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鐵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哪個國家最先有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在1863年開通的英國倫敦大都會鐵路。
地鐵歷史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在1863年開通的倫敦大都會鐵路,是為了解決當時倫敦的交通堵塞問題而建。當時電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鐵路也只能用蒸汽機車。由於機車釋放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害,所以當時的隧道每隔一段里程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風槽。
到了1870年,倫敦開辦了第一條客運的鑽挖式地鐵,位在倫敦塔附近、穿越泰晤士河的倫敦塔地鐵(Tower Subway)。但這條鐵路並不算成功,在運營數個月後便因新通車的倫敦塔橋取代了大部分的旅運量而廢線。現存最早的鑽挖式地下鐵路則在1890年開通,亦位於倫敦,連接市中心與南部地區。
最初鐵路的建造者計劃使用類似纜車的推動方法,但最後用了電力機車,使其成為第一條電氣化地鐵,即現時北線的一部分。早期在倫敦市內開通的地下鐵亦於1905年全數電氣化。現存最早的越江地下鐵路於1886年開通,位於利物浦,以連接利物浦市中心與河對岸的伯肯黑德碼頭區。
1896年,當時奧匈帝國的城市布達佩斯開通了歐洲大陸的第一條地鐵,共有5千米,11站,至今仍在使用。
法國巴黎的巴黎地鐵在1900年開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法文直譯意指「大都會鐵路」)是從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譯過去的,後來縮短成「métro」,所以現在很多城市軌道系統都稱Metro。
蘇聯的地鐵也順理成章,稱作метрополитен,簡稱Метро。
(1)香港最早的地鐵有多久歷史了擴展閱讀:
主要功能
客運:絕大多數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都是用來運載市內通勤的乘客,而在很多場合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都會被當成城市交通的骨幹。通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許多都市用以解決交通堵塞問題的方法。
地鐵在許多城市交通中已擔負起主要的乘客運輸任務,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之一,800萬莫斯科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要乘一次地鐵,地鐵擔負了該市客運總量的44%。東京地鐵的營運里程和客運量與莫斯科地鐵十分接近。巴黎地鐵的日客運量已經超過1000萬人次。
紐約的地鐵營運路線總長居世界第五,日客運總量已達到2000萬人次,占該市各種交通工具運量的60%。香港地鐵總長雖然只有43.2公里,但它的日客運量高達220萬人次,最高時達到280萬人次。
貨運:美國的芝加哥曾有用來運載貨物的地下鐵路;英國倫敦亦有專門運載郵件的地下鐵路。但兩條鐵路已先後在1959年及2003年停用。
人防:在戰爭(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地下鐵路亦會被用作工廠或防空洞。不少國家(如韓國)的地鐵系統,在設計時都有把戰爭可能計算在設計內,所以無論是鐵路的深度、人群控制方面,都同時兼顧日常交通及國防的需要。
避寒:有些地方的地下鐵路建築在地下為的不單是避開地面的繁忙交通及房屋,還有為避免鐵路系統受到戶外的惡劣天氣的破壞,負面教材有莫斯科地鐵地面線4號及L1號線,受到極端寒冷天氣的肆虐導致維修費用已經遠遠高過地下線的建造及維修費用。
擺設: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亦被用作展示國家在經濟、社會以及技術上高人一等的指標。例如前蘇聯的地下鐵路系統便以車站裝飾華麗出名,而朝鮮首都平壤的地下鐵路系統亦有堂皇的裝飾。
參考資料:網路-地鐵
⑵ 香港地鐵是什麼時間建的
鄭州規劃未來建6條地鐵,6條規劃案昨日首次出爐●按照規劃,2009年開建地鐵1號線,2013年建成通車●鄭州稱「有錢建地鐵,近期總投資261.59億元已落實」大河報1月9日報道
