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旅遊文化可分為哪幾類有哪些特徵
分為:中國旅遊文化傳媒、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宗教文化、中國的世界遺產、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中國藝術、中國旅遊文學、中國飲食文化。特徵是休閑,歡樂,放鬆。
注意事項
安全是享受快樂旅程的保證。出發前最好購買旅遊意外保險,如果發生意外能得到及時的救助。
旅途中盡量少帶現金,不要將錢放在行李中,要貼身保管。貴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間內。最好到正規商店購物,買了東西要發票證明。在試衣試鞋時,最好請同團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重要證件如護照、簽證、身份證、信用卡、機船車票要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出發前最好各復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貼身的內衣口袋中。
遇到有人查證件時也不要輕易答應,應報告領隊處理。如領隊不在場,可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或工作證件,否則應予拒絕。若對方是警察,也應記下其證件號、胸牌號和車號。
在旅遊過程中,遊客應當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著的證明材料,如旅遊合同、旅遊發票、景點門票、醫療單據等,不要僅憑口頭承諾。必要時,消費者可將與旅行社進行商談交涉的過程以錄音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備用。遇到侵權更要及時向旅行社、消費者協會、旅遊質量質監所等機構反映。
國外旅遊要尊重所在國,特別是有特殊宗教習俗國家的風俗習慣,避免因言行不當引發糾紛。遇到地震等自然災害或政治動亂、戰亂、突發恐怖事件或意外傷害時,要冷靜處理並盡快撤離危險區域,並及時報告我國駐所在國使領館或與國內有關部門聯系尋求營救保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旅遊
② 中國旅遊文化的特徵是什麼
中國的旅遊文化包括中國旅遊文化傳媒、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宗教文化、中國的世界遺產、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中國藝術、中國旅遊文學、中國飲食文化和中國象徵文化等。
③ 談文化旅遊的特徵及其影響(200滿分 急)
出門長學問,旅遊本身就是文化產業。所有旅遊者出行,的動機都是暫時離開所在的熟悉環境,但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環境去尋找一種新的體驗,以豐富自己的閱歷。但旅遊的項目和目的決定了其文化含量,於是除了常規旅遊項目外,還有許多為滿足專門目的開展的旅遊活動,如:漢詩旅遊、歷史探秘旅遊、書法學習旅遊、圍棋交流旅遊、名人足跡尋訪旅遊、民族風俗旅遊-----,可謂種類眾多,文化深厚,這類旅遊活動酒杯冠名為文化旅遊,其實這種稱謂並不科學,應當稱**專項文化旅遊。其特徵是有明確的求知目的,通過旅遊有目的地學習某種專業, 研究發現對這一專業的現狀,發展和運用價值等方面的認識,使得參加這種旅遊活動的人,在這一專項領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資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幹,提高技能,有所作為。
文化旅遊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遊。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遊者的一種風尚。素稱「音樂之都」的維也納,憑借眾多著名音樂家的遺跡成為歐洲著名的文化旅遊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盧浮宮、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別以音樂會、電影節或藝術寶庫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旅遊中,以親身體驗雖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某些生活方式為主題的懷古文化旅遊,是當今頗為風行的專題游覽項目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與約克河間的美國古城威廉斯堡,由於完整地保存了18世紀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城鎮風貌,使參觀者彷彿時間倒流了200多年,從而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歷史名勝之一:亞洲的泰國故城、香港宋城和北京大觀園也都以模擬古代生活方式而成為門庭若市的文化旅遊勝地。
文化旅遊既不是一種產品,又與旅遊文化大不相同,所謂文化旅遊,關鍵在文化,旅遊只是形式。文化旅遊之「文化」應解釋為對旅遊之效用及旅遊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故
文化旅遊定義:通過旅遊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
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並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遊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因此,其目前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那些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還有說法認為文化旅遊屬於專項旅遊的一種,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於一體的大旅遊活動。
綜上所述,文化旅遊就是以旅遊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遊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遊體驗的旅遊活動的集合。
