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泰山有多少年的歷史

泰山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19 07:49:26

① 泰山出現在地球上有多少年歷史

25億年前。
泰山的地質構造十分復雜,以斷裂為主,其構造特點為斷塊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紀形成的構造,又有中新生代發育的構造。

② 泰山的歷史

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古名岱山,又稱岱宗。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境內,矗立在魯中群山間,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又是天然的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自然地理
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位於濟南、長清、肥城、泰安之間。其南麓始於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方圓426平方公里。主峰位於泰安市境內的玉皇頂,海拔1532.7米。相對高差約1300米。

地質成因推測
泰山約形成於3000萬年前新生代中期。泰山區域地層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崗岩及各種片麻岩等幾種古老岩石構成,距今約24-25億年,屬於太古代岩類。魯西地區(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帶或海漕。造山運動使沉降帶上的岩層褶皺隆起為古陸,形成規模巨大的山系,經歷長達20億年風化剝蝕,地勢逐漸平緩。距今6億年前左右,泰山再次沉入大海,大約又經歷1億多年,整個地區再次抬升為陸地,古泰山隆起為一個較為低矮的荒丘。距今約1億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於太平洋板塊向亞歐大陸板塊的擠壓和俯沖,泰山在燕山運動的影響下,地層發生廣泛褶皺和斷裂。在頻繁的地殼運動中,泰山山體快速抬升,均近約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天的泰山輪廓基本成型。

氣候植被
泰山因其高度,氣候也呈垂直變化,山下為暖溫帶,山頂為中溫帶。山上多雲霧,年均降水量為1132mm,而山下只有750mm。泰山植被覆蓋率達80%,山麓上依次可見落葉林、闊葉針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木草叢,林帶垂直界線分明,植被景觀各異。現有種子植物144科,989種,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種,草本植物72科556種,葯用植物111科462種。

人文景觀

泰山日出
[編輯] 人類歷史宏觀影響
泰山山體雄偉壯觀,景色秀麗。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盤古死後,頭部化為泰山。據《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因其氣勢之磅礴為五嶽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顯示出這一帶早期的人類活動。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也反映出早期黃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動狀況。戰國時期,齊國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進入秦漢之後,泰山逐漸成為政權的象徵。

幾千年來泰山自然景觀融入了帝王封禪、詩文渲染、工匠藝術以及科學考察等因素,構成了泰山風景。風景區內形成了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三重空間(以岱廟為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陰曹地府」,南天門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條軸線(連接這三重空間的景觀帶,主要是岱廟中軸線北延直到玉皇頂)的景觀格局。從海拔150餘米的山麓泰安市區,至中天門海拔847米,南天門1460米,玉皇頂1545米層層迭起,構成泰山的獨特景觀。

封禪祭祀
歷經幾千年文化積淀,泰山上存有許多人文景觀。泰山是齊魯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中國古代各朝代文獻記載,此山經常是皇帝設壇祭祀祈求國泰民安和舉行封禪大典之地。相傳遠古時代就有72位首領來此巡狩祭祀。自秦以降,中國古代有12為帝王來此封禪朝拜。第一個在此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傳說;漢武帝八登泰山,驚嘆「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在泰山封禪祭祀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極其隆重的曠世大典。被人認為凡是異性而起或功高顯德的帝王,天神必將賜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資格到泰山報告成功,答謝受命於天之恩,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歷代傳統。

「封」是在泰山極頂聚土築圓壇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於天;「禪」是在山下小山丘積土築方台壇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之情。圓台方壇表示天圓地方。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視為天下太平、國家興旺的標志。而皇帝本人也就成為名副其實的真龍天子。所以漢代史學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禪篇》中說:「王者異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報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該制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所以必於泰山何?萬物之始,交代之處也。」

宗教影響
增福廟佛教於公元4世紀中期傳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陰創建了朗公寺和靈岩寺。魏晉南北朝時期,泰山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寶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經石峪是北齊人所刻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唐宋時,靈岩寺極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靈岩寺稱為天下「四絕」之一。
道教:據傳說戰國時就有方士隱居岱陰岩洞;秦漢後詞廟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宮(龍泉觀)、碧霞祠、後石塢廟、元始天尊廟等。其中以王母池為最早,創建於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響最大。

文人墨客
泰山上的石刻數千年來泰山自然景觀被融入帝王封禪、宗教神話、書畫意境、詩文渲染、工匠藝術等文化因素,構成了龐大的泰山美學文化。孔子、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訪此山,並留下詩句。孔子的名言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詩歌望岳;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記等等。

