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般的歷史考試中,考什麼內容
2008年研究生入學考試 歷史學基礎考試大綱 序言(略) 2008年考研歷史學基礎(代碼313)考試大綱 1、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2、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中國古代史 約30% 中國近現代史 約20%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約20% 世界近現代史 約30% 4、試卷體型結構 選擇題 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名詞解釋 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題 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簡答題 4小題,每小題30分,共120分 考察范圍:分中國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兩大范圍。 第一章 中國古代史 一、中國古代歷史的開端 1、中國遠古時代的人類 2、氏族公社 3、中國遠古社會的傳說 二、夏商西周 1、夏朝的考古發掘和文化遺址 2、夏朝的鞏固和發展 3、商族的起源 4、從盤庚遷殷到武丁中興 5、周族的興起和滅商 6、西周後期的社會矛盾及其滅亡 7、商、西周的制度和社會結構 8、夏、商、西周的社會經濟 9、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春秋戰國 1、春秋戰國社會經濟的反展 2、春秋戰國的改革與變法 3、春秋戰國社會等級關系的變化 4、從諸侯割據到秦統一 5、春秋戰國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四、秦漢 1、秦統一專制集權國家的建立 2、漢承秦制與「文景之治」 3、漢武帝與西漢的強盛 4、西漢後期的社會危機與王莽改制 5、劉秀與東漢初期政治 6、東漢後期的政治危機 7、漢代的社會結構 8、秦漢社會經濟的發展 9、秦漢的農民起義 10、秦漢的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 11、秦漢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魏晉南北朝 1、曹操統一北方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2、魏蜀吳三國的政治與經濟 3、西晉的短暫統一及其政治經濟問題 4、十六國與南北對峙 5、東晉南朝的門閥政治與寒人的興起 6、江南社會經濟的發展 7、北魏統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8、北魏末年的社會矛盾 9、北朝時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10、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六、隋唐五代 1、隋朝的統一及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制度 2、唐朝的建立和「貞觀之治」 3、唐朝對隋朝制度的繼承和發展 4、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 5、唐朝前期的社會經濟 6、「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 7、兩稅法與唐後期的經濟 8、唐後期的社會矛盾與農民起義 9、隋唐的民族關系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11、五代十國的政治與經濟 七、宋、遼、西夏、金、元 1、宋、遼、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2、慶歷新政與王安石變法 3、北宋與遼、西夏的關系與宋金對峙 4、宋代經濟的繁榮 5、元代的統一及其影響 6、元代行省制度 7、元朝的民族政策 8、宋元的科技與思想文化 9、宋元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八、明清(前期) 1、明初專制集權統治的加強 2、鄭和下西洋與「南倭北虜」 3、明中期的社會危機與張居正改革 4、東林與復社 5、耶穌會士與早期西學東漸 6、明末農民戰爭 7、清軍入關與清初的社會矛盾 8、清代疆域的奠定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9、康乾盛世 10、清前期的邊疆與民族政策 11、明清對外政策與朝貢貿易 12、明清社會經濟的發展 13、明代的衛所與清代的八旗制度 14、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第二章 中國近現代史 一、列強的對華侵略 1、兩次鴉片戰爭 2、沙俄侵佔中國領土 3、中法戰爭 4、中日甲午戰爭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6、重要的不平等條約及其影響 二、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 1、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2、太平天國的政權和制度 3、義和團運動 三、晚清政局 1、湘軍與晚清地方勢力的崛起 2、洋務運動 3、清末新政 四、晚清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 1、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西學東漸與中西文化沖突 3、科舉制度的廢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五、維新運動與辛亥革命 1、維新變法思潮 2、戊戌變法 3、立憲運動 4、孫中山與三民主義 5、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 6、從興中會到武昌起義 7、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六、北洋政局與社會革命 1、袁世凱與北洋軍閥的統治 2、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 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4、新文化運動 5、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6、五四運動 7、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8、第一次國共合作 9、北伐戰爭 七、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蘇維埃革命的興起 1、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2、新軍閥混戰 3、中共領導的武裝斗爭和紅色根據地的建立 4、紅軍五次反「圍剿」與長征 5、抗戰前十年的中國社會經濟 八、抗日戰爭 1、日本侵略東北與偽滿洲國成立 2、抗日救亡運動 3、西安事變 4、盧溝橋事變 5、南京大屠殺與日軍暴行 6、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 7、抗日根據地的開拓和建設 8、延安整風與中共「七大」 9、中國軍隊的反攻 10、日本投降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11、抗戰時期的社會經濟 九、國共和平談判與全面內戰 1、戰後國民黨的統治與人民的反抗斗爭 2、重慶談判 3、內戰爆發、三大戰役與解放軍渡江作戰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十、民國時期的科學與思想文化 1、中央研究院的成立與中國科學的初步發展 2、民國時期的各種思潮 3、民國時期的史學、文學與藝術 4、魯迅與左翼文化運動 十一、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1949-1956)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內外政策 2、新中國的鞏固與經濟建設 3、社會主義改造 十二、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1、經濟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經濟建設的曲折 3、國內政治與對外關系 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從「五一六通知」到全國內亂 2、廬山會議與批林批孔 3、從「反擊右傾翻案風」到粉碎「四人幫」 十四、撥亂反正(1976-1978年) 1、撥亂反正的歷程 2、「兩個凡是」與真理標准大討論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政治、思想和組織路線 十五、改革開放的進程(1978-1992年)1、農村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啟動 2、特區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 3、鄧小平南方講話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
