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較系統的了解中國歷史

如何較系統的了解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19 18:43:27

『壹』 如何系統了解古代中國歷史

一、《上下五千年》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二、《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三、《資治通鑒》 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四、《中國通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貳』 怎樣系統地學習整個中國歷史

首先要記得各個朝代的先後順序,對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尤其是新舊朝代交替這段時間的事情要弄清楚 其次 要記得我們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大分裂大融合時期 第一次是春秋戰國時期 統一於秦 第二次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統一於隋 第三次是宋遼夏金時期 統一於元 記得這三個重要轉折點 並對新王朝的一些新舉措有所把握 對理解整個中國歷史是有幫助的 再次 要學會對比與分析 如每個朝代開國時的一些舉措 他們和以前朝代的一些舉措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分析把握住這些相同與不同 最後 就是要熟記歷史 多翻翻歷史書 希望以上建議能對你有所幫助

『叄』 怎樣了解中國歷史

《上下五千年》比較淺顯,只能作為歷史愛好者的入門書籍。中學和大學的教科書也是學習歷史很好的教材 ,而中國史綱》和《中國通史》一類的書籍太偏重學術研究,省略了太多重要的歷史細節。

可以比較具體了解中國歷史的書:《中國歷代通俗演義 全12冊》

【方法】
1、學習歷史,最基本的,你要學會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所謂縱向比較,就是習慣於將某個國家和某個地區的歷史事件從古到今進行比較;所謂橫向比較,就是習慣於將某個國家和地區的歷史事件與同時期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在比較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尋找共同點,這樣記憶起來就容易多了。
2、要善於歸納總結。要將一類事件從古到今,或一個時代某些方面的成就等等歸納起來,用專門的筆記記錄下來,記憶時按照歸納的方面進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記憶的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記憶的質量,甚至可以幫助你分析解決問題。
3、要用心領會老師的解題思路以及身邊同學的解題方法,仔細揣摩,善於模仿,只要有了清楚的歷史事件在心中,做起題來自然就得心應手了。
4、爭取多看些原始史料。例如,你要學好中國古代史,像《史記》、《資治通鑒》之類的古代史學名著都沒有接觸,只是讀後人寫的歷史書,實在太不夠了。當然,你不想把歷史當作自己的專業,讀多讀少要根據你的時間和精力,但有可能讀多點是有好處的,至少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會相信那些不負責任的胡謅。
5、把讀歷史與觀察世界和國內的時事政治結合起來,能從歷史找根源的就去找,這樣學習就更有實際用處了。

PS:學習中國歷史,急功近利恐怕不是學習歷史的好態度。
我想,身為一個中國人,每一段中國歷史都值得學習,中國歷史有輝煌, 也有恥辱 ,我們的祖先曾經輝煌過,我們更應輝煌 ,我們的祖先有過恥辱 ,我們不能讓恥辱重現。

『肆』 推薦一下歷史小白應該如何系統學習歷史

歷史盲該如何全面的了解中國歷史,求推薦相關書籍,以及該從哪部分看起?

首先,如果是歷史知識層面的學習,建議可以從旁聽高校的通史課程,或是在超星/網易公開課等網路平台學習通史課開始。這些課程一般能夠提供清晰的時間線、基本的歷史分期、各個歷史階段的特點和需要重點把握的問題等,這些足以支撐基本的歷史素養了。

如果對考據類的不太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些史學方法、史學領域,譬如文化史、社會史、環境史等,例如,同樣是研究法國史,傳統的政治史和計量史學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研究風貌,前者可能更注重事件、突變,使用政府檔案等,但是後者就會從婚姻、家庭、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數據入手。這是「歷史學」的一面,也許並不能有助於了解具體的歷史知識,但是能較好地訓練思維、開拓眼界。

『伍』 如何學習了解中國歷史

1、首先,掌握一些系統的歷史知識、史學理論還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憑興趣,「跟著感覺走」,讀了再多的書,看了再多《百家講壇》中的歷史講座,你都未必真的理解歷史,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性的東西。
那麼,怎樣掌握基本的系統歷史知識和史學理論?你可以根據你已有的基礎,選擇比較權威的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著作下點功夫來啃。為什麼要先讀權威的通史著作,因為它的作者治學嚴謹,寫的書史料翔實,論述、論證比較科學,會啟迪你如何正確地觀察、分析問題,這就讓你初步學習到基本的史學理論、史學方法。加上它們是通史,這就使你的歷史知識不會是支離破碎的,而是系統的有規律的東西。有些新潮的年輕人會說,那些「公認的、權威的」歷史著作保守,觀點不新。是有這種情況,但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才是最值得學的,至於觀點、結論本來就不可能永久不變的,否則歷史學就不會發展了,就不是一門科學了。
2、其次,在吃力地啃通史名著的同時,為了張弛結合,也為了培養興趣,可結合閱讀些既生動又嚴肅通俗歷史著作。這些科普型的歷史著作必須是公認的、久經檢驗的,如過去吳晗編的「歷史小叢書」以及以後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初學者最好不要迷於一些不負責任的嘩眾取寵的歷史書,例如大量充斥於書店的什麼什麼「大帝」的書。也不要迷信外國歷史學家的著作,它們當中即使質量較好較權威的往往也是一西方為中心的,對東方包括中國歷史或者有成見、偏見,或者並不真的了解中國歷史。當然,看看人家是怎麼看世界看中國還是有好處的,我只是說:不要迷信,不要人雲亦雲,其實對自己中國人寫的書也一樣。
3、爭取多看些原始史料。例如,你要學好中國古代史,像《史記》、《資治通鑒》之類的古代史學名著都沒有接觸,只是讀後人寫的歷史書,實在太不夠了。當然,你不想把歷史當作自己的專業,讀多讀少要根據你的時間和精力,但有可能讀多點是有好處的,至少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會相信那些不負責任的胡謅。

