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富加鎮的歷史悠久
富加鎮駐地富加場,系富加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原名「九井坳」(此處有九口井而名)。據傳:元朝末年,先有潘姓來此搭棚設店,擺攤謀生,人稱「潘家店」。後有傅姓來此立店經營,眾稱「傅家店」。兩店對立,相互競爭,潘姓衰落,傅姓興旺。 至清朝末年,廣東、江西、貴州、廣西、福建、湖南等省的人陸續來此建店經商,修廟立會,興建廣東館、江西館、貴州館、吉安館、福建館、川主廟、老居廟、禹王宮、萬壽宮等。由於店多,自然形成集市。而傅姓人多勢大,生興隆,且地盤多屬傅姓名下,並把持川主廟會會權(客館的集權機構),在盂藍會期(農歷七月十五)經各省會首總理人員商議,取名為「傅家場」。
嘉慶年間,縣官馬百齡來此巡視,指出:以姓氏命名場名,恐引起族別斗爭,故將「傅家場」更名為「富加場」。
富加鎮歷屬仁壽管轄。早在清朝雍正五年,富加屬仁壽夏安鄉第三甲。宣統自治期間,仁壽分九鎮八鄉,屬富加鄉。 民國一至二十三年實行區團保制,屬富加區團保。
民國二十四至二十八年實行聯保制,屬富加聯保的東聯保和西聯保一部份。民國二十九年至三十八年實行鄉保制(鄉下分保,保下分甲),富加鄉單獨建制,鄉公所設在富加鎮。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富加解放,一九五零年富加鄉人民政府成立。
一九五三年建立富加鎮人民政府。
人民公社在一九六二年又命名為富加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更名為富加鄉人民政府。同年,經省政府[1984]104號文件批准建立富加鎮人民政府,實行鎮管村。
一九九二年撤鄉並鎮,將新付鄉9村95個經濟社整體並入富加。二00五年體制改革,又將五福鄉、花房鄉整體並入富加鎮構成現有規模。
❷ 最近四川哪裡有古墓發現
中國江蘇網1月13日訊 武墩地區戰國至西漢時期古墓群發掘工作已進入掃尾階段,共清理出92座墓葬、600餘件各類出土文物,是淮安市博物館近年來發現墓葬數量最多、分布最密集、時代跨度長、出土物最豐富的墓地群。
1月15日,四川仁壽富加鎮發現的一宋代時期古墓考古發掘正在緊張進行中。古墓為雙室石室墓,其中一墓室左右兩側刻精美武士、另外一墓內還有仙鶴等浮雕,墓內一石板上還刻有文字。古墓系當地在修建公路時發現。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表示,古墓內的浮雕和文字等對研究當地的民俗、文化等方面具有較高歷史價值。
2月23日,咸陽市公安局渭城分局東風刑警中隊接到群眾報案:佘某戰等人在渭城區底張鎮幸福里工地基坑內盜掘古墓。經咸陽市司法文物鑒定部門鑒定,4人盜掘的古墓葬為秦代至戰國時期古墓葬,盜得的文物均為戰國——秦代一般文物。
❸ 仁壽有哪些鎮
仁壽有35個鎮,如下圖:
仁壽縣隸屬於四川省眉山市,地處眉山市東坡區東南方向34.32公里,縣城北距成都50公里,南距樂山80公里,東距資陽70公里。 管轄32個鎮、28個鄉162萬人,幅員面積2606.36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人口大縣。
仁壽是四川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丘陵經濟十強縣、工業強縣示範縣、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縣、四川天府新區重點輻射縣。
仁壽是成都向南發展「第一城」。縣域全境納入天府新區核心區、輻射區和影響區。仁壽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70公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30公里。180米寬的世界級城市中軸——天府大道直達縣城,遂資眉高速、成都三繞橫貫全境。成赤高速、天府仁壽大道、國道213線和即將實施的紅星路南延線、站華路南延線五條干線公路直達成都。
2016年,全縣GDP實現368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億元。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參考鏈接:仁壽縣_網路鄉鎮統計_仁壽縣人民政府官網
❹ 富加鎮的介紹
