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維京時代的歷史
最早見於歷史記載中的維京海盜是記錄在《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中的公元789年一次對英國的襲擊,當時他們被當地官員誤認為是商人,這些海盜殺死要向他們征稅的官員。第二次記錄是在公元793年。以後200年間維京不斷地侵擾歐洲各沿海國家,沿著河流向上游內地劫掠,曾經控制俄羅斯和波羅的海沿岸,據說他們曾遠達地中海和裏海沿岸。其中的一支渡過波羅的海,並遠征俄羅斯,到達基輔和保加爾。有些船隊遠航至裏海,前往巴格達和阿拉伯人做生意。而更為著名的一支維京人向西南挺進,在歐洲的心臟地帶掀起軒然大波。他們大肆劫掠不列顛半島,並且還向歐洲大陸進行了侵擾。維京(Vikings)一詞便帶有掠奪、殺戮等強烈的貶義。維京人對於歐洲歷史尤其是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歷史進程產生過深遠影響。
11世紀時的德國歷史學家不來梅的亞當曾在他的著作《漢堡大主教史》第四卷中記載過:「海盜們在西蘭島聚集了大量的黃金,這些海盜被他們自己人稱為維京,我們稱他們為阿斯考曼尼,他們向丹麥國王納貢」。
13世紀時,挪威國王哈羅德一世下決心要將這些海盜從蘇格蘭及附近島嶼清除出去,部分維京人逃到冰島。北歐的傳說將他們描繪成無畏的英雄,但到了18世紀的傳奇中又把他們描繪成強盜。歐洲人認為是斯堪的納維亞農民業余去做海盜,但斯堪的納維亞人認為可能這些人只是非法的強盜。又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斯拉夫人中的海盜逃亡落腳在北歐。
㈡ 維京人是哪裡人是什麼時代的那時候中國是什麼朝代呢
北歐人,8世紀到11世紀,中國是唐宋時期。
維京人(古挪威語:víkingar),別稱北歐海盜,他們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不列顛島嶼,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Viking Age)。
在古英語中,「vikinger」是在海灣中的人,而「wicing」代表海盜;「vikingar」在冰島的土語中也意味著「海上冒險」。維京人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麥,開始只是打劫西歐大陸沿海的修道院,後逐漸對其他歐洲國家進行有組織的入侵,從愛爾蘭到不列顛,從法國到東歐。
(2)維京時代相當於中國什麼歷史時代擴展閱讀:
維京人首次對西方作出攻擊,是在公元第八世紀的後期。丹麥人攻擊和掠奪英國東北海岸的在林狄斯芬上有名的海島修道院,這種攻擊和掠奪開始成為趨勢。由於突襲英國、法國和日耳曼的規模和次數增加,因此逐漸變成為入侵。
從公元780年開始,維京人越來越多的外出活動。他們需要更多的貿易市場,需要更多的掠奪場地。他們主要偷盜牲口和穀物,也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財寶。他們迅速出擊,得手後同樣迅速的離去。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將維京人視作蠻人,冷血的戰士。
㈢ 海上霸主維京人曾橫掃歐洲征伐四方,為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提起我們的鄰國俄羅斯,國人的腦海中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一個詞語,那就是「戰斗民族」,這個詞語並沒有任何羞辱或諷刺的意思,只是中國善意的網友贈給俄羅斯人的,但是「戰斗民族」這個詞並不是中國人創的,它起源於日本動漫《龍珠》中的賽亞人,他們是天生的戰斗民族,越戰越勇。之所以這么形容俄羅斯人是因為他們彪悍的性格,他們能赤手空拳斗棕熊、台風天氣開飛機……這無不彰顯著俄羅斯人的豪放不羈、無所畏懼。
俄羅斯人之所以如此彪悍,那都來源於他們的祖先——羅斯人,而羅斯人是戰斗民族——維京人的一支,維京人在公元8至11世紀的歐洲才是真正的「戰斗民族」。
