蔥,珍貴樹種有國內僅有的大果紅心木、國內最粗的印度紫檀、從紐西蘭等國引種的各類珍稀果樹,島上一些植被已形成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下的頂級群落。鼓浪嶼周邊海域為廈門港主要部分,瀕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文昌魚保護區、大嶼島白鷺保護區,與金門列島隔海相望。 從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涌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傑出的音樂家。如今,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國第一,島上有100多個音樂世家,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 「音樂之島」。 鼓浪嶼名人史跡眾多。這里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史跡保存最為完整的區域之一,島上大批珍貴的摩崖石刻,雖歷經長年風雨洗禮,依舊保存完好。中國現代婦產科醫學奠基人林巧稚、中國語文現代化先驅盧戇章、中國現代體育啟蒙家馬約翰等60多位鼓浪嶼籍名人故居、陵墓都在鼓浪嶼島上。鼓浪嶼以其婀娜多姿的自然風光和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35個王牌風景區之一,在福建省居十佳風景區之首。
鼓浪嶼景點
日光岩
日光岩日光岩又名晃岩,為鼓浪嶼最高點,頂端海拔96米。山上巨石嵯峨,疊成洞壑。樹木蔥郁,亭台掩映。拾級而登,先至蓮花庵,「一片瓦」巨石嵌空,形成殿堂,庵旁巨石鐫刻「鼓浪洞天」、「鷺江第一」;庵後有「鷺江龍窟」、「古避暑洞」諸勝,中間即鄭成功龍頭山寨和水操台遺址,有蔡廷鍇、蔡元培贊鄭題詠。登臨絕頂,山海奇觀,風光無限,廈門、鼓浪嶼、大擔、二擔諸島盡收眼底。
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在日光岩南麓海濱。台灣富商林爾嘉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攜眷內渡,寓居鼓浪嶼,1913年始建此園,以寄託對台北板橋故園的懷念,並以其號「叔臧」諧音為園名。園主銅像,現屹立園中。全園借山藏海,巧為布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令人流連忘返。有壬秋閣、四十四橋、疊石、假山、談瀛軒、頑石山房諸景,為廈門名園之最。左側港仔後海濱浴場,沙清水凈,可容數千人游泳。附近有延平公園,為紀念鄭成功而建,其中有指凈泉,俗稱「國姓井」,相傳是鄭氏屯軍時開設的水井。
皓月園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岩海濱,佔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於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園內有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的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餘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園內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岩雕像,這個巨像於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岩精雕而成,十分威武。
港仔後海濱浴場
港仔後寬闊沙灘上,砂質細軟、坡緩浪平、海水流速小,沒有鯊魚出沒,每年有5個半月海水溫在20℃以上,泳季可達半年之久,每日有兩次潮水,宜泳時間六個多小時,是景好、砂好、水質好、氣候好的理想天然海濱浴場。各種服務設施齊備,並設有遊艇及摩托艇等
風琴博物館
2005年1月28日晚,受矚目的國內惟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開始向市民開放,並舉行一場管風琴音樂會。風琴博物館的第一台大型管風琴「諾蔓比爾」「初試啼聲」正式向遊客和市民「亮相」。150多名市民獲得第一批觀賞百年古風琴的美妙琴聲的機會,來自澳大利亞的管風琴演奏家瑞思.博克(男)和瑞爾克.莫里夫婦給鷺島市民帶來了全新的音樂享受。
海天堂構
