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考前如何復習政治與歷史
中考歷史復習「三步曲」:做到「四看四抓」2006-02-20 17:30:00 來源: 中學歷史在線 網友評論 0 條
通過研讀樂山市2006年歷史學科考試說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新形式下的考試,我們在復習時要注意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要注意對學生能力的訓練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因此,我個人認為:初中歷史復習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復習。
第一:以教材為本,全面復習,打好基礎
2005年歷史試題必將加大能力考查的力度,這是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發展的,但可能會造成一部分人片面理解「以能力為中心」,而輕視基礎知識的傾向,這是極端錯誤的。因為,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離開了基礎知識的學習,所謂能力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目標、考試說明,依據教材逐冊、逐課地進行全面復習,但是,要注意這並不是上新課。也就是說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提示出這節課的線索和主要內容,理清史實和概念。教學方法要突出一個「精」字:即教師課堂用語要精煉,線索要清楚,重點要突出,邏輯性要強。教學過程中要輔以條理化的板書(包括提綱和圖表),以增加直觀性。如在復習北師大版的:「為民族獨立而戰」一課時,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指出幾個重要的時間要素:(1)1775年4月,(2)1776年7月14日,(3)1777年10月,(4)1781年10月,(5)1783年,(6)1789年;其次引導學生圍繞這六個時間,回憶美國歷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其三是引導學生看書,反復琢磨教材,消化吸收,掌握重要的史實。第四是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生基礎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基本上掌握了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重要史實。又如在復習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梳理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讓學生通過製作表格的形式來復習歷史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對歷史時間、歷史事件也更容易記牢。總之,在這個階段的復習當中,要以教材為本,全面復習,重視基礎知識,要通過看、讀、寫、記等強化訓練,讓每一課的基礎知識都做到落實,做到人人過關。
第二:打破教材體系,縱橫聯系,專題復習,培養能力
經過全面系統的復習,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為牢固,但知識是零碎的、混亂的、孤立的。為了把知識學活,用活,還需要結合教材,打破體系,比較對照,縱橫聯系,進行專題復習。因此,在第二階段復習時,教師要重視學生學能力的訓練,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這就要求師生雙邊活動,把已掌握的歷史知識前後左右貫通起來,形成知識網路。一方面要把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相聯系,這就是「橫」的聯系。例如,將19世紀60至70年代出現的俄國農奴制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進行聯系,從兩次改革的背景、性質、內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進行比較,從而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兩次改革的異同。另一方面,社會上每一歷史事件,都前後聯系、一脈相承,要把每一個歷史事件前後聯系起來,使其知識系統化,這就是「縱」。例如,復習美國的發展史,我們可以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將美國的歷史梳理成以下一條線索: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內戰——美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羅斯福新政——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冷戰的實施。我們將每一時期的歷史進行復習,然後將前後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聯系,從而讓學生系統地掌握了美國的發展歷史。但在歷史復習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單純地「縱」或「橫」地復習,而應縱橫聯系,形成專題,構成知識網路體系。例如復習北師大版的世界歷史,我認為可以分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史、兩次戰爭史、三次科技革命史、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運動史、科學與思想文化史、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史等幾個專題進行復習。