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喜馬拉雅山是如何興起的
在一個森林密布、虎豹成群、神鬼出沒的地方,來了一個叫烏見仁布欽的活佛。他降服了統治這里興妖作怪的女魔,使他變成了神女。這個神女的名字就叫珠穆朗瑪。
珠穆朗瑪與4個妹妹住在一直。在她們中,一個長得非常美麗,另一個有一副優美的歌喉,再一個堅定而富有智慧,還有一個心地純潔而善良。珠穆朗瑪與4個妹妹合稱長壽五姐妹。長姐珠穆朗瑪,居於眾姐妹的中央,眾姐妹像星星拜月亮一樣圍繞在她的身旁。
這個「神女」的故事說的就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人們常把珠峰和南極、北極並列,稱她為「地球的第三極」。
多少年來,這個神秘的「地球之巔」,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國的勇士們去探索。但是人類直到到達南、北極之後的第42年,即1953年才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從1921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20多個國家的登山健兒,在珠峰進行了40多次登山活動,但是先後只有100多名運動員攀登到她的頂峰。
珠穆朗瑪峰位於我國與尼泊爾兩國之間,我國西藏地區的珠峰北極,是攀登珠峰的路線之一。
億萬年前,現在的喜馬拉雅山區,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地質史上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那時,這里還是一個魚鱉活躍、各種海生動物充斥的世界。後來,南亞次大陸板塊這個「硬漢子」從南邊「漂游過來」,使喜馬拉雅古海無容身之地,被迫「挺身而起」,形成了如今橫亘東西,在我國和印度、尼泊爾等國之間,綿延2500公里的巨大弧形山系。喜馬拉雅山的興起,是地球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
在世界上的眾山之中,論年齡,這個3000多萬歲的喜馬拉雅山,還只能算是一個年輕的「小妹妹」。可是,要論「身材」,她卻是後來居上,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0座「住」在這里。僅最近100萬年以來,她就長高了大約300米,就是到今天,也還沒有停止發育。喜馬拉雅眾姐妹,充滿了青春的活力,這一帶地區地殼活躍,經常發生地震。1932年,珠峰一帶的一次地震,使得山腳下絨布寺的掛鍾一齊響了起來,寺廟屋頂被震塌了,周圍天空塵土彌漫,峰頂出現了彩雲。1950年8月15,日,一次7.5級大震,又使峰頂陡然升高。
B. 喜馬拉雅山存在了多久
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以及擁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喜馬拉雅山地區,早在距今1.5億年前的三疊紀,還是煙波浩淼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直到距今5000萬年前的第三紀始新世時期,由於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沖撞,使古地中海東部的海底發生強烈的擠壓,才導致了喜馬拉雅山從海洋中升起。
經地質學家們的測量,喜馬拉雅山目前的高度為8848.12米。它在第四紀的300萬年中約上升了3000米,平均1萬年上升10米;而最近1萬年,它卻上升了500米,即一年上升5厘米;至今,它還在以不易被人察覺的速度緩慢上升。
那麼,喜馬拉雅山將如此無限制地不斷增高嗎?如果不是,它又於何時停止呢?它的最終限度又是多少呢?
有科學家認為,喜馬拉雅山的增高是以岩石和泥土的「疊羅法」形成的。當層層加碼時,下面的岩石承受上面的壓力逐漸加大,這必然存在一個極限,一旦達到這一極限,底下的岩石就要「粉身碎骨」,高山也將土崩瓦解,毀於一旦。那麼這一極限究竟是多少呢?一些研究者通過計算得出,地球上山脈的高度極限為1萬米。
由於地球上所有的山脈,包括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都沒能達到這一極限,因此,它們都將平安無事地屹立在地球表面的各個地方。
喜馬拉雅山究竟能長多高?一方面,它自身在「日長夜高」,而且增長的速度在緩慢上升;另一方面,科學家給它定下了一條最高界限。喜馬拉雅山能承受這一最高界限嗎?最終要解開這個謎,還需要研究者深入地探討。
C. 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在歷史上經過那幾個階段
雄偉的喜馬拉雅山高聳在歐亞大陸上,被稱為「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瑪峰,就屬於這一山系。那麼,喜馬拉雅山是怎樣形成的呢?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地球科學家現在大體上可以講出它的故事。
