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人物於謙的英雄事跡有哪個

歷史人物於謙的英雄事跡有哪個

發布時間:2022-07-19 14:27:38

『壹』 於謙的生平事跡,簡寫

於謙(1398.5.13-1457.2.16),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四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天順元年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弘治謚肅愍,萬曆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於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望採納,謝謝)

『貳』 兩袖清風的於謙的故事有哪些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 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

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入京》

明代:於謙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譯文:

絹帕、蘑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為貪官污吏的搜刮,它們反而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所以我什麼也不帶,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免除百姓的不滿。

(2)歷史人物於謙的英雄事跡有哪個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明英宗時,貪鄙成風,地方官進京,不帶重金厚禮是辦不成事的。時任地方巡撫的於謙,卻每次進京都是兩手空空,連絹帕麻菇之類的土特產也不帶上一點。並口占《入京》此詩。

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於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進京什麼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於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

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

『叄』 於謙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於謙(1398年—1457年),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於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永樂十九年,於謙考中了進士.
宣德初年,任命於謙為御史.奏對的時候,他聲音洪亮,語言流暢,使皇帝很用心聽.顧佐任都御使,對下屬很嚴厲,只有對於謙客氣,認為他的才能勝過自己.護從皇帝駐扎在樂安時,高煦出來投降,皇帝讓於謙口頭數說他的罪行.於謙義正詞嚴,聲色俱厲.高煦伏在地上戰保,自稱罪該萬死.皇帝很高興.班師回朝北京,給於謙賞賜和各大臣一樣.
於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他上疏奏報陝西各處官校騷擾百姓,詔令派御史逮捕他們.皇帝知道於謙可以承擔重任,當時剛要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接派駐省的巡撫,於是親手寫了於謙的名字交給吏部,越級提升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於謙到任後,輕裝騎馬走遍了所管轄的地區,訪問父老,考察當時各項應該興辦或者革新的事,並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幾次,稍有水旱災害,馬上上報.

『肆』 於謙的故事主要內容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年僅23歲的英宗不聽勸阻,迎戰蒙古瓦剌部,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擒。

當年九月,在大臣們的擁戴下,郕王登基,是為景泰帝。可雖然這樣,依然無法平定民心,一些貪圖享受、貪生怕死的大臣這時候煽動王公貴族向南逃。

大臣們不停爭吵,景泰帝無所適從。就在這時候,新任兵部尚書於謙站出來,厲聲喝道:「凡倡議南遷者,立斬不饒!」

景泰八年一月,皇帝突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就在正月十六夜裡,武清侯石亨、太監曹吉祥、都御史徐有貞等趁皇帝卧病休養、朝廷內外人心浮動之機,把做夢都想復辟的「太上皇」朱祁鎮迎回了金鑾大殿,而朱祁鈺在其兄復位的歡慶聲中撒手人寰。

英宗復位後,徐有貞、石亨等少不了加官晉爵。他們大權在握,就著手下一步的行動:陷害忠良,排除異己,首當其沖的就是於謙和王文。

石亨始終嫉恨景泰帝讓於謙做兵部尚書,再加上北京保衛戰中於謙明智地否決了自己擁城固守的方案,石亨對此耿耿於懷。而那徐有貞正是那時候散布謠言、鼓吹南逃的徐珵。

石亨、徐有貞等捏造王文、於謙「逢迎景泰篡位」,並且聲稱於、王二人看到景泰帝一病不起,就陰謀迎立襄王。英宗對那兩個奸臣毫不懷疑,所以命石亨和他的黨羽都御史蕭維楨主持會審。

蕭維楨、石亨對王文、於謙進行嚴刑拷問,逼迫其承認一切罪行。王文對其無恥行徑非常氣憤,厲聲質問道:「召迎親王必須有金牌,派人也要有馬牌才行,現在這兩樣東西在哪裡?」問得那兩個奸臣無言以對。

