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漢奴戰爭打了多久

歷史上漢奴戰爭打了多久

發布時間:2022-02-04 18:11:06

❶ 漢匈全面戰爭大概要下多久啊

看你網速了,如果有1.011端,很快了,如果沒有,就要一兩個小時

❷ 漢匈戰爭的歷史結論

漢匈之戰
:從漢高祖六年至漢宣帝本始三年(前202年-前71年),漢朝於匈奴之間發生了持續130餘年的漢匈百年戰爭。最終西漢勝利,匈奴投降,給予匈奴沉重的打擊。
首先,從土地來說,匈奴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如河套、陰山、河西等,接連為漢軍所佔領,並徙民實邊,使之徹底漢化。而這些地方水草豐美,是最適於游牧之所在,失去之後,匈奴只能遠遁漠北,但漠北苦寒,環境極為嚴苛,在這種自然環境的約束之下,匈奴生存都已經成為了問題,所以才有「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的哀鳴。
其次,從人口上來說,中行說曾謂單於「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史記·匈奴列傳》),則可知匈奴即使最盛之時,人口亦不超過二百萬,而在武帝數十年不間斷地打擊之下,其人口的損失可想而知。河南之戰,漢軍斬、俘匈奴三萬餘人;河西之戰,匈奴被斬殺及降者,近九萬人;漠北之戰,漢軍斬殺匈奴亦近九萬;西域之戰,漢軍殲敵亦起碼在三萬之上,如此算來,在元朔2年至征和三年的37年間,匈奴被直接殲滅至少二十四萬以上,對於僅僅一百餘萬人口的匈奴來說,這種打擊不可謂不沉重。
再者,從財產上來說,由於匈奴以游牧為生,牲畜是他們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財產。而在武帝數十年的撻伐之下,匈奴牲畜的損失也是驚人的,譬如衛青收取朔方,逐白羊、樓煩二部,「得牛羊百餘萬」,襲右賢王,又得「畜數千百萬」。除了這種直接的掠取之外,在戰爭期間,匈奴往往將其民眾徙往北方以避刀兵,如天漢四年李廣利出朔方擊匈奴時,匈奴「悉遠其累重於余吾水北」,征和三年李廣利最後一次出擊,「單於聞漢兵大出,悉遣其輜重,徙趙信城北邸郅居水。左賢王驅其人民度余吾水六七百里,居兜銜山」(以上皆《漢書·匈奴傳》),在這種遠程遷徙的過程中,牲畜必然也會因為長途奔走、擠壓、碰撞而大量死亡,如果在牲畜繁育季節,還會導致母畜的流產。如此巨大的損失,恐非匈奴那種脆弱的經濟可以承受。

❸ 漢匈戰爭的全過程

西漢與匈奴戰爭,是秦漢以來最大的一場民族戰爭。武帝前期,西漢由於經過長期戰爭准備,經濟力量大大超過匈奴;建立了強大騎兵;選拔使用衛青、霍去 病等傑出的騎兵將領;採取遠程奔襲、各個擊破的方針,先後取得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的勝利,奠定了戰爭勝利的基礎。武帝後期,在匈奴遠遁漠北的情況下,由於騎兵不足,遠程奔襲不能形成兵力優勢,後勤供應也得不到保障。戰略上,急於求成,分散用兵。作戰指揮上也多有失誤。匈奴採取待漢軍兵 疲後撤時集中優勢騎兵截擊的戰法,成功地挫敗西漢數次反擊。匈奴雖然取得幾次作戰勝利,但其國力和軍事實力均大大弱於西漢。連年戰爭,人畜傷亡慘重。在遠 徙漠北苦寒地區後,經濟衰敗,人畜銳減,南下襲掠又為漢城塞所阻,加上內部傾軋,其勢漸衰,終為西漢所滅。
此戰,漢、匈雙方投入騎兵數十萬,大戰10餘次,小戰數十次,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騎兵作戰的戰略戰術和軍事指揮藝術,是中國戰爭史上的豐碑,在中國戰爭 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也促進了中國北部和西北部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中華民族的融合,為中華民族和中亞、西亞人民的友好往來,創造了條件。