格陵蘭島上的氣候多變,維京人初次來到該島時,此時還處於紀暖期,到了公元13世紀,小冰期到來,植物無法生長導致畜牧業無法發展,維京人唯一的口糧就變成了海產品,但是又缺乏經驗,導致維京人在飢寒交迫中走向滅亡。
㈣ 關於維京人的歷史 和滅亡
歷史:維京人,別稱北歐海盜,他們從公元8世紀開始侵擾歐洲沿海和不列顛島嶼,到10世紀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11世紀維京人退出歷史舞台。
滅亡:1066年哈拉爾入侵英國,9月25日,在此次戰役中,維京人大部被殲滅,戰敗的維京人向英軍投降,損失慘重,此事標志著維京時代的結束。
維京人,生活在北歐的一個民族或族群,維京人擅長航海,且非常兇殘,很多從事海盜,在8到11世紀,讓整個歐洲聞風喪膽。
維京人稱得上是一批航海家,他們在設得蘭群島、法羅群島、冰島、格陵蘭島、都設立了殖民地,在10世紀末曾不定期地在美洲紐芬蘭居住過。他們不僅是海盜,也同時進行貿易。
(4)維京時代相當於中國什麼歷史時代擴展閱讀:
維京人也給歐洲歷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英國和俄羅斯,它們的創建都和維京人密不可分;維京人還發現了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比哥倫布早五百年就到達了美洲。
文化方面,英語里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這七個單詞,就源於維京人的語言,西方的奇幻文學里,從《指環王》到《權力的游戲》再到《雷神》,維京文化的痕跡到處可見。
18世紀之後,「維京海盜」的歷史形象被重新定位,變成了勇於探索的象徵。維京人的勇士文化,富有侵略性,崇尚勇氣,講究平等,倡導集體智慧,戰術靈活多變,出人意料。
㈤ 維京時代是怎樣的,維京人都哪裡去了
「維京時代」是指北歐跨越8世紀晚期至11世紀的一段歷史時期。維京人屬於北方日耳曼人,他們從公元790年開始擴張,直到公元1066年丹麥人的後裔征服英格蘭,這段時間一般稱之為「維京時代」,是歐洲遠古時代和中世紀之間的過渡時期。
今天除了丹麥、瑞典、挪威、冰島四個北歐國家的人民是維京人後裔外,英、法、俄羅斯等民族或多或少都有維京人血統。
㈥ 維京人時代是中國什麼時候
維京人活躍的年代在約7世紀到11世紀,相當於中國的唐朝時期(唐朝公元618年——907年)、五代十國再到宋朝早期(宋朝960—1279年)
㈦ 求維京的歷史
眾所周知,維京人所居住的北歐地區,終年被厚厚的冰雪覆蓋,冬天嚴寒難耐,生存環境極為殘酷。可供耕種和放牧的土地只有少數一些地區,資源非常缺乏。斯堪的納維亞本土的居民為了生存,無時無刻都要與大自然搏鬥,因此他們一方面易怒難訓,崇尚勇敢,具有狂暴野蠻的野性,另一方面,也使他們養成了勤勞儉朴、生命力強等優良傳統。由於缺乏資源,他們懂得怎樣最有效利用每一分有限的資源,決不輕易浪費,日後維京人的擴張無論在狂暴的大海中航行、還是向未知世界進發尋找新的居住地,他們即使在極為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生活的很好,這應該歸功於他們這種文化和傳統。
而由於北歐本土資源緊張,人口、土地等生存壓力很大,各個小國之間為了搶奪資源而征戰不休,當地人為了生存和發展,也渴望穿越大海進行探險,與外國進行貿易,尋找新的居住地,這就形成了他們天生的冒險天性和探索精神。
公元5年,愷撒.奧古斯都派出的一支羅馬艦隊在日德蘭半島登陸,標志著歐洲主要勢力和維京人的直系祖先——斯堪的納維亞各部族之間的第一次接觸。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崩潰,整個西方世界為之震動。日耳曼部落蜂擁而至,在歐洲大陸往來以搜尋戰利品和肥沃的土地,引起大規模的移民浪潮,以至於歷史學家將公元400-600年這段時期稱為移民時代。在斯堪的納維亞,這段動盪的歷史時期同時也是積累財富的時代。斯堪的納維亞人駕駛著小船到處從事海上貿易,(這時這幫傢伙還是彬彬有禮的精明小商人,所以不算維京人,VIKING這個詞帶有「掠奪、殺戮」等強烈的貶義)慢慢豐厚的貿易利潤刺激了他們天生的野性和冒險天性,伴隨著斯堪的納維亞人的造船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掠奪和征服逐漸取代了貿易。
