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被歷史是怎麼被朝代的

被歷史是怎麼被朝代的

發布時間:2022-07-21 16:22:23

『壹』 中國歷史朝代排序是如何排列的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21、民國:公元1912-1949年:,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22、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 ,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國徽內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 ,首都北京。

(1)被歷史是怎麼被朝代的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公元前2717-前2599年)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期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貳』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是怎樣的

最原始的三個朝代是夏商周,而這其中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封神榜,發生在商紂王時代,紂王暴虐,殘殺人民大臣,周武王在姜子牙幫助下匯起哪吒楊戩,一起將商紂王消滅。

大清朝四處征戰消滅明朝餘孽,於是有了康乾盛世,但是在閉關鎖國的政策下,列強敲開國門,國破衰微,革命四起,大清朝也隨之滅亡。

『叄』 中國歷史那個朝代最先,朝代是怎麼排下來的。

第一個朝代是夏朝,依次為夏、商、西周、東周(春秋和戰國)、秦、西楚、西漢、玄漢、新莽、東漢、三國(魏、蜀、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

1、夏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經夏商周斷代史研究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中原地區包括禹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在內的夏朝時期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點。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一直未能出土類似安陽殷墟甲骨卜辭的文字記載。

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斟鄩(河南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跡 。

2、商

商朝又稱殷、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殷商」並稱。從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

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商朝是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

商朝武丁在位時期,勤於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武丁盛世」。

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廟號高宗,死後由其子祖庚繼位。

武丁死後,他開創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下去。祖庚、祖甲以後諸王,特別是帝乙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東南方的諸侯起來反叛。

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紂)少年英勇,派部下向東征討萊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將商的勢力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但是其連年的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國內兵力空虛,使其對西北的控制下降,給了周以可趁之機。

在周武王時,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紂)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抵禦周人,結果,商王的軍隊毫無鬥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戰,「血流浮杵」,國內商軍盡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周王朝建立。

3、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前781年,周幽王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激起國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周朝統治內外交困。

幽王,寵愛褒姒,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寵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宜臼的母親是申侯的女兒。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

殺幽王於驪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宜臼靠諸侯的幫助,登上王位,是為平王,翌年遷都洛邑,從此,歷史進入東周時期。前771年,西周覆亡。

4、東周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東周時期,周考王於公元前425年(周考王15年)封其弟於河南地,建立周公國,是為周桓公。這是周王朝最後一次分封。自這次分封後,周王的土地全部分封完畢,連自己也是寄居於此周公國。

周桓公死,其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周赧王時,周惠公封其小兒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東西周分立,西周都河南舊於王城,東周都鞏。

西周自立國以來,一直採取討好各大強國的政策,尤其是秦國。秦國和周圍列強經常向西周和東周徵收賦稅和兵源。同時,西周和東周常相互傾軋攻伐。

周赧王在位時,周天子地位已經完全徒有虛名,其土地(周天子的王畿)也被韓、趙一分為二,以洛邑之河南王城為西周,仍都洛邑,以鞏附成周為東周,分別由東、西周公治理,周天子由成周遷於王城,依附於西周公。

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國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滅亡。前249年,秦相邦呂不韋又帶兵滅掉了位於鞏邑(今河南鞏義)的東周公。

5、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前238年,22歲的秦始皇嬴政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

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肆』 怎麼背歷史年代

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

記住上面的主線,然後在細看
1:周分西周、東周,東周分春秋戰國;
2:漢分為西漢,東漢;
3:魏是指三國時的魏,還有蜀和吳;
4:晉分西晉和東晉(十六國)
5:南北朝為南朝和北朝並立,南朝經歷宋、齊、梁、陳四代,北朝則先為北魏,然後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之後東魏和西魏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北周滅掉北齊
6:五代則是中原先和出現的五個朝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7:宋分為北宋和南宋

