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子棋是哪國發明的
五子棋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傳統黑白棋種之一,和圍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兩者之間究竟哪一個發明的更早些,目前已很難得到考證。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它和圍棋一樣深受人們的喜愛。
五子棋雖然起源於古代中國,但是真正的發展在日本,在歐洲得以風靡。根據日本的有關資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是先經由高麗(朝鮮),於1688年至1704年的日本元祿時代傳到日本的。起先,五子棋是宮廷貴族的游戲,後來流傳到了民間,迅速發展,為人們所深愛。據說,愛好者人數曾經超過了圍棋。到日本明治32年(公元1899年),經過向社會公開征名,最終才確定了「連珠」這一美妙的名稱,它的含義是「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從此,連珠活動走上了一條不斷改良的道路,主要是規則的變化(即,對先手,執黑棋一方的限制)。例如,1899年規定,禁止黑白雙方走「雙三」;1903年規定,只禁止黑方走「雙三」;1912年規定,黑方被迫走「雙三」亦算輸;1916年規定,黑方不許走「長連」;1918年規定,黑方不許走「四.三.三」;1931年規定,黑方不許走「雙四」,並規定將原使用19×19的圍棋盤改為15×15的連珠專用棋盤。本世紀初五子棋傳入歐洲並以它「短、平、快」,簡單易學又富...
五子棋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傳統黑白棋種之一,和圍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兩者之間究竟哪一個發明的更早些,目前已很難得到考證。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它和圍棋一樣深受人們的喜愛。
五子棋雖然起源於古代中國,但是真正的發展在日本,在歐洲得以風靡。根據日本的有關資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是先經由高麗(朝鮮),於1688年至1704年的日本元祿時代傳到日本的。起先,五子棋是宮廷貴族的游戲,後來流傳到了民間,迅速發展,為人們所深愛。據說,愛好者人數曾經超過了圍棋。到日本明治32年(公元1899年),經過向社會公開征名,最終才確定了「連珠」這一美妙的名稱,它的含義是「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從此,連珠活動走上了一條不斷改良的道路,主要是規則的變化(即,對先手,執黑棋一方的限制)。例如,1899年規定,禁止黑白雙方走「雙三」;1903年規定,只禁止黑方走「雙三」;1912年規定,黑方被迫走「雙三」亦算輸;1916年規定,黑方不許走「長連」;1918年規定,黑方不許走「四.三.三」;1931年規定,黑方不許走「雙四」,並規定將原使用19×19的圍棋盤改為15×15的連珠專用棋盤。本世紀初五子棋傳入歐洲並以它「短、平、快」,簡單易學又富有哲理的特點征服了歐洲人,迅速風靡全歐。通過對一系列規則的改良,使五子棋這一簡單的游戲復雜化、規范化,從而最終成為今天的職業連珠五子棋,同時也成為一種國際性競技類比賽棋種。現代五子棋,日文稱之為「連珠」,英譯為「Renju」,英文稱為「Gobang」或「FIR」(Five
in
a
Row的縮寫),亦有「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等多種稱謂。五子棋不僅能增強人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像力,提高人們的記憶力、心算能力等,而且深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五子棋既有現代休閑方式所特有的特徵「短、平、快」,又有中國古典哲學所包含的高深學問「陰陽易理」;它既有簡單易學的特點,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又有深奧的技巧;既能組織舉辦群眾性的比賽、活動,又能組織舉辦高水平的國際性比賽;它的棋文化源淵流長,具有東方的神秘和西方的直觀,它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點,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平台。
❷ 五子棋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截止到2020年11月,五子棋的起源並沒有明確的時間,相傳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軒轅黃帝無意之中畫下了十七條橫線十七條豎線,無意中的發明造就出了五子棋。
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來燒制五子棋盤了。千百年來,人們用各種材質來製造圍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瑪瑙、銅等等。古代五子棋棋盤與圍棋棋盤是通用的,漢魏時為十七路(17×17)棋盤,至南北朝時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盤,直至1931年,才出現所謂五子棋專用棋盤。
為十五路(15×15)棋盤,形狀近於正方形,平面上畫橫豎各15條平行線,線路為黑色,構成225個交叉點,鄰近兩個交點的距離縱線約為2.5厘米,橫線約為2.4厘米。
棋盤正中一點為"天元"。棋盤兩端的橫線稱端線,棋盤左右最外邊的兩條縱線稱邊線。從兩條端線和兩條邊線向正中發展而縱橫交叉在第四條線形成的四個點稱為"星"。天元和星應在棋盤上用直徑約為0.5厘米的實心小圓點標出。
(2)五子棋的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五子棋的開拓者那威榮譽九段,多年鑽研五子棋,潛心發掘五子棋的中國民間陣法,他總結了五子棋行棋的要領和臨陣對局的經驗,得出一套「秘訣」:
先手要攻,後手要守,以攻為守,以守待攻。
攻守轉換,慎思變化,先行爭奪,地破天驚。
守取外勢,攻聚內力,八卦易守,成角易攻。
阻斷分隔,穩如泰山,不思爭先,勝如登天。
初盤爭二,終局搶三,留三不沖,變化萬千。
多個先手,細算次先,五子要點,次序在前。
斜線為陰,直線為陽,陰陽結合,防不勝防。
連三連四,易見為明,跳三跳四,暗劍深藏。
己落一子,敵增一兵,攻其要點,守其必爭。
勢已形成,敗即降臨,五子精華,一子輸贏。
❸ 五子棋最早在那個國家出現
五子棋最早出現的是在中國。
五子棋:相傳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比圍棋的歷史還要悠久,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有關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資料與圍棋有相似之處,因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與圍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李善注引三國魏邯鄲淳《藝經》中曰:「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這段雖沒明講是何種棋類,但至少知道遠古就以漂亮的石頭為棋子。因而規則簡單的五子棋也可能出自當時,並是用石子作棋子。《辭海》中亦言:「五子棋是棋類游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可見,五子棋頗有淵源。在古代,五子棋棋具雖然與圍棋相類同,但是下法卻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辭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類游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
規則:
(1)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
(2)空棋盤開局。
(3)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4)棋子下在棋盤的空白點上,棋子下定後,不得向其它點移動,不得從棋盤上拿掉或拿起另落別處。
