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參內有什麼歷史

參內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20 01:48:36

㈠ 荔灣區美食

荔灣區美食有開記綠豆沙、陶陶姜蔥雞、蝶戀花、池記雲吞面、艇仔粥、豬手面、順記椰子雪糕等。
1、開記綠豆沙:綠豆沙是極受廣州人喜愛的甜品。開記製作的」陳皮脫殼綠豆沙「,則以其香滑清甜、清熱解暑、別具一格的風味而獨樹一幟、飲譽羊城。
2、陶陶姜蔥雞:廣州最古老的茶樓之一陶陶居的招牌名菜,深受食家推崇。陶陶姜蔥雞在白切雞的基礎上,把姜茸、蔥絲鋪上雞面,濺以滾油,使姜蔥的香辣氣味滲透雞的表層,再用上好生抽、白糖、加適量上湯於鍋中和勻煮沸,淋上雞面,使之熱氣騰騰,姜蔥油香溢散,它既具有保持鮮活肥雞的原味,又有濃郁馨香的美味,冷盤熱食,味道更勝一籌。
3、蝶戀花:蝶戀花蝶戀花,以遼參做成「蝴蝶身」,以修過的南瓜做成「蝴蝶翅」,造型十分美觀,加上遼參營養豐富,廚師又在參內釀入了鹹蛋黃來增香和增質感,末了再淋上加了少許鹹蛋黃的南瓜汁,才造就了這色、香、味、形、營兼備的金牌菜。
4、池記雲吞面:池記雲吞面池記雲吞面擔為三十年代馳名省港澳的個體小食檔。它常於晚間在荔灣三聖社開檔營業。檔主名亞池,以賣圓眼雲吞發菜面(面條細如發菜)而深受歡迎。由於用料純正,工夫落足,故所制面條柔韌爽口,雲吞色味俱佳。其知名度竟超越當時一些大酒店。……[詳細]
5、艇仔粥:廣州人稱小舟為「艇仔」,艇仔粥以小艇為生,專營供應水邊及船上顧客的小商販所經營的粥品。主要集中在荔灣和東堤西濠口。
6、豬手面:寶華面點是廣州的名牌老店。其招牌面點豬手面更是家喻戶曉。豬手面價格不貴但分量十足,有大小碗之分的,價格相差一元錢,多的只是面的分量;豬手是撕開的,足有一隻,咬起來爽脆不膩;面是傳統的竹升面,幼細煙韌,難怪連廣東人自己都感嘆」幸福是碗豬手面「。
7、順記椰子雪糕:荔灣區寶華路79號順記冰室製作的椰子雪糕是馳名遠近的西關歷史名牌小食。上世紀20年代由小販呂順首創,選用肥厚結實的椰肉作原料,加工成鮮椰絲後榨成椰汁,再配上新鮮的水牛奶和雞蛋、白糖,獨特的製作使雪糕格外軟滑可口,椰味濃郁,別具風味。五六十年代一些外國元首、貴賓如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等都曾慕名品嘗並津津樂道。自1956年以來均獲歷屆評比的」廣州市名牌美食「稱號。

㈡ 安溪有幾年歷史

唐咸通五年(864)析南安縣西北部2鄉置小溪場。

大順年間(890~891)小溪場長官廖儼招集流民,開發藍溪沿岸。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升場為縣,設清溪縣,取溪小清澈意。

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縣:因睦州清溪洞「盜」起,吏惡其名,故改稱安溪,反其意為
鳳城鎮
「溪水安流」,希望此地平安。

歷屬清源軍(下轄今泉州、莆田)、平海軍(下轄今泉州、莆田)、泉州、泉州路、泉州府,興泉永道(下轄莆田(興化)、泉州府、永春州)、廈門道、南路道(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第四行政督察區,第五行政督察區(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1949年9月3日解放,屬泉州專區(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門、同安九縣,後又改名為晉江專區)、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

2005年,安溪縣轄鳳城、湖頭、蓬萊、官橋、劍斗、城廂、魁斗、金谷、龍門、西坪、虎邱、感德、蘆田13個鎮,湖上、尚卿、大坪、龍涓、長坑、藍田、祥華、桃舟、參內、白瀨、福田11個鄉,共有19個社區、3個居委會、435個行政村。