富加鎮由原富加鎮、新富鄉、五福鄉、花房鄉合並而成,地處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東南部,省道106線、成赤高速、遂資眉高速穿境而過,東與玉龍鄉接壤,南與石咀鄉、農旺鄉毗鄰,西與寶馬鄉相連,北與青崗鄉、謝安鄉相鄰。人民政府駐富加場,電話區號028,郵政編碼620575,城區距仁壽縣城十公里。富加鎮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是仁壽東部片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成赤高速、遂資眉高速、省道106線、仁簡路、富汪路等重點交通線交匯於此,且成赤高速公路和遂資眉高速均在富加設有出口,成赤高速公路富加出口已於2012年7月投入使用,遂資眉高速公路富加出口正在加緊施工。富加鎮距仁壽縣城僅9公里,車程大概10分鍾。富加工業園區集天燃氣化工、機械製造和食品加工為一體,緊鄰成赤高速公路富加出口,設計的工業大道離成赤高速公路富加出口僅2公里。據了解,到「十二五」末,一個宜居、人文、和諧的富加將展現在世人面前。當中包括建成城鎮道路15平方公里主骨架、15萬人的宜居宜業特色城市;打造佛教、知青、紅色,以及客家文化和探險旅遊,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產業等。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的富加化工產業園區,主動承接天然氣化工、機械製造、新材料產業等上下游配套企業,園區工業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培育規模以上企業15戶,稅收達1.5億元。仁東片區建成萬畝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基地5個,農業總產值突破40億元。
❺ 富加鎮的鎮區市政建設
【城市道路】2011年末鎮區共有大小街道11條,主要道路有省道106線場鎮段(天貴街、富中路)、商業步行街、江西街、江西南街、香爐街、富興路等,除富興路為瀝青路面外,其餘道路為水泥路,道路均為一塊板模式,寬度為7—30米。
【公共交通】2006年建成富加客運站,位於富興路,日發汽車126班次,日均容量2500餘人次。
【給排水】2011年末城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干線水管30千米,生產能力10000噸/日,下一步將利用黑龍灘灌區水資源,擴大生產能力;排水管道15千米。
【供電】2011年末城區擁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4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5條,總長度219千米,用電負荷40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0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6%,供電可靠率99.9%。
【燃氣】 2011年末城區天然氣(煤氣)管線20千米,供(加)氣站1個,天然氣(煤氣)用戶5000餘戶,其中工業用戶2戶,居民用戶5000戶,燃氣普及率為90%以上,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100000立方米。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城區公園1個,新增街心花園綠化400平方米,園林綠化面積達1.1公頃。
富加鎮江西社區位於仁壽縣城以東18公里村,佔地約1.8平方公里。由原來3個居委會合並而成,交通便利,S106線從社區中心地帶穿過,南可達資陽、內江、重慶等地,北可達簡陽,東可至成赤高速。
社區成立於2002年,設3個居民小組,轄7條街道。總戶數3379戶,總人口8893人,外來人口1000多人。社區內共有10個單位,2所學校,3所幼兒園,6個民營企業,7個重點單位,1個綜合農貿市場,2個大型購物中心,年交易額可達上千萬元,是富加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天貴社區簡介
富加鎮天貴社區位於富加鎮城鎮西南部,成立於2002年11月,東西與江西社區和合作村1組相鄰,西面與馬鞍村一組相鄰,北面與馬鞍村二組、江西社區相鄰,省道106線自西向東從本轄區穿過,交通便利。
全社區轄3個小組,共六條街道,共有常住人口10640人,常住戶口2020戶,戶籍人口6080人,外來暫住戶1845戶,人口4560人。社區共有企業30多家,產品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建築、裝飾、家電等多方面,是全省100個小城鎮之一。
