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邢台市大陸有什麼歷史關系

邢台市大陸有什麼歷史關系

發布時間:2022-07-21 03:46:39

⑴ 邢台的歷史

邢台,中國著名的卧牛城,簡稱為「邢」,有三千五百年的悠久建城歷史,四朝古都,先後做過商朝、邢國、趙國、後趙的國都。歷史上曾稱有蘇氏、井方、邢國、巨鹿郡、襄國郡、邢州和順德府、順德路、順德道、邢台市。邢台歷史悠久,素有「依山憑險、形勝之地」的美稱。
邢台歷史悠久,禹貢記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遷都於邢,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紀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春秋為晉國領地。戰國為趙國信都 ,墨守成規區屬趙,因「趙襄子食采於引,故有襄國之名」,邢稱襄國始於此。公元前372年 趙成侯據邢,改邢為信都,秦統一六國後,廢封建,行郡縣,置信都縣,轄區屬邯鄲郡(一說 屬巨鹿郡)。秦末漢初,項羽攻佔趙地,「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國」。東漢屬魏郡,三國時屬廣平郡、巨鹿郡。西晉末年,羯人石勒建後趙都襄國,置襄國郡,邢地屬之。 隋開皇十六年廢襄國郡置邢州。唐天寶元年改為巨鹿郡,至德二年復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為信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主順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改府為順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清因明制。中華民國初期廢府留縣,屬直隸省。1914年設大名道,轄區屬之。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道廢,各縣均直隸於省。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七`七」事變,10月15日日軍侵佔邢台,設冀南道,不處改順德道。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晉冀魯豫邊區抗日府,轄區公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 政府成立並恢復河北省建制,撤銷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專員公署,轄邢台、沙河、臨城、內丘、威縣、南宮、任縣、隆堯、柏鄉、寧晉等縣,撤邢台市為邢台鎮。1952年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1953年邢鎮復升格為邢台市。1958年,邢台專區撤銷,寧晉、新河劃入石家莊專區。其它各縣並入邯鄲專區。1961年邢台專區復置。1964年,臨西縣歸屬邢台專區,轄區為1市17縣。1984年,邢台市升格為省轄市,轄區與邢台地區分設,1986年,邢台縣劃歸邢台市領轄。1986年、1987年,南宮、沙河先後改建為縣級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邢台地區,實行地、市合並,將所屬縣工歸邢台市管轄。至此,邢台市下轄2區、15縣、2個縣級市。

⑵ 邢台市這個地名的由來

邢台,中國著名的卧牛城,簡稱為「邢」,有三千五百年的悠久建城歷史,四朝古都,先後做過商朝、邢國、趙國、後趙的國都。歷史上曾稱有蘇氏、井方、邢國、巨鹿郡、襄國郡、邢州和順德府、順德路、順德道、邢台市。邢台歷史悠久,素有「依山憑險、形勝之地」的美稱。

邢台歷史悠久,禹貢記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遷都於邢,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紀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春秋為晉國領地。戰國為趙國信都 ,墨守成規區屬趙,因「趙襄子食采於引,故有襄國之名」,邢稱襄國始於此。

明洪武元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清因明制。中華民國初期廢府留縣,屬直隸省。1914年設大名道,轄區屬之。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道廢,各縣均直隸於省。

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七`七」事變,10月15日日軍侵佔邢台,設冀南道,不處改順德道。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晉冀魯豫邊區抗日府,轄區公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

(2)邢台市大陸有什麼歷史關系擴展閱讀:

邢台市擁有3500餘年建城史,800餘年建都史,距今五萬至十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是華北歷史上第一座城市,中國最古老的十大城市之一,中國最早的古都之一。 歷史上曾四次建國、五次定都,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

從古至今歷經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斷、城址未曾遷移, 被稱為「燕趙第一城」。 邢台古城有「京南第一城」之譽。邢台悠久的歷史涌現出郭守敬、李牧、魏徵、宋璟、劉秉忠等先賢,走出了郭威、柴榮、孟知祥、孟昶等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邢台也是唐朝皇室祖籍地(唐祖陵),發生過堯舜禪讓、胡服騎射、巨鹿之戰、黃巾起義等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有破釜沉舟、鹿死誰手、民脂民膏、腹背受敵等三百餘條成語、典故源自邢台。

參考資料:網路-邢台

⑶ 河北省邢台縣的歷史故事名勝特產知名企業歷史名人都有哪些

[歷史名人]
邢襄大地,人傑地靈,古往今來,涌現出的民族英雄、帝王將相、先哲聖賢、科技精英、社會名流、能工巧匠、藝苑巨擎、俠客義士、忠烈豪傑不可勝數!