『陸』 中國的歷史該怎麼系統的學

在知識目標方面,要求學生知曉中國古代歷史上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中國古代的歷史,時間長,內容多,如果面面俱到,勢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也會有教不完之感。因此,對課程內容進行精選是十分必要的。

《標准》中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限定在「重要的」范圍內,這是指中國古代歷史上主要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人物、事件和現象,這些重要的人物、事件和現象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是學生在學習中必須掌握的。

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最先學習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史。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中國古代史的基本知識,還要使他們初步學習如何去了解歷史和認識歷史,掌握一些歷史學習的基本技能,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學好中國古代史,也為他們以後的歷史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導言在這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識讀歷史圖表,正確計算歷史年代,較為清晰地敘述相關的史事,能夠閱讀普及性的歷史讀物。

(6)如何較系統的了解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不是塵封的記憶,也不是埋沒於故紙堆的故事。毛澤東同志說過,「讀歷史的人,不等於是守舊的人」。領導幹部學習歷史,是為了創造新的歷史,重在以史資政、古為今用。

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具有歷史文化素養,最重要的是具有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即想問題、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能夠從以往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

比如,不追求一時顯績,多下打基礎、利長遠的苦功;不依賴個人主觀,多做察實情、匯民智的工作。「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讀史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要不讀死書、經世致用,才能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句話說得好: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今天的中國,正處於千年未有的大變革中,從全面深化改革藍圖的落實,到推進治理現代化的考驗,再到破解種種現實問題矛盾,各級領導幹部格外需要鏡鑒啟迪,格外需要從歷史這部教科書中汲取繼往開來的力量。

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不斷提升歷史素養、增厚歷史底蘊,我們就能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寫下勿忘昨天、無愧今天、不負明天的雄渾篇章。

『柒』 如何系統的學習中國古代史

一般根據以下接個主線來系統學習。
1、年代主線。根據朝代的變遷,把主要歷史事件貫穿起來。
2、制度主線。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在變遷,封建制度也是不斷的完善變革,並逐步走向君主專制的頂峰,後又走向衰落。
3、經濟文化的主線。制度的變遷,伴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繁榮----衰落。

『捌』 如何系統地自學中國歷史呢

系統地自學國史恐怕真的很困難——任何一個斷代、一個專題,系統了解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我想題主的意思是希望有所涉獵——即使不能深入了解,也不想局限於泛泛的速度。這樣的話,也許要做五六件事吧。 一是聽課。如果可以聽好的老師講國史概論或者聽一些斷代史的課程,那應該就比較好了,課間還可以請教一下周圍的同學什麼的——我都不太敢和老師說話。但如果自己長得丑以至保安不讓進的話,也有其他的辦法,比如可以去超星看視頻,有鄧小南老師講隋唐五代宋,張帆講元明清等等。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聽鄧老師,做夢都夢見我戴著耳機在聽……仔細一點的話應該認真做一下筆記,把她講演的脈絡梳理下來,她提到的文獻做一些更深入的了解,通過「知網」進一步追索有關的研究。她問問題的話,想一想自己是否知道,不知道的話回過去再聽一次。再深入一些的話可以嘗試體會一下鄧老師的措辭,比如她有時會說「有的學者就說了」、「有的學者有這樣的觀點」,我們一方面可以探索一下這里的學者是誰、文章是哪篇。我自己還會想一想鄧老師的態度——她顯然認為這個觀點有道理,也很重要,但似乎她還有一些保留,是不是還有一些討論的空間呢?還是我多想了…… 二是泛讀斷代史系列。人民出版社有「中國斷代史系列」系列,最近有細講中國歷史叢書,講談社有中國史系列(除了最後一卷都有中譯),哈佛大學出版社有中國朝代系列(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目前沒有中文翻譯),此外,劍橋史的中國史系列已經廣為大家所知。除了劍橋系列以外,其他單冊都比較薄,從先秦讀到明清不需要太久。大部分是由各個斷代好的學者撰寫,綜合了比較多的新近的研究成果。可以選擇精讀一種,通過比較細致的筆記,我們可以積累基本人物、事件、制度、專名等等。如果自己有一本名詞解釋小本就更好了。之後可以泛讀其他幾種,體會不同時代、不同學術傳統下對於國史的不同梳理與把握。比如關於府兵制,王仲犖、氣賀澤保規等各自是怎麼說的。有了一些這樣的意識就是進一步探索的開始。

閱讀全文

與如何較系統的了解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