❹ 歷史上的漢匈大戰雙方兵力都是多少還有匈奴人是怎麼滅亡的

戰爭對漢朝社會的影響

武帝的對匈作戰,在給匈奴造成沉重打擊的同時,也給漢朝自身帶來了極大的破壞,所謂「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漢書?夏侯勝傳》),簡而言之,即「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八個字是也。

海內虛耗,指的是國家財用衰竭,自從武帝對匈奴用兵以來,高惠文景七十餘年積儲,一朝而盡。築朔方城,「轉漕甚遠,自山東咸被其勞,費數十百巨萬,府庫並虛」,到了元朔六年即和匈奴開戰的第十年時,已經是「陳臧錢經用,賦稅既竭,不足以奉戰士」,而到絕漠遠征時,情況已經惡化到「財匱,戰士頗不得祿」的境地了(以上皆《漢書?食貨志》)。

武帝時,曾大幅度改革財賦政策,這些政策包括:1、實行鹽鐵專賣,即將鹽鐵經營權收歸國有;2、平準均輸,即由國家設置專門機構來壟斷商品交換、控制物價:3、算緡和告緡,即徵收財產稅,有隱瞞財產著一經告發,幾全部沒收;4、增口賦,即提高人頭稅,將原先每人每年20錢提高為23錢,起征年齡亦由七歲下調至三歲;5、鬻爵,即出賣武功爵。

這些新的財政政策,幾乎全部是搜刮財富的措施,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武帝一朝財政入不敷出、國庫空虛、國力透支的窘境。景帝時「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守閭閻者食粱肉」(《史記?平準書》)的盛世境況,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

而武帝一朝的人口,也呈連年下降的趨勢。據葛劍雄《中國人口史》的統計,武帝在位54年,其中人口增長速度正常的年份,只有區區7年,人口增長低於正常速度的年份,為21年,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年份,則為26年。

據葛先生推算,武帝末年時人口總數為3200萬,而其初年元光二年時,人口有3600萬,兩者相較,整整減少400萬,減幅為11%。而以文景時期正常人口增長速度7%計算,則武帝末年人口本應為4758萬,若以此算來,則武帝一朝人口損失高達1558萬。因此,說武帝時「戶口減半」雖然有水分,但絕非空穴來風。

武帝時人口減少如此之多,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連年戰爭,而且主要是對匈作戰。從葛先生的統計表上明顯可以看出,武帝初幾年,都保持了正常的人口增長速度,恰恰就是從對匈開戰的元光元年起,人口開始了低速增長。而到了後期,則幾乎全部為零增長或負增長,由此可見對匈戰爭給社會所帶來的破壞之巨。

與此相對應的,是社會上流民大量出現,據葛劍雄統計,元封四年時,關東流民高達200萬,當時關東總人口大約3000萬,則流民已佔總人口的7%,於是,「盜賊滋起,大群至數千人,擅自號,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小群以百數,掠鹵鄉里者不可稱數」(《漢書?酷吏傳》),秦末之事幾乎復現。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武帝一朝對匈作戰中,漢軍的確取得了極大戰果,對匈奴造成了沉重打擊,連得河南、河西等地,逼迫匈奴遠遁,從此漠南無王庭,使得匈奴由盛轉衰,為日後匈奴的徹底覆滅奠定了基礎。

但是,武帝的征伐,對漢匈雙方都造成了損失,就漢朝而言,四十餘年的對匈作戰,嚴重消耗了漢朝國力,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幾乎使亡秦之事復現,所幸的是匈奴綜合國力遠遜於漢,雖然這場戰爭使雙方國力同時衰落,但對人口不多,經濟基礎薄弱的匈奴來說,影響更大。

不過,終武帝一朝,漢對匈奴都不具有明顯優勢。從
軍事
上說,在整個四十餘年的戰爭過程中,漢軍始終存在決策隨意、敵情不明、天地不得的問題,雖然在個別戰役中能夠取得一些相當大的戰果,但這基本上都是將士用命的結果,並不能掩蓋漢軍的這些缺陷。而且在戰役過程中,縱然取得勝利,也往往是消耗戰,己方的損失極為驚人。

匈奴經過武帝一朝的打擊之後,雖然受到重創,但政治結構依然完整,軍事實力並未崩潰,直到昭宣之世,仍有以數萬騎寇掠漢邊的能力,這說明,武帝對匈奴的打擊雖然沉重,但遠非致命。如果無限誇大武帝的作用,以為經武帝打擊後,匈奴即處於敗亡邊緣,那是不對的。

