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哪個將軍姓白

歷史上哪個將軍姓白

發布時間:2022-07-20 16:54:34

⑴ 姓白的將軍.恩有秦朝的白起.還有誰

白起:陝西眉縣人,戰國時秦國大將,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屢戰屢勝,長平一役,坑殺趙軍四十多萬,後遭妒自殺。

⑵ 名將白起 名將白起評價:究竟是暴掠者還是戰神

問題君,您好!您的問法說明您的懷疑態度,說明您是一位追求真相的人。歷史真相說明,白起不是什麼「戰神」。白起不但不能譽為「戰神」,而且連名將、傑出戰將都算不上。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白起屬於商鞅圍弱屠戮式的低水平戰法。這種戰法是專門挑選劣將弱兵作為作戰對象,採取包圍脅迫投降後,再誘騙屠殺俘虜,以博取「百戰百勝」與「斬敵驚人」的虛假威名。所以,白起一生都沒有挑戰過名將。因為這種方式,白起沒有學會如何處理和利用俘虜,唯一的辦法就是屠殺。這是戰爭中最低水平的戰法,連秦國真正的名將司馬錯都看不起白起。本來白起在長平戰役中有一次機會可以挑戰名將廉頗,但是白起不敢對戰廉頗,找借口當了縮頭烏龜。長平之戰一開始,秦軍就陷入偏頗的陣地誘惑消耗戰的圈套,把秦軍拖在長平一戰就是兩三年,廉頗的逐漸消滅秦軍有生力量導致傷亡慘重,最後連十餘歲的少男都被強征入伍。秦昭王才強令白起出戰。但是白起還是不敢對決廉頗,要求秦昭王用重金賄賂趙國權臣誣陷撤換掉廉頗,換上新毛頭趙括後才敢出戰,最後白起還是採取慣用手法取勝,誘騙屠殺了投降的趙軍。長平之戰後秦昭王頭腦發熱,企圖乘機一舉攻下趙都邯鄲。這時白起非常明白,一旦攻打邯鄲必然導致趙國重新啟用廉頗,即使白起指揮也必然失敗。白起有自知之明,知道不是廉頗的對手。最後抗旨不去打邯鄲。秦昭王只好另外換將攻打邯鄲,結果秦軍慘敗而歸。當然,白起也因為抗旨被秦昭王斬殺了。長平之戰後,秦國長達十年都沒有軍力組織大的戰役。有趣的是,作為秦兄趙弟的秦趙兩國,王翦時代又遇到李牧,王翦打不過李牧,也是採取同樣的辦法賄賂趙國權臣污衊撤換掉李牧,王翦才翻了身。所以。白起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名將,更不要說什麼「戰神」了。
但是為什麼又會有「四大名將」是白起、廉頗、王翦、李牧的說法呢?其實,歷史文獻根本就沒有這種說法。這種說法來源於《千字文》的「起翦頗牧,用兵最精」一句。因為《千字文》是古代三大啟蒙讀物(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之一,古代可謂家喻戶曉。於是在傳播過程中,就有不了解歷史真相的人斷章取義,把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附會成為「四大名將」的說法。實際上,《千字文》的作者周興嗣並不是一位真正的歷史學家,把白起列為名將也是一人之見。而且根據《千字文》上下文的意思,是寫到戰國後期秦趙爭奪統一權的爭霸戰爭時期,就是白起、廉頗、李牧、王翦四人用兵最精通了,而不是說這四人是戰國四大名將,更不是說這四個人是整個歷史上的四大名將。由於《千字文》的蒙學普及性,加上民間不懂歷史真相的人們藉助這個句子斷章取義編故事,以虛傳虛就偽造出「四大名將」的說法。而一些歷史盲和蒙學盲更是添油加醋,以白起排在第一就把白起吹噓為「戰勝」的說法了。而實際上呢,《千字文》是蒙學讀物,要求節韻和諧,才按照「起翦頗牧」來排列才朗朗上口。而不是白起比後面三人出色。
實際上的歷史記載,並不存在李牧、王翦、廉頗、白起為「四大名將」的說法。根據歷史記載,戰國時期最偉大的實戰軍事家是趙雍(趙武靈王,因為是君主所以不以名將而論)、吳起、孫臏、趙奢、樂毅、田單、李牧、王翦,其次是廉頗、牛翦(趙武靈王的騎兵主將,也是弩的發明人)、司馬錯、趙毋恤(趙襄子)、秦開、龐煖、龐涓、蒙恬、王賁、匡章,再次才是劇辛、樗里疾、李信、田忌、白起、蒙驁、項燕、田光、樂乘等。歷史上專門記載了田單找以智慧戰法著名的名將趙奢論將,趙奢指出了當時軍界著名的將領,白起不如廉頗,廉頗不及樂毅,田單與樂毅旗鼓相當。歷史還記錄了白起不同意白起戰法的言論。說明當時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白起以誘殺俘虜博取虛名的真相,並不看好白起。實際上上白起也不敢挑戰名將,面對廉頗更是猶如老鼠見貓一樣的心理。這也說明白起本人也有自知之明,打不贏廉頗就躲,為了躲避偏頗,秦昭王把白起處斬了,缺乏政治頭腦的白起也因為躲避名將偏頗,把腦袋都躲掉了。這是白起的可悲之處。
現在胡吹白起為戰神的人有三幫人:一幫是白起的後人,一幫是軍事歷史盲,一幫是被《三字經》誤導的人。
戰國時期也有真正稱得上「戰神」稱號的人物,那就是進行「胡服騎射」創立正規化騎兵的趙雍(趙武靈王),而吳起與孫臏可以稱作戰國「兩大謀神」。

