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故事的名字(至少50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懸梁刺股(蘇秦、孫敬)、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等。
部分故事介紹:
1、藺相如完璧歸趙,發生於戰國時期的漢族歷史故事。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2、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此時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邯鄲,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都城大梁猛攻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邯鄲之圍遂解。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驚弓之鳥
從前,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們抬頭看見一隻飛鳥,更羸對魏王說:「我可以不射中鳥就能使鳥掉下來。」魏王說:「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么高的水平嗎?」更羸說:「可以。」
過了一會兒,有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隨便射了一箭,(箭沒有射中大雁,)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驚嘆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更羸解釋說:「這是一隻有傷的鳥!」
魏王更納悶了:「先生憑什麼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鳴聲又凄厲。飛得慢,是因為舊傷疼痛,鳴聲凄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癒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見弓弦響聲便奮力向上飛,引起舊傷迸裂,才跌落下來的。」
4、指鹿為馬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5、高山流水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高大。」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鍾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盪。」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
B. 歷史故事都有哪些
歷史故事有桃園三結義、烽火戲諸侯、紙上談兵、荊軻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嘗膽、負荊請罪、完璧歸趙、草船借箭、望梅止渴、三顧茅廬、梅妻鶴子、背水一戰、程門立雪等。
中國經典歷史故事還有溫酒斬華雄、遠交近攻、高山流水、蕭何月下追韓信、退避三舍、指鹿為馬、霸王別姬、圖窮匕見。
秦王滅六國、屈原沉江、李斯諫逐客 、信陵君救趙、背水一戰、一鳴驚人、朝秦暮楚、大義滅親、破天荒、王侯將相。
王昭君出塞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候,匈奴由於貴族爭奪權力,勢力越來越衰落,後來,匈奴發生分裂,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個單於名叫呼韓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單於打敗了,死傷了不少人馬。呼韓邪和大臣商量結果,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帶著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像招待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音hú,古時候十斗為一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音shì)即位,就是漢元帝。沒幾年,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打敗了郅支單於,把郅支單於殺了。
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漢元帝同意了。
以前,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
「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
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為了自己的終身,她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征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於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
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捨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經晚了。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
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王昭君離開長安沒有多久,漢元帝死去,他的兒子劉驁(音ào)即位,就是漢成帝。
C. 十個歷史故事的名字是什麼
十個歷史故事的名字如下:
1、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
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2、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3、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雲:「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
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
5、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恐國破後,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隋滅陳後,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
徐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仆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
後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6、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贊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
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
7、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清明獨游長安南庄,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
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後來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8、秉燭夜遊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
9、鏡花水月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如宋嚴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說;「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10、青梅竹馬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長干行》中描寫一位女子,思夫心切,願從住地長干跋涉數百里遠路,到長風沙迎接丈夫。詩的開頭回憶他們從小在一起親昵的嬉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後來,用「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來表明天真、純潔的感情長遠深厚。
D.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神話故事有哪些簡短些的
歷史故事
一、卧薪嘗膽
遠古時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他們的首領,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誇父。因此這群人就叫誇父族。他們身強力壯,高大魁梧,意志力堅強,氣概非凡。而且還心地善良,勤勞勇敢,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日子。
那時候大地荒涼,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凄苦。誇父為使本部落的人們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誇父常常將捉到的凶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為榮。
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乾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誇父族的人紛紛死去。誇父看到這中情景很難過,他仰頭望著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族人聽後紛紛勸阻。
有的人說:「你千萬別去呀,太陽離我們那麼遠,你會累死的。」有的人說:「太陽那麼熱,你會被烤死的。」
誇父心意已決,發誓要捉住太陽,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為大家服務。他看著愁苦不堪的族人,說:「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誇父告別族人,懷著雄心壯志,從東海邊上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邁開大步追去,開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陽在空中飛快地移動,誇父在地上如疾風似的,拚命地追呀追。他穿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河流,大地被他的腳步,震得「轟轟」作響,來回搖擺。
誇父跑累的時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裡的土抖落在地上,於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飢,有時候誇父也煮飯。他用三塊石頭架鍋,這三塊石頭,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
誇父追著太陽跑,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沒有害怕,並且一直鼓勵著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
經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誇父終於追上了它。紅彤彤、熱辣辣的火球,就在誇父眼前,他的頭上,萬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誇父無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住可是太陽熾熱異常,誇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乾;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誇父又向北跑去,那裡有縱橫千里的大澤,大澤里的水足夠誇父解渴。
但是,誇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誇父臨死的時候,心裡充滿遺憾,他還牽掛著自己的族人,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郁蔥蔥的桃林。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E. 歷史故事的名字是什麼呢
具體如下:
一、《鄭人買履》
戰國時期,有一個鄭國人,想為自己買一雙新鞋子。去集市之前,這個人預先找來一小段繩子,用它比著自己的腳,事先量好自己腳的長短尺寸,然後就高高興興地出門了。
鄭國人來到集市,直奔賣鞋的店鋪,他讓掌櫃拿了幾雙鞋出來,精挑細選了一番,終於看好了一雙中意的鞋子。他正准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誰知走得匆忙,量好尺碼的繩子忘在家裡沒有帶。
曹操見將士們一個個舔著乾燥的嘴唇,勉強行走,心裡非常焦急。下令隊伍原地休息,派人分頭到各處去找水。過了好一會,派去的人全都提著空桶回來。原來,這里是一片荒原,沒有河流,也沒有山泉,根本找不到水。曹操又下令就地挖井,士兵們揮汗挖土,但過了好長時間,也挖不出一滴水。
曹操心想,情況很嚴重,如果在這里久留,會有更多的人無法堅持下去。曹操略微思索了一下,猛地用馬鞭指著前邊的山坡,大聲對手下的將士說:「這個地方我熟悉,翻過前邊的山坡,就會有一大片茂盛的楊梅林,到了那裡,你們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的將楊梅享用個夠。」
將士們一聽說梅子及梅子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想像起酸味,從而流出口水,頓時不覺得那麼渴了。曹操立即指揮隊伍行進,經過一段時間,終於帶領隊伍成功找到了水源,大家痛痛快快的喝了水,精神煥發的繼續行軍。
F.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名字
中國歷史故事有:
1、棄官尋母:
吳猛是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G. 歷史故事名字有哪些
1、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2、曹沖稱象
曹沖年齡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屬下這件事,但他們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3、智激袁紹
曹操年輕時,和袁紹兩人常常喜歡做游俠。他們兩人曾經去看別人結婚,乘機偷偷進入主人的園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廬裡面的人都跑出來察看,袁、曹兩人便拔刀搶劫新娘。
在他倆跑出來後,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荊棘叢中,袁紹動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這里!」袁紹驚恐著急,趕快自己跳了出來,兩人終於得以逃脫。
4、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後,嘴裡都流口水。他們憑借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5、悔殺華佗
曹操患有頭風病,依賴於華佗的治療,但華佗因為離家太久想念家鄉,就回家借口妻子生病,屢次拒絕曹操的邀請,曹操非常生氣,就將華佗下獄,處以死刑。曹操雖然頭風病沒有得到根治,但是並不後悔殺了華佗。直到他最喜愛的兒子曹沖病重而死,曹操才後悔不已。
H. 歷史故事的名稱有哪些
歷史故事的名稱有:
1、紙上談兵:
有次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後,嘴裡都流口水。他們憑借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