盤古大陸的形成和分裂。在5億年前,地球表面已經存在某些大陸塊體,它們在海洋中漂移,後來才逐漸聚合在一起。大約在4.2億或3.8 億年前,現北美洲和歐洲碰撞,並結合在一起成為勞亞大陸。其間,現在的非洲、印度、澳洲、南美洲和南極洲也相互碰撞,並且結合在一起,成為岡瓦那大陸。大約在3.6或2.7 億年前,勞亞大陸和岡瓦那大陸又互相碰撞,並且結合在一起,成為盤古大陸。在2億年前,盤古大陸開始分裂。有人認為,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象大陸這樣合而分、分而合的過程,也許曾經多次出現,每次拼合和分離的時間大約5億年。
東亞大陸塊的形成。一個大陸可能由多個塊體組成。中國的華北塊體、華南塊體、塔里木塊體都是古生代以前的古老塊體。在2.5億年前,它們已經互相碰撞,並結合成東亞大陸。在塊體之間由碰撞產生褶皺。之後,青藏高原的羌塘塊體和拉薩塊體,相繼和東亞塊體碰撞聯在一起。直到0.5億年前,印度次大陸才和東亞大陸碰撞。
印度次大陸的漂移。印度次大陸原先是岡瓦納大陸的北緣,後來向北漂移和歐亞大陸結合。在0.8億年前,印度尚未與歐亞大陸結合,漂移速率為每年10cm;在0.5億年前,印度已與歐亞大陸結合,漂移速率下降為每年4.5cm。印度板塊向北漂移,與歐亞板塊碰撞,不僅推動歐亞板塊一同向北移動,而且俯沖到歐亞板塊下方,使印度板塊的大量物質聚存在歐亞板塊的地殼和上地幔處,產生了全球最高的喜馬拉雅山和大陸中最大的青藏高原。
喜馬拉雅山脈最終形成。喜馬拉雅山脈是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碰撞形成的。它的形成過程尚有爭論。這里提出一種多次隆起的解釋,並開列一個形成過程的時間表:5000萬年前,當印度板塊向歐亞大陸前進時,在西藏雅魯藏布江的縫合處,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的下方俯沖,出現第一個俯沖帶;3500萬年前,印度板塊繼續推進,當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接觸時,印度板塊的岩石層發生分裂,地殼仍在雅魯藏布江縫合帶處向下俯沖。由於沖擊的力量,印度板塊的地殼物質受到擠壓,堆積在縫合帶附近,形成山脈,奠定喜馬拉雅山脈的基礎; 2100萬年前,當印度板塊在縫合帶處俯沖的深度達到100km 時,由於歐亞板塊上地幔的浮力太大,該俯沖被迫停止。但印度板塊仍向北遷移,並出現第二個俯沖帶。由於這個俯沖帶的作用,使它上方的地殼隆起,基本形成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1100萬年前,由於同樣的原因,歐亞板塊上地幔的浮力,使印度板塊的俯沖帶又被迫停止。印度板塊繼續北上,出現第三個俯沖帶,再一次使喜馬拉雅山隆起。根據這種解釋,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不止出現一次,而是多次;並且喜馬拉雅山脈的物質成分,主要是印度次大陸地殼,而不是歐亞大陸上地幔的物質。
D. 喜馬拉雅山的來歷
喜馬拉雅山是怎麼形成的
雄偉的喜馬拉雅山高聳在歐亞大陸上,被稱為「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瑪峰,就屬於這一山系。那麼,喜馬拉雅山是怎樣形成的呢?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地球科學家現在大體上可以講出它的故事。
盤古大陸的形成和分裂。在5億年前,地球表面已經存在某些大陸塊體,它們在海洋中漂移,後來才逐漸聚合在一起。大約在4.2億或3.8 億年前,現北美洲和歐洲碰撞,並結合在一起成為勞亞大陸。其間,現在的非洲、印度、澳洲、南美洲和南極洲也相互碰撞,並且結合在一起,成為岡瓦那大陸。大約在3.6或2.7 億年前,勞亞大陸和岡瓦那大陸又互相碰撞,並且結合在一起,成為盤古大陸。在2億年前,盤古大陸開始分裂。有人認為,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象大陸這樣合而分、分而合的過程,也許曾經多次出現,每次拼合和分離的時間大約5億年。
東亞大陸塊的形成。一個大陸可能由多個塊體組成。中國的華北塊體、華南塊體、塔里木塊體都是古生代以前的古老塊體。在2.5億年前,它們已經互相碰撞,並結合成東亞大陸。在塊體之間由碰撞產生褶皺。之後,青藏高原的羌塘塊體和拉薩塊體,相繼和東亞塊體碰撞聯在一起。直到0.5億年前,印度次大陸才和東亞大陸碰撞。
印度次大陸的漂移。印度次大陸原先是岡瓦納大陸的北緣,後來向北漂移和歐亞大陸結合。在0.8億年前,印度尚未與歐亞大陸結合,漂移速率為每年10cm;在0.5億年前,印度已與歐亞大陸結合,漂移速率下降為每年4.5cm。印度板塊向北漂移,與歐亞板塊碰撞,不僅推動歐亞板塊一同向北移動,而且俯沖到歐亞板塊下方,使印度板塊的大量物質聚存在歐亞板塊的地殼和上地幔處,產生了全球最高的喜馬拉雅山和大陸中最大的青藏高原。
喜馬拉雅山脈最終形成