從30多年前的「7401」工程,到2000年鄭州市開始編制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再到昨天《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進行最後一次評審,鄭州人的地鐵夢終於快要變成現實了!昨日上午,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評估會召開,與會國內權威專家對鄭州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方案進行了評估。下午,專家們又實地踏勘了1號線、2號線現場,並與規劃編制單位和省、市有關部門交換了意見。此次規劃經評估會通過後,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將依據專家意見,對鄭州的軌道交通規劃進行審查,最後報國務院審批後實施。如果一切順利,按照規劃,2009年軌道交通1號線的一期工程將開始建設,2013年,鄭州市民就可以乘坐地鐵出行啦!三橫兩縱一環通鄭州:省會未來將建6條地鐵鄭州軌道交通的規劃前後多次調整,此次會議評估的《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描繪出了軌道交通的最終構架。按照規劃,鄭州市軌道交通線網在中心城區將形成「三橫兩縱一環」的棋盤放射狀結構。線網由6條軌道交通線路組成,全長202.53公里,共設置22個軌道間換乘車站。核心區軌道交通線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12公里,中心城區內線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47公里。其中——1號線起於新鄭州大學,止於穆庄。途經長椿路、站前大道、鄭上路、建設西路、中原東路、人民路、金水路、鄭東新區內環路、商鼎路。長度34.84公里,站點數量28個,換乘車站7個,平均站點間距1.29公里。2號線起於惠濟區中心,止於站馬屯。途經開元路、鄭花路、花園路、紫荊山路、鄭許公路。長度27.30公里,站點數量22個,換乘車站6個,平均站點間距1.30公里。3號線起於新鄭州大學。途經科學大道、瑞達路、梧桐路、東風路、南陽路、銘功路、西大街、東大街、鄭汴路、龍子湖縱貫三路。長度40.78公里,站點數量31個,換乘車站8個,平均站點間距1.36公里。4號線起於惠濟人民醫院。途經新柳路、沙門路、龍湖中二路、城市第一中心軸線道、中州大道、七里河路、佛崗東路、佛崗路。長度34.70公里,站點數量25個,換乘車站7個,平均站點間距1.45公里。5號線起於新鄭州站,途經農業路、桐柏北路、桐柏南路、航海中路、航海東路、經開第八大街、第三東西橫貫道路。長度40.61公里,站點數量32個,換乘車站10個,平均站點間距1.31公里。6號線起於金海糧油市場,止於龍子湖高校園區。途經大學南路、大學路、隴海中路、隴海東路、未來大道、商鼎路、第四東西橫貫道路、龍子湖中路。長度24.30公里,站點數量19個,換乘車站6個,平均站點間距1.35公里。
⑶ 港鐵的歷史
顧問公司於1967年建議將九廣鐵路(英段)南面終點站由尖沙咀站縮短至紅磡站,以及九廣鐵路(英段)展開全線現代化、電氣化及雙線化計劃,以便改善市區與新界近郊的聯系。1975年11月30日,位於紅磡九龍車站正式啟用,更於1979年成為剛恢復通車的港穗直通車的新終點站。至於耗資35億港元的九廣鐵路(英段)全線現代化及電氣化工程於的電氣化計劃於1978年開展,1983年中完工,並於7月15日通車。
1981年,香港政府打算將營運九廣鐵路(英段)的九廣鐵路局由政府部門改為公共法團,以讓新公司可以商業原則運作。1982年12月24日,九廣鐵路公司根據《九廣鐵路公司條例》正式成立。
1979年10月1日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北段(觀塘至石硤尾段)通車,為集體運輸揭開新里程;
1979年12月16日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中段(石硤尾至尖沙咀段)通車;
1980年2月12日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南段(尖沙咀至中環段)通車;
1982年5月10日地下鐵路荃灣線(荃灣至荔景段)通車;
1982年5月17日地下鐵路荃灣線(荔景至太子段)通車;
1982年5月17日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觀塘至油麻地段)易名為觀塘線,並以油麻地為終點站;
1982年5月17日地下鐵路荃灣線取代修正早期系統駛進油麻地至中環段,並以太子、旺角及油麻地作為與觀塘線的轉線站;
1985年5月31日地下鐵路港島線(金鍾至柴灣段)通車;
1986年5月23日地下鐵路港島線(上環至中環段)通車;
1989年8月5日東區海底隧道竣工,地下鐵路觀塘線(觀塘至鰂魚涌段)通車;
1989年10月1日地下鐵路觀塘線藍田站啟用;
1998年6月22日地下鐵路東涌線通車,成為第一條伸延大嶼山的鐵路;
1998年7月6日地下鐵路機場快線通車,專為連接機場而設的鐵路,往返市區;
1999年6月16日地下鐵路公司宣布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為將來上市作好預備。
