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知道盤錦嗎
盤錦
盤錦市位於遼寧省西南部,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地處北緯40°40′~41°27′,東經121°31′~122°28′之間,東界遼河與鞍山市連接,南隔大遼河與營口市相望,西、北部與錦州市接壤,西南濱渤海。1990年,境域南北端最長87公里,東西最寬105公里,總面積3 959平方公里。總人口125萬人(2004年)。
千里遼河在這里入海,美麗的中國北方生態名城 — — 盤錦在這里崛起,這里有中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有世界第一大葦田,有百萬畝水田和豐富的漁業、灘塗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中國北方生態名城的迷人風采,吸引著海內外有識之士熱切的目光。素有鶴鄉油城之稱的盤錦,既是生態旅遊的勝地,又是可投資興業的生態寶地。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盤錦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
盤錦市 面積4084平方千米,人口125萬人(2004年)。
興隆台區 面積 194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124010。區人民政府駐石油大街。
雙檯子區 面積 62平方千米,人口19萬。郵政編碼124000。區人民政府駐勝利街32號。
大窪縣 面積1683平方千米,人口39萬。郵政編碼124200。縣人民政府駐大窪鎮站前社區。
盤山縣 面積2145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124000。縣人民政府駐盤錦市雙檯子區。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一、地質
盤錦地處華北陸台,燕遼沉降帶東端、遼河斷陷南部。在漫長地質演變過程中,盤錦地區經歷多次地殼升降,海陸交替變化。在距今6億~9億年的元古代,薊縣運動使盤錦地區下降為淺海,沉積淺海相灰岩、泥灰岩、頁岩等地層。早古生代中期至晚古生代中期(距今3.2億~5.0億年間),盤錦地區全部上升為陸地,在1億多年的漫長時期,地層處於風化剝蝕環境中,晚古生代末期(距今2.3億~3.2億年間),盤錦受華力西期構造運動影響,地面下降,是一片淺海或濱海水域。沉積物多為灰色、灰綠色、綠色頁岩和砂岩及夾薄煤層等。在距今0.8億~2.3億年的中生代由於受印支運動及燕山運動的影響,中生代初期(1.75億~2.30億年)上升為陸地,處於風化剝蝕環境。中生代中期以後,盤錦地區發生多次升降運動,並伴有火山噴發活動,沉積環境為內陸湖泊及湖沼相的陸相礫岩、砂礫岩、砂岩、頁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岩等。在新生代距今0.8億年以後,盤錦地區一直處於整體下降階段,沉積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層,由於地殼下降,變為內陸、湖泊、沼澤,生態環境有利於生物繁衍。沉積了厚層的砂礫岩及生物碎屑岩。因此,地層中含有豐富的油氣資源。進入新生代第四紀以後,由於受新構造運動影響,下遼河平原的海陸輪廓的變化異常頻繁,中更新世以前,遼東灣的海岸岸邊距現今的陸地還很遠。中更新世以後,下遼河平原發生三次海浸,其中第三次海浸的盤山海浸,高潮時期較現在的遼東灣的范圍大得多,最遠達到今雙檯子區以北。12世紀時,海岸線位置在右衛、閭陽、沙嶺、牛庄一線,盤山、營口尚未成陸。17世紀時大遼河口距牛庄不遠,而牛庄現在已遠離海岸50多公里,後期由於平原不斷下降、東西兩側低山丘陵相對不斷上升剝蝕,陸相碎屑物質不斷向海岸河口堆積,海岸線不斷南移,沿海灘塗相繼成陸。
二、地貌