㈢ 人參在廣東地區可以種植嗎

㈣ 安溪地名的來歷,地名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典故等

唐咸通五年(864)析南安縣西北部2鄉置小溪場。
大順年間(890~891)小溪場長官廖儼招集流民,開發藍溪沿岸。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升場為縣,設清溪縣,取溪小清澈意。
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縣:因睦州清溪洞「盜」起,吏惡其名,故改稱安溪,反其意為 鳳城鎮「溪水安流」,希望此地平安。
歷屬清源軍(下轄今泉州、莆田)、平海軍(下轄今泉州、莆田)、泉州、泉州路、泉州府,興泉永道(下轄莆田(興化)、泉州府、永春州)、廈門道、南路道(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第四行政督察區,第五行政督察區(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1949年9月3日解放,屬泉州專區(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門、同安九縣,後又改名為晉江專區)、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
2005年,安溪縣轄鳳城、湖頭、蓬萊、官橋、劍斗、城廂、魁斗、金谷、龍門、西坪、虎邱、感德、蘆田13個鎮,湖上、尚卿、大坪、龍涓、長坑、藍田、祥華、桃舟、參內、白瀨、福田11個鄉,共有19個社區、3個居委會、435個行政村。

㈤ 我國應用人參的歷史有多久古代中醫是如何應用人參的怎樣服用人參

我國是應用人參最早的國家。傳說在公元前約2000年的黃帝等神話時代,人參就開始被認識,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但缺乏文字記載及考證資料。少數人以春秋戰國時代越王的宰相范蠡所著《計然》為依據。《計然》一書中有「人參出上黨,狀類人形者善」的記載,因此認為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但大多數人以《神龍本草經》為依據,認為有2000多年的歷史。朝鮮對人參的認識晚於我國5~6個世紀,日本晚於我國7~8個世紀,俄羅斯和美國晚於我國16~17個世紀。

宋代,蘇頌在《嘉裕圖經本草》論人參曰:「相傳欲試人參,使二人同行,一含人參,一空口,各走三、五里許,其不含人參者,口大喘,含者其息自如。」

明代的偉大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雲,人參「治男女一切虛症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痎瘧,滑瀉火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痹瘺,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

明代張介賓所著《景岳全書》中收載處方2218方,其中配伍人參方達509方,約占總方數的23%,可見人參在祖國醫葯中的重要地位。

上述種種描述經近代多方面的研究,證明人參確有其獨特作用。我國醫葯界一直把它作為醫治神經衰弱和心臟衰弱的良好葯物。中醫在臨床上多用於補益強壯,每遇虛弱體質與老年,病後哀弱、大失血、虛脫等情況時必用之。

怎樣服用人參?

我國和朝鮮的中醫治療各種疾病時,多與其他中葯配合應用,服用人參有以下幾種方法:

(1)蒸服

將人參切成片,取6~9克放入瓷碗內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於鍋內蒸架上,蒸燉1~2小時即可服用。上海老年人多用此法,一般日服1.5~9克,1次或分2次服均可。南方多在蒸米飯時將蒸碗放在木製飯甑內與米飯上一起蒸即可。

(2)吞服

將人參磨成細粉,每日吞服,一般每次服1~1.5克,日服1~3次,用溫開水在飯前吞服或以水研調成稀糊服用。

(3)嚼服

以2~3片人參含於口中細嚼,生津提神,甘涼可口,為最簡單的服用法,對於口腔、咽喉病變尤有良效。這種參片或密片可從葯店購買,也可自己加工。可將鮮人參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放在較濃的白糖水中微火煮20~30分鍾,待糖水濃稠時取出晾乾,用清潔塑料袋保存隨時取用。干參也可蒸後切片,再加工成糖參片服用。

(4)泡酒

將整根或切成薄片約10~15克人參裝入瓶內,用50~60度白酒500克左右密閉浸泡,常將酒瓶振盪,兩周後即可飲服,每日約飲30毫升左右,多在飯後服用,可大補元氣,延年益壽。

(5)當茶飲

將3~5克人參片或人參粗腿、細根折成段置於茶杯或保溫杯中,倒入熱開水悶泡10~20分鍾後即可飲用,也可酌加枸杞、山楂、冰糖等。一般可連泡數次,待味變淡後,連渣一起嚼服。可提神健體。