『貳』 歷史專業會考什麼科目
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歷史學專業從2007年改為全國統考,由教育部統一命題。考試科目為:政治、外國語、歷史學基礎三門。
思想政治理論(上午8:30——11:30)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80分鍾,考試涵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等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
外國語(下午14:00——17:00)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80分鍾,根據考的不同語種,考試內容也有所差別,一般參加英語考試的最多,英語考試包括閱讀理解和寫作,主要考查詞彙及語言運用能力,另外還有俄語和日語,考生可以根據所學外國語語種的不同來選擇考試語種。
歷史學基礎(上午8:30——11:30)滿分300分
歷史學基礎滿分300分,考試時間180分鍾,考試內容涵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等四門基礎學科,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將有機地體現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歷史學研究生(學術型)考試雖然是全國統考,但是教育部並沒有指定參考書。以下推薦歷史學考研的權威的11本書:
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21.20 7-04-004704-7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18.30 7-04-004705-5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21.10 7-04-009439-8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18.10 7-04-009440-1
5 《世界史現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19.90 7-04-005325-X
6 《世界史現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22.90 7-04-005326-8
7 《中國古代史》(上冊) 福建人民 朱紹侯 36.00 7-211-04782-8
8 《中國古代史》(下冊) 福建人民 朱紹侯 27.00 7-211-04783-6
9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 中華書局 李侃 21.00 7-101-01295-7
10《中國現代史》(上冊) 高等教育 王檜林 18.30 7-04-011057-1
11《中國現代史》(下冊) 高等教育 王檜林 20.70 7-04-012243-X
歷史學應該如何進行考研復習?
第一遍的目標是了解,可以快速瀏覽;第二遍的目標是理解,需要精讀,對不理解的內容進行勾畫,做標記,可以筆記;第三遍的目標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讀的基礎上,對不理解的內容各個擊破;第四遍的目標是運用,需要將各章節知識點進行前牽後聯,完善筆記。
『叄』 中考歷史開卷考試簡單嗎
『肆』 歷史考試要考哪些
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1、元謀人時間: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2、北京人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裡。(黃河流域)二 、原始的農耕生活1、河姆渡人時間 :距今約六千多年。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2、半坡人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三、神奇的遠古傳說1、華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3、黃帝——人文初祖 (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堯:節儉、樸素、愛民。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禹:治水有功。考點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一、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二、商朝1、建立:約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三、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四、東周(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晉文公:「退避三舍」。楚莊王:問鼎中原。越王勾踐:卧薪嘗膽。(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 (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1、目的:富國強兵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並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考點 3:統一國家的建立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一、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1)秦朝的統治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2)陳勝吳廣起義1、地點:大澤鄉(安徽)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二、漢朝的統治1、西漢時間:前202年,劉邦建立,都城長安。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西漢的強盛:漢武帝統治時出現大一統局面。2、東漢:時間:25-----220年。建立者:劉秀。都城:洛陽。三、秦始皇,漢武帝(一)秦始皇——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功勞:1、實現統一,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鞏固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4、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過 :統治殘暴: 賦稅繁重,刑法苛嚴,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滅亡。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二)漢武帝的大一統背景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措施:1、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2、經濟:將地方上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4、軍事: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結果:出現大一統局面。四、絲綢之路1、張騫通西域西域:漢朝時,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目的: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受漢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影響: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像和漢朝交往的願望。第二次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2、絲綢之路開辟時間:西漢漢武帝時。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運到大秦。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伍』 歷史考試怎麼考啊!