盤錦地勢低窪平坦,為退海沖積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2~4米之間,最高為18.2米(位於盤山縣大荒鄉北部),最低0.4米(位於雙檯子河口地帶)。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以萬分之一的坡降傾斜於遼東灣。平原東部從外遼河、大遼河右岸起,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海拔高度3米~10米。平原中部地勢低窪平坦,海拔高度在2.5米~4米之間。平原西南近海地帶是沼澤地區,海拔高度在1.7米~3米之間。
盤錦地處遼河三角洲,多水無山,其自然地貌東有千山山脈,西有醫巫閭山山脈,北有鐵法丘陵,西南瀕臨遼東灣,呈盆地狀,故有遼河盆地之稱。並有大遼河、遼河、繞陽河、大凌河等河流蜿蜒流過。東部渾河、太子河匯合構成大遼河,經遼濱、營口入海,形成大遼河南部退海沖積平原;中部遼河(雙檯子河)經盤山西下,與繞陽河匯合入海,流域上游多山區丘陵,到遼河下游平原河道比降驟然降低,構成雙檯子河河口地帶沼澤連片,形成沖積平原。這兩塊沖積平原是盤錦地貌的主體,地勢平坦開闊,一望無垠,河流渠道縱橫交錯。西部繞陽河與大凌河上游為多山丘陵區,使流域沿岸的高升一帶散布著低矮沙丘、沙地和西北邊緣地帶的砂質碳酸鹽草甸土。
境內由於受洪水和海水岸流影響,沿海灘塗由陸地不斷向海洋延伸。灘塗具有底質好、岸坡緩、灘面寬、土層厚、土質粘、鹽份高等特點。各河流兩岸分布著河灘耕地、草地,大遼河流經盤錦河道蜿蜓曲折,橫向擺動幅度大,彎道塌岸多,在河道淤成若干河心沙洲,亦稱「磧子」。從三汊河口到田莊台55公里河道中有大小不同的6個「磧子」,總面積929.8公頃,磧子在海拔2米以上,一般均在潮線上,土質肥沃,蘆葦繁茂,鳥類棲繁。
在成陸前的地質年代裡,經長期海水岸流作用,迴旋沖刷淤積而成的海拔1.5米~2米的海濱圓形高地,俗稱「坨子」,分布在境內西半部,大小幾十平方米或上百平方米不等。在河淤海退中,由葦叢、草叢、灌木叢或藻類等受漩流沖刷淤積而成的條形或針形土崗,形成本地「崗子」地貌。
三、土壤
盤錦市土壤共分5個土類,10個亞類,23個土屬,50個土種。全市土壤總面積247 756公頃。
風沙土,零星分布在東北部及西北部,即盤山縣的高升鎮、喜彬鄉、大荒鄉及石新鎮一帶。面積725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0.29%。
草甸土,是盤錦境內主要土類之一,分布在沿海地帶,面積為67 986公頃,佔全市土壤總面積的27.4%。成土母質為沖積物、海積沖積物和沖洪積物,地下水位高,土壤潮濕,地面生長草甸植物。
鹽土,一般為表土,含鹽量超過1.0%的土壤,主要分布在盤錦市西部及西南沿海地帶,面積為56 826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22.9%。
沼澤土,主要分布在盤錦西南部蘆葦沼澤地區、河流沿岸低窪地帶或平原的窪地,面積為28 612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11.5%。成土母質為河流沉積物。
水稻土,是盤錦的主要耕種土壤,面積為93 607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37.7%,水稻土是在草甸土、鹽土和沼澤土等土壤上種植水稻後,經長期水耕條件下形成的土壤。
1982年,由遼寧省、營口市聯合組成的文物普查隊在本域內的盤山縣沙嶺鎮、高升鎮及雙檯子區城效鄉的梁屯等地發現7處新石器時期遺址。先後出土石斧、細石器及紅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彩陶片等文物。經1983年復查及碳十四測定,5000年前境內就有人類在此刀耕火種。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和專家考證,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域內設置房縣,西晉撤銷。南北朝時期,屬北魏的營州,後為高句驪侵佔。唐平定高句驪後,歸渤海國顯德府。遼代,本境屬顯州奉先軍。金、元、明、清各朝代,本境分別屬廣寧府、路、衛、縣。