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鴉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鴉片是用罌粟果的汁烘乾製成。罌粟原先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葯。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了波斯,波斯人變「扁」音為「片」,稱其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葯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中國人把「阿」音又發成了「鴉」音。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一詞。
鴉片的歷史
鴉片,是罌粟的初級產品。而罌粟確實上帝賜予人類的一個大家族:它有28屬,250多種;主要生長在北半球幾乎整個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而這個地方幾乎是全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joyplant)"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Galen),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總之一句話:鴉片幾乎伴隨著人類的全部歷史。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葯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這位醫學大師因此也獲得"鴉片哲人"的雅號。
我們的祖宗也早就熟悉鴉片。文字的記錄是貧乏的,但至少在公元前139年張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幀皇帝下令禁煙。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台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貳』 毒品是多久入侵中國的 是誰帶入中國的
毒品是在中唐時期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
根據文獻記載,唐代已經有印度用鴉片治病的記載了。玄奘法師所翻譯的《毗奈耶雜事》第十卷就有印度王患有疾病,佛祖指點其吸葯煙的記載,該書甚至還記載了吸食的方法。
剛開始的時候,隨著罌粟的傳入,唐末至宋代,罌粟作為觀賞花已經開始在中國栽培。北宋劉翰作《開寶本草》中就有記載。
中國對鴉片危害的認知和和禁止不算很晚,至少在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頒布《懲辦興販鴉片煙及開設煙館條例》和《申禁售賣鴉片及開設煙寮上諭》,這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份對鴉片的禁令,此後多位皇帝一直強調禁煙。
十九世紀,英國商人為彌補中英貿易逆差,從印度向中國走私鴉片,最終導致鴉片戰爭。但是鴉片戰爭的失敗導致鴉片和其它毒品的全面泛濫,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鴉片才基本上被消除。
日本政府殖民台灣時,採取鴉片漸禁的手段:也就是允許已成癮者登記並購買鴉片,但不允許日本人及未成癮者使用鴉片;除了將鴉片做為政府收入來源外,這種作法是很適當的。但日本政府在輔導成癮者戒除鴉片。
『叄』 毒品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歷史上出現比較早的毒品就是大家熟知的鴉片,原產生於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區,中國並不是鴉片的原產地,在中唐時期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
根據文獻記載,唐代已經有印度用鴉片治病的記載了。玄奘法師所翻譯的《毗奈耶雜事》第十卷就有印度王患有疾病,佛祖指點其吸葯煙的記載,該書甚至還記載了吸食的方法。
剛開始的時候,隨著罌粟的傳入,唐末至宋代,罌粟作為觀賞花已經開始在中國栽培。北宋劉翰作《開寶本草》中就有記載。
蘇軾詩雲:「道人歡飲雞蘇水,童子能煎罌粟湯。」當時人們將罌粟作為中葯服用,並沒有吸食的記載。到了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依然將罌粟和雞冠花列為觀賞花卉。
但是明代已經開始了解鴉片的製作方法,並開始吸食了。著名的醫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不僅介紹了罌粟的葯性,還對鴉片的製作方法做了說明。
李時珍經過考證後指出:「鴉片前代罕聞,近代方有用者。」清代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群芳》中說:「罌粟花唐以前不著錄......近來阿芙蓉流毒天下,與斷腸草無異。」
鴉片屬初級毒品,因產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氣味強烈,有氨味或陳舊尿味。一般經燒煮和發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鴉片,並被製成了條塊狀或餅狀,此時它呈棕色或金黃色,吸時會有香甜氣味。