互建村簡介
互建村位於富加鎮東北部,由原來的互建村與互興村合並而成,東部與謝安鄉、富加鎮魚茂村相鄰,南與河埝村、音堂村相鄰,西與青崗鄉趙家壩相連,交通便利,有一條富趙路、遂資眉高速路橫穿全村,共佔地312畝,一條進出口。
全村共8個經濟社,人口2134人,常住戶口2134人,全村土地面積1885.5木,以種糧食為主,水利方面非常方便,南崖渠通往各經濟社,是一個發展的好地方。
衛國村簡介
富加鎮衛國村連接玉龍鄉、謝安鄉,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強,環境優美,是外來投資者的理想之地。
全村有10個經濟社,農業人口2755人,常住戶口850戶,外來人口幾十人,有兩所學校,小學、初中各一所。水源方便,有魚茂河、東壩河,全村耕地面積2400餘畝,以種糧食為主。地理優美,緊靠富加場、玉龍鄉、謝安鄉,是打造蔬菜基地的優選地。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衛國村歡迎有識之士前來投資。
章平村簡介
章平村位於富加鎮東北部,由原來的富加鎮章平村和雕林村合並而成,東與玉龍鄉相鄰,南與農旺鄉汪家村相鄰,西與富加鎮柳溝村相鄰,北與和桂村相鄰,交通便利,S106線從本村腹心地帶橫穿而過,土地肥沃,素有「錫色門坎章平岔,屯子裝成吳家灣」之稱。
全村轄11個經濟社,共有常住人口2869人,常住戶口786戶,全村共有土地面積2800餘畝,以種糧食為主。
柳溝村簡介
柳溝村位於富加鎮東北部,由原來的竹金村與柳溝村合並而成,東與章平村相鄰,南與農旺鄉躍進大隊相鄰,西與奮斗村相鄰,北與和桂村相鄰,交通便利,S106線從我村腹心地帶穿過。
全村轄8個經濟社,人口2283人,常住戶口605戶,全村總面積2002畝,以種糧食為主,果桔、杏柳共計300餘畝,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是新村規劃的好地段。
和桂村簡介
和桂村位於富加鎮東南部,由原來的登武村與和桂村合並而成,東與章平村連界,南與康樂村相鄰,西與桂樹村相接,北與衛國村相連,交通便利,全村7.25公里的水泥路從村腹心通過,以至S106線相連。
全村轄12個經濟社,共有人口2450人,常住人口650戶,村內有長生觀寺廟,全村土地總面積為2311畝,以種糧食、油菜為主,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是上級列入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村之一。
桂樹村簡介
桂樹村位於富加鎮東北部,由原來的福河村與桂樹村合並而成,東與和桂村相鄰,南與康樂村相鄰,西與河堰村相鄰,北與魚茂村相鄰,交通便利,五福公路從村腹心地帶穿過,南可至成赤高速,西可至雅眉資高速。
全村轄12個經濟社,常住人口1500人,常住戶口805戶,戶籍人口2900人,外出務工人員1400人。村內共有大小魚塘8口,有出名的「101」在村內,全村總面積190餘公頃,合約2850畝,以種糧食為主,樹木、竹子眾多,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是上級列入新農村規劃建設村之一。
合作村簡介
合作村位於富加鎮東南西部,由原來的攔河村與合作村合並而成,東與奮斗村相鄰,南與東風村相鄰,西與馬鞍村、燎原村相鄰,交通便利,S106線,富汪路、富方路,富北路都從村穿過,富加迎賓大道從村腹心地帶穿過。
全村轄9個經濟社,常住人口3589人,常住戶口1025戶,村內有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數十個,產品涉及日常生活用品、裝飾等,全村約2平方公里,種植面積1930畝,以種糧和枇杷為主。全村現以城鎮建設為主導,交通便利,是上級列入縣域副中心仁東增長極規劃建設的村之一。
馬鞍村簡介
馬鞍村位於富加鎮西北部,由原來的南泥村、馬鞍村合並而成,東與富加場鎮相鄰,西與坳店村相鄰,南與石咀鄉相鄰,北與音堂村相鄰,交通便利,S106線穿過中心,繞城路包圍全村。
全村轄6個經濟社,共有常住人口2633人,常住戶口703戶,村內共有5個加工企業,產品涉及日常生活、加油方面等。全村總面積2030畝,以城鎮建設為主,村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是上級新農村建設村之一。
燎原村簡介
燎原村位於富加鎮西南部,由原來的青羊村與燎原村合並而成,東與合作村相鄰,南與農旺鄉白壩村相鄰,西與石咀鄉沙壩村相鄰,北與馬鞍村相鄰。交通便利,富汪路從村腹心地帶穿過,北可至成赤高速,南可至自貢市。