其中,清順治元年(1644年),設海城縣,境內的南部區域歸海城縣轄;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設置新民廳,現境內的東北部分地域歸新民廳管轄。清開國後,在域內北部設放牧官馬場,後在盤蛇驛設總管衙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對牧場進行勘丈,劃恭、寬、信、敏、惠五段。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境內設置盤山廳。1913年設盤山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盤山縣民主政府成立,先後隸屬遼寧省第五專區、第二專區管轄。同年8月,盤山縣劃歸遼寧省直接領導。1949年4月盤山縣隸屬遼西省。同年在大窪縣境內成立盤山農場,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農林部,1950年盤山農場改為遼西省盤山第一稻田農場。1953年2月,盤山第一稻田農場改為盤山機械農場,1955年改為遼寧省盤錦國營農場管理局。1956年2月,盤山縣劃歸遼陽專署領導。1956年11月,盤錦地區國營農場管理局改為盤錦農墾局,直屬農墾部。1961年4月,在盤錦農墾局管轄地區設置盤錦區人民委員會,歸營口市領導。1962年4月,遼濱葦場所屬的大遼河東岸葦田劃給營口縣和海城縣。1966年1月,盤山縣與盤錦農墾局合並為盤錦墾區,試行政場合一制,直屬遼寧省。1968年8月,遼寧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將營口市曙光人民公社(營口市河北街)劃歸盤錦墾區;將遼寧省石山種畜場劃歸盤錦墾區。10月,東郭、羊圈子葦場劃歸盤錦墾區。12月,將台安縣劃歸盤錦墾區。同月,盤錦墾區遼濱葦場所屬西炮台葦田作業區(包括海水養殖)劃給營口市;營口市西市區所屬曙光人民公社、河北小學、河北葦席廠、西市葦席社河北生產點、河北苗圃劃歸盤錦墾區;營口市的公司(總廠)所屬的田莊台造紙廠、田莊台煤炭經理部、河北商店、河北糧店、河北旅社、河北大車店、河北飯店、中醫院河北門診部、河北渡口劃歸盤錦墾區。1970年1月,在盤錦墾區內分設盤山區和大窪區(縣級)。同年7月15日,將盤錦墾區改為盤錦地區,轄盤山區和大窪區,直屬遼寧省。1975年11月,盤錦地區與營口市合並。原地區所轄盤山區、大窪區改為盤山縣、大窪縣,均屬營口市轄。同時將台安縣劃歸鞍山市。1978年,將原營口市河北街從遼濱葦場劃出,歸營口市西市區管轄。1984年6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盤山縣,設立盤錦市(地級),直屬遼寧省。1984年7月27日,遼寧省人民政府以遼政發〔1984〕116號文件,向營口市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關於遼寧省設立盤錦市的批復》的通知,委託營口市人民政府協助籌建盤錦市。同年9月,成立盤錦市籌備領導小組。1985年3月,石山種畜場劃歸盤錦市。1986年11月,以遼政發〔1986〕120號文件批示盤錦市人民政府關於恢復盤山縣建制和盤山區更名的請示:(一)撤銷盤錦市郊區,恢復盤山縣,以原盤錦市郊區的行政區域為盤山縣的行政區域。(二)將盤錦市盤山區更名為雙檯子區。至此,盤錦市轄兩個區、兩個縣,即:雙檯子區、興隆台區、盤山縣、大窪縣。
【地勢地貌】
盤錦屬華北陸台東北部從「燕山運動」開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積盆地,經過漫長歷史年代的河流沖積、洪積、海積和風積作用,不斷覆蓋著深厚的四系鬆散沉積物。地勢地貌特徵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漸傾斜,比降為萬分之一,坡度在2°以內;地面海拔平均高度4米左右,最高18.2米,最低0.3米,地面平坦,多水無山。
【概況】
盤錦市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地級市,隸屬遼寧省。轄2個區、2個縣,即雙檯子區、興隆台區、盤山縣、大窪縣。
