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文選好難。。。怎麼學啊
歷史其實不難學的,如果你覺得難學,你讀書一定很少
首先你政治就一定不怎麼好,還有,你不要拘泥於課本上的知識點,你要多讀課外書,有句名言說的號:當你讀書不假思索時,你覺得你懂得很多,反之,你會發現你掌握的連皮毛都算不上。
你要多讀書,這是你終身受益的。
關鍵是你學完歷史事件之後,與前面的歷史事件你能不能聯系起來,進行歸納總結,比較兩個時間,從中你可以得到什麼教訓,這是對你一生受用的。
不懂的話繼續追問,希望你能學號,望lz採納
❷ 歷史學專業基礎 具體包括哪幾門課程
我想參考教材你應該知道吧 不過我還是貼一下
中國史:
1、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2、 張豈之《中國歷史》1-4卷 (高教版);
3、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人民出版社);
4、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5、 詹子慶 《中國古代史》(高教版);
6、 錢穆 《國史大綱》;
7、 張傳璽《中國史綱》;
8、 周谷城《中國通史》;
9、 張大可《中國史學史綱》;
10、 晁福林、施建中《中國古代史(上)(下)》(北師大版);
11、 李侃、李時岳《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
12、 王檜林《中國現代史》(高教版);
13、 郭大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世界史:
1、 吳於廑《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齊濤《世界通史教程(3卷本)》 (山東大學出版社);
3、 王繩祖《國際關系史(十卷本)》(世界知識出版社);
4、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上海社科版);
5、 王斯德《世界通史(三卷本)》;
6、 劉宗緒《世界近代史》。
歷史文選:
1、 周予同《中國歷史文選》;
2、 張衍田《中國歷史文選》(北大版)。
歷史文獻:
1、 楊燕起《中國歷史文獻學》;
2、 張傳璽《簡明中國歷史文獻》(北大版)。
史學史:
1、 張廣智《西方史學史》;
2、 倉修良、魏德良《中國史學史》;
3、 宋衍申《中國史學史綱要》(東北師大版)。
史學理論:
1、 龐卓恆《史學概論》(高教版)。
歷史地理:
1、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2、 藍勇《歷史地理》;
3、 李孝聰《區域歷史地理》。
首先要明白歷史是全國統考 試卷是一樣的
除了英語、政治,專業課是歷史基礎 300分 考的是: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現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現代史
個人覺得初試的課本可以選如下幾本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侃、李時岳《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
王檜林《中國現代史》(高教版)
吳於廑《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然後再結合山東人民版的輔導書或者北師大的輔導書就可以了
至於其他所有列及的書目 關鍵是在復試的時候穿插著考 算是你的歷史基本功了 平時復習之餘也盡量多看看上面羅列的書目 當然不用全買 每種有一到兩本就可以了
❸ 歷史專業的本科生要學那些主要課程
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近現代史。中國歷史文選,外國歷史文選。史學概論。歷史教學與教法。版本不一,高教版、各大學出版社都有。再加各種專門史選修,教材不定。
❹ 歷史學系學習外文歷史文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本人現在世界史專業本科在讀 雖然並不是專攻外文歷史文選,但是世界歷史文選也是我們的專業課之一
總的來說一開始比較痛苦吧 可能也有老師的原因在我們老師是安徽人,口音特別重,所以聽他的課比較痛苦😂
不知道其他學校是怎麼上課的 反正我們學校上課模式是
老師先介紹這本書的作者 創作背景 以及他的治史思想和書的內容總概
然後截取其中的精彩篇章讓同學翻譯
最後老師點評
我覺得後來收獲還是蠻大的
一是有利於提高外語水平,鍛煉翻譯技巧 因為翻譯的文章語句真的基本上都比較晦澀難懂
二是可以為你提供更直接的資料,可能可以避免一些翻譯上的錯誤 更有利於你自己的理解
❺ 求教:中國歷史文選該怎麼復習啊
政治 歷史。多看多讀,但是不要死記硬背。找重點, 每段話每件事裡面都有重點,找到這些重點畫住、試試串聯一下。用因為。。所以。。的形式串聯。 比如赤壁之戰 因為曹操把所有的船都串聯起來所以孫劉聯軍的火攻能取得最大效果。 往前的話就是。因為諸葛亮用計派人去曹營獻計,所以才會有後來的鐵索貫連。 這方法很實用。試試吧
❻ 歷史學考研怎樣准備
多做做真題集,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歷年真題資料分享給你
鏈接: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❼ 歷史學專業都有哪些課程
學校不同,可能所學課程也不盡相同,但大體上不外乎這么幾種:A 通史類,分別包括中國史(如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當代史)和世界史(如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紀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當代史)兩個系列;B 史料、文獻學及其方法類,包括中國歷史文選、訓詁學、版本目錄學(含社科文獻檢索)、史源學;C 史學史類,分含中國史學史和西方史學史;D 史學理論及相關社會分析理論類,如史學概論,文化人類學等;E 地區史與專門史類,此類課程多為選修課,如中國政治制度史、歷史地理、英國史、抗日戰爭史等等。大學所學要比高中精博得多,就基本史實的了解與掌握來說,只要你高中認真學過的,到大學仍然有用,差別不是很大。大學主要不同於高中的是培養最基本的科學的治史方法與技能。所以多出了訓詁學、考古學、文獻學等內容。如果你在高中時學歷史就覺得枯燥和累,那麼你上大學很可能也會覺得如此,因為你也許並不是特別喜歡歷史。如果你高中時就特別熱愛歷史,上大學只會讓你這種熱愛有增無減,當然你要上好一點的大學。如能再遇幾個好老師,那就更好了。
❽ 文言文怎麼學啊
讀古文書,最好是行文比較規范的古文,而且有詳細註解的那種。
建議讀前四史的傳記,很規范的古文,而且頗具故事性不疲倦。要想偷懶,買本歷史文選來讀讀。
北大版的文選是豎版繁體可能晦澀些,山大出過2卷本的歷史文選教材比較通俗。
❾ 歷史學系要專門系統地學習古文言嗎
當然要。古文是讀古代史料的重要工具,有了專門系統的學習,就掌握了一種工具。而且要求較高,要能讀懂比較枯燥的史料。高中的文言文是比較好懂的,而且多是有趣的。要成為好的歷史學家還要精通多門外語,才能駕馭外語史料。如大史家陳寅恪先生就精通30多門外語。一般而言,有比較好的漢語和英語是必需的。如果你只想獲個文憑,那不系統的學也行。
❿ 中國歷史文選要怎麼學啊
不管是文選還是歷史年表之類的表單類信息,主要內容還是歷史事件。你最好把握每個故事情節里的多個重要人物,從他們的一生讀取一條線,這樣幾個人物就形成了N維思維,這樣能把歷史學得更清晰。但要學得更透徹最好還是要從每個歷史事件中得到更深層的東西,比如教訓、經驗,還有古人們那令人嘆為觀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