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快遞的發展歷史和趨勢
中國快遞行業發展歷程
快遞行業是過去十年中國民營經濟最大閃光點之一。回顧中國快遞行業發展歷程,中國快遞業從國有快遞企業壟斷、到民營快遞企業相繼創立群雄混戰的局面,再到 2016
年「三通一達」集中上市,快遞企業出現分化。2019年中國快遞行業收入達到了7497.8億元,在十年內行業收入翻了13倍多。中國快遞行業的「黃金十年」是伴隨著中國電商經濟爆發式增長而實現的。目前,中國快遞行業已進入分化階段,速爾、優速、安能等企業紛紛退出快遞市場;京東、蘇寧等電商探索自建物流。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及信息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㈡ 中國的快遞行業歷史有多久遠
中國的驛站歷史更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甚至更早,但現代快遞業的設想在二戰之後才逐步確立,這是一不爭事實
㈢ 快遞的發展歷史
20世紀初,世界著名的快遞公司在一個城市內的業務活動,現代快遞業的設想在二戰之後才逐步確立。
20世紀50-60年代北美、歐洲的經濟復甦導致了現代快遞業的逐步形成。
20世紀60-70年代,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先進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引入,高速公路、大型航空飛行器的發展,使快遞業開始快速向全國網路和全球網路規模發展。
20世紀7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開始起飛,日本幾家瀕臨倒閉的按傳統經營的公司紛紛效仿西方,轉變成經營快遞的公司,並引入符合日本特點的服務項目,從而使日本的快遞服務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20世紀80年代,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世界各大快遞公司紛紛捷足先登,使得韓國、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的快遞業從無到有。20世紀末期,成為大型快遞公司的主要貨源集散地。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與時俱進的中國經濟發展更使得快遞業在中國大地風起雲涌,快遞業的年增長率遠高於同年GDP的增長率,2000年前,中國的驛站開始發展。
截至2015年底,全國主要城市安裝智能快件箱已逾6萬組,投遞快件逾2億件。快遞服務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國家郵政局力推快遞業務板塊由「1+1」向「1+3」拓展,逐步實現電子商務、製造業、跨境貿易多點開花。快遞已經成長為支撐電商發展的主渠道,2015年,行業支撐網路零售交易額超3萬億元。快遞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加速升級。
2015年1月4日從國家郵政局獲悉,「十二五」時期,中國快遞業年支撐國內網購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增長7.8倍和3.8倍,行業收入佔GDP比重從0.3%提高到0.6%,新增就業崗位100萬個以上。統計顯示,2015年,快遞業務量完成206.5億件,同比增長48%。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760億元,同比增長35%。2015年,全國鄉鎮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覆蓋率提升至70%,其中江蘇、上海、天津實現100%全覆蓋。
㈣ UPS快遞的發展歷程
UPS已經有107年的歷史,成立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最初的時候,UPS的情況與國內一些快遞企業類似,規模並不大。UPS的創始人Jim Casey和Claude Ryan在借到100美金後,在一個不大的城市裡面,騎著自行車開始了自己的事業。但是在美國的快遞業里,UPS是最早的一家。當時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車,UPS最早也都是用汽車來進行遞送。
在過去106年,UPS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經歷了很多的挫折。經濟危機是經濟運行周期中難以避免的現象,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危機的周期也越來越短,而且一次經濟危機發生後,其風暴往往會襲擊全球,很難倖免。對於UPS而言更加明顯,因為它要在全球200多個國家運作。經濟危機發生時影響到的網路,應該是全球所有的地方。盡管如此,面對以前的多次危機,UPS都成功克服了。UPS從最初的包裹遞送,逐漸拓展產品服務范圍,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整體供應鏈提供商。
UPS在中國的業務發展也有過高潮和低谷。最開始的時候,也就是1988年與中國的大型公司進行合作,組建了自己的辦事處。在2005年,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快遞市場開始對外正式開放,外資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全面開展國際快遞業務,UPS在中國區也隨之全面運營。2008年,UPS成為了北京奧運會的物流與快遞贊助商,這讓我們自己引以為豪。隨後,UPS在中國市場有兩個重大的投入,一個是開始投資建設上海國際轉運中心,另一個是投資建設深圳亞太轉運中心,而且這兩個轉運中心都已先後投入運營。並且,上海國際轉運中心的業務已經覆蓋了中國的主要地區。