海天堂構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8號,始建於1921年,2002年4月被廈門市政府列為重點歷史風貌建築。目前修復後開放的「海天堂構」老別墅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門樓是典型中國傳統式樣,重檐斗拱、飛檐翹角。前後兩側的樓宇,普遍採用古希臘柱式,窗飾大都為西洋風格,但牆面與轉角又是中國雕飾。中樓原有一家外國人的俱樂部,黃秀烺購得後,將其建成一幢仿古大屋頂宮殿式建築,由莆田工匠建造。它採用重檐歇山頂,四角纏枝高高翹起。樓頂前部別具匠心,設計了一個外表看似重檐鑽尖的「亭子」,亭尖還安了一個寶葫蘆;從內部看卻是個條木拼成的八邊形藻井,從二樓直達井頂,井壁上畫有中國花鳥畫。這「亭子」純屬裝飾。門、窗、廊、廳的楣上均飾掛水泥透雕飛罩,所有檐角均裝飾纏枝花卉或吸水蚊龍,挑粱雀替均塑龍鳳掛落,把別墅點綴得十分民族化。其廊柱為方形,紅磚砌成,色調自然和諧;而正廳則由四個垂柱花籃與欄桿上的花盆上下對應,特別是以斗拱裝飾走廊外沿,顯得格外穩重。海天堂構的建築風格在洋派建築比比皆是的鼓浪嶼,是不多見的。
購物
到鼓浪嶼旅遊,不僅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風光,而且還有許多當地的特產讓你購買。
如果遊客想要購物,可以去鼓浪嶼龍頭路,在這里隨處可見的小店裡都可以買到當地的特產。如:工藝品店、字畫店、珠綉、漆線雕、彩扎、彩塑、彩瓷 等。
鼓浪嶼特產: 鼓浪嶼餡餅 系閩南傳統產品之一,已有80多年生產歷史。它的迷人之處在於:其外觀小巧玲瓏,色澤金黃,味香皮酥,餡甜適口,並具有爽喉之冰涼感。該產品既是茶點、點心的可口佳點,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家鄉特產。以盧阿嬤的手藝的純手工餡餅為代表,每逢春秋旅遊季節、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佳日,更受消費者喜愛。
綠豆糕生產始於1922年,最早是大同路「肖瑞姜餅家」經營的,抗戰時遷到鼓浪嶼,之後由劉靜傑繼承其傳統製作工藝,並逐漸加以改進和提高。現在,鼓浪嶼綠豆糕已成為茶點和旅行攜帶或饋贈親友的佳品。
別忘了還有黃金香肉鬆和肉乾,痰罐螺和河豚貝殼。我最喜歡的是購物街里的掌中寶玩偶,三隻指頭可以演活一個玩偶人物。
鼓浪嶼餡餅 系閩南傳統產品之一 已有80多年生產歷史 它的迷人之處在於:其外觀小巧玲瓏 色澤金黃 味香皮酥 餡甜適口 並具有爽喉之冰涼感 該產品既是茶點 點心的可口佳點 每逢春秋旅遊季節 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佳日 更受消費者喜愛 綠豆糕生產始於1922年 最早是大同路「肖瑞姜餅家」經營的 抗戰時遷到鼓浪嶼 之後由劉靜傑繼承其傳統製作工藝 並逐漸加以改進和提高 現在 鼓浪嶼綠豆糕已成為茶點和旅行攜帶或饋贈親友的佳品。
鼓浪嶼美食旅遊攻略
鼓浪嶼經典食物:餡餅,魚丸,土筍凍、沙茶麵,海蠣煎
1:馬拉桑橙汁 思明區龍頭路181號 推薦
橙汁,楊桃汁,芒果汁,芭樂汁,草莓汁
2:葉氏麻糍 思明區龍頭路街口 推薦
純手工做的麻糍,在鼓浪嶼歷史悠久,就在龍頭路上一個小攤,很有特色,每天都排長隊,
3:張三瘋歐式奶茶鋪 思明區鼓浪嶼龍頭路266號 招牌奶茶15元
註:沒去,不太喜歡喝奶茶,不過人很多。
4:原巷口魚丸 思明區龍頭路62號 推薦
麥兜魚丸粗面,土筍凍,炸五香,魚丸,鯊魚翅
5:盧阿嬤的手藝 思明區鼓浪嶼龍頭路11-5號/泉州路7號 有兩個店哦
推薦:花草茶,招牌花草奶茶,,椰子餅 推薦他們家的椰子餅和紅茶餡餅,口味很好,感覺也不太甜,價格也很實在。招牌花草奶茶超贊,值得一試。
龍頭路店,感覺比較大氣
圖片標題:龍頭路店拍攝地點:龍頭路11-5
泉州路店,泉州路店感覺比較有屬於鼓浪嶼的小資
圖片標題:泉州路店拍攝地點:泉州路7號
6:中街鹵料 思明區龍頭路310號
雞爪 雞尖
很多本地人都去這家買
7.林記魚丸 原巷口魚丸旁邊 推薦
沙茶麵,炸五香,土筍凍,春卷
8.黃勝記 肉鬆, 肉脯 龍頭路95號 (14元一包,50元4包)
註:口味不錯,主要性價比很高,如果對口味很嚴格的MM,建議考慮。
9. 龍頭魚丸湯:龍頭路各餐廳的魚丸湯都很地道 5元6個比較油膩, 但比較有彈性
10:利誠大排檔 鼓浪嶼海壇路5號
本地人開的,所以價格還是公道,推薦他們家的海蠣煎,個人覺得比那些街頭做的好吃
招牌特色:廈門小吃,海鮮。招牌:海蠣煎,清蒸海魚,魚丸湯
11.babycat私家御餅屋,龍頭路143號
很有名氣,店裡的貓貓很大牌,但是挺貴的,感覺餡餅都差不多。
12.汪記陷餅 思明區鼓浪嶼龍頭路168號 推薦
感覺偏甜,也偏油,口味還可以。
13. 趙小姐的店 一般推薦
