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四川有哪些名勝古跡
成都武侯祠
位於成都市西南,佔地近六十畝,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殿五重建築。劉備殿正中是3米高的劉備塑像,寬面大耳,體態端莊:兩側偏殿,分別為關羽,張飛;劉備殿的左右廊,即聞名遐耳的「文臣武將廊」,塑有28位蜀漢文臣武將的像。武侯祠以其宏大的氣勢、豐富的內涵,強烈地吸引著中外遊客。
長江三峽、巫山小三峽、豐都鬼城、重慶陪都遺跡、大足石刻、樂山大佛、峨眉山、蜀南竹海、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溝、劍門蜀道、三星堆遺址和眾多的三國遺跡、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樓、大熊貓基地、……
杜甫草堂
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宅舊址,詩人當年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七,成都人都要成群結伴,來游草堂。柳條弄色,梅花滿枝,錦里春光,引起成都人民對詩人的深沉懷念。
恐龍之鄉
自貢是四川著名的恐龍之鄉,已發現了70多處恐龍化石埋藏點。恐龍化石品種豐富,有晰腳類的峨眉龍、獸腳類的甘氏四川龍、鳥腳類的鴻鶴鹽都龍等,埋藏之集中,保存之完好,為世界恐龍發掘史所罕見。
三星堆
位於廣漢市城西,距成都40公里,是面積達12平方公里的大型古蜀國文化遺址,出土了各種珍貴文物近千件。其中,有絞縷精細的金杖,有身高181厘米,加上座其達260厘米的青銅人像,這是世界上出土青銅雕像中最大、最完整的一尊。還有雙目突出、造型奇異的青銅面具。這在我國的出土文物中也是罕見。
樂山大佛
是世界上第一大佛,始建於唐代,座落於青衣江邊。大佛通高71米,雙手撫膝,端然肅坐於滔滔的青衣江岸,儀態安祥、身姿奇偉。站在樂山市內臨江遠眺,只見「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都江堰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秦昭王後期,蜀郡守李冰與其子為了變水害為水利,利用城西的地形特點和資源條件,在岷江上修築分水堤,把岷江分為內外二江。外江是岷江正流,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並在玉壘山鑿開一道約20米寬的缺口--「寶瓶口」,作為控制流入成都平原的總進水口,並在分水堤下段建 「飛沙堰」,自動排沙瀉洪於外江。這三項工程互相配合,構成了一套科學的完整的自動排灌系統。
王建墓
即永陵,位於成都市西門外三洞橋。王建(847~917),河南舞陽縣人,雖目不識丁,但作戰勇猛,被唐昭宗封為蜀王。公元907 年唐亡,王建稱帝,史稱前蜀,死後葬於三洞橋。1943年該墓被人們發掘確認。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建墓曾被盜,但僅存的無法盜走的陵墓建築和精湛的石刻藝術,仍可算得上是陵宮藝術之花。墓封土高15米,直徑80米,周長225 米。氣勢勝過劉備的「惠陵」。墓內有14道雙重石券砌成,分前、中、後三室,全長23.6 米。中室放置王建棺槨,棺床東、南、西三面刻有圖案,圖案中的十二力士雕像,他們抬扶著棺座,造型奇特,無一雷同。棺座東、南、西三面的24個舞伎浮雕以不同姿態,翩翩起舞,是少見的唐代藝術珍品。在棺床東西雕刻著由10種打擊樂器組成的鼓樂隊;在西面雕刻著由10種吹奏樂器組成的管樂隊;南面雕刻的是兩個樂隊領隊人,彈弄著琵琶和柏板。整個石刻樂隊,場面壯觀,是研究唐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後室放置御床,正面有雙龍戲珠浮雕,左右是獅獸浮雕。床上則是王建的坐像,神態肅穆。整個建築氣魄雄偉,裝飾華麗精美。
杜甫草堂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被人們稱為「詩聖「。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幫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他在這里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就是在這里寫的。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北宋以來,就是人在詩人故居處建園立祠,供人瞻仰。當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現在的草堂,實際上是後人為紀念杜甫而建的一所優美園林。