喜馬拉雅山脈是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碰撞形成的。它的形成過程尚有爭論。這里提出一種多次隆起的解釋,並開列一個形成過程的時間表:5000萬年前,當印度板塊向歐亞大陸前進時,在西藏雅魯藏布江的縫合處,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的下方俯沖,出現第一個俯沖帶;3500萬年前,印度板塊繼續推進,當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接觸時,印度板塊的岩石層發生分裂,地殼仍在雅魯藏布江縫合帶處向下俯沖。由於沖擊的力量,印度板塊的地殼物質受到擠壓,堆積在縫合帶附近,形成山脈,奠定喜馬拉雅山脈的基礎; 2100萬年前,當印度板塊在縫合帶處俯沖的深度達到100km 時,由於歐亞板塊上地幔的浮力太大,該俯沖被迫停止。但印度板塊仍向北遷移,並出現第二個俯沖帶。由於這個俯沖帶的作用,使它上方的地殼隆起,基本形成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1100萬年前,由於同樣的原因,歐亞板塊上地幔的浮力,使印度板塊的俯沖帶又被迫停止。印度板塊繼續北上,出現第三個俯沖帶,再一次使喜馬拉雅山隆起。根據這種解釋,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不止出現一次,而是多次;並且喜馬拉雅山脈的物質成分,主要是印度次大陸地殼,而不是歐亞大陸上地幔的物質。
喜馬拉雅山簡介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系。它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綿亘於中國和印度、不丹、尼泊爾、錫金之間。西起帕米爾,東到雅魯藏布江的大拐彎處,長達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高度6000米以上,為世界上任何山系所不及。它擁有8000米以上高峰14座,7000米以上高峰40多座。其中,位於我國與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也是最年輕的山脈之一。據地質學家考證,7000萬年以前,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3000萬年前,由於造山運動,南方的印度洋板塊與北方的歐亞大陸板塊相互碰撞,交疊相擠,使喜馬拉雅山不斷抬高。到了300萬年前,已上升到3500米,而近10萬年以來,上升更快,平均高度今已達到6000米以上,現在還在繼續上升。喜馬拉雅山驟然隆起,構成一道凌空屏障,阻擋了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北上,造成青藏高寒乾旱氣候,一直影響到大西北。
「珠穆朗瑪」是藏語雪山女神的意思。她銀裝素裹,亭亭玉立於地球之巔,俯視人間,保護著善良的人們。時而出現在湛藍的天空中,時而隱藏在雪白的祥雲里,更顯出她那聖潔、端莊、美麗和神秘的形象。作為地球最高峰的珠穆朗瑪峰,對於中外登山隊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攀登目標。
人類攀登珠穆朗瑪峰活動開始於1921年,英國登山隊首次向珠峰進軍,不幸失敗而歸。
E. 喜馬拉雅山脈的攀登歷史
喜馬拉雅山脈中的珠穆朗瑪峰一直是人類想要證明攀登能力的聖地。自1841年,印度總監督官喬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記錄下珠穆朗瑪峰的地理位置,到1953年5月29日人類首登珠峰成功之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許多登山者在珠峰頂上留下腳印。
2008年5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祥雲,被中國健兒帶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山峰(海拔8844.43米)。成為奧運火炬傳遞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傳遞站。
F. 福特喜馬拉雅百度百科
更多義項
更多圖片(81張)
喜馬拉雅山脈 (梵語:hima alaya,意為雪域),藏語意為「雪的故鄉」。位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長2450km,寬200~350km。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又名聖母峰,藏語名:Qomolangma) ,是藏語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達8844.43米。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中文名:喜馬拉雅山脈
外文名:hima alaya
位置:中國與印度等國間,青藏高原南巔
海拔:平均7000-8000米以上
全長:2400公里
主峰:珠穆朗瑪峰
分享到...
