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文明史
假如從元謀人生活的時代開始算,中國已有了170萬年的歷史。可是,中國文明史卻只有大約5000年左右。
美國的民族學家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一書之中將人類的社會分為了三個遞進的時候:蒙昧時代、野蠻時代與文明時代。文明時代是以文字的發明與使用作為起始的標志。恩格斯指出文明時代開始的四個經濟特徵之一就是「出現了作為占統治地位的生產形式的奴隸勞動」。我國的歷史雖然有170萬年,但是從現有的資料來看,5000~6000年以前的中國社會,卻仍然處在蒙昧時代與野蠻時代,還沒有進入文明時代。
中國的文字起源在5000年前。現今我們可以認識的漢字之中,是以殷商的甲骨文為最古老。甲骨文的時代距今天有3000~3300年。在先後出土的十餘萬片甲骨中,單字的總數大約在3500字左右,文字的結構已經由獨體字趨向於合體字,在這之中有著大量的形聲字。甲骨文已經相當復雜與進步,從原始的文字發展到了甲骨文,這中間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考古學家們在山東的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遺址之中發現廠刻有原始文字的陶器,文字的筆劃整齊規則,和甲骨文有著一脈相承的跡象。這個陶器年代的測定,大約在公元前3000~2500年之前,也就是距今天5000年左右,這為確定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中國的奴隸制的上限也是在5000年前。在山東的大汶口遺址中,墓葬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差異。有的墓穴很寬大,隨葬的陶器有90多件,還有一些裝飾品;有的墓穴極狹小,只能容納屍體,隨葬品也很少,甚至是沒有;貧富分化與等級貴賤已經出現了。有的合葬墓里能看出當時父系的大家庭之中已有奴隸在內。墓葬的時間距今有5000~6000年左右。因為目前還沒有發現比大汶口更早的既有著原始文字又有著奴隸制特點的墓葬,於是,有的考古專家就認為,奴隸社會的時間上限是在大汶口文化時期。這就說明了距今5000~6000年的時候,中國的文明史就開始了。
有些學者還認為,中國在古書之中所記載的黃帝時代就已經進入了奴隸社會。從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午)上推算到禹時足公元前2100年,黃帝到禹也有「三十世」,大概有900年,也就是黃帝距今天約為5000年。有的考古專家們把大汶口文化和古文獻之中記載的黃帝時代的情況相對照,有很多吻合的地方,因此認為中國進入了奴隸社會的時問,應是在傳說之中的黃帝時期。這也能說明,黃帝以來中國的歷史也就是中國的文明史。
Ⅱ 為什麼說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文化
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最近,夏商周斷代工程己經取得突破性成就。專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確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黃帝事夏一千年左右。這樣算來,從黃帶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陽發現了一座屬於黃帝時代的古城遺址-平糧台古城遺址,在這里發現了標志文明的青銅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專家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科學家還發現山東大波口文化中晚期?quot;陶文"與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脈相承的跡象,估計 "陶文"距今約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的一座古城遺址中又發現了一種與甲骨文差別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個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餘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勻,筆劃纖細。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專家們還發現了河圖和洛書。河圖刻有一到十個自然數排列圖形,洛書刻有一到九個自然數排列圖形。這些圖形是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龜甲上,人稱 "河洛文化"。有人稱這是中華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Ⅲ 為什麼說中國有5千年歷史
首先,正確的說法是中華文明的五千年歷史。當人類社會發展建立了合理規則,徹底脫離了叢林法則和弱肉強食的獸性,文明才真正意義上產生。所以,需要考古界對古代文明遺址考察中,確認人類文明的標志,才可以將其以後的歷史稱之為人類文明史。
人類文明,人類所建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統稱為人類文明。在人類學和考古學中,文明也可以指人進化脫離了動物與生俱來的野蠻行徑,用智慧建立了公平的規則社會,例如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臘文明和埃及文明等。
也指文化類的群體,例如佛教文明、道教文明、儒家文明等。文明出現的判定標准,主要是道德禮儀的出現,文字的產生,國家公平規則制度的建立。文化變遷對於文明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農耕方法的改變,勞動的分化,統治階級,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現以及社會階層的出現都是文明產生的重要特徵。
一般科學界將文字的出現作為界定文明的重要標志,通常人們把文字出現以後的歷史稱之為人類文明史,而把文字出現以前的歷史算為史前史。從上一個世紀,世界各國開始對上古文化進行大規模的考古挖掘,集一個世紀以來的考古成果,人們發現文字出現的時間並不長,最多不超過6000年。
按照文明發展的程度,學術界將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四國排在首位,號稱"四大文明古國"。
(3)為什麼五千年歷史擴展閱讀:
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文明未發生斷裂的原因:
一、生態因素。
特定的地理環境促成了中華文明的擴張和綿延,其生態因素包括三個特徵:
1、廣闊的水網分布不僅成為了天然的交通運輸網路,更將擁有同樣文化卻散居在不同地方的人們聯系起來。
2、廣袤的土地為承載大量人口的農耕經濟提供了保障,促使越來越多的族群和人們加入了中華文明。
3、古代中國人的聚居區(中國北部地區)氣候比較寒冷,所以這里的人們比同時期處於較溫暖地區的人們,如古埃及人、印度人和巴比倫人,需更勤奮工作。為了抵禦寒冬,中國人需要搭建屋舍、准備衣物和柴火。