[古代名人]

黃帝、揮公、堯、鯀、舜、丹朱、象、禹、昭明、祖乙、祖丁、南庚、婦妌、帝辛、巫賢、姬苴、邢伯、邢叔、臣諫、邢姜、巫臣、狐庸、羽頡、南宮括、南宮適、程子、豫讓、趙武、趙襄子、李牧、趙雍、扁鵲、田光、趙歇、張耳、陳余、張敖、魯元公主、張偃、貫高、張嫣、路溫舒、張蒼、馮唐、耿純、劉植、耿弇、劉慶、劉祜、張角、張梁、張寶、時苗、孟康、張揖、崔琰、甘始、周倉、田豐、王經、郭女王、崔基正、張賓、石勒、李元忠、綦母懷文、崔浩、崔宏、游雅、游明根、游肇、李渾、李公緒、宋世良、陳寶光妻、李愍、魏歆、張禹、張丘建、張子信、宋景業、佛圖澄、竺道生、慧始、石虎、釋道安、王喬、柴誕、顏良、木蘭、石弘、劉顯、王彥超、李孝貞、魏詹、彥琮、辯義、高士達、李淵、李世民、李建成、李虎、羅成、李靈夔、李慎、魏徵、宋璟、李元愷、裴問、李抱真、李俌、孟方立、李存孝、 魏謩、宋若莘、宋若昭、僧一行、行距、李乂、張文琮、張祜、張文收、潘師正、張果老、招謙、郭威、孟知祥、孟昶、柴宗訓、曹利用、曹皇後、王則、成閔、范邦彥、范質、牛皋、丁度、陳薦、王仁鎬、張美、郭進、張思鈞、釋岩俊、完顏宗敏、定喜禪師、完顏希尹、郭守敬、劉秉忠、張文謙、李若珪、王世清、馬銓、白儲玿、李起元、侯泰、馬亨、魏裔介 鄒宏義 楊思聖 孫伏伽 崔昭緯、崔昭矩 崔諤、崔詹 崔光表 魏弘簡

[現代名人]

尚小雲 呂玉蘭 陳 強 趙三多 景廷賓 董英傑 白壽章 董振堂 趙忠祥 劉珍年 王助 楊春增
孫金枝 孫金蘭 周之廉 張樾丞 秦建彬 孫振祿 齊福丕 姜登選 王懷慶 許蘭洲 張霖之 李慶偉
任仲夷 喬曉光 尚長榮 尹贊勛 尹文英 夏武平 張慶和 王憲堂 顧隨 祝元昆 龐炳勛 傅彪 耿幼麟
王同春 李桂雲 王寶強 侯宗賓、李子元、 劉子厚、徐冰、馬國瑞、張登義、劉傑、王蘊瑞、曹和慶、
王啟明、楊壽山、周穎、侯振亞、李世農、張璽

[邢襄典故]

[成語典故]

1.[破釜沉舟] 2.[作壁上觀] 3.[以一當十] 4.[代人捉刀]
5.[陽春有腳] 6.[生吞活剝] 7.[鹿死誰手] 8.[飽以老拳]
9.[雨過天青] 10.[舌燦蓮花] 11.[頑石點頭] 12.[民脂民膏]
13.[鐵石心腸] 14.[珠圓玉潤] 15.[淡掃蛾眉] 16.[傅粉何郎]
17.[穢言污語] 18.[鍛煉周納] 19.[大儒縱盜] 20.[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21.[酒池肉林] 22.[長夜之飲] 23.[禁中頗牧] 24.[馮唐白首]
25.[漆身吞炭] 26.[士死知己] 27.[墮甑不顧] 28.[雕蟲小技]
29.[出將入相] 30.[萬古留芳] 31.[身無可擊] 32.[死有餘辜]
33.[撥煩之才] 34.[家常便飯] 35.[穢言污語] 36.[安邦定國]
37.[壺中天地] 38.[雀兒腸肚] 39.[謙虛謹慎] 40.[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41.[堯天舜日]

[歷史典故]

1.[笑不露齒] 2.[刑不隱親] 3.[郭巨埋兒] 4.[紙衣瓦棺]
5.[只欠一死] 6.[丹書鐵券] 7.[以人為鏡] 8.[趙氏孤兒]
9.[ 良馬驥邢] 10.[紀昌學射] 11.[邢侯搏戎] 12.[賜箸表直]
13.[平台晾屍] 14.[沙丘宮變] 15.[邢州學派] 16.[時苗留犢]
17.[石勒聽書] 18.[涸澤而漁] 19.[貝邢兵變] 20.[祖乙遷邢]
21.[宋璟砸碑] 22.[齊桓公援邢] 23.[南青北白] 24.[紂營沙丘]
25.[狄人伐邢] 26.[鄗之戰] 27.[房子之戰] 28.[巨鹿大戰]
29.[柏人之謀] 30.[馮唐易老] 31.[黃巾起義] 32.[龍崗咒水]
33.[頓悟成佛] 34.[馬革裹屍] 35.[扶清滅洋] 36.[ 堯禪讓舜]
37.[大禹治水] 38.[幽州滅火] 39.[聞鈴斷事] 40.[程門立雪]
41.[銅馬起義] 42.[劉秀登基] 43.[大樹將軍] 44.[武松打虎]
45.[光武中興]
[順德府十二景]