於謙冷笑著對王文說道:「你無需費口舌了,這是他們的詭計,目的就是置你我於死地,辯解也是徒勞。」

一連審了幾天,於、王二人依然不招供。石亨等人又缺乏證據,只好以於謙和王文陰謀迎立外藩為名,請求凌遲處死這二人。明英宗念及於謙的功勞,不太情願地簽發了處死王文、於謙的旨令,但是,他把凌遲改為斬首。幾天後,王文、於謙慷慨就義。

(4)歷史人物於謙的英雄事跡有哪個擴展閱讀:

於謙軼事典故:

於謙一生都在家裡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遺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於家的祖先一樣,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還要虔誠。

據傳於謙出生前的那個晚上,他的父親於仁做一個夢,夢見一個緋袍金襆的神對他說:我感動於你們於家對我的供奉,也感動於你們於家一門忠義,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轉世投胎,來做你們於家的子嗣。

於仁聽了這話,大吃一驚,趕快口稱遜謝(謙讓辭謝),說不敢當。但夢中那位金神說完轉眼就不見了。於仁醒來不久,於謙就出生了。而於仁之所以給孩子起名叫「謙」,就是「以志夢中遜謝之意」。 就是說對於文丞相的盛意,他心裡還一直惴惴受之不安。

『伍』 於謙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於謙力挽狂瀾為明朝續命二百年,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三日,那個力挽狂瀾改寫大明王朝命運,為明朝續命了二百年的英雄於謙於少保,出生在浙江杭州府錢塘縣的於家。
據於謙的十一世孫於繼先說,在於謙出生前,於謙的父親於彥昭曾夢見他們家歷代供奉的文天祥托夢於他:「吾感汝父子侍奉之誠,頃即為汝之嗣矣。」
古人相信,若是誰家小孩出世時,上天有降下異象以示提醒,這家的孩子未來註定不凡。
於彥昭感念是先賢文天祥托夢自己,心裡忐忑,覺得有點承受不起,便為自己的孩子取名為「謙」,以示「因夢中遜謝不敢當之意」。
錢塘縣於家是一個在當地頗有名望的官宦之家,於謙的祖父曾擔任過工部、兵部主事。受家學熏陶,於謙從小便喜歡讀史書,研究古今治亂興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
在於謙的家中,他供奉著諸葛亮和文天祥的雕像,好藉此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於謙自小聰穎,他幾歲的時候便在錢塘一帶獲得了「少年英才」的名聲,他的鄰老感嘆道:「此子真英物也!惜吾年老,不能見其顯達,為可嘆耳!」
在於謙七歲的時候,有位路過的高僧聽聞他的事跡後,笑著說道:「他日救時宰相也!」

【於謙】
一、「要留清白在人間」:清白是詩,也是於謙的人生志向
永樂十年,於謙踏上了實現他「建立清明盛世」理想的第一步——參加科舉考試。
十四歲的於謙在這次學政主持的童試中取得了秀才的功名,趁熱打鐵,他在17歲時又參加了三年一次的鄉試,很可惜的是這一次他落榜了,沒有考中舉人。
於謙在落第後,與朋友相約,外出遊覽大明的錦綉山河,順便放鬆一下心情。期間他在觀看過工人開採石灰的經過後,有感而發,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在這首詩中,於謙托物言志,藉由「石灰」這一意象,表達了自己高潔的情操。一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鏗鏘有力,道盡了少年不畏艱難,哪怕犧牲自我,也要做一名純潔清白,為建設美麗繁榮的祖國獻計獻策的高尚人士。
這首詩,它既是在說石灰的開采過程,同時也是作者在直抒胸臆。
旅行歸來的於謙,重新把精力投入到了學習中去:
「我昔少年時,垂髫發如漆。銳意取功名,辛苦事紙筆。」——於謙《憶老婢》
有志者,事竟成。
經過幾年寒窗苦讀,於謙的學問大有長進,他在二十二歲時參加鄉試考了第六名,中了舉人,又於次年參加會試得了第一名,成為了永樂十九年的進士(不過算成績發榜時,又因「策語傷時」被置三甲第九十二名)。

