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中國歷史》以後 你有哪些收獲
學習《中國歷史》以後收獲是:解過去有利於更好的發展,繼承和發展我國優良傳統,以史為鑒,努力前進。了解歷史線,對未來的歷史學習考試有幫助外,還收獲了這些意外的好處:
第一:大量成語、典故的透徹講解。作為中國語言精粹的成語、典故,其實都是來自各種歷史故事,還有比前因後果鋪墊十足地講解這些故事更有助於了解這些語言。一鳴驚人、老馬識途、唇亡齒寒、病入膏肓、圍魏救趙、四面楚歌、千金一笑、退避三舍。
第二:掌握到多種多樣的人生套路。我有時候問閨女們「歷史故事好聽,還是童話故事好聽」,答曰「歷史故事好聽,因為童話故事太無聊了,就是公主王子過上了幸福生活,要不就是沒兒沒女老夫妻有了個神娃!」我的乖,原來是嫌童話故事套路化,不新鮮。
然而,「一切都是套路」,歷史也一樣是有套路的。破釜沉舟的套路玩過好幾次,忍辱負重的套路玩過更多次,「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開國皇帝都在玩啊!韓信哭著說「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的時候不會想到,後面還有前仆後繼的功臣被殺掉。
歷史總是驚人的重復,孩子們聽到東漢,已經知道在信不過的人面前永遠不要流露真實情感,在敵人說「來呀來呀」的時候一定不要追上去。因為這是歷史,是真實的,不是被大灰狼吃了以後還能剖出來的故事,所以才是真正可以借鑒的。
第三:感受千樣人生。人這輩子,只能活一次,但在書中,卻可以活千百次。我們自然不願意讓孩子去經歷亂世,那麼也就失去了體會英雄輩出快意江湖年代的機會;我們終其一生可能都是平凡普通人,那麼也就沒有感受王侯將相英雄美人情感的可能。
幸好我們還有書,有真的來過這個世界,真的拼過、愛過、哭過、笑過的人的故事可看。我家老大聽故事的時候一定要站在勝利者的立場上,先問最後誰贏了,然後選擇一個「她向著」的人,為的是最後不為角色傷心。然而隨著故事的展開,人的情感往往自己說了不算。
孩子會跟著故事情節走,跟著喜怒哀樂、患得患失,或得意忘形,或懊惱後悔,或意氣風發,或傷心落淚。項羽霸王別姬,烏江自刎,在渲染了半個多小時的悲壯氣氛下,早早就說要向著劉邦的大寶最終忍不住哽咽流淚。
第四:正三觀,練思考。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就是說,呈現在後人眼中的史,往往是經過主觀修飾加工的。雖然值得商榷,但歷史的主觀性,無論是記載的主觀性,還是解讀的主觀性都是毫無疑問的,關鍵在於每個人自己的取向。
我個人認為林先生的三觀基本上是很端正的,既不腐朽過時,也不矯枉過正。如果說讀史讀史,讀讀熱鬧過去了,未免可惜。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加以妥善的引導發揮和提問討論,孩子們便可以藉助歷史故事,奠定非常端正積極的三觀基礎。
⑵ 看歷史書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上大學時,學校有一個收藏量特大的圖書館。十斗山的大學生活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圖書館里度過的。剛開始讀小說、雜志,後來讀歷史、游記,再後來讀傳記、哲學、法律,幾乎是見什麼就讀什麼,不知讀了多少書。當然,有的書是精讀,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當時幾乎會背;有的只是涉獵,瀏覽而已。書讀多了,就有了很多變化,首先是眼界的開闊,比如讀了西方文學後,對西方的歷史、價值觀有了更深的了解。其次,提高了寫作能力。從喜歡到模仿,再到自己創作,以後的日子裡居然也寫了近百萬字。最後,就是學會了思考,對自己現狀的顧慮,對自己未來的思索,對人生對社會有了更多認知,時間長了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三觀」。
⑶ 學習中國歷史文化感悟與收獲是什麼
中國文化在古代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並且不斷延綿傳承創新至今。近代以後的西洋文化自明代時傳入中國,在清末和民國初年對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其中形成於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推動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而形成於西方的民主政治觀念和馬列主義思想等文化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總而要之,或謂自太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自明清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在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逐漸興起,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與政治民主化成為一個社會趨勢。
中國歷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相傳經歷了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先秦史》載:「吾國開化之跡,可征者始於巢、燧、羲、農。」
就文字而言,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甲骨文,近些年又發現更早期文字高郵陶文等。中國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傳統,注重人倫道德。
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邦建國之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周朝末期進入春秋戰國,產生了諸子百家,漢以後成為儒家社會,都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⑷ 學習中國歷史文化感悟與收獲是什麼
首先是可以更好的了解歷史文化,更加透徹的了解中國的過去。並且可以更加透徹的明白,中國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老一輩的奮斗得來的,我們作為後代,應該時刻銘記。
⑸ 歷史,收獲有哪些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摘要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收獲1、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主要的情感和文化紐帶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作為一種積淀性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民族生存和發展中,逐步凝結鞏固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形成了精忠報國的浩然正氣與民族氣節,國而忘家,公而忘私,胸懷博大,匡正驅邪。古有岳飛、文天樣,今有張治中、楊靖宇,皆此類人物之楷模。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學生廣泛地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成就,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了愛國主義的情感,陶冶了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情操。2、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精神動力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美的享受和愛的教育,使我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更加自信地面對未來無限的挫折與挑戰。進行的道德品質教育,有利於大學生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進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繼承並發揚傳統美德,從自己做起,孝敬父母、長輩,以一顆仁愛之心面對身邊的人,做到長幼有序、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守信用,遵守自己的承諾並積極地去履行,做一個講信用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身邊的人。
⑹ 通過學習歷史,你有什麼收獲
對歷史、政治和經濟的興趣,將幫助你觀察到發生在一個國家的重大事件如何影響到其它國家。一個國家所發生的大事不隻影響到華爾街,也會對全球原物料和股票價格、甚至整個世界造成影響。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戰爭和政治的不穩定可以使原物料的價格上揚,金價也絕對會隨之上升。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不但會驅使金價上揚,幾乎所有的原物料也會跟著騰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我們總是會認為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充斥著各種高科技、互聯網,但是歷史發生的事會換一件衣服再次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
我們人類的身體和思想都保有著極大的慣性,人類進入智人時代也不過幾萬年,與漫長的人類進化相比是短暫的,所以人類學家早有定論:我們的身體還是在採摘時代,我們的大腦還停留在農耕時代。學習歷史可以更清楚地看清現在,把握未來。
(6)多了解歷史有什麼收獲擴展閱讀
大多數學生都會認為歷史發展有其必然性,忽略了其中的曲折的一面。封建社會戰勝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戰勝封建主義,這樣讀歷史難免刻板。多關注一些歷史細節,讓歷史變得豐富,透過歷史的細節再去體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會更有收獲。
學習歷史就是去學習歷史中的人物做了什麼事,他們做的事產生了什結果。歷史的工作不只是還原史實,那更多是考古學做的工作。學歷史更多的是通過歷史中人和事的聯系,找到歷史向前發展的驅動力。
普通大眾學習歷史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一種系統思考的能力,從多個維度來考慮事情,探尋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種更為高級的思維訓練,同時也更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