出於明代萬曆本《順德府志》李京增補。

一、【太行疊巘】(yan)
[李京原文] 太行萬里也,自龍門至醫無閭,綿亘萬里,皆太行也。中條、王屋、玄岳、五台,福地洞天,不可勝數。大河北之干龍,東西界之襟帶,控燕、韓、晉、趙、鄭、衛、齊、梁。在順德則屏障西北,近入幾案,視他郡為密邇。支頤麗矚,以供朝夕。詩曰:
迎眸爽氣自西來,紫翠重重次第開。
不盡雲霞時隱見,無窮歲月漫徘徊。
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灧澦堆。
但得紙驢張果贈,太行朝去暮邢台。
二、【大陸澄波】
[李京原文] 大陸既作,北過洚水,至於大陸。夏禹疏九河,分九州舊跡也。今舊跡雖遷移,澤尚在任縣。近而漳水、滏水、洺水、湡水、氵虒水、洚水、澧水、泜水、泲水,九水匯於此。一名小東湖,一名張家泊。八月,水平萬頃,茫然涵虛混太清矣。詩曰:
汪洋千頃勢何雄,九水同歸一澤中。
波靜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東。
魚龍吞吐爭春雨,鳥雀擎飛向晚風。
明月兼陰楊柳岸,漁舟人唱藕花叢。
三、【堯山聖跡】
[李京原文] 堯山,唐山縣之北八里,一名虛無,又名巏山務,又名宣霧。帝堯受封於此,後都山西蒲坂。旄山、孔崗、干言山、卧牛山,堯山內之他山,因山之形,人之重而名之。帝堯廟,尼父祠存焉。京師南行千里,坦途如砥,而征車召登陟,馬首翠微自堯山始。詩曰:
平原東陸結山崗,靈秀飛來接太行。
日聳豐碑霄漢回,雨收廢寺碧雲涼。
帝堯封邑名還在,尼父停車道未荒。
斗大孤城人世變,時雍非復舊陶唐。
四、【鵲廟仙跡】
[李京原文] 鵲廟,內丘蓬山中,一山形如鵲,有首有尾。春秋時,趙簡子病,秦越人診脈,知七日而悟。簡子神其術,賜越人扁鵲田四萬畝。宋仁宗疾,夢人予葯一粒,自言是秦越人。痊,問履歷,建廟於鵲山,祀封靈應王。歲三月,四方千里祀者,充滿岩谷。廟之西龍騰山太子岩,神僧咒龍,虢太子出家處。詩曰:
巍峨宮闕已千年,劫火曾滅世幾遷。
古柏雖沾新雨露,殘碑猶峙舊山川。
人聲響徹驚三月,神貺通靈落九天。
安得上池明洞水,膏盲痼疾起沉痊。
五、【百泉鴛水】
[李京原文] 百泉水,即湡水也。《山海經》雲:出襄國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兩泓,中有徑如鴛鴦背,兩泓如鴛鴦翼,又名鴛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開浚溝渠,築之堤閘,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畝。鹼鹵田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賦。詩曰:
泉涌碧沙坑漾深,凈明潤物作甘霖。
雙泓澄澈千家玉,百道流澌萬畝金。
日日有人耕夜月,村村無地不風林。
從來疏鑿歸溝洫,澤被邢襄自古今。
六、【達活龍湫】
[李京原文] 氵虒水。《水經》言:在邢州。邢西山水,百脈千流,散而成河,離城三十里伏而不見。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湧出水一潭,深不可測,蛟龍潛焉,曰達活泉,氵虒水湧出者,禱雨即應。潭面僅一、二畝,歲大旱不涸,流入城壕衛城,亦可分流灌兩三村田。詩曰:

七十二河涵水靈,廣源流伏涌郊垌。
潭開五畝玻璃鏡,林繞千山翡翠萍。
日麗杏桃花散錦,風吹楊柳絮為平。
有時雷雨黃昏夜,夜驚蟄龍出野汀。
七、【郡樓遠眺】
[李京原文] 郡城內有樓焉,高十餘丈,俯視城內外,望十五里遠。西山爽氣,入窗牖欄楯間,日夕萬家煙火,如縷如織。城南七里河如帶,百泉、達活泉如雨落星灣。鼓鍾其上報晨昏,為郡譙樓。進府署由樓下行。建自唐宋。詩曰:
百尺麗譙不記年,千家燈火夕陽天。
登臨平訝乾坤合,盪漾低看日月懸。
簾卷行山來暮景,窗開陸澤起寒煙。
鍾聲報漏仍高望,夜氣蒼茫北斗邊。
八、【古剎春遊】
[李京原文] 東開元寺,創自唐。萬安和尚闡揚佛教,建木浮圖,高五十丈,中可容數千人。金元時,火焚其頂,又鏟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蓮,名五華殿。柏數十株,合抱圍。正月十六日,販農器者雲集成市。合邑之鄉民之力農者,爭售其器,亦有婦女游,竟日而罷。詩曰:
大剎開元自昔稱,琳宮紺宇尚層層。
此時象教終難問,舊日浮圖不可登。
鍾閣雲深龍護寺,香台地古佛留僧。
嬉春四遠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九、【宮牆柏影】
[李京原文] 順德府儒學,南北長二百三十一步,東西廣一百一十一步,殿廡弘敞,宮牆崇峻。古柏數百株,霜皮溜雨,黛色參天,童童曲曲,皆唐宋間物。形勝甲天下,日月麗影,印拂階墀,如篩金瀝玉,風動聲清遠,裊裊似鸞鳳鳴經,行其下,起人仰止敬肅,爽朗暢悅。詩曰:
宮牆古柏碧森森,培植千年雨露深。
泮水滋成蒼秀色,芹香熏老歲寒心。
講堂照日雲流砌,書閣凌空月滿林。
天際笙簧風細細,諸生弦誦和歌吟。
十、【雉堞荷香】
[李京原文] 郡城高堅,池復深闊,女牆分列,箭樓威壯。四門門四重,左出右入,他郡無也。池種蓮,東北最多。開時如散妙蓮花,如眾香國,池如香水海。北門外舊時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間修後,改曰柳溪亭。為遊憩玩賞勝地。今廢址仍存,蓮香尚在人心目。詩曰:
四圍楊柳繞城堤,池內荷花開放齊。
露滴珍珠擎翠盎,風飄絳縞落青泥。
人游洛浦情偏盪,酒載蘭陵醉欲迷。
玩賞流連歸去晚,戍樓角動月明西。
十一、【龍崗霜月】
[李京原文] 龍崗,西城外城西北隅起,西南隅止,長五里,高五丈。厚二丈許,土龍也。如繩如帶,如龍如蛇,後周以此名縣。無林木蔽,少農牧踐。八、九月,霜月凝空,城頭下瞰,蜿蜒蠕蠕,似動似走,似起似卧,有五色雲護之。元儒董朴結廬其傍,講周、程、張、朱之學教士,隱居五十年,號龍崗先生。詩曰:
鬱郁蔥蔥五里長,城頭遠眺小平崗。
曉風浮動黃如霧,夜月輕微淡似霜。
高不居村分土聚,逶迤近郭護金湯。
迴旋龍脈饒形勝,北拱皇都控大荒。
十二、【檀台煙雨】
[李京原文] 順德,信都也,即邢侯國城,為卧牛城。首西南昂然,尾東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數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棗,蒙密蓊蔚,雜果樹更伙。巋然土丘,相傳戰國時,趙成侯都邢,魏獻「榮椽」,因築檀台,以朝諸侯。今煙雨之朝,林莽中猶見台也。詩曰:
高台原在此邢州,不見榮椽空土丘。
衰草凄凄迷故址,荒林莽莽盡耕疇。
淡雲疏雨流霜月,穴免棲狐卧喘牛。
感慨西風憑吊者,誰人能說趙成侯。
1、漿水----夷儀城遺址

