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羅馬距今多少年
古羅馬距今563年。
古羅馬是義大利半島上的古老文明,分為西羅馬帝國(476年滅亡)和東羅馬帝國(1453年滅亡),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世界上偉大的羅馬帝國的滅亡。
古羅馬的歷史一般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王政時代(約公元前八世紀―公元前六世紀);
共和時代(約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
帝國時代(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羅馬大事記
約公元前753年,傳說羅馬建城。
約公元前509年,羅馬王政時代結束,共和國建立。
公元前449年,頒行十二銅表法。
公元前264-前241年,羅馬與迦太基爆發第一次布匿戰爭。
公元前218-前201年,羅馬與迦太基爆發第二次布匿戰爭。
公元前149-前146年,羅馬與迦太基爆發第三次布匿戰爭,迦太基城被摧毀。
公元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內戰時代。
公元前73-前71年,斯巴達克奴隸大起義。
公元前60年,龐培、克拉蘇、凱撒結成「前三頭政治」。
公元前43年,安東尼、雷比達、屋大維結成「後三頭政治」。
公元前27年,屋大維確立元首制,建立羅馬帝國。
公元14-68年,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
公元69-96年,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
公元79年,羅馬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等城被湮沒。
公元96-192年,羅馬帝國安東尼王朝。
公元193-235年,羅馬帝國塞維魯王朝。
公元212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頒布敕令,把羅馬公民權授予境內自由人。
公元235-284年,羅馬社會陷入「三世紀危機」,蠻族開始越境入侵。
公元284-305年,戴克里先進行改革。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合法。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遷都拜占廷,改名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洛·奧古斯都被廢除,西羅馬帝國滅亡。
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
㈡ 羅馬帝國帝國存世多少年
羅馬帝國(前27年—395年),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扶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羅馬曾經有數百年的共和制歷史,但自從斯巴達克斯起義以後,羅馬進入了軍人執掌政權的時代,並通過兩次「三巨頭執政」後,屋大維被封為「奧古斯都」,成為羅馬的獨裁者,從此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羅馬帝國可以用來表示羅馬統治下的所有土地。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期是圖拉真統治時期,羅馬帝國此時控制著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歐根尼烏斯後,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此年的羅馬統治下的人口有3600萬人。395年狄奧多西去世,他把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分給長子阿卡狄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帝國分為東西兩個帝國。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羅馬帝國的繼承者。1453年,拜占廷帝國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的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1460年,在摩里亞的宗室被奧斯曼帝國佔領,1461年特拉布宗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滅亡,自此東羅馬帝國永遠退出歷史舞台。
㈢ 羅馬帝國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503年,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間。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間),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
公元476年,羅馬雇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覆滅。
(3)羅馬至今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羅馬帝國滅亡後帶來的部分影響:
隨著西羅馬帝國的覆亡,新進的日耳曼民族占據原本羅馬的行省分而治之,此舉也延續羅馬法及其傳統,原先的日耳曼部落大多已經基督化,屬於阿里烏教派,在侵入羅馬後紛紛改歸天主教,以獲取當地羅馬公民的效忠,也同時轉為支持較具實力的天主教會,盡管他們保持了部落既有的法律,卻無法避免羅馬法的影響。
羅馬法系由查士丁尼一世匯編的民法大全為主要架構,是為古代的私法也是現代的大陸法系的基礎,而海洋法系則是基於日耳曼人的英格蘭~薩克遜法演變而來。
拉丁文在現代幾乎形同死語,其與鄰近的日耳曼語族和凱爾特語族融合,成為現代的羅曼語族,例如: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加泰羅尼亞語、奧克語和羅曼什語。
㈣ 羅馬城有多少年歷史了啊