中國文化旅遊可分為以下四個層面,即以文物、史記、遺址、古建築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層;以現代文化、藝術、技術成果為代表的現代文化層;以居民日常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祭祀、婚喪、體育活動和衣著服飾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層;以人際交流為表象的道德倫理文化層。在我國,發展旅遊業,開展文化旅遊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增強產品吸引力,提高經濟效益,還可大力弘揚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同時也可改變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懂中國文化這一狀況。
文化旅遊的核心:創意
文化旅遊的概念明晰之後,「創意」是文化旅遊的核心便順理成章了。創意的本質在於尋求特色和差異,與旅遊的本質一致。
一般旅遊主要是從資源的角度出發尋找差異和特色,不管其挖掘過程是否考慮了市場需求和競爭關系,著眼點仍不能脫離資源。文化旅遊則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資源的束縛,它能夠綜合各種因素,包括資源、環境、市場、社會背景等諸多方面進行創造,亦即創意。離開了創意,文化旅遊亦將會失去生命力。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意產業在世界各地已經興起。其中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較為典型,由政府親自出面來推動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包括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印刷、建築設計等眾多方面。與文化旅遊較為密切的創意產業如演藝娛樂、民間工藝品生產銷售、會議展覽、文化節慶等。這樣,文化旅遊其實也在創意產業范疇之內。
創意產業也叫文化創意產業或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籠統地談論二者的區別和聯系。但文化旅遊業可以劃入文化產業范疇,原因一在於它們同以創意為核心;二在於它們的概念同是從經營者的角度出發界定的。文化產業源自創意,並以創意、創新為動力,文化旅遊業亦是如此。
④ 旅遊歷史文化是指什麼
旅遊本身是遊山玩水,但是在旅遊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和吸收一些關於歷史的文化內容,比如名勝古跡的由來和歷史延革,風土人情的傳承和延續發展等內容。
⑤ 旅遊文化的特徵是什麼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形態,有其特定的內涵和相應的外延。廣義的理解,旅遊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與旅遊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因素為依據,以旅遊諸要素為依託,作用於旅遊全過程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
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旅遊文化的理論基礎是那些鮮明地反映著旅遊經濟和旅遊活動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遊學、旅遊經濟學、旅遊心理學、旅遊教育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學、旅遊美學、旅遊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資源學、旅遊發展史、旅遊服務藝術、導游藝術以及各種復合旅遊特點的娛樂形式等。除理論基礎之外,旅遊文化還有更廣泛的外延成分。
它涉及文學、藝術、哲學、博物學、考古學、民俗學、宗教學、體育學、飲食學、建築學、生態學、園藝學、色彩學、公共關系學等學科中與旅遊相關的部分;它更體現在旅遊瀏覽、旅遊娛樂、旅遊食宿、旅遊服務、旅遊購物、旅遊環境,以及旅遊專業隊伍建設等具體的旅遊諸形態中。
(5)旅遊歷史文化的特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旅遊文化所處地位: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文化旅遊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遊形式。文化因素對現代旅遊活動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和深遠。
要加快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這首先是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的必然要求。
⑥ 旅遊文化的特徵有哪些一共6點好像
中國旅遊文化具有規范性、多樣性、時代性和擴散性。中國的旅遊文化包括中國旅遊文化傳媒、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宗教文化、中國的世界遺產、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中國藝術、中國旅遊文學、中國飲食文化和中國象徵文化等。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形態,有其特定的內涵和相應的外延。廣義的理解,旅遊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與旅遊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學習中國旅遊文化,有助於解釋人類的旅遊行為,揭示旅遊活動發生發展的機理。學習中國旅遊文化有助於人們正確地認識和了解旅遊業發展的規律,自覺地促進旅遊經濟效益的提高。
中國旅遊文化教程能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旅遊活動的社會影響,處理好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和諧統一,促進接待地整體的、全面的、持續的進步。
發展動力:
1、外向力
旅遊者自身及所處群體產生的超越既有環境約束的一種期望性的社會心理因素,主要是滿足探奇求知的需要。人們在自身存在和發展過程中,為了豐富精神世界.