『陸』 於謙生平事跡的簡介(短一點)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於謙被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柒』 明朝的於謙的故事

於謙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於謙考中了進士。宣德初年,任命於謙為御史。

正統六年,於謙上疏說:「現在河南、山西各自儲存了數百萬穀物。請於每年三月,令各府州縣上報缺糧的貧困戶,把穀物分發給他們。先給菽秫,再給黍麥,再次給稻。等秋收後還給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貧窮無力的,則免予償還。州縣吏員任滿應該提升時,儲存預備糧達不到指標的,不準離任。並命令監察官員經常稽查視察。」下詔令照此執行。河南靠近黃河的地方,常因水漲沖缺堤岸。於謙令加厚防護堤,計里數設置亭,亭有亭長,負責督促修繕堤岸。又下令種樹、打井,於是榆樹夾道,路上沒有乾渴的行人。大同單獨遠在邊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難於前往,奏請另設御史管理。把鎮守將領私自開墾的田全部收為官屯,用以資助邊防經費。他的威望恩德遍布於各地,在太行山的盜賊都逃跑或隱藏起來。在職九年,升任左侍郎,領二品官的棒祿。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軍席捲南下,明英宗偏聽全無軍事常識的太監指劃,結果土木堡一戰,明朝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做了階下囚。消息傳到京城,有人主張南逃,有人主張投降。危急關頭,於謙挺身而出,痛斥種種逃跑主義投降主義,調集各路兵馬保衛京城。敵方以明英宗為人質,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則就殺掉英宗。有人又主張獻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於謙卻義正詞嚴地質問:到底國家民族重要,還是英宗的個人生命重要?堅決拒絕敵軍最後通牒。於謙帶領22萬大軍,堅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敵人的進攻。侵略者見死傷慘重撈不到半點油水,又顧慮中原畢竟國大力大,正所謂爛船尚有三斤釘,一個不小心被於謙反攻過來恐怕後果堪虞。就賣個順水人情,在退軍之時將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於謙抗敵之功,卻恨於謙不聽蒙古兵之勸,幾乎命喪刀下,就找個借口把於謙下獄,隨即斬首,一泄私憤。一直到明英宗死後,明獻宗登位,才為了平息民憤收買人心,下令為於謙落實政策,平反昭雪。生衰死榮,令人握。怪不得民諺說:忠忠直直,終須乞食,奸奸狡狡,朝煎晚炒。

『捌』 於謙有什麼主要事跡

1 於謙
於謙
於謙(1398—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將。

於謙少年時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習讀八股制藝,還努力研討古今治亂興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十六歲入府學為諸生。永樂十九年(1421),二十三歲時考中進士,原為會試第一名,卻因「策語傷時」被置於三甲第九十二名。不久,以江西道監察御史,至湖廣執行公務。他深入瑤民居住區進行調查,揭發官軍濫殺無辜,初步顯示了他那廉正的風骨。

於謙相貌英偉,善談吐,聲音宏亮,每次奏對,極有條理,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宣德元年(1426)八月,漢王朱高煦在山東樂安發動叛亂,宣宗御駕親征。高煦兵敗投降,跪於軍前。於謙秉承宣宗之令,以高亢的嗓音,歷數高煦之罪行。高煦渾身戰栗,頓首稱:「臣罪萬死!」宣宗對於謙的表現十分滿意,賞賜與諸大臣相同。當時,顧佐為都察院都御史,嚴明廉直,對諸御史管理極嚴,唯獨看重於謙,認為於謙的才能比自己強。