在復習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史時既要將英、法、美、德、俄、日等幾個國家發展史系統地梳理,又要將這幾個國家在同一時期的歷史進行比較。復習兩次世界大戰既要復習大戰中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又要對兩次戰爭的背景、性質、後果及戰後世界格局等方面進行比較。另外,在專題復習時也應注意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例如在兩會期間,我國頒布了《反國家分裂法》,主要是針對台灣問題,那麼台灣問題與南北朝鮮、東西德國又有何區別呢?總之,在專題復習時要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讓學生通過列表、編寫提綱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將歷史知識前後上下、東西南北貫通起來,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路。只有這樣,學生的掌握的歷史知識才不易遺忘,才不會混淆。
第三:精選習題,綜合運用,強化訓練
畢業復習任務重,時間緊,對於學生來說更是「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精心研究考綱,結合熱點焦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編寫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分專題(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能力與拓展題)訓練和綜合模擬訓練,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訓練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是鍛煉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每次訓練下來,教師都要認真地閱卷,分析總結,根據「錯題檔案」,全面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並與學生交談,收集信息,然後在課堂上集中評講。不僅評講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審題、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今後應注意的問題,再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要領。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復習應以課程標准為核心,以教材為本,緊扣考試說明,扎實基礎,全面系統地指導學生做到「四看四抓」,也就是看目錄、看課文、看插圖、看大事年代表,抓基礎、抓重點、抓線索、抓網路。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要融會貫通地學習歷史知識,運用歷史知識,唯有這樣,才能教有所獲,學有所得,從而使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樂山市西壩中學 許洪
⑵ 初三沖刺一個月 歷史政治如何快速提高
我也是初三的學生,我就覺得多做些題,只要一遇上不會的馬上翻書看,因為考試試卷考來考去都是那幾到類型題,做多了,一看見題目就知道答案是哪個了。至於問答題,就記那幾個中心詞,就行了。
我覺得蠻有效果的
⑶ 中考政治與歷史應怎樣復習
歷史中考是我考得不錯,就是多看歷史書,把重大事件好好的牢牢記住,初三復習時要回歸課本!要認真對待老師發的試卷,不求多,但要做過的以後也會做,自己把握。
至於政治,把老師發的試卷好好完成,老師講課時說的重點內容至少要心裡有底,要關心國家近期動態,也就是實事,出題都是圍繞實事出的。做題時想像你是公務員,你會怎麼做?對自己有信心,沒什麼大不了。
不要把中考想得很難,什麼事只有自己經歷過了,才不會害怕,想想考完試後——多麼豁然開朗啊!
⑷ 還有10天准備中考了,怎麼樣復習政治和歷史呢
平時學習的歷史,可能是比較零碎的知識,但到復習的時候,尤其是臨考前這一個月,必須得形成一個知識網。
學生還可以把5本課本上的目錄背下來。「這樣可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在考試中,就可快速判斷這是哪本書里的哪一塊知識,即使到時候自己不會寫,翻書的時候也會很快找到。」做到有備無患,專攻重點。因為是會考,所以題目不會很難,只要緊扣教材上的東西,再動動腦筋,積極思考那麼一點點就夠了。
⑸ 離中考僅剩30天,怎麼快速有效地提高政治,歷史,英語成績…經驗最好…
政治和歷史就是在僅有的時間里反復的熟練課本,而英語就是每天堅持背單詞,看看到中考的時候單詞量會有點增加,如果在僅剩一個月再去學語法什麼的好像有點來不及,同時如果英語基礎還不錯的,還可以每天堅持的做做題目,這樣會有幫助的,那是我就是這樣乾的
⑹ 政治歷史中考差生如何復習
制定詳細的復習計劃。
政治歷史是對社會治理的行為,亦是維護統治的行為,其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是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的歷史。中國古代史學,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傳統.比如,就史學的功用而言,有經世致用的傳統;就修史主體而言,有官方修史的傳統;就寫史筆法而言,有秉筆直書的傳統.而就史書的內容而言,中國古代史書的主要內容是政治史,不論在記載人物,事件還是典章制度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現。
⑺ 只有一個月中考了,有沒有效果超好的復習計劃,關於政治和歷史的