漿水位於邢台西部深山區,在邢台市西偏北51公里處,地處漿水川南岸,邢台縣西部重鎮,邢和公路和宜沙公路的重要樞紐。春秋時期,漿水曾是邢國的陪都,邢侯在此建「行台」,革命時期,漿水是太行山區的重要革命根據地。1937年高揚、周桓同志在漿水建立了邢台縣抗日臨時政府,1938年,邢台縣抗日政府成立,駐漿水,1940年11月,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到達邢台漿水,抗大在漿水駐了4年,培養了三期(六、七、八)學員,共17124人。並度過了5周年校慶。

2、青山---青山縣古城

青山,包括西青山(內丘)、東青山(邢台)、南青山(邢台),原為一村,後被白馬河分成三村,位於邢台縣北部邊緣,和內丘縣交界處,白馬河北岸。隋唐時期,此為青山城,青山縣治。《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西青山,漢為中丘縣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於此置青山縣,屬邢州,縣界有青山,因名。」《順德府志》記載:「又名黑山城,在青山村。」《畿輔志》記載:「青山村即青山故城也。」據考,村西有小山,名黑山,漢朝建黑山城,周太祖改為青山。青山縣有青山口,唐末朱全忠與李克用數戰於此。

3、沙河城---沙河縣古城

沙河城在沙河市東部,因原為縣治而得名,本與邢台同屬於襄國縣(龍崗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分龍崗縣南部建立沙河縣,因位於大沙河北岸而得名,1969年沙河縣政府由此前往褡褳鎮,但名仍未改,現在為沙河城鎮,城牆城門和文廟遺址,至今猶存。沙河縣治所沙河城原是順德府九縣中距離邢台最近的。

4、蟬房---沙河縣抗日政府駐地

蟬房為沙河西部山區最大的村莊,原名蟾房,明永樂年間立村,北靠山坡,南鄰河川(沙河上游),抗日戰爭時期,此村為重要革命老根據地,十八集團軍總後勤部供給處設在這里,朱德總司令曾於此戰斗過。1937年,此村曾是沙河縣第一屆抗日政府駐地。

5、垂楊---垂楊縣故城

垂楊位於南宮市東南部,地處溹瀘河之東,明代時期為南宮東南重鎮,除城關外九集之一,抗戰時期是冀南重要根據地,在黨領導下,為抗日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1940-1945年,建立垂楊抗日縣,此處為該縣中心、縣政府駐地。

6、小里村---柏鄉侯國故治

小里村在柏鄉縣西南,《漢書》中所記柏鄉侯國即此。《寰宇記》:「堯所築也」,《城冢記》:「柏鄉故城,漢縣侯國,屬巨鹿郡。」

7、固城店---鄗縣故城

固城店位於柏鄉北部,原為古鄗縣治所,是個有幾千年歷史的古聚落,縣治遷走後,成為柏鄉北部重鎮,東漢初,光武帝劉秀在此登基即位,村南曾設有光武廟。相傳固城店建於唐堯時代,春秋時期已經是個著名的城邑,《史記》記載:「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此鄗即今固城店,兩千多年前就稱作古,可見固城店歷史多麼悠久了。公元前357年趙成侯、魏惠王相會於鄗,公元前332年,中山國犯趙,以水圍鄗城。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伐中山,收復鄗城,公元前287年,齊國伐趙,取邢、任、鄗諸城。公元前258年,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趙賜信陵君以鄗為湯沐邑,公元25年,劉秀於鄗南千秋亭即位,建立東漢,後設冀州刺史,治所為鄗。