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並,改稱港鐵
2014年12月28日,港鐵西港島線(堅尼地城站、香港大學站)通車
2015年3月底,港鐵西港島線(西營盤站)通車,西港島線全線通車
2016年第三季或第四季觀塘線延線通車
2019年沙中線大圍至紅磡段通車
2021年沙中線紅磡至金鍾段通車 2000年4月26日地鐵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0月5日地鐵有限公司於香港交易所正式集資上市,成為私營公司;
2001年9月27日地鐵鰂魚涌轉線通道紓緩工程完成,觀塘線延至北角作為總站;
2002年8月4日地鐵將軍澳線局部通車,觀塘線總站由北角改為油塘,北角至鰂魚涌段改屬將軍澳線;
2002年8月18日地鐵將軍澳線全線通車;
2003年12月16日地鐵南昌站隨當年九廣西鐵(今稱西鐵線)投入服務而啟用;
2005年8月1日地鐵迪士尼線投入服務,成為全球首條專為迪士尼樂園而設的鐵路;
2005年12月20日地鐵機場快線博覽館站正式啟用;
2006年9月18日地鐵昂坪纜車(昂坪360)正式通車。 2006年4月11日,行政會議通過九廣鐵路公司和地鐵公司以租賃方式合並,決定將九廣鐵路公司的經營權租讓予地鐵有限公司及移除兩鐵轉線站的轉線閘機。兩鐵合並條例《兩鐵合並條例草案》其後獲立法會三讀通過,而地鐵公司的股東則於2007年10月9日的特別股東大會中投票通過合並方案。日後九廣鐵路公司擁有的本地鐵路業務、計劃中的鐵路發展、九廣鐵路沿線的物業發展權將交由地鐵公司管理,並有50年的經營權,而九鐵只保留鐵路業務的資產和負債。地鐵公司為是次合並需先繳付42.5億及每年繳付7.5億元予九鐵公司作為租用鐵路資產的租金,和一筆過繳付77.9億以收購九鐵現有鐵路上蓋物業的發展權,而原來九鐵鐵路業務的收益需與九鐵對分。
2007年12月2日地鐵有限公司向九廣鐵路公司租借其鐵路網路營運,並易名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但英文名稱仍保留為「MTR Corporation Limited」。而於香港交易所的中文簡稱地鐵公司卻於2007年12月6日才改稱港鐵公司。
兩鐵正式合並後,引入「可加可減機制」以牽制鐵路的票價。而合並後已經廢除轉車後的第二程車資,並提供不同幅度的減價優惠予乘客,但不包括前九廣鐵路旗下的輕鐵、過境線,以及前地鐵的機場快線。
⑷ 香港的地鐵發展史(求詳細)
香港地鐵
20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公共交通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香港政府於1964年邀請了來自英國的道路研究部門——倫敦運輸委員會及道路研究實驗室(London Transport Board and the Road Research Laboratory),就香港交通未來發展進行研究。
1964年成立了公共運輸調查小組(Passenger Transport Survey Unit,PTSU),後於1967年發表《香港乘客運輸研究》。研究指出1986年香港人口將達至686.8萬人,故香港有必要興建集體運輸系統,以解決人口增長所出現的交通問題。
1967年9月,英國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地下鐵路系統),全長51千米,4條路線分9期興建,耗資150億港元。
當時建議的4條路線包括荃灣線(荃灣至金鍾)、觀塘線(馬游塘至上環街市)、港島線(堅尼地至柴灣)和沙田線(禾寮坑(火炭)至尖沙咀)。
1968年2月,關於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研究報告正式遞交至香港政府立法局審議;同年3月,受196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的數據的影響,英國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現新的1986年的預期人口大幅調整為5647,000人,比1967年的報告大幅減少1百萬人,遂對所提交的集體運輸系統的建造估價及規模作出調整,並遞交另一份報告加以補充。
補充報告建議將金鍾至旺角的4條路軌減少至2條路軌,沙田線縮短至鑽石山,同時建議先行興建荃灣線、觀塘線及港島線的主要路段,其他路段另考慮以延伸的方式興建。
1970年,英國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完成對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的進一步研究,發表《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具體提出建造鐵路的建議。研究報告建議興建的地下鐵路系統全長52.7千米,合共50個車站,並且分成3條主要行車線:港九線、港島線及東九龍線,以及兩條港九線支線:荃灣支線、觀塘支線。