這種據說小資的咖啡店在北京很多,所以就沒有去喝咖啡,吃了兩個不同味道的餡餅,覺得他們家的鳳梨酥還可以。
14 粒粒香肉燕皮扁食店,龍頭路169號(龍頭路街心花園旁邊) 推薦
扁食 拌面
15 龍頭北仔餅 龍頭路302號(近菜市場) 一般推薦
北仔餅
廈門特色的北仔餅,去買要和老闆說要加料的,很有廈門特色。
16. 面線糊攤 思明區鼓浪嶼龍頭路298號(近龍頭路市場) 一般推薦
面線糊 11點後關攤,在鼓浪嶼歷史悠久,建議加油條,別有一番風味
18. 八婆婆燒仙草 思明區鼓浪嶼龍頭路58號之1 推薦
蜂蜜燒仙草
19.茶語時光咖啡廳 思明區泉州路30號
咖喱蟹配泰國香米 古追招牌奶茶
20.金蘭餅店 思明區內厝澳路413號 一般推薦
椰子餅 綠豆餡餅 有點微膩
21:潘小蓮芒果酸奶 思明區龍頭路8號(近輪渡) 一般推薦
推薦菜: 芒果酸奶
22:黃金香 思明區龍頭路89號
豬肉脯 肉鬆 辣味牛肉柳 沙茶牛肉乾
和黃勝記有點區別,一個是國企,一個是家族傳藝。
23:牛肉香食室 思明區鼓浪嶼龍頭路175號
當歸牛肉麵 當歸牛肉湯 沙茶麵
24:.茯苓糕 思明區龍頭路街心花園 推薦
茯苓糕 ,這個是個老人家挑著扁擔在賣的,不太好遇到,一般在龍頭路和泉州路口
25:班沙克 福建路6號
喜歡個性和古怪的MM可以去嘗試,咖啡還分男生和女生版
26:花時間咖啡館 安海路36號番婆樓2樓
總體評價:鼓浪嶼上比較有名的店基本都在龍頭路附近,例如BABYCAT,盧阿嬤的手藝,趙小姐,馬拉桑等,在這里可以好好逛,一些比較個性的店都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建議有充足的時間再去淘。
特色活動
中秋博餅是每年中秋節廈門要舉行的傳統活動。
據說在 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於是與當年駐扎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
戲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為宜。「會」餅模仿科舉制,設狀元餅(最大的)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秀才)餅32個。這是象徵古代四級科舉考試。古代府級考試及第的童生稱秀才;鄉試(省級)考中者稱舉人;在京師禮部會度及第者稱貢生;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稱進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俗稱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額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點狀元,既看才,又看貌,還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試,狀元為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將他降為第三名,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這說明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輩,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實學,所以廈門會餅中的「三紅」質量特別好,寓意在此。一套會餅共63塊,是根據「三多九如」而來的,三和九是我國民間的吉利數。
源於廈門的「博餅」,隨鄭成功收復台灣, 300年多來台灣也很盛行。
當地旅遊注意事項
廈門是國家衛生城市,每個市民包括遊客都有責任保持市容整潔。市政府為此專門頒布了有關規定,亂丟垃圾、破壞市容整潔的,將依據情節輕重受到處罰。市政府頒布規定,在公共場所禁止吸煙,違者將可能受到處罰。凡是規定禁煙的場所,均有張貼「禁止吸煙」的標志。對於自助游可自行購買短期出遊意外保險,找保險公司或者網上購買,一份20元左右。
F. 廈門鼓浪嶼歷史
宋、元、明代鼓浪嶼的開拓和發展
廈門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個海港風景城市。其西南一水之隔的鼓浪嶼,歷來屬於廈門的行政管轄范圍。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廈門島上就有人類生活。唐中葉(公元8世紀前後)以後,來自中原的陳、薛等家族先後遷居島上開發與生產,該島遂有「新城」「嘉禾里」之地名。宋、元時期,島上人煙漸繁,其北邊不遠的泉州港海上貿易的繁榮昌盛進一步促進了廈門(時稱嘉禾嶼)社會經濟的發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首次在島上設立「嘉禾千戶所」。 因為目前有關文物、文獻資料不足,宋、元以前鼓浪嶼的歷史已不可考。由於鼓浪嶼四周的輪廓接近圓形,因此民間相傳宋、元時期其地名為「圓沙洲」「圓洲仔」。今之燕尾山在本世紀的地圖上曾被稱為「洲仔尾山」,可以作為鼓浪嶼古地名的一個考證根據。