對於以往所取得的成就,我們感到非常自豪。UPS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取得今天的成功,大概有三個較為關鍵的因素:第一是企業文化,第二是企業執行力,第三是不斷的變革。
可以用「變中求勝」來描述UPS的發展。實際上,變革的核心有四個。第一個是如何吸引、培養一支業務嫻熟,業務多元化的團隊。在UPS,大家都擁有相同的價值觀,為公司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第二個是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我們努力發展成為解決方案的領導者。第三個涉及到我們的企業文化,就是以客戶為中心,持續不斷的關注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有預見性的、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第四,在全球范圍內倡導,不斷的追求卓越、不斷的創新來加速我們改革的進程。
具體說到UPS應對危機的策略,可以說針對不同的時期,企業會有不同應對的策略。
在短期,主要是節約成本。其實,所有企業在危機到來的時候,可能都會有這樣一個自然的反應。不過,即使在危機情況下,大家也應看到中期和長期。到了危機中期的時候,要不斷調整我們的業務模式,不斷增加我們的營業額。
在二戰後,上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的汽車開始普及,美國社會進入一個郊區化的階段。在此之前,UPS主要是替百貨公司向顧客家裡遞送包裹,可當人們有車後就不再需要企業遞送了,這時候UPS就遇到了危機。當時,UPS想到的是開拓新客戶,用今天的概念就是開拓B2B市場。1954年的時候,UPS的拓展開始收到顯著效果,拿到了600多家的批發商客戶。到1956年,B2B的業務已跟B2C的業務不相上下。
在應對這次金融危機時,UPS所做的是全面優化運營網路。我們發現,在危機來臨的時候,客戶需求也出現了多樣化,一般高端服務需求減少比較顯著,因為大家都要應對成本的壓力,往往對時限降低要求。而在這個時期所做的是強化服務。並且從長遠眼光來看,還是要堅持原有投資計劃,投資建設全球運送網路。此外,UPS還堅持發展和運用最先進的IT技術。通過這樣的投入和優化,可以保證我們在未來應對危機的能力,從而保持長遠發展。
IT技術對快遞企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UPS一直重視在IT技術方面的投入。UPS的查詢網路已經覆蓋104個國家,每個工作日都可以接收到185萬次在線查詢,詢問包裹所處的位置,從而提高了對供應鏈管理的能力。
2001年5月,UPS宣布與中國著名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合作,正式與阿里巴巴旗下在線批發電子商務平台「全球速賣通」結成戰略聯盟,UPS將作為「全球速賣通」平台的首選物流供貨商。「全球速賣通」的買家和賣家可以享受到在線管理貨運和在線追蹤所帶來的關鍵益處,其中包括列印UPS貨運標簽、要求UPS上門取件等。由此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可以極大地改善客戶的體驗。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很快,這為快遞也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㈤ 快遞發展歷史
2020年初疫情,打破了全球經濟發展原有的節奏,上半年國內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但快遞行業繁榮活躍,逐漸擺脫疫情影響逆勢上揚,主要經濟指標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市場重回高位運行區間,快遞行業發展動能充足。
國內快遞行業占經濟總量比重逐年提升
2010-2019年,快遞行業業務收入佔GDP的比重呈上升的趨勢。2019年佔比為0.76%。2020年上半年,快遞行業收入佔GDP比重增長到0.84%,國內快遞行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快遞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㈥ 郵政快遞的發展歷程
1980年7月15日,開辦國際郵政特快專遞業務,開創了我國快遞業。
1984年4月,開辦國內特快專遞業務。
1985年12月3日,中國速遞服務公司成立,成為我國第一家專業快遞企業。
1987年5月,開啟與國際非郵政快遞公司合作,誕生「中速快件」業務。
1994年1月18日,在全國首家實現郵件網上跟蹤查詢,從此邁入信息化時代。
1995年11月26日,中國郵政航空公司成立,是國內第一家全貨運航空公司。
1997年,開辦郵政代收貨款業務。
1999年,發起設立萬國郵聯EMS(全球特快專遞)合作機構,並擔任理事至今。
2000年,開辦直遞業務,進入物流領域。
2001年8月1日,開辦國內快遞包裹業務,提供陸運快遞服務。
2002年,與國際EMS市場最大的五個國家(地區)郵政發起創立卡哈拉合作組織,統一國際EMS服務標准。
2003年1月18日,成立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國內最早從事合同物流的企業之一,兼營快貨和國際貨代業務。
2003年,開通物流集散網,開辦中郵快貨業務和冷鏈物流業務。