同時,英國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提議分期興建地鐵系統,合共分為9期。其中先興建的首4期共長20千米路線,稱為「早期系統」,而其餘5期路線連同早期系統首4期工程,則稱為「整個系統」。
早期系統
第1期:觀塘支線(旺角至彩虹);
第2期:港島線(上環街市至海軍船塢)、港九線(海軍船塢至旺角);
第3期:荃灣支線(旺角至荔枝角);
第4期:觀塘支線(彩虹至觀塘)。
其餘路段
第5期:港九線(遮打至海軍船塢)、港島線(海軍船塢至北角);
第6期:荃灣支線(荔枝角至荃灣西);
第7期:東九龍線(林士至鑽石山);
第8期:港島線(北角至柴灣中);
第9期:觀塘支線(觀塘至馬游塘、港島線(上環街市至堅尼地)。
1972年,香港政府成立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原則上同意先行興建早期系統。
1973年3月,香港政府在屬早期系統沿線的港島舊海軍船塢、尖沙咀半島酒店、荔枝角及樂富的地底興建隧道以試驗地質。同時,香港政府為工程進行招標,初步選定了4個國際財團。當時的計劃是將工程以固定價格的單一合約形式批出。
1974年初,日本財團簽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書,但在同年11月因中東石油危機問題而對投資前景感到悲觀,於1975年初決定退出,引致有關計劃一度暫停。
1975年初,香港政府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布,將早期系統略予縮減至15.6千米,並更改部分技術指標(如供電方式改為架空電纜),稱修正早期系統。
同時,為免財團突然退出而重蹈覆轍,香港政府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決定放棄單一承建合約的方法,將工程分為25個主要土木工程合約及10個電機及機械工程合約,以分散風險及加快興建效率。同年9月,香港政府撥出共11.5億港元,成立全資擁有的地下鐵路公司,取代臨時管理局監督工程。
1975年11月,連接中環至觀塘的修正早期系統動工興建。修正早期系統全線有15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及3個架空車站,將香港島中環與九龍的主要住宅及工業區聯接起來。其中,12.8千米在地底建造,其餘的2.8千米則為架空路段。
1977年7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興建荃灣線。
1978年11月,荃灣線開始動工建設,線路全長約10.5千米,由太子站至荃灣站。路線將地鐵版圖總長度增至26.1線路。全線有10個車站,包括6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及3個架空車站,工程費用為41億港元。
1979年9月30日,修正早期系統的北段(觀塘至石硤尾)於完工,並於10月1日正式通車,當時地鐵只以4卡列車行走,最低票價為港幣1元;同年12月16日,修正早期系統中段(石硤尾至尖沙咀)啟用,路線伸延至尖沙咀,惟旺角站及油麻地站因施工困難,分別在同年12月31日及12月22日才啟用。
1980年2月12日,修正早期系統南段(尖沙咀至中環)通車,標志著修正早期系統全線通車,修正早期系統為香港首條過海鐵路。由於過海乘客的龐大需求,地鐵列車便由通車初期的4卡增至6卡。
興建修正早期系統的總投資為60億港元,由於路線建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施工遇上的困難很多。需克服地底的不同地質以及較高的地下水位,部分路段亦曾出現地陷等情況,但並未超出預算;同年12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興建港島線。
1982年3月,港島線開始動工建設,實際興建的港島線由上環至柴灣,並與荃灣線的中環及金鍾交匯形成中轉車站。這條路線將地下鐵路之路線增至37千米。全線共有14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及1個架空車站。
同年5月10日,荃灣線(荃灣至太子段)通車;同年5月17日,修正早期系統(觀塘至油麻地段)易名為觀塘線,並以油麻地為終點站,荃灣線取代修正早期系統駛進油麻地至中環段,並以太子、旺角及油麻地作為與觀塘線的轉線站。
1984年初,日本財團提出東隧方案並主動同地鐵接洽,因此,觀塘線被安排經東隧延長線至鰂魚涌,鰂魚涌站則成為港島線及觀塘線之轉車站。
1985年5月31日,港島線(金鍾至柴灣段)通車。同時,地鐵列車全面增至8卡;同年12月,東隧延長線(為觀塘線的延伸線)開始動工興建。
1986年5月23日,港島線(上環至中環段)通車。
1989年8月6日,東區海底隧道竣工,觀塘線(觀塘至鰂魚涌段)通車。
1988年10月,時任香港總督衛奕信爵士落實將位於九龍半島的香港國際機場遷往遠離市區的赤鱲角,並決定興建機場鐵路(機場快線和東涌線的前身)連接。