全村8個經濟社,共有常住人口2858人,常住人口832戶,外來人口22人,村內共有木製加工企業2家,產品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其中高檔名木傢具遠銷省內外。民辦初中、小學各一所,在校學生200多人。農家樂1家,佔地80餘畝,駕校1處,全村總耕地面積2100畝,以種植糧食、蔬菜為主,村內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上級列入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村之一。
金鍾村簡介
金鍾村是富加鎮西大門,是富加工業園區所在地,由原來的楠木村與金鍾村合並而成,東與音堂村相鄰,南與坳店村相鄰,西與寶馬鄉小溝村相鄰,北與民主村相鄰。交通便利,省道106線從村腹心地帶穿過,成赤高速從1、2、3社地帶穿過。通江河在我村地帶從南往北流經7個村民小組,長約6.5公里。
全村轄7個經濟社,共有人口2885人,786戶,外出務工人員1500多人,主要資金來源靠務工收入,村內有農業業主2戶,承包耕地150餘畝。企業佔地金杯公司150畝,川開集團、雲端核電器材加工廠350畝。建有機磚廠1個,鎮水廠1座,加油站1個,村社提灌站6座,養豬場6處,佔地30餘畝,原麵粉廠1個佔地約4畝。
全村共面積約4平方公里,合約6000餘畝。主要以種糧食、蔬菜、水果為主。我村環境優美,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是仁壽縣委縣政府打造縣域副中心仁東增長極的工業發展主陣地。
九泉村簡介
九泉村位於富加鎮東部,由原來的九泉村與希哲村合並而成。北與謝安鄉相鄰,南與衛國村相鄰,東與魚茂村相鄰,西與玉龍鄉大山村相鄰,遂資眉高速公路橫穿我村3社。
全村有9個社,共有常住人口2270人,常住戶655戶,村內有養豬場4個,全村面積約2540畝,以種植糧食、蔬菜為主。村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文化村簡介
文化村位於富加鎮東部,由原來的文化村與龍寶村合並而成。北與音堂村相鄰,南與馬鞍村相鄰,東邊與康樂村相鄰,西與音堂、馬鞍(原南泥)相鄰。交通便利,富趙路從我村4社至8社橫穿。
全村有8個社,共有常住人口2214人,常住戶652戶。村內有養雞場1個,養豬場1個。全村面積約為1426畝,以種植糧食、蔬菜為主,村內種植花卉、苗木共計十餘畝。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魚茂村簡介
魚茂村位於富加鎮東南部,由原來的長春村與魚茂村合並而成。東與九泉村、衛國村相鄰,南與桂樹村相鄰,西與河堰村相鄰,北與北斗村謝安鄉相鄰。村道公路沿村呈環形已全部貫穿硬化,各社社道已硬化80%以上,交通便利。東、北可至謝安,南可至富加,西可至曲江、龍馬,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全村共有7個經濟社,有常住人口2140人,常住戶560戶。村內共有配電變壓器5台,幼兒園1所,提灌站1座。全村土地面積2180畝,以種植糧食、蔬菜為主。本村交通十分便利,有一條十幾米寬的小河橫穿村腹心,另有一座混泥土橋梁和一座條石拱橋將河兩岸相連接。
本村環境優美,人傑地靈,是上級列入新農村規劃建設村之一。
康樂村簡介
富加鎮康樂村位於富加鎮東部,由原來的康樂村和康富村合並而成。東與和桂村相鄰,南與奮斗村相鄰,西與馬鞍村相鄰,北與文化村、桂樹村相鄰。全村交通便利,富方路從村腹心地穿過,北可至雅自高速公路,西可至成赤高速公路,東南可至仁球公路。
全村共有6個經濟社,共有常住人口2188人,常住戶613戶。村內有企業1家,涉及建材。共有耕地1443畝,以種植糧食、蔬菜為主,村內有各種水果150餘畝。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河堰村簡介
河堰村位於富加鎮東南部,由原來的鴛鴦村合並而成。東與桂樹村相鄰,南與互建村相鄰,西與音堂村相鄰,北與文化村相鄰。本村交通便利,南邊有遂資眉高速公路,北有成赤高速公路,另有富趙路從村腹心地帶穿過。
全村共有10個社,共有常住人口2936人,常住戶口387戶。村內共有變壓器5台,有村級小學1所。全村以種植糧食、蔬菜為主,種植面積達2190畝。全村社道有90%以上實現了硬化,交通便利。另本村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上級列入新農村規劃建設村之一。
奮斗村簡介