(6)煮服

將一支幹參(生曬參或紅參)掰碎置小鍋加水煮約半小時使其參內成分基本上溶出,水味變苦時,再加入一匙蜂蜜加以攪拌,使二者有效成分合而為一,稱人參蜂蜜湯,每天早晨飲一大酒盅或一小杯,既強身又治病。

(7)燉服

這種服用在北方,尤其在東北地區比較普遍,每年冬至以後,一些老年人都要用人參燉母雞吃。先將老母雞去掉毛,除凈內臟,然後將50克鮮人參或15~20克幹人參放入雞肚內,不加鹽醬油和作料,只加清水,用文火燉,直燉到脫骨即可服用。也可在人參的基礎上,再增加250克鮮天麻和2~3根黃芪一起燉服。有人嫌老母雞脂肪太多可將脂肪除去後再燉,或乾脆改用一二年生小雞也可。關於一天吃多少比較合適的問題,尚無統一的看法,因人而異,有的每天吃兩匙,有的每天吃一飯勺,一隻雞吃一周或十天八日的都有。一些離退休老幹部說,冬天吃人參燉母雞,確實補身子,提高抗寒力,一冬天也不感冒,即使感冒了也比較輕,好得快。

不僅我國,日本、韓國也用此法服用。具體做法是嫩雞(烏骨雞)一隻,生人參一支(乾燥的2克),江米(稱紅米)一大匙,姜塊大小適中,洋蔥半個,老酒少量,用土陶鍋或琺琅鍋以小火燉4小時,也可加少許鹽調味,盡量淡,效果才會更好。

但人參燉雞有些人不宜服用,一是患血管硬化的人不宜,因雞湯中雞油是溶於水的小分子蛋白質,屬於過飽和脂肪酸,不利於心血管病人。二是腎功能較差的人,因雞湯中有一種水溶性礦物質,會使病情加重。三是胃酸過多的胃出血患者,因雞湯會促使胃酸分泌,使病情加重。

服用人參的注意事項:

①服用人參切忌過量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神經系教授西格爾博士從133例患者中發現每天服人參超過15克者都患了「濫用人參綜合症」。從中外服用者的劑量來看每天服2~3克是沒有問題的,上海人日服劑量是3~9克,英國人為0.4~9.8克。

②在復方配伍中,有些葯物應避免合用,人參畏「五靈脂」,反「黎蘆」,因此這兩種中葯不能與人參合用。

另外一些中醫師認為,吃人參後再吃蘿卜,會將人參的補益功能消解,因為人參補氣,而蘿卜破氣。但他們不明白中醫學上的「氣」有多種,一是先天之腎氣(生命能量),二是水谷之氣(營養物質的能量),三是從肺吸入的空氣,這3種氣合成為元氣。人參能大補元氣,而蘿卜所破的氣是胃腸消化不良所產生的胃腸脹氣。《本草綱目》對人參補氣,蘿卜理氣,二者合用的中醫理論早有論述,說明人參和蘿卜相輔相成而不相忌。《本草綱目》曰,「蘿卜生吃升氣,熟食降氣」,「生吃可止渴清脹氣,熟吃可化瘀助消化」。近代營養學家也研究證實,蘿卜含有豐富的澱粉酶,能助消化而消除胃腸脹氣。有的人服用人參後出現胸腹脹悶不適等症狀,往往與消化不良有一定關系,吃蘿卜正好相得益彰。

