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卧薪嘗膽的歷史風雲在哪裡

卧薪嘗膽的歷史風雲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18 07:55:00

Ⅰ 誰能講一下歷史上卧薪嘗膽的故事

「卧薪嘗膽」的故事源於春秋末期吳越爭霸之時。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率軍在夫椒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被迫講和,之後忍受奇恥大辱,帶著妻子兒女到吳國去給吳王夫差當奴僕。3年以後,勾踐被釋放回國,他立志洗雪國恥。為了堅定報仇的決心,不忘昔日的苦楚和恥辱,他睡在柴草堆上,每天早起後、睡覺及吃飯前,都要嘗嘗苦膽的滋味,提醒自己永遠不忘掉志向。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奮發圖強,推行一些休養生息的政策,終於使越國兵精糧足,國富民強。公元前473年,趙王勾踐率軍大敗吳圉,夫差被俘自殺。

Ⅱ 卧薪嘗膽 發生在什麼時代

發生在戰國時期。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

「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乾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里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喂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卧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

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Ⅲ 卧薪嘗膽的歷史背景是怎麼的

歷史背景: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准備自殺。

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

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准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

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於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

公元前478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3)卧薪嘗膽的歷史風雲在哪裡擴展閱讀:

夫差勵精圖治

夫差即位後,繼續重用伍子胥和伯嚭,勤練兵馬,勵精圖治,准備報仇。

兩年後,夫差親率大軍,攻打越國。越國當時的兩位大臣——文種和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來勢洶洶,我們不如死守城市,磨光他們的銳氣。

勾踐還沉浸在當年大敗吳軍的自豪之中,認為吳軍的戰鬥力沒什麼好怕的,根本聽不進文種和范蠡的建議,親率大軍主動迎戰。

公元前494年,吳越兩軍在太湖展開激戰,結果越軍大敗,勾踐帶著五千殘兵敗將逃到會稽,隨後被趕上的吳軍圍困。

勾踐就派文種到吳軍大營求和,表示願意投降,越國永遠臣服吳國,勾踐也永遠做吳王的奴僕。

夫差問手下大臣,伍子胥明確反對,理由很簡單:勾踐不是那種低頭認罪的人,現在不徹底滅越國,將來一定會後悔。但收受了越國金錢美女的伯嚭勸夫差接受越國投降。

最後拍板決定的當然還是夫差。夫差這個人,屬於慕虛名而得實禍那種,贏了面子輸了里子,對勾踐如此,後來的黃池大會也是如此。

勾踐給夫差做了馬夫,表現得格外扎眼,甚至不惜嘗夫差的糞便為其治病,夫差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覺得勾踐已經徹底臣服,就放其回到越國。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反攻倒算,滅了吳國。

這個故事有一個很著名的成語就是:卧薪嘗膽。不過有意思的是,勾踐嘗膽是有的,卧薪恐怕就未必是真的。《左傳》里記錄了不少越王勾踐的史料,但沒有提到這位越王卧薪嘗膽,既沒有卧薪,也沒有嘗膽。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倒是記載了勾踐嘗膽的事兒,但沒提卧薪。「卧薪嘗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擬孫權答曹操書》中,不過蘇東坡戲說的是孫權「卧薪嘗膽」。

到了南宋,學者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談到吳王夫差「坐薪嘗膽」,明朝張溥在《春秋列國論》中也說夫差為報父仇,卧薪嘗膽激勵自己,這種說法反而沒勾踐什麼事兒了。不過南宋到明代,各種小說、筆記、雜劇中開始出現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

勾踐究竟有沒有卧薪嘗膽,或者最早卧薪嘗膽的是夫差,這或許都不重要,在夫差征服了越國之後,他已經根本不把勾踐放在眼裡了,他的目標已經瞄準了中原諸侯各國。

Ⅳ 「卧薪嘗膽」這個成語講的什麼歷史故事

卧薪嘗膽講的是越王勾踐的故事。

【典 故】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准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Ⅳ 卧薪嘗膽這個成語是始於哪個歷史有人有

