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有什麼經典的歷史書

有什麼經典的歷史書

發布時間:2022-07-19 18:05:45

Ⅰ 經典歷史書籍推薦

經本人研讀,覺得很不錯的幾本歷史書籍推薦:

1、二月河歷史小說:《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是中國著名歷史作家二月河所著的「帝王系列」小說之一。作品共有三卷,分別是九王奪嫡、雕弓天狼、恨水東逝。小說跨越康、雍、乾承先啟後數十年的歷史,成功地描寫了雍正皇帝波瀾壯闊、兒女情長的一生。

2、《血腥的盛唐》——中華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

《血腥的盛唐》將大唐王朝的興起與沒落、輝煌與黑暗娓娓道來,是一部堪稱「中華民族歷史縮影」的文學作品。翻開本書,唐朝的繁榮昌盛讓我們驚訝。當時,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領土面積為當今中國的兩倍,無數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吸引了300多個國家的人們前來學習交流。但是,盛極必衰,大唐後期的近百年間,內戰不斷,硝煙四起,屍橫遍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腐敗、血腥,最終讓最輝煌的盛世唐朝陷入黑暗之中……

3、經典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是迄今為止唯一全本白話正說明朝大歷史。作者當時明月以通俗淺顯甚至娛樂化的手法重述、重寫歷史,引發了一場「感染」者高燒不退的「讀史熱」。如果你看過市場是呆板乏味的歷史書籍你就會體會到《明朝那些事兒》的高明之處。歷史是用來品讀的,不是像記流水賬的那樣,某某年朱元璋參加了起義軍,某某年稱帝。這樣的書籍沒有一定的功底你是沒法看下去的,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心態浮躁,看不到幾頁就厭倦了,我們中華歷史又怎能得以普及?

《明朝那些事兒》之所以受如此熱捧就是打破了傳統的寫法,讓大家在輕松愉快中了解歷史,這對我我國的文化史知識的普及是有極大的推進。

4、智慧歷史小說《司馬懿吃三國》

《司馬懿吃三國》共有五部,詳盡的介紹了司馬懿如何憑借數十年如一日的隱忍、無與倫比的沉默和計謀擊敗群雄,最終獨霸天下。司馬懿小心翼翼地潛伏在曹操身邊幾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裝弱、裝傻、裝病、裝癱,甚至裝死來麻痹敵人、對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無所不用其極。幾十年如一日的隱忍,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無底線的忍耐和毅力……

5、《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中國近代史權威性歷史讀物

這部《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便是中國這潮起潮落的400年歷史的一個詳細介紹和分析!本書自1970年出版後先後修訂過6次,到這一版本已經相當完善了,被外國稱之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也是中國近代史研究最暢銷書籍之一,是一本極具影響的經典好書。

就先介紹這幾本書吧,更多歷史書籍見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http://www.haoshuguan.com/lishixiaoshuo

Ⅱ 中國哪些歷史書籍比較經典

史書的話就看《史記》和《資治通鑒》吧

娛樂點的讀物看看《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之類的。

現代的推薦看看《明朝那些事兒》

Ⅲ 有什麼好看的歷史書籍

春秋戰國,《原來這才是春秋》;《戰國策》,這本真的超好看的,不過是文言,要看有白話對照的;《春秋那些事》;《流血的仕途》,這個寫戰國末年,還有秦朝初期的事
漢朝,《那時漢朝》《漢朝這些人》
宋朝,《如果這是宋史》,《宋朝那些事兒》
明朝,《竊明》這個比較類似小說,寫明末的
《二十四史演義》這個講了很多農民軍起義的
唐朝,《唐史並不如煙》《唐朝那些事兒》,我們學校對面那個書店看到的,很不錯的樣子
元朝的《正說元朝十五帝》
像清朝這么可悲的朝代怎麼會有人寫的像明朝那些事一樣輕松。。
還有《歷史是個什麼玩意1.2》

Ⅳ 十大精典歷史書籍

一、《古玉精英》,《古玉掇英》,中華書局
唯一一部以私人藏品而成為古玉收藏教科書的經典書籍,雖然不一定盡善盡美,然而,在收藏家普遍自信而不信他人,從而使得館藏品書籍獨秀天下的時候,該書使有理想的收藏家看到了收藏文化的希望。

二、《中國玉器全集》,河北美術出版社
該書自從出版以後,就幾乎成為了鑒定人員和高仿人員的教科書。

三、《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出版社
從書名就可以看出其內容,該書擁有華麗的編著團隊,在古玉類書籍中堪稱翹楚,這也可稱為古方先生最大的學術成就。稍顯不足的是該書以地域分冊,但不同地域出土的玉器不同年代數量差異顯著,因此,每冊讀完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倘若該書每冊收錄了當地各個時代的出土典型玉器,則玉器分布的不平衡清晰可見。