㈥ 藤原彰子的歷史人物

藤原彰子(ふじわら の あきこ)
生於永延二年(988年),逝於承保元年(1074年)。彰子是御堂關白藤原道長(時任權中納言)的長女,母親是左大臣源雅信之女源倫子。和她同母的弟妹有宇治殿賴通、大二條殿教通、藤原妍子(三條天皇中宮)、藤原威子(後一條天皇中宮)、藤原嬉子(後朱雀天皇東宮妃)等。
她身邊的著名女房有《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著名歌人和泉式部等。 永延二年(988年),彰子出生。
長保元年(公元999年),彰子11歲,舉行著裳(成人)儀式,同日敘從三位。同年入宮,成為一條天皇的女御,居飛香舍(藤壺)。
長保二年(公元1000年),彰子受封中宮,實際上凌駕於當時已失勢的皇後定子。
寬弘五年(公元1008年),彰子生下第二皇子敦成親王(後來的後一條天皇)。
寬弘六年(公元1009年),彰子生下敦良親王(後來的後朱雀天皇)。
寬弘八年(公元1011年),一條天皇讓位給東宮居真親王(三條天皇),並封彰子所生的敦成親王為太子。
長和元年(公元1012年),彰子晉封皇太後。
長和五年(公元1016年),後一條天皇即位。
寬仁二年(公元1018年),彰子晉封太皇太後。
萬壽三年(公元1026年),彰子出家,法名「清凈覺」,並獲賜「上東門院」稱號。
承保元年(公元1074年),彰子病逝,享年八十七歲。 參內
長保元年(公元999年),11歲的彰子舉行著裳儀式,敘從三位。數月後,彰子入宮,成為一條天皇的女御。
這次參內,藤原道長制辦了豪華的日用器具品作為禮品。公卿們也紛紛贈送和歌與禮品,其中有參議源俊賢的和歌以及書有書法家藤原行成書法的四尺的屏風歌,就連花山法皇也贈送了慶祝彰子參內的和歌。其中,唯有中納言藤原實資獻上的和歌被拒收。
彰子入宮之際,中宮藤原定子(藤原道隆長女,彰子的堂姊)因兄長失勢而貶居宮外,此時後宮無主;敘從三位的彰子,儼然是風光無限的准皇後。然而定子已經入宮九年,並且生下一條天皇的長女脩子內親王(997-1049);開朗、聰明的定子與一條天皇的感情十分好。
冊立中宮
長保元年(999年)11月7日,定子生下了長子敦康親王(999-1019,定子去世後先後由御匣殿和彰子撫養),一條天皇為此十分歡喜。道長卻十分焦慮,開始謀劃將女兒立為皇後。
長保二年(公元1000年)二月二十五日,在道長的權勢貫徹與皇太後藤原詮子(即東三條院,一條天皇生母,定子與彰子的姑母)的後援以及近臣藤原行成的勸說之下,彰子被冊立為中宮。原本是中宮的定子,則被遷為皇後宮,開了「一帝二後」的先例。當年第一個將原本都指天皇正妻的稱號區別開來的定子的父親道隆,卻沒想到他的做法給弟弟道長提供了絕妙的思路,斷送了自己女兒和家門的後路。
同年末,於宮外待產第三子的定子在生下女兒媄子內親王後,因胎衣不下在第二日凌晨去世。
獲寵
某次宮中聚宴(此時彰子還是女御),一條天皇親自吹笛,眾人都欣賞著一條天皇吹笛的身姿,只有彰子沒有看向一條天皇。天皇問:「女御為何不看?」彰子回答:「笛子本就是聽音欣賞,何必用看的呢?」在此便能見識彰子的聰慧靈巧,也讓一條天皇與彰子的關系大為改善。從此以後,一條天皇與彰子的感情漸趨和睦,毫無芥蒂,彰子進而寵冠後宮。直至一條天皇去世,彰子所受到的寵愛絲毫未減。後世談起皇後的椒房之寵與母儀累朝之久,都以彰子為最貴盛的典範。(事見《榮華物語》)
生子
寬弘五年(1008年)九月,在參內後九年,彰子在道長的土御門邸生下皇子敦成親王(即後一條天皇)。
翌年,即寬弘六年(公元1009年),彰子產下敦良親王(即後朱雀天皇)。當時,熱切期待皇子誕生的道長的狂喜被《紫式部日記》記錄下來。
天皇退位
寬弘八年六月(1011年7月16日),卧病在床的一條天皇讓位給東宮居貞親王(冷泉天皇的皇子)剃發出家,九日後崩御。之後居貞親王即位,即為三條天皇。第一皇子敦康親王獲得一品准三宮宣下,而彰子所生的敦成親王被冊立為東宮(彰子對父親違背了一條天皇和自己的意願而對父親抱有怨言)。彰子因一條天皇的去世而十分悲痛;隨後彰子出居枇杷殿,撫育敦康親王、脩子內親王。
長和元年(公元1012年),三條天皇晉封彰子為皇太後。
長和五年(1016年)正月,三條天皇讓位,東宮敦成親王即位(後一條天皇),藤原道長被委任為攝政。寬仁元年(1017年)五月,三條上皇崩御,東宮敦明親王(三條天皇與皇後娍子之子)主動提出辭退東宮之位。彰子的第二子敦良親王受冊為東宮。