明未清初至鴉片戰爭前夕鼓浪嶼的初步繁榮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據金門、廈門兩島為根據地抗擊南下的清軍,並於此操練水師,率兵東征,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鼓浪嶼是鄭成功最初的根據地。《南疆繹史》等文獻記載,鄭成功在南安故里焚青衣起兵後,立即「與所厚陳輝等90餘人第一旅遁入金門,隨往南澳收集余眾,得數千」,隨之「移屯鼓浪嶼」,時在隆武二年(1646年)。鄭氏起師伊始,軍費拮據,處境困難。恰好有一艘鄭家的商船從日本開來停泊在鼓浪嶼,鄭成功遂將這艘商船帶來的10萬兩銀子用來募兵和購制軍械。接著在鼓浪嶼日光岩等要地屯營紮寨,設水操台練兵,並積極從鼓浪嶼引兵配合閩南抗清力量,在泉州、同安、海澄一帶抗擊清軍。直到永曆四年(1650年),鄭成功計奪廈門島,兼並鄭彩、鄭聯的軍隊,始形成包括鼓浪嶼在內的金、廈抗清根據地。鄭成功率師駐鼓浪嶼前後四年,為其以後的抗清復台大業打下了基礎。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占據鼓浪嶼
18世紀後半葉,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殖民者不斷向外爭奪商品市場和原料供應地,封閉的舊中國成為它們的一個侵略目標。廈門是清代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早為西方殖民者所垂涎,並被列為用武力侵佔和被迫通商的主要目標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胡夏米(H·H·Lindsay)等人乘坐武裝商船前往包括廈門在內的中國東南沿海進行偵察。事後,胡夏米向英國外交大臣建議,如果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一定要封鎖並佔領廈門。英國當局在制定侵華戰爭計劃的過程中,也一再提到廈門,把侵略的矛頭指向廈門。 英國侵略者極力用鴉片來打開中國的大門。為保護販賣毒品的可恥勾當,它們加緊攫取在華的種種特權。1840年6月3日,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戰爭伊始,英軍便多次派遣兵船闖入閩粵海面窺探和挑釁。當時領導福建沿海抗英斗爭的是閩浙總督鄧廷楨。鄧廷楨是一位愛國的抵抗派代表人物。由於鄧廷楨積極備戰,加強了防禦力量,加上廈門軍民同仇敵愾,英勇殺敵,英軍於1840年7月2日和8月21日以及接連幾天的武裝侵略,均遭到廈門軍民的迎頭痛擊,以失敗告終。 英艦退出廈門後,繼續北上,用武力恫嚇清政府。清朝統治者見勢不妙,遂採取妥協態度,在福建方面調顏伯燾接任閩浙總督,同時下令「撤兵省費」。1841年8月,英國侵略者再次派遣侵華全權代表璞鼎查(H·Pottinger)親率強大的艦隊直攻廈門,狂妄地要求清政府地方當局「放棄城池及廈門之一切堡壘」。在當年8月2日激烈的炮戰中,雖然廈門守軍擊中數艘英軍兵船,無奈寡不敵眾,金門鎮總兵江繼芸和部下官兵堅守陣地,同敵人血戰到底,最後全部壯烈殉國。廈門和鼓浪嶼同時陷入敵手。
鼓浪嶼淪為列強統治的殖民地
鴉片戰爭之後的20年間,外國列強勢力對廈門和鼓浪嶼的侵略已全面展開,且迅速地擴展和深化。在此期間,西班牙、荷蘭、挪威、法國繼英、美兩國之後,也在廈門設立領事並在鼓浪嶼建造領事館。外國洋行和公司越辦越多,外國商人不滿足於通過轉手投機買賣攫取暴利,開始在廈門創辦工廠企業,直接利用當地的資源。英商廈門船塢公司和設在鼓浪嶼的英商廈門機器工程公司就是其中較大的外國公司。為了進一步操縱中國的市場,外國勢力培植了一批買辦為它們效勞。航運公司、銀行、電報局也同時相繼興辦起來。緊跟在美國歸正教會後面,倫敦差會於1844年在鼓浪嶼成立教會,大英長老會也於1850年在鼓浪嶼扎住腳跟。1848年,美國歸正教會的「中華第一聖堂」建造在廈門新街仔。15年後,英國教會也在鼓浪嶼建造了專供外國人祈禱的「協和禮拜堂」(在今第一醫院內)。一批培養中國牧師、傳道士的「聖道學教」,宣傳宗教的教會學校在廈門,特別是在鼓浪嶼,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為了進一步掌握東南門戶一一廈門的經濟命脈,控制廈門海關和港口管理大權被視為關鍵的措施。