錢穆先生言:漢武武功,實至昭宣以後始得遂成也。且漢武窮兵黷武,敝中國以事四夷,計其所得,若不償於其失。事實也正是如此,匈奴之不為中國患,始於宣帝時,漢之服西域,亦於宣帝時。

因此,若將武帝一朝的戰爭隔離來看,則其評價著實有限。只有結合宣昭二帝的內外政策,武帝一朝的對匈作戰才具有長遠意義。

當然,對於武帝來說,雖然他並未徹底滅胡,而且連年的戰爭也使國力完全透支,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漢朝臣服於匈奴的屈辱歷史,的確是在他手裡結束的,這又是他的偉大之處了

❺ 西漢歷史上有多次與匈奴作戰的記載,請問標志著漢匈戰爭結束的是什麼事件

歷史上漢匈之戰並沒有停歇,直到東漢時期,還有竇憲、竇固等人大規模出擊匈奴的記載。只能說漢武帝時期,漢匈戰爭的結束。其標志是公元前119年,漠北戰爭的勝利。
漠北之戰發生於中國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也最艱巨的戰役。漠南、河西之戰後,匈奴單於雖率部遠徙漠北,仍不斷攻掠漢朝北部邊郡,企圖誘漢軍越過大漠,以逸待勞,擊滅漢軍。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遣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及數萬步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力求徹底殲滅匈奴主力,並組織步兵數十萬、馬數萬匹以保障作戰。
西漢與匈奴的漠北戰役,是漢武帝向匈奴戰略進攻的頂點.也是匈奴伊稚斜單於與西漢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大決戰。
河西戰役之後,匈奴勢力遭到沉重打擊,但伊稚斜單於仍未停止南下襲擾。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匈奴兩路大軍,各數萬騎,分入右北平及定襄,殺掠吏民千餘人而去。
此時,西漢王朝由於長期對匈奴用兵,財政發生困難。漢武帝及時調整政策,實行整理幣制、專賣鹽鐵、加重商稅等措施,秣兵厲馬,准備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
經過兩年時間的積極准備,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調集10萬騎兵,命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領5萬,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並以郎中令李廣為前將軍、太僕公孫賀為中將軍、主爵趙食其為右將軍、平陽侯曹襄為後將軍,統歸衛青指揮。霍去病屬下未配備裨將,但所統兵卒多是經過挑選的敢力戰深入之士 ①,其中包括大量的匈奴降將,如歸義侯復陸支(因淳王)、伊即靬(樓王)。
為了確保作戰勝利,漢武帝還徵集 私負從馬凡十四萬匹 ②,步兵數十萬,負責轉運輜重,保障後勤供應。為這次大戰准備的糧草更是不計其數。
漢軍原計劃由霍去病出定襄,直攻伊稚斜單於。後從俘虜口中得知伊稚斜單於已東去,乃改變計劃,令霍去病出代郡,衛青出定襄,兵分兩路北進。
匈奴得知漢軍來攻,趙信為伊稚斜單於出謀: 漢兵既度幕,人馬疲,匈奴可坐收虜耳 ③。於是伊稚斜單於將部眾人畜輜重轉移到更遠的北方,以精兵待於漠北,專候漢軍的到來。
