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都有哪些傀儡皇帝都被誰控制
西漢 漢惠帝劉盈 被其母呂後控制
西漢末期的漢哀帝,漢平帝,被王政君,王莽等控制。
東漢末期的漢獻帝,先被董卓控制,後被曹操父子控制。
西晉的晉惠帝先是被其皇後賈南風控制,後被八王之亂的諸王控制
北魏時期更多,孝文帝的父親獻文帝被其母馮太後控制,後被毒殺。
北魏孝明帝元詡 ,被其母胡太後控制,後被毒殺。
西魏自從孝武帝投奔宇文泰之後,幾個皇帝都被宇文泰控制,後被殺
如此種種,太多了。。。
❷ 歷史上有幾個傀儡皇帝
中國歷史上十五個傀儡皇帝
1、孝靜帝:元善見
劉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即漢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字和,漢元帝劉奭之孫,漢成帝劉驁之侄,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陽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劉欣父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劉欣襲封定陶王爵位。綏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漢成帝病逝,劉欣即位為帝,改元建平。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僅七年的劉欣駕崩,時年二十五歲,謚號孝哀皇帝,葬於義陵。
❸ 中國歷史上傀儡皇帝有多少
所謂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沒有作為皇帝的最高權力。實權往往掌握在另一人手裡。掌握實權的人往往是皇帝的所立者,所廢者,或者是皇帝的母親,往往是太後之類。一個皇帝在位時間人可能全部都是傀儡性質的皇帝,也可能性在某一階段內是個傀儡。在有皇帝之名時我們稱之為傀儡皇帝,沒有名義當然不再算是,如果是太上皇,當然沒有權力,盡管太上皇叫太上皇帝。也只是個名義而已,這里也不算。 最早的傀儡皇帝,應該是楚義帝,名字叫心,當時也稱懷王。他的身份是當年楚懷王的孫子,是范增說項梁所立。立他的原因是因為陳勝失敗了,陳勝自立沒有歷史基礎,沒有號召力,所以藉助於楚人對秦的怨恨,立懷王的孫子更能招攬人心,籠絡人心。楚懷王被立,項梁自號武信君。後項梁死,宋義號卿子冠軍,位在諸將之上,項羽殺宋義,懷王不得憶讓項羽池了上將軍,後來巨鹿之戰後,項羽又為諸侯之上將軍。當時懷王與諸將有約,誰先入關就給誰封王。後來秦國滅亡,項羽名義上說如約,自封為西楚霸王,尊懷王為義帝。義帝帶個帝字,但義只是名義。後來項羽先遷義帝於上游長沙彬縣,後殺義帝。實際成為劉邦起兵的借口。所謂義帝,是典型的傀儡皇帝。 漢惠帝也是一個短命的皇帝。在位之時,太子之位險被取代,他在位的時候,母親呂雉稱皇太後。呂後殺了他的弟弟趙王,把趙王的母親戚夫人變成人彘,惠帝看到了,他們就嚇出了病,日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朝政歸於太後。惠帝崩後,呂後稱制。立了一個少帝,後來以為不是劉氏之子而再廢。