就需要去探索和認識外界的事物,或是為了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或是為了豐富知識、增強能力等。
2、吸引力
來自異地地理環境和特殊場景,是旅遊目的地特有的環境或場景對旅遊者期望的響應。了解和體驗其他地區、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生活、社會經濟生活、風土人情及民族傳統習慣等都屬於這種需求。
⑦ 廣東省旅遊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1 嶺南古韻
珠江三角洲嶺南古村落
在河網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還保留著大量明清年代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曾經熱鬧繁華,村落建設也別出心裁,融合在嶺南山水畫卷中,獨具一番風情。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古村落民居,展現著廣府鄉土的韻味。村內或窄門高屋,或鑊耳高牆,村裡還常有水塘或清溪,村落巷道排列整齊,這些鄉村民居建築,原原本本地再現了嶺南的傳統文化。
嶺南古村眾多,例如從化錢崗、東莞南社、大旗頭村等,在珠江三角洲,隨處走走,只要深入鄉村,都可以發現這些特色村落。
入選理由:
鄉村、民居,一向是最能反映一個地方生活方式的縮影。嶺南的古村別具地方特色,而且保留較為完好,與自然風光相互交融,成為嶺南獨有的風景。國外遊客更希望了解的是獨具特色的民間傳統,嶺南古村落將更能吸引國外遊人。嶺南人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令這里的古村落得以完善地保存下來,其中廣州從化錢崗村的廣裕祠,獲得「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獎第一名」。
2 中西合璧
開平碉樓
在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布,城鎮農村,舉目皆是。從水口到百合,又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為大觀。這一座座碉樓,是開平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見證。歷史上開平一帶社會秩序曾較為混亂,清朝初年時已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碉樓在防範匪患中起了作用,於是海外華僑節衣縮食,集資匯回家鄉建碉樓。由於華僑眾多,這些碉樓也包含著世界各國建築的不同風格,碉樓是中國鄉村民眾主動接受西方建築藝術並與本土建築藝術融合的產物,造就了開平碉樓的千姿百態。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柱式、歐洲中世紀的哥特式尖拱和歐洲城堡構件等在開平隨處可見。現正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入選理由:
碉樓不僅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也是一種中西文化的融合。表面上看,碉樓只是華僑文化的展現,放大看,是世界移民文化的集中。在中國,中西建築文化融合的鄉土建築在鄉村很少,主要在縣鎮有所表現,但開平舉目皆是,隨便走到一座碉樓和民居都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跡。這種文化的相異與相融,對於外國遊人具有深刻吸引力。
3 造化之功
丹霞山
丹霞山另一個名字是「紅石公園」,這里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走進丹霞山景區,不僅僅可以看到滿山紅色山石,更有錦江的一灣碧水環繞著紅色的山群,山勢雄偉,別有一番壯美,而水質碧綠清透,卻顯示幾分柔情。
丹霞山還以陽元石和陰元石著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丹霞山增加幾分神秘。
入選理由:
在地質學上,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因此丹霞山是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也是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可見其地貌特徵之獨物。如今,丹霞山還以其雄奇景觀與典型地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因而更值一行。
4 藝術殿堂
廣州陳家祠
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祠。走進陳家祠,就如同走進一個精美的民間藝術世界。隨處望去,磚雕、瓦雕、木雕、灰塑、陶塑、彩繪比比皆是,處處都展示了民間藝人的神奇工藝。在陳家祠里,遊客們無不驚嘆於嶺南人們的藝術創造。那庄嚴瑰麗的造型,生動流暢的線條,錯落嚴謹的結構,典雅美妙的組合和富有濃郁嶺南地方特色的裝飾藝術,讓人嘆為觀止。
入選理由:
在陳家祠總會看到金發碧眼的外國遊客,因為到廣州旅遊的外國人,不會錯過的就是陳家祠,而這樣精美絕倫的民間藝術殿堂,在全國也不多見。民間藝術的精華,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最吸引人的。
5 休閑勝地
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