宣德五年(1430),明廷設立巡撫。宣宗親點於謙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二省,一下子把於謙從七品升至三品,這是對於謙的極大信任。於謙也不負重望,足跡遍歷所部,延訪父老,視察政事的利弊興革,一年之間,連續數次上疏,興利除弊。內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也都極看重於謙,對於謙的論奏朝上夕准,使於謙盡展所長,作出了很大的成績。

於謙不同於一般高高在上的官僚,他看到民生疾苦,總是千方百計地為民解除痛苦。他創行平糶條例、義倉、平準倉、惠民葯局,無償貸給貧民大量糧食,加築黃河堤岸,允許百姓到巡撫衙門申訴冤枉,並以其精幹才能迅速解決問題。為了加強邊防,他建議加設御史,巡按大同,並將被軍官霸佔的官府空閑土地奪回,改作屯田,以資邊用。

於謙任兩省巡撫九年,威惠流行,百姓擁戴之如同父母,呼之為「於龍圖」,二省流行著一首長達一百五十四字的歌謠,歌頌「天遣恩官拯二方」。貪官污吏聽到於謙的名字則膽破心寒,就連盜賊響馬也為之避匿。

正統七年(1442),張太後病逝。此後「三楊」也相繼老死。皇帝年幼,宦官王振逐漸專權。他廣收官員們賄賂,可是於謙每次入京,從不送禮,更不去拜見王振。有人勸他送些禮給京中權貴,哪怕是帶些合薌(線香)、蘑菇、裹頭(手帕)也行,於謙則舉起大袖笑道:「帶有清風!」隨後,他又寫詩一首自勉:
手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一時傳為佳話。但這卻引起了某些權貴的不滿。正統十一年(1446),於謙入京奏事,薦舉參政王來、孫原貞可任河南、山西巡撫。王振遂借機誣蔑於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應下法司論斬。河南、山西兩省百姓聞知,紛紛入京上書,請求釋放於謙。王振迫於壓力,將於謙釋放,但將他降為大理寺少卿。兩省百姓恐怕繼任者是個貪官污吏,又集合一萬多人伏闕上書,要求於謙仍任兩省巡撫,身在兩省的宗室周王、晉王也提出相同的請求。王振無奈,只得將於謙官復原職。
正統十三年(1448),明朝邊防日益吃緊,兵部事務日加繁忙,於謙奉命入京,任兵部左侍郎。

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王振挾明英宗親征瓦剌。朝中大臣雖然極力反對,但王振一意孤行,率領臨時調集的大軍匆忙出征了。當時於謙被命留守京師,代兵部尚書鄺野管理兵部事務,輔佐留守的■王朱祁鈺。

八月中旬,英宗率領的出征隊伍全軍覆滅於土木堡(參見土木之役),皇帝也被俘虜。敗報傳到明廷,立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八月十八日,孫太後命■王監國,召集群臣商議對策。侍講徐珵首先出來,倡議南逃,群臣竟面面相覷,無人敢言戰守。這時候,於謙挺身而出,厲聲斥責徐珵,一語喚醒了滿朝文武大臣,得到孫太後、■王的支持,明廷因而把抗擊瓦剌、保衛北京、捍衛明朝的重任交給於謙。於謙也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盡心竭力,迅速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集中大批人力物力,充實北京地區的防禦力量,很快就安定了人心。

作者: 天使的畫具 2005-5-25 17:32 回復此發言

--------------------------------------------------------------------------------

2 於謙

十月,也先挾英宗率瓦剌大軍再次大舉南犯,兵臨北京城下。於謙面對強敵,毫無所懼,沉著冷靜,指揮若定,有勇有謀,與敵軍激戰五晝夜,終於打敗瓦剌,迫使也先退回塞外,使明朝轉危為安(參見北京保衛戰)。

明廷獲勝後,論功行賞,於謙功勞最大,景帝特加授他少保,仍總督軍務、兵部尚書。石亨則被封為武清侯,其餘文臣武將也有升賞。面對封賞,於謙卻誠心辭讓,他說:「四郊多壘,卿大夫之恥也,敢邀功賞哉!」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名利地位,而是國家的安危。他把勝利歸功於將士們,自己卻開始考慮如何去加強北邊的防務了。