所以司馬遷寫《史記》,寫了《呂後本紀》,惠帝事跡不過附在呂後本紀里。 漢昭帝即位,年齡才八歲,大將軍霍光輔政。昭帝崩,霍光請皇後立是邑王劉賀,劉賀即位後行淫亂,霍光又奏廢為呂邑王。然後又迎劉病己即位,是為宣帝。昌邑王算是一個傀儡。漢宣帝即位後,霍光歸政,宣帝委任。大樹一直在霍光手裡。一段時間,霍光專權秉政二十年,但歷史上沒有能影響皇權。所以有人認為霍光是忠義者,但也有人以為是權奸。 漢哀帝崩後,太皇太後立王莽為大司馬。立中山王為皇帝,是為漢平帝。帝年九歲,太皇太後臨朝,大司馬莽秉政,百官總己以聽於莽。因為年幼,大事決於王莽。先賜莽號安漢公,後再加「宰衡」。五年後,平帝崩。莽立宣帝孫孺子嬰,王莽攝政,不久稱假皇帝。最後是篡國。西漢變成了新。西漢滅亡。 東漢時漢和帝即位時年才十歲,太後臨朝。和帝崩,其子劉隆才百餘日。即位,皇太後臨朝。一年後崩,謚為殤帝。殤帝崩,太後就和自己的哥哥鄧騭定策禁中,立劉祜為帝,是為安帝,安帝十三歲即位,太後仍然臨朝。實際大樹在鄧騭手裡。後封為大將軍。 東漢順帝崩,漢沖帝即位。沖也是幼小的意思。沖帝兩歲即位,太後臨朝。太搬弄是非順帝的的皇後梁氏,並不是沖帝的母親虞貴人。沖帝二歲即位,三歲崩。皇太後與大將軍梁冀定策禁中,立劉纘為帝,是為漢質帝。質帝八歲即位,次年被梁冀所弒。因為漢沖帝、漢質帝都不曾真正掌權,所以也是傀儡皇帝。 當桓帝劉志,是梁氏與兄冀所立,即位之初,太後臨朝,大權仍然在梁冀手中。後來太後崩,大將軍梁冀謀為亂被誅。自己才真正成為實權皇帝。 漢靈帝崩,少帝即位。少帝名九歲,實際是皇太後何氏掌權。後來董卓到京城廢少帝為弘農王,而立陳留王。就是漢獻帝劉協。劉協由洛陽遷長安,實權基本上屬於董卓。後卓死,劉協流離,被曹操迎至許昌,號許都,曹操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實際權力歸於曹操。劉協是歷史上著名的傀儡皇帝,公元490-220年在位,也是傀儡皇帝歷時最長的一個,連自己的皇後也難保。最後再江山拱手讓於曹家曹丕。 魏代明帝無子,立齊王芳為太子並繼位。即位後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輔政。前期掌權的是曹爽,後來曹爽死,司馬懿專權,曹芳實際成為傀儡。司馬懿死司馬師掌權,廢了皇帝,史稱這個皇帝就是齊王芳。然後另立東海王曹霖的兒子曹髦為皇帝。司馬師死後,權力落到司馬昭手中。成語有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傀儡皇帝當得不甘心,曹髦糾集身邊幾個人就想與權臣抗衡,後來曹髦為蔣濟所弒,崩後貶為高貴鄉公。高貴鄉公也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已。司馬昭再立曹奐為帝,是為魏元帝。魏無帝封司馬家為晉王,後來禪位於晉。魏滅亡。魏元帝是亡國之君,亡國之君往往是當過傀儡皇帝後才不得已而亡國的。 晉代皇帝在西晉末年,有懷帝有愍帝,天下大亂之際,都曾被亂國所俘虜,算不上是傀儡。東晉時最後兩個皇帝,一個叫晉安帝,一個叫晉恭帝。與傀儡皇帝搭邊。晉孝武帝崩,安帝即位,太傅司馬道子攝政。隆安元年歸政。其後桓玄亂,篡位,以帝為平固王。安帝蒙塵尋陽,再到江陵,當時稱之為國難,而劉裕由此而興。義熙三年,劉裕為車騎將軍,來朝。四年,劉裕為揚州剌史,錄尚書事,義熙十二年二月,加中外大都督。十四年六月,進為相國,封宋公。