泰山石刻
歷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釋道、傳道、受經,文化名士登攀覽勝,留下了琳琅滿目的碑刻、摩崖、楹聯石刻,而泰山的摩崖石刻也是名山之最。泰山石刻現存1800餘處,其中碑碣800餘塊,摩崖石刻1000餘處,大體分布為岱廟157塊、岱麓215處、登山東路576處,岱頂258處,岱西80餘處,岱陰44處,靈岩寺400餘處,神通寺100餘處。石刻主要包括歷代帝王封禪告祭文、寺廟創建重修記、石經墓銘、頌岱詩文、提景及楹聯等5類,大部分為自然石刻。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雙遺產之一。

旅遊景點
岱廟遙參亭、正陽門、唐槐院、東御座、秦泰山刻石、銅亭、岱廟坊、漢柏、天貺殿、大眾橋、五賢祠、三陽觀、馮玉祥墓、普照寺、虎山公園、王母池、三疊瀑布、醉心石、對松山、中天門、孔子登臨處、望人松、斗母宮、望仙樓、五大夫松、十八盤、壺天閣、捨身崖、天下第一山、白雲洞、象鼻峰、無字碑、宋摩崖、丈人峰、月觀峰、仙人橋、五嶽獨尊、孔子廟、天街、玉皇頂、碧霞祠、南天門、拱北石、唐摩崖、北天門、大/小天燭峰、望天門、堯觀頂、姊妹松、元君廟、三折瀑、天燭瀑、玉泉寺、後石塢、青桐澗、竹林寺、無極廟、天勝寨、長壽橋、白龍池、傲徠峰、扇子崖、黑龍潭、彩石溪、釣魚台、海眼、元君廟、桃花峪。

③ 泰山的歷史概況(以時間發展為線索,泰山的歷史發展情況)


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帝東巡,登封泰山,刻石頌功德,禪於梁父山。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春,二世皇帝東巡,至泰山,禮祠之。在始皇帝刻石旁鐫詔書,頌始皇帝功德。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前後,設泰山郡,治所在博縣(今泰安市郊區舊縣村)。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十月,濟北王劉勃聞武帝將封禪泰山,上書獻境內泰山及附近城邑圖。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武帝東巡過泰山,令人上石立於泰山巔。四月,武帝由海上(今黃海)回泰山,登封,禪肅然山(今萊蕪市西北)。後下詔割贏(今萊蕪市境)、博(今泰安市郊區舊縣村)兩縣置奉高縣(今泰安市郊區故縣村),以祀泰山。



黃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文帝以「阼燎」(登壇燃火祭天)祭泰山等五嶽。景元四年(263年),劉徽注《九章算術》時,測泰山高度相當於今海拔1820米。


後趙建武十三年(347年),永貴侯張余獻給泰山廟金馬一匹,"高二尺余,形制甚精」,供於廟中西神器庫。前秦皇始元年(351年),高僧佛圖澄弟子朗公與其徒隱居泰山,在昆瑞谷(今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境)創建佛寺,後人稱朗公寺。傳說朗公又卜居泰山西北麓靈岩山,"始建精舍十餘區」,為靈岩寺創構之始。

南燕建平四年(403年)四月,王始在泰山起義,"聚眾數萬,自稱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後被南燕桂林王慕容鎮所破。王始被俘不屈,在燕都廣固(今青州市)慷慨就義。

南北朝
宋時(420~479年),廚賓國(今克什米爾斯利那加附近)王子求那跋摩僧,在泰山人頭山創建銜草寺。朗公曾孫弟子志湛繼之。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三月,魏太武帝採納司徒崔浩建議下詔滅佛,泰山諸佛寺被毀。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十一月,魏太武帝率軍大舉南下攻打南朝,途經泰山,祭以太牢。

北魏皇興二年(468年)二月,獻文帝以青、徐二州平定,遣中書令兼太常高允奉玉幣祀泰山。

北魏太和四年(480年)七月,孝文帝巡行泰山。

北魏太和七年(483年),張和顏率領農民軍憑依泰山,聯合司馬元郎起義軍反抗北魏統治。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四月,魏孝文帝至瑕丘(今兗州東北),遣使以太牢祭泰山,孝文帝作《祭岱嶽文》。