1862年3月30日,外國列強根據《天津條約》的附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在廈門設立海關稅務司。同年,設立廈門口理船廳。清初以來就已存在的中國海關變「常關」,被降作對內航運貿易的關卡。到了1901年,根據《辛丑條約》,連這一點點權利都被剝奪掉。海關稅務司和廈門口理船廳的設立,使清政府喪失了廈門海關和港務的管理大權,廈門從此進一步落入半殖民地的深淵。奧地利、德國、日本等國看到廈門門戶大開,有利可圖,趕緊蜂擁而入。德國和日本甚至有後來居上之勢。1862年以後,列強勢力越發強大。1870年海關稅務司休士(George Hughes)統計廈門有洋行14家,其中英國7家,印度3家,德國2家,美國和英屬新加坡各1家。1882年,副稅務司勞思(W·B·Russell)統計,洋行已增至23家。[2]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獨佔了鼓浪嶼,直至我國抗戰勝利。1949年10月17日,鼓浪嶼回歸祖國。 2003年,撤銷行政區,歸屬於廈門市思明區。區劃調整後,鼓浪嶼—萬石植物園風景名勝區將管轄10個著名風景區,陸地和海域面積達到245平方公里。
G. 鼓浪嶼著名建築
1、八卦樓
八卦樓,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907年),位於鼓新路43號,是鼓浪嶼建築的傑出代表,鼓浪嶼標志建築之一。八卦樓原主人為台灣板橋林家三房林鶴壽,與菽庄花園主人林爾嘉是堂兄弟。八卦樓為救世醫院院長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1907年動工。1920年因工程資金超支,林家資產被大樓拖垮,林鶴壽遠走海外,飄零台島,並終生未再回鼓浪嶼。1924年,日本領事館出面設計加蓋窘窿頂,草加修整,於八卦樓內辦「旭贏書院分院」。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以「日偽財產」接管。八卦樓圓頂直接模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築巴勒斯坦阿克薩清真寺的石頭圓房頂。82根大圓柱參照公元5世紀古希臘海拉女神廟的大石柱,柱間平托的石樑和線條,可從希臘雅典廣場的赫夫依斯神廟看到。十字形通道源於希臘,後用於羅馬教堂。建築外圍為古羅馬塔什干柱式外廊。八卦樓建築整體雄渾剛勁,散發著一種理性的美感,但對於林鶴壽,卻是一個凄美的悲劇。
2、番婆樓
番婆樓是福建晉江菲律賓華僑許經權建造的,落成於1927年。該樓色彩鮮麗,造型別致,某些洛可可的特點與中國的傳統工藝結合得非常和諧巧妙,這在鼓浪嶼別墅群里是不多見的。它至今仍風姿綽約,風采不減當年
3、黃睗敏別墅(金瓜樓)
黃睗敏別墅位於鼓浪嶼泉州路99號,又稱金瓜樓,建於1922年,系鼓浪嶼重點歷史風貌建築。黃賜敏,龍海縣石美村人,少時赴菲律賓經商致富後,1922年鼓浪嶼金瓜樓建成後即以4萬銀元將它買下,並舉家從龍海石美遷來,稱為黃睗敏別墅。金瓜樓樓頂分立兩個橙黃泛金的「金瓜」,八條瓜棱十分突出,棱端飛出的水藻卷草,在藍天下顯得嫵媚靈秀。樓體裝飾也細膩而富有個性,全部樑柱檐板角楣都雕飾花鳥蟲魚,十分有生氣,透出洛可可元素,它與中國傳統建築理念結合以後,歐風與鄉土文化融合得更加美觀。加上那頗有特點的門樓,門穹內藍天高遠,與兩金瓜搭配得和諧、幽靜。
4、海天堂構
海天堂構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8號,始建於1921年,2002年4月被廈門市政府列為重點歷史風貌建築。目前修復後開放的「海天堂構」老別墅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
5、黃榮遠堂
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2號,建於1920年,建築為西洋風格。建築通體設有多處廊柱,用整條花崗岩雕石,具有古羅馬風韻,柱頭多為古希臘陶立克柱式,建築正立面由大圓柱和拱券烘托,周邊由小圓柱支撐。窗樓設計各不相同,有半月形,平直形,彎弧形等,平台鉤欄有水泥透雕、鋼花紋飾,建築屋頂設葡萄架,女兒牆做法具有中國近代建築風格。建築較為整體,周邊環境優美幽雅。這幢別墅是西洋的、中國的、古典的、現代的風格相結合的典範。
6、亦足山莊
亦足山莊建於20世紀20年代,為同安籍越南華僑許澗所建。門樓由許多大小盾形浮雕、繁枝花卉、希臘柱組合而成,極為漂亮。從門樓進入主樓,可以看到一個歐式照壁,踏著雕花裝飾的石階作為過渡,短牆纏枝浮雕,彷彿在講一個欲說還休的故事。