觀瀾湖位於深圳與東莞近20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間,擁有180洞,是世界第一大球會,並正在成為一個高爾夫球、休閑、商務和生活為一體的國際高爾夫生活社圈。
入選理由:
廣東一年四季都適合打高爾夫,高爾夫球場數量接近全國總數量的一半,其中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是全國最大、最高級的球會,經常舉行國際性比賽。近年來,來自臨近國家的高爾夫旅行團日漸增多,以高爾夫為主的休閑活動,將成為國外遊人到廣東休閑度假的一個重點。
6 海上綠洲
汕頭南澳島
汕頭南澳島如同海上綠洲,坐落在閩、粵、台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以來,南澳島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稱號。美麗的海濱風光與深遠的人文歷史相結合,從而令海島上擁有「海、山、史、廟」立體交叉的旅遊資源。
入選理由:
擁有漫長的海島線的廣東,海濱旅遊當然是占據優勢。而在眾多海濱之間,南澳島的景觀更加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是南澳島的最大優勢。
7 人文奇葩
客家圍屋
客家人千里迢迢來到廣東,在廣東留下獨特的客家文化。從粵東的梅州到粵北韶關,散布在山間的客家圍屋,從建築上展示了這個族群獨特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在被稱為「客都」的梅州,山野中常可以發現規模或大或小的客家圍屋,而其中最讓人流連的也許是大埔的花萼樓。在客家人聚居的山間,那些圓形或橢圓形的圍屋,那樣雄壯地立在山野,卻顯得淡泊、與世無爭,讓人無比嚮往。
入選理由:
廣東的梅州被譽為「客都」,是公認客家人的家鄉,沉澱了深遠的客家文化。而其中,最能展示客家文化特色的當然是客家圍屋。
8 山川壯景
乳源大峽谷
到乳源大峽谷才發現,原來廣東的山水也可以如此壯觀。沿著山路進入南嶺山區,到乳源大峽谷時,地面彷彿裂開了,人們所站立的地方已是懸崖之巔。那道峽谷,深深地陷進去,如同地面上一道綠色的傷口。
入選理由:
乳源大峽谷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原以為廣東沒有壯麗山川的誤解。站在乳源大峽谷,所感受到的壯觀,也不遜於其它名山大川。
9 千年瑰寶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它是以南越王墓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遺址博物館,文物中以金縷玉衣最為寶貴。
入選理由:
在哪裡可以看到嶺南兩千多年的文明?顯然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博物館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有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連博物館本身的建築也典雅氣派。
10 人居極品
潮汕民居
富於傳奇的潮汕人,營造了深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和精湛的民間藝術,並且也是對傳統文化傳承最為完好的人群。
⑧ 旅遊有哪些特點
不同於土地、礦藏等傳統資源,旅遊資源一般具有廣域性、區域性、不可移動性、多樣性、永續性等特點。
(1)旅遊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廣泛。可以說,在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旅遊資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陸地上有人們熟悉的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像黃山集地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於一體。城市有體現人類智慧的現代建築,鄉村有濃郁的民俗及田園風光,人煙稀少的山區、沙漠,有原始、純朴的自然風光;在無人居住的陸地上則有人們不熟悉的特色景觀,如南極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濤洶涌的海浪和一望無際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可以說,幾乎在地理圈范圍內的各個區域都有旅遊資源的存在。
(2)旅遊資源具有強烈的區域性。各種旅遊資源既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同時又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從而使旅遊資源產生區域性差異。如海島低地、熱帶風光、椰林竹樓、高山積雪、沙漠駝鈴等特色旅遊資源,均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不僅自然旅遊資源受自然環境影響,人文旅遊資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環境決定。人們在長期的生活與生產中,為了獲取適宜的生存條件,不得不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因而,人類創造的各種人文景觀及文化遺產,也都受到了地理環境的影響,留下了區域特徵的烙印。以民居建築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標志,窯洞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內蒙古牧區的牧民則主要居住帳篷與氈房,西南部潮熱地區的居民更喜歡所謂「吊腳樓」,等等,這些民居的特點都與生活地的自然環境特異性密切相關。