天下大權漸至於劉,劉將為禪代,讓人縊死了晉安帝。培養司馬德文為晉帝,即恭帝。恭帝是真正的傀儡,自己當了兩年皇帝,最後禪位於劉裕,且被殺死。 南朝宋最後一個皇帝是順帝。順帝即位時才十歲。齊王輔政。漸成為實際全權,最後不得憶而禪位於齊。是為南齊。宋順帝劉准就是一個末代傀儡,真正掌握權力的人是齊王蕭道成。 南齊最後一個皇帝是蕭寶融,齊和帝。即位之年改元中興。中興元年三月即位,十二月,皇太後令以梁王為大司馬、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封建安郡公,依晉武陵王遵承製故事,百僚致敬。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太後臨朝,入居內殿。大司馬梁王解承製,致敬如先。二月進梁公為梁王,四月,禪位於梁。所以齊和帝實際也是傀儡皇帝。真正掌握權力的人是梁王蕭衍。 梁氏的末代皇帝是敬帝。本來陳霸先與王僧辯想立敬帝蕭方智為皇帝,後來王僧辯又想立上黨王蕭淵明,陳霸先殺了王僧辯,驅逐了蕭淵明,立了敬帝。敬帝以陳霸先為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司空如故。實際掌權者就是陳霸先。二年後就依次封陳霸先為陳公陳王,然後禪代。刑政不由於己,也是完全的傀儡皇帝。 北魏蕭宗元詡,即位後詔太保、高陽王雍入居西柏堂,決庶政。又詔任城王澄為尚書令,百官總己以聽於二王。十九歲崩。皇子立。皇後成為皇太後,專政。其實皇後所生不過是個女孩,假說是男孩。即位不久,爾朱榮來朝,太後及幼主皆崩。爾朱榮入京,立元子攸為帝,是為魏孝庄帝。爾朱榮為太原王,雖然不常在京師,但實際大權在握。帝殺爾朱榮,爾朱世隆、爾朱兆都叛亂。後來爾朱兆到長安,遷帝於晉陽。這個北魏的孝庄皇帝,是不想當傀儡,招惹殺身之禍。 孝庄帝崩,爾朱世隆信爾朱度律等立元恭,是為前廢帝。實際權力在爾朱世隆手中。後來齊攻北魏,高歡遷帝於平陽。殺爾朱世隆等,爾朱兆逃,廢帝。史稱元恭為前廢帝,也稱廣陵王。高歡另立出帝元修。以高歡為大丞相,實權掌握地高歡手中。出帝後為宇文黑獺所害。這一段歷史,有好幾個元氏稱帝,便結局都是一樣,做傀儡皇帝,他們戰戰兢兢,不知所終。 元修崩,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遷都於鄴。史稱東魏孝靜帝。即位之初,年十一歲。元善見以人為大丞相,實權落在高家人手中,由高歡而高澄,最後是高洋。元善見實為傀儡皇帝。宇文黑獺既害出帝,乃立元寶矩為帝,都長安。史稱西魏文帝。實權落入宇文家手中,元寶矩也是傀儡皇帝。東魏孝靜帝在位十五年於齊之高洋。西魏文帝立後,宇文泰為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封安定郡王,魏文帝崩,皇太子元欽即位。是為廢帝,當然也是傀儡皇帝。宇文泰誅元烈,元欽有怨言,結果宇文泰就廢了元欽,另立齊王元廓為恭帝,宇文泰薨,宇文覺繼承父親遺志,被魏主封為周王,受西魏之禪,建立周朝。 周之天帝為周靜帝宇文闡。他在位時年齡很小,實權落到了楊堅手中。在位兩年多,就禪位於隋。然後崩,崩時才九歲。也是自幼而傀儡者。 隋代的傀儡皇帝就是越王楊侑,煬帝在江都,李淵乘機起兵入長安,立楊侑為帝。即位後光祿大夫、大將軍、太尉唐公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實權在李淵手中,最後不得不把皇位正式讓給李淵。