地理情況
地理位置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聳
喜馬拉雅山脈
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布在中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交接處。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雅魯藏布江急轉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2450千米,寬200~350千米。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形成歷史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大於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同時還處於板塊邊界碰撞型地震構造帶上。45
據地質考察證實,早在20億年前,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稱古地中海,它經歷了整個漫長的地質時期,一直持續到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紀末期,那時這個地區的地殼運動,總的趨勢是
喜馬拉雅山脈
連續下降,在下降過程中,海盆里堆積了厚達30000米的海相沉積岩層。到早第三紀末期,地殼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在地質上稱為「喜馬拉雅運動」,使這一地區逐漸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經地質考察證明,喜馬拉雅的構造運動至今尚未結束,僅在第四紀冰期之後,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還在緩緩地上升之中。
G. 喜馬拉雅山脈形成於多少年前
據地質考察證實,早在20億年前,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稱古地中海,它經歷了整個漫長的地質時期,一直持續到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紀末期,那時這個地區的地殼運動,總的趨勢是連續下降,在下降過程中,海盆里堆積了厚達30000米的海相沉積岩層。到早第三紀末期,地殼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在地質上稱為「喜馬拉雅運動」,使這一地區逐漸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經地質考察證明,喜馬拉雅的構造運動至今尚未結束,僅在第四紀冰期之後,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還在緩緩地上升之中。[4] [8]
喜馬拉雅山脈是從阿爾卑斯山脈到東南亞山脈這一連串歐亞大陸山脈的組成部分,所有這些山脈都是在過去6500萬年間由造成地殼巨大隆起的環球板塊構造力形成的。[9]
大約18000萬年以前,在侏羅紀,一條深深的地槽——特提斯洋與整個歐亞大陸的南緣交界,古老的貢德瓦納超級大陸開始解體。貢德瓦納的碎塊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陸的岩石圈板塊,在隨後的13000萬年間向北運動,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印度-澳大利亞板塊逐漸將特提斯地槽局限於自身與歐亞板塊之間的巨鉗之內。
在其次的3000萬年間,由於特提斯洋海底被向前猛沖的印-澳板塊推動起來,它的較淺部分逐漸乾涸;形成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緣,邊際山脈(外喜馬拉雅山脈)成為這一地區的首要分水嶺並升高到足以成為氣候屏障。
中國地處歐亞板塊東南部,為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所夾峙。自第三紀以來,各個板塊相互碰撞,對中國現代地貌格局和演變發生重要影響。自始新世以來,印度洋板塊向北俯沖,產生強大的南北向擠壓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馬拉雅山地,這次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喜馬拉雅運動分早、晚兩期,早喜馬拉雅運動,印度洋板塊與亞洲大陸之間沿雅魯藏布江縫合線發生強烈碰撞。喜馬拉雅地槽封閉褶皺成陸,使印度大陸與亞洲大陸合並相連。與此同時中國東部與太平洋板塊之間則發生張裂,海盆下沉,使中國大陸東部邊緣開始進入邊緣海-島嶼發展階段。尤其重要的是發生於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馬拉雅運動。在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的相互作用下,發生了強烈的差異性升降運動,中國地勢出現了大規模的高低分異。差異運動的強度自東向西由弱變強。由於印度洋不斷擴張,推動著剛硬的印度洋板塊,沿雅魯藏布江縫合線向亞洲大陸南緣俯沖擠壓,使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這種以小的傾角俯沖於亞歐板塊之下的印度洋板塊持續向北的強大擠壓力,在北部遇到固結歷史悠久的剛性地塊(塔里木、中朝、揚子)的抵抗,產生強大的反作用力,使構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殼的重疊,上地幔物質運動的加強和深層及表層構造運動的激化,導致地殼急劇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積大幅度急劇抬升,於是形成雄偉的青藏高原,構成中國地形的第一級階梯。
H. 印度歷史有多少年呀
印度歷史有5000年。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這個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存在時間有5000多年,比我們國家的文明時間還要長。不過古印度文明並不是一脈相承的,中斷過,而且是中斷過很多次。可以這樣說,古印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外族入侵,改變的非常大。
印度5000年文化歷史
印度文明最早開始於公元前5000年的哈拉帕文明,但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被西北外族雅利安人統治,形成了吠陀文化。吠陀後期,後來演變為印度16雄國,到公元前6世紀末,先是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然後是歐洲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趕跑了波斯人,佔領印度,歷史雖然轟轟烈烈,卻沒有留下任何文獻記錄。
I. 喜馬拉雅是專業聽書的網站嗎
是的,喜馬拉雅就是一個專門聽書,聽相聲,聽故事,聽廣播的網站,如果你想要聽書,可以考慮去喜馬拉雅上面去搜,基本上火熱的書,上面都有up主在說。當然了,作為一家綜合性網站,喜馬拉雅不只是做說書這一類,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語言類節目可以讓你大飽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