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萊陽屬於煙台還是青島
萊陽屬於煙台。
萊陽,是山東省下轄縣級市,由煙台市代管,名稱來自於「日月出東萊之陽」。古為「昌陽」、「長廣」,又有「梨城」、「龍城」的稱號。
萊陽市地處膠東半島腹地,面積173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7.5公里,是著名的「中國梨鄉」「中國恐龍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花生油之鄉」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螳螂拳」的發祥地。
萊陽區位優勢明顯,藍煙鐵路、青榮城際鐵路橫貫全境,榮濰、龍青、瀋海、威青、榮蘭、煙上等12條高速公路和國省公路干線在這里交匯,萊陽已融入青島、煙台、濰坊、威海「一小時經濟圈」,是半島都市群重要節點城市。
(1)萊陽作為縣名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萊陽的歷史沿革:
萊陽夏時為萊夷地;商時為萊國地;西周時為萊侯國地;東周及秦為齊郡東境。魯襄公六年(前567年),齊國滅萊,並在萊西城區古城一帶修建起一座新城池,以取代萊國對膠東地區的統治。
西晉咸寧三年(277年),觀陽、昌陽並入長廣縣。元康八年(298年)復置昌陽縣(其址在今境內昌山村南)。唐永徽元年(650年),昌陽城被水淹沒,遷縣治於今萊陽城。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庄宗李存勖為避祖名國昌,改昌陽為萊陽(即在萊山之陽,萊山為旌旗山古名)。
1950年,建立萊陽專區。1956年,文登專區、萊陽專區合並為萊陽專區。1958年,萊陽專區、煙台市合並為煙台專區(後改煙台地區)。1987年2月20日,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2009年,萊陽市被列為山東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試點縣。
『貳』 請教山東省煙台市萊陽市的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萊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唐虞夏時為萊夷地;商時為萊國地;西周時為萊侯國地;東周及秦時為齊郡東境;西漢時為挺、鄒盧、昌陽、長廣、觀陽縣治之地;277年,觀陽、昌陽並入長廣;298年(晉元康八年)復置昌陽縣(其城址在今境內昌山村南);五代後唐諱昌,改萊陽縣。1131年(金天會九年)劃萊陽東北部歸新設置的棲霞縣。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縣東境三鄉劃歸新設的海陽縣;劃青山鄉歸寧海州(後改稱牟平縣)管轄。抗日戰爭時期分為萊東、萊陽(即現萊西縣)、萊西南、五龍4縣,後,萊東、五龍兩縣並為萊陽縣(並時稱萊東縣,不久,改稱萊陽縣);萊陽(即萊西)、萊西南兩縣並為萊西縣。1958年萊西縣並入萊陽縣。1962年又分為萊陽、萊西兩縣。1987年4月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 在悠長的歷史歲月中,萊陽歷代先人們在這一片熱土上辛勤耕耘,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為燦爛的民族文化增光添彩。明代畫家崔子忠的國畫著名於世,與當時浙江的陳鴻綬齊名,有「南陳北崔」之稱,其所畫的「雲中玉女圖」至今珍藏於上海博物館;清初詩人宋琬,其詩辭意凄清,與安徽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譽,遺著有《安雅堂集》傳世。清代萊陽籍著名書畫家還有張瑞徵、周兆龍、趙擢彤、李朴、宋汲、王等20餘人;著作者有倡導成立「山左大社」的宋繼澄等百餘人。他們豐厚的遺著,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傳承和影響著萊陽故土的後來者。近現代書法名家孫墨佛,其作品如驚鴻游龍,造詣精深,與蘇局仙並稱為「南蘇北孫」(也有「南仙北佛」之說),為世人推崇,也為萊陽生輝。 明代,萊陽縣城劃為忠正坊、宣化坊、杏壇坊、迎仙坊、賢古坊、東北關坊6個坊;鄉村劃為14個鄉,轄135個。清初,全縣區劃與明代相同。1735年(雍正十三年)將萊陽東部3個鄉劃歸海陽縣,將5個社劃歸寧海州(牟平),時縣城仍為6個坊,鄉村為11個鄉,轄100個社,後調為98個社。民國初期,全縣區劃與清末同。1930年全縣劃為9個區,轄30個鎮、176個鄉、1620個村。