8、固城---象城縣、大陸縣故城

固城在隆堯縣北部,是個歷史悠久的大聚落,地處大陸澤西岸,傳說堯納舜於大陸,而舜弟象曾居此,西漢時設置象氏侯國,後建象氏縣,漢中平中期廢,隋仁壽初,廢廣阿縣,建象城縣,治所於固城,隋大業初,改為大陸縣,治所仍在固城,唐武德四年,復改為象城縣,天寶元年改為昭慶縣,縣治遷到舊城村,從此該村以固城(古城、故城)名沿用下來。

9、亦城---漢柏人縣故城

亦城位於隆堯縣西部,泜河南岸,為西漢柏人縣治所。《元豐九域志》雲:「古柏人城。」《帝王世紀》記:「堯所都也。」《城冢記》、《大明一統志》皆雲:「堯封唐侯所都之地。」

10、堯城鎮---堯山縣故城

堯城鎮在隆堯西部,泜河南岸,西漢設柏人縣在今亦城,唐天寶元年泜河水決,縣城被毀,縣治遷於今堯城鎮,因位於堯山南麓,縣名堯山,即為堯山城,1935年於此設堯山專員公署,轄九縣。抗日戰爭時期,曾於此設立冀南行署第四專署。

11、舊城---廣阿縣、昭慶縣故城

12、北舊城---南宮縣故城

13、趙伏城---府城縣故城

14、斥漳--斥漳縣故城

15、平鄉---平鄉縣故城

16、大老營--平鄉縣故城

17、方家營---廣宗縣故城

18、古城村---洺水縣故城

19、經鎮---經縣故城

20、清河城關---清河縣故城

21、倉上---臨清縣故城

知名企業:
冀中能源----世界五百強
邢台軋輥----中國五百強
邢台鋼鐵----中國五百強
德龍鋼鐵----中國五百強
旭陽焦化----中國五百強
晶龍集團----中國五百強

特產:
板栗
蘋果
核桃
柿餅
小棗

⑷ 介紹一下 河北 邢台市 的歷史!

邢台,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據史載,西周時天子分封諸侯,「成王封周公第四子為邢侯」。邢侯曾在今邢台縣漿水村附近築台,古人李攀龍有《登邢台詩》:「郡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臨醉眼開,春樹萬家漳水上,白雲千載太行來。」邢台之為地名,即源於此。

歷史上,邢台的名字很多。戰國初,這里是趙襄子的封地,故名襄國,隋唐五代名龍岡。宋宣和三年(公元112年)改名邢台,沿襲至今。邢台又通稱順德府,順德府一名源於元代。金、元之際,我國北方經濟蕭條,元世祖忽必烈根據邢台人劉秉忠的建議,遣「良吏」治理,「革去貪暴,流亡復歸,不期月,戶增十倍」。公元一二六二年,「升邢為順德府」,因順德府府衙設在邢台縣城內,故二名通常混一。

邢台在歷史上曾兩次建都。秦末農民大起義,六國舊貴族張耳建立趙國,都城設在信都,即今邢台。魏晉南北朝時,羯族人石勒統一北方,於公元三一九年,建立後趙王國,設都在襄國。石勒及其子石虎在襄國大修宮闕館舍,其名殿有建德殿、崇訓宮、太武殿等數十處,「皆漆瓦金檔,銀楹金柱,珠簾窮銀玉」。今邢台城郭,相傳即為石勒所建。

邢台人民為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唐代的「邢瓷」,宋元以來的冶鐵,元明以來的鞣皮、製革等,曾聞名全國。邢台人中如漢代的張禹、元代的劉秉忠、郭守敬等,皆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學家。但是,在歷代封建統治下,古城邢台發展緩慢,百業凋零,廣大勞動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全國解放後,邢台市經濟、文化得到了飛速發展。初步形成了能源、冶金、機械、輕工、紡織、化工、醫葯、建材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已成為華北平原上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