(3)旅遊資源具有不可移動性。各種特色旅遊資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與其地理環境、區域環境相適應的地區,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區域特徵。這正是旅遊資源個性特徵——不可移動性的體現。與這類地方色彩、區域特徵相適應的是自然環境的個性特徵,離開了個性特徵,建立在特色、個性基礎上的內涵與吸引力將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馬俑運到外地去展出,由於數量有限,且脫離了兵馬俑博物館周邊地區強烈的「兵馬俑」氛圍,一方面,人們很難感受到深厚的歷史積淀,另一方面,由於數量上與兵馬俑博物館相去甚遠,人們根本無法感受兩千年前秦軍兵強馬壯、氣勢磅礴的陣容,體會秦始皇統帥百萬大軍「橫掃六合」、「北卻匈奴」、「南平吳越」,統一中國的宏偉業績。再比如湖南、貴州地區少數民族的吊腳樓,作為景點被移造到其他地區後,遊客通常很難理解為什麼費那麼大工夫建造似乎沒有什麼用途、還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樓。這也是許多仿造旅遊景點共同面臨的問題:模擬、逼真,甚至以假亂真,但由於缺乏區域環境的烘托氣氛,使遊客難以感同身受。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應遵循屬地原則,即在旅遊資源地進行開發,而不是把資源遷移到其他地方,製造「人造景點」,為開發利用而開發利用。事實上,大量的旅遊資源也是根本不存在遷移可能性的。
(4)旅遊資源具有永續利用性。旅遊產業之所以被稱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就是因為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永續利用性。對於大部分的旅遊資源,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一般不能將其像食物一樣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風光、城鎮風貌、名勝古跡、園林建築等所形成的旅遊資源,只是供旅遊者參觀游覽,旅遊者能帶走的也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美感,但絕無可能把這些旅遊資源也帶走。再如黃山風景區的招牌——迎客松,盡管每年都有百萬計的遊客觀賞、與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時時在迎客。由於這些資源不是實物消費形式的資源,因此,它們可以長期地為人們所利用。當然,也有少量的資源,如食品類的、消耗性的,在旅遊活動中會被旅遊者消耗掉,這在農家旅遊中體現得較為明顯,這些消耗性資源需要進行自然繁殖、人工飼養、栽培和再生產來補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使用也是相對的,在旅遊過程中這類資源也會出現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長期使用資源也必須進行可持續開發,如黃山風景區對各景點進行輪休,即每一個景點在接待遊客幾年後就封閉一段時間,使該景點內的自然植被、生態環境能夠得以恢復。所以在開發利用中,需要重視通過各種保護措施,一方面減少其自然的、人為的破壞,另一方面進行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等,延長資源的使用期限。
(5)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大多數旅遊資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或文化屬性特徵,蘊藏著一定的科學性和自然的或社會的哲理。從這一層面上,旅遊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休閑、獵奇的水平上,更應該將其視為一種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觀光、游覽、參與和體驗,在得到各種美的享受之外,還能豐富閱歷、增長見識。例如,各種絢麗景色、博物館、遺址遺跡、經典建築,除了增加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外,還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思維。所以通過旅遊活動、通過欣賞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產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創造出歷史。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每到一處名山大川,都會因景而發,留下膾炙人口的景點詩篇。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雖是吸引遊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要獲得這種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遊者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與精神境界。