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最早的朝代是什麼
夏朝--商朝--周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漢朝(西漢\東漢)--三國--晉朝(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北宋\南宋)--遼國--大理--西夏--金國--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歷年無確數,最少當不下數千年。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②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③伏羲、祝融、神農(同上);
④伏羲、神農、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五帝 (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2)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3)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4)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5)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6)黃帝(軒轅)、青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先紀)(《周禮·天官》)
2. 人類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哪個朝
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2)歷史上最早的三個朝代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3. 中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是什麼朝代
是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殷墟的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考古學家從安陽的小屯村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說明殷商時代文字已經得到充分廣泛的應用,發展得也比較成熟;漢字的結構在甲骨文中已經基本形成。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使後人對商朝的了解更為詳細可靠。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4672字,學者認識的已有1072字。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體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體為圓形。
4. 最早的朝代是什麼朝代的順序是怎樣的
一、中國歷史夏朝最先。
二、朝代順序:
1)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2)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 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7)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8)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9)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10)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1)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2)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3)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4)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5)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6)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7)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8)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19)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5.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是哪個朝代
夏朝
(約前20世紀—約前16世紀),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而中國大陸馬克思主義史學將夏朝定性為一個奴隸制國家[1]。依據史書記載,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2]。相當於夏朝時期的文物(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3][4], 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於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於迄今為止在考古學上還沒有找到公認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據 [5](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出於商朝),因此其真實存在性沒有得到正式確認。但許多中國歷史學家認為,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便是夏朝遺存。[6][1]
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度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度[7]。夏朝共傳13代,16王(一說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還是部落聯盟首領有爭議的問題),約471年,後為商朝所滅。
6. 歷史上被稱為上古三代是哪三個朝代
夏、商、周,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稱「上古三代」.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7. 歷史上什麼朝代最早大神們幫幫忙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楚吳 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最早的是夏
8. 夏商西周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稱什麼
夏商周被稱為先秦時代,夏朝之前被稱為上古時代,夏朝之前有著名的唐(堯)虞(舜)兩個朝代,不過由於時代變遷,不能考證,所以中國歷史一般以夏朝為最早的朝代。
9. 中國最早的朝代和最晚的朝代分別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是夏朝,最晚的是清朝。
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根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天下分作冀、兗、青、徐、豫、揚、荊、梁、雍九州,又從九州攫取金屬石礦,鑄造九鼎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因此九州成為中國國家的代名詞。傳至夏桀時,被商湯所滅。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44年入關,逐步統一全國。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1840年鴉片戰爭後進入近代,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後,中國進入了民主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