⑸ 邢台市的歷史概況

邢台有三千五百年的建城歷史,歷史上曾為國都約610餘年,為府建置650餘年,為州建置660餘年,為郡建置近400年,新中國革命時期,邢台為河北省第一座解放的城市。史書上說邢台:「西帶上黨,北控常山,河北之襟要,而河東之藩蔽也。」李忠定公曰:「從邢州而西北,路出井陘,可以直搗太原。從邢州而西南,路出邯鄲,可以席捲相、衛。若道慶源(即趙州),而取深、冀,越清河而馳德、棣,如振裘者之挈其領也。此韓信得之,遂以掇拾燕、齊;石勒據之,因以並吞幽、冀歟!」
邢台行政區劃
上古時期,堯帝曾建都邢地柏人城。夏《禹貢》記邢地為冀州之域。
商代邢地稱井方,公元前十五世紀,商王祖乙遷都於邢。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姬苴(邢靖淵)為邢侯,建立邢國。
春秋末期輾轉屬晉。戰國時期屬趙,趙成侯立邢為信都。
秦置信都縣,屬巨鹿郡(治邢台平鄉),今邢台轄縣均屬巨鹿郡。
秦末漢初,信都為趙國國都,趙歇、張耳先後據此稱趙王,巨鹿大戰後,項羽改信都曰襄國。
漢晉時期,邢地稱襄國,西晉石勒據邢建立後趙,都襄國。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襄國郡改名邢州,轄龍崗、青山、南和、任縣、平鄉、鉅鹿、內丘、柏仁、沙河九縣。大業三年(607年)復改襄國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邢州,轄龍岡、南和、任縣、平鄉、沙河、內丘、柏仁、青山、巨鹿九縣。武德五年,青山縣省入龍崗、內丘。天寶元年(742年)邢州改為巨鹿郡,柏仁縣更名堯山縣,至德二年(757年)復改邢州,
五代時期,邢州設節度使,轄邢州,領轄洺州、磁州。除轄本州龍岡、內丘、沙河、巨鹿、南和、任縣、平鄉、柏仁8縣外,還領轄洺州之永年、平恩、臨洺、雞澤、肥鄉、曲周6縣和磁州之滏陽、邯鄲、武安、昭義4縣,共轄3州18縣。
北宋邢州轄龍崗、內丘、沙河、巨鹿、南和、任縣、平鄉、堯山8縣,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邢州為信德府,轄域不變。宣和二年,宋徽宗改龍岡縣為邢台縣。
金天會六年(1128年)復改信德府為邢州。沿襲北宋信德府建置,設安國軍節度。金大定中改堯山縣為唐山縣。金代邢州轄八縣四鎮,八縣為:邢台、唐山、內丘、平鄉、任縣、沙河、南和、巨鹿;四鎮為:平鄉境內道武鎮、任縣境內新店鎮、沙河境內綦村鎮、巨鹿境內團城鎮。
元中統三年(1262年)升邢州為順德府,賜金虎符,立安撫司,洺、磁、威三州來屬。憲宗五年(1255年)析平鄉縣道武鎮增置廣宗縣,至元二年(1265年)順德府改為順德路,轄邢台、沙河、內丘、南和、任縣、唐山、平鄉、廣宗、巨鹿九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順德路復改為順德府,隸屬京師,仍轄邢台、沙河、內丘、南和、任縣、唐山、平鄉、廣宗、巨鹿九縣。
清沿明制,仍稱順德府,轄邢台、沙河、內丘、南和、任縣、唐山、平鄉、廣宗、巨鹿九縣,隸屬直隸省。
民國時期,廢府留縣,順德府各縣屬直隸省(後改河北省)。民國17年(1928年)唐山縣復名堯山縣。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邢台淪陷後,日偽華北委員會在邢台市設冀南道,轄冀南32縣,道尹駐邢台,後改順德道,轄邢台縣、任縣、南和縣、沙河縣、內邱縣、臨城縣、平鄉縣、巨鹿縣、威縣、柏鄉縣、堯山縣、隆平縣、廣宗縣、清河縣、南宮縣等15縣,公署仍在邢台,1945年邢台解放後取消。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邢台市轄縣分屬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
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設立邢台市,為太行區直轄市。1947年隆平、堯山兩縣合並為隆堯縣
1949年8月1日,成立邢台專區,轄南宮、沙河、內邱縣、邢台縣、臨城縣、柏鄉縣、寧晉縣、新河縣、隆堯縣、任縣、南和縣、平鄉縣、巨鹿縣、廣宗縣、威縣等15縣和邢台市,專區行署駐邢台市。
1952年,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
1964年,設立臨西縣,屬邢台專區(後改邢台地區)。
1984年,邢台市升格為省轄市,轄橋東、橋西、郊區三區。
1986年,邢台縣劃歸邢台市,南宮改建為縣級市,1987年沙河改建為縣級市。
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地市合並為邢台市,下轄橋東區、橋西區、新河縣、南宮市、沙河市、內邱縣、邢台縣、臨城縣、柏鄉縣、寧晉縣、隆堯縣、任縣、南和縣、平鄉縣、巨鹿縣、廣宗縣、威縣、清河縣、臨西縣等2市2區15縣。
另經省政府批准,邢台還建有邢台經濟開發區、大曹庄管理區。

⑹ 邢台的歷史有多悠久呢

1、宋徽宗賜額普利寺,並令宰相蔡京題寫爽亭

根據臨城地方誌記載,宋徽宗下晉陽時曾駐蹕臨城,並為普利寺賜額,還讓宰相蔡京為寺旁的亭子題名書寫爽亭。

宋徽宗和蔡京是一對絕配搭檔,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宰相,可惜皇帝不是好皇帝,宰相也不是好宰相,但是在藝術上,兩者可謂黃金搭檔,宋徽宗的瘦金體切金斷玉,獨步天下,蔡京為狀元及第,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書法冠絕當時,無人出其右,四大家之一的米芾就自認書法不及蔡京,同時宋徽宗的繪畫和詩詞也是水平很高,蔡京的詩詞和散文同樣非常優秀,如今君臣,真讓人感嘆兩人干錯了行業。

說罷,將黃羅包裹的棋子一齊擲下去,帶著趙構名字的「將」果然落入九宮,其餘的棋子則離得遠遠的。太後大喜,臣下拜。即奏徽宗,徽宗大喜,復令謂太後曰:"瑞卜昭應異常,便可放心。卿等可賀我!"臣等皆再拜。太後因此以子代將不易。