奮斗村位於富加鎮東部,由原湧泉村與奮斗村合並而成。東與柳溝村相鄰,南與東風村、合作村相鄰,西與合作村、康樂村相鄰,北與康樂村、和桂村相鄰。村交通便利,省道106線從村腹心地帶穿過,社社公路硬化。
全村轄11個社,共有常住人口3286人,常住戶902戶。村內有一家新引進的個體企業,輸氣站一個。全村11個經濟社,共有耕地面積2458畝,以種植糧食為主。村內結構調整種植優質水果、枇杷、冬棗共500畝,魚塘布落各社,閃耀著村經濟主體。本村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有一座遠近聞名的佛教聖地—白塔寺屹立在飛龍山上,早晚鈡鼓聲陣陣似驚雷,香客往來不斷,是上級列入旅遊聖地之村。
音堂村簡介
音堂村位於富加鎮北部,由原來的龍灘村、馬堰村、音堂村合並而成。東與文化村、互建村相鄰,南與民主村相鄰,西與金鍾村、坳店村相鄰,北與馬鞍村相鄰。本村交通便利,成赤高速公路與遂資眉高速公路從音堂村腹心地帶穿過。
全村轄9個社,共有常住人口3458人,外來人口500多人,常住戶1057戶,有6家企業。全村總面積2858畝,以種植糧食、蔬菜為主,村內種植香春樹、紅春樹800餘畝。本村環境優美,是上級列入新農村規劃建設村之一。
坳店村簡介
坳店村位於富加鎮西北部,由原來油草村與坳店村合並而成。東與音堂村相鄰,東南與馬鞍村相鄰,南與石咀鄉、河壩村相鄰,西與金鍾村相鄰。本村交通便利,106線、成赤高速公路從村腹心穿過。
全村轄7個社,共有常住人口2856人,常住戶811戶,白鐵皮加工業6戶。全村總面積2250畝,以種植糧食、蔬菜為主,村內種植枇杷、犁共計300畝。本村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是上級列入新村規劃建設村之一。
民主村簡介
民主村位於富加鎮西北部,由原來的萬銀村與民主村合並而成。東與互建村相鄰,南與金鍾村、音堂村相鄰,西與青崗鄉青年村、寶馬鄉石崗村相鄰,北與青崗鄉鄒湖村相鄰。遂資眉高速橫穿而過。
全村轄6個經濟社,共有常住人口2236人,常住戶口665戶。全村總面積193餘公頃,合約1980畝,以種植糧食、蔬菜、發展畜牧業為主,通江河橫貫民主村,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東風村簡介
東風村位於富加鎮東南部,由原來的高坎村與東風村合並而成,東與農旺鄉八井村相鄰,南與農旺鄉黃泥村相鄰,西與合作村相鄰,北與奮斗村相鄰。交通便利,水利縱橫交錯,富順路從村腹心地帶穿過,南可至順河、內江,東可至S106線資陽,西可至仁壽縣城及成赤高速富加入口。
全村轄8個經濟社,共有常住人口2376人,常住戶口678戶,外來人口200多人。村內共有養殖專業戶123家,全村總面積1772.21畝,以種植糧食、蔬菜為主,村內種植花卉苗木50餘畝,柑橘種植260畝,核桃種植60畝,葡萄、草莓50畝,村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是上級列入新農村規劃建設村之一。
❻ 誰知道仁壽縣的歷史
歷史沿革
建縣
仁壽建縣於隋開皇十八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仁壽在秦屬武陽縣。隋開皇十三年(593)改普寧名仁壽縣,為陵州治。因梁為懷仁郡地,命名仁壽,寓意吉祥,又取仁義長壽之意。唐天寶元年(742)改陵州為仁壽郡。北宋熙寧五年(1072)廢陵州為陵井監轄仁壽縣。南宋乾道六年(1170)屬隆州。明洪武六年(1373)分仁壽縣復置井研縣。清雍正五年(1727)縣由成都府改隸屬川南道資州。民國元年(1912)縣屬成都府,1913年改屬下川南道,1914年下川南道改稱永寧道,1924年廢道直屬四川省政府,1935改屬省第二督察區。1950年屬川南行政區內江專區,1958年改屬樂山專區,1985年屬省轄樂山市,1997年劃歸新成立的眉山地區管轄。現屬眉山市。 ?年,仁壽縣轄20個鎮、93個鄉:文林鎮、龍馬鎮、鍾祥鎮、文宮鎮、黑龍潭鎮、楊柳鎮、禾加鎮、中祥鎮、始建鎮、滿井鎮、彰加鎮、鋼鐵鎮、富家鎮、祿加鎮、寶飛鎮、慈航鎮、北斗鎮、汪洋鎮、清水鎮、大化鎮;方加鄉、青石鄉、團結鄉、曹家鄉、建新鄉、清泉鄉、光相鄉、默澤鄉、分水鄉、河口鄉、雙保鄉、石盤鄉、新店鄉、龍江鄉、金雞鄉、元通鄉、向家鄉、鳳梧鄉、馬安鄉、中農鄉、板橋鄉、龍橋鄉、曲江鄉、中崗鄉、古建鄉、鍾祥鄉、正興鄉、萬壽鄉、洪峰鄉、金鳳鄉、雙勝鄉、龍正鄉、兆加鄉、元正鄉、謝山鄉、合興鄉、景賢鄉、高家鄉、中壩鄉、敖陵鄉、三峨鄉、觀寺鄉、千合鄉、松林鄉、古佛鄉、府君鄉、興盛鄉、板燕鄉、視高鄉、里仁鄉、鏵爐鄉、促進鄉、勤樂鄉、鐵牛鄉、月橋鄉、騎虎鄉、金耀鄉、甘泉鄉、城堰鄉、龍鳳鄉、謝安鄉、鴨池鄉、寶石鄉、花房鄉、藕塘鄉、石嘴鄉、農旺鄉、齊加鄉、五福鄉、玉龍鄉、寶馬鄉、青崗鄉、花瓷鄉、珠嘉鄉、三溪鄉、蜂蜜鄉、於丞鄉、塗家鄉、大洪鄉、四公鄉、大草鄉、松峰鄉、永寧鄉、碗廠鄉、大聯鄉、復合鄉、白鳳鄉、天峨鄉、鶴鳴鄉、識經鄉、鳳陵鄉、鶴立鄉、天明鄉。