⑶ 中國有幾位姓白的大將或軍人

■歷史名人

白丹:字圭,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水利家、經濟思想家。其主張減輕稅斂、「樂觀時變」、「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白起:陝西眉縣人,戰國時秦國大將,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屢戰屢勝,長平一役,坑殺趙軍四十多萬,後遭妒自殺。

白建:南北朝時北齊人,歷官進侍中、中書令等,並賜田韓城。

白鍠: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學,善於文章,尤工五言詩,有集十卷,十七歲明經及第,官

至河南府鞏縣令。

白樸:元代著名的戲曲家。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現存《牆頭馬上》、《梧桐雨》、《東牆記》3種,都是描寫愛情的作品,其中前2種最有名。

白英:明代傑出的水利專家,曾為當時禮部尚書疏通河道出謀獻策,特別為大運河暢通做出了貢獻。

白朗:河南省寶豐人,清代寶豐農民起義領袖,反清反袁,打擊殘害中國人民的傳教士。後在虎狼爬嶺戰斗中受傷犧牲。

白瑜娑:寧夏靈武人,隋末農奴起義首領。其出身奴隸,一呼四方皆應,聚眾數萬人,給隋政權以沉重打擊。

白居易:唐代傑出的詩人,貞元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在文學上他積極倡導現實主義和樸素文風。所著《與元九書》詩論,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詩文朴實無華,廣為流傳。

白行簡:白居易弟,當時有名文學家。他長於辭賦,但未有流傳下來,現存傳奇小說《李娃傳》是他的代表作。《三夢記》近於雜錄。

白敏中:下邽人,白居易從弟,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仕武宗,懿宗二朝,兩度為相,政績卓著。

白玉蟾:閩清(今屬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詔封紫清真人。博覽群書,善書,工畫,著有《海瓊集》等。

白景亮:元朝南陽人,知明法律,善於書算,官至衢州路總管。

白毓昆:江蘇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創刊《地學雜志》。武昌起義爆發後,宣傳革命,策動灤州新軍起義,參與組織「北方革命協會」。後任北方革命軍政府參謀長,因兵敗被捕犧牲。

白崇禧:廣西桂林人,國民黨桂系首腦。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均擔任國民黨軍隊重要職務。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長江,白崇禧所統率的軍隊主力在鄂、湘、桂地區被殲滅。同年底,從南寧逃往台灣省,任蔣介石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病死於台北。

⑷ 白姓 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1、白圭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主張減輕田稅,徵收產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

穀物成熟時,進收糧食;蠶繭出產時收進絮帛,出售糧食。白圭並提出了農業經濟循環說,認為農業的一個周期為12年。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一說,水利專家白圭和貿易致富的白圭是兩人。

⑸ 中國開國功臣裡面姓白的是什麼人物

在開國功臣里姓白的有:1、建國後任川西軍區副司令員的白天少將,後來擔任過哈爾濱市副市長。2、建國後任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的白志文少將(滿族人)。戰功顯赫,在紅軍時期即是有名的師長。3、建國後任公安部隊政治委員的白壽康少將。