2005年,區、縣共轄19個鎮、10個鄉(含1個民族自治鄉)、27個街道辦事處。各鎮、鄉共轄村民委員會308個;各街道辦事處共轄社區居民委員會178個。
雙檯子區轄9個街道辦事處,即東風、勝利、遼河、紅旗、建設、石油、化工、雙盛、鐵東;共有3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7個村民委員會。
興隆台區轄18個街道辦事處,即:振興、興隆、渤海、新工、於樓、高升、曙光、友誼、紅村、平安、新生、歡喜、沈采、茨采、錦采、興海、興盛、創新;共有10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個村民委員會。
盤山縣轄9個鎮,即:沙嶺、壩牆子、高升、胡家、東郭、羊圈子、石新、太平、古城子;轄5個鄉,即陳家、吳家、大荒、甜水、陸家;共有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55個村民委員會。
大窪縣轄10個鎮,即大窪、田莊台、二界溝、田家、新開、東風、西安、清水、新立、新興;轄4個鄉和1個民族鄉,即:趙圈河、王家、唐家、平安和榮興;共有2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38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
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125.9萬人,其中非農人口77.9萬人,人口出生率7.04‰,死亡率4.5‰。
2005年,全市暫住人口5萬餘人,暫住人口高峰期,從事建築、運輸等行業的人員3萬餘人,經商和從事服務業的人員1.5萬餘人。
【民族】
域內人口以漢族為主。共有35個民族,漢族佔95.17%,少數民族佔4.83%。其中,滿族佔3.01%,朝鮮族佔0.90%,其他少數民族佔0.92%。
據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幾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依次是:朝鮮族11 307人,蒙古族5 914人,回族4 113人,錫伯族744人。
【河流水系】
盤錦市境內有大、中、小河流21條,總流域面積3 570平方公里。其中,大型河流4條:遼河、大遼河、繞陽河、大凌河;中小河流17條:錦盤河、沙子河、月牙河、南屁崗河、鴨子河、豐屯河、舊繞陽河、大羊河、外遼河、新開河、張家溝、東鴨子河、西鴨子河、潮溝、小柳河、太平河、一統河。其中,外遼河與新開河是遼河與大遼河的連通河道。
【自然資源】
盤錦市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潛力很大。
一、土地資源:盤錦市土地面積407 100公頃。2005年耕地面積12.8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1.32%。其中:水田10.96萬公頃(佔耕地面積的85%);旱田1.92萬公頃(佔耕地面積的14.10%)。平均每人佔有耕地0.10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99.2萬噸,其中水稻產量93.7萬噸。盤錦大米聞名於國內外,是盤錦市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盤錦市尚有2萬多公頃土地可以開墾利用,沿海灘塗逐年伸延,土地面積不斷增加。
二、礦產資源:盤錦市地下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井鹽、煤、硫等礦藏。2000年底,遼河油田累計探明石油儲量21億噸,天然氣1 784億立方米。中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坐落於此,已開發建設32個油氣田,已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等12個油氣生產單位。原油穩定裝置處理能力600萬噸/年。2002年生產原油1 351萬噸,天然氣11.31億立方米。原油品類有稀油、稠油和高凝油。年處理天然氣5.62億立方米,為石化工業提供了可靠的原料資源。