至於歷史事件的年代,則要看你自己了,不過還是不建議死記硬背,比如不同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要搞清楚,與其單獨記住一件事還不如把發生在差不多同一時代的事情都記住,比如說:1867年世界上發生事情:明治天皇登基,蘇伊士運河開通,奧匈帝國建立,《資本論》出版等等。還有就是順著時間來記,再舉個例子:第二次時間大戰中,我們只看歐洲戰場,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年,也就是1940年德國閃擊荷蘭,比利時,法國,然後是不列顛之戰,攻佔南歐,再之後是1941年6月德國閃擊蘇聯,同年底在莫斯科戰敗,1942年,斯大林格勒會戰,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1944年,諾曼底戰役,阿登戰役,1945年義大利投降,柏林戰役,德國投降。隨口說了些重要的戰役,順著時間記下去,不要對著事件想是哪一年,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伍』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怎麼劃分最好能給個口訣。謝謝啦!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一: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二:

夏朝殷商與西周,東周列國分兩段,

春秋戰國烽火起,秦朝一統又兩漢,

三國鼎立魏蜀吳,西晉東晉前後傳,

南朝北朝兩並亡,隨唐一統後五代,

宋元明清九百年,辛亥革命皇朝完。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三: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四: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5)被歷史是怎麼被朝代的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各朝代滅亡原因

一、夏朝

時間: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滅亡原因:

1、內部生產力的衰退。

2、外部環境的長期不穩定。

3、夏王朝統治階級的觀念。

4、夏「桀」的個人因素(重用奸臣,排擠賢臣)

二、商朝

時間: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滅亡原因:

1、 商朝後期,絕大多數奴隸主貴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對待奴隸十分殘酷。如人祭和人殉等。

2、奴隸主貴族對平民和奴隸們的剝削和奴役日益加劇,階級矛盾激化。

3、商朝統治者連年對外進行戰爭,大規模地對夷方用兵,國內的青壯年幾乎都被征發,加劇了國內的矛盾;戰爭俘獲的奴隸太多,他沒有處理好奴隸的安置,導致了大量的奴隸反水。

三、周朝

時間: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

滅亡原因:

1、地震、旱災等自然災害使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極大損失,也讓危機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厲王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

3、傳至周幽王又破壞宗法制度,"廢後立妾,廢嫡立庶"並「烽火戲諸侯」使諸侯們失去了對他的信任。

4、王室衰微,各諸侯國與周朝王權的關系漸漸疏遠;少數民族犬戎攻打鎬京,西周滅亡。

5、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權力架空,加之周平王東遷後更加淪為傀儡。

6、周朝的宗法制遭到破壞,各地諸侯王的勢力日漸增大;並利用王室這個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斷發展自己勢力。

四、秦朝

時間: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滅亡原因:

1、統一後,沒有給人民休養生息,徭役、兵役、賦稅負擔沉重。

2、政策律法沒有做及時調整,和賓士世下刑法依然殘酷。

3、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像陳勝吳廣這樣的一群亡命之徒,也能攻下大澤鄉。

4、原六國貴族後裔復辟勢力過於強大,秦二世個人能力素質有限。

5、各地起義風起雲涌時,而統治者仍忙於宮廷斗爭;最終導致秦朝內部統治四分五裂,完全喪失平叛的主動權。

五、漢朝

時間:前202—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滅亡原因:

1、外戚、宦官勢力膨脹,各自結成利益集團,無休止的爭斗亂政。

2、娃娃皇帝太多(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後臨朝,依靠外戚掌權)。

3、土地兼並嚴重(私有化),大量農民失去土地。

4、地主豪勢力強大,後期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5、黃巾起義導致地方武裝興起,中央失去控制。

六、晉朝

時間:265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其中東晉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滅亡原因:

1、新魏主更換太快,後期太小,難以駕馭士族權臣。

2、宗室權力被過分削弱「煮豆燃豆萁」,外姓將領獨大,奪權時曹魏皇室沒有外援。

3、司馬懿太長壽,強大的司馬氏家族興起無人制衡。

七、隋朝

時間: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

滅亡原因:

1、大一統表面下的各種割據勢力暗流涌動,統治基礎很不穩固。

2、門閥對科舉制度不滿,與敵惡勢力勾結,對抗皇權。

3、隋煬帝個人因素: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窮奢極欲與濫用民力;但是,像搞科舉、建東都、修馳道、鑿運河、征高麗,都是苦在當代,功在千秋的。

八、唐朝

時間: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滅亡原因:

1、邊患不斷(如安史之亂、安南叛亂、外有吐蕃入侵等),藩鎮割據。

2、宦官專權(如李輔國等),黨爭內耗(如牛李黨爭)。

3、長年戰亂嚴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阻礙了經濟發展,引起農民起義與外族入侵。

九、五代十國

時間: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滅亡原因:

1、藩鎮勢力依然強大,新生政權也無法控制,以致內亂戰爭不斷。

2、不少君主昏庸淫亂、殘暴蠻橫,軍務鬆弛,貪官暴吏欺壓百姓。

3、權臣勾結外族作亂,以及外族反撲中原擄掠殺伐。

4、政權太多,賦斂苛重,戰事頻繁,社會秩序、經濟基礎破壞嚴重。

十、宋朝

時間: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滅亡原因:

1、以文制武的方針,造成了軍隊內相互牽制,動輒掣肘,弊病叢生。

2、後晉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使漢族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無法抵禦外族騎兵。

3、聯金抗遼、聯蒙抗金決策失誤,只看到了遼(金)的強大,沒看到金(蒙)的危脅。

4、統治階層對軍事的無知、無能、不作為,導致了開封防禦戰的失利。

5、皇帝昏庸,朝政腐敗,政治內斗嚴重,以及軍費開支較大,百姓負擔過重。

十一、元朝

時間: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滅亡原因:

1、貴族生活糜爛,吏治腐敗,政府信用破產,土地兼並嚴重。

2、不平等的民族等級制度,以及對人民壓迫欺凌嚴重。

3、財政赤字高居不下,賦稅過重,外加自然災害嚴重。

4、管理者不注重學習,只會用武力打江山。

十二、明朝

時間:1368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276年。

滅亡原因:

1、文官集團膨脹,權力過大,以及後期閹黨專政危害統治。

2、外敵襲擾不斷,政府添兵設餉,軍費較大,造成財政經濟危機。

3、資本主義萌芽,政府不注重工商業發展,大大限制商品貨幣的流通。

4、天災人禍相繼發生,造成流民數量大增,農民起義不斷影響穩定。

5、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自毀長城,幫助滿清撿現成江山。

十三、清朝

時間:1636年—1911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六十八年。

滅亡原因:

1、政治的黑暗腐朽,以及統治者本身腐化(慈喜)、無能(皇帝)。

2、閉關鎖國政策下,導致思想、制度、科技落後。

3、清政府弱軟無能,面對列強的入侵,只知一味的委曲求全、割地賠款。

『陸』 周秦漢唐,中國歷史上的那些朝代都是怎麼來的呢

國號是一個國家對外的稱號,我國古代歷史上重要朝代的國號對現在的我們依然有著很多影響。

而國號的來源,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種;一、最初的封地或爵位封號,這是國號最主要的來源;二、以某政權或朝代的血統繼承者,或精神繼承者自居,這主要出現在漢代以後;三、家族姓氏,大一統王朝中不多,但是總的來說也還不少;四、來自於經典、或者五行等;

希望立國長久的主要是遼、金兩國。契丹人建立國家的時候,希望給國家一種永久的寓意,而“遼”在契丹語中的意思是“鑌鐵”,而剛進入鐵器時代的契丹人心中鑌鐵就相當於鋼筋不壞的意思;女真人完顏家族建立國家的時候,為了剋制遼朝,完顏阿骨打說,鑌鐵還會生銹而金才是永久不壞的,因此建立的國家便以金為國號。