北魏景明年間(500~503年),北魏僧意法師在泰山北麓建谷山寺。

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八月初五,兗州官員奏稱:泰山崩,頹石,湧泉十七處。

北魏正光年間(520~524年),法定禪師在岱陰方山北麓創建神寶寺,後遷至方山南麓,被譽為靈岩開山鼻祖。

北魏時期,佛教僧眾在徂徠山東南麓創建光華禪寺。

東魏天平二年(535年),魏將羊深在泰山一帶結壘築寨,反對權臣高歡。是年正月,在博縣商王村(今泰安郊區北望村)與高歡大戰,羊深戰敗遇害。
北齊天保元年(550年),齊文宣帝代魏稱帝,遣使致祭五嶽。
北齊河清二年(563年),佛教僧眾在徂徠山西南麓興建四禪寺。北齊天統年間(565~569年),泰山封禪壇中出土玉壁。

北齊武平元年(570年),梁父縣令王子椿好佛學,在徂徠山南麓摹刻佛經2處。



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自稱通征屢感,詔令以泰山朗公寺擴建為神通寺。

開皇十五年(595年)正月,文帝在泰山設壇,柴燎祭天,親祀青帝,未登山而還。大業七年(611年),在岱陰建四門塔(今歷城區柳埠鎮境)。此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單層石塔之一。

大業九年(613年),王薄在長白山(今鄒平縣北)聚眾10萬余,轉戰齊魯,與齊郡(今濟南市)丞張須陀在泰山下激戰。王薄輕敵失利,義軍傷亡甚重。



貞觀年間(627649年),時人在靈岩山巔鑿石窟,名證明功德龕。

顯慶二年(657年),南平公主在泰山北麓昆瑞山神通寺西側山崖上,為其父太宗造像(此處有大小造像200餘座,俗稱干佛崖)。

顯慶六年(661年)二月,高宗及皇後武則天遣道士郭行真至泰山建醮造像,立碑紀事。此碑俗稱鴛鴦碑。

乾封元年(666年)正月,高宗登封泰山,禪社首山,皇後武則天亞獻。後下詔大赦天下,改是年為乾封元年,改博縣為乾封縣。

開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玄宗登封泰山,禪社首山,下詔大赦天下,封泰山神為天齊王。

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玄宗撰書《紀泰山銘》,摩刻於岱頂峭壁(今名大觀峰)之上。

開元十五年(727年)五月,玄宗採納天台山道土司馬承禎建議,"敕五嶽各置真君祠」,泰山祀延禧真人。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前後,杜甫游泰山,賦《望岳》詩。是時,李白流寓山東,與名士孔巢父、韓淮、裴政、張叔明、陶沔隱居徂徠山南竹溪,詩酒唱和,時稱"竹溪六逸"。

天寶元年(742年)四五月間,李白游泰山,賦《泰山吟》詩6首。是年,著名書法家李邕撰書《靈岩寺頌並序》,立石靈岩寺中。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黃巢與唐軍作戰失利,率干餘人退保泰山,後在泰山狼虎谷(今萊蕪市西北)中自刎。歷時10年的唐末農民大起義至此失敗。

五代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唐明宗封泰山三郎(傳為泰山神之子)為威雄大將軍。至宋真宗時,加封炳靈公。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八月,晉高祖命祭告五嶽,令州府官員對各岳廟量事修崇,所有近廟山林,禁止樵牧。

後周廣順二年(952年)五月,周太祖親征慕容彥超至兗州,遣翰林學士竇儀祭東岳廟。


建隆年間(960963年),太祖下詔,祭泰山於兗州。

開寶五年(972年),太祖下詔,遷乾封縣治所於岱嶽鎮(今泰安城區),以"就岳廟(今岱廟)。

淳化五年(994年),始建靈岩寺辟支塔,嘉祐二年(1057年)竣工,歷時63年。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真宗封泰山,禪社首山。大赦天下,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仁聖天齊王。後又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岱頂建昭真祠(今碧霞祠)奉祀。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五月,真宗詔兗州長吏以"天書」降泰山日(六月六日)建道場設醮。大中祥符四年,定六月六日為天貺節。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六月,真宗詔修泰山廟。

大中樣符四年(1011年)五月,真宗加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十一月,封東岳夫人為淑明後,下詔增修岳廟。

