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大變
因為辛亥革命導致了長達兩千餘年的帝制走向了終結。
中國走向了共和。讓中國人民第一次脫離了帝制皇權而走向平等。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建立共和政體。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文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❷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近代長達270多年的腐敗屈辱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前後的一系列事件對此後中國憲政與法治發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與地方關系等都起到了關鍵的影響,對中國的外交,中國的邊防形勢都有重大影響.辛亥革命後,南北議和後,產生的北洋政府,在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條約和提高國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辛亥革命在亞洲打響了民主的第一槍.
樓樓求採納謝謝啦
❸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大變化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民主革命。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❹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國歷史性巨大變化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民主革。命。。。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❺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巨變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一番隊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 革命,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 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具有偉大 的歷史意義。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治, 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在這以後,帝國主義 和封建勢力在中國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較穩固的統治,從而為中國人民斗爭的發展開辟了 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之,天 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和 民族覺醒,打開了思想進步的閘門。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積極變化。南京政 府成立以後,以振興實業為目標,設立實業部,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 政策和措施,以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隨後的幾年成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黃 金時代」。革命政府還提倡社會新風,掃除舊時代的「風俗之害」。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 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列寧指出:「中國人的革命斗爭具有世界意義,因為它將給亞洲 帶來解放並破壞歐洲資產階級的統治。」 所以說,辛亥革命是 20 世紀以來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❻ 為什麼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大變化
1、從政治制度發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2、從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僅是一次革命運動,而且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它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提高了人們的政治熱情,促進了民族覺醒,這是更具歷史價值的功績。
3、從革命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首次把反帝反封建兩個方面結合起來,使舊民主主義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4、從經濟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動搖了封建的經濟基礎,有力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6)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性重大變革擴展閱讀:
革命背景
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以鴉片戰爭為標志,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鴉片戰爭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訂立,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辛酉政變後,隨著太平天國的失敗,清廷政局逐漸穩定下來,慈禧太後的統治地位也日趨鞏固。1895年中日戰爭後,英、俄、美、日、法、德等國爭先恐後地奪取侵華權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國的局勢。
結果:清帝退位,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1912年2月2日,清廷舉行御前會議,會上決定退位,以取得革命黨人的優待條件。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後攜六歲皇帝在養心殿舉行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頒發遜位詔書。直至這天早晨,仍有人想阻止退位上諭發布。隆裕對內閣全體說:「我們先辦了這事,我再見他們,免得又有耽擱。」於是將遜位詔書蓋印發出。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提出辭呈,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接任。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議決臨時政府仍設在南京,並電袁前來受職;未受任前,政務仍由孫中山繼續執行。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解任。袁世凱1915年廢共和稱帝,遭到反對,引發護國戰爭,旋即宣布取消帝制。中國進入軍閥割據的時期。
❼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次歷史性巨變 (800到1000字)
因為它結束了我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有利於政治的現代化。
武昌首義與辛亥革命由於保路運動的影響,革命形勢已經成熟,湖北新軍中的共進會和文學社兩個革命團體決定聯合行動,在武昌舉行武裝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晚,駐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起義軍一夜之間就佔領武昌,取得首義的勝利。革命軍在3天之內就光復了武漢三鎮,成立了湖北軍政府。武昌起義後,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燃起革命的烈火。
在1個月內,就有13個省(包括上海)及其他省的許多州縣宣布起義,脫離清政府的統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國延續了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終於覆滅。因1911年為農歷辛亥年,故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的建立武昌首義及其他省份的獨立活動,基本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同盟會會員領導或促成的,所以雖然孫中山由於受到清政府的通緝,多年來流亡在海外,而沒有親自參加這場革命,但是他首創革命,並長期為之奔走,在革命黨人中已經形成了公認的領袖地位。所以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受邀回國,參與新的臨時政府的創建。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決定臨時政府採用總統制,不設總理。12月29日,在有候選資格的孫中山、黎元洪、黃興三人中,孫中山以16票當選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舊,孫中山在革命黨人、各界代表近萬人的簇擁下從上海來到南京,於當晚舉行了臨時大總統勝任典禮。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餘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歷代農民起義都是推翻日王朝,建立新王朝。直到辛亥革命才真正徹底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國社會從此開始由專制走向共和。
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的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自秦始皇統一以後,君主專制統治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年之久,皇權統治以及與此相關聯的封建主義思想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
(7)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性重大變革擴展閱讀
20年代登上中國政治舞台的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對辛亥革命也有切合時代特點的解讀。
1927年10月10日中國共產黨發布的告民眾書中說,「辛亥革命的領袖孫中山先生,看見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是在於中國國民黨有強大的民眾基礎,而且有軍隊,所以在十三年決心改組國民黨」,認為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廣泛發動群眾(中國政協新聞網)。
抗戰之際,面對共同的敵人,建立最廣泛的抗敵統一戰線成愛國國人關切的問題。1938年10月10日,周恩來發表《辛亥、北伐與抗戰》一文,指出 「辛亥革命前,孫先生聯合了當時革命團體,如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組成了同盟會,並聯絡會黨,聯合當時咨議局立憲派中革命分子,於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這是中國統一戰線之最初形式」。
對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聯合,促成革命成功,給予充分肯定。1945年,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中,對於辛亥革命的成功做了進一步解說。
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國共產黨是從反帝反封建角度來探討的,這和中國國民黨從是否實現三民主義任務的角度探討,是不相同的。毛澤東在三四十年代形成的關於辛亥革命性質、地位和成功的論斷,後逐漸成為被普遍接受的觀點(中國政協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