他在位時也不過十三歲,在武德二年崩,不過才十五歲。他的在位不過是讓李淵的即位更合法化而已。 唐高宗時,立武則天為後。當時就稱二聖,說明皇後幾乎相當於皇帝。高宗崩,立中宗李顯,武則天臨朝稱制。改元嗣聖。不久就廢了李顯,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是為睿宗,改元文明。太後仍然臨朝稱制。直到後來改國號為周,武則天自己當皇帝,把皇帝降為皇嗣。所以在武則天當皇帝之前,他的兩個兒子,李顯、李旦,先後都是傀儡皇帝。 唐末昭宗時,天下大亂,大權漸漸落到朱溫手中。朱溫弒昭宗,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是為哀帝。一弒一立,大樹盡入朱溫手中。唐哀帝李柷也是一個末代的傀儡而已,不過從他那裡朱溫正式成為皇帝,建立後梁。 五代時期,天下分崩,戰亂不休,所以皇帝作為傀儡也變了形。石敬塘是著名的兒皇帝。他為了當皇帝,乞求於契丹之子耶律德光,稱其為父,自稱為子,在契丹的幫助下,害幽雲十六州給契丹,然後自己當上了皇帝,史稱兒皇帝。所以既為契丹立,必受契丹制。後來晉之出帝實際上也被契丹所滅。所以後晉王朝,整個一個傀儡王朝。後漢時劉知遠也有認賊作父的經歷,不過沒有石敬塘那樣可恥罷了。 有了前朝的歷史教訓,宋代政治就比較嚴密。,盡管也的稱制,但想到控制的結果是沒有權臣控制皇帝了,宋代著名的傀儡皇帝應該是金代在中原所立的劉豫。劉豫這樣的傀儡政權的現代翻版就是汪精衛。金我滅了北宋,佔領了北方的大片土地與人民。暫時沒有北方的良好辦法,就以夷制夷,劉豫,《宋史》卷四百七十五有傳。北宋時不濟南知府,降金。建炎四年也就是公元1130年七月,金人冊立劉豫為皇帝,都大名府。次年遷都汴。因為劉豫攻南宋失敗,金人於紹興七年廢劉豫為蜀王。作漢奸,沒有好下場。這樣的傀儡中國皇帝史上的恥辱。所以我談皇帝時一般不說劉豫之流。 時代不變,傀儡皇帝的性質也在變。宋代以後,皇權得到加強,基本上再也沒有傀儡皇帝出現,盡管有時有太後稱制,有時會有輔政大臣,有時會有攝政王。在攝政的意義上,皇帝有時也說攝政,稱制者有時也說攝政。輔政者有時也說攝政。這里略作區分。
❹ 列舉歷史上著名的傀儡皇帝
歷史上的傀儡皇帝實在太多了,幾乎每朝都有
上面例子舉了滿多了,我就不重復了,不過我想說明下皇權旁落的五種基本原因並分別舉些例子說明.
導致皇帝成為傀儡皇帝的原因,基本有四種,而這五種都是由不同的政治集團相關聯的.
基本上能夠影響到皇權的人有五種.
1. 宦官
宦官亂政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漢朝有桓,靈二帝.明朝有天啟朝的魏忠賢亂政,都是非常有名的例子,包括戰國時期秦國非常有名的laoai叛亂,都是宦官亂政的例子,這個政治勢力雖然在一些程度上不起眼,
但是事實是很多時候,左右政治的,往往是這些宦官.甚至是產生了傀儡皇帝.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趙高的指鹿為馬.
而至於為什麼宦官能夠有如此實力,我想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離政治中心實在太接近了,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那宦官要攝政,自然機會多多了.