一、地毯式掃盪。先把該復習的基礎知識全面過一遍。追求的是盡可能全面,不要有遺漏,哪怕是閱讀材料或者文字注釋。要有「蝗蟲」精神,所向披靡,一處不留。
二、融會貫通。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把一章章一節節的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追求的是從局部到全局,從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嘗試。
三、運用知識。做題,做各種各樣的題。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題去練習運用知識。掌握各種解題思路,通過解題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撿「渣子」。即查漏補缺。「重復是學習之母」,通過學習的反復,一方面強化知識,強化記憶,一方面尋找差錯,彌補遺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五、「翻餅烙餅」。復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不翻幾個個兒就要夾生。記憶也需要強化,不反復強化也難以記牢。因此,復習總得兩三遍才能完成。
六、基礎,還是基礎。復習時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復習資料等著我們去做。千頭萬緒時,必須緊抓根本不放手。什麼是根本?就是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學大綱也是考試的主要要求。在「雙基」的基礎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題思路。解題思路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條件上的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和入手點。再難的題目也無非是基礎東西的綜合或變式。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我們要做出明智的選擇,那就是要抓基礎。要記住:基礎,還是基礎。
七、要「死」去「活」來。有些材料,只能「死」記。要多次反復強化記憶。但是在考試時,卻要把記往的材料靈活運用,這就不僅要記得牢,記得死,還要理解,理解得活。
八、「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這是電視連續劇《十七歲不哭》里的一句台詞。考試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有勇氣。「試試爭爭」是一種積骰的參與心態,是敢於拼搏,敢於勝利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挑戰的氣勢。無論是復習還是在考場上,都需要情緒飽滿和精神張揚,而不是情緒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興奮而不是沉悶,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贏的沒能贏,不想輸的反倒贏了」。「想贏」是我們追求的「上限」,不想輸是我們的「下限」。「想贏」是需要努因而比較緊張的被動的,「不想輸」則是一種守勢從而比較從容和主動。顯然,後者心態較為放鬆。在放鬆的心態下,往往會發揮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九、「一個具有健康心理素質的人應該做到兩點:在萎靡不振的時候要振作起來,在承受壓力過大時又能為自己開脫,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能夠控制和把握自己,從而使自己的精神狀態處於最往。因勢應變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書物的辯證法。心理素質脆弱是主觀能動性的放棄,健康的心理素質則使我們比較「皮實」——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去克服面臨的困難。
十、「考試從根本上說是對一個人的實力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考察」。實力是基礎,是本錢,心理素質是發揮我們的實力和本錢的條件。有「本錢」還得會用「本錢」。無本錢生意無法做,有本錢生意做賠了的事也是有的。
十一、復習是積蓄實力積蓄本錢,考試則要求發揮得淋漓盡至,賺得最大的效益。一位考生說「我平時考試總是稀里糊塗,但大考從來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調節得好吧?」誠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塗,小考小糊塗,不考不糊塗。
十二、「強科更強,弱科不弱;強科尤弱項,弱科有強項「。在考試的幾個科目上,一個人有強有弱,是太正常了。復習的策略,就是揚強扶弱。有的同學是只補弱的,忽視了強的;有的同學是放棄弱的專攻強的。從整體看,都未見明智。強的裡面不要有「水分」,弱的裡面還要有突破。大概是十分高明的策略了。
十三、「差的學科要拚命補上來,達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為真正的優勢。」這里的道理與上述相仿,也是對待自己的強弱項中的一種策略。中考、高考都是「團體賽」,要的是全局的勝利而不能是顧此失彼。
十四、「該記的只好記住,可是,能夠不記的就不要去記憶」。為了減輕記憶的負擔,能夠偷懶的地方犯不著去玩命——本來該背的就夠多啦!根據知識的特點,在記憶和理解之間,可把知識分為四種類型:只需理解無須記憶的;只需記憶無須理解的(背下來就是了);只有記憶才能理解的。只有記憶才能記住的。我們這里取得是「出力最小原則滾動式復習法。先復習第一章,然後復習第二章,然後把第一二章一起復習一遍;然後復習第三章,然後一二三章一起復習一遍……以此類推,猶如「滾動」。這種復習法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復習比較牢固,由於符合記憶規律,效果好。