1997年
面積2606.4平方千米,人口150萬,轄21鎮89鄉。縣政府駐文林鎮。
2000年
仁壽縣轄23個鎮、8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398462人,其中: 文林鎮 112740 大化鎮 19977 文官鎮 35657 高家鎮 20136 富加鎮 33450 汪洋鎮 38060 鍾祥鎮 26220 始建鎮 25681 彰加鎮 20285 慈航鎮 16927 龍正鎮 24005 北斗鎮 17988 禾加鎮 26254 中農鎮 15114 祿加鎮 16100 寶飛鎮 19498 龍馬鎮 25230 方加鎮 29434 清水鎮 26653 鋼鐵鎮 12948 滿井鎮 16575 黑龍灘鎮 13432 楊柳鎮 23310 於丞鄉 6994 寶馬鄉 15959 花瓷鄉 9428 青崗鄉 13618 三溪鄉 9883 珠嘉鄉 15169 蜂蜜鄉15304 松林鄉7606 府君鄉7238 古佛鄉13339 板燕鄉12767 觀寺鄉12926 三峨鄉9936 中壩鄉3812 鰲陵鄉6285 千合鄉5133 花房鄉8487 五福鄉11802 石嘴鄉11758 藕塘鄉 11361 齊家鄉 10893 農旺鄉 9813 玉龍鄉 13747 大洪鄉 9998 塗加鄉 7059 大革鄉 6950 四公鄉 9053 永寧鄉 7346 松峰鄉 7623 大聯鄉 5410 碗廠鄉 9976 建新鄉 9070 合興鄉 9641 清泉鄉 6924 青石鄉 8253 曹家鄉 8947 謝山鄉 4404 鐵牛鄉 6944 騎虎鄉 9480 促進鄉 9667 鏵爐鄉 7647 勤樂鄉 6974 月橋鄉 7377 正興鄉 7260 洪峰鄉 5117 萬壽鄉 4206 古建鄉 5058 寶石鄉 7088 龍鳳鄉 9538 金耀鄉 6509 甘泉鄉 5205 鴨池鄉 7613 謝安鄉 7638 城堰鄉 5089 雙堡鄉 15561 石盤鄉 7606 新店鄉 8679 馬鞍鄉 7246 河口鄉 12225 板橋鄉 10583 天峨鄉 8126 識經鄉 7641 鳳陵鄉 8074 鶴鳴鄉 12033 天明鄉 9082 鶴立鄉 8503 復合鄉 10578 白鳳鄉 6179 元通鄉 18022 向家鄉 12775 龍江鄉 6400 中崗鄉 10707 龍橋鄉 10148 曲江鄉 8603 金雞鄉 7430 鳳梧鄉 11638 里仁鄉 14977 興盛鄉 13002 視高鄉 9667 團結鄉 3252 雙勝鄉 5787 兆加鄉 8409 景賢鄉 10200 金風鄉 4260 元正鄉 7098 光相鄉 9779 分水鄉 6196
2004年
仁壽縣轄23個鎮(文林、富加、汪洋、龍正、鍾祥、鋼鐵、禾加、文宮、龍馬、北斗、彰加、高家、滿井、祿加、清水、始建、慈航、中農、寶飛、方家、楊柳、黑龍灘、大化)、87個鄉(寶馬、花瓷、大洪、建新、月橋、正興、金耀、天峨、元通、團結、曲江、金雞、視高、興盛、里仁、中崗、龍江、向家、鳳梧、龍橋、雙勝、元正、兆嘉、景賢、金鳳、虞丞、雙堡、石盤、新店、馬鞍、鳳陵、鶴立、鶴鳴、識經、白鳳、促進、鏵爐、勤樂、天明、復合、甘泉、城堰、鴨池、寶石、謝安、龍鳳、河口、板橋、塗家、大革、萬壽、光相、洪峰、古建、分水、四公、永寧、松峰、大聯、碗廠、鐵牛、騎虎、松林、府君、古佛、板燕、觀寺、三峨、中壩、鰲陵、千合、蜂密、三溪、珠嘉、青石、清泉、曹家、謝山、合興、五福、花房、石嘴、藕塘、齊家、玉龍、青崗、農旺)。
2005年
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1號)批復同意仁壽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 一、原由眉山市批准設置的仁壽縣陵陽、文宮、富加、汪洋、鍾祥、彰加、龍正、北斗、禾加、祿加、滿井、龍馬、清水13個工委及其它中間機構應予以撤銷。 二、仁壽縣撤銷蜂蜜、花瓷、三溪、松林、府君、中壩、千合、三峨、龍江、鳳梧、金雞、金耀、龍鳳、甘泉、寶石、馬鞍、石盤、天明、鶴鳴、鶴立、復合、白鳳、騎虎、鐵牛、鏵爐、勤樂、月橋、大洪、碗廠、大革、永寧、大聯、青石、建新、清泉、謝山、雙勝、元正、金鳳、花房、五福、齊家、正興、萬壽、古建、分水、光相、團結、視高等49個鄉和楊柳鎮。 三、仁壽縣擴大38個鄉鎮的行政區域。 將蜂蜜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文林鎮,鎮政府駐文林鎮金馬路一段52號。 將花瓷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寶馬鄉,鄉政府駐寶馬場。 