2.後宮
後宮亂政的例子也是非常多的.原因很簡單,同樣是離政治中心近,而且,他們比宦官有個更優厚的條件,那就是他們身份尊貴,容易得勢.但是,也有很多不利因素,那便是軍隊控制力較弱,所謂槍桿子出政權,
誰能獲得軍隊,誰就是莊家.例子就很多了,比如,呂後專權,太平公主專權,孝庄太後輔政(當然孝庄太後是我比較欽佩的一個人了),最後的王朝也有慈喜太後專權.甚至還有武則天的奪權.正如我上面分析的
那樣.後宮的攝政是很容易使得皇帝的大權旁落的.因為皇帝的任免,往往太後的意志非常重要.(所以我非常佩服漢武帝,他能夠洞悉到以後事態的發展,所以在死前,將幼太子的母親給殺死,嘴上還喊到"你
必須死!"所謂主弱而母強,必然淫國,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3.權臣
權臣篡位的成功率無論是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都是成功率最高的.所謂權臣,很明顯,就是掌握了實權的大臣.他們很多雖然沒有皇帝之名,卻有了皇帝之實.那例子也很多,王莽改政,曹操的挾
天子以令諸侯,南北朝的例子就更多了,簡直是數不過來.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權臣勢力,在中國歷史上自從宋代以後,就逐漸得到了控制,宋代以後的明,清,都沒有再出現過權臣亂政的典型例子.這
是因為體制的改善使得中國的政治體系,從士族地主階級,緩慢的過度到了庶族地主階級.導致皇權的不斷加固.而其直接原因,是因為開了科舉取士的制度.使得國家取仕的范圍擴大了,並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因此幾千年來,科舉制度不但是使得國家有了穩定的人才來源,而且也保證了權臣的勢力被削弱,從而保證了王朝的穩定與安全.雖然有如此的好處,但我們也要看到,這種行為卻同時卻也給宦官和後宮的崛
起,創造了條件.
4.外戚
首先,外戚應該如何定義?我的定義是除了國姓以外,其他姓氏的貴族,都可以算是外戚勢力.歷史上,外戚干涉朝政的人也有很多,為什麼呢?其原因我覺得是非常復雜的.但是總的來說,可以看成是得到了皇
後或太後等後宮勢力的影響,成為了後宮權利爭斗的一種外延形式.久而久之,則影響到了皇權的穩固.就比如武則天與王皇後在爭斗的過程中,武家的崛起與王氏的沒落,都是此二人斗爭的外延,久而久之,
武家在朝廷中,因得力於武則天的支持,與高宗李治的選拔,成為了唐朝前期的一大氏族.並且直接影響到了後來中宗李顯的皇權.又比如呂後專權時,所提拔的呂氏勢力,曾一度把持過朝政.又比如楊貴妃的
哥哥楊國忠,也曾經是權傾一時.因此,外戚作為一種後宮的外延,從來在歷史上,也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勢力.但是,多數情況下,外戚由於自身的局限性,真正把持朝政的次數並不多.
5.皇族
皇族對於皇權其威脅是最大的.其實這類人,我並不想把他們歸結為"反動"的一派,因為他們在大多的情況下,是穩固皇權的擁戴者.因為他們作為皇族,早是政治的即得利益者,他們中大多數都沒有那野心去
窺伺皇權,相反,往往會擁戴皇帝.但是,考慮到依然有不少的"反政府武裝"是與皇族有著直接的聯系,所以我依然把他們給規劃了進來.那例子也很多了.這里就不做詳細介紹了,因為這種勢力比較特殊.
綜上所述,其實歸結到底,無論是哪種政治勢力對皇權構成了威脅,它們都離不開一個先決條件-----天時.如果當朝的天子是一個有著強大政治手腕和雄才大略的君主的話,無論是哪種政治勢力,都只不過是
他手中的棋子而已.但是,如果天子昏庸無道,那麼皇權就會淪落為我上述的五種政治勢力角逐的角斗場.而皇帝,頂多隻是個看客而已.所以,皇權的旁落,罪過不在於別人,其實是君王自己釀下的苦酒.當然
這苦酒也可以是先王所遺留的歷史問題.但無論怎麼說,都是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他們的事情.