1934年11月,廢區制,全縣劃為20所鄉農學校。1940年,國民黨縣政府撤銷鄉校,將全縣劃為10個區,轄7個鎮、114個鄉、1587個村。1940年5月萊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縣政府在原國民黨區劃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政權。1941年2月,萊陽縣析出萊東行署。行署將萊東劃為12個區。1945年8月,萊東行署改稱為萊東縣政府。此時,萊東縣劃為12個區,轄428個村,五龍縣劃為10個區,轄363個村,此區劃直至新中國成立。 1950年3月,萊東、五龍兩縣合並成為新的萊東縣,6月萊東縣改稱萊陽縣,時仍沿用合縣前的區制,共22個區,即旌旗區、龍門區、磊山區、富水區、赤山區、小平區、鶴山區、望石區、陶漳區、白龍區、唐河區、城關區、萬第區、大夼區、羊郡區、穴坊區、埠西區、姜山區、澤口區、野頭區、團旺區、姜疃區。 1952年3月,撤銷磊山區、唐河區、鶴山區,同時區下設鄉,全縣劃為19個區、185個鄉。 1956年3月,撤銷富水、大夼、埠西、澤口、野頭和望石6個區,並將姜山區的全部和埠西區的10個鄉劃歸萊西縣。萊西縣將苗家區的全部及河頭店區、渚河區的5個鄉劃歸萊陽縣,新組鐸山區。此時全縣轄13個區,154個鄉。是年7月,撤銷區制,全縣劃為30個鄉、5個鎮。 1958年8月調整為23個鄉。9月,又將23個鄉鎮改建為23處人民公社。10月萊西縣合並入萊陽縣,全縣設45處人民公社,12月調整為32處,1959年3月有調整為23處。 1962年1月,萊陽、萊西分治,萊陽劃為12處人民公社,5月增劃出9處人民公社,12月又增劃出3處。時全縣劃為城廂、譚格庄、西留、榆科頂、柏林庄、河洛、沐浴店、石河頭、山前店、馮格庄、泉水、紀格庄、赤山、照旺庄、萬第、祿格庄、姜疃、大夼、團旺、中荊、高格庄、穴坊、羊郡、躬家莊24處人民公社。 1980年1月,將紀格庄、泉水、祿格庄公社分別改稱為龍旺庄、古柳、呂格庄公社,時轄782個生產大隊。 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鎮建制,同時新增設嵐子、前淳於兩個鄉,全縣劃為9個鎮17個鄉,轄783個行政村。 1987年4月,萊陽撤銷設市後,行政區劃未變。 1988年7月7日,撤銷城廂鎮、古柳鎮,分別以原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城廂、古柳2個街道辦事處。1989年4月(可能是正式撤鎮設立街道的時間),將城廂、古柳兩鎮改為街道辦事處。 1993年4月,柏林庄撤鄉設鎮。7月,將城廂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和平、北郝格庄、蓋家疃3個村和古柳街道辦事處所轄的東趙疃、四真庄、留衣庄3個村劃出,成立外向型工業加工區。10月,照旺庄撤鄉設鎮。12月,馮格庄、呂格庄、山前店撤鄉設鎮。 1993年9月15日,撤銷照旺庄鄉,設立照旺庄鎮;撤銷柏林庄鄉,設立柏林庄鎮;撤銷呂格庄鄉,設立呂格庄鎮;撤銷馮格庄鄉,設立馮格庄鎮;撤銷山前店鄉,設立山前店鎮。 1994年4月,中荊撤鄉設鎮。1995年2月,譚格庄撤鄉設鎮。5月,大夼、高格庄撤鄉設鎮。 1995年1月23日,撤銷譚格庄鄉、中荊鄉、大夼鄉、高格庄鄉,設立譚格庄鎮,中荊鎮、大夼鎮、高格庄鎮。 1997年3月18日,撤銷河洛鄉、榆科頂鄉、前淳於鄉,分別設立河洛鎮、榆科頂鎮、前淳於鎮(魯政函民字[1997]11號)。3月,榆科頂撤鄉設鎮。5月河洛、前淳於撤鄉設鎮。 1999年3月16日,撤銷赤山鄉、西留鄉,設立赤山鎮、西留鎮(魯政函民字[1999]7號)。4月,西留、赤山撤鄉設鎮。 2000年,全市總面積1732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3個鄉,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784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9.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65萬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萊陽市總人口897681人;轄2個街道、21個鎮、3個鄉,各鄉鎮人口: 城廂街道 148907 古柳街道 55189 沐浴店鎮 23487 團旺鎮 35533 穴坊鎮 42445 羊郡鎮 27752 姜疃鎮 33950 萬第鎮 33236 龍旺庄鎮 39404 榆科頂鎮 23399 西留鎮 20941 譚格庄鎮 31152 柏林庄鎮 31382 河洛鎮 26302 馮格庄鎮 31869 呂格庄鎮 27660 中荊鎮 33144 