衛青出塞後,捕獲俘虜,得知伊稚斜單於的確實駐地,便令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兩部合並,從東路出擊匈奴軍側背,自率精兵直攻匈奴軍。
衛青大軍出塞1千餘里,涉過大沙漠,終於與伊稚斜單於所部相遇。衛青見匈奴軍早有準備,便下令用武剛車(四周及車頂以厚革皮覆蓋用於防護的戰車)環繞為營,扎站住陣腳,隨即以5千騎兵向匈奴發起沖擊。伊稚斜單於也令萬騎出動應戰。雙方激戰。戰至黃昏,大風突起,沙礫撲面,兩軍不相見。衛青乘勢急令大軍從左右兩翼包抄,將匈奴軍陣團團圍住。伊稚斜單於見勢不妙,自料漢兵勢眾,難以取勝,便率壯騎數百從西北方向突圍逃走。
天將黑,漢、匈兩軍仍在混戰,死傷相當,這時,漢軍左校捕到俘虜,知伊稚斜單於已逃脫,急報衛青。衛青立即遣輕騎連夜追擊,自己率主力隨後繼進。匈奴軍潰散。至天明,漢軍追出200餘里,未能追上伊稚斜單於,沿途殲敵萬餘人,進至寘顏山(今蒙古納柱特山)趙信城(為趙信所建,故名),獲得匈奴大批屯糧,補充了軍隊。整休1日,盡焚其城及剩餘軍資而還。此戰衛青軍殲敵19000人。
從東路出擊的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軍,因迷路,未能如期抵達漠北與衛青大軍匯合。待衛青返回漠南才與2人相遇。衛青命長史傳喚李廣到幕府,問其失道曲折欲上報天子,李廣自殺。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趙食其回到京城,被交給法官,趙食其交了贖金,成為平民百姓。
另一路,霍去病率軍出代郡後,北進2千餘里,越過大沙漠,與匈奴左、右賢王部遭遇。霍去病指揮漢軍和俘虜的匈奴部眾向匈奴軍發動猛烈進攻,大敗匈奴軍,俘獲屯頭王、韓王等3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以1萬的己方損失,殲敵70443人,左賢王和右賢王部精銳幾乎損失殆盡。左賢王率親信棄軍逃走。霍去病揮軍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在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得勝而回。
漢武帝對漠北戰役的勝利極為滿意,漢軍凱旋後,他加封衛青、霍去病為大司馬,從此2人各號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功績尤其贊賞,不僅 令驃騎將軍的官階和秩祿與大將軍等 ①,而且再 以五千八百戶益封驃騎將軍 ②,其部下將官也多人封侯受賞。衛青則因戰功不能超過戰損,而未得益封,其部下 軍吏卒皆無封侯者 ③。漠北大戰,是西漢對匈奴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仗,雙方都竭盡了全力。
這一仗,匈奴兩路被殲9萬餘人,元氣大傷, 是後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④,其實力日漸衰落。漢軍傷亡數萬人,馬匹損失了十幾萬,後備空虛,短時期內也無力再發動大規模進攻。但匈奴威脅並未根除,漢武帝仍在積蓄力量,准備繼續打擊匈奴。匈奴採納了趙信的意見,派使者去漢朝,說好話請求和親。天子詢問臣下的意見,有人說和親,有人說趁機讓匈奴臣服於漢朝。丞相長史任敞說:「匈奴剛剛遭受失敗,處境困難,可以讓他們做外臣,每年春秋兩季到邊境上來朝拜皇上。」漢朝派任敞去見單於,單於聽了任敞的計劃,大為生氣,扣留了任敞。漢朝於是收集兵士馬匹,准備一舉殲滅匈奴殘力。這時驃騎將軍病故,於是漢朝很長時間沒有北上攻擊匈奴。