「大廨」里陳放著國畫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紹。「詩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間懸掛著歷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紀念詩人的對聯;兩側陳列室展出近代書畫家的「杜甫詩意畫」和書法。「工部祠」內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兩通「少陵草堂圖」碑刻;後人把在四川當過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和陸游,也塑像配祀祠內。「工部祠」左邊的「草堂書屋」和右邊的「恰愛航軒」,陳列著宋代以來各個時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種外文譯本。
杜甫草堂內溪流環繞,竹木蔥蘢,台池閣掩映在花木叢中,是一處頗有特色的祠宇園林。
懸棺
懸棺位於四川西部珙縣境內,為「川南四絕」之一,其中珙縣麻糖壩因其懸棺的類型齊全、數量較多、保存較好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懸棺是古代特別是中國西南地區古代生活的人採用的最多的一種祭祀方式,其方法是將去逝之人的棺材安置於人跡難至的懸崖峭壁之上,或者停放於天然洞穴之中,或者人工打樁將棺材架於其上,高距地面一般為幾十米至上百米,其景觀非常令人驚訝,而且古人採用這種喪葬方式的目的和手段,至今仍是一個千古之迷。
B. 四川名勝古跡
摘要 四川名勝古跡如下:
C. 三星堆遺址在什麼地方
三星堆古遺址這個地方,地處我國的四川省廣安市西北部的鴨子河南岸,面積有十二萬平方公里,這個古遺址距離今天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也是我國西南地區發現面積最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蜀文化遺址,現在也是很多歷史愛好者喜歡去的地方。
相信有很多人都喜歡去四川遊玩,特別是成都,九寨溝一帶,四川一直以來給人一種風景秀美,生活悠閑的感覺,四川的旅遊資源也是非常豐富,並且很多景區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比如像青城山就是我國道教名山。四川歷史上屬於古蜀國,也是巴蜀文化的發祥地,說到巴蜀文化,就不得不提一下三星堆遺址了,如果你是歷史學愛好者,肯定對這個地方很感興趣。
三星堆遺址地處四川的廣漢市,距離省會成都也不算太。三星堆遺址也譽為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考古發現,這一發現也證實了古代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屬於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改變了多數人認為黃河流域才是華夏文明發祥地的觀念。
三星堆遺址當中出土的文物,同樣也是最具有科學和歷史,藝術價值的,這個遺址群規模相當的龐大,遺址群的內部還分為四期,其中一期屬於新石器時代,而二期和三期,四期都是青銅文化部分,如今三星堆遺址在世界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也佔有了很高的地位,歷史上的古蜀國,也是在這里所發現的。
D. 廣安有哪些旅遊景點
這個就很多了,除了偉人故居、華鎣山石林、華鎣山大峽谷、華鎣山寶鼎,還有思源廣場、巴人古堡神龍山、軍事要塞-寶箴塞民俗文化村 ,回民之鄉-沿口古鎮 ,印山公園,永壽寺 ,真靜書岩 ,觀音閣,湧泉庵,嘉陵江風光,秀觀湖風景區,賽馬鎮石公石母風景區、南宋安丙族屬墓群、沖相寺摩崖石刻、隋唐古鎮—肖溪、豆腐王國—顧縣古鎮、廣安勝天湖、岳池翠湖、大洪湖、東西關太極湖、龍須溝、金城山等不勝枚舉。
E. 廣安區旅遊景點有哪些
1、鄧小平故里