中華文明即是源起於較寒冷的北方(黃河流域),之後逐漸遷徙擴展至較溫暖的南方,從長江流域到珠江兩岸。相比之下,西方文明起始於溫暖的南方(希臘和羅馬),並逐漸向北面擴展,先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到西歐(荷蘭、比利時、法國、英格蘭、德國等),最終到達俄國。
二、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
一系列的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釋為何中華文明能擴展並影響其他遠離黃河流域的族群。
1、在這些因素中,有一個特別的因素就是,古代中國人有一種與「天」緊密聯系的世俗宗教。
中國人被灌輸了一種非排外的世界觀(正如天堂並不排斥任何人),形成了一種兼容並蓄的文化。 這種特性使得非漢族地區的族群融入中華文明成為可能。鑒於此,加之中國沒有像西方一樣的制度化的教會組織的存在,使得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宗教戰爭,這或許也是中華文明從未間斷的原因之一。
2、另一個導致中華文明不斷擴張的因素則是皇室的統治方法,通過文化吸收以及示範效應等方法,而不是通過征服和壓迫。
政治上,自周朝(前1046—前256)開始,中國統治者設立了一套分封制度來管理游牧族群。與西方不同,羅馬帝國征服歐洲後,用羅馬文化取代了希臘文明,而在中國的王朝更替中卻沒有出現這樣的文化斷層。
3、由於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很容易使外來入侵者融入其中並在征服勝利後被「漢化」。雖然他們逐鹿中原,取得地位,卻最終被「漢化」,用中華文明的思想來建立自身統治的合法性。中華文明從未被蒙古或滿洲文明所取代。
4、同樣地,在中原王朝的更替中,後者往往繼承前者的制度結構和統治文化而非推翻後重新建立。
自漢代以來的政府結構,以及從周朝開始的書寫體系(包括象形文字)歷經王朝興衰沿用至今。雖然儒學於公元前136年被定為「國教」(見第二章),但一些周朝的地方文化,也能在獨尊儒術的背景下,靜靜地流傳下來。
由此可見,要理解中華文明的延續不斷,關鍵是了解其是一個不斷累積而非相互取代的過程。不難想像,我們的祖先是以大地農民的眼光觀看百川匯流融入大海的情景。
Ⅳ 為什麼說中華上下五千年
1、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因此統稱中華上下五千年。
2、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
3、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證明。
1、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2、黃帝炎帝部落聯盟成華夏族,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時期。標志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他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夏朝出現東夷人,夏朝總共傳了十四代,十七個王,延續近五百年。
Ⅳ 為什麼說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
中國歷史的長度沒有統一定論,因為根據不同的計算方法,有著不同的長度。從中國第一次使用文字,並成為信史的商朝算起約有3,500年;自擁有二重證據法證明的夏朝算起約有4,200年;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600年;從盤古、上帝、女媧等目前還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在一般中國人的認知中、中國歷史傳統意義上的長度);
Ⅵ 人類文明歷史為啥只有5000年
人類文明歷史為啥只有5000年的原因有3點,分別是:人類的進化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文明記錄比較晚,人類文明史相對統計存在局限性。
1、人類的進化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因為400多萬年的人,歷史在之前是一個空白時期,而且那時候的人類和原始的猿猴動物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說不包含在人類文明史之內。
2、文明記錄比較晚:
之所以有5000年的文明,也是因為人類的文字載體文明記錄比較晚,所以說文明史的時間有限。
3、人類文明史相對統計存在局限性:
由於人類科研考察的局限性,所以說一些文明沒有被發現出來,目前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只有5000多年。
Ⅶ 中國歷史為什麼分為上下五千年呢
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最近,夏商周斷代工程己經取得突破性成就。專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確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黃因為中國有近五千年的歷史,故通常說「上下五千年」就是指代整個中國歷史。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簡易敘述中國歷史的書籍,從中國傳統的史前傳說至明清時期,前後四千多年的歷史,書中描述了在歷史上影響比較久遠的事件和人物,此書有助於歷史興趣愛好者粗線條了解中國歷史,串聯歷史梗概。 另有《世界上下五千年》一書,是描述世界各國歷來影響比較久遠的事件和人物的書籍。
中華上下五千年 中華文化歷史久遠,有記載以來的歷史就有幾千年。在華夏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一個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中華文化就是我們生命之源。
河圖刻有一到十個自然數排列圖形,洛書刻有一到九個自然數排列圖形。這些圖形是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龜甲上,人稱 "河洛文化"。有人稱這是中華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珍惜彼此的邂逅,就是對相遇最好的報答,公眾號:「讓往事隨風而逝」。
Ⅷ 中國為什麼稱為五千年歷史
我國古代史書上的記載,可推算的確切紀年,是從西周的共和時期開始(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紀年,早先只能做大致的推測。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一直都說是“上下五千年”。這個五千多年,是從“炎黃”時代算起的。這是一個大致的估計,透過各種史料中的有關朝代留存年代的只言片語而推算出來的。而周以前的歷史記載,最初,並沒有相應的考古文物,尤其是帶有那個時期文字的文物予以佐證。所以,對這個“五千年”的結論,學界,尤其是西方史學界並不認同。
不能證實,雖然不能確定史書上的記載為真,但也不能證明一定是假的、不存在的。相反,從已經發現的商周時期的文物上,基本都證明了史書文獻對相關史實記載的真實性。
所以,我們既要抱著科學的態度,對古代史書文獻中記載小心求證;但也無需妄自菲薄,否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