機場鐵路在定線初期,只有一條主線,在大蚝才分成兩條支線前往機場或東涌,因未來發展需要,故把機場鐵路分為兩部分:機場快線(通車前原命名為「飛翔快線」)及東涌線。因中國政府與英國政府在造價問題出現分歧,故這條路線暫時擱置。
1994年11月,機場鐵路(機場快線和東涌線的前身)開始興建。
1998年6月22日,東涌線通車,成為第一條延伸到大嶼山的鐵路;同年7月6日,機場快線通車,成為香港第一條來回機場至市區的鐵路,由機場往返中環商業區僅需23分鍾。(東涌線和機場快線通車初期設7列車卡,東涌線列車和機場快線列車分別於2003年初和2005年10月起改為8卡列車。)
1998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將軍澳線交由地鐵興建,同時決定把東區海底隧道路段交由將軍澳線。按理,觀塘線總站應由香港島鰂魚涌站改至九龍藍田站,但由於藍田站無法做到跨站台轉車,觀塘線遂將總站遷至將軍澳的調景嶺站。
1999年6月16日,地下鐵路公司宣布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為上市作準備。
2000年4月26日,地鐵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0月5日,地鐵有限公司於香港交易所上市。
2001年9月27日,鰂魚涌站轉線通道紓緩工程完成,觀塘線延至北角作為總站。
2002年8月4日,將軍澳線北角至油塘段通車,觀塘線總站由北角改為油塘,北角至鰂魚涌段改屬將軍澳線;同年8月18日,將軍澳線油塘站至寶琳段通車,同時,觀塘線亦改以調景嶺站為終點站; 同年底,迪士尼線(原稱地鐵竹篙灣鐵路線)動工興建,主要為配合香港迪士尼樂園而建。
2005年4月,迪士尼線竣工;同年8月1日,迪士尼線全線通車。全線長3.5千米,為世界首條專為迪士尼樂園而設的線路、港鐵系統最短的線路,也是兩鐵合並前,香港地鐵最後一條通車的路線。
2006年9月18日,往返東涌至昂坪之觀光纜車昂坪360開始投入使用。
(4)香港最早的地鐵有多久歷史了擴展閱讀
2002年6月2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次公布研究九鐵公司與地鐵有限公司(地鐵公司)合並的可行性。
2004年2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九鐵公司與地鐵有限公司就可能合並事宜開始進行磋商;同年9月,兩家公司聯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合並報告。
2006年4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地鐵公司簽訂一份不具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當中載明兩鐵擬議合並的架構及條款,同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九鐵公司與地鐵鐵路網路合並營運的具體安排。
2007年6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通過兩鐵合並條例草案;同年12月2日,九廣鐵路公司與香港地鐵公司合並並易名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九鐵公司與地鐵公司鐵路網路營運合並,九鐵旗下的東鐵線,西鐵線,馬鞍山線和輕鐵系統租予港鐵公司50年。
2008年4月9日,港鐵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2008年度鐵路大獎中,獲選為亞太區最佳鐵路。
2009年7月26日,將軍澳線將軍澳至康城段及康城站投入使用,標志著將軍澳全線通車;同年8月16日,九龍南線(為西鐵線南延伸線路)通車並投入運營。
2010年6月,港鐵公司因需求下跌而終止貨運服務。
2014年12月28日,西港島線(堅尼地城站、香港大學站)通車。
2015年3月底,西港島線(西營盤站)通車,西港島線全線通車,與港島線接駁成為這條線路的一部分。
2016年10月23日,觀塘線延線(油麻地-何文田-黃埔)通車;同年12月28日,南港島線(金鍾至海怡半島段)通車。
2017年8月20日,沙中線大圍至紅磡段完成鋪軌;同年12月16日,港鐵正式啟用使用移動支付購買車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地鐵
⑸ 香港有多少年歷史