❺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位傀儡皇帝
在皇帝——權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權力就像是一台天平的指針。指針偏左,可能會出現獨裁皇帝;指針偏右,多半要產生傀儡皇帝。因為有命無運、有名無實、有位無權,所以,傀儡皇帝大都被權臣搞得很郁悶,很狼狽。在歷代傀儡皇帝中,被人挾持的有之,被人廢黜的有之,被人幽禁的有之,被人砍頭的有之;但是,被人當眾警告,當眾臭罵,當眾毆打,甚至被人當眾指責「謀反」的,恐怕也只有東魏的孝靜帝了。 孝靜帝(524—551),名叫元善見,祖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父親是清河王元亶。北魏末年,高歡操控了生殺予奪大權。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與高歡決裂,於是逃離洛陽,投奔了宇文泰。元修走後,高歡任命清河王元亶為大司馬,全權處理國家政務。元亶還沒即位,就「出入已稱警蹕」,而且剛愎自用,惟我獨尊,不把高歡放在眼裡。鑒於此,高歡把元亶趕下台,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見為帝,改元天平。這樣以來,北魏同時出現了元善見和元修兩位皇帝,從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東魏初期,時局動盪,烽煙四起。東面兗州、青州的起兵,西面西魏的宼掠,南面蕭梁的進攻,這種復雜的局勢,是十一歲的孝靜帝所無力應付的。再者,父親的廢立遭遇,也讓他學會了隱忍,一切惟高歡之命是從。不久,東魏都城從洛陽遷到了鄴城。當時,鄴城出現了一首童謠:「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裡。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青雀,暗指孝靜帝;鸚鵡,暗指高歡。這首童謠,形象地道出了北魏皇權的一敗塗地和少年天子的艱險處境。孝靜帝從即位的那一天起,就註定無法擺脫傀儡皇帝的屈辱命運。 高歡的野心很大,但他是靠討伐叛逆、復辟君位起家的,所以不敢輕易篡位稱君。孝靜帝自幼聰明,幾年的傀儡生涯使他更懂得人情世故。為了拉近與高歡的距離,天平四年(538),孝靜帝主動提出立高歡的二女兒為皇後。對此,高歡「前後固辭」,孝靜帝死纏硬磨。直到興和元年(539)五月,孝靜帝才如願以償地成為高歡的女婿。此後,高歡表面上對孝靜帝還算恭謙,孝靜帝也成長得有膽有謀,文武雙全,《魏書》稱他「好文學,力能挾石獅子以逾牆,射無不中」,大有「孝文之風」。 武定五年(547),高歡去世,高澄承襲父職,繼續把持著東魏朝政。如果說高歡還算有點良知的話,那麼,高澄簡直就是蠻夫,就是野獸。在高澄看來,東魏的江山是高家打下來的,皇帝也應該姓高。高澄的目的,就是要取而代之,自己當皇帝。為了控制孝靜帝,高澄提拔心腹崔季舒當黃門侍郎,監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並隨時匯報。有一次,高澄寫信問崔季舒:「痴人比復何似?痴勢小差未?宜用心檢校!」意思是說,皇帝比以前如何?痴癲情況好些了沒?你可得給我用心盯著!此後,孝靜帝處處受高澄掣肘。 武定七年(549)四月,高澄趁「侯景之亂」,攻陷了蕭梁不少城池,孝靜帝被迫封高澄為「相國,封齊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有了功勛,有了高位,高澄的篡逆之心更加膨脹,對孝靜帝的欺辱、羞辱和侮辱也變得肆無忌憚。據《資治通鑒》記載:「帝嘗獵於鄴東,馳逐如飛,監衛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後呼曰:『天子勿走馬,大將軍嗔!』澄嘗侍飲酒,舉大觴屬帝曰:『臣澄勸陛下酒。』帝不勝忿,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為!』澄怒曰:『朕,朕,狗腳朕!』使崔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 馬騎快了,就要受到警告;敬酒不吃,就要挨罵遭打。