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高中歷史選擇題有什麼答題技巧
1、因果關系型選擇題
(1)兩種表現形式:
一是題干列出了某一歷史結果,備選項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現
的標志性詞語有「原因是」「目的」
「是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時又多進行細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歷史原因」「主觀原因」等。另一種是題干列出的是歷史原因,備選項列出的是結果,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影響」「結果」等。
(2)審題方法:
一是要正確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如原因方面要區別客觀原因和主
觀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間接原因、歷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
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響歷史發展的各種因素。
三是在做題時要准確
把握題干與備選項之間的邏輯關系,弄清二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
(3)解答方法:
①採取時間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系,時間在前者一定是因。②運
用基本理論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那麼客觀存在就是因,主觀意
識是果。③類似的還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同學們利用這
些基本理論就比較容易作出判斷。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諸多原因中起關健作用、決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
質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產力、經濟基礎、社會存在、階級本質、客觀規律或是事物的
內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發展變化的各種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原因。而在人
為和自然因素、內因和外因中,人為因素和內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與根本原因並列於題中。另,命題中「最主要的原因」實踐中等同於
「根本原因」。
⑵ 高考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和技巧
答:高三歷史選擇題的
解題技巧
專題一
怎樣做歷史選擇題
「得選擇題者,得歷史高考的天下」
一、審題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題干要三看:
一看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二看否定、肯定,確定答題方向;三
看關鍵詞語,有沒有專有名詞、歷史概念。明確內涵外延。
2.被選項要三思:
認真思考每一個被選項:是否符合歷史史實、時代特徵;是否符合題
干要求;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
二、解題方法
1.篩選法:
根據審題,搞清題目的基本要求,根據基本要求,把四個選項一一過濾,
直到找到正確選項為止。
⑶ 高中歷史選擇題該怎麼做
我覺得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明白題目到底是考的什麼東西,也就是說,最主要的還是要多去練題,這樣才會有感覺,才會明白題目到底是考的什麼,另外書上的東西也要記牢,這樣的話才會知道它考的是什麼知識點,這個才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只有打牢基礎,這樣的話才能夠做好題。
⑷ 高中歷史選擇題老做不對,怎麼做呀
第一,是建立在平時掌握的基礎之上,平時要認真,歷史選擇題偏於基礎
第二,要審好題,對於迷惑性較大的選擇支要看清楚,看清楚程度詞,如關鍵,主要原因,根本
第三,要學會排除,對於嚴重不符合史實的(如時間,事件,張冠李戴等,直接排除)
第四,最後一點,也是自己的經驗,在做不出來題的時候,不要事事而非,更不要瞎猜。一定要在多讀幾次題有時候會恍然大悟的!
全是自己總結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其他還可以來問我,
謝謝支持~
⑸ 高中歷史選擇題有哪些答題技巧
1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完全版
1、審清條件限制:條件限制一般有時間限制、地點(或國別)限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代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時間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種情況,一是有明確的時間限定,如20世紀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無下限,如秦代以來中央集權制的發展;三是有下限,無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國對外關系的突出特徵;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確,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辛亥革命時期等。解答時間限制的題目時首先必須根據歷史知識准確判斷時間的上下限制。近年代綜試卷中出現的專題式選擇題,除了總序中對時間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題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這一類選擇題,既要把握總序中的時間限制,又要弄清楚每個小題的時間要求。