四、《中國古玉器圖典》,文物出版社
古玉器的詞典類工具書,內容簡潔而全面,並可作為入門類閱讀

五、《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上、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故宮博物院玉器藏品圖錄,這些玉器並無明確的出土記錄,在故宮藏玉排除現仿的基礎上,根據其特徵進行斷代歸納,這對於民間藏品斷代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六、《明代玉器》,紫禁城出版社
明代玉器在玉器發展史上非常獨特,經常與清代玉器一起以「明清件」聞名於世,然而,其與清代玉器差異相當大,明代玉器與唐宋元玉器的聯系之緊密更甚於與清代玉器的聯系,該書是關於明代玉器的專門論述,尤其明代玉器與前代玉器風格的聯系,更是值得稱贊,也是其獨特視點。

七、《古代玉器》,文物出版社
這是一本小書,卻被張明華先生以寬闊的視野概括得精緻怡人,在古玉大塊頭書籍中宛若小家碧玉般婷婷玉立。

八、《玉器時代,美國博物館藏中國早期玉器》,科學出版社
流失到國外的史前玉器大集合,這些玉器因為失去了出土的確切證據而對使其斷代尤其值得關注。一部分玉器也彌補了國內出土標

九、《古玉鑒別》,文物出版社
這是唯一一本文字較多的經典古玉參考書,讀完它需要一定的耐心,但讀文字類的書往往獲得的感悟更不一般。作為寶玉石專家的視點,值得關注。

十、《認識古玉》,中華自然文化學會出版
觀點有爭議,卻給人以無限啟迪的一部古玉參考書。

Ⅳ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Ⅵ 歷史書籍有什麼可以推薦的

《二十四史》、《史記》這些書一般人看不懂,你暫時先別想了,以後如果有能力再說,《明朝那些事兒》和百家講壇那些書,屬於「文化快餐」,「快餐」吃多了也不好。
我向你推薦兩本書,你肯定看得懂,而且很有思想,很專業。一本是呂思勉先生的《呂著三國史話》;另一本是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
歷史方面的書籍,包括《史記》、《二十四史》這些習慣上我們認為比較權威的史書由於種種原因都有一些記載失實的地方,呂先生在其《呂著三國史話》中對於歷史記載的深刻分析有助於我們在歷史書籍閱讀過程中更准確的把握史實,去偽存真。
思勉先生和黃仁宇先生在他們的這兩本著作中對歷史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很專業而且也不難掌握,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還被很多美國高校選為歷史科的教材。我覺得你應該好好讀一下這兩本書,作為你以後讀其它史書的理論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以後你再讀其它的歷史書籍,就不是在盲目的填鴨式的讀書,而是能在讀史的過程中有所思考,並能從中得到啟迪。

Ⅶ 細讀中國歷史,有哪些歷史書推薦為什麼推薦它們呢

《中國通史》介紹中國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根據朝代,通過大量的遺址文物、歷史拍攝場景的再現,如大量的圖形數據和運用現代手段如歷史、影視信息、全方位、新視野,多層次再現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精髓,讓觀眾清晰地感受歷史的演進過程,全面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理由:呂思敏先生的書簡潔明了,沒有多餘的詞,所以難免會有嫌疑,我配合各種搜索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閱讀了這本書,收獲頗豐。陸先生絕對是民族主義者,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大秦帝國》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共六卷十一卷。它從爭奪霸權的斗爭開始,以小說的形式描述了大秦帝國的興衰。秦朝對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朝代。從秦朝開始,汽車和書籍是一樣的,中國真的有統一的概念。這個朝代形成的封建制度,只有15年的壽命,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我們的領土經歷了多少動盪,我們始終受到一種源自秦朝的思想的影響——世界統一。秦始皇嬴政也是一位備受贊譽的皇帝。毫無疑問,他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但同時,他又是殘暴和殘忍的。當然,嬴政並不是大秦帝國的絕對主角。作者從秦國是一個小諸侯國的事實出發,秦國經歷了歷代帝王的洗禮,最終達到輝煌的頂峰,然後迅速衰落。如果你不想閱讀枯燥的歷史文獻而想了解秦朝的歷史,那麼《大秦帝國》是你最好的選擇。

Ⅷ 推薦幾本好歷史書

《史記》,「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

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Ⅸ 細讀中國歷史,有哪些歷史書推薦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不同於以往歷史學家觀點的經典之作,被《人民的名義》再次帶火的書。

公元1587年,明萬曆十五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是大事件爆發的前夜,在中國歷史上卻是極其普通的年份,此書英文標題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翻譯過來就是: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