開卷的話,把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的時間,人物,名稱什麼的都寫到書的開頭的空白頁上,在目錄上標出一些重點,書裡面的什麼意義了,影響了都要用筆標出來方便查找。把書大概看一下,熟悉一下。尤其是一些重點,要知道個大概,並且知道在什麼位置。考試的時候,有些題目如果快速的找不到的話就換下一題,但是要對這一題有印象,有可能在找其他題的答案的時候會看到這道題的答案的。開卷考試其他的不怕,就怕時間不夠用,所以,怎麼方便查找怎麼做。
『陸』 高中歷史怎麼考好
樓主你好。我高中是一個文科生,很喜歡文綜,尤其是歷史。下面講點我自己的體會吧,希望對你有幫助(我高三時拿過溫州市文科綜合競賽一等獎哦,小小炫耀下當年的業績呵呵)。
所謂「功夫在平時」,高中的考試與大學不同,高中需要平時量的積累,在考試時才可能有質的飛躍。
首先課堂是最重要的戰場。這點其實我們都心知肚明。不過我還是列一下。課堂上老師的思路和講解絕對是重點,因為老師不會教沒用的內容,這是應試教育的必然結果。因此課堂的聽講必須保持好的狀態,保證自己的思路跟著老師的講解,步步為營。
高中的歷史教材(你和我應該都是新版的教材),新的教材最大特點就是模塊化,而不是「通史模式」,這點我高中時就很蛋疼。因為我喜歡有條理的歷史、有時間感的歷史。有時間才有歷史!我當時的教材卻是分模塊進行的,比如必修一是政治史、必修二是經濟史、必修三是文化史,另外還有一些模塊教學,比如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歷史人物評說等。模塊化最大的缺點就是將歷史做了橫向的截面處理,這很不利於我們從宏觀角度把握這門學科,比如說不記住時間的話我們很難想像在大動亂的十年我們國家還會有科技上的重大突破、重返聯合國等一些讓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得到空前提升的事件。所以,老師可以按教材的模塊來上課,但我們絕不能僅僅只是亦步亦趨,課下我們必須自己去體會某某事件所處的年代及其那個時代的其他狀況。如果平時聽得比較認真的話,相信這點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對於平時的學習再講一點,就是目錄。作為一個文科生,對課本的掌握必須要高屋建瓴,從宏觀把握。比如說必修一這本書,當翻開書本目錄的時候,要基本上能沿著目錄回憶起課本的大體內容。抓住目錄!高中的考試,知識點大多在課內(注意只是大多,不是全部)。我高三時翻開目錄基本上能回憶出整本書的內容,甚至課本的插圖。
再來說下考試。高中歷史考試主要是選擇題和材料題。選擇題很多都是能憑文科生的「直覺」做出來的,注意這里說的直覺不是瞎猜。做選擇題的方法很多,比如選最佳答案、排除法、因果推斷法之類的。選擇題考的內容基本知識點是逃不出課本的,這就需要平時的學習和積累。積累的過程就是練就文科生直覺的過程——這點是我親自體會過的,請不要懷疑。很多題目你一下子可能說不出選某個答案的理由,但你知道就是某個答案——就是這種直覺。材料題必須要通讀材料。要明白給我們材料一定是有用的——否則給材料有何用?通過材料來聯系課本知識,挖掘題目的內在意義,相信這也不難。關鍵是緊扣材料!
最後再說一點有關「背書」這個東西。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文科就是背書,而已。這話對,也不對。為什麼不對?首先我們要明白「背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那目的是什麼?目的就是對知識點的掌握,或者說是「知道某知道點」。我向來不贊成只是一味的背書,即所謂的「死讀書」。文科生需要的是文科的思維,而不是對課本的背誦。我高中時背書能力在班上絕對只是一般,但是我比其他人考得都好,原因在於那些背書狂人們只是背書,而不是理解性地去背、去記憶。他們把手段當了目的,而沒有去訓練自己的文科思維。
那為什麼又說剛才那句話對?因為考試考得是實力,至少是對這門學科的掌握程度。沒有背書或者說記憶的過程,我們腦子里就沒有知識點的積累,我們就一無所知或者說一知半解、模稜兩可。因此背書的過程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在於怎麼背!
