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為《論語》,這部著作對後世的影響有多大
《論語》影響了後世的教育觀念、為人道德、從政理念等多個方面,甚至現代生活中的種種行為模式都有《論語》的影子。《論語》作為儒家經典,其內容包含了政治、經濟、教育、哲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用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遠的意義,雖然多為語錄,但是文章形象生動的描繪出了人物的特點,通過對話的形式,淺顯易懂的傳達了哲學思想。
《論語》是一部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也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這本著作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學生的對話和言行舉止,體現了孔子對哲學、教育、政治等各個方面的思考。《論語》中還生動的描繪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氣質和舉止,例如顏回的溫文爾雅、子路的率真,鮮明的特點讓人留下深刻的影響。
『貳』 論語是記錄什麼的一部書
《論語》它是記錄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的一部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語錄體著作。
《論語》記錄了天縱之聖孔子及弟子言行,聖人風采,溢於格言,精雅的語言對話、深邃的智慧哲思、廣博的胸襟抱負,反映了孔子政治主張、道德觀念、教育思想等。
讀懂《論語》可知永恆不易的規律,能學一通百通的道理,會用恰到好處的方法,透視人生,平衡人生。《論語》是一部提升思想境界的經典,是一部指導人生征程的經典,是一部可以讓生命靈魂綻放的經典。
(2)歷史上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叄』 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什麼
01 《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肆』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什麼
01
《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伍』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什麼
引言:在我國古代時期的文明是非常重要的,並且在那個時候的古代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能夠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來記錄遠古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態和經歷的時期,什麼樣的人做了什麼樣的事,對以後具有什麼重要的影響?那麼在我國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被很完整的保存了下來,那麼就是《論語》。
三:《論語》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論語對我們的意義和作用是非常重大的。不教是他可以更好地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點滴小事。和要尊師重教,要有文明有禮貌,學會感恩。並且論語在現代社會上並被各個國家翻譯,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也表現了遠古時期人們的智慧。
『陸』 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什麽
論語
《論語》 拼音:lún yǔ 英文:The Analects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論語》主要是記錄春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柒』 我國第一語錄體著作是
們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整理,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也使我們了解儒家文化必讀的一本著作。 《論語》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 眾所周知,《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仁」,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整理。它一方面倡導愛人、匹夫不可奪志,提倡獨立的人格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求以仁為己任,見利思義,見義勇為,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提出了一種把個人人格與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相統一的人生觀。他融政治、道德與教育於一體,這些思想對中國教育和文化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在人我關繫上,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推己及人的原則;還特別強調「為仁由己」,啟發每個人的自覺道德精神,提出了不少重要的修養方法;並且論證了道德思想與禮儀規范的關系,要求人們仁禮兼備、文質彬彬。 由於《論語》是語錄體著作,通過人物的對話而將道理說明,許多句子里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輝,耐人尋味,諸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都成為如今的至理格言。 【紀元簡評】 孔子在《論語》中提出的思想,現在很多都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乃至人類公認的道德准則,它就像是人類的「精神食糧」,留給人們的是不朽價值。 【紀元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昌平人(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是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所記錄孔子及其門人言行的一部書,大約編訂於戰國初期。
『捌』 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這部著作是什麼家的經典
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論語》,這部著作是儒家的經典。
『玖』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什麼這部著作是什麼家經典,這是記錄什麼的一部著作,孔孑被稱為什麼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論語》,這部著作是儒家學派的經典,這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著作,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歷八月廿七~農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
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9)歷史上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早年好學。
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葬於防。叔梁紇死後,顏征在失去庇佑,為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埠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孔子長大後,亦不得不為生活做許多粗活。孔子後來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雖然家庭貧困,但孔子仍然勤奮好學。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游戲。孔子長成後,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鄉人稱其為「長人」。季氏曾饗士,孔子也前去,但為季氏家臣陽虎所絀,於是孔子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