高格庄鎮 32636 前淳於鎮 18696 大夼鎮 33084 照旺庄鎮 34703 赤山鎮 27062 山前店鎮 31106 躬家莊鄉 16568 嵐子鄉 19470 石河頭鄉 18604 2000年12月19日,(魯政函民字[2000]80號):撤銷中荊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團旺鎮;撤銷榆科鎮、石河頭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沐浴店鎮;撤銷躬家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穴坊鎮;撤銷嵐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姜疃鎮;撤銷前淳於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照旺庄鎮;撤銷赤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萬第鎮;撤銷西留鎮,將其行政區域入譚格庄鎮;撤銷龍旺庄鎮,以原龍旺庄鎮的行政區域設立龍旺庄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龍旺庄鎮人民政府駐地。2001年1月,萊陽市進行全市鄉鎮區劃調整,撤銷中荊、嵐子、前淳於、赤山、躬家莊、西留、石河頭、榆科頂8個鄉鎮,同時將龍旺庄鎮改為街道辦事處。 2001年6月,將馮格庄鎮改為街道辦事處。 2001年,全市總面積1732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辦事處、14個鎮、1個外向型工業加工區,共784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9.0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33萬人。 2002年,全市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78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9.0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9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轄城廂、古柳、馮格庄、龍旺庄4個街道辦事處及團旺、沐浴店、穴坊、姜疃、照旺庄、萬第、譚格庄、羊郡、高格庄、大夼、山前店、河洛、柏林庄、呂格庄14個鎮,1個經濟開發區,78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8.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
『叄』 山東萊陽市是個怎麼樣的城市
萊陽地處膠東半島腹地,東南瀕臨黃海丁字灣。現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經濟開發區,共784個行政村,總人口89萬,總面積1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萬畝,海岸線長15公里。先後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無公害蔬菜出口示範基地縣、中國綠色食品城、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全國食品安全生產示範縣,是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市(縣)和全國科技綜合實力百強市(縣)之一。
萊陽區位優越,是膠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藍煙鐵路穿境而過,萊濰、同三、煙青、青威等7條國家和省級公路干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萊陽基礎功能設施完善,日供水能力8萬噸,日處理污水能力6萬噸以上,年供電能力8億千瓦時,程式控制交換設備總容量100萬門。
萊陽佔山、田、河、海之地利,物產豐富。境內巍峨的旌旗山群起伏羅列,如同旌旗招展;奔騰的五龍河蜿蜒曲折,縱貫萊陽南北,恰似五龍躍波;獨特的沃土流水,使盛產的萊陽梨馳名中外,萊胡沙參、萊陽芋頭、五龍鵝等享有盛譽,大理石、膨潤土、鉀長石等礦產資源種類繁多而豐富。