還有一些小技巧,比如說歷史的共性問題。打個比方,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二十六年,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秦一天下的積極意義很多,像結束割據混戰狀態、促進農業經濟和生產力發展、促進民族融合等等。其實這些積極意義跟其他的統一戰爭都有共通之處。試想哪次統一戰爭沒有這些類似的積極影響?
青春落落,流年沉沉。告別高中的生涯已經兩年半了,現在回憶起當年的點點滴滴,心中依然有一種沖動,那些熱血沸騰的日子仍然歷歷在目。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高中歷史學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莫嫌海角天涯遠,但肯搖鞭有到時。加油!
『柒』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歷史》,一般會考什麼內容
《綜合素質考試大綱》、《教育知識與能力》、《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初中科目三分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信息技術、歷史與社會、科學等15個科目。
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師范類大學畢業生須在學期期末考試中通過學校開設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考試,並且要在全省統一組織的普通話考試中成績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為二級甲等)以上,方可在畢業時領取教師資格證。
非師范類和其他社會人員需要在社會上參加認證考試等一系列測試後才能申請教師資格證。
(7)歷史會怎麼考試擴展閱讀:
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考生上傳個人照片時的注意事項:
1、本人近6個月以內的免冠正面證件照;不允許帶帽子、頭巾、發帶、墨鏡;
2、照片格式大小:格式為jpg/jpeg,不大於200K;
3、照片中顯示考生頭部和肩的上部;黑白或彩色均可,白色背景為佳;
4、此照片將用於准考證、成績報告單、以及通過考試和審核後獲得的資格證書。
建議使用Microsoft Office Picture Manager,圖畫,Photoshop,ACDsee等工具,將照片進行剪裁壓縮。最後進入照片裁剪,用滑鼠在原圖上拖拽劃出剪切范圍,顯示剪切後的實際圖片。
『捌』 歷史開卷考試應該怎麼考
1、單項選擇題的解答技巧
單項選擇題是用來考查基礎知識的最佳題型,特點是設計靈活、知識覆蓋面廣、答案唯一。解答的關鍵是要注意審清題干中的關鍵詞及相關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擾項。
2、列舉題的解答技巧
列舉題就是把符合某種條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來的題型,分為橫向列舉題和縱向列舉題。答題時要搞清楚試題問的是哪一方面的問題,界定時空范圍,確定要答的內容,避免因為審題不清而導致知識點的張冠李戴、不全面或順序顛倒。答題要求規范有序,簡明扼要,用詞准確。
3、材料解析題的解答技巧
材料解析題是最具有學科特色的主觀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獲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進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說明和論證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材料層出不窮,提問靈活,增加了解題難度,因而成為復習迎考中的重點和難點。
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基本技巧:①讀:粗讀題目,包括材料和出處。②想:看清提問,根據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聯想所記憶的相關知識,對號入座。③答:「問什麼答什麼」,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注意語言精練、表達准確。
學生在開卷考試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平時往教材上抄題,考試時從教材中找題。有的同學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把老師上課所講的例題,或自己在教輔書中做過的題目和答案不厭其煩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課本的空白處,甚至把課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試時,出於僥幸心理,憑著自己的印象在書中一題一題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斷「題」取「點」,最後寫出來的答案與試題的要求「貌合神離」相距甚遠,難以保證答題的正確性和准確性。
2、每道題都翻書。有的同學對開卷考試感到輕松,認為不就是到考試時翻翻書嘛,但真到考試時,若要題題都在書中找答案,恐怕考試時間就不夠用了,更何況現在實行歷史、政治綜合考試。這樣,在規定的時間內既要翻政治書,又要翻歷史書,翻來翻去,一些同學自己都翻糊塗了。
所以,像選擇客觀性試題,一來題量大,難度較低;二來每題所佔的分值較小,有關的知識應盡量消化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考試時應做到不翻書就能解答,如果實在不能確定答案,再翻書查找。
3、不仔細審題,盲目抄書。這主要表現在解答主觀性試題上,有的同學在答題時,不是先審題,而是先忙於抄書,看書中哪些段落與試題內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
由於審題不清,缺乏對題目的整體理解,也就難以形成一個完整思路,往往是東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領,最後很容易出現偏離試題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論證不充分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