從公元800年到1100年,北歐海盜離開他們在斯堪的納維亞的家園,穿越他們已知的區域,前往未知的茫茫世界進發探險。(現代史學家考證得出另一種觀點,由於之前幾個世紀的貿易往來,後來的維京人是熟悉歐洲的海岸地理情況的,他們的進攻路線有明顯的目的地,並不是沒頭沒腦的殺到哪算哪)部分海盜向北航行,渡過波羅的海,在舊拉多加(Staraya Ladoga)和諾夫哥羅德(Novgorod)等城鎮建立貿易基地,並遠航俄羅斯,到達基輔和保加爾。有些船隊遠航至裏海,一些北歐商人將船隻停留在當地�
另外一部分海盜則向西南拓展,在歐洲的心臟地帶掀起軒然大波。他們大肆劫掠不列顛半島,並且奪取了諾曼第。北歐海盜作為殖民者,在向冰島移民的途中還向奧克尼群島、設得蘭群島、法羅群島等地移民。冰島人還相繼在格陵蘭島上建立了兩個移民區。而有一種說法則是,早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前500年,北歐殖民者就已經到達過北美洲海岸,並在紐芬蘭島上短暫停留過。
793年6月,維京海盜出現在英格蘭北海岸的林第斯法恩島(Lindisfarne Island)登陸,襲擊並掠奪該地的修道院,屠殺了大量教士,並驅使當地的教士和居民成為他們的奴隸。這場出人意料的襲擊對基督教歐洲來說猶如晴天霹靂,這一事件也宣告了海盜時代的來臨。
在800年之前,這種襲擊的范圍往往只限於海岸地帶,一般只有一兩只船的小隊人馬出動,一搶到了財物便迅速地撤走。但不久之後,一支支組織嚴密的船隊便在丹麥、挪威和瑞典相繼誕生,他們在野心勃勃的國王和軍事首領指揮下,開始了大規模的對外擴張和殖民——侵略別國,索取貢品和贖金,掠奪土地。
810年前後,丹麥國王戈德弗雷德襲擊弗里西亞海岸(在今天的荷蘭)和開始攻擊查理曼帝國的部分領土,造成了相當的破壞。由於受到初戰告捷的鼓舞,戈德弗雷德揚言要征服整個帝國,但他的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就死於一次暗殺了。查理大帝也趁此機會加強了防禦,把這幫海盜基本擋在德意志的心臟地帶外。(可是法蘭西就顧不上了)
之後,維京海盜把目光轉到了不列顛群島和法蘭克,851年,丹麥人開始攻打英國,從865年-880年,丹麥人的戰旗走遍了大半個英格蘭,873年英格蘭的小國東鴦格魯國王埃蒙德被俘虜後亂箭射死。只有英格蘭西南的威塞克斯王國在阿爾弗雷德大帝德指揮下,以環狀鏈式布置的要塞和防禦工事把入侵者擋在王國外,同時親自設計組建了一支兩側船舷極高(防止海盜登靠作戰)、吃水淺速度快(同樣應對維京人的長船)的新型快速艦隊與維京人在海上作戰。
而阿爾弗雷德最偉大之處,是他所推行的外交策略,公元886年,為了表達與新鄰居和平共處,友好往來,他與丹麥軍事首領古特倫簽訂了和平協定,按照協議,丹麥人正式控制英格蘭北部和東部一帶,從泰晤士河口到愛爾蘭海一片面積為25000平方英里的富饒土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丹麥法施行地」。但是實際上英格蘭人並沒有怎麼吃虧,他們不但維持了西部和南部的和平,而且阿爾弗雷德大帝說服了古特倫接受基督教的洗禮,並且成為他的教父,古特倫起誓在教父有生之年都會對其永遠效忠。雖然丹麥人被允許保留對奧丁神和索爾神的崇拜,然而在當地人的融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被基督教強大的文化力量所同化,之後他們就慢慢的變成了英格蘭的順民。同時在公元9世紀,在東面作戰的挪威人也控制了大半個愛爾蘭,並建立了都柏林(現在的愛爾蘭首都)和一系列城鎮。
885年,丹麥人進軍塞納河並圍攻巴黎,雖然最後打不下巴黎撤退了,但是卻沿海岸線佔領了大量的殖民地並定居下來,最後迫使法王查理三世在911年和北歐海盜首領羅洛立約,封他為公爵,將塞納河口一帶地方劃歸他統治,起名羅洛,以後這里有大批維京人前來定居,這幫北歐海盜慢慢再進占蠶食,形成諾曼底公爵領。至11世紀時,諾曼底已完全法國化,成為法國的一個大封建領地。907年,瑞典人攻擊俄羅斯地區,然後從海路襲擊君士坦丁堡,橫掃拜占庭帝國海岸線所有要塞。迫使拜占庭帝國向他們進奉貢品,並簽下商業協定,給予羅斯人(其實就是已經在俄羅斯地區定居下來的瑞典人)貿易特權。