在盤山縣的胡家西部、甜水南部、羊圈子、東郭,地下埋藏著鹽鹵資源。深度60米~100米,鹽鹵水厚度47米~77米,按年開采360萬立方米計算,可開采數百年。在曬制的原鹽中,氯化鈉含量在95.5%以上,質量達到海鹽特級品標准。
三、蘆葦資源:盤錦市葦田收割面積55 608公頃,年產蘆葦50噸左右,列世界之先。主要分布於大遼河口至大凌河口海岸線以北地段的遼濱、趙圈河、羊圈子、東郭4個葦場和新生農場葦田大隊。主要用於造紙原料,占遼寧省蘆葦總產量的50%以上。自1960年始,加強對蘆葦生產的管理,變蘆葦的自然生長為人工科學培育。仍有近萬公頃的沼澤荒灘可開墾成葦田。
四、水產資源:盤錦市南部沿海,15米等深線以內淺海水域約20萬公頃,魚、蝦、蟹資源蘊藏量約4萬噸~5萬噸,占遼東灣蘊藏總量的70%。其中3米等深線以內沿岸淺海水域約1.9萬公頃,海貝類蘊藏量約2.7萬噸。灘塗面積3.92萬公頃,天然餌料豐富,適宜發展對蝦、貝類。其中,可用於養殖對蝦的面積1.34萬公頃,可用於貝類養殖的面積1萬余公頃。素有「盤錦文蛤庫」、「渤海金灘」之譽的大窪縣二界溝蛤蜊崗資源面積0.77萬公頃,號稱「天下第一鮮」——文蛤的產量在1.5萬噸以上,是遼寧省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淡水水域15.3萬公頃,水中浮生物、水生植物豐富,有利於發展淡水養殖。近年稻田養殖獨具特色。
2005年,水產品產量22.08萬噸,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2.41萬噸。
五、草原資源:盤錦市有優質草場0.4萬公頃,分布於石山種畜場和盤山縣大荒農場。主要飼用植物40餘種,載畜能力可達2.7萬頭混合牛。在0.8萬公頃河灘地中,大部分可改造成季節性草場,另有0.47萬公頃水面可放養水生植物,大量的稻草和農副產物可供牲畜飼用。
【氣候】
盤錦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冷同期、溫度適宜、光照充裕。2005年,年平均氣溫為9.3℃,較歷年10.5℃偏高1.2℃。降水量為631.7毫米,較歷年651.0毫米偏少19.3毫米,較上年676.4毫米偏少44.7毫米。日照時數為2 666.3小時,較歷年2 725.9小時偏少59.6小時,較上年2 955.6小時偏少289.3小時。全年平均風速為3.0/秒,最多風向為南西南風,全年大於等於8級的大風日數為14天。土壤在11月中旬開始凍結,下旬封冰;解冰期在3月上旬,4月上旬化通。全年無霜期204天。終霜為4月上旬,初霜為10月中旬。
全年總的氣候特點是:氣溫稍高,熱量條件好於常年,降水稍少,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日照時數偏少。4~9月氣溫偏高,降水稍多,光照偏少。夏季6月和8月上、中旬連陰雨,光照偏少,秋季9~10月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光照充足。
盤錦特產:
盤錦河蟹
河蟹官名中華絨螯蟹,又名螃蟹、毛蟹.中華絨螯蟹個體較大,經濟價值較高.河蟹是一項重要的水產資源。肉味鮮美,營養豐富,為水產中的上品。隨著南方經濟的發展,消費量十年來劇增,每逢 秋高氣爽、菊花盛開之際,人們總是以 能持蟹品酒對菊賞月為幸事。目前流行 的各菜系中,河蟹是不可少的一景。河蟹 為中國的飲食文化增加了一個亮點。據 分析,每100克可食部分中,蛋白質含量 為16%,脂肪5.5%,碳水化合物7%,維生 素A600國際單位。均高於一般水產品。 河蟹是重要的出口水產品,每年有數百噸空運港澳。河蟹為洄遊性的甲殼類動物。秋季性成熟的河蟹自內河湖泊爬向大海,在鹹淡水交界處交配產卵, 至翌年春末夏初卵孵化發育成大眼幼體 (俗稱蟹苗),再溯江、河而上,進入 湖泊、草盪等水域生長育肥,從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夏季蟹苗汛和秋季成蟹捕撈汛。