希望對你有幫助: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香港的都市與綠地(4張)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只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從維多利亞港遠眺香港中環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7月1日之後實行「一國兩制」。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模式、法律和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來源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四種說法: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 香港(6張)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息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說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占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說法四:因為一名叫陳群(「阿群」)的漁民,帶領英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 《粵大紀》上的香港 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因而得名。她極有可能是一名疍家婆,因為路是阿群帶的,所以就稱之「阿群帶路」了。英人即以疍音"HONG KONG"為記,便因而成為全島的總稱。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來的其中一說。現仍有人把香港稱作「香江」、「香海」、「香島」、「香州」等。香港的英文名稱,是照廣州語音, 原譯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讀「香」為「康」,所以英文名稱也就隨著改拼為Hong Kong。
⑹ 香港什麼時候有地鐵的
香港地鐵最早開通運營的是觀塘線(油麻地---調景令),開通時間是1979年10月1日。先通車的是北段(觀塘---石硤尾)
⑺ 香港地鐵是那年通的
觀塘線 1979年10月1日
荃灣線 1982年5月10日
港島線 1985年5月31日
東涌線 1998年6月22日
將軍澳線 2002年8月18日
迪士尼線 2005年8月1日
機場快線 1998年7月6日
⑻ 香港地鐵最早是哪一年開通的
法律分析:香港地鐵1979年開始運營。由於香港的地鐵建在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市區,地質結構復雜多變,地下水位元又高,給施工帶來很大的困難。自1975年至1986年,耗資260億港元,先後修建起三條地鐵線路。第一條線稱「修正早期系統」,全長15.6公里,在中環至觀塘之間,共有15個車站。??此系統1975年11月動工興建,1979年10月至1980年.2月份三期投入運行。第二條線是荃灣支線,太子站至荃灣站,共有10個車站,全長10.5公里。』1978年11月動工興建,1982年5月投入運行。這二條線形成T字形線路,太子站和旺角站是這二條線的轉車站。??第三條線是一條橫貫香港島東西的港島線。由上環至柴灣,全長12.5公里,新建12個車站,而中環站及金鍾站成為荃灣線的轉車站。港島線於1981年10月動工興建,分二期於1985年5月和1986年5月投入運行。1985年12月香港政府批准專利權予新香港海底隧道有限公司,承建及經營包括公路和鐵路的雙管隧道。????這條東區海底隧道於1989年8月正式通車,使地下鐵路觀塘線由觀塘經藍田站及一條海底隧道伸展至港島的一一魚涌站。到目前為止,地下鐵道全長43.2公里,38個車站。並設有九龍灣、柴灣、荃灣三個車廠,為三條行車線的列車提供維修服務。整個地鐵系統的中央控制室設在九龍灣車廠,行政大樓就建在九龍灣車廠的上面。
法律依據:交通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規定》
第三條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應當遵循以人民為中心、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經濟舒適的原則。
第四條 交通運輸部負責指導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工作。省、自治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工作。城市軌道交通所在地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管部門(以下統稱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管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監督管理工作。
⑼ 香港,北京,上海哪一年開始有地鐵的
香港第一條地鐵東鐵線建於1910年10月1日(清宣統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