漢武帝中期對匈奴一系列重大戰爭的勝利,是西漢王朝幾十年經濟發展、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強化、軍事實力不斷提高,尤其是騎兵部隊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的結果;也是人民群眾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支持的結果。因為它是為了制止匈奴貴族統治集團掠奪北方各族人民的戰爭,客觀上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利益。同時也是與漢武帝本人的 雄才大略 和戰略決策的正確分不開的。
漢武帝作為封建時代最傑出的帝王之一,能夠在大政方針上審時度勢,順應歷史形勢的發展,適時地改變前代單純防禦的戰爭策略,確立了新的攻勢戰略思想,奪回了戰爭主動權,改變了西漢王朝幾十年來被動挨打的不利地位。他針對匈奴的分布特點,正確地採取了各個擊破的方針,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戰略計劃。為了貫徹主動進攻的攻勢戰略思想,漢武帝還進一步大力建設騎兵部隊,提高了漢軍在荒漠中行軍作戰的機動能力和攻擊力。在用人方面,鑒於一些老臣宿將,如韓安國、李廣等,雖然英勇敢戰,令匈奴聞風喪膽,但由於多年來消極防禦戰略思想的影響,他們無法擺脫 守邊 、 堵擊 等防禦戰法的束縛,每出戰勝少敗多,不能擔負指揮騎兵集團在荒漠草原地區進行大規模機動作戰的重任,因此漢武帝破格地選拔了一批如衛青、霍去病等善於指揮騎兵集團行軍作戰的年青將領,承擔起打敗匈奴的重任。
衛青、霍去病則不負重託,充分領會了漢武帝的攻勢戰略思想,每次出戰都表現出主動進攻、大膽果決的積極進取精神,敢於快速沖擊、遠程奔襲、大范圍迂迴包圍,由於他們的出色指揮,使漢軍跋涉千里而攻勢不減。在實戰中,他們都能充分發揮騎兵的特長,以正面的連續沖擊,配合兩翼包抄,摧垮敵軍抵抗,霍去病採用游牧民族的打法,以輕騎兵遠程奔襲、窮追不舍、將敵軍趕盡殺絕,這些都是漢軍所以戰勝匈奴軍的主要原因。另外,漢武帝在外交上派彭吳聯絡貊,以阻止匈奴向東發展,派張騫通西域,與西域諸國建立友好關系,以切斷匈奴右臂;經濟上發展生產,實行鹽鐵官營、酒類專賣,整頓幣制和稅收等,都為打敗匈奴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匈奴在這幾次重大戰役中失敗,除政治、經濟等原因外,主要是對西漢幾十年經濟發展所積累的雄厚財力,以及西漢騎兵部隊的迅速發展和戰略戰術的改變估計不足,在戰略上輕視西漢,加之各部之間沒有很好地協調配合,因此處處被動,不僅喪失了戰爭主動權,而且在漢軍的連續打擊下,連戰連敗,左、右部主力損失殆盡,只有單於本部尚保留了一點元氣。
漠北之戰最終以漢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在這次戰役中,共殲滅匈奴軍9萬餘人,使其一時無力渡漠南下。西漢亦損失兵力數萬人,馬10萬余匹。匈奴左右兩王所部主力幾乎全部被殲。 伊稚斜單於因與兵眾失散十餘日,以致於被誤認為戰死沙場,右谷蠡王自立為單於,十幾天後伊稚斜單於復出,右谷蠡王乃去號,匈奴王廷的混亂與狼狽狀態由此可見其嚴重。由於大批有生力量被殲、大批物資喪失,匈奴單於不敢再在大漠北緣立足而向西北方向遠遁,因而出現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如果說漠南之戰後匈奴單於移王廷於漠北還可以看作是一種戰略轉移的話,那麼,漠北之戰後的「漠南無王廷」則標志著匈奴勢力大范圍的退縮。此後,雙方暫時休戰,經過這次大決戰,危害漢朝百餘年的匈奴邊患已基本得到解決。

