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

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7-20 15:39:43

A. 五四運動的性質及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一場完全反對帝國主義並完全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無產階級開始進入政治舞台並扮演主力軍的角色; 年輕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

3、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4、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融合,為思想和幹部建立中國共產黨做好了准備。

五四運動的革命性質:

五四運動發生在辛亥革命之後,工業革命正在迅速發展,同時工業階級的隊伍也在增長。 在這種背景下,五四運動與其他運動有著不同的風氣。 五四運動的最大特點是其革命性。 五四運動的革命性質是抵制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對於五四運動來說,其性質是一場完全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封建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B. 五四運動的意義是什麼

一、「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近代反帝反封建的發展和繼續。

二、五四運動倡導民主與科學革命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追求進步和光明。

三、繼往開來,把紀念「五四運動」作為繼續前進的動力。

紀念五四運動90年,以及建國60年、改革開放30年是要更好地總結歷史,探討五四精神的當代意義,發揚傳統精神,推進五四運動提出的、尚未完成的歷史任務。

30年的周期不知歷史是巧合還是確實存在著這樣的規律,總之,這距今30、60、90年的三件重大歷史事件都被永久地載入史冊。

90年前「五四運動」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隨著60年前新中國的建立,已經基本完成,但是,祖國尚未統一,危機意識不能忘卻。

愛國,自強,振興中華,始終是全民族的政治基礎和凝聚、鼓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重要的精神動力。國富民強還需要進行艱苦奮斗。

30年前,「科學、民主」在鄧小平同志倡導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發揚,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都對「科學、民主」提出了新的認識和要求。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興國需要靠科學,物質層面需要科學,精神層面也同樣需要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

(2)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的過程介紹: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學生群眾的反帝愛國運動。

從1919年初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討論處理戰後的世界問題。中國政府代表在全國輿論的壓力下,提出了收回山東主權、取消「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等正當要求。

4月下旬,和會在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操縱下,悍然決定把戰前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交給日本。這個消息在中國人民中、首先是在知識界和學生中激起了強烈的憤慨。

5月4日,北京13所大專學校學生三千餘人在天安門集合,示威遊行,主張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要求懲辦北洋軍閥政府的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北洋軍閥政府出動軍警,逮捕示威群眾32人。5月5日,北京學生總罷課,並通電全國,各地學生紛紛罷課響應。

6月3日、4日,北京學生講演團分赴全市各主要街道演講,北洋軍閥政府再次派出軍警、馬隊進行鎮壓,逮捕大批愛國學生,更加激起全國各界的義憤。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也開始加入運動。

從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參加罷工的產業工人有六七萬人。上海商人舉行罷市。滬寧鐵路和滬杭鐵路工人,京漢鐵路的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的唐山工人相繼罷工。

漢口、長沙、蕪湖、南京、濟南等地都有工人罷工。旅法華工也參加了拒簽和約的斗爭。對於以工人為主體的群眾斗爭的迅猛發展,帝國主義者和軍閥政府感到恐慌。北洋軍閥政府在6月間被迫釋放被捕學生,免除曹、章、陸的職務。

6月28日,在全國各界群眾和旅法華工、留學生及華僑的強大斗爭壓力下,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重大勝利。

C.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是在新的時代和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1、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2、廣泛的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幹部上的准備。(一方面,工人階級運動促進知識分子尋找同其結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實際斗爭中逐步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此後,無產階級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

D. 五四運動意義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

意義:

1、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它的斗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史五四運動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發動了群眾,工、商、學聯合起來,農民也有部分參加了,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

2、五四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

3、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4)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

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再加上歐洲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巴黎和約」的簽訂,引爆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良好的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四運動

E. 五四運動爆發的時代和歷史條件及歷史特點

1、爆發的時間:1919年5月4日

2、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3、歷史特點:由於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主要是: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表面的感性認識階段,這典型地表現為義和團等籠統的排外主義的斗爭上。第二階段才進到理性的認識階段,即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並看出了帝國主義聯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

這種認識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才開始的。在這場運動中,提出了「改造搶到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和「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這樣的口號。這表明,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了。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到運動中。(注意:此時還沒有農民階級!只有部分農民階級參加了)

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第四,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五,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5)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的影響:

1、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麼,有不同看法。一種看法:「賽先生」(科學),「德先生」(民主)。1949年後,中共闡述為:愛國,自救,進步,科學,民主。一說:不屈不撓、憂國憂民、樂於奉獻、敢於斗爭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運動,其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

2、社會經濟

學生和群眾的抵制日貨,一定條件下刺激了民族產業的發展,但是隨著一戰的結束,中國的社會經濟依然無法擺脫遭受日本欺凌的厄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多雷西·歐查德總結說,無論如何,「中國使用『抵制』這一經濟武器,是現代經濟史最有啟示的篇章。」

3、教育變革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和「自動主義」、「自律輔導主義」等教育思想在五四

