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縱觀中國歷史,你最心疼的一個歷史人物是誰
自己有能力有志向做一番大事業,而且周圍的客觀環境也方便他施展才華,麾下又有群英鼎力襄贊,最後卻無奈英年早逝或遭遇意外變故,這樣的人最是讓人惋惜。縱觀歷史,排行第一的只能是後周世宗柴榮啊,他給自己定下的三十年目標,十年平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這位周世宗在位只有五年半,一邊南征北戰攻無不克大量擴土,一邊勸農課桑府庫充贏國力日強。
至於幽雲十六州(現在的帝都),那個時代所有華夏兒女心中的痛,直到四百年後徐達北伐,才被再次納入漢人政權的版圖。後世歷代史學對周世宗柴榮都給予很高的評價,他的很多政策都是開創性的,對一千年前的中國影響深遠,然而上天只給了他五年的時間,像絢爛的煙花那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一閃即逝,不得不讓人惋惜!
Ⅱ 大家認為內心最心疼的一個歷史人物是誰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小時候無意中看到了崇禎皇帝的遺詔,當時就感覺很心酸,他幾乎一生都在致力於挽救這個國家,在他將死的時候,還不忘了說「勿傷百姓一人」。
Ⅲ 歷史上有哪些特別讓人心疼的人物
歷史上有很多讓人唏噓感嘆的人物,比如順治皇帝,勵精圖治,很有政治抱負,如果董鄂妃能長壽一些,他大概也會是個很有政績的皇帝,何至於到最後參透一切;又比如蘇軾,生來一副傲骨,可最後也被社會磨平了稜角,留給他兒子的詩里寫道: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那些湮沒在歷史長河裡的他們,今天又被誰想起了呢?
老石頭:
歷史人物: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生平簡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有的人政治、愛情、生活都成功,我們說他是人生贏家。有的人政治、愛情、生活都失敗,我們說他比成功更偉大。
譬如屈原。
為屈原覺得遺憾,是因為屈原的一生,是被庸俗之輩包圍著的一生。他的時代他是小眾,不被理解,反被誣蔑。所以他不能活,只能在死亡中自我完成。屈原生活在骯臟、殘暴、卑鄙的政治環境中,被排擠、誹謗、侮辱,然而創作了《離騷》這樣的作品。優雅高潔,像是現代的交響樂,起伏流動,彷彿在飛翔。
《離騷》三百七十句,他若不以死殉道,會不會能多添幾首?
香草美人、氣度雍雍。
我替他遺憾,但我相信,屈原寫詩時,一定知道,他終將永垂不朽。
岑小沐:
歷史人物: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生平簡介: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
歷史上最讓我覺得遺憾的就是西楚霸王了,我看過很多關於他的資料,一直記得當初看《百家講壇》的時候裡面提到的,他應該是鐵漢柔情的代表性人物,每次手下的將士受傷了,他都會雙目含淚地一一去關懷一下:「你們疼不疼啊?冷不冷啊?餓不餓啊?你們這樣我好心疼啊……」其實我覺得他是真心的,但是跟劉邦那種「你打下來一座城就歸你了」的大將風范比起來,項羽這種關懷顯得沒有那麼容易得人心,我真的覺得他只是情商低啊……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難道不會讓人感覺更加有反差萌嗎?哎,「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啊!