將三溪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珠嘉鄉,鄉政府駐珠嘉場。 將松林鄉、府君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大化鎮,鎮政府駐大花市。 將中壩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高家鎮,鎮政府駐高家場。 將千合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鰲陵鄉,鄉政府駐鰲陵場。 將三峨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觀寺鄉,鄉政府駐觀寺場。 將龍江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中崗鄉,鄉政府駐中崗場。 將鳳梧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龍橋鄉,鄉政府駐龍橋場。 將金雞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曲江鄉,鄉政府駐曲江場。 將金耀鄉、龍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北斗鎮,鎮政府駐北斗場。 將甘泉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城堰鄉,鄉政府駐城堰場。 將寶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謝安鄉,鄉政府駐謝安場。 將馬鞍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中農鎮,鎮政府駐中農場。 將石盤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新店鄉,鄉政府駐新店場。 將天明鄉、鶴鳴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祿加鎮,鎮政府駐祿加場。 將鶴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寶飛鎮,鎮政府駐寶飛場。 將復合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天峨鄉,鄉政府駐天峨場。 將白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識經鄉,鄉政府駐識經場。 將騎虎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鳳陵鄉,鄉政府駐鳳陵場。 將鐵牛鄉、鏵爐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彰加鎮,鎮政府駐磨子場。 將勤樂鄉、月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慈航鎮,鎮政府駐慈航場。 將大洪鄉、碗廠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汪洋鎮,鎮政府駐汪洋場。 將大革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塗家鄉,鄉政府駐塗家場。 將永寧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四公鄉,鄉政府駐四公場。 將大聯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松峰鄉,鄉政府駐松峰場。 將青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鍾祥鎮,鎮政府駐鍾祥場。 將建新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始建鎮,鎮政府駐始建場。 將清泉鄉、謝山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曹家鄉,鄉政府駐曹家場。 將雙勝鄉、元正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滿井鎮,鎮政府駐滿井場。 將金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景賢鄉,鄉政府駐五賢坳。 