鄧小平故里,位於四川省廣安市區北郊,距離廣安市區7公里,距重慶市區100公里。鄧小平故里旅遊區包括綠色長廊、鄧小平紀念園、佛手山景區、協興老街、牌坊新村,總面積3.19平方公里。按照「保護、發展、美化、繁榮」的方針,景區建成了以鄧小平同志故居為核心,佔地830畝的生態紀念園。園內綠化率80%以上,整個園區鬱郁蔥蔥、井然有序、自然親切,形成了一座令人仰慕的「天然紀念館」。以「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為主題,形象生動地展現了鄧小平同志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
2、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類型為中低山岩溶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剖面。總面積116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面積35.5平方公里。東部為山區,西部為阡—陵平壩區。高登山為華鎣山最高峰,海拔為1704.1 米,地勢起伏較大、山勢陡峭。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內的地質遺跡主要以華鎣山斷裂帶、石林、天池湖、碧家洞、白岩、仙女洞、白崖、小山壩溫泉、響水洞漏斗群、高登山雙殼化石採集地、十里大峽谷、楊家河一線天、天池高點褶皺斷裂、龍王洞背斜、高登山向斜等為主。根據華鎣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跡景觀資源的空間展布以及組合特徵,將其劃分為高登山景區、天池湖景區和小山壩景區。
3、寶箴塞
寶箴塞位於四川省武勝縣寶箴塞鄉方家溝村,始建於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秋,佔地15000餘平方米,系當地豪門段氏家族為避戰亂而修建的集軍事防禦、生活起居於一體的全封閉式川東民居建築群。依山而建,閩南團城建築風格,有江南民居特色。房屋設計精巧,重疊有序,古色古香,獨具特色。佔地26000多平方米,8個天井,108道門,塞牆高6.5米,寬0.4至1.5米,長560米。寶箴塞始建於清朝宣統辛亥(1911年)秋至今已有93年歷史。前後分二期工程修建,先建正塞,然後建尾塞,歷時40多年。
4、華鎣山仙鶴洞
華鎣山仙鶴洞位於華鎣市溪口鎮六池堡,海拔690米,形成於二千萬年前,總長約10公里,現已開發3公里。
據傳,仙鶴洞的「仙鶴」,是武漢黃鶴樓的黃鶴飛臨至此,見此處風光秀麗,洞景壯觀,就在該洞長久地住了下來,故名仙鶴洞。 洞中景觀奇特,令人眼花繚亂。「出水芙蓉」、「迎客古松」、「小橋流水」、「棲鶴聽泉」、「海底朝天」、「高僧打禪」,各種圖像栩栩如生。
仙鶴洞風景區是全國八大徘徊的中國旅行社業 戶外-最美騎行風景線 主題公園全攻略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佛教聖地之一的寶鼎山腳,佔地10000餘畝,集山高,岩危、水急、峽險、林深、洞奇於一體屬省級森林自然保護區。
5、水杉山莊
山莊佔地7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集旅遊、娛樂、住宿、會議接待功能於一體。山莊周圍群山環抱,珍稀植物繁多,有國家二級保護珍稀樹木--水杉,全國獨一無二的三個白夾竹變異品種,以及薇菜、蕨菜、蘑菇等綠色山野食品。進入山莊,猶如置身天然氧吧和自然空調中,無污染、無雜訊、無病毒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
山莊地處高山四周環線看上萬畝天然白夾竹、闊葉樹林和杉木、馬尾松人工林分布有「活化石」水杉林帶、楓樹林、柳杉林、花竹山和林中天然小石林等景點,冬可觀雪景,盛夏可避暑。
6、肖溪古鎮
肖溪古鎮又稱唐宋古鎮。位於廣安的東北部,距市區約74公里,與達州市渠縣交界,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建築時代各異,故形成了紛繁、錯雜。別具一格的建築特色,總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 沿著彎曲而平坦的鄉間公路走進古鎮,只見這里山、水、鎮、寺合為一體。正如古鎮場頭牌坊對聯詩雲:「百年渺街戀幽篁獨領巴渝風景,千載摩崖留華賦盡書禹甸文明。」古鎮有近千年歷史。
7、沿口古鎮