山莊由四根通天圓柱支撐正面,與突起的雙拱窗套、轉角的凹槽牆柱,組成富有韻律的外形美。主屋右側設計為玲瓏的中國傳統庭院,按地勢落差,築有蜿蜒曲折的小徑,徑端有一個重檐兒八角涼亭,作休閑觀景用的。院內有口深井,井上有井房,井旁有盥洗池,取水設備一應俱全。
據聞,許澗的子女眾多,後來的亦足山莊被作為嫁妝送給了他的第十六個女兒。七十多年過去,物是人非。也有飛來榕,牢牢紮根在歐式大門樓上。直到2004年的時候被租出去了,才修葺一新,而原本的門,只得連同榕樹一起鋸掉了。高牆之上是現代的攝像頭,配以塑鋼護窗,方便了主人,可惜了看客。
H. 鼓浪嶼旅遊區的建制沿革
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鼓浪嶼就已出現。
公元8世紀前後,來自中原的陳、薛等家族先後遷居島上開發與生產,鼓浪嶼島遂有「新城」、「嘉禾里」之地名。
960年—1368年,島上人煙漸繁,閩國龍啟年間時置同安縣。
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963年,宋名義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
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入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
1260年-1279年,首次在島上設立「嘉禾千戶所」。
1655年,在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置思明州。
1680年,思明州廢。
1841年08月02日激烈的炮戰中,金門鎮總兵江繼芸和部下官兵堅守陣地,同敵人血戰到底,最後全部壯烈殉國。廈門和鼓浪嶼同時陷入敵手。
1840年-1860年,外國列強勢力對廈門和鼓浪嶼的侵略已全面展開,且迅速地擴展和深化。
1844年,倫敦差會在鼓浪嶼成立教會。
1850年,大英長老會也於在鼓浪嶼扎住腳跟。
1848年,美國歸正教會的「中華第一聖堂」建造在廈門新街仔。15年後,英 國教會也在鼓浪嶼建造了專供外國人祈禱的「協和禮拜堂」(在今第一醫院內)。一批培養中國牧師、傳道士的「聖道學教」,宣傳宗教的教會學校在廈門,特別是在鼓浪嶼,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為了進一步掌握東南門戶一一廈門的經濟命脈,控制廈門海關和港口管理大權被視為關鍵的措施。
1912年,析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和大、小金門等島嶼置思明縣,4月28日,思明縣政府正式成立,隸屬福建軍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廢。
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
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1938年5月-1945年9月,廈門島淪陷, 同安縣隸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32年開始, 1943年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區建鄉設保,進行鄉鎮並編。
1941年12月07日,日軍獨佔了鼓浪嶼,直至我國抗戰勝利。
1949年9月,初隸屬於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泉州、莆田、廈門,後改隸於廈門市至今。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福建,攻入廈門,後金門戰役、金門炮戰, 參見金門戰役、金門炮戰等相關文章和詞條。
1949年10月17日,鼓浪嶼地區解放。
1979年01月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劃上了句號。
2003年底,廈門完成城市行政區劃調整,之後,為了發展鼓浪嶼風景名勝區,
2003年04月26日起,將原鼓浪嶼區、開元區、思明區合並成立新的思明區。同時,廈門市鼓浪嶼區撤銷行政區後,以其行政區域設立鼓浪嶼街道辦事處。大幅減少政 府編制,節約行政開支,促進社會發展,降低施政成本,劃歸屬於廈門市思明區。曾經懸掛鼓浪嶼區人民政府牌匾的地方換上了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的牌匾,末屆區長程建明上任管委會主任之職。程建明在管委會的揭牌儀式上說,過去所有的成績都已載入歷史,管委會的成立,標志著全力打造世界級精品旅遊勝地的新的創業的開始。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將管轄10個著名風景區,陸地和海域面積達到245平方公里。