寬仁二年(公元1018年),後一條天皇舉行成人儀式,並晉封母後彰子為太皇太後。
彰子於萬壽三年(公元1026年)出家,法名「清凈覺」,並被尊為女院,院號「上東門院」(以內里宮門名稱作為院號的先例),別稱大女院。
去世
白河天皇承保元年(公元1074年),八十七歲的彰子崩於法成寺阿彌陀堂。 長輩
祖父:藤原兼家。
祖母:藤原時姬(?-981),藤原中正女;藤原兼家正室。
父親:藤原道長(966年-1027年),藤原兼家五子。
母親:源倫子(964-1053),左大臣源雅信的女兒,母親是藤原朝忠的女兒穆子;藤原道長正室。
姑母:
藤原超子(954-982),藤原兼家長女,冷泉天皇女御,三條天皇生母。
藤原詮子(962-1001),藤原兼家次女,圓融天皇女御,一條天皇生母;院號東三條院。
伯父:
藤原道隆(953-995),藤原兼家長子,一條天皇皇後藤原定子之父。
藤原道兼(961-995),藤原兼家三子,人稱「七日關白」。
丈夫
一條天皇(980-1011):諱懷仁,圓融天皇與女御詮子的獨生子。
兄弟姐妹
(以下按年齡排序)
同母
長弟:藤原賴通(992-1074),攝政、關白,太政大臣,別稱宇治殿。
二妹:藤原妍子(994-1027),三條天皇中宮,女兒是禎子內親王(後朱雀天皇皇後),別稱枇杷殿皇太後。
五弟:藤原教通(996-1075),關白太政大臣,別稱大二條殿。
四妹:藤原威子(998-1036),後一條天皇中宮,別稱大中宮。
六妹:藤原嬉子(1007-1025),後朱雀天皇東宮妃,後冷泉天皇生母,追贈皇太後。
異母
二弟:藤原賴宗(993-1065),右大臣。
三弟:藤原顯信(994-1027),入道前右馬頭。
四弟:藤原能信(995-1065),權大納言。
三妹:藤原寬子(999-1025),敦明親王妃。
五妹:藤原尊子(1003?-1084),源師房(賴通的養子)妻室。
六弟:藤原長家(1005-1064),權大納言(御子左家之祖)。
七妹:藤原盛子,三條天皇尚侍。
七弟:藤原長信(1014-1072),東寺法務僧正,通稱池邊僧正。
子女
後一條天皇(1008-1036):一條天皇第二皇子,諱敦成,日本第68代天皇。
後朱雀天皇(1009-1045):一條天皇第三皇子,諱敦良,日本第69代天皇。
此外,彰子也曾撫養脩子內親王(藤原定子之之女)、敦康親王(藤原定子之子,彰子的養子)、章子內親王與馨子內親王(後一條天皇與中宮威子之女)。 序章
一朝照在明鏡里,過去未來均可識
長保二年初冬,新雪微降,平安京宮內,迎來了新的女御。她便是當今權臣內覽宣旨兼右大臣藤原道長的長女,藤原彰子。
雖然此前,後宮已有中宮定子以及長德元年同時入宮的兩位女御藤原義子與藤原元子,但誰都知道,此位女御的入宮,必將更改後宮的權勢分布:中宮定子雖有空有中宮名,但業已因為娘家的至親爭權失利,而被貶居到家臣大進生昌家中。現下後宮七殿五舍並無女主,而彰子此時入宮,不言而喻,便肯定是統領後宮的第一人了。
後宮的嬪妃們,是懷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情觀看彰子的入宮之儀的,這位新女御,在家中著裳之日便已敘爵從三位,而她們,卻只不過是從四位下品級的女御而已。並且,一般的後妃,都是在夜深子時之後,自內宮後門悄無聲息的遷居內宮。而彰子,卻在清晨,以二十輛牛車、五十名女房的盛大姿態入宮。並且,此次入宮,也不過只是走走形式而已。拜謁完天皇之後,彰子就以體弱多病,且宮中沒有合適居所的名義,立刻又退回了私邸。
如此的顯耀招搖,自然在後宮徒生了許多事端。據服侍此位女御的采女言道,這位貴人,實際不過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幼女而已,身體嬌小,形容完全尚未長成,兼之言語幼稚,實在不象是宮中氣度庄嚴的未來之主。又有朝臣傳言說,彰子立刻入宮後立刻被接回私邸,實則是因為道長匆匆讓女兒著裳入宮,以圖早日掌握後宮勢力,卻未料到彰子至今尚未初潮,根本無法服侍一條帝,故此急急讓她退回家中,每日以葯湯溫泉相催,以求她可以早日真正成人。
道長雖然盡力禁止此傳言,但是仍舊無法隱匿這樣一個事實:彰子至今,不過才十二歲而已。實際的真實年齡是十一歲。因此,無論在外他及屬臣如何宣揚新任女御的賢良淑德、美慧雙修,但世人俱已明白,此位妃子尚未成年,入掌後宮,還需假以時日。