推動下,教育界引起巨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廢除學監制,在「開放女禁」呼聲下,1919年秋,北京大學、南京高等師范、嶺南大學開始破例招收女生,在教育制度上,婦女權利在五四影響下發生變革。

1921年10月,北京政府頒布了《學校系統改革案》(壬戊學制),小學六年,初中四年,高中兩年,大學四至六年,以美國為藍本,教育得到革新。

4、文學藝術

五四運動開創了中國文學新時代。五四以後,中國出現了大小40多個文藝社團,如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對中國文學發展影響深遠。這個時期,出現了大批文學巨匠,如沈雁冰、鄭振鐸、葉紹鈞、郭沫若、郁達夫等。

5、政治變革

五四運動使蘇俄在中國播下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種子,中國共產黨的成

立和國民黨的改組便充分顯示出當時布爾什維克革命是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唯一出路,但也有人認為當時對暴力革命的絕對化,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是一種破壞而非建設作用。

五四運動以後,工人罷工和政治斗爭依然不斷,1920年五一,北京學生聯合會散發《五一歷史》傳單,使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理論傳入工人階層,為共產黨誕生創造了群眾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

F. 五四運動的基本史實及歷史意義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群眾運動,革命浪潮迅速席捲全國,各界民眾同仇敵愾,共同奏起一曲浩氣長存的時代壯歌。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了戰後和平會議。

會上,中國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強某些特權的七項希望條件及廢除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的要求均被無理否決,最後和會竟將原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由日本接管。

消息傳入國內,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幾所學校3000餘名學生聚集天安門廣場,喊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

遊行隊伍到東交民巷使館區請願未果,就前往趙家樓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是北洋政府與日本具體交涉的親日派官僚。

當時,曹已嚇得躲了起來,憤怒的學生就將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頓,並放火焚燒了曹宅。這時,大批軍警趕到,當場逮捕了32名學生。在廣大學生針鋒相對的斗爭下,在各界的強烈聲援下,被捕學生很快被釋放了,但運動的目的並未實現。

5月19日,北京大中學校2.5萬多人舉行總罷課,並進行大規模的愛國運動。6月3、4、5日,更多的學生走向街頭,抗議軍閥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學生被捕入獄,當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臨時監獄來關押學生。

駭人聽聞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國各地更強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群起響應,正義凜然、不畏強暴的愛國斗爭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據統計,全國有20多個省區,100多個大中城市捲入到這場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發的六三運動規模最大。

6月5日,上海工人自動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以日商內外棉第三、四、五紗廠工人帶頭,全市六七萬工人罷工。同時,上海商人也舉行了罷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積極響應,推動了斗爭的發展。迅猛擴大的斗爭形勢給反動當局以極大壓力。

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下令撤銷了曹、章、陸的職務。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電令中國代表,同意在和約上簽字。

為此,又引發了新的一輪抗爭,拒絕和約簽字的呼聲如潮,全國各地發往巴黎抗議簽字的電報就達7000餘份,中國代表終於沒有出席和約簽字儀式。

歷史意義:

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偉大斗爭。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

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再加上歐洲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巴黎和約」的簽訂,引爆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良好的條件。

G. 五四運動意義是什麼

五四運動意義:

1、促成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走理論聯系實際、與工農結合的革命道路,標明中國青年運動和知識分子發展的正確方向。

2、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理論、階級力量和幹部准備,推動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3、致使中國階級力量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推動工人階級代替資產階級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

4、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十月革命的經驗引進中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5、五四運動致使中國近代史發生重大變化,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實現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轉折,功不可沒。五四運動直接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導致中國工人階級走上政治舞台,導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導致中國人民選擇了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道路。

(7)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偉大的歷史轉折點:

愛國救亡:五四運動的出發點

五四運動決不是憑空發生的,也不是單靠少數先進分子的主觀意願和決心就能夠發動起來的。它是歷史大趨勢的產物,是中華民族愛國救亡怒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續和發展。說到底,人們被那時祖國苦難境遇激發出來的滿腔悲憤,對創造合理的新社會的強烈追求,是五四運動能夠發生的內在動力。

五四運動前夜,中國大地似乎籠罩在一片黑暗中,革命處在低潮。北洋軍閥中的皖系在日本支持下控制著中央政府,正在叫囂「武力統一」。環顧海內,彷彿沒有什麼足以同黑暗勢力抗衡的力量。誰也沒有想到,在原來相當沉默的民眾中竟會爆發出如此驚人的大風暴來。

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是初期新文化運動民主和科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同時他們又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社會主義新中國正是從這時開始,經過全國人民30多年的奮斗,一步一步實現的。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正朝著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H. 試述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歷史特點:

1、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新申報對「五四運動」的報道

2、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傳播。

4、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運動。

5、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歷史意義:

1、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軍的作用;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

3、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4、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准備。

拓展資料: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1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閱讀全文

與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