將花房鄉、五福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富加鎮,鎮政府駐富加場。 將齊家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農旺鄉,鄉政府駐蘇家灘。 將正興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龍正鎮,鎮政府駐龍駒場。 將萬壽鄉、古建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洪峰鄉,鄉政府駐洪峰場。 將分水鄉、光相鄉、楊柳鎮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黑龍潭鎮,並將黑龍潭鎮更名為黑龍灘鎮,鎮政府駐水庫大壩。 將團結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清水鎮,鎮政府駐清水場。 將視高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鋼鐵鎮,鋼鐵鎮更名為視高鎮,鎮政府駐地由老君場遷移到視高場。 5月12日,眉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仁壽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眉府函[2005]27號)批復內容基本與川府民政[2005]13號相同,不同的是:「原由市上批准設置的陵陽、……清水13個區工委及你縣設置的黑龍灘風景區管理委員會予以撤銷。……將蜂蜜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文林鎮,鎮政府駐文林鎮金馬路一段52號,同時增掛文林街道辦事處牌子。……」(……表示兩個文件相同內容) 仁壽縣轄22個鎮(文林、富加、汪洋、龍正、鍾祥、視高、禾加、文宮、龍馬、北斗、彰加、高家、滿井、祿加、清水、始建、慈航、中農、寶飛、方家、楊柳、黑龍灘、大化)、38個鄉(寶馬、天峨、元通、曲江、興盛、里仁、中崗、向家、龍橋、兆嘉、景賢、虞丞、雙堡、新店、鳳陵、識經、促進、城堰、鴨池、謝安、河口、板橋、塗家、洪峰、四公、松峰、古佛、
❼ 有多少年的歷史
這個問題不明確
中國近代史1840年到今天179年
世界近代史1640年到今天379年
中國確切紀元史前841年到今天2860年
中國文明史約前2600年到今天大約4600年
世界文明史約前3500年到今天大約5500年
人類歷史大約25萬年
地球生物歷史大約36億年
地球地質歷史大約46億年
宇宙歷史大約137億年
❽ 富加鎮的介紹
全鎮幅員面積171.07 平方公里,富加轄區(富加,農旺,玉龍,藕塘,石咀一鎮四鄉),富加鎮轄20個行政村、172個村民小組,2個居委會,6個居民小組,全鎮19100戶,人口68685人,居全縣第2位。耕地面積46046畝,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政府機關職工73 人,領導幹部9名。富加鎮歷史悠久,文明古老,山川秀美,人傑地靈。這里交通優越,物產豐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農村正在成為發展優質農業最理想的地區;正在成為發展工業經濟前景最美好的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集鎮建設初具規模,高樓玉宇,磷次櫛比,自1995年被列為全省100 個小城鎮試點集鎮進行規劃和建設後,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集鎮內的水、電、路、電視、通訊、體育、文化等基礎設施進行達標升級,在逐步規范和完善之中;通訊事業突飛猛進,境內架設有7個移動、聯通中轉站,8個小靈通基站。全鎮村村通電話;電力事業飛速發展,農網改造全面實施;科教文衛事業蓬勃發展。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全鎮現有各類學校15所,其中中學5所,中心小學2所,村級小學8所;廣電事業迅速發展,村村通閉路電視,大部分家庭都能收看到國內20餘個省市的30多個節目;轄區內有鎮級醫院1個,生殖保健服務中心1個,村衛生站20個,初級衛生保健網路健全。鎮內各類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頁岩、文化石等等;農特資源主要有著名的神奇蜜柚基地、省級生豬繁育基地和蠶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