於謙首先加強京師的防衛力量。他調遼東和宣府的部分兵馬入京,調名將楊洪和守居庸關有功的羅通回京,操練京軍。然後,他放眼全國,派僉都御史蕭啟等鎮守保定、河間、真定諸府,命刑部侍郎耿九疇去南直隸整頓江南江北衛所軍,招徠流民進行屯種,薦左都督朱謙代楊洪鎮守宣府,王竑守居庸關,派顧興祖、劉安、劉聚等修築北邊關塞要隘。

當時,投降瓦剌的太監喜寧和降軍小田兒屢次導引也先南下侵擾,甚至建議也先擁英宗至南京,另立朝廷,與景帝對抗,或奪取山東臨清,截斷漕運,卡住明廷的咽喉。於謙對此深惡痛絕,密令大同將領擒住喜寧,授計兵部侍郎王偉誘斬小田兒於陽和城外,並力勸景帝殺掉喜寧。

面對也先的騷擾,於謙從容鎮定,運籌帷幄,多次擊敗敵人。於是,也先改變策略,派三名使者至大同,要求明廷遣使講和。大同參將許貴將此事報告給了朝廷後,明廷發生動搖。於謙堅決主張採取強硬態度,反對議和。他說:「前遣指揮季鐸、岳謙往,而也先隨入寇。繼遣通政王復、少卿趙榮,不見上皇而還。和不足恃,明矣。況我與彼不共戴天,理固不可和。萬一和而彼肆無厭之求,從之則坐敝,不從則生變,勢亦不得和。貴為介胄臣,而恇怯如此,何以敵愾,法當誅。」隨後,他又移檄切責許貴。從此,邊將人人只知戰守,沒有再敢主張講和的了。

於謙對也先的誘降、脅和、反間等種種陰謀詭計,一一予以擊破,捍衛了明朝。瓦剌軍則因屢次失敗,死傷人數不斷增加,厭戰情緒日益滋長,也先與脫脫不花、阿剌知院之間也因分贓不均而導致原有的矛盾不斷加深。也先見明朝無機可乘,求和之心日盛。

景泰元年(1450)六月,阿剌遣使者來議和,表示也先願歸還上皇議和。明朝大臣對此反應很熱烈,紛紛要求景帝派使臣迎還上皇。但景帝唯恐失去帝位,不願迎請英宗,對群臣說:「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於謙則從容回答說:「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聽到於謙的話,景帝才放下心來,顧而改容道:「從汝,從汝。」不久,英宗終於被接回北京。但景帝對此仍深懷戒心,將英宗軟禁在皇城內的南宮中。

於謙對當時的形勢並未掉以輕心,他擔心明廷偷安,就上疏景帝:「上皇雖還,國恥未雪」,「和議難恃」,要求不要懈怠。他還提出一系列措施,繼續強化國防。一方面,加強宣府、大同、遼東及北京附近的防務,增加軍馬,修繕城堡關隘,收復獨石八城;另一方面,整肅軍紀,嚴懲犯法的石亨、郭亨、楊俊等軍官。同時,他還對與軍事有關的馬政、陣法、戰車、軍器、軍功制度等進行改革,採用新式火器。更重要的是,他對明軍主力——京營作了一次大改革。景泰二年(1451),他從京營中選出十萬人,編成十營操練,稱作團營。次年,他將團營增加到十五萬人。未選入團營的軍士仍歸三大營,稱為「老家」。團營十營中,每營一萬五千人,由一名都督(稱坐營都督)統帥,其下有都指揮三人、把總十五人、指揮三十人、領隊官一百五十人、管隊三百人。十團營設一名總兵官,由武清侯石亨擔任,受兵部尚書於謙節制,景帝又派太監曹吉祥、劉永誠為監軍。於謙規定,自他本人以下大小將官,都要親到教場操練陣法武器,下級軍官必須熟悉軍士及衛所番號。遇有戰事,京軍出征,各級將領隨隊而行,不再另派將領。經此整頓,京軍改變了兵將不相習、互不統屬的舊弊,戰鬥力大大提高,也節省出大量軍餉,有明京營軍制至此發生很大的變化。