沿口古鎮是位於嘉陵江流域上的川東第一古鎮。它是嘉陵江中下游第二大回民聚居地,也是昔日嘉陵江流域上重要的水碼頭。古城建造於明末清初,完整的保留了明清時代的建築風格,古鎮多寺廟,最著名是馬家清真寺和黃家清真寺,具有濃郁的伊斯蘭教特色,保存比較完整,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鎮位於縣城城區嘉陵江邊,佔地面積0.5平方公里,與新縣城、濱江公園、千福城廣場緊緊相連。它依山而建,順山勢而就。老街街道全部由大青石板鋪成,千百年來由於路人眾多,大青石板梯步已呈光滑圓潤的凹型,長近1公里,老街街道兩側昔日的店鋪、茶房、酒廊、戲院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保存完好,建築多為明清時代建築群,建築古樸、規模宏大。現今,置身幽靜古樸的半邊街、神秘的回民馬家黃家清真寺、宏大古樸的禹王宮、銀須鶴顏民風古樸的老街坊鄰里之間,品嘗風味別致、獨具特色的嘉陵江天然、環保、綠色食品,體味安寧恬淡、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常常令人流連忘返。
8、龍須溝風景區
「龍須溝」坐落在鄰水縣甘壩鄉境內,位於華鎣山最高峰—高登山南麓,方圓十五平方公里,距縣城十公里。華鎣市十二公里,廣渝高速路五公里,公路四通八達,其獨特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如同蒙上面紗的美女羞澀地掩隱在深山溝壑之間,難為外人所知曉。在風景區內,有神奇百態的「川心洞」,有驚險迷人的「清溪峽」,有人傑地靈的「天生橋」,有百練彩虹的「龍須瀑布」,有稀奇古怪的「無名樹」,有奼紫嫣紅的「桃花園」,有香火鼎盛的「川古廟」。似驚似險,似神似奇,似幽似靜,融容一起,是人們休閑納涼,旅遊觀光,探險求奇的世外桃源。
如今,華鎣山資源開發方興未艾,旅遊開發的春風拂開「龍須溝」風景區的神秘面紗,她笑臉相迎八方賓朋來此一游。
9、段家大院
段家大院(面積約20000平方米)是寶箴塞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建有朝門三道,戲樓、看台、花園三座、天井、水井、飯堂、倉儲、廁所等生活設施十分完備,院壩由1.5米的條石鋪成,數十米的迴廊使整個大院連成一體,構成了開然壁回的四合院落,是古院建築中的典範,有極高的古院建築之研考價值。當時設有槍械作坊加工,提供給養,對外聯絡。並建有碉樓一座,高數丈,條石砌成,碉樓四周建有斜式槍孔,易守難攻,是抵禦匪盜的防禦體系,與之配套的還有高數丈,長約數里的土牆將寶箴塞、段家大院、碉樓納入統一而堅固的防禦系統,系統內綠樹成蔭,遮天蔽日,青山環抱,景色迷人,經過保護恢復建築後,寶箴塞將是人們考古研究、休閑、娛樂、避暑的世外桃源。
10、御臨峽
御臨峽,又名小三峽,位於鄰水縣幺灘鎮境內,據《明史.紀事年末》載,明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崩,皇孫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在位三年,就被燕王推翻,遂削發為僧,流落南方。曾分別於永樂三年(1405年)和永樂七年(1409年)到善慶里(今御臨一帶)尋訪舊臣杜景賢(吏部主事),他們常游峽中。後人紀其事,便將鄰水的西河改名御臨河,峽以河名。
1943年,書法家於佑任旅此手書「御臨橋」三個大字。御臨河橫切銅鑼山,形成三個相聯的U形峽谷,由老鷹峽、仙女峽、白龜峽組成。上峽口有江島「西落灘」,下峽口有「白沙洲」。此地岩溶地貌發育,具有典型的岩溶景觀。兩岸森壁迥峰,高約百餘米,山色蒼翠,江流婉轉,藏幽匿勝,溫泉噴涌,霧氣縈縈,有三峽、七溫泉、十五洞,集山、水、林、泉、洞之大成,風光秀麗,引人入勝。沿江而下,第一峽為老鷹峽,鷹嘴狀的巨石緊貼江流。叢生於崖上的慈竹疏疏淡淡,錯落有致,織成了錦緞般的長屏。第二峽為仙女峽,秀峰迭出,幽俏險仄,山重水復,撲朔迷離,崖上山花灼灼,奇樹飛英,巨藤古蔓,下垂江面,最窄處只20米,石崖倒影如墨。第三峽為白龜峽,青峰夾岸,林壑優美,懸泉飛瀉,百鳥鳴叫林間,彩蝶舞於幽谷。峽口處青山環翠,白沙洲將回水沱圍成圓形的「湖泊」,使其水天一色,漁舟出沒,別有情趣。
11、石林旅遊區