《揮麈後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不同的是棋子的數量變成了三十二,比《北狩見聞錄》的三十子多出兩枚。

5、宋徽宗邢州見燕民,吃邢州桑葚

宋徽宗北狩時,道過邢州堯山縣,進早膳。有燕人百餘人,守徽廟所乘車,語臣曰:"上皇活燕民一十餘萬人,我輩老幼感恩不已,願識天表!"因具以奏。徽廟為揭簾見之,皆羅拜曰:"皇帝活燕人十餘萬,陰德甚多,即見回鑾,不須憂抱。"徽廟曰:"汝等知當時救護之力耶?吾獲謗不少,今困厄反甚於汝輩無食時,豈非天也。"燕人各嗟惋而去。徽廟在路中苦渴,令摘道旁桑葚食之。語臣曰:"我在藩邸時,乳媼曾啖此。因取數枚,食甚美,尋為媼奪去。今再食,而禍難至此,豈非桑實與我終始耶!"

⑺ 邢台的歷史是什麼

邢台市簡稱為「邢」,雅號卧牛城,位於河北省南部,是冀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業基地,有3500餘年的建城史,為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是元代大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鄉,素有「鴛水之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的美譽。

邢台市別稱牛城、邢襄,舊稱邢國、襄國、邢州、順德府,星空分野屬昂、畢二宿(西名:金牛座)。邢台市有著有3500餘年的建城史和600餘年的建都史,是大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鄉,素有「五朝古都」之稱,先後做過商朝、邢國、趙國、常山國、後趙五個朝代和國家的國都。邢台北通幽燕,南達黃淮,西扼太行三關,東望華北平原,自然條件優越,有「鴛水之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的美邢台城市風光
譽。
「大河岸邊、山前台地」,邢台市位於太行山東麓、古黃河西岸這片獨特的大山、大河結合地帶上。太行山為中華民族的脊樑,黃河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故邢台處於中華民族的核心地帶。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說:「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稱井方,上古時期軒轅黃帝曾居住在邢台干言岡一帶,黃帝親率邢人開發利用井水,建井田,築邑而居,史稱「黃帝鑿井,聚民為邑」,後世邢人為了紀念黃帝的鑿井築邑之德,乃合井、邑二字為一字,即為「邢」,此為邢得名由來。《易經》曰「井,德之地也」。故邢人崇尚聖德。商代祖乙擇沃野定都於邢,西周初,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為邢侯建立邢國,戰國時期趙成侯立邢為信都,並擴建邢侯台為檀台,又因趙襄子曾都邢,西楚霸王項羽乃改邢為襄國,隋置邢州,宋徽宗趙佶升邢為信德府,金復置邢州,元始祖忽必烈為旌表邢州大治之功,升邢為順德府,明清沿襲。因西周邢侯和趙成侯、趙武靈王曾先後在邢地高築檀台,大會天下諸侯,以標信德之義,故宋徽宗趙佶乃改龍崗縣為邢台縣,今邢台市之名即沿用於此。

⑻ 我家鄉的歷史故事(邢台)500字

我的家鄉邢台,又名邢州城、順德城,俗稱卧牛城。地處河北省南部,位於石家莊以南,邯鄲以北,太行山脈南段東麓,華北平原西部邊緣。位於北緯36°50′
~37°47′,東經113°52′~115°49′之間,東以衛運河為界與山東省相望,西依太行山與山西省毗鄰,南與邯鄲市相連,北分別與石家莊市、衡
水市接壤。轄區東西最長處約185 公里,南北最寬處約80公里,總面積12497平方公里。市政府所在地北距石家莊市106公里,
距首都北京396公里。

邢台有三千五百年的建城歷史,歷史上曾為國都610餘年,為府建置650餘年,為州建置660餘年,為郡建置400餘年,邢台市區曾歷五朝古都、十朝雄
郡,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個由都郡州府一脈相承延續而來、建置未曾中斷過的地級市,新中國革命時期,邢台為河北省第一座解
放的大中城市。史書上說邢台:「西帶上黨,北控常山,河北之襟要,而河東之藩蔽也。」這就說明了邢台地理位置的重要。

它不但歷史悠久,文化名勝也相當之多。西部太行山的長城和東部的京杭大運河都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崆山白雲洞和邢台峽谷群,天
河山、雲夢山、九龍峽、紫金山、北武當山等自然名勝風光旖旎,邢台古城、扁鵲廟、漢牡丹、普彤塔、邢窯遺址、開元寺、天寧寺、清風樓、火神廟、府文廟等人
文聖境精彩紛呈。

邢台市是冀南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以裝備製造、煤鹽化工、新能源、汽車工業、新型建材為主的新型工業基地。邢台礦產資源豐富,是河北省重要的煤炭鋼鐵能源基
地。已發現煤、鐵礦石、瓷土、石英石、石灰石等38種礦產,有17種居河北省前5位,其中藍晶石儲量為全國第一,瓷土、石膏儲量位居華北第一,重晶石、菱
鎂礦、白雲岩等資源儲量屬河北之冠。而說到這里的經濟類型與發展方式,不得不承認,由於以鋼鐵業等高能耗型產業發展為主,經濟增長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
愈加嚴重。