遼寧省盤錦市位於九河下稍,河海交界處,地理條件非常適合養殖河蟹。今年,盤錦市養殖河蟹面積達30萬畝,其中成蟹養殖 面積20萬畝,扣蟹養殖面積10萬畝。現在河蟹養殖大豐收,為各地有識之士提供良 好商機,抓住商機就是抓住財富的源泉。
2. 盤錦是什麼時間那一年開始種植水稻的是什麼品種
盤錦地區墾殖與稻作歷史悠久,但是境內大規模種植水稻卻始於一九二八年。這時期,張學良將軍親身經歷了兩次直奉戰爭、「郭軍反奉」、日本駐軍摩擦,深感戰爭塗炭人民,國家主權和安全深受威脅,決心以實業振興東北。他創辦的營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合股投資的稻田米業生產農場企業。營指的是經營稻田的地方及隸屬於營口縣,當時,今盤錦大窪縣田莊台鎮、榮興朝鮮族鄉地方為營口縣地。田指水田。主要的大股東:少帥張學良,時奉軍中將、方面軍軍團長兼海軍司令,是僅次於張作霖的二號核心人物;鮑英麟,是張學良親姐夫,是曾任黑龍江、吉林督軍、省長的鮑貴卿之子,鮑英麟時任奉軍駐營口海防部隊負責人;還有東北海軍副司令沈鴻烈等其他軍隊將領投資,按股份收益。這里人煙稀少,左依遼河(今大遼河)右傍遼東灣,有大片的鹽鹼地和海灘地,依河傍海,地勢平坦,屬「九河下稍」之地。 「營田公司」設在榮興屯,並在榮興、曾家、中央堡設有三個巡警分所,下轄九個屯堡,每個自然屯設有百家長。以「錢糧田畝制」的經營管理方式,開墾種植水田。
管轄區域南北長達七十華里,東西寬達八十華里。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和甲午戰爭迫使朝鮮國內大批農民逃難到中國東北地區。世代以稻米為食的朝鮮難民落腳於能種植水稻的今天大遼河口地區。由於當地的中國人不知道水田耕作方法,致使土地荒蕪或作旱田利用,根據據朝鮮人的實驗,才知道經營水田有利。"營田公司」以朝鮮佃農作技術指導,屯民挖渠和下水線,疊壩形成條田,利用遼河自然潮水位差引水,泡地後自然排水,然後投入粳籽發苗,人工拔草。由於水利工程簡單、粳籽密度不均、管理粗放、經驗不足,生產過程缺乏脫鹽、洗鹽,畝產不到200公斤,沒有取得預期效益和回報,但這畢竟給盤錦地區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開始了盤錦地區廣泛種植水稻的歷史。
當用傳統方法加工成晶瑩剔透雪白無暇的大米運到奉天城後,首先專用於帥府,1929年張學良東北易旗後,在家宴請高級將領、官員,他高興地對大家說:原先,咱關東吃的是苞米高粱,帥府平常也是如此,吃大米要從朝鮮進口,現在終於有了「咱東北自己的大米」!從這以後,「咱東北自己的大米」(後來的盤錦大米)開始成為不可多得的珍品,開始僅專供帥府貴賓、高檔酒店名流食客、軍隊高官。其後聲譽鶴起,迅速傳遍東北大地。
3. 盤錦是怎樣得名的
盤錦是蘆葦的故鄉,從社會科學的分支--歷史地理學和地名學來看,盤錦和蘆葦有深刻的歷史淵源、必然聯系。地名示位導向作用是直接的。歷史上盤錦開發的水田也多墾於蘆葦塘地,如果說盤錦能在世界屬第一的,那就是葦場,聞名世界的遼東灣濕地主要也由葦田組成。蘆花作為文化,地域特徵比較強烈。意喻簡駭,地名示位導向直接。
盤錦因為蘆葦而得名。要知道盤錦市名得從「錦盤河」說起。錦盤河是大凌河下游的一個分支河渠,源於錦縣白檯子鄉,東流經石山鎮、謝屯鄉黃土崗子、前柴屯入盤山縣境,成為解放初盤山縣和錦縣的界水,當時河的東、北面屬盤山縣羊圈子區管轄地,河的西、南面屬錦縣地(即今東郭葦場大部轄區,當時屬於錦縣,1971年東郭葦場劃歸盤錦地區至今)。她曲折地穿過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葦田。東北解放後,東北人民政府接收並恢復了營口造紙廠,著手准備重建金城造紙廠。1948年6月東北輕工業管理局派營口造紙廠副廠長秦德金等人成立盤山葦田辦事處,接受管理蘆葦塘8.7萬公頃。
1950-1952年間,辦事處陸續增管東溝、孤山葦田改設為葦場並脫離營口造紙廠,由中央上收為輕工業部造紙局直轄企業,此間就葦場命名報告建議:用盤山縣和錦縣兩縣名字的頭一個字組合為葦場命名,在說明葦場主要產區兼跨兩縣土地。這個建議得到中央輕工業部的批准,葦場機關駐盤山鎮。定名「盤錦」葦場。「盤錦」之名就這樣產生了。