但從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觀來看,在這一期間發生的看似「細枝末節」的小事,可以說是發生的「大事」的症結。按照美國心理學家普尼克的說法:「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有關中國人過去和現在的許多問題,你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比如說,黃仁宇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帝制中國的弊病就是以道德代替法制,憑借私人關系來彌補制度的不足。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特點,也是中國一貫講究人情的歷史大環境,這對於解釋歷史上任何一朝都有的「任人唯親」以及尋找中國歷史發展其他問題的症結有一定啟發作用。

《萬曆十五年》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歷史書,而是從技術的角度認識歷史,融合了自身的人生經歷和治學體驗,視角有別於一般的歷史學家,黃仁宇通過這本書告訴世人他的一個獨特觀點:以德治國、以禮儀治國的理念通常是虛幻的,和「道德」相比,可靠的數字、優秀的制度、高明的「手腕」才是帝國靠譜的發展路徑。

以下摘錄部分,供看官參閱。

表面上的寧靜通常是虛幻的,文官集團缺乏應有的合舟共濟,反而集中了無數利害沖突,形成了一個帶有爆炸性的團體,在萬曆皇帝御宇的四十八年中,特別到了後期,大臣們已經看透了中樞無復具有領導全局的能力,也就不得已消極敷衍的態度來應付局面。此類態度類似疫氣,很快就會在文官中流傳,使忠於職守者缺乏信心,貪污腐敗者更加有機可乘。這種不景氣的趨勢愈演愈烈,使整個王朝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之所以能勉強維持,實在是因為替代的辦法尚未找到。而像我們這樣龐大而歷史悠久的帝國,即使在不利的條件之下,僅憑慣性的作用也可以是這個王朝繼續存在若干年月。

這種氣氛,不消說令人悲觀。有一部分文官,即以後被稱為「東林黨」的人,發奮要力挽狂瀾。他們的理想是,精神上的領導力量可以在皇帝的寶座之外建樹。他們從小熟讀《四書》和朱熹的注釋,確認一個有教養的的君子絕無消極退讓和放棄指責的可能,需要的是自強不息的奮斗。這些以君子自許的人物,不論在朝在野,總是標榜自己的品德,而斥責和他們不喝的小人。其後,這一派中的若幹人被任命為吏部和督察院的官員,職司百官的考察和彈劾。在定期的考核中,他們大刀闊斧地斥退他們心中萎靡不振的官員。

這種重振道德的運動,其標榜的宗旨固然極為堂皇,但是缺少了皇帝的主持,其不能成功已在預料之內。皇帝也是人,而並非神,即使他的意志被稱為「聖旨」,也並不是他的判斷真正高於高人。他的高於一切的、神秘的力量是傳統所賦予的,超過理智的范圍,帶有宗教性的色彩,這才使他成為決斷人間的最大權威。如果官員們承認他的決斷確乎出於他自己而非出於佞幸的操縱,那麼,即使有失公允,也可以使大家絕對服從。東林黨當然比具備這樣的絕對權威,更何況當日兩萬名身穿錦袍的文官,作為一個整體,已經喪失了評定善惡的標准,僅憑這幾十個自許為品德優秀的官員,反倒能定出一個大家所承認的標准?這幾十個官員盡了很大的力量,要重新建立一種能為別人所承認的道德倫理,結果卻事與願違。反對他們的,也同樣地使用了他們的治人之道,即通用道德倫理的名義組織他們的集團以資對抗。

針對黃先生所提到的觀點,很多看官也有存疑——吏治腐敗,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撼到國體根基,社會體制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吏治腐敗、而保持自身的穩定性?

王小波曾在文章中也提出了個人看法,「中國要真用數目字管理,只能更糟——大躍進時,衛星上了天,經濟和生產可是下了地。」

但是,黃先生的戰略性眼光,以及萬曆皇帝、申時行、張居正、活著的祖宗、海瑞、戚繼光、李贄7個切入點,帝國需要「數字化管理」的觀點,以道德為藍本的管理體制自然會出現諸多問題的看法,給讀者提供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看待歷史、觀察社會的眼光,書中語言也有文學作品的觀賞價值,此書,值得一讀。

Ⅹ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史書有哪些

一、紀傳體史書——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合稱為「二十四史」。

二、編年體史書——

《春秋左氏傳》、《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長編》和《明通鑒》等等。

三、典志體史書——

《通典》、《通志》和《文獻通考》等等。

四、紀事本末體史書——

《左傳紀事本末》、《通鑒紀事本末》、《宋史紀事本末》和《明史紀事本末》等等。

五、會要體史書——

《春秋會要》、《七國考》、《唐會要》和《明會要》等等。

六、史學理論——

《史通》和《文史通義》等等。

七、考史著作——

《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異》和《廿二史札記》等等。

閱讀全文

與有什麼經典的歷史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