鹿聘:
歷史人物:李贄(公元1527-1602年)
生平簡介:明代官員,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晚年被誣,下獄,自刎死。
歷史上的狂人,我最佩服也最惋惜李贄,這個人生在了禮教最嚴的明朝,卻十二歲就敢抨擊孔子,做官後傲慢蔑視不改,諷六經反八股,戳穿禁慾主義和假道學,大罵自己做官的時候就像一條真狗,還有關於資本主義萌芽,婦女追求個人幸福等超前思想,如此離經叛道,當時人人稱妖,我非常懷疑他是穿越來的,他狂放不羈,可是遠遠沒有李白的好待遇,最後被人誣陷作風問題投到大獄,拿剃頭刀自殺,死前笑說:「七十老翁何所求!」很瘋狂很帥,估計當時獄卒【目瞪口呆.jpg】,最可憐他生於明朝,那個時代沒人理解他,恐怕都覺得這人腦子有問題,每每看他大放厥詞,心底肯定都是嘲諷的冷笑,確實,唯一的遺憾就是他生得太早了,一生傲骨太孤獨了。
樂璽:
歷史人物: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生平簡介:不說了,都是淚。
個人覺得最遺憾的就是這位滿清名臣。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只停留在賣國賊,簽訂了好幾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搞洋務運動鬧了個大笑話,虧空百姓錢銀,凄涼收場,北洋水師倒是搞得轟轟烈烈,結果還不是被日本人打得稀巴爛。李鴻章的雄才傲略,經緯之才終究是被人低估了,要知道他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第一個看清工業化進程對一個國家影響而積極籌備進入新時代的人,一個扶著一群看不清形勢的封建遺老引進正道的引路人,一個獨自把陷在泥濘里一個積重難返,將死之國往外拉的殉道者。
他大可效仿別的亡國忠臣,走到無可退路,殺身成仁,簽訂《馬關條約》時他都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保全一個名聲。那他為什麼還要簽?因為日本人指定要他簽,他不簽,那戰火不就又燒過來了嗎?死有何難,難得的是不死不活,他自詡是個修理匠,一生致力於把國家這個紙糊的房子,修理得風風光光擺在外國列強的眼前。為了這個國家,他已經做了自己能做的所有事,哪怕背負著千古罵名,永遠洗不清那一身污穢。
可惜生不逢時,大廈將傾,人力無以回天,弱國無外交,引虎驅狼而已。
璇央:
歷史人物:朱由檢(公元1628-1644年)
生平簡介:明朝最後一位皇帝,繼位後大力鏟除閹黨,勤於政事,在位期間內憂外患不斷,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
小時候無意中看到了崇禎皇帝的遺詔,當時就感覺很心酸,他幾乎一生都在致力於挽救這個國家,在他將死的時候,還不忘了說「勿傷百姓一人」。因為對明末的歷史了解得不夠透徹,我無法評判崇禎的政績如何,但我覺得他這一輩子真的盡力了,算得上是個好皇帝。後來斷斷續續看了崇禎朝的一些歷史,越發覺得他過得不容易,都說皇帝富有四海,可朱由檢從少年即位起就沒有輕松過。他當皇帝的時候還只有十餘歲,他的兄長拉著他的手傳位於他,說「吾弟當為堯舜」,之後那麼年他為這個國家耗盡心力,可惜大明還是亡了。到最後他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他值得被惋惜。
熄歌:
歷史人物:光緒(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生平簡介: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後親妹。在位三十四年。
我覺得我很遺憾的是光緒吧。光緒4歲登基,由慈禧把控,中日甲午戰爭後,光緒極力主戰,戰敗後痛定思痛,發起戊戌變法,因袁世凱告密,變法失敗,從此被慈禧幽禁於西苑瀛台,先於慈禧一天去世。遺體檢測出含有大量砒霜,應是謀殺。作為一個傀儡帝王,光緒卻具備了一個好皇帝的基本素養,他能接受新鮮事物,有一定遠見,能拋開個人生死,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並在變法開始後,不輕易退縮以求自保,反而在關鍵時刻,為了變法置生死安危於度外。這早已超出一個傀儡皇帝價值追求。可惜交到他手中的國家早已風雨飄搖,哪怕作為帝王的他傾盡一切試圖拯救,卻仍舊阻擋不住歷史巨輪揚帆遠航。所以會忍不住有些遺憾,如果他能出生得再早一點,還沒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或許,又會有不一樣的世界呢!
拂玉:
歷史人物: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生平簡介: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可能是年歲漸長而一事無成,最近越來越體會到以前教科書上見膩了的先賢究竟有多偉大。以往只覺得魯迅先生的雜文小說寫得好,然而近來讀到先生的其他論著,才愈發覺得世界上真有天才的存在。我們讀小說談小說,但第一次系統地梳理出中國小說的淵源流變,還是魯迅先生的功勞,《中國小說史略》里所談及的古代小說的歷史和分類,至今也被我們沿用,甚至成了習慣的話語。我其實特別想知道更多先生關於小說的研究,因為通過一個天才給你打開的窗戶,你更容易看到絕世的風景。可惜先生的目光,畢竟不是小說研究所能縛住的,先生也終未能再深究下去,這與其說是先生的遺憾,不如說是我的。邵建先生評價胡適:「他什麼也沒完成,卻開創了一切。」魯迅先生開創了一切,可惜也未能完成。
桃墨曦:
人物: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
生平: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李隆基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
歷史上還有哪個公主貴得過太平嗎?爸爸是皇帝,媽媽是女皇帝,四個哥哥輪流當皇帝(當太子時死了的沒辦法了),所以每次想到太平公主,我就很遺憾,她怎麼能不是皇帝?