萊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曾哺育出崔子忠、左懋第、宋琬、曲士文、孫墨佛等有名之士,為世人推崇。明代畫家崔子忠的國畫著名於世,與當時浙江的陳鴻綏齊名,有「南陳北崔」之稱;清初詩人宋琬,與安徽施誑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譽;近現代書法名家孫墨佛,與蘇局仙並稱為「南蘇北孫」,他們豐富的遺著,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
萊陽經濟實力雄厚。200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9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5369萬元,出口創匯5.1億美元,城鄉居民儲蓄余額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15元,在全國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名中列114位,比2005年前進了15個位次。萊陽產業優勢明顯。食品、機械、化工三大支柱產業呈現規模發展趨勢,涌現了一大批規模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成為我市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目前全市已發展規模以上的企業270多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50多家。特別是食品工業,發展極為迅猛。目前全市形成了蔬菜、果品、畜牧、糧油四大產業鏈條,擁有食品加工企業300多家,產品多達10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出口市場覆蓋亞歐美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其中「LONGDA(龍大)」、「魯花」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龍大牌粉絲和魯花花生油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另外全市還擁有省級著名商標14個,省級名牌12個。2006年全市加工各類食品130多萬噸,出口創匯3.8億美元。萊陽是一座向世界開放的的城市。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我們努力構築園區招商平台,強化服務「第一」意識,全方位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全市上下形成了親商、安商、扶商的濃厚氛圍。目前,全市外資企業總數達到377家,有6家世界500強企業與我市企業進行了合資合作。
『肆』 歷史上的登州府萊陽縣
登州就是現在
山東煙台
,萊陽就是現在
山東萊陽市
,是煙台市下面的一個縣級市。
『伍』 山東省登州府萊陽縣現在叫什麼名
摘要 山東登州府現在叫煙台市蓬萊區以及威海市。登州府是我國古代的地名,登州府最早設立在唐代,現在的煙台以及威海則隸屬於登州府。登州府最大時幾乎囊括了整個山東半島在內,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作為我國的重要行政區。
『陸』 歷史上的山東省登州府萊陽縣是現今何處,具體點,謝謝。
明初的萊陽縣是一個大縣,包括今天的萊陽、海陽、萊西三縣,及牟平的一部分。
『柒』 萊陽的歷史沿革
萊陽,夏時為萊夷地;商時為萊國地;西周時為萊侯國地;東周及秦為齊郡東境,西漢時為挺、鄒盧、昌陽、長廣、觀陽縣治之地於舊萊陽境內。公元277年觀陽、昌陽並入長廣;公元298年(晉元康八年)復置昌陽縣(其址在今境內昌山村南),公元650年昌陽城被水淹沒,遷縣治於萊陽城址,置城已1355年之久,公元923年唐庄宗李存勖為避祖名國昌,改昌陽為萊陽(即在萊山之陽,萊山為旌旗山的古名)。
西漢時設昌陽縣,後唐改為萊陽。新中國建立後,曾為萊陽專署機關所在地。
公元前567年,齊國滅萊,並在萊西城區古城一帶修建起一座新城池,以取代萊國對膠東地區的統治。
1950年建立萊陽專區。
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並為萊陽專區。
1958年萊陽專區、煙台市合並為煙台地區。
1987年2月20日,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
『捌』 萊西萊陽萊州,這三個地方有什麼淵源
你好
這是因為萊西、萊陽、萊州這三個地方的現轄區范圍在商、周時期同屬「萊子國」
1.萊子國後被齊國所滅,齊侯滅萊時,於今周格庄鄉築古城為「萊西」