當然,旅遊活動真正的內涵,實際上正是通過對景點的某些文化內涵的欣賞與領悟,找到旅遊者與景點之間在心靈上的謀和點,是進行旅遊增值開發的關鍵,也是旅遊產業與旅遊資源長期、永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旅遊開發不僅應深入研究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而且更應採取一定的措施,使蘊涵於景觀的文化內涵充分地展現給旅遊者,使其由單純的表面旅遊演化為內涵旅遊,從而增加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⑨ 快!急求!陝西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旅遊特色是什麼
一、陝西之歷史文化名城特色首先體現在其時間跨度大。
陝西尤其是關中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從「藍田猿人」、 「大荔人」、 半坡遺址以及陸續大量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證明,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在渭河流域和三秦大地上留下了極其豐富的史前文化篇章。
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並把中國人稱為「炎黃子孫」。隨著古代生產力的發展和城市的興起,西安曾是周、秦、漢、唐等眾多王朝建都的地方。因此,陝西古代城市發展的歷史,基本上是中國古代城市發展歷史的縮影。
「既代一崇,作邑於豐」是周文王時期在消滅了灃河流域的崇國以後開始營建豐京。是陝西第一次出現的最大的城市和全國性都城,同時也是中國古代王朝在西安地區建立國都的開始。
此後,秦國都城先後經歷了雍城、櫟陽及咸陽,特別是從城市建設和規模建築藝術來看,更是中國城市發展和規劃、建築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西漢首都建在長安,「東有長安城,西有羅馬城」,是對長安城國際地位的肯定。
隋都大興城和唐都長安城的規模之大在和建築水平之高都達到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它充分體現了封建王朝興盛時期的宏大氣魄,堪稱為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水平,同時對當時亞洲的日本、朝鮮等國家和地區及隋、唐以後封建王朝都城的建設有過深遠的影響。
唐末904年,唐昭宗被迫遷都於洛陽,長安城兩代帝都在三百餘年繁華後遭到極大破壞。由於戰亂,長安城人口銳減,規模宏大的長安城已顯得過於空廓廖落,為了軍事防禦的需要,節度使韓建廢棄了長安城的外廓城和宮城,只保留了隋、唐王朝的皇城,面積僅為原長安城的六分之一不到。韓建縮建的長安城為今日西安舊城區奠定了基礎。明代西安首先是在縮建長安城基礎上擴建了城廓的規模,又修建了兩座重要的建築物:鍾樓與鼓樓。明清以降,西安城市空間格局一步步走向清晰、明朗化。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陝西曾是周、秦、漢、唐等眾多王朝建都的地方。先秦的諸子論策、百家爭鳴,漢唐的雄才大略、盛世輝煌,給三秦大地蒙上了悠遠的文化色彩,也留下了境內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陝西省境內現有文物點共計21020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6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座,歷史文化名城是構成城市特色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刻畫著人類文化的足跡,是物質與精神的結晶,它不僅包括城市的外貌、建築和歷史遺跡等物質內容,還包括城市的文化傳統、歷史淵源等精神內容。
西安二條明清時中軸線,由此形成東西、南北大街及鍾鼓樓中心位置,顯示原有路網格局。帝陵「因山起陵」,以建築偉巨體現了人的偉大智慧與力量,體現了「有容乃大」文化精神。
咸陽保護「屈曲不方,以象斗構」之風貌。
涇陽文廟「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
漢中保持古宋城城廓平面,「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使褒斜棧道名滿天下。
榆林「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
另外,石窟寺、近現代史跡遺址、石刻等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西安市西安事變遺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西安碑林等。陝西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不僅有豐富的省級歷史文化遺產,而且有許多國家級文化遺產,如華陰市魏長城遺址、京谷倉遺址及西嶽廟,鳳翔縣秦雍城遺址、黃陵縣黃帝陵、蒲城縣橋陵、勉縣武侯墓及韓城大禹廟、府谷縣府州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