但實際上,太平公主過得並不比皇帝差,高宗和武後兩朝,她受到的寵愛都是極致的,據說出嫁時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樹木,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不得不拆除了縣館的圍牆。到了中宗時期,更是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資治通鑒》上記載了這么一個例子:「每宰相奏事,上輒問:『嘗與太平議否?』……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餘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數,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
太平最後死於李隆基之手,而李隆基雖與楊貴妃有千古流傳的愛情,卻為唐朝引發了安史之亂,此後唐朝藩鎮割據,再無盛唐。
如果當年太平沒有死,繼武後之後又是一女帝,唐朝的結果是否會不一樣?也許是,也許不是,都只是一個猜想了……
小編有話說:就像武則天自己形容的那樣,太平公主是和她最相像的,一樣的精明能幹,一樣的心狠手辣,一樣對權勢有著非常瘋狂的慾望,並為之無所不用其極地搶奪爭取。但是好可惜哦,她最終沒有重現她母親的輝煌,反而走向悲劇的結局。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極盛之時往往就是由盛而衰的開始,可惜太平公主至死也沒能參透這條顛撲不破的規律。
Ⅳ 都很讓人心痛,歷史上哪4個名將死的最冤,最可悲的是誰
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上,光一統華夏大地的朝代就出現了十來個,算上四分五裂年代的小朝廷,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朝代差不多上百個。有朝代滅亡就有新的朝代誕生,在那個時代也產生許多厲害的武將,但隨著新朝廷的建立和穩定。這些武將被新朝廷逐漸拋棄,運氣好的人能辭官回家終老,但更多的武將卻慘遭死於非命,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歷史上死的最冤的四大武將。
第一位:岳飛。岳飛是國人公認的民族英雄,他是北宋末年最優秀最厲害的軍事將領,一首滿江紅更是激勵千萬華夏兒女。岳飛率領的「岳家軍」紀律嚴格、賞罰分明,多次打敗北部的金兵。在岳飛的帶領,南宋軍隊一路高歌猛進,先後收復中原失去的土地。正因為岳飛軍事才能突出,慘遭朝廷漢奸秦檜和張俊嫉妒,以「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飛班師回朝」,剛回到朝廷的岳飛,就被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勒死於風波亭。
Ⅳ 三國中哪個人物死了,最讓你傷心難過
三國中各路英雄層出不窮,有的在政治方面做出各種正確且傑出的決定,例如諸葛亮和周瑜的赤壁之戰,有的武將參加各種戰役屢立戰功,例如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就小主。但最後這些人的死去不得不讓人惋惜,最讓我傷心難過的是鬼才——郭嘉
二十齣頭便預知天下大事起初郭嘉歸隱,預知天下大事知道天下必大亂,但他卻仍然與天下有才能的人士保持著聯系,自己也在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他下山起初投奔到了袁紹的帳下,雖然袁紹重用郭嘉,但時日不多郭嘉便發現袁紹缺點太多,不是天下明主,便另尋名主了,到後來投奔到曹操的帳下,這便開啟了他傳奇的生涯,然而他才二十齣頭。
Ⅵ 有哪些歷史人物,讓你一提到就會潸然淚下
能讓我潸然淚下的歷史人物有很多,比如韓信、商鞅、白起、林則徐、比干、關羽、蒙恬、扶蘇、岳飛等很多忠臣良將,都是有情有義,忠君愛國之士。
岳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也是民族英雄。他是南宋時期的軍事家、戰略家,為保南宋江山,率領宋軍與金人殊死抵抗,大大小小戰役打了數百次,是金人最懼怕的一位南宋名將。
名族英雄林則徐也是一代英雄豪傑,他為中華民族做了很多貢獻,他禁止鴉片流入我國,讓很多國人免受鴉片侵害。
又有軍事才能,只可惜清政府腐敗不堪,引進的大炮、槍械沒有能用的,只能眼睜睜用肉身跟八國聯軍抗擊,死的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