盡管風評如此,但道長並不會因為世俗風傳就停止自己掌權的腳步。在往後的數個月中,他拿出私蓄,翻修了因大火而燒毀的內宮藤壷院,作為女兒未來的居所。或許是熱水與湯葯的效力的確卓絕,三個月後,彰子又重新入宮,當夜,便接到了天皇的立後之旨。於是,長保二年2月25日,這位年方13的少女,便成為一條帝的新任中宮。而原來的中宮定子,盡管勢力已失,但餘威仍在,便被遷為皇後宮,名義上位銜稍稍尊於定子。
道長之舉,乃是受到定子之父、他的長兄藤原道隆的啟發。當年,定子受封中宮之時,中宮之位本無空缺,道隆便創立皇後宮之職,使當時的中宮藤原遵子升任皇後宮,而定子便能掌中宮之職。當時道隆的做法,還可以理解為應對上下兩代天皇後宮職銜混亂的權宜之舉。而道長這次,卻是完全地實現「一帝二後」之制,加之定子原本就已失勢,才彰子通過父親這樣的安排,就輕輕鬆鬆地掌握了代表後宮實權的「中宮職」。
此時,屬於藤原彰子的後宮生涯,也才真正地拉開了帷幕。
藤壺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被稱為藤壺宮或中宮的藤原彰子,並不知道自己往後生活的道燈所在。
身為右大臣的父親將自己送入宮中,自小有不少女房侍女進行教育……但彰子,畢竟是一個初懂人事的少女而已。來到宮中,她最初的感覺是掌握到了極大的權柄,以往在家中所受的束縛,如今因為她的中宮身份,都再不會存在。
在漸漸熟悉宮中生活的過程中,她的夫婿,一條帝,自然也前來看望過幾回。面對著完全尚未成長的少女,這位對定子念念不忘的天皇,只是嘆息了一聲「與卿相比,朕實在已垂垂老矣!」實際上,這位相當於她從兄的天皇,御年不過也才二十而已。但十歲登基的他,經歷了諸多風波,一生都在母親詮子的操控之下,如今連心愛的妻子定子都保護不了,此中滄桑感,的確是讓人有嘆息的感覺吧。
但是,無論怎麼憎恨道長與痛惜定子,一條帝還是不能對面前這個不懂世事的女孩有任何的臉色,一是必需看在道長的面子上加以撫慰,第二也是清楚地知道她胸無城府。因此,一條帝在彰子入宮之初,完全把她當作一個玩伴來對待。盡管也有侍寢,卻是全無床笫之事。宮中仍有不少忠於皇後定子的女官,曾在私底下說,天皇曾與定子一封書信,直言不會忘卻結發之情,對彰子只是虛與委蛇罷了。
彰子的近侍們自是著急,道長也多次進宮教導女兒要學會爭寵。只是彰子的確太過年輕,如何得到丈夫的寵愛,於她而言,尚不比游戲與管弦樂會來得重要。只是在日夜的耳濡目染之中,她幼小的心靈里,也對「情敵」定子,有了一個模糊的印象。據說在她擅丹青漢學,長得秀美清越,身旁還有清少納等一眾出色的女房服侍,但是,她就竟是如何像侍女們說的「可惡」,中宮彰子,還是毫無印象。
一直要到一條帝與母後東三條院詮子發生第二次激烈的爭吵,彰子才慢慢了解到了事勢的一些端倪:據貼身女官奏報,詮子此次與一條帝會面,就是要求兒子與彰子圓房。而一條帝悔怒難當,則是由於之前在彰子立後之時,詮子與道長就曾進入他的內室,逼迫他寫下立後詔書。此次母後進宮,竟然還要干涉宮帷之事,一條帝頗有羞憤之感,竟再度以退位為要脅,宮中一時大亂。
就算再不成熟,彰子也開始明白了一個事實,丈夫一條帝,對自己並不喜愛。特別是不久之後,定子因為有孕,再度遷出宮外生產。一條帝日夜所做的,不過是書寫和歌或頻繁與定子通信。至於後宮的妃嬪們,他始終未嘗一顧。
對於定子這位年長自己近十歲的堂姐,彰子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她出生不久之時,定子就業已入宮。就算在宮內偶有相逢,但代表著不同勢力的皇後與中宮,也始終沒有正式的會面。已經漸漸有少女情態的彰子卻開始想了解,定子到底是用一種什麼樣的魅力,才能讓主上如此眷顧。這不是爭寵後妃們的互相嫉妒,只是單純的,對於愛情和未來的猶疑而已。
然而,尚未尋求到答案的彰子,和有著焦急盼望心情的一條帝,卻一同在一個冬夜,迎來了悲劇的消息:皇後宮定子因為難產,已在大進生昌邸突然崩御,身後留下初產的小皇女,以及尚只有三歲及一歲的皇女、皇子各一名。
一條帝的悲傷,用言語是無法形容的。如果按照他的願望,就是立即退位出家,以為定子祈求冥福。但是,他這種徒勞的希望,在藤原道長眼中看來,是絕不可行之事。因為現下東宮居貞親王妃,原是定子的妹妹,其餘幾位妃子,也都不是道長一系的人。如果一條帝退位,居貞親王即位,在彰子尚無子息的情況下,道長苦心安排的後宮勢力,就要毀於一旦了。