而罌粟作為一種被考古學家認為是超然的權力象徵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地中海東岸的群山中游歷時偶然發現的;罌粟的種植則是從小亞細亞開始,經過漫長的歲月才在這個古老的世界傳播開來。從罌粟植物中獲得鴉片也有6000多年的歷史。
主要用途是在醫療上,目前在葯物中仍有應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復方桔梗散、托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於鎮咳、止瀉等。每年進口數依各國所需要的數量於海關填寫並繳納葯品進口稅之後,海關才會同意輸入。一般而言,輸入的都是半熟鴉片。主要的醫療用途是麻醉及染色。
『肆』 鴉片最先來自哪個國家
鴉片俗名大煙,由罌粟果內乳汁經乾燥製成,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狀塊,有特殊氣味,葯用鴉片為粉末狀。鴉片原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後傳到印度、阿拉伯和東南亞等地。在七、八世紀時,罌栗由阿拉伯商人帶入中國,到公元10世紀已有關於嬰粟子作葯材的記載,但尚不知吸食。十七、十八世紀時,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把鴉片的吸食方法傳入中國,後葡萄牙人又把外國鴉片作為嗜好品運入中國,數量不多。鴉片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中國原來把它作為安神止痛的葯材使用,稱為洋葯。但鴉片含有大量的嗎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癮就不易戒除,使人體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喪失生命。英國從18世紀開始經營鴉片貿易,1799年向中國走私鴉片4000多箱(每箱重約50公斤或100公斤)到1835年猛增至35445箱。1835年,中國吸食鴉片的人數大約有200萬以上,說明鴉片的流毒已經很廣了。
所以罌粟最早原產南歐小亞細亞,要說鴉片最早應見於葡萄牙和荷蘭。
『伍』 鴉片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1840年,道光十二年。 下面是有關鴉片的資料:
俗稱大煙、煙土、阿片或阿芙蓉。鴉片為醫學上的麻醉性鎮痛葯,是從一種草本植物――罌粟中提煉出來的。罌粟,是一種一年生的栽培植物,一般種植在海拔高300至1700米的地方,其植株約高1.5米,每年二月播種,四、五月分開花,花呈白、紅、紫等顏色,每朵花有四個花辯,其葉子大而光滑,邊緣有缺刻,呈帶有銀色光澤的綠色,當其果實成熟時,花辯自然脫落。罌粟本身不是毒品,但它是鴉片製品的原料,從罌粟中可得到象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待因等等毒品。鴉片有生、熟之分。生鴉片的獲取,是通過多必的小刀將罌粟的蒴果輕輕劃破,搜集其白色乳汁,暴露於空氣中,由於氧化作用,乳汁乾燥凝結後變成褐色,有些品種則呈黑色;可製成圓塊狀、餅狀或磚狀,這就是生鴉片。生鴉片一般表面乾燥而脆,裡面則保持柔軟和有粘性,具有強列的、令人作嘔的氣味,有點象氨味陳舊的尿味,味很苦。為保持濕潤,通常用玻璃紙或塑料紙包裝。生鴉片中除了百分之十五至三十的礦物質、樹脂和水份外,還含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特殊生物鹼。這些生物鹼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嗎啡類生物鹼,其中又包括三種成份,1.嗎啡,在鴉片中含有百分之十至十四;2.可待因,這是嗎啡的甲醚,在鴉片中含百分之一至三;3.蒂巴因,在鴉片中約含百分之零點二。一類是罌粟鹼類生物鹼,在鴉片中的含量為百分之零點五至一。一類是鹽酸那可汀類生物鹼,在鴉片中的含量為百分之三至八。生鴉片需進一步加工處理後,方可供吸毒者使用,可吸鴉片即熟鴉片。熟鴉片就是生鴉片經過燒煮和發酵後,製成條狀、板片狀或塊狀;其表面光滑柔軟,有油膩感,呈棕色或金黃色,通常包裝在薄布或塑料紙中。吸食時,熟鴉片可發出強烈的香甜氣味。吸鴉片煙者把其搓成小丸或小條,在火上烤炊軟後,塞進煙槍的煙鍋里,然後翻轉煙鍋對准火苗,吸食燃燒產生的煙。一個煙癮不大的吸煙者每天吸十至二十次,而煙鬼每天呆吸百餘次。當前最普遍的吸食方法,是一下吃上一、二個小鴉片丸,或把鴉片溶於水中,注射其溶液。有些吸煙者還把鴉片燃燒後的殘渣保存起來,以備缺煙時重新使用。一般而言,最初幾口鴉片的吸食令人不舒服,可使人頭暈目眩、惡心或頭痛,但隨後可體驗到一種伴隨著瘋狂幻覺的欣快感。為了達到麻木的瞑想狀態,吸煙者需要紋絲不動和安靜。吸食鴉片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尚能保持職業和智力活動,但如果吸煙太多,則變得瘦弱不堪,面無血色,目光發直發呆,瞳孔縮小,失眠,對什麼都無所謂。長期吸食鴉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喪失,因而人體的整個衰弱使得鴉片成癮者極易患染各種疾病。吸食鴉片成癮後,可引起體質嚴重衰弱及精神頹廢,壽命也會縮短;過量吸食鴉片可引起急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名字來歷:
鴉片俗名大煙,是一種毒品。那麼,鴉片一詞是如何得名的呢?