華鎣山石林旅遊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距華鎣市區24公里,以峰奇、石怪、山綠、谷幽而著稱。區內高登山海拔1704米,是華鎣山脈最高峰。景區年平均氣溫12℃,最高月平均氣溫20℃,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景區以蒼翠茂密的森林環境為基調,以華夏獨有的大盆景石林為特徵,巍峨的華鎣山將秀美的石林隱藏在茫茫叢林之中,綠樹纏繞石林,石林呵護秀木,形成了山是石林,石林是山,石林與樹交融,與山共生的人間仙境,盡顯清、幽、雅、奇的獨特魅力。景區內"美妻審夫"、"一吻千年"、"八百羅漢"、"妙筆生花"等景點惟妙惟肖,堪稱大自然的傑作。
景區偕有溶洞奇觀、唐代古寺、華鎣山游擊隊及雙槍老太婆革命史跡。
12、岳池翠湖
翠湖,山清水秀的「川東西子湖」。 翠湖以山色青翠而得名,卻非翠字能寫盡,其四季風光,各有奇觀,美景應時而變:春登望湖樓,見碧水藍天,玉帶長堤橫鎖一弘湖水,桃紅柳綠,燦爛如錦綉;夏入沁芳園,品茗飲漿,望金城山煙雲籠罩,聽溢洪道飛瀑直下,頓覺心曠神怡。秋抵湖中小島尖山寺,銀風塔的挺拔秀美,龜山的渾然天成,碑林書法的遒勁飛揚,讓人流連忘返;冬至碧水環繞的龍華山,不僅能欣賞詩文畫棟,古榕盤空,還能領略佛幽靜。風姿獨具的翠湖風光與沉睡千年的古墓群,香火鼎盛的寺廟,美麗動人的先民故事共同形成了翠湖特有而神秘的歷史文化、風光名勝,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探幽訪古、休閑度假。現為國家A級旅遊區。 羅渡富流灘水電站,渠江最大的水電站.耗資3億對\多元人民幣.建成川東地區最大.發電量最高的一個大型水電站,這里是投資的最佳選擇.
13、岳池鳳山公園
鳳山公園位於縣城翔鳳山麓,佔地百餘畝,該園前身為和溪公園,存有「雁塔」、「靈泉」等近代名人書法石刻,因其山峰逶迤如鳳翔,故曰「鳳山公園」。東距小平故里廣安市27公里,北距南充市59公里,南距重慶市120公里,是目前縣城內唯有的公共休閑娛樂區。
據史記1172年,陸游途經岳池時,曾游翔鳳山,有感於「亮壩春耕」美景,詩興勃發,揮筆寫就《岳池農家》詩篇,其中名句「農家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余響千年,至今繞梁不絕。故建「陸游亭」。又據清道光版《岳池縣志》記載,「省洞」是縣官政務之餘休息的地方,同時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與得失,所以叫「省洞」。
九十年代,政府投資500萬元,進行修建改造,建有「陸游亭」、「丹鳳亭」、「懷鄉亭」、「引鳳廊」等仿古建築,都是出自岳池人民紀念著名詩人陸游而建。鳳山腳下園林建設青叢蔚然,翠蔓交絡,曲徑通幽,別有洞天。設有青少年宮、荷花池、茶園、兒童娛樂等設施。園內塑有鳳女雕像和鑿有龍宮,構成龍飛鳳舞,歡樂吉祥之意。瀏覽鳳山公園,登臨鳳山最高處,可鳥瞰岳池縣城全景,美景應時而變,游樂無窮無盡。
F. 四川有那些紅色景點
1,朱德故居
朱德故居始建於清代嘉慶末年(公元1820年),是朱家先輩從廣東入川的第二住地,至今已有19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結構房屋,典型的川北農家小院。
2,鄧小平故居
鄧小平故居位於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幅員面積3.19平方公里,主要景點近20處,如翰林院子、蠶房院子、鄧紹昌墓以及鄧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硯池、神道碑等景點。
3,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
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位於四川省劍閣縣劍門關旁紅星廣場,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於1935年4月2日勝利攻克劍門關而建,並建有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
4,廣元紅軍山
這里的革命文物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紅軍時期所遺留的遺址和遺物。其中有紅軍大院、練兵場、紅軍井、槍械所、迫擊炮陣地、機槍陣地、戰壕和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曹興發等紅軍戰士的「紅軍樹」等遺址遺跡,還有紅軍使用過的大刀、長矛、手榴彈、銅幣、布幣、陶器、碗罐、紅軍標語石刻等遺物。