⑹ 中國歷史上姓白的將軍

白起(?—前257),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為秦國公族,故又稱公孫起。秦武公之後,武公生子趙白,其後以其名為氏,故曰白起。白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王翦、廉頗、李牧)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郿(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武安君白起 [編輯本段]【戰神傳奇】 秦秦國,原本是地處西陲的一個小國,秦孝公時用商鞅變法,奠定了國家富強的基礎。爾後,不斷向外發展勢力,國力強盛。秦昭王時,任用白起為將。白起素以深通韜略著稱,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縣西)。次年,由左庶長遷左更,出兵攻韓、魏,用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參見伊闕之戰)。因功晉升為國尉。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占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縣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鄧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毀夷陵(今湖北宜昌),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於陳(參見鄢郢之戰)。秦國以郢都為南郡。白起受封為武安君(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又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貴州地區)二郡(參見黔中之戰)(附註: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大將司馬錯發兵攻取黔中等地,但三十年白起攻楚,復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期間黔中等地可能為楚國奪回,故而史籍中出現司馬錯和白起兩次攻取黔中的記載。)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魏將芒卯敗逃,擄獲韓趙魏(韓趙魏又稱三晉)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參見華陽之戰)。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參見陘城之戰)。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韓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野王降秦,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絕斷(韓都新鄭,上黨必須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鄭)。郡守馮亭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絕斷,我們已不可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趙。趙國受敵一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就可以抵禦秦國了。」於是派人報告趙國。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為此計議。平陽君說:「還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後帶來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平原君則認為:白白得來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會對我們有利。趙國果然接受了上黨,封馮亭為華陽君。四十六年,秦攻下韓國緱氏、藺兩地。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長王齕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於長平(今山西高平縣),以便鎮撫上黨之民。四月,王齕攻趙,趙派廉頗為將抵抗。趙軍士卒與秦斥候兵相遇,發生沖突,秦斥候兵斬趙裨將(裨將,武職)茄。六月,敗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秦軍又攻趙軍壘壁,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
雙方僵持多日,趙軍損失巨大。廉頗根據敵強己弱、初戰失利的形勢,決定採取堅守營壘以待秦兵進攻的戰略。秦軍多次挑戰,趙國都不出兵。趙王為此屢次責備廉頗。秦相應侯范雎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用離間計,散布流言說:「秦國所痛恨、畏懼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容易對付,他快要投降了。」趙王既怨怒廉頗連吃敗仗,士卒傷亡慘重,又嫌廉頗堅壁固守不肯出戰,因而聽信流言,派趙括替代廉頗為將,命他率兵擊秦。
白起趙括上任之後,一反廉頗的部署,不僅臨戰更改部隊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換將領,使趙軍戰力下降。秦見趙中了計,暗中命白起為上將軍,王齕為尉裨將。白起名聲太大,未免趙軍有所防備,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史記�6�1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他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主力配置在縱深構築袋形陣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敵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軍。8月,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假意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脅制趙軍。趙軍乘勝追至秦軍壁壘,秦早有準備,壁壘堅固不得入。白起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只得築壘壁堅守,以待救兵。秦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親臨河內督戰,征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賞賜民爵一級,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
到九月,趙兵已斷糧四十六天,飢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兵投降。白起與人計議說:「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復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於是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長平之戰,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為之震驚。從此趙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後因趙國的平原君寫信給其妻子的弟弟魏國的信陵君,委託他向魏王發兵救趙,於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發兵救趙,魏王派晉鄙率十萬大軍救趙。但由於秦昭襄王的威脅,魏王只好讓軍隊在鄴城待命。信陵君為了救趙,只好用侯嬴計,竊得虎符,殺晉鄙,率兵救趙,在邯鄲大敗秦軍,才避免趙國的過早滅亡。
長平之戰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黨,後軍分二路:一路由王齕率領,進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馬梗攻佔太原。而白起自將圍攻邯鄲。韓國和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不能超過他。現在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即使您不願處在他的下位,那也辦不到。秦曾經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百姓皆奔趙國,天下人不樂為秦民已很久。今滅掉趙國,秦的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到韓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卻沒多少。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於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昭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
當年九月,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參見邯鄲之戰)。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名校尉。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昭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昭王親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請,白起始終拒絕,稱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現在如何?」昭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於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職,降為士兵,遷居陰密(今甘肅靈台縣西)。由於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陽住了三個月,這期間諸侯不斷向秦軍發起進攻,秦軍節節退卻,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陽。白起離開咸陽,到杜郵,昭王與范雎等群臣謀議,白起被貶遷出咸陽,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處死。於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寶劍,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劍自刎時說:「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史記�6�1白起王翦列傳》)於是自殺。白起死時,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憐惜他,鄉邑地方都祭祀他。(根據《後漢書》相關記載,白起死後,東方六國聞訊,諸侯皆酌酒相賀,慶幸白起之死。)
善始者未必善終,白起功高遭忌,最終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⑺ 姓白的將軍