❻ 漢匈百年戰爭的過程

從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馬邑之戰開始, 至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戰結束。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龍城之戰。武帝派遣車騎將軍衛青、騎將軍公孫敖、曉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四路出擊。然而四路出擊,導致兵力分散,四路軍馬之間無聯系。這次戰爭公孫賀一無所獲,公孫敖、李廣皆兵敗,唯有衛青斬首七百凱旋,受封關內侯。
前127年,衛青,李息出雲中,西經高闕,直到符離(今甘肅北部),取得河南之戰的勝果,奪取了河套地區,漢朝設置朔方郡。 次年,又派遣校尉蘇建率領十萬人興築陰山甫麓的長城。
元朔五年(前124年),武帝令大將軍衛青帶領六將軍出塞六七百里,夜襲右賢王,俘虜一萬五千餘人,但是右賢王率部下精騎逃走。
元朔六年(前123年),衛青再次將出擊匈奴,雖斬首九千餘,消滅大量匈奴精銳,但自身也受到很大損傷。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隴西,殲滅渾邪王的部隊,越過焉支山一千餘里,取得了河西之戰的勝利,獲得隴西,設置涼州四郡。 匈奴人哀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匈奴單於恨渾邪王損兵折將,渾邪王和休屠王害怕,便投降漢朝。
元狩四年(前119年),衛青出塞千餘里,與匈奴單於軍相遇,交戰,匈奴不利,單於引數百騎突圍而去。衛青追至趙信城,不得單於,乃燒城中余栗而還。自此之後,由於種種原因衛青不復出征匈奴。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餘里,越離侯山,渡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七萬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北部的肯特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史稱「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鹵(虜)獲丑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僅二十三歲,一生戰無不勝,凡六擊匈奴,開河西酒泉之地,斬俘敵12萬餘人,收降4萬餘人。其後十一年,衛青卒,一生七擊匈奴,一與單於戰,收河南地,斬捕首虜五萬余級。兩位抗匈名將對匈奴軍事力量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使漢朝百餘年的匈奴邊患基本得到解決。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武帝派遣浞野侯趙破奴出擊匈奴,遭受匈奴八萬騎兵圍困而大敗,趙破奴被俘,兩萬余騎。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兵出擊右賢王,斬首萬余而歸。但是騎都尉李陵遭受匈奴圍困,血戰後無力突圍,投降匈奴。
征和三年(前90年),李廣利受命出兵五原伐匈奴的前夕,丞相劉屈氂與李廣利合謀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史載:「征和三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出擊匈奴。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與廣利辭決。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尚(長)何憂乎?』」後劉屈氂被腰斬,李廣利妻被下獄。此時李廣利正在燕然山乘勝追擊,聽到消息,恐遭禍,欲再擊匈奴,取得勝利,以期漢武帝饒其不死。但之後兵敗,李廣利只得投降匈奴,士卒死亡數萬人,在深入大漠一千餘里的境內,沒有足夠的給養,很難生存。 消息傳來,漢武帝中止了與匈奴的戰爭,不復出兵。
《資治通鑒》卷二十一,對於漢武帝使李廣利對匈奴用兵一事,提出批判:「武帝欲侯寵姬李氏,而使廣利將兵伐宛,其意以為非有功不侯,不欲負高帝之約也。夫軍旅大事,國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為不擇賢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為名而私其所愛,不若無功而侯之為愈也。然則武帝有見於封國,無見於置將;謂之能守先帝之約,臣曰過矣。」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由於政治上的征和二年太子劉據巫蠱案真相大白、經濟上連年征戰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以及衛青、霍去病、李廣等眾多名將的先後去世,漢武帝晚年悔過,下輪台罪已詔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停止對匈戰爭,同時以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施行休養生息的國策,以彌補連年征戰而導致的衰敗的社會經濟局面。 此時漢朝大虛,「海內虛耗,戶口減半」 ,漢武帝去世那年,「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 從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的浚稽山之戰開始,至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漢援烏孫擊匈奴之戰而結束。
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漢遣五將軍率16萬騎兵,烏孫發兵5萬騎兵,共擊匈奴,取得了對匈戰爭的最後勝利。

❼ 自秦朝以來,漢匈戰爭打了多長時間

漢匈戰爭270年。先是高祖從前200到前198年,然後武帝、昭帝、宣帝從前133年到前71年。之後和平一百多年,直到東漢的71年再次戰爭,最終解決問題。總長270年,戰爭期間65年。起於高祖劉邦圍困於白登山,終於金微山之戰。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三十二萬征伐叛將韓王信,前鋒進至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時,被冒頓單於率精兵四十萬圍困於白登山(平城東北)。雖然軍中猛將謀士如雲,「馬上天子」久經沙場,此時卻是一籌莫展,被困於冰天雪地之中達七日之久,方得僥幸解圍。平城之戰是漢匈正式交鋒的第一戰,竟以如此慘敗的結局而告終,這恐怕是漢高祖出師時始料所不及的。平城失利的陰影曾長期困擾著漢廷君臣,一時間談匈奴而色變,不得不在匈奴鐵騎的威脅之下委屈求全,實行「和親」之策以換取邊境的安寧。雪平城之恥,成為漢高祖的繼承者們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無數將士為之浴血奮戰,埋骨於大漠,長眠於翰海。經歷三個世紀的風風雨雨,漢匈於大漠的角逐爭雄,終於以金微山之戰為標志而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❽ 漢匈戰爭詳細介紹