5,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
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中國紅色革命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石棉縣安順場。1935年5月,紅一方面軍渡過金沙江,由會理沿安寧河谷北上,抵達石棉縣安順場大渡河渡口。
G. 廣安的歷史簡介
廣安上古屬梁州之域,殷商屬雍州之地。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蜀並設巴郡、蜀郡。今廣安市的廣安區、鄰水縣、華鎣市為宕渠縣所轄,武勝縣屬墊江縣所轄。
唐武德元年(618年),賨城縣復名始安縣,並析部分地域置豐樂縣,治地恆升古城寨(今廣安區恆升鎮古城村),同屬山南西道渠州。同年,復置鄰州,轄鄰水縣。武德二年(619年),鄰水縣改屬渠州。
宋開寶二年(969年),宋太祖奉西川轉運使劉仁燧之請,御筆點渠江縣境秀屏山下的濃洄鎮置軍,取「廣土安輯」之意,命名廣安軍,隸屬梓州路,領渠州之渠江、合州之新明、果州之岳池三縣。廣安一名,由此始。是年,渠江縣作為廣安軍的附廓縣,治所由肖溪王家坪遷濃洄鎮東北。
清順治四年(1647年),清軍滅大西政權,廣安州歸入清朝版圖。但州城尚為人所據,治地遷於來蘇寨。順治八年(1651年),治地由來蘇寨遷竹山寨。康熙四年(1665年),治地遷回濃洄鎮,領岳池、渠縣、大竹、鄰水四縣。七年(1668年),廢岳池縣,其地並入廣安州,其餘三縣劃屬順慶府,州遂為不領縣的散州。
1998年7月31日,廣安撤地建市,廣安縣改為廣安市廣安區。
(7)四川廣安有什麼歷史遺跡擴展閱讀:
廣安的主要景點:
1、鄧小平故里
國家A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國家一級園林。位於廣安市協興鎮牌坊村,距廣安市區7千米。成都至廣安高速公路及重慶至廣安高速公路可直達。
2、華鎣山(天下雄山)
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四川十大消夏避暑勝地。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眾多,景區有著絢麗的自然風光,其景點可集中概括為:兩林、兩海、兩美景。
3、神龍山巴人石頭城
國家AAAA級旅遊區,史稱「蛇龍山巴人石頭城」位於廣安市城南郊,充分體現了廣安、川東渝北的歷巴人石頭城史,展現了巴人文化與宗教珠聯璧合,屬於歷史文化遺產。神龍山巴人石頭城佔地200餘頃,高81米,為城區最高點,距市中心僅1.5千米。
4、思源廣場
綜合性城市廣場,西南地區最大的音樂水景廣場,廣場內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寶鼎——「實事求是」寶鼎。突出致富思源主題,為鄧小平同志百年誕辰的標志性工程。 思源廣場佔地530畝,其中主景區面積180餘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安
H. 廣安旅遊景點介紹
廣安旅遊景點:
1、華鎣山石林旅遊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距華鎣市區24公里,以峰奇、石怪、山綠、谷幽而著稱。區內高登山海拔1704米,是華鎣山脈最高峰。景區年平均氣溫12℃,最高月平均氣溫20℃,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景區以蒼翠茂密的森林環境為基調,以華夏獨有的大盆景石林為特徵,巍峨的華鎣山將秀美的石林隱藏在茫茫叢林之中,綠樹纏繞石林,石林呵護秀木,形成了山是石林,石林是山,石林與樹交融,與山共生的人間仙境,盡顯清、幽、雅、奇的獨特魅力。
2、神龍山巴人石頭城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神龍山巴人石頭城,史稱「蛇龍山-巴人石頭城」位於廣安市新城南郊,充分體現了廣安、川東渝北的歷巴人石頭城史,展現了巴人文化與宗教珠聯璧合,演繹戰爭與和平的千古絕唱,乃舉世無雙之歷史文化遺產。
神龍山巴人石頭城佔地200餘頃,高81米,為城區最高點,距市中心僅1.5公里。因其山勢突兀險要,蜿蜒欲飛呈騰龍之狀而得名,曾為古巴國要塞。神龍山為古巴國通往秦蜀之間的要徑,東指荊楚,南衛虎都,西連蜀漢,北望三秦,是巴國重要的門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