㈦ 安溪的名字的由來

以下是安溪名字的由來和歷史沿革:
唐咸通五年(864)析南安縣西北部2鄉置小溪場。
大順年間(890~891)小溪場長官廖儼招集流民,開發藍溪沿岸。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升場為縣,設清溪縣,取溪小清澈意。
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縣:因睦州清溪洞「盜」起,吏惡其名,故改稱安溪,反其意為 鳳城鎮「溪水安流」,希望此地平安。
歷屬清源軍(下轄今泉州、莆田)、平海軍(下轄今泉州、莆田)、泉州、泉州路、泉州府,興泉永道(下轄莆田(興化)、泉州府、永春州)、廈門道、南路道(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第四行政督察區,第五行政督察區(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1949年9月3日解放,屬泉州專區(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門、同安九縣,後又改名為晉江專區)、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
2005年,安溪縣轄鳳城、湖頭、蓬萊、官橋、劍斗、城廂、魁斗、金谷、龍門、西坪、虎邱、感德、蘆田13個鎮,湖上、尚卿、大坪、龍涓、長坑、藍田、祥華、桃舟、參內、白瀨、福田11個鄉,共有19個社區、3個居委會、435個行政村。

㈧ 急求~有關清朝歷史知識的書籍或文章。比如其中有講述清朝貴族等級制度、封號、稱呼之類的。

清朝貴族的女兒一般稱格格,分為三等,從低到高分別是固山、多羅、和碩,只有近支親王的女兒才能封為和碩格格。皇帝的女兒分為兩等,和碩公主和固倫公主,一般只有皇後的女兒才能封為固倫公主,當然也有例外,比方說乾隆的十公主的封號就是固倫和孝公主,因為乾隆是老來得女,非常寵愛,後來下嫁和紳之子豐紳殷德。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姑母稱大長公主。
皇帝的妻、妾也有不同等級,從高到低分別為皇後、皇貴妃、貴妃、妃、貴姘、姘、貴人,以下就是沒有名分的宮女,比如什麼答應、常在的。順治時的董鄂妃人們以前一直認為是董小宛,其實她的閨名為烏雲珠,父親是滿人,母親是漢人,後來封為賢皇貴妃,身份也已經很尊貴了。董鄂妃詳細的介紹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少年天子》,就是董鄂妃和順治的故事,比較接近史實,寫的不錯的。
官員的等級分公、侯、伯、子、男五級,每級分三等,漢人除非軍功,很難得到伯爵以上爵位。康熙朝時的周培公和施琅,一個平定三藩,一個收復台灣,最多也只封到侯爵。只有雍正朝時的年羹堯平定西北,才被封為一等公,但是當時朝廷內憂外患,他的爵位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就不多說了。清朝的封賞以軍功最厚,尚且如此,漢人文官更是很難有出頭之人。
清朝的皇族爵位大家比較熟知的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這些一般是近支皇族的頭銜,比較遠的皇族或者母親地位比較低下的皇族還有其它封號,比方說鎮國將軍,柱國將軍等,統稱為「八分輔國公」。很少有非皇族封王,我記憶里只有福康安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封為貝勒,死後追封郡王,他的兒子世襲貝勒,但後來嘉慶上台後隨便安了個罪名剝奪了他的封號。
最後提一句,清朝的貴族娶妻(福晉)或納比較有地位的妾(側福晉),都會由宗人府審核並登記造冊,發給玉碟,身份比較低的女子很難有這種機會.皇後一人
妃二人
夫人三人
嬪四人
妃、夫人、嬪這三位號在平安時代中期變的名存實亡,而原本為嬪之代稱的女御一詞,成為一個獨立的位號且僅次於中宮和皇後;原為低階女官的更衣則升等,取代了消失的位號空缺,且和女御同樣的並無限制人數。