應該有2500年歷史約公元前二千年初,羅馬人從東北移居於此。公元前八至前四世紀築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羅馬城。公元756-1870年為教皇國的首都,1870年義大利王國統一後成為義大利首都(教皇國退至梵蒂岡)。
㈤ 古羅馬時代距今多少年
距今約28-29世紀。
古羅馬時代是 羅馬時候的年代,羅馬位於義大利中部的台伯河下游地區。這條河流在低山地區緩慢地流淌,在沼澤地帶折向海岸線,是從亞平寧山區下來的人們想要到達大海的理想通道。
公元前9世紀和公元前8世紀,義大利半島上出現了兩個新民族:埃特魯斯坎人和希臘人。古人認為埃特魯斯坎人來自東方的安納托利亞,今天的一些考古發現也證實了這一點。從起源看,他們似乎不是古義大利人,正如他們的語言也並非印歐語系一樣,他們的文明混合了來自東西方的各種因素。著名的維朗諾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魯斯坎人的最初發展階段,
㈥ 古羅馬具今有多少年
傳說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
不過,歷史上 羅馬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時期:1、王政時期:公元前8世紀中葉,古代羅馬人(羅莫路和勒莫)在義大利半島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伯河下遊河畔建立了羅馬城;2、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年,羅馬廢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開始了近500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3、帝國時期:公元前30年,繼凱撒之後崛起的軍事強人屋大維戰勝了政敵,結束了羅馬數十年的內戰,奪取了國家最高權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羅馬歷史也就以此為標志進入了帝國時代。
㈦ 古羅馬共有多少年的歷史
「古羅馬」共有約1300多年的歷史.。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到確立了議會制(稱為共和時代),直到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到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世界史學界認為,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定都拜占庭,所以又稱拜占庭帝國。在希拉克略改革之後,拜占庭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古羅馬大相徑庭。在羅馬分裂為東西羅馬之後,西羅馬繼承了古羅馬的拉丁語和文化,而東羅馬則是以希臘語和文化為主。
中世紀開始是 以公元476年羅馬陷落、西羅馬帝國被蠻族滅亡為標志的。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13世紀末至14世紀中葉)的這段時期。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因此,古羅馬文明應該說到中世紀之前已經結束。故,「古羅馬」時期應該從公元前九世紀始至公元476年結束。
㈧ 羅馬有多少年歷史羅馬帝國
很多年歷史。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義大利半島。
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它與秦漢時期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最大,經濟空前繁榮,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
㈨ 羅馬有多少年歷史
義大利首都。位於國家的中部,台伯河畔。歷史上羅馬位於它的七座山丘上,早在青銅時期(約公元前1500)就有人居住。公元前6世紀初該城市即在政治上統一。後成為羅馬帝國(參閱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Roman republic and empire])的首都。羅馬人逐漸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參閱埃特魯斯坎人[Etruscan]),將他們的疆土擴展到整個地中海盆地(參閱布匿戰爭[Punic Wars]),並將他們的帝國擴展到了歐洲大陸。在龐培和凱撒的統治下,羅馬的影響擴展到了敘利亞、耶路撒冷、塞普勒斯和高盧。亞克興角戰役後,所有的羅馬土地都被屋大維(奧古斯都)控制,他成為第一位羅馬皇帝。作為帝國的首都,羅馬城內有許多宏偉的公共建築,包括宮殿、廟宇、公共浴室、劇院以及體育場等。在1世紀末和2世紀初,它達到了華麗壯觀以及古代人口的頂峰。直到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建成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布爾)以前,它一直是羅馬帝國的首都。到6世紀末,羅馬天主教會(參閱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負責對城市的保護,但只有在15世紀才實現對它的絕對統治。文藝復興時期城市繁榮起來,是羅馬教廷和教皇國的所在地。1870年它成為統一後的義大利首都。20世紀20和30年代轉變成一個現代的首都,是義大利的行政、文化和交通中心。
㈩ 羅馬帝國有多少年歷史羅馬帝國存在了多少