鴉片是用罌粟果的汁烘乾製成。罌粟原先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葯。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了波斯,波斯人變「扁」音為「片」,稱其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葯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中國人把「阿」音又發成了「鴉」音。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一詞。
鴉片的歷史
鴉片,是罌粟的初級產品。而罌粟確實上帝賜予人類的一個大家族:它有28屬,250多種;主要生長在北半球幾乎整個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而這個地方幾乎是全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joyplant)"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Galen),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總之一句話:鴉片幾乎伴隨著人類的全部歷史。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葯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這位醫學大師因此也獲得"鴉片哲人"的雅號。
我們的祖宗也早就熟悉鴉片。文字的記錄是貧乏的,但至少在公元前139年張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幀皇帝下令禁煙。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台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陸』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懂得從罌粟中提煉鴉片
中國沒有記載,也沒有種植罌粟,鴉片是外國人傳入中國的,最早懂得從罌粟中提煉鴉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
人類種植罌粟,提煉鴉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在《荷馬史詩》中就有海倫使用從埃及帶來的鴉片讓特洛伊戰爭的老兵暫時忘記痛苦的故事。但是虞美人花成為西方文化中的重要象徵物,卻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才開始。在桑德斯的新書《罌粟》(The Poppy)中,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考古和人類學系高級講師尼古拉斯·桑德斯(Nicholas J. Saunders)系統地講述了罌粟與虞美人這兩種poppy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虞美人是一種生命力很頑強的植物,在英國各地,只要天氣不是太冷,很容易在農田草地邊看到它們艷紅的花瓣,這在西歐其它國家也一樣,只要是最近翻耕過的土地,就會看到虞美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困守戰壕的協約國軍隊士兵們,經常在炸開的彈坑裡、新挖的墳地邊看到虞美人花,許多士兵還把戰場上的虞美人花夾在書信中寄回家。讓虞美人花與陣亡將士緊緊聯系起來的,是一首由加拿大軍醫、詩人約翰·麥克雷(John McCrae)1915年在比利時戰場上寫下的名為《在佛蘭德斯戰爭》(In Flanders Fields)的詩,當時他剛剛掩埋了陣亡的好友,看到墳邊新土上綻放的虞美人花,心情激盪中寫下了這首詩。
『柒』 鴉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入中國的
公元前139年。
在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
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
鴉片屬初級毒品,因產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氣味強烈,有氨味或陳舊尿味。一般經燒煮和發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鴉片,並被製成了條塊狀或餅狀,此時它呈棕色或金黃色,吸時會有香甜氣味。
而罌粟作為一種被考古學家認為是超然的權力象徵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地中海東岸的群山中游歷時偶然發現的;罌粟的種植則是從小亞細亞開始,經過漫長的歲月才在這個古老的世界傳播開來。從罌粟植物中獲得鴉片也有6000多年的歷史。
鴉片的危害
1、對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食大煙者,家便不成其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
2、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吸食大煙首先導致身體疾病,影響生產,其次是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同時毒品活動還造成環境惡化,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3、毒品活動擾亂社會治安:毒品活動加劇誘發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擾亂了社會治安,給社會安定帶來巨大威脅。無論用什麼方式吸毒,對人體的身體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捌』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鴉片這一名稱
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葯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中國人把「阿」音又發成了「鴉」音。不過當時更多稱其為「底野邇(Ther iaca,也有叫底也伽)」。據稱對其評價是「「神方千卷,葯名八百中,黃丸能差千阿,善除萬病」。」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或雅片)」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