2、審清答題主題。答題主題就是指思維對象,也就是命題人要求你所答的內容。審清了這一要求,選擇的方向就確定了。專題式選擇題,每小題都有不同的答題主題,考查的主題內容可以是歷史事物的原因、內容、特點、性質、結果、影響等。
22017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匯總
一、 明確題目涉及的時空范圍。根據題干,確定題目時限,特別要注意一些隱藏的時間信息,再聯想這個時空范圍內的經濟、政治、文化知識點去做題。
⑹ 高中歷史選擇題錯誤率很高怎麼辦
1、排除法:在不能確定正確選項或對考察的知識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確的,縮小選擇范圍,從而確定正確選項。
2、簡化法:為了增加難度,有一些題目的中心詞或限制詞有意擴充、復雜化,使學生在答題時要繞幾個彎。這時,我們就需要將復雜的題目簡化,可以像做語文一樣,劃出題目的主、謂、賓,依據這些關鍵詞來分析被選項。
3、作記號法:題目常出現的詞有「最XXX、特點是、含義是、原因是、變化有、影響有、」等等。做題時要將這些詞作一個記號,提醒思考時注意審題的方向。
4、替換法:有的題干中的詞是平時沒有考慮過的,一時不好想,可以找一個接近的詞替換一下,便於思考,如「功績」可換成「積極作用」,「重大舉措」可換成「重大措施」。
(6)怎麼做好高中歷史選擇題擴展閱讀:
高中歷史選擇題具有知識覆蓋面廣、題量多的特點,要求考生要踏實、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學基礎知識。同時要培養概括、分析、評價等能力,提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問題的水平。這是做好高中歷史選擇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上述條件,並加上適當的的方法和技巧,高中學生才能真正做好選擇題。
⑺ 高中歷史選擇題技巧及方法
排除法:把你確定錯的選項劃掉
劃出題目的關鍵詞,讀懂題干信息
很多歷史題目會通過引用文言文來考題,所以你還需要讀懂文言文
將關鍵信息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所以書本知識很重要
除此之外,有些題目與課本知識無關,考的是考生的邏輯分析,信息處理等的能力
⑻ 高中怎樣做好歷史選擇題
一、審設問項
選擇題的基本結構由設問項(又稱題干)和備選項(又稱題肢)構成,設問項一般包括兩方面內容,即創設情境的內容,這是對同學的思維暗示,實際上是提醒考生解題的角度和方向;提出答題的要求的內容,明確規定了選擇的范圍和屬性。審設問項是解題的關鍵,審設問項時注意「兩要」:
一要閱讀創設情境的內容,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信息,明確要求回答內容。
二要注意細節,找出試題中的條件限定語,准確理解試題的要求,即所要求回答的是什麼問題,在什麼范圍、方面、角度和條件下回答。
二、回歸知識點
即將題干中提取的有效信息與課本「掛鉤」,進行知識遷移,藉助課本知識進行選擇。
【例題】(04上海歷史)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說:「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這句話強調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鐵等礦產資源 B.工業化是德國統一的物質基礎
C.從法國奪取了阿爾薩斯和洛林 D.普魯士憑借王朝戰爭實現統一
解析:此題由材料中的話語內容可分析出,材料強調的是「煤和鐵」對德意志統一的歷史作用。聯系課本可知,德國工業革命是德意志統一的內在推動力,再根據材料的意思,就可選出正確答案是B。
【例題】(05全國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和「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詩人的詩句。這位詩人最有可能是
A.陳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解析:此文字型材料選擇題的題干在情景上有所變化,採用了一首詞,但其實考察的仍是基本史實。我們只要把詞中年號「開元」、「天寶」搞清,注意前後兩詩內容的對比,就可以作答。答案是C。
三、正向選擇,即憑借對一些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例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和結束的標志是①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②1649年共和國成立③1688年「光榮革命」④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解析:根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關基礎知識可直接選A.
四、逆向排除
即找出一項或兩項不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肢,排除它,逐步縮小范圍,最後留下正確選項。有的題目經過一次排除可能還無法得出正確答案,則須經過多次排除,才能得出正確答案。對被選項要「三思」:
一思考每一個被選項是否符合歷史史實,排除不符合圖片反映的史實的選項;
二思考是否符合題干要求,不符合題干要求的;
三思考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排除與題干無關緊要的。
【例題】由德國人完成的發明有①飛機②發電機③汽車④電話⑤無線電報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③D②③
解析:此題是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技發明等相關基礎知識,如果基礎知識掌握較好,此題就可以運用肯定法很容易選出正確答案。若有部分知識把握不好,也可用排除法,正常情況下應該知道飛機是由美國人發明的,就可排除A、C,而在B、D中只要知道無線電報是由義大利人馬可尼發明的就可以選出正確答案D。
五種類型的歷史客觀題:
材料選擇題、程度選擇題、組合選擇題、比較選擇題、排列選擇題
⑼ 高中歷史選擇題怎麼做才有高分
選擇題並不比主觀題簡單,他考察的是綜合整合能力,如果有時間的,可以自己列個時間表單,選擇圖會有很多干擾項,要仔細分析一下,可以多看看高中歷史課本的小注,選擇題考的非常細,不光要背誦了解重要知識點,一些要了解的也要仔細去看看,理清思路,做好筆記,日積月累就能找到做題的感覺了。