作者: 天使的畫具 2005-5-25 17:32 回復此發言

--------------------------------------------------------------------------------

3 於謙

經過數年的整頓,明朝的國防力量大大加強,勝利地擊退瓦剌的侵擾,邊境上較前大大安定。相反,瓦剌軍失敗後,也先的威望大損,但他卻日益驕橫,逼死脫脫不花,於景泰五年(1454)自立為可汗,虐待蒙古諸部。不久阿剌襲擊也先,也先敗走,為其部下所殺,蒙古又陷入分崩離析之中。

明廷擊敗瓦剌軍,於謙立下了蓋世功勛,但他卻口不言功。盡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嫉妒他,拚命抹殺他的功績。例如,羅通受於謙薦舉守居庸關,立下了功勞,卻陰詆於謙等人:「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祿之人,憎賢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足與議也。」這當然與事實不符。

景帝並沒有為這些惡毒的攻擊所動,反而更信任於謙,對他的建議無不依從,每用一人,必密訪於謙,徵求其意見,於謙也每每據實相告,無所隱諱,不避嫌怨。於謙一直有痰疾,當他因勞累而疾發時,景帝便派太監興安、舒良輪番去探望,聽說他所服用的葯不好時,便詔令上方制賜,甚至專門為他備下飯菜,還親自到萬歲山,伐竹取瀝以賜。有人說景帝寵謙太過,興安等說道:「彼日夜分國憂,不問家產,即彼去,今朝廷何處更得此人?」一句話說出了朝廷對於謙的倚仗。御史顧■等彈劾於謙:「太專,請六部大事同內閣奏行。」這雖遭到於謙和戶部尚書金濂的駁斥,但卻仍不斷有人雞蛋里挑骨頭,這不能不讓人懷疑這些御史背後有人主使。

於謙性格非常剛直,輕視諸選耎大臣、勛舊貴戚,因此遭到這些屍位素餐者的反對。每遇事不如意,於謙就拊胸嘆道:「此一腔熱血,竟灑何地!」他對官場惡氣、士大夫們的自私自利、妒賢忌才、爭權奪利、貪婪無恥等醜陋面目非常了解。

景帝朱祁鈺是個心胸狹隘的人,他當了皇帝後,便盼望帝位能傳給親生兒子朱見濟,但他無法自己提出更換太子,孫太後和大臣們也不會答應這么做。景泰三年(1452),景帝終於想出了收買大臣的「妙計」:賜給內閣陳循、高谷白金各百兩,江淵、王一寧、蕭鎡、商輅白金各五十兩,白銀百兩,並升了他們及都御史楊善、王文的官職。不久,廣西土官黃■犯法當死,他為保命,情急生智,竟密奏景帝,請求更換太子。景帝正發愁無人提此建議,覽奏大悅,說道:「萬里之外,乃有此忠臣!」急令禮部會同群臣集議。陳循等很快簽字畫押,並迫使吏部尚書王直、於謙、御史左鼎等人簽了名,終使景帝以合法程序廢掉英宗之子、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做太子,大臣們也因此被加官晉級,拿雙份俸祿。對此,群臣按慣例推辭,唯於謙再三辭讓,這引起了景帝的不滿,景帝因此逐漸疏遠了於謙,始終未讓於謙進入內閣。