之後定居下來的維京海盜逐漸開始被基督教世界慢慢同化,銳氣雖猶存,野性已褪去不少了,歐洲的海盜時代終歸沉寂。公元1000年左右,維京人的勢力已經不再具有如此大的威脅力和難以駕馭的野性了。基督教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古老的奧丁神崇拜,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那些北歐海盜在習俗和禮儀方面變得越來越象一個「歐洲人」。而長達兩個世紀的移民活動和各國政治的基本統一,多少也緩解了北歐本土的生存壓力,渴望從事海外殖民冒險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了。1016年丹麥海盜首領卡努特武力搶奪到英格蘭王位,並成功統治英格蘭近20年(1016-1035),維京海盜的軍事成就達到了巔峰,之後不可避免地開始走下波路了。
1042年,卡努特帝國崩潰,英格蘭恢復獨立,「賢人會議」擁立先王埃塞爾列德之子「懺悔者」愛德華為王(1042—1066年)。愛德華死後無嗣,賢人會議把愛德華的內兄弟哈羅德.戈德溫森推上王位。正當哈羅德欣喜之際,希望再創維京先人榮耀的挪威國王——「無情者」哈拉爾德.哈拉爾迪開始入侵約克郡,諾曼底公爵威廉又在佩文塞登陸,雙雙加入王位爭奪戰。威廉是愛德華的表兄弟,在愛德華與其岳父戈德溫森伯爵發生爭執時站在愛德華一邊,愛德華則許諾以繼承英國王位相回報。但是,戈德溫森之子哈羅德伯爵在愛德華臨終前被指定為繼承人,威廉感到受騙,便揮戈而來。
1066年10月,剛剛打退挪威人,英王哈羅德的軍隊還沒有來得及喘息,(其實這傢伙在與無情國王的戰斗中一敗再敗,但在一次突襲中擊斃了哈拉爾德.哈拉爾迪,結果就趁機打退了失去首領的挪威人。)就在英國東南角的哈斯廷(Hastings)同以逸待勞的諾曼底軍隊展開決戰。結果,哈羅德國王和許多英格蘭貴族戰死,哈斯廷戰役為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奠定了基礎,之後威廉也被正式命名為「征服者威廉」。
1066年,是挪威國王——「無情者」哈拉爾德.哈拉爾迪戰死的年份,作為最後一個帶有永不知足,也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一生四處征戰的真正的北歐海盜領袖,他的死標志著北歐海盜在歐洲瘋狂侵略擴張年代的終結。北歐海盜英雄的榮耀從此一去不返,卻永不磨滅! (雖然「征服者」威廉也是維京後代,但這時諾曼第已經法國化了,他算是諾曼人)
㈧ 此時的維京時期有沒有跟當時中國的朝代有
海戰維京具有壓倒優勢:龜船慢,而且射程只有6,維京的船便宜射的遠。陸戰高麗具有壓倒優勢:狂戰士害怕騎射類和火槍,其它除了劍士和沖車可以到最高級外都是殘次品,城堡?防守用嗎?高麗可以用火炮和投石機。維京在取得制海權後可以騷擾沿海區域,用炮艦控制15范圍內的地方。高麗可以用馬車+投石車+炮塔陸地推進。如果從黑暗開始,維京可以利用手推車免費升級經濟優勢取勝,前置爆步兵;如果到帝王才開打,要看地圖大小,地圖小則維京水陸聯合取勝,地圖大則維京在喪失陸地後失敗。以上只從理論分析,不考慮雙方水平差異。
㈨ 維京時代的介紹
維京時代,一般指從公元790年開始直到公元1066年。維京人(Viking)就是北歐海盜,他們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其足跡遍及從歐 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從18世紀的傳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種說法認為可能是來源於古代北歐人的語言,「vik」 意思是「海灣」,「ing」意思是「從……來」,加起來「維京」意思是在海灣中從事某種事。「vikingr」是在海灣中從事這種事的人。另一種說法認為是來源於古英語「wíc」意思是「進行貿易的城市」,因為後來部分維京人定居到不列顛島,並和當地人進行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