『柒』 古代歷史是怎麼被傳下來的

每一個朝代都會為上一 個朝代修史,
中國具有歷史悠久的史官制度。中國古代史官建置甚早,這是官修史書傳統的基礎,也是中國素以史學發達著稱於世的原因之一。據《周官》、《禮記》等書所記,古代所置史官名稱甚多,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之別。史官職責亦各有異;大史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禮記·曲禮上》還說:「史載筆,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說明史官對所記之事是有選擇、有區別的。從確切的文獻記載來看,周代的史伯是一位很有歷史見識的史官,《國語·鄭語》記他同鄭桓公論「王室將卑,戎狄必昌」、諸侯迭興的談話,是先秦時期很有分量的政論和史論。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也都設置了史官,這是同西周末年以後各諸侯國國史的撰寫相關聯的。《左傳·昭公二年》記晉國韓宣子聘於魯,「觀書於大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為王也。』」這說明史官又有保管歷史文獻的職責。春秋時期著名的史官,晉國有董狐、史墨,齊國有齊太史、南史氏,楚國有左史倚相等。隨著各諸侯國權力的下移,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的一些大夫和具有特殊身份的貴族,也有史臣的建置。如周舍是晉大夫趙簡子的家臣,他的職責是「墨筆操牘,從君之過」[7]。秦、趙史官,又有御史之名[8]。秦國還有太史令之職,史載:秦太史令胡母敬以秦篆撰《博學》七章[9]。先秦史官,名稱繁多,職掌亦甚廣泛,由漢至唐,又有許多變化。

漢承秦制,至漢武帝時置太史令,以司馬談任其職。談卒,其子司馬遷繼其任。司馬氏父子,是為西漢著名史官。其後,知史務者皆出於他官,而太史不復掌史事,僅限於天文歷法職掌范圍。這是古代史官職責的一大變化。東漢時,以他官掌史官之事,如班固以蘭台令史之職撰述國史。三國魏明帝置史官,稱著作郎。晉時,改稱大著作,專掌史任,後增設佐著作郎。南朝梁、陳又置修史學士(亦稱撰史學士)之職。十六國、北朝,大多設有史職,或有專稱,或雜取他官兼任。其體制、名稱,多源於魏、晉而有所損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古代史學形成多途發展的趨勢,而歷朝「正史」撰述尤為興盛,故史官當中名家輩出,被譽為「史官之尤美,著作之妙選」[

『捌』 中國歷史究竟從什麼朝代開始

中國最古老的歷史應該是從炎帝與黃帝時起的,原始社會之後進入奴隸制時代,從夏朝開始,經歷商,周(四周與東周)春秋,戰國,秦一統江山,進入封建時代,之後是漢朝,(西漢在前,東漢在後,中間有八年的時間是王莽竄政,史稱新)三國魏蜀吳,西晉與東晉,然後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五代十國,最後由隋朝統一全國,唐朝滅隋,建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後是宋(北宋被金所滅,南宋被蒙古所滅)然後是元,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曾經打到西歐多瑙河東岸,滅歐洲諸國,西羅馬帝國也間接被她所滅)元後是明,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玖』 給我中國歷史朝代的演變過程

1、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禹死後,其子啟擔任王,從而由「禪讓」轉變而「家天下」。

夏桀,雖智勇兼備,但生性殘暴,沉溺聲色。武力征服不從部落,且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盡搜刮民脂民膏,加劇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終商湯伐夏成功,夏滅亡。

2、商朝(前1600-前1046年)。

不務朝政,攻打黃土高原和東夷地區。這些加劇了諸侯的背叛,削弱了商的力量。

岐山地區的周部落,休養生息,悶聲發財,最後商紂無奈自焚,商滅亡。

3、周朝(前1046年-前770年)。

周分為東西二周。

西周。這次要追溯到周宣王時期。周宣王時,土地改革中央加強了對土地的控制,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遭到大貴族的反撲。然後千畝之戰大敗,宣王的南國之師被摧毀。