⑽ 高中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及方法
高中歷史選擇題解題思路之研究
歷史學科是文綜中比較重要的學科,從高考分值看100分,從學科本身的難度看,歷史被稱為文科中的物理,從國家對歷史的程度看,現在以及高考改革之後,歷史都是必修課,所以歷史是文科生乃至高中生要重視的一門學科。
歷史是一門科學,史料浩瀚無邊,體系博大龐雜,今天高考裡面,不是考哪個版本的歷史教材,而是考的歷史知識,歷史分析能力,歷史的學科素養,這也是很多學生無從下手的原因。史學強調論從史出,不同的史料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甚至相反的結論,歷史強調證據,一個觀點需要多方面的史料論證,這在歷史考試試題裡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歷史高考試卷分為兩大部分:主觀題與客觀題,客觀題12道選擇題,每小題4分,這個分值不得了,錯一個就是四分,如果客觀題能全對,基本上歷史高考高分沒有問題了,可是從最近幾年歷史考試看,客觀題得分並不是很理想,有的學生甚至只對幾個,大大影響文綜成績。俗話說「得文綜得高考,得歷史得文綜,得選擇題得歷史」,足見歷史選擇題的分量。選擇題是小題,可分值不小。那麼選擇題如何才能做好?有沒有方法?答案是有的。山大師范大學附中一位特級教師說,」高考題一定是可解之題」。根據這幾年我對歷史高考的研究,大概總結了這么幾個類型的選擇題:
一、熟悉當中考熟悉
熟悉當中考熟悉是指材料不陌生,給的選項的說法也不陌生,這樣的題目最簡單。因為材料和問題你都熟悉,難度較低,屬於容易題。例如:
商朝王室設置」多賈「一職,為王室購買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業,並允許多賈參與祭祀祖先的儀式;唐宋時期,設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對外貿易。材料反映了中國古代( )
A海外貿易空前發達 B工商皆本思想發展
C商人地位不斷提升 D重視對商業的管理
題干中給的材料涉及商代的商業是工商食官,商業屬於國家行為,而且商人當時的地位不低;唐宋時期,國家設立市舶司,管轄海外貿易,這說明商業行為國家也非常重視,兩則材料疊加,找出共性是兩個時期國家都設立管理商業的機構,加強對商業的管理,答案D浮出水面。A海外貿易空前發達這個問題商代材料不反映,B工商皆本思想發展不符合封建時代的經濟基本政策,封建時代重農抑商是不斷強化的;封建時代社會階級結構是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故而C也不對。我建議這樣的題目用材料疊加法,選全面的就是正確選項。
二、熟悉當中考陌生
熟悉當中考陌生是指材料情景熟悉,而選項的說法有悖常理,和教材講的主流觀點不符。這樣類型的題是考察歷史學科素養的典型題目,能充分體現論從史出的學科思維,這種類型的目要敢於打破慣性思維,緊扣材料情景,嚴格從材料得出結論。例如:
第聶伯河水電站於1939年建成,該水電站由蘇聯和美國技術專家設計,美國通用公司承攬,借鑒了加拿大阿達姆伯克水電站與拉加貝爾水電站的建設經驗。第聶伯河水電站的修建說明了( )
A斯大林模式蘊含新經濟政策因素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
C美蘇合作共同抵禦經濟大危機 D 蘇聯改變了計劃經濟的經濟體制
題干中的材料是熟悉的,第聶伯河水電站熟悉蘇聯的,1939年是熟悉的,二戰爆發的時間,通過這兩個熟悉我們否定了B和D選項,因為二戰爆發,歷史進入了二戰時期,1939年斯大林體制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才形成三年之久,不可能改變體制,何況一直到蘇聯解體都沒有改變這個體制。蘇聯是計劃經濟體制,不可能發生經濟危機,恰是蘇聯借用危機大力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來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這正是新經濟政策的運用,從而和A項是吻合的。A項的觀點恰恰是和教材的觀點是相反的,因此計劃經濟體制只是否定價值規律和市場經濟,不是政府不引進技術和資金,這是不矛盾的。
三、陌生當中考熟悉
陌生當中考熟悉是指材料情景不熟悉,而答案選項觀點熟悉的題型,這類題和第二類題型難度相當,這類題主要考察學生的閱讀有效信息和教材觀點相銜接的能力。例如:
周朝機讓之禮分為三種: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至於前;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這最能反映
A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裡 B血緣關系有親疏遠近之分
C禮樂制度及其復雜和繁瑣 D禮樂制與宗法制相輔相成
這道題說的是周朝行禮,對於很多學生講並不熟悉,可是答案的選項說法學生都知道,那麼究竟選哪個?要看材料的內容,「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至於前;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在此可知有婚姻,無婚姻,同姓賓客,行禮有區別,有上下,意思直接指向答案D的說法。
四、陌生當中考陌生
這一類題目是指材料和答案說法都不熟悉,這類題最難,重在考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既要閱讀捕捉有效信息,還要整體把握材料的邏輯思維,同時調動大腦中的歷史時空知識儲備,勘稱難題,最近幾年這類題目有所減少,但是仍然會出。例如:
誠信審判是羅馬法的重要原則,最初的「依誠信」完全依賴當事人的宣言與承諾,具有濃厚的宗教誓言色彩,缺少實質性的法律審判;在之後的法律實踐中,西塞羅將誠信更加具體化,可操作化,即用證據證明自己的「誠信」與「不明情況」。西塞羅的主張說明羅馬法( )
A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B強調證據在法中的作用
C開始由人治走向法治 D具有靈活的法律特徵
本題目說的是羅馬法誠信審判要注重證據,使得誠信更加具體化,可操作化,這是材質中西塞羅解決原來實質性法律審判的缺陷的主張。誠然,關於誠信審判教材是一丁點都沒有講,但根據設問我們可以得出西塞羅注重證據在誠信審判中的作用。
總之,以上四大類也不能涵蓋所得選擇題類型,但是基本上可以看出解題的思路,關於選擇題要多練,多總結,多思索,多歸納,多比較,形成類型系統,這樣我們就有了套路,有了做題的方向。本人關於選擇題的研究有些浮淺,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