2004年,物流開始提供VMI倉儲增值服務。
2004年8月19日,郵政航空公司開辦全夜航,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夜航公司,推出一、二線城市次晨達、次日遞業務。
2005年起,「飛人」劉翔成為EMS形象大使。
2005年7月25日,與卡哈拉合作組織成員共同推出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香港間國際時限承諾服務。
2006年5月26日,規模排名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南京郵政速遞物流航空集散中心正式落戶南京。
2006年8月3日和12月19日,郵政航空公司開通北京—韓國首爾、上海-日本大阪國際航線,實現韓國、日本主要城市次日遞。
2007年,合同物流服務延伸至港澳等亞太地區。
2007年1月10日和8月28日,正式開辦國內電子商務速遞業務和經濟快遞業務。
2008年,進入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開始提供Milrun巡迴取貨服務。
2008年12月19日,全國速遞、物流完成整合,成立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
2009年,開始提供保稅倉儲服務。
2009年2月26日,推出100個重點城市間的國內時限承諾服務。7月8日,國際承諾服務進軍歐洲,推廣至英國、西班牙。
2010年6月10日,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31日,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收入突破200億元大關。
㈦ 中國快遞發展史是什麼樣的古代是怎樣送快遞的
快遞在中國古代很早就發展起來了,古代快遞又叫“急傳”,它在中國出現的時間是相當早的。秦漢時期,全國就已經有了成熟的快遞網路;隋唐以後,就有了對快遞不快、泄密等違規行為嚴厲的懲罰措施。古代“快遞員”常被稱為“健步”,而古代快遞,主要用於政令、軍情的傳遞,民間使用遠遠沒有現代廣泛。古代最原始最主要的快遞方式之一是 “步傳”,即靠人工步行投遞。後來還有用傳車和馬遞的方式送快遞。
㈧ 關於郵寄的歷史800字怎麼寫
中國快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快遞。當時,清代郵局也面臨著私人郵局的競爭,投遞信件的效率低下。因此,在1905年,特快專遞系統啟動,並設計了一枚「飛龍」形狀的綠色郵票。為了讓處理者控制這個過程,特快專遞郵票被設計成四個小對聯。每隻手撕下一段,貼上特快專遞郵票的信件在轉運過程中不需要停止。郵票也可以作為對負責遞送信件的特別信使的獎勵。它很特別。最初的特快專遞系統只在天津、上海和北京實施,後來擴展到長江流域和南方郵局。四重設計使這枚郵票比傳統郵票大幾倍,一度成為最大的郵票。快信制度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這種模式被改為飛鵝,並於1916年被廢除。特快郵票上的第一版「飛龍」是為了低下頭向前沖。當時皇帝不喜歡它,所以第二版改為抬起頭,
㈨ 郵遞的由來
速遞服務或稱快遞服務(COURIER SERVICE OR EXPRESS SERVICE),在當今世界,作為一種先進的運輸服務方式越來越受到社會各階層客戶的普遍歡迎,並得到蓬勃發展。
快遞的歷史可追溯到本世紀初在一個城市內的業務活動,當時的早期貨運運輸以鐵路為主。鐵路業懼怕新興之汽車貨運業侵蝕其營運市場要求國會制定提出汽車公路貨運業法案(Motor Carrier Act of 1935),管制結果使汽車貨運業者收價高於邊際成本致獲取高額利,這是快遞的雛形。
中國的快遞歷史更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快信——清朝郵局當時也面臨民間郵局的競爭,信件遞送效率不佳,因此在1905年,推出快信制度,並且設計以「飛龍」為造型的綠色郵票。為了讓經手的人可以管控流程,快信郵票設計為一張四小聯,每經過一手,就撕下一節,貼上快信郵票的信件,不需要在轉運的過程中停頓,郵票還可以當作負責送信的專差的報酬,相當特別初期快信制度只有天津,上海,北京三地實施,後來推廣到長江流域及南方大郵局,四聯設計讓這張郵票面積比傳統郵票大上好幾倍,一度成為最大的郵票。快信制度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圖樣改為飛雁,1916年廢止。快信郵票上的飛龍,第一版設計是低頭向前沖,當時的皇帝不喜歡,第二版就改為抬頭龍,
但現代快遞業的設想在二戰之後才逐步確立,這是一不爭事實,尤其是20世紀60-70年代,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先進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引入,高速公路、大型航空飛行器的發展,使快遞業開始快速向全國網路和全球網路規模發展。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處理文件、資料、圖紙、貿易單證等為主的函件快遞和處理樣品、高附加物品、社會活動禮品和家庭高檔商品等為主的貨物快遞。這兩種方式並同時得到發展,只是小規模的快遞公司由於其能力有限,經營重點各有不同。1980年後,隨著管制的放開,(放寬進入的限制、放寬不同貨物種類服務區域貨路線皆必須領取不同許可限制、允許私人自用車隊承攬貨品、允許契約與一般載運者能相互承載彼此貨源、載運者能自行定價打破聯合訂定共同價格)國際知名的快遞公司依靠其強大的技術和網路優勢,均不斷擴展勢力,在某一區域甚至全球逐漸形成優勢,並開辟了多種新的服務方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