漢匈戰爭,又稱漢匈百年戰爭是指西漢初年,對匈奴的一系列戰役,雙方各有勝負,前後歷經130餘年的戰爭。此一期間漢朝與匈奴的關系是以和親政策和戰爭政策互相存在,另外,漢武帝的元狩二年(前127年)開始修築「漢長城」。
編輯本段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從漢高祖七年(前200年)至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 這一階段採取了妥協的和親政策。漢文帝時,「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煩苦百姓」。前198年,漢高祖接受漢匈雙方以長城為界並同意每年向匈奴朝貢絲綢,米酒和糧食,直至前138年漢武帝時期。
編輯本段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從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馬邑之戰開始,至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戰結束。 前127年,衛青,李息出雲中,西經高闕,直到符離(今甘肅北部),取得河南之戰的勝果,奪取了河套地區,漢朝設置朔方郡。次年,又派遣校尉蘇建率領十萬人興築陰山甫麓的長城。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隴西,殲滅渾邪王的部隊,越過焉支山一千餘里,取得了河西之戰的勝利,獲得隴西,設置涼州四郡。匈奴人哀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匈奴單於恨渾邪王損兵折將,渾邪王和休屠王害怕,便投降漢朝。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餘里,越離侯山,渡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七萬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北部的肯特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史稱「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鹵(虜)獲丑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僅二十四歲,一生戰無不勝,凡六擊匈奴,斬俘敵12萬餘人,收降4萬餘人。 征和三年(前90年),李廣利受命出兵五原伐匈奴的前夕,丞相劉屈氂與李廣利合謀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史載:「征和三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出擊匈奴。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與廣利辭決。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尚(長)何憂乎?』」後劉屈氂被腰斬,李廣利妻被下獄。此時李廣利正在燕然山乘勝追擊,聽到消息,恐遭禍,欲再擊匈奴,取得勝利,以期漢武帝饒其不死。但之後兵敗,李廣利只得投降匈奴,士卒死亡數萬人,在深入大漠一千餘里的境內,沒有足夠的給養,很難生存。消息傳來,漢武帝中止了與匈奴的戰爭,不復出兵。《資治通鑒》卷二十一,對於漢武帝使李廣利對匈奴用兵一事,提出批判:「武帝欲侯寵姬李氏,而使廣利將兵伐宛,其意以為非有功不侯,不欲負高帝之約也。夫軍旅大事,國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為不擇賢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為名而私其所愛,不若無功而侯之為愈也。然則武帝有見於封國,無見於置將;謂之能守先帝之約,臣曰過矣。」 漢武帝晚年悔過,下罪已詔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此時漢朝大虛,《漢書》:「天下虛耗,人復相食」,漢武帝去世那年,「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
編輯本段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從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的浚稽山之戰開始,至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漢援烏孫擊匈奴之戰而結束。 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漢遣五將軍率16萬騎兵,烏孫發兵5萬騎兵,共擊匈奴,取得了對匈戰爭的最後勝利。
編輯本段後記
然而此一勝利是短暫,漢匈真正的戰事一直延續三百年之久,直到東漢永元三年(91年)大將軍竇憲、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出擊鹿塞(內蒙古磴口縣西北七十公里)三千華里,大破匈奴於金微山(今外蒙古杭愛山),徹底解決漢朝歷時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東漢雖徹底擊敗北匈奴,但始終無法佔領漠北之地,對領土擴張並無助益。另一方面,東漢擊破北匈奴,使得鮮卑擺脫匈奴的威脅而壯大,鮮卑取代匈奴成為中國的邊患。

❾ 漢匈全面戰爭漢朝都和哪些勢力開戰都在多少天

時間不知道,但是開戰的勢力都是根據史實來的!匈奴,朝鮮,百越,西南夷,羌族都會開戰!當然前提是到了開戰前,這些國家還沒有滅亡!

❿ 漢匈全面戰爭最重要的幾個戰役及結果

公元前2世紀,當時的匈奴橫行於亞洲大陸,迫使漢帝國隱忍和親、欺壓著西域諸國和北方草原其他民族。而漢帝國經過幾代皇帝的休養生息已國富力強,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願再受匈奴壓制 漢匈全面戰爭,決意對匈奴發動全面反擊;而在南亞,當時的印度孔雀王朝在歷經輝煌之後,已經分崩離析,正處於混戰;東方浩瀚大海之中,尚處在部落時期的倭人似乎也開始進行文明的探索。而在遙遠的西域以西,更是出現了一隻神秘的軍隊,他們自稱羅馬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漢奴戰爭打了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