到了周幽王,違背嫡長子繼承製,廢太子另立,引起諸侯不滿。加上褒姒,上演烽火戲諸侯,諸侯憤怒。而後,被廢太子聯合外公申侯,犬戎入侵鎬京,諸侯不救,西周滅亡。

東周。東周東遷後,大量土地分封與諸侯,控制諸侯的力量徹底消失,諸周天子成為傀儡,出現了春秋戰國局面。

4、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秦末年,皇子胡亥與宦官和丞相勾結奪位,逼迫太子扶蘇自殺。登基後重用趙高,朝廷內部矛盾激化。外憂。開疆擴土(嶺南地區)使得關中人力不足;北匈奴南侵,大部精銳北上阻擊;地方起義(陳勝吳廣)爆發。巨鹿之戰,章邯率殘部被項羽擊敗,劉邦趁勢入關中,秦滅。

5、漢朝(前202年-220年)

分為東西漢,中間有外戚王莽篡位,這不做說明。

西漢。漢武帝志在疆域,對外連年征戰,國力消耗殆盡。
霍光死後,外戚王莽逐漸掌權,6年,殺平帝廢孺子自立稱帝,西漢滅。主要是外戚奪權政變。

東漢。劉秀起兵,大敗王莽,稱帝,國號仍為漢。末年,後宮干政。竇太後垂簾聽政,竇氏家族將國庫掠奪一空。而後,鄧太後鏟除竇太後,重用宦官和外戚,這些都孤立了皇權,使之成為傀儡。220年曹丕稱帝,漢滅。

6、三國時代(220年-280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蜀國阿斗寵信宦官黃皓,不勤政,不納諫。因荊州孫吳殺關羽,蜀吳聯盟開始破碎。諸葛亮和姜維常年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九伐中原)耗盡國庫,軍力下降。鄧艾,鍾會伐蜀。鄧艾繞過蜀國前軍,奇襲益州(成都),此時國內空虛無軍可戰,阿斗降,蜀滅。

吳國政局動盪,國主孫皓荒淫殘暴,軍心渙散;而此時司馬炎隔江相對,招撫渡民,輕徭薄役,並在江邊安營紮寨,訓練水師。279年,攻破建業(南京),吳滅。

7、晉朝(265年-316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西晉時期,出現了五胡亂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結合,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羌,契丹,氐)。大量土地荒蕪,百姓戰死,加上天災大旱,國力極為虛弱。之後,匈奴首領大舉南侵,攻入洛陽,西晉滅。

東晉時期,主要是軍閥奪權。劉裕經過一系列戰爭,不斷膨脹軍事實力,領土面積,徹底控制了東晉朝政。最後逼迫司馬德文禪讓,東晉滅。

8、南北朝(420年-581年)

這是一個混亂時期,很復雜,參與的國家太多了(宋,梁,齊,陳,北魏,北周,北齊)。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魏,齊,周。

楊堅輔政,逼迫靜帝禪位。

9、隋朝(581年-618年)

前期大興土木,建大興城、開鑿運河;後期又修建洛陽城、隋煬帝肆意揮霍國庫;軍事上,三次遠征高句麗,隋朝國力銳減,士兵消耗殆盡,階級矛盾加劇。

群雄割據,李密,王世充,竇建德,李淵等起兵。最後李淵攻入長安。618年,稱帝,隋滅。

10、唐朝(618年-907年)

期間有武則天政變,雖為周,納入唐。

安史之亂:府兵制遭到破壞,士兵無地可耕,逃亡。府兵制改募兵制,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將權力交給節度使。安祿山與宰相楊國忠不和,聯合契丹,突厥等民族攻入長安,奪取洛陽,玄宗出逃,軍事力量完全喪失。

地方割據。中央薄弱,地方割據,全國混戰。為了削藩,中央力量耗損一空。窮兵竇武,加劇階級矛盾,激化黃巢起義。朱溫在鎮壓起義時崛起,控制政權。907年,篡國,唐滅。

11、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923年,後梁北太原晉王李存勖滅,建立後唐,地方起義。