拓跋珪當年的雄姿,拓跋宏昔日的風采,隨著北魏皇權的旁落,如今已是盪然無存。但是,孝靜帝絕不是懦夫。盡管他身為傀儡,盡管他無力抗爭,但「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為!」的這句話,就足以看出孝靜帝秉持著寧肯亡國,也不接受小人擺布的決心和勇氣。「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此時此境,孝靜帝詠頌謝靈運的這首詩,不僅僅是受辱後的自我解嘲,同時也是反擊前的振臂高呼。不在屈辱中沉默,就在屈辱中爆發! 這首《抒懷》,是當年謝靈運起兵前的戰斗檄文。韓亡子房奮,是說張良行僱人錘擊秦始皇,立志為國報仇;秦帝魯連恥,是說魯連以魏國屈從於秦昭王為恥,主張聯合抗秦。侍講大臣荀濟,顯然聽出了孝靜帝的心聲,於是與元瑾、劉思逸等人密謀討伐高澄,以解皇帝之危。由於朝中盡是高澄的耳目,他們便選擇了「地道戰術 」,即在皇宮日夜挖掘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計劃與孝靜帝逃出皇宮後,組織天下兵馬,與高澄決一死戰。可是,當地道挖到城門附近時,守門軍官聽到地下有響聲,便上報了高澄,荀濟等人被抓。 「陛下為什麼要謀反?」高澄帶兵入宮,逼問孝靜帝。「我們父子兩代為國家忠心耿耿,有什麼地方對不起陛下呢?這一定是你身邊的侍衛和嬪妃慫恿你這么乾的!」高澄說罷,便示意左右捕殺胡夫人和李嬪。孝靜帝義正詞嚴的說:「自古以來,只聽說臣子反叛君王,沒聽說君王反叛臣子。你自己要謀反,又何必指責我呢!殺了你,社稷就會安定!不殺,國家就會滅亡。我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何況是嬪妃!想弒君叛逆,看你的時間!」(《資治通鑒》)高澄被孝靜帝駁斥得啞口無言,連忙磕頭,大哭有罪,並連夜擺酒謝罪。 孝靜帝的話雖然很經典,卻無法阻擋高澄的篡位步伐。畢竟,大權在高澄手裡。三天後,高澄把孝靜帝囚禁在含章堂,「烹(荀)濟等於市」。然而,在准備殺死孝靜帝時,高澄被廚師蘭京刺死。得知高澄被殺,孝靜帝高興的對左右說:「高澄之死真是天意,是朕該掌權的時候了。」然而,他的話音剛落,高澄的弟弟高洋就殺了出來。比起高澄,高洋更加兇殘,更難對付。單看這八千士兵和數百刀斧手的陣勢,孝靜帝就知道自己連傀儡皇帝也做不成了。武定八年(550)五月,在十萬精兵的逼迫下,孝靜帝禪位於高洋。 高洋即位之初,對孝靜帝還算優待,封他為中山王,食邑一萬戶。在封地,孝靜帝可以懸掛天子旌旗,用天子年號,文書可以不稱臣,三個兒子也都封官食邑。孝靜帝沒事可干,整日和妻子飲酒、賦詩,聊以解愁,日子倒也安定。然而,這一切只是暫時的,都是高洋為贏得支持而做的政治文章。一年後,北齊政權的根基已經相當牢固,孝靜帝自然也就變成了毫無必要的累贅。天保二年(551)十二月,高洋設宴款待孝靜帝時,偷偷在杯中下了毒,孝靜帝沒有防備,結果中毒而死。隨後,他的三個兒子也被高洋殺害。 十一歲即位,二十七歲禪位,二十八歲被殺,孝靜帝在悲憤中走完了屈辱的一生。孝靜帝的第一個年號是「天平」,但象徵權力的指針卻始終沒有青睞過他。在專制主義社會里,權力只能偏向於一方,要麼大臣遭殃,要麼權臣跋扈。從建國,到禪讓,到滅亡,東魏的政權被高歡父子控制,孝靜帝只有任人宰割的份。活著的時候,被人稱作「痴人」,罵作「狗腳」,指責「謀反」;死後,這些遭際竟然還要白紙黑字的錄入正史。與漢獻帝劉協、宣統帝溥儀等人相比,孝靜帝元善見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傀儡皇帝。
❻ 曹魏和東吳政權,共有哪幾位傀儡皇帝
永恆回望對題主應答:這段歷史時期內,傀儡皇帝除漢獻帝外,魏國,東吳與蜀國分別稱帝後,都先後有傀儡皇帝現象發生。當時,朝廷分為三股政治勢力,一股是顧命大臣的勢力,一股是帝胤的勢力,還有一股是帝後的勢力。三股力量相互聯系、相互強化,破壞了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意識形態三個子系統之間的平衡,造成原有社會秩序的瓦解,並醞釀著一場大變革。