為此,邢台的發展戰略也與之相關,並取得了巨大成效。2012年初,邢台市委市政府提出並大力實施「還邢台青山綠水,走生態發展之路」戰略,把環境作為核
心競爭力來打造,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市區大氣污染治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造林綠化、效能邢台建設、平安邢台創建、誠信邢台建設和「四新」邢台人
主題教育等「八項工程」。
還邢台青山綠水,走生態發展之路,是市委、市政府的堅定信念,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是科學發展在邢台的具體化,是新時期的邢台科學發展之路。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⑼ 關於邢台市的歷史

上古時期,堯帝曾建都邢地柏人城。夏《禹貢》記邢地為冀州之域。
商代邢地稱井方,公元前十五世紀,商王祖乙遷都於邢。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姬苴(邢靖淵)為邢侯,建立邢國。
春秋末期輾轉屬晉。戰國時期屬趙,趙成侯立邢為信都。
秦置信都縣,屬巨鹿郡(治邢台平鄉),今邢台轄縣均屬巨鹿郡。
秦末漢初,信都為趙國國都,趙歇、張耳先後據此稱趙王,巨鹿大戰後,項羽改信都曰襄國。
漢晉時期,邢地稱襄國,西晉石勒據邢建立後趙,都襄國。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襄國郡改名邢州。大業三年(607年)復改襄國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邢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巨鹿郡,至德二年(757年)復改邢州。
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邢州為信德府。
金天會六年(1128年)復改為邢州。
元中統三年(1262年)升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1265年)改為順德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改為順德府,隸屬京師。
清沿明制,仍稱順德府,隸屬直隸省。
民國時期,廢府留縣,邢台市各縣屬直隸省(後改河北省)。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7年邢台淪陷後,日偽華北委員會在邢台市設冀南道,轄冀南32縣,道尹駐邢台,後改順德道,轄15縣,公署仍在邢台,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邢台市轄縣分屬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
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設立邢台市,為太行區直轄市。
1949年8月1日,成立邢台專區,轄邢台縣、南宮縣等15縣和邢台市,專區行署駐邢台市。
1952年,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
1964年,設立臨西縣,屬邢台專區(後改邢台地區)。
1984年,邢台市升格為省轄市,轄橋東、橋西、郊區三區。
1986年,邢台縣劃歸邢台市,南宮改建為縣級市,1987年沙河改建為縣級市。
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地市合並為邢台市,下轄橋東區、橋西區、南宮市、沙河市、內邱縣、邢台縣、臨城縣、柏鄉縣、寧晉縣、新河縣、隆堯縣、任縣、南和縣、平鄉縣、巨鹿縣、廣宗縣、威縣、清河縣、臨西縣等2市2區15縣。
另經省政府批准,邢台還建有邢台經濟開發區、大曹庄管理區。

⑽ 河北邢台的歷史變遷

【歷史變遷】
邢台歷史悠久,禹貢記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遷都於邢,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紀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春秋為晉國領地。戰國為趙國信都 ,墨守成規區屬趙,因「趙襄子食采於引,故有襄國之名」,邢稱襄國始於此。公元前372年 趙成侯據邢,改邢為信都,秦統一六國後,廢封建,行郡縣,置信都縣,轄區屬邯鄲郡(一說 屬巨鹿郡)。秦末漢初,項羽攻佔趙地,「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國」。東漢屬魏郡,三國時公屬廣平郡、世鹿郡。西晉末年,羯人石勒建後趙都襄國,置襄國郡,邢地屬之。 隋開皇十六年廢襄國郡置邢州。唐天寶元年改為巨鹿郡,至德二年復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為信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主順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改府為順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清因明制。中華民國初期廢府留縣,屬直隸省。1914年設大名道,轄區屬之。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道廢,各縣均直隸於省。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七`七」事變,10月15日日軍侵佔邢台,設冀南道,不處改順德道。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晉冀魯豫邊區抗日府,轄區公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 政府成立並恢復河北省建制,撤銷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專員公署,轄邢台、沙河、臨城、內丘、威縣、南宮、任縣、隆堯、柏鄉、寧晉等縣,撤邢台市為邢台鎮。1952年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1953年邢鎮復升格為邢台市。1958年,邢台專區撤銷,寧晉、新河劃入石家莊專區。其它各縣並入邯鄲專區。1961年邢台專區復置。1964年,臨西縣歸屬邢台專區,轄區為1市17縣。1984年,邢台市升格為省轄市,轄兩面三刀區與邢台地區分設,1986年,邢台縣劃歸邢台市領轄。1986年、1987年,南宮、沙河先後改建為縣級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邢台地區,實行地、市合並,將所屬縣工歸邢台市管轄。至此,邢台市下轄2區、15縣、2個縣級市。
邢台是仰韶文化發源地之一,在3000年的文明史中曾四代建國,五次定都〔商祖乙九祀甲辰圮於耿,遷都於邢;周成王四年,周公子姬苴在建邢國;漢高帝元年,項羽立張耳為常山王治襄國;東晉咸和五年九月,石勒建都襄國;永和六年三月.後趙新興王石祗即帝位於襄國;永和七年七月,劉顯在襄國稱帝〕。商周以來,邢襄大地幾曾演出過威武雄壯的活劇,產生了一大批對中國乃至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英賢和事件,地上地下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閱讀全文

與邢台市大陸有什麼歷史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