936年後唐被契丹滅(石敬瑭勾結),建立後晉,外族入侵。

947年後晉被契丹滅,建立遼,外族入侵。

947劉知遠建立後漢。

951年郭威篡權,建立後周,政變奪權。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

12、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宋失去屏障,金人長驅直入。1125年金完顏家族南侵,宋軍失敗,割地議和。宋朝軍事力量大大下降,主戰大臣遭擠壓。1126年,徽欽宗被擄。1127年,北宋滅。

南宋。蒙古鐵木真在北方完成大一統,積累了雄厚的軍事實力。宋朝軍事將領岳飛被殺,岳家軍戰鬥力瓦解。由寧宗理宗開始,丞相都缺少治世之才,有的更是奸佞。1279年,崖山戰敗,陸秀夫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南宋滅。

13、元朝(1206年-1368年)

民族矛盾。瘋狂擴張實行搶掠屠城;多民族的不平等(蒙古人最高等,由北往南逐漸降低,黃河長江流域的漢族最低等),引起其他民族不滿,矛盾尖銳。統治上,因對中原(封建社會)認識不足,政治基礎薄弱,失去漢族擁護。

地方割據。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紛紛起兵,天下大亂。後期,因蒙古南移,北方草原部落乘機發展,脫離蒙古。1368年,朱元璋北伐,常遇春徐達等能征善戰,攻陷大都改為北平,元順弟北逃,朱元璋南京稱帝。

14、明朝(1368年-1644年)

經濟上因為社會進步,資本主義等萌芽,經濟發展明顯,需要更多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貨膨脹或緊縮,當時沒有這個能力,因此農商業手工業等波動較大,阻礙了生產力進步;連年東征(出兵朝鮮抗倭,鳴梁海戰就在這時候),消耗了諸多軍事力量;

政治上,張居正改革失敗,階級矛盾嚴重;三大奇案引起政局不穩,百官變動,人才流失。魏忠賢時期,政治極為黑暗腐敗,捕殺東林黨,黨羽斗爭加劇,朝政動盪,國庫日漸空虛。軍事上,袁崇煥回京被殺,失去關寧防線;加上中原地區旱災嚴重,無糧可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煤山自縊,明滅。

15、清朝(1644年-1911年)

閉關鎖國,禁錮思想,科技進步緩慢;社會制度上,落後列強的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生產力得不到解放。

外敵太過強大(八國聯軍),列強帝國的不斷入侵一方面消耗的清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不平等條約中割地賠款國庫空虛,喪失民族氣節,民眾大失所望,得不到群眾基礎擁護。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洋務運動,階級矛盾爆發。

西方思想與傳統思想沖擊,資本主義救國熱情空前高漲,為階級矛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1912年,溥儀退位,清滅。

(9)被歷史是怎麼被朝代的擴展閱讀:

中國自秦以來,一共出過九個大一統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在分裂割據時期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

1、三國鼎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

2、東晉時期五胡十六國:前趙(漢趙)、北涼、夏、後趙、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二個,不止十六個,東晉後滅於桓楚;

3、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後梁、南陳,共五個;

4、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

5、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

6、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

7、西夏、遼、金、西遼、北遼、吐蕃、大理,蒙古,共八個。

當然還有很多短暫的地方政權,農民起義政權不被正史承認。

『拾』 古代歷史是怎麼被傳下來的

一般每個朝代都有史官負責記錄發生的大事,還有就是整理前朝史書記錄,既為自己正名,又能把自己的豐功偉績流傳下去,一半官方的記載稱為正史,另外民間也流傳一些傳說、故事什麼的,或非官方的歷史記錄,一般稱為野史,再有一些就要靠現代的考古發掘了,自己去發現、考證歷史。

閱讀全文

與被歷史是怎麼被朝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