2005年01月31日,廈門市政府出台了《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管理辦法》。
2006年07月13日,鼓浪嶼上的歷史風貌建築將變成酒吧、咖啡廳、書店等。有關部門將把產權已明晰的部分歷史風貌建築推出招商。
2007年05月0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
2007年,鼓浪嶼一共擁有10處13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規劃》共列出19處28幢建築,建議作為增補考慮對象。這個增補名單還未最後確定,有關專家對其中某些增補對象有異議,比如觀海別墅,就有專家提出應改為李武芳別墅,並新增廈門二中(含西歐小築)、楊家園、番婆樓和田尾女學等建築。
2012年,這個1.87平方公里的小島接待遊客1136萬人次。
2012年10月02日,鼓浪嶼單天接待遊客超過12萬人次,創歷史新高。遊客的激增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也帶來了大量佔道擺攤、野導假導橫行、家庭旅館無序擴張等問題,導致島上用電、用水、環衛等資源高度緊張。
2012年5月-2013年4月,由廈門市公安局、工商局、鼓浪嶼街道辦、鼓浪嶼管委會等14個執法部門的骨幹力量進駐鼓浪嶼,組成「鼓浪嶼協同管理聯合執法綜合整治小組」,針對島上亂象根源之一的「商業亂」展開整治。
2013年01月01日起,鼓浪嶼島將實行遊客總量控制,限制上島遊客數量。
2013年6月,鼓浪嶼常住居民約為6000人,而這一數字在幾年前是2萬多人。隨著大量常住人口的流失,島上優質的醫院、學校也陸續搬離,鼓浪嶼的社區功能正在逐步退化。
2013年06月15日,來自鼓浪嶼管委會的消息,以後上鼓浪嶼要全面安檢:人要安檢,貨物和行李也要安檢。據悉。
2013年10月前這些設施完工。鼓浪嶼管委會將加強與輪渡公司的合作,加大安檢、抽檢的力度,對不完善的輸送帶、安檢門做進一步的補充完善,一定要解決死角問題。
2014年11月29日,廈門市對鼓浪嶼實施「全島博物館」計劃,將重點歷史建築、多國領事館納入公共開放的無圍牆生態博物館系統,變成活化歷史的重要資源。鼓浪嶼管委會副主任葉細致介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鼓浪嶼近代建築群」共有20處。
2014年,已完成美國領事館舊址、匯豐銀行公館舊址、天主堂、安獻樓、廈門海關稅務司公館舊址等13處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的文物修繕設計方案,爭取在3年內完成修繕工作。接下來,廈門要活化老建築,建立「鼓浪嶼全息影像」,著手梳理鼓浪嶼建築、歷史、人文、藝術等各領域的內容,鼓勵創作鼓浪嶼專題的電影、書籍,以及數字虛擬互動產品等視覺藝術作品。鼓浪嶼持續舉辦以音樂文化為代表的節慶活動,重新推廣鼓浪嶼上瀕臨消失的家庭音樂會。
2014年11月29日,從廈門市《鼓浪嶼整治提升2014年—2015年工作方案》中,記者看到發展文創產業、優化環境、整合港航資源、讓居民生活更便利等內容,其中發展文創產業的措施引人注目。根據方案,鼓浪嶼在積極穩妥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將注重文化、生活和業態的內涵提升,用文化創意處理好遺產、旅遊、社區三者的關系,把鼓浪嶼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國際藝術島。廈門聘請了15位鼓浪嶼整治提升監督員。監督員由包括舒婷在內的社會賢達、專家學者、行業組織和鼓浪嶼居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組成。
2014年06月27日,鼓浪嶼整治提升以來,結合「申遺」進行的島上風貌建築修繕工作,正在扎實推進。
2014年06月27日是以「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為主題的第九個中國文化遺產日,島上十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修繕設計方案在協和禮拜堂前廣場一一亮相,首次向公眾展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近代建築群」共有20處,14年已完成以下1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修繕設計方案。2014年,修繕設計方案的文本已經提交福建省文物局進行審批,年內將遞交國家文物局,一旦國家文物局審批下來了,修繕也就可以正式開始方案也在不斷徵求意見,如果有建設性意見,可以向鼓浪嶼管委會規劃部門提出。