1955年6月遼寧省盤山機械農場更名為遼寧省盤錦國營農場管理局,「盤錦」名稱開始廣泛應用。1956年11月,中央決定撤消遼寧省盤錦國營農場管理局和盤錦葦場機關,合並成立盤錦農墾局,隸屬於國家農墾部領導,
「盤錦」由葦場名字升級為農、葦場群領導機關農墾局的名字
「盤錦」成為國營大企業名稱。1961年4月,盤錦農墾局行政脫離盤山縣,省人委批復農墾局轄區設立營口市盤錦區,實行局區合署辦公。「盤錦」由企業名字轉為縣級政區的名稱。1966牢1月,國務院批准盤山縣和盤錦農墾局合並為盤錦墾區,直接領導各國營農、葦場和公社、鎮。設立人民委員會(地級),駐盤山鎮,試行政企合一。1970年7月,盤錦墾區改為盤錦地區,轄盤山區、大窪區、台安縣,「盤錦」縣級區的名字又升級為市地級政區的名字了.1975年11月,盤錦地區、營口市「地市合並」。
盤錦地區行政建制被撤消,
「盤錦」地名已深深地刻在人民的心中,盤山縣城內外還保留著火車站、飯店、旅社、化肥熱電煉油三廠等冠以盤錦名稱的單位,可見人們對「盤錦」地名的熱愛。1984年初,時盤山縣政府鑒於遼河油田建設突飛猛進、成為國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基地和遼河化肥廠等油氣化工工業大跨越發展,遼河北岸盤山縣城和對岸的油田總部機關駐地規模成「市」等要素具備了設立以石油化工和農墾為主輻射周邊的中心城市的條件,根據當地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遂報請撤縣設市。一九八四年六月五日國務院發(84國函字89號)文給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遼寧省:撤銷盤山縣,設立盤錦市(地級),以原盤山縣的行政區域為盤錦市的行政區盎錦市設盤山、興隆台、郊區三個區。將營口市的大窪縣劃歸盤錦市管轄。同年9月3日,盤錦市籌備小組開始辦公,標志盤錦立市。
4. 盤錦大米的歷史淵源
盤錦水稻種植的歷史已達百餘年。據史料記載,1907年盤錦開始水稻種植,之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1928年,張學良創辦了「營田股份有限公司」,開創了東北地區水稻生產機械化的先河。
1948年,盤錦解放後,政府開始了大規模墾荒造田,興修灌溉網,改良土壤,尤其是以國營農場為單位進行農田開發建設,為盤錦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盤錦的歷史上,獨特的「移民文化」也促進了稻作文化的發展。上世紀60年代末,數以萬計的「五七大軍」和知識青年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盤錦,開發「南大荒」。他們參與農村生產建設,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推動了盤錦水稻耕種技術的進步。在他們與當地農民的共同努力下,長滿蒿草的鹽鹼地變成了大片的稻田。「盤錦大米好吃」,隨著70年代末知識青年陸續返回家鄉,這句話傳遍了全國。
5. 盤錦市是盤山和錦州的合稱嗎
不是的,從行政劃分上看,錦州和盤錦是兩個獨立的地級市,兩市相鄰,而盤山縣隸屬於盤錦市。從歷史上看錦州相對盤錦要成立的更早,錦州曾是遼西省的省會,而盤錦早期是歸營口的,後來獨立成市了。錦州現為遼寧省省轄市,下轄凌海市、北鎮市、義縣、黑山縣、古塔區、凌河區、太和區,松山新區(原凌南新區與南站新區),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棲灣新區,,錦州市轄6個市轄區(3個正式區,3個省屬新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盤錦市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地級市,隸屬遼寧省。轄2個區、2個縣,即雙檯子區、興隆台區、盤山縣、大窪縣。
6. 盤錦屬於什麼級別的城市
盤錦市屬於地級市。
歷史沿革:
1、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在域內設置房縣,西晉撤銷。
2、南北朝時期,屬北魏的營州,後為高句驪侵佔。
3、清開國後,在域內北部設放牧