2.萊州的來源更長一些,東晉時期曾經的東萊郡就是現在的萊州
3.至於萊陽的由來:西漢時為挺、鄒盧、昌陽、長廣、觀陽縣治之地;277年,觀陽、昌陽並入長廣;298年(晉元康八年)復置昌陽縣(其城址在今境內昌山村南);五代後唐諱昌,改萊陽縣。
詳見三地網路中三地的「歷史沿革」:
萊州:
http://ke..com/view/9494.html?wtp=tt
萊陽:
http://ke..com/view/66227.html?wtp=tt#11
萊西:
http://ke..com/view/133197.htm
『玖』 宋朝的萊陽縣是現在哪裡
就是現在的萊陽市,是山東煙台的一個縣級市。公元923年唐庄宗李存勖為避祖名國昌,改昌陽為萊陽(即在萊山之陽,萊山為旌旗山的古名),直到現在。
『拾』 萊陽市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地位
萊陽一名的由來有幾種不同說法。
一說是:萊陽城北有萊山(即今旌旗山),萊陽地處萊山之陽,因以得名。
一說是:西晉時萊陽地屬昌陽郡,昌陽城在今市區東南二十三里處的昌山之陽(今前後發坊一帶)。唐初,遷昌陽城至今市區。後唐庄宗為避其祖[國昌]諱,更[昌陽]為[萊陽]。
一說是:漢置挺城於今市區南十里東西古城處。但這里屢遭水災。有人看到從地里鑽出五隻羊朝現在縣城方向跑,跑到城南關溫泉,鑽進泉去,遂定城址於此,名之曰:[來羊],[萊陽]乃其諧音。
據考,頭兩種說法較為可信。第三種說法乃為好事者所造。有意思的是:第三種說法曾提到城南關有溫泉。據說,河洛鎮過去有一座[倒座觀音廟],那裡地溫比較高,有人考證,古時那裡可能有溫泉萊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唐虞夏時為萊夷地;商時為萊國地;西周時為萊侯國地;東周及秦時為齊郡東境;西漢時為挺、鄒盧、昌陽、長廣、觀陽縣治之地;277年,觀陽、昌陽並入長廣;298年(晉元康八年)復置昌陽縣(其城址在今境內昌山村南);五代後唐諱昌,改萊陽縣。1131年(金天會九年)劃萊陽東北部歸新設置的棲霞縣。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縣東境三鄉劃歸新設的海陽縣;劃青山鄉歸寧海州(後改稱牟平縣)管轄。抗日戰爭時期分為萊東、萊陽(即現萊西縣)、萊西南、五龍4縣,後,萊東、五龍兩縣並為萊陽縣(並時稱萊東縣,不久,改稱萊陽縣);萊陽(即萊西)、萊西南兩縣並為萊西縣。1958年萊西縣並入萊陽縣。1962年又分為萊陽、萊西兩縣。1987年4月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
在悠長的歷史歲月中,萊陽歷代先人們在這一片熱土上辛勤耕耘,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為燦爛的民族文化增光添彩。明代畫家崔子忠的國畫著名於世,與當時浙江的陳鴻綬齊名,有「南陳北崔」之稱,其所畫的「雲中玉女圖」至今珍藏於上海博物館;清初詩人宋琬,其詩辭意凄清,與安徽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譽,遺著有《安雅堂集》傳世。清代萊陽籍著名書畫家還有張瑞徵、周兆龍、趙擢彤、李朴、宋汲、王�等20餘人;著作者有倡導成立「山左大社」的宋繼澄等百餘人。他們豐厚的遺著,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傳承和影響著萊陽故土的後來者。近現代書法名家孫墨佛,其作品如驚鴻游龍,造詣精深,與蘇局仙並稱為「南蘇北孫」(也有「南仙北佛」之說),為世人推崇,也為萊陽生輝。
明代,萊陽縣城劃為忠正坊、宣化坊、杏壇坊、迎仙坊、賢古坊、東北關坊6個坊;鄉村劃為14個鄉,轄135個。清初,全縣區劃與明代相同。1735年(雍正十三年)將萊陽東部3個鄉劃歸海陽縣,將5個社劃歸寧海州(牟平),時縣城仍為6個坊,鄉村為11個鄉,轄100個社,後調為98個社。民國初期,全縣區劃與清末同。1930年全縣劃為9個區,轄30個鎮、176個鄉、1620個村。1934年11月,廢區制,全縣劃為20所鄉農學校。1940年,國民黨縣政府撤銷鄉校,將全縣劃為10個區,轄7個鎮、114個鄉、1587個村。1940年5月萊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縣政府在原國民黨區劃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政權。1941年2月,萊陽縣析出萊東行署。行署將萊東劃為12個區。1945年8月,萊東行署改稱為萊東縣政府。此時,萊東縣劃為12個區,轄428個村,五龍縣劃為10個區,轄363個村,此區劃直至新中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