當時,徐有貞因倡議南遷受到於謙的斥責,始終痛恨於謙。總兵官石亨功勞不如於謙,卻被封侯,因而內心有愧,便上疏舉薦於謙長子於冕,遭到於謙的痛斥:「國家多事,臣子義不得顧私恩。且亨位大將,不聞舉一幽隱,拔一行伍微賤,以裨軍國,而獨薦臣子,於公議得乎?臣於軍功,力杜僥幸,決不敢以子濫功。」石亨面對於謙的正氣的批評,不思愧侮,反而痛恨起於謙來。同時,石亨掌京營兵,屢欲興風作浪,卻因於謙而不能得逞,對於謙痛恨之情與日俱增。都督張軏、太監曹吉祥等也都痛恨於謙。群小很快勾結在一起,日夜籌謀算計於謙。

景泰八年(1457)正月,石亨、徐有貞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擁英宗復位,即日於朝班中逮捕了於謙和王文,並以「意欲」迎立外藩為帝的罪名傅會成獄,誣判二人謀逆,處以極刑。法司對二人嚴刑拷打,王文極力進行辯解,於謙卻笑道:「亨等意耳,辯何益?」當案件提交給英宗時,英宗尚感猶豫,說:「於謙實有功。」徐有貞馬上說:「不殺於謙,此舉為無名。」

二十二日,於謙、王文同日被殺。在籍沒於謙家產時,未發現他家中有什麼值錢之物,只有正室關鎖甚固。打開看時,裡面除去景帝所賜的莽衣、劍器,別無他物。

據說於謙被殺時,陰霾四合,天下冤之。人們對明廷這種恩將仇報的做法非常憤慨,用不同的方式來紀念於謙。曹吉祥部下指揮朵兒拿酒到於謙被殺之地,慟哭致祭。曹吉祥怒而鞭打之,但次日他酹奠如故。都督同知陳逵冒死收殮於謙,裴太監秘密護送於謙少子逃往河南。天順三年(1459),於謙之婿、千戶朱驥扶送於謙靈柩回到故鄉,葬於西湖三台山麓。

於謙死後,繼任的兵部尚書陳汝言攀附石亨,貪污納賄,使於謙整頓國防之前功俱廢,英宗則憂形於色。後來西北有警,恭順侯吳瑾對英宗說:「使於謙在,當不令寇至此。」英宗聽罷,默默無語。

成化二年(1466)八月,遇赦回鄉的於冕,上疏為父訟冤,明憲宗這才親自為於謙昭雪,將崇文門內西裱褙胡同的於謙故宅,改為「忠節祠」,遣官祭奠英魂。憲宗親自撰寫誥語:「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持,為群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

弘治二年(1489),明廷贈於謙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肅愍,賜祠於其墓曰「旌功」。從此於謙與岳飛並卧於風光秀麗的西子湖畔,後人才有「賴有岳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的詩句。

『玖』 明朝於謙簡介 於謙的生平事跡有哪些

於謙(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於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永樂十九年,於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後,身為御史的於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遭其黨羽誣陷,下獄論死,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
天順元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謚肅愍。萬曆中,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拾』 於謙清正廉潔的事例

1、於謙自從土木之變以後一向有痰症病,明代宗派太監興安、舒良輪流前往探望。聽說他的衣服、用具過於簡單,下詔令宮中造了賜給他,所賜東西甚至連醋菜都有了。又親自到萬歲山,砍竹取汁賜給他。

有人說明代宗太過寵愛於謙,興安等說:「他日夜為國分憂,不問家產,如果他去了,讓朝廷到那裡還能找到這樣的人?」到抄家的時候,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財,只有正屋關鎖得嚴嚴實實。

2、正統年初,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內閣朝政,都很重視於謙。於謙所奏請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楊」主辦的。到了「三楊」去世,太監王振開始掌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

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於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

有人勸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於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後於謙入朝,推薦參政王來、孫原貞。

(10)歷史人物於謙的英雄事跡有哪個擴展閱讀:

於謙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

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於謙的英雄事跡有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