2014年11月28日,修繕設計方案分別從人文歷史,藝術,科學和社會價值四個維度,對建築進行了評估。恢復歷史原狀,做到外立面復原,建築形制特徵分析,是方案的一大重點。方案中的修繕工程可歸納為兩個層面:外立面復原、室外環境綜合整治。建築所有室內外的修繕都從文物特色角度把握,講求總體協調性。圖紙中做了大量的現場測繪工作,得出結論:海關稅務公館建築整體外立面基本保存完好,主要的變動在於原大量整體落地門已調整為窗,而幾乎所有原始木窗都已經調整為鋁合金窗。這處建築的修繕重點也隨之得出:立面門窗的復原。延展設計工藝,增加避雷防水措施,鼓浪嶼管委會規劃處相關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此次修繕都盡量保留原始風貌,材料上也依據歷史材料進行選擇,部分無法判斷歷史材料的進行微調,設計工藝上進行了延展性設計。同樣以海關稅務司公館為例。由於該建築在修繕後將開放使用,因此對外窗和建築外立面落水管都進行了復原處理,還增加了泛光照明概念、避雷措施、屋面防水保溫處理。
2015年01月22日下午,「網路名人看廈門」走進鼓浪嶼。鼓浪嶼管委會副主任葉細致表示:「網路名人看廈門活動來到鼓浪嶼,將對鼓浪嶼的現狀及整治提升有一個真實的報道,對鼓浪嶼申遺將起到正面宣傳的作用。」葉細致副主任還表示,鼓浪嶼申遺是一種保護手段而不是一個目標。針對接下來申遺的相關工作,2017年以前將完成鼓浪嶼上53處核心要素的保護工作。
I. 鼓浪嶼的歷史有哪些
鼓浪嶼原是個渺無人煙的綠洲,又稱「園沙洲」或「園仔洲」。元末始有人跡,逐步形成半漁半耕的村落。島的西南端有一個海蝕溶洞的礁石,每當海濤沖擊,發聲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傳至今成為勝景,島也因之得名「鼓浪嶼」,並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嶼得以開發,1573年日光岩上出現了全島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創建了蓮花庵。1650年鄭成功在日光岩安營紮寨,操練水師,留下了「寨門」、「水操台」、「拂凈泉」等遺址。明末,陳示京隨魯王由海入島,協助鄭成功起義抗清,其墓葬於雞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艦隊攻戰鼓浪嶼,設炮台於山頂控制廈門。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國簽定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廈門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爾後英、美、西班牙三國相繼在鼓浪嶼設領事,其他國家則以商人、洋行經理等兼任領事在鼓浪嶼活動,1902年中國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簽定了《廈門鼓浪嶼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嶼被列強正式明確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蘭、奧地利、挪威、瑞典、菲律賓等國都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創辦教堂、學校、醫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獨占鼓浪嶼。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鼓浪嶼回到廈門人民手中,從此結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歷史。
鴉片戰爭以來,一百餘年鼓浪嶼發展的獨特歷史,使鼓痕嶼形成了具有濃厚人文景觀、復雜歷史情趣、諸多國家風格、中西合璧的「萬國建築博覽會」。該島因人均鋼琴和小提琴擁有量居全國之首而被譽為「琴島」、「音樂之島」。而因島內面積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稱為「步行島」。鼓浪嶼成為擁有人文景觀、建築景觀、藝術與風景旅遊、歷史與音樂等多種精晶薈萃的著名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