卧薪嘗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坐卧都要嘗嘗,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但是,卧薪嘗膽的典故始於何時?據有關吳越史料的書籍,戰國時期的《左傳》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踐和昊王夫差的詳細記載,而沒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記錄。另一戰國時的著作《國語》中,也無勾踐卧薪嘗膽之說。

至東漢期間,《越絕書》和《吳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踐歸國外傳」中,有勾踐「懸膽於戶,出人嘗之,不絕於口」之句,而無「卧薪」之說。

「卧薪嘗膽」作為成語,最早見於北宋大文豪蘇軾所著的《擬孫權答曹操書》游戲性的書信體裁文中,設想孫權在三國鼎立之時,曾經「卧薪嘗膽」,但這與勾踐毫無關系。到了南宋,呂祖謙在《左氏傳記》書中,曾有吳王夫差「坐薪嘗膽」,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踐」。到了明代,張博在《春秋列國論》書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嘗膽」,雖有「卧薪嘗膽」,但亦是指夫差。後來,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黃震的《古今記要》、《黃氏日抄》兩書中,才開始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說。明末,梁辰魚所著《浣沙記》劇本中,將勾踐「卧薪嘗膽」作為傳奇,加以渲染。馮夢龍也在《東周列國志》中多次講到勾踐「卧薪嘗膽」之事。清初,吳乘權編的《綱鑒易知錄》,亦有「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卧薪嘗膽」之句。從此,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之故事,就愈傳愈廣,成為我國的成語典故了。

Ⅵ 「卧薪嘗膽」,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回事,是真的嗎

「卧薪嘗膽」是中國歷史上上非常勵志的一個小故事,大意是說:吳越之戰,越王勾踐敗於吳王夫差之後,委身為奴、侍奉夫差,甚至不惜為夫差嘗便診病,從而打消了夫差的戒心,在吳國為奴三年之後得以回到越國。回到越國之後,勾踐每晚卧於柴薪之上並每日舔舐苦膽,以提醒自己勿忘屈辱與仇恨。最終,越國大敗吳國,勾踐一雪前恥!那麼,勾踐真的「卧薪嘗膽」了嗎?


Ⅶ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句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句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

卧薪嘗膽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在兵敗吳國之後,受盡屈辱,三年後回國,為了不貪圖享樂,在吃飯時嘗一口苦膽,日日睡在薪草上,勵精圖治,最後打敗吳國的故事,告訴人們一時的屈辱不算什麼,只要發憤圖強,終會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句話的意思是苦心人,天也不會辜負他。就像勾踐卧薪嘗膽,僅以三千越甲,吞並了吳國。


(7)卧薪嘗膽的歷史風雲在哪裡擴展閱讀: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吳王夫差舉兵伐越,越國不敵,眼看就要亡國,為保存實力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就派文種去游說夫差議和,夫差被說動,但是卻要勾踐和他的妻子到吳國做他的僕人。

夫差讓勾踐和他的妻子住在先王墳墓旁邊的石屋裡,讓他們看墳、喂馬、服侍自己,同時也是測試勾踐是不是真心的歸順他。盡管勾踐受盡了屈辱和嘲笑,但是為了復國大計,他都隱忍了下來,這樣過了三年之後,夫差認為勾踐是真心的歸順,便放他回國了。

勾踐回國之後立志要報仇,他害怕眼前的享樂會磨滅掉自己的意志,所以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了一隻苦膽,每次在吃飯的時候都要嘗一口,同時自己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

同時還將睡覺的席子換成了柴草,勵精圖治,與百姓一起勞作,大力發展生產,終於在公元錢473年的時候打敗了夫差,滅掉了吳國。

閱讀全文

與卧薪嘗膽的歷史風雲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