景祐二年(1035年),孫復應石介之邀,到泰山講學。先在東岳廟(今岱廟)東南柏林地建信道堂為學館,後北徒岱麓(今五賢祠遺址),改稱泰山書院。

寶元、康定年間(10381041年),石介為父母居喪時,在徂徠山上築室(後稱徂徠書院)講學,從學者甚眾。

元豐五年(1082年),神宗封泰山白龍神為淵濟公,立祠於西溪白龍池畔。

元符三年(1100年),宋廷下詔重修東岳廟,建嘉寧、儲佑、蕃祉三殿。

宣和六年(1124年),在岱廟立《宣和重修泰岳廟碑》,敘述徽宗自登基至宣和四年(1122年)21年間,陸續重修岳廟事。是年,靈岩寺塑五百羅漢像。傳今寺內千佛殿所存彩塑40尊即是五百羅漢像的一部分。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南下,攻佔泰山一帶。八月,泰山石匠姜博士與道士孫上座起兵反抗,結寨於三尖山(即凌漢峰),並一度攻克奉符縣城。今凌漢峰上有義軍所鐫摩崖刻石。


天會六年(1128年),金兵占據兗、鄆二州,士人吳給、孔億率軍民結寨徂徠山,抵抗金兵。

正隆六年(1161年),濟南人耿京以泰山為依託,聚眾25萬反金,先後攻取萊蕪縣(今萊蕪市)、東平府(今東平縣)、泰安軍(3)(今泰安市)。辛棄疾參加耿京義軍,曾殺叛徒義端於靈岩寺,率部附南。


大定五年(1165年),金世宗下令重建泰山凌漢峰下佛寺,賜額"普照寺」。

大定十八年(1178年)春,東岳廟(今岱廟)失火?quot;雖門牆儼整而堂室盪然"。次年重修,歷時3年完工。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楊伯仁撰《大金重修東岳廟碑》,立於廟中。

明昌元年(1190年),金章宗封徂徠山神為護國感應侯,立祠於徂徠山太平頂及獨秀峰下。祟慶元年(1212年)五月,泰山人劉二祖起兵抗金,轉戰泰山及淄、沂二州。

崇慶二年(1213年),成吉思汗率蒙古軍南下,所部中軍一度攻入山東,取濟南、泰安,至泰山。
貞祐四年(1216年)正月,紅襖軍大敗金兵,攻入泰城,史稱"貞祐之兵」。岳廟被毀,僅存延禧殿與誠明堂。



嘉靖九年(1530年),明廷在泰山極頂建玉皇觀。

嘉靖十一年(1532年),按察(1)金事盧問之在泰山上書院故址建仰德堂,祀孫復、石介,後增祀胡瑗,稱三賢祠。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山東學政黃叔琳、泰安知州徐肇顯重修。清道光九年(1829年),泰安知縣徐宗干在三賢祠中增祀宋燾、趙國麟,改稱五賢祠。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宗室德王(封藩於濟南)重建泰山斗母宮。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岱廟毀於大火,僅存寢宮及炳靈、延禧二殿。

嘉靖三十三年(1553年)重修,耗銀萬兩。嘉靖三十年(1551年),東平道士王三陽與其徒在凌漢峰下建道觀隱居,後德王府常侍捐資擴建。三陽死後,其弟子雲山重修,名三陽觀。萬曆元年(1537年)內廷派太監修葺擴建。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濟南同知翟濤自山下至山頂建岱宗、天階等石坊8座。

隆慶六年(1572年),河道總督萬恭以治河成功,恭祀泰山。見太清官(玉帝觀)建在極頂石上,便命將其北移,露出極頂石,予以保護。並撰書《表泰山之巔碑》,立石極頂。是年,明宗室、胙城王府輔國將軍朱睦揓,在泰山後石塢建元君廟。

萬曆八年(1580年),巡撫何起鳴嚴禁到岱頂捨身崖捨身,並在崖側築牆,更名愛身崖。

萬曆十二年(1584年),濟南府推官郝大猷在岱頂創建孔子廟。是年,山東左參政興工修葺東岳廟。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山東布政司參議張五典以其所設計的測量泰山高度及里程的方法,委派盛州巡檢張嘉彩進行試測,測得從岱宗坊至玉皇頂里程為5120步(約合8192米),高度為368.35丈(合l178.72米)。張五典撰《泰山道里記》記其事。是年,拓建元君下廟,神宗賜額靈應宮。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重修岱頂碧霞宮並鑄造金闕(銅亭)。後移山下,今存岱廟。

④ 泰山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泰山大約形成於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