在封曹叡為太子後的第二天曹丕駕崩,曹丕駕崩後曹叡正式登基,曹叡就是魏國的第二位皇帝,十四年後還只有三十六歲的曹叡又因病去世,謚號明帝,廟號烈祖,葬於高平陵。在這個時候,他所表現出來的忠心,已經成為了能夠代表朝廷利益和民眾願望的國家策略,是對國家的忠誠。在整個事件中,他所表現出來的大義凜然,是皇帝和同僚們所無法理解的,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君主、朝廷、國家、民族的忠誠。
❼ 三國時期,除了漢獻帝劉協,還有哪些傀儡皇帝
永恆回望對題主應答:這段歷史時期內,傀儡皇帝除漢獻帝外,魏國,東吳與蜀國分別稱帝後,都先後有傀儡皇帝現象發生。試答如下:
所謂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沒有作為皇帝的實際權力。實權往往掌握在另一人手裡的現象,其可稱為傀儡皇帝。在漢末三國時期,提到傀儡皇帝,不用說肯定就指向漢獻帝劉協。
蜀國的劉禪登基時,也算得是傀儡。不過,劉禪所面對的諸葛亮,諸葛亮對蜀漢忠心耿耿,劉禪實在年少而缺少治國經歷,很多大主意只能由諸葛亮做出。因此,這和其東吳與魏國的那幾位皇帝面對的權臣,肯定是不相同。
❽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傀儡皇帝他們是誰最後一個是誰
每個朝代都有一個或幾個傀儡皇帝。最後一個是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入關後的第十任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其在位時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
❾ 三國時期,除了漢獻帝劉協,還有哪些傀儡皇帝呢
在古代歷史上,所謂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沒有作為皇帝的實際權力。實權往往掌握在另一人手裡,比如太後或者權臣手中。在漢末三國時期,提到傀儡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漢獻帝劉協。在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一開始為董太後撫養,舉止端莊,時稱“董侯”。漢少帝即位,封為渤海王。經歷宦官之亂,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在司空董卓擁立下,漢獻帝劉協正式即位,成為東漢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在此基礎上,漢獻帝劉協先是被董卓挾持,董卓被殺後,漢獻帝劉協受到董卓部將李傕和郭汜挾持。在楊奉和董承護送下,逃出長安,輾轉東行。
三、曹奐
正始七年(246年),曹奐生於燕王宮,甘露三年(258年),曹奐被封為常道鄉公,甘露五年(260年),高貴鄉公曹髦為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皇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也即其實際的權力,還比不上曹髦和曹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曹魏江山,曹魏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因此,對於曹奐來說,也成為曹魏最後一位皇帝。或許是吸取了曹髦的教訓,曹奐對於司馬氏取代曹氏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反抗的舉動。當然,這也是他最終可以善終的重要原因。
❿ 我國共有多少個傀儡皇帝
漢惠帝是呂後的傀儡,漢平帝是王莽的傀儡,東漢的桓帝、靈帝、殤帝等都是傀儡,最著名的是漢獻帝是曹操的傀儡,明熹宗是魏忠賢的傀儡,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緒都是慈禧太後的傀儡……歷史上傀儡皇帝很多,基本每個朝代的末世都有那麼幾個權臣架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