白起,秦朝殺神

⑻ 中國歷史上姓白的將軍有哪些

白起:戰國時秦國名將。在長平一戰中坑殺趙國降卒四十多萬。

白乙丙:春秋時泰國將軍。秦穆公時與孟明視、西乞術率兵襲擊鄭國,遇到鄭國商人弦高獻牛犒師,以為鄭國已有防備,改為滅滑國。回師途中為晉軍所敗被俘。

白聳:唐朝人。擔任義勝都將。

白孝德:唐朝時安西胡人。在李光弼帳下為偏裨,官到節度使、太子少傅。

白從暉:五代人,吐谷渾人。在後晉、後漢等朝擔任過冀州刺史、義成節度使。

白奉進:五代人。歷仕後唐、後晉。擔任過龍武指揮使、唐州刺史、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白守素:北宋人。以蔭補官東班承旨,歷任右班殿直、供奉官、供備庫使。後鎮守邊疆,以善射名聞契丹。

白重贊:五代宋初人。歷仕後漢、後周、宋。擔任過義成軍節度使、彰義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左千牛衛上將軍。

白鍔:宋朝人。擔任過右武大夫。後被秦檜捕入大理獄,刺配萬安軍。

白廣恩:明末清初人。擔任過薊州總兵,鎮守山海關。後在陝西投降李自成,然後又降清,授騎都尉世職。

白文選:明末清初人。最初跟張獻忠起義,後歸附桂王,封鞏昌王。最後降清,封承恩公,隸漢軍正白旗。

⑼ 戰功最輝煌的將軍白起究竟打過敗仗嗎

提起「白起」我們更多的想到了他是赫赫有名的「戰神」,是殺敵無數的「人屠」。但是,拋開一切、回歸本身來看,白起就是一個善於用兵打仗的將軍。他的一生都是圍繞「將軍」這個詞展開的。

白起,又名公孫起。戰國時期秦朝郿人。羋氏,姓白,名起。白起的祖先是秦武王的嗣子公子白,白起家中的長輩為了希望白起能夠像吳起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所以,為其起名——白起。白起也是很對的起這個名字。他是一名出色的將軍首領。

司馬遷評價白起:「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白起的名聲能另敵人聞風喪膽,可見白起行軍打仗是多麼的成功。然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一名將軍,白起當然是從小就培養的。

白起年少的時候,性格比較孤僻。做事情迅速隱狠。所以,白棋很少和其他的小夥伴一起玩耍,反而是自己研究研究兵法,或者上山查看一下地形,並將從兵法上學到的實際的排兵布陣一下。可以說是從小就有當將軍的命。

長大之後,白起從軍打仗,完全的將小時候學到的東西運用出來,所以受到了魏冉的賞識,從此,在征戰沙場的道路上,便越走越猛、越做越高。隨之而來的是,白起打下的更加有名的勝仗。比如說:白起伊闕打敗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四萬人。又領兵攻打楚國,攻佔楚國都城,大獲全勝。最經典的還是長平之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殲滅戰。坑殺四十五萬降俘。這也是被後世所詬病的。

然而,即使白起再過優秀,「然不能救患於應侯」最後白起也是因為功勞太大,威脅到了相國的利益,所以,被陷害,最後,自殺而亡。

⑽ 秦國白起為什麼能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白起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在秦國與六國的多次戰爭中,他取得了空前的軍功,令六國軍民聞風喪膽。他與著名的廉頗、李牧、王翦並列為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而白起是第一人,這也是稱他為千古第一神將的第二個原因。在白起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一位勇猛的將軍,他當之無愧。那麼,白起做了什麼?讓我們慢慢來。首先,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他畢生致力於消滅六國,統一全國,最終他做到了。


白起,姓白,名起,得其祖上為姓,秦國人,他是秦國的將軍,圖白起所謂的 "人",是戰國時期四星之首,他的戰績非常突出,他的身家1。 7萬,虐卒40餘人,幾乎沒有打過敗仗,伊闕之戰是他的處女作,率兵砍了二十四萬,然後破楚,灌嬰,趙國在長平之戰後再也沒有起來,一生沒有打過敗仗。無敵的 "雷霆知兵,戰力無窮",喜歡在軍事戰略上的創新,尤其擅長以大兵打大仗,搶占漢、趙、魏、楚的巨大地盤,長平之戰,他採取迂迴戰術擊敗趙國,虐殺趙國俘虜上萬人,40餘人,獲得 "都司 "稱號。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哪個將軍姓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