⑤ 泰山的歷史~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之北,為我國五嶽之東岳。古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之譽。早在夏、商時代,就有72個君王來泰山會諸侯、定大位,刻石記號。 秦始皇統一中國封禪泰山後,漢代武帝、光武帝,唐代高宗、
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也都相繼仿效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 歷代著名的文人學士,也都慕名相繼來此,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杜甫的<<望岳>>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詩。
泰山同時又是佛、道兩教之地,因而廟宇、名勝遍布全山。因此泰山不僅有雄奇壯麗的山勢,而且有眾多的文物古跡,也是一座道教名山。山頂更有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實乃一處名冠世界的文物寶庫和游覽勝地。1987年底,世界保護自然與文化資源委員會已將泰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廟。岱廟位於泰安城內,南起泰安門、通天街,北抵泰山盤道、南天門的中軸線, 為歷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禪時舉行大典的場所。從秦、漢起歷經修建,留有很多珍稀文物。岱廟主殿天貺殿為我國三大宮殿建築之一,始建於北宋。殿內正中奉祀「東岳泰山神」像,殿壁繪「東岳泰山神出巡」大型壁畫。東為出巡,西為返回,畫面以儀仗人物為主,場景陣勢浩大,人物生動逼真。壁畫長62米,高3.3米。殿東漢柏院內有五株漢柏,傳為漢武帝手植。岱廟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餘塊,多藏於漢柏院內。大殿前還有秦始皇的無字碑。院北東御座是帝王來泰山封禪時休息的地方。北廳陳列泰山部分文物。院內有秦李斯小篆<<泰山刻石>>。 岱廟實為歷史文物、詩文、繪畫、書法、雕刻藝術之綜合博物館,而碑刻藝術之書 法,可謂集我國書法藝術之大成。
登泰山有東西兩路,一般從東路上山至極頂,再回到中天門,循西路的公路下山。 東路從岱宗坊開始,至極頂共有9000米,上山蹬道計6293級石階。中天門是遊人小 憩或食宿之處,這里還有索道可直上岱頂月觀峰。

⑥ 泰山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史記》所載,舜、禹以後舉行過封禪的只有兩個人,即秦始皇和漢武帝。
所以就是嬴政了,在位38年。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⑦ 泰山這個形象已有多少年歷史

中華民國元年的光輝十月,《人猿泰山》(Tarzan of the apes)首度在美國現身,開始在通俗的《小說》(All-Story)月報上連載。作者柏洛茲(Edgar Rice Burroughs, 1875-1950)是軍校畢業生,在美國第七騎兵師服役過,後因健康問題,在軍中沒有出路,才回到民間發展。

他這一年上半年已發表過一篇科幻小說,描寫一個地球人到火星的見聞。後來,他幾乎什麼類型的小說都嘗試過。不過,讓他留名後世的,卻是泰山故事,他一共寫了二十六部。

《人猿泰山》在一九一四年結集出書。一九一八年,泰山第一次登上銀幕;一九三二年,米高梅公司推出第一部以泰山為主角的有聲電影《猿人泰山》(Tarzan the Ape Man),柏洛茲的泰山小說益發暢銷。

⑧ 泰山的歷史文化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圍就被我們祖先所開發,泰山南麓的大墳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

戰國時期,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泰山與孔子活動有關的景點有孔子登臨處坊、望吳聖跡坊、孔子小天下處、孔子廟、瞻魯台、猛虎溝等。 神山、文化寶庫泰山有「五嶽之首」、「五嶽獨尊」的稱譽。它是政權的象徵,成為一座神聖的山。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 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皇帝的封禪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干計的詩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遷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岩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

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泰山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8)泰山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泰山文化

泰山研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大致分為古代至1949年、1949年至上世紀末及新世紀三個階段。《泰山通鑒》該書由曲進賢主編,齊魯書社2005年出版(先秦至清代卷)這一專著成果。

該專著從全新的角度論述了泰山文化的形成、發展、演變的脈絡,闡明了在各個歷史時期出現的文化特徵。

論證了泰山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淵源關系,揭示了泰山從一座自然山,到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再到精神山的演進軌跡,凸顯了泰山文化的精神內涵與現實意義,集中展現了當前泰山研究的最新成果。

⑨ 泰山為什麼要叫泰山,他有多少年的歷史

泰安: 中華泰山,天下泰安,泰山安,四海安,國泰民安之意!
歷史?N久···

⑩ 泰山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泰山岩群是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記錄了自太古代以來近30億年漫長而復雜的演化歷史,泰山是當前國際地學早前寒武紀、新構造運動地質研究前緣熱點和焦點的經典地區和知名地區,是探索地球早期歷史奧秘的天然實驗室.

閱讀全文

與泰山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