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語和詩經哪個好
他倆沒法比……真的
但是 我可以告訴你 《詩經》地位要高於《論語》
詩經 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一個源頭 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有人民群眾哦)
論語 是孔子弟子及其在傳弟子對其言行的記錄 具有哲理性
但是啊 昨天 古代文學考試 考了詩經的論述 沒考 論語 竊以為 呃 詩經比較重要吧
2. 《論語》同時期的作品有哪些《論語》成書時期 詩經成書於春秋中葉,跟論語成書時間不一致.
《論語》成書於戰國初期,和《左傳》年代相近,肯定遲於孔子編訂的《詩經》、《春秋》、等,更不用說更早的《老子》、《周易》了.也早於戰國中期的孟子等人.
3. 詩經論語春秋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論語><春秋><詩經>的先後順序:《詩經》最早,《春秋》次之,《論語》最晚。
1、《詩經》
《詩經》是產生於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除此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
2、《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 之一。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
3、《論語》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1、《詩經》賞析
《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一座里程碑。《詩經·國風》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
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向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大膽地提出了正義質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
2、《春秋》起名緣由
在每一季的開始,一般要寫「春」到「冬」四季的季節。古時歷法先有春秋,後分冬夏二時。因此把國史記載叫做《春秋》,這可能是「春秋」作為史書名的來由罷。
現存《春秋》,從魯隱公記述到魯哀公,歷十二代君主,計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傳》和《穀梁傳》載至哀公十四年止,為二百四十二年,《左傳》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魯國史書的原文。
3、《論語》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征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
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
4. 親,就你而言,《詩經》和《論語》哪個更有看頭
詩經,有故事性,感覺還是很有趣的
5. <論語><春秋><詩經>的先後順序
《詩經》最早,《春秋》次之,《論語》最晚。
1、《詩經》是產生於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除此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六篇。沒有內容的是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和由儀。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2、《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 之一。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作為魯國的編年史,由孔子修訂而成。《春秋》成為經書比《詩》、《書》、《禮》、《樂》這四經為晚。
3、《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5)論語和詩經哪個歷史更悠久擴展閱讀
1、《詩經》創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於農業,「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業而興盛,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周族在武王伐紂之後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徵。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濟制度有關。西周建立以後,為緩和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斗爭,變奴隸制為農奴制。
正如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移。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於經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為文學代表的《詩經》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2、《春秋》後世影響
無論從哪方面考量,《春秋》的開創之功都是無可爭辯的。它的編年體例,為史學三大體例之一,「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垂範千秋,繼之者眾,《資治通鑒》最稱出類拔萃。
它的私修性質,打破了官方對史學的壟斷,成為諸子百家爭鳴的先聲。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達三分之一,亦可說是受其引領所致。
它的春秋筆法,姑且不論有多少後人穿鑿附會之處,但其本身所彰顯的史學精神卻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無畏,剛直無私。中國史脈能綿延至今而不斷,與孔子當初所賦予的那股堅韌之氣息息相關。
3、《論語》後世影響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6. 詩經春秋論語的這個排序是時間排序是什麼
《詩經》最早,《春秋》次之,《論語》最晚。《詩經》是產生於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春秋》是魯國的史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成書於戰國前期。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春秋》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歷史。
7. 詩經和論語哪個編的早
應該是詩經,論語是孔子死後由其弟子編寫的,而詩經是孔子編輯的
8. 春秋詩經論語的先後順序
順序:《詩經》、《春秋》、《論語》。《詩經》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春秋》是魯國的史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至戰國前期成書。
春秋詩經論語的先後順序
《詩經》、《春秋》、《論語》
《詩經》:《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為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
《春秋》:《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
《論語》:《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