(5)黑方的第一枚棋子可下在棋盤任意交叉點上。
(6)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即:PASS權)。
❹ 五子棋發源於何時
五子簡介
五子棋,亦稱「連珠」、「連五子」、「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等等,它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黑白傳統棋種之一。早在「堯造圍棋」之前,可能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亦有傳說,五子棋源於圍棋,而初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
五子棋由何年何月傳到國外,尚不明了。大約隨圍棋一起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先後傳入朝鮮、日本等地。據日本史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國傳到高麗(朝鮮),然後於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祿時代再從高麗傳到日本。到日本明治32年(公元1899年),經過公開征名,「連珠」這一名稱才被正式確定下來。從這之後,連珠這一活動經過了不斷的改良,主要是規則的變化。
1988年8月8日,國際連珠聯盟(RIF)由日本、俄國、瑞典、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愛沙尼亞、法國、拉托維亞、白俄羅斯等九個成員國在瑞典宣告創立。
基本下法
五子棋是由兩個人進行對抗的競技運動。在對局開始時,先由執黑棋一方將一枚棋子落在天元點上;然後由執白棋的一方在黑棋周圍的交叉點上落子,但是,為了尊重對方和禮貌起見,持白棋的一方通常將盤面的第二著棋布在自己河界的一側,即直指或斜指。
此後,由執黑方在以天元為中心的25個交叉點的范圍內布盤面的第三著棋。再由白方應著,即布盤面的第四著棋,如此輪流落子,直到某一方首先在棋盤的直線、橫線或斜線形成連續的五子或五子以上(職業連珠中只有白方可以五子以上獲勝),則該方就算獲勝。但是,職業連珠五子棋的一個特點就是先行的一方優勢很大,因此,在職業比賽中對黑方做了種種限制,以利公平競爭。黑白雙方勝負的結果必須按照職業連珠五子棋的規則要求來決定。
❺ 五子棋是誰發明的時間
五子棋相傳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比圍棋的歷史還要悠久,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有關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資料與圍棋有相似之處,因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與圍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李善注引三國魏邯鄲淳《藝經》中曰:「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見,五子棋頗有淵源。亦有傳說,五子棋最初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以後漸漸演變成圍棋並在炎黃子孫後代中遍及開來。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雖然與圍棋相類同,但是下法卻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辭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類游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至於國人中有將五子棋稱為「連五子」、「連珠」,也許是源於史書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漢書》)」。 再說說「連珠」的起源,連珠源於日本,是日本棋手對五子棋改良的結果。據日本史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國傳到高麗(朝鮮),然後於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祿時代再從高麗傳到日本,最初在皇宮和貴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祿末期,開始在民間盛行。1899年,經過公開征名,「連珠」這一名稱才被正式確定下來。
❻ 五子棋歷史
五子棋起源於中國,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無意之中畫了一些縱橫交叉的線段,然後在上面擺上小石塊,就想出了連五子的玩法。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來燒制五子棋盤了。千百年來,人們用各種材質來製造圍棋的棋子
❼ 五指棋的由來與歷史
五子棋相傳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比圍棋的歷史還要悠久,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有關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資料與圍棋有相似之處,因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與圍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李善注引三國魏邯鄲淳《藝經》中曰:「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見,五子棋頗有淵源。亦有傳說,五子棋最初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以後漸漸演變成圍棋並在炎黃子孫後代中遍及開來。
❽ 五子棋的介紹
五子棋是一種兩人對弈的純策略型棋類游戲,通常雙方分別使用黑白兩色的棋子,下在棋盤直線與橫線的交叉點上,先形成5子連線者獲勝。棋具與圍棋通用,起源於中國上古時代的傳統黑白棋種之一。主要流行於華人和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以及歐美一些地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橫生,引人入勝;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已在各個游戲平台有應用。
❾ 五子棋怎麼由來
五子棋相傳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無意之中畫下了十七條橫線十七條豎線,這無意中的發明造就出了五子棋。
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
李善注引三國魏邯鄲淳《藝經》中曰:「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雖然圍棋和五子棋都是中國傳統黑白棋種,但是兩者之間從理念、思路到技戰術都是截然不同的。圍棋體現的是宏大的軍團式作戰,是一場殲滅與被殲滅的戰役。而五子棋則是純粹的個體間的戰斗,體現的是一招制勝的驚險和刺激。
(9)五子棋的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五子棋雖然起源於古代中國,但是真正的發展在日本,在歐洲得以風靡。
根據日本的有關資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是先經由高麗(朝鮮),於1688年至1704年的日本元祿時代傳到日本的。起先,五子棋是宮廷貴族的游戲,後來流傳到了民間,迅速發展,為人們所深愛。據說,愛好者人數曾經超過了圍棋。
到日本明治32年(公元1899年),經過向社會公開征名,最終才確定了「連珠」這一美妙的名稱,它的含義是「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
本世紀初五子棋傳入歐洲並以它「短、平、快」,簡單易學又富有哲理的特點征服了歐洲人,迅速風靡全歐。通過對一系列規則的改良,使五子棋這一簡單的游戲復雜化、規范化,從而最終成為今天的專業競技五子棋,同時也成為一種國際性競技類比賽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