在一條天皇時期,由於權臣之間相爭的結果,將原本代稱皇後的中宮 一詞,強改為地位等同於皇後之號,開了一帝二後的先例,詳細解釋請參考中宮。因此後宮位階改為;

皇後一人
中宮一人
女御不限人數
更衣不限人數
由於日本後宮中沒有宦官服侍,是以大量的女官和宮女來替代,其中後宮十二司中的內侍司(又稱尚侍所)之女官職位有;

尚侍二人,為內侍司之最高長官
典侍四人,為內侍司之次官
掌侍正官四人、權官二人,共六人,為內侍司之三次官
命婦數人
女嬬,為內侍司最低階的女官,定員百人
其他還有大量的無職名的女官及宮女。 尚侍、典侍因經常服侍於天皇身邊,故常有侍妾化的情形出現,之後便收編為天皇嬪妃的位號。

後妃出身限制
不論位號是否經過增減,對於後妃的出身依然都有著規定;

皇後需出自皇族,但在平安時代的桓武天皇時,由於他首開先例的冊立非皇族出身的——藤原乙牟漏為皇後,打破此規定,也成為後世所依循的成例。
妃;需為四品以上的內親王。
夫人;需為三位以上太政官之女。
嬪;需為五位以上貴族之女。
尚侍;多由攝關家之女或重臣之妻選出。
典侍;需為正三品以上太政官之女。
由於天皇後宮並未詳細規定如何選定後妃及女官,只對出身有所限制,因此後妃的入宮(日本稱為入內或參內),都是經由各家大臣於天皇面前毛遂自薦,才有可能入宮(官位越高,女兒入宮的機會越大),但也有權臣逼使天皇立後封妃的例子出現。

後妃在入宮之後,由於當時女性地位之低下,和當時貴族人家之女、都將自己的名字視為私密之故,因此在宮中除對親信之外,甚少對外人透露真名,而在當時為了稱呼眾後妃,便冠之以其所居的宮室名,例如居住在弘徽殿的女御,便稱為弘徽殿女御,或是冠之以該後妃的籍貫或出生地,例如高倉女御,也有少數曾任齋王的皇女入宮成為後妃,此時將之稱為齋院○○或齋宮○○(○○為該皇女的位號)

其他
三宮、中宮;對於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的總括之稱,而中宮後來則演變為皇後代稱,和等同於皇後之位號。
皇嗣,天皇之後嗣,不分嫡出或庶岀,泛指天皇的兒女。
御息所;原本專用於代稱生下皇子、皇女的女御、更衣,但在榮華物語中,未生下皇嗣的女御和更衣也用此稱呼,之後轉成用以稱呼更衣以下的嬪妃。
東宮,如同中國一般,皇太子也可稱之為東宮(或稱皇儲),而其正妻也稱之為太子妃,但在日本較常使用的稱呼是東宮、東宮太子和東宮妃(全稱為東宮太子妃)
皇太後;一般情況下是稱呼天皇的母親,但在一帝三後並立的情形之下,也可用以稱呼第三位皇後。
皇太夫人;在奈良時代和平安朝前期可用以代稱皇太後。

閱讀全文

與參內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