1,帝國簡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個古代羅馬的國家,在當時占據了整個地中海。通常把羅馬帝國分為前期帝國時期(前27年~192年)和後期帝國時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從後期帝國中分出3世紀危機時期(193年~284年)。羅馬本來使用拉丁語,但隨著領土擴張至希臘、中東一帶,希臘語變成了主要語言。就連當時成書的新約聖經也是用希臘語寫成。由於語言上的分歧,羅馬帝國在五世紀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帝國。羅馬帝國自建立以來,一直對外擴張,是一個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級大國。 2,羅馬帝國的建立 羅馬帝國諸行省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佔領。 前27年,屋大維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權,恢復共和制;一面又裝作迫於元老院和公民的請求,接受與共和制度完全違背的絕對權力,成為元首、元帥、最高的代行執政官、終身執政官、終身保民官、大祭祀長、首席元老等,並獲得了「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屋大維的這場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羅馬帝國的建立。 3,前期帝國時期 自屋大維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羅馬帝國進入前期帝國時期。屋大維在位期間,對外征戰,將帝國版圖擴大到了多瑙河以北。屋大維的統治為隨後的百餘年帶來了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 14年奧古斯都逝世,養子提比略繼位,開創了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到克勞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時,對外發動戰爭,攻佔了不列顛南部、日耳曼尼亞、敘利亞和非洲北部地區。到尼祿繼位(54年-68年在位),由於他統治殘暴,引起人民反抗,並導致了猶太戰爭。經過一些行省總督爭奪皇位的內戰,韋斯巴薌最後在69年建立了弗拉維王朝。 弗拉維王朝經過提圖斯和圖密善兩位皇帝的統治,涅爾瓦於96年繼位,開創了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五賢帝時代。這五位皇帝謙虛,愛戴臣民,這段時期也是自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羅馬帝國的基礎設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貨幣制度都在這個年代得到統一,並通行全國。有文人將這個年代稱?為「人類最幸福的年代」。 五賢帝時代權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個皇帝選擇其承繼人,然後收養他為義子,如此避免了權力交替前後的政治動亂。由於這些皇帝沒有血緣關系,五賢帝時代不能算為一個朝代。以下為五賢帝時代的五位皇帝。 96年- 98年涅爾瓦 (Nerva) 98年-117年圖拉真 (Trajan):在位時開拓疆土,在他死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極限。東到美索不達米亞,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顛,北至喀爾巴阡山脈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為了帝國的內海。 117年-138年勇帝哈德良 (Hadrian)健全了帝國的官僚機構 138年-161年安東尼比約 (Antoninus Pius):此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 161年-180年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 (Marcus Aurelius):此時帕提亞帝國屢犯邊疆,北方蠻族也乘虛而入。帝國的實力開始出現頹勢。 180年馬可·奧勒留被殺,由親生兒子康茂德 (Commos)繼位。181年康茂德被殺,安東尼王朝告終。 4,後期帝國時期 181年 - 284年間,隨著叛亂事件增加,軍隊的力量不斷增強,從而威脅到皇帝的施政。50年內有26位軍人篡位,歷史將這些篡位者稱為「軍人皇帝」,也稱為三十僭主。這一時期也被稱為3世紀危機時期。塞維魯王朝(181年~205年)滅亡後,政局混亂,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在內的高盧帝國(259年~273年) ,在東方產生了地處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帕爾米拉帝國(262年~272年)。奴隸和隸農起義遍及義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國政權,最終把這個混亂局面收拾過來。他把皇帝的權力、以及整個帝國一分為四,分別由兩位正帝(奧古斯都)及兩位副帝(凱撒)共同治理,使羅馬帝國得到暫時的安定,稱之為多米那特製(也叫四帝共治制)。當時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個正帝的位置給了馬克西米安,讓他統治帝國的西部,而自己則成為東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統治者是戴克里先。這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分裂的淵源。另一方面,雖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對基督教的迫害失敗,使他死後再次引來混亂。 306年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統一帝國,廢除四帝共治制。雖然同樣強力執行專制,但卻選擇和基督教勢力妥協,並於西元313年公布米蘭敕令,將基督教定為國教;與此同時,將國都遷往東部拜占庭,並改國都名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後,爭奪帝位的斗爭重新開始。他的三個兒子和兩個侄子分治帝國。 狄奧多西一世( 379年~395年在位)當政時一度恢復統一,但他死後,帝國分裂為兩部分: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378年西哥特人大敗羅馬軍隊,410年攻佔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汪達爾人於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匈奴人452年侵入義大利,在高盧東南部,457年出現了勃艮第王國。476年9月,日耳曼人僱傭軍長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滅亡。 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