十五、「過度復習法」記憶有一個「報酬遞減規律」,即隨著記憶次數的增,復習所記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為了這種「遞減」相抗衡,有的同學就採取了「過度復習法」,即本來用10分鍾記住的材料,再用3分鍾的時間去強記——形成一種「過度」,以期在「遞減時不受影響。
十六、「題不二錯」。復習時做錯了題,一旦搞明白,絕不放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得到的多,從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這個意思。失敗了的東西要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十七、要掌握考試技能。「基礎題,全做對;一般題,一分不浪費;盡力沖擊較難題,即使做錯不後悔」。這是應該面對考卷時答題的策略。考試試題總是有難有易,一般可分為基礎題,一般題和較難題。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容易題不丟分,難題不得零分。「保住應該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為遇到容易題容易大意。所以明確容易題不丟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難題不得零分,就是一種決不輕棄的的進取精神的寫照,要頑強拼搏到最後一分和最後一分鍾。
⑻ 中考的政治歷史怎麼復習拿高分
關於復習方法,這里給你一些思路:
1、章節復習,不管是那門學科都分為大的章節和小的課時,一般當講完一個章節的所有課時就會把整個章節串起來在系統的講一遍,作為復習,我們同樣可以這么做,因為既然是一個章節的知識,所有的課時之前一定有聯系,因此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採用聯系記憶法把這些零碎的知識通過線串起來,更方便我們記憶。
2、考前突擊,俗話說的好,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很多學生平時不下功夫,總是在考試前做突擊,雖然這種方法不可取,但是不得不說考前突擊的記憶還是非常深刻,尤其是當你看到一個知識點而考試中有考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你對它的記憶便會更深,雖然不是行之有效的復習方法,但是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3、輪番復習,雖然我們學習的科目不止一項,但是有些學生就喜歡單一的復習,例如語文不好,就一直在復習語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問,其實這是個不好的習慣,當人在長時間重復的做某一件事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疲勞,進而產生倦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做復習的時候不要單一復習某一門科目,應該使它們輪番上陣,看語文看煩了,就換換數學,在煩了就換換英語,這樣可以把單調的復習變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從而提高復習效果。
4、糾錯整理法:考試的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因此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
5、思維導圖法:思維導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將知識用思維導圖畫出來進行整理記憶,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識的脈絡和重點,並且記得牢固。
⑼ 寒假復習攻略最後一波,歷史,政治中考前怎麼學
1、計劃引領,方向清晰
歷史知識點較多,所以復習要從自身問題入手先制定合理高效的學習計劃。例如:先對歷史課本通讀一遍,夯實基礎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然後針對重點內容進行深入學習;最後有學變考,做往年的習題熟悉題型、題量。
2、抓住主幹,突破重點
主幹知識是指能形成一個系統並能說明問題的知識體系。縱觀近幾年的歷史考題,越來越注重對主幹知識的考察。所以在復習階段要注意對主幹知識的總結梳理。弄清知識點之間的時間關聯、空間關聯、概念關聯、特徵關聯、中外關聯、古今關聯等。形成知識點之間的點—線—面—網的知識體系。
3、 加強理解,系統強化
除了考察學生三年學習的基本歷史知識外,更是對學生經過三年學習後的歷史學科素養提出要求。結合往年考題可以明確看出這種導向。題目比較靈活,需要學生對歷史知識理解而不是簡單的「背多分」。而這是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平時在課堂中注意聽講,不理解的地方及時詢問;在復習對遇到的知識點和問題多思考多與同學老師交流,尤其是對主幹知識,一定要摸清楚。
⑽ 中考前半個月政治歷史怎麼背幫幫忙!
你好!我現在也准備中考。
我的政治歷史都是90分以上。相信我的方法有用。
政治:你們考時事嗎?要考的話必須記,除非你的政治積累很好。選擇題一定要多做,不知道你們選擇題佔多少分。我們占的是60分。現在不要多做問答題了,多背一些歷屆中考的問答題。還有,最好能及時歸納考綱上的考點,每一個考點都找到關鍵點和關鍵詞來,突擊一下你的分析能力。
選擇題每道題都有四個知識點(四個選項),能抓歷屆中考的選擇題看一下有好處。
歷史:你的主科很好,那你就多花點時間在歷史上。其實也不用太多,多看書。最好的辦法是把歷史書當故事書看。努力培養閱讀興趣。不過該記的還是要記。另外多做主觀題,也是分析能力的問題。相信你把書翻過幾遍之後一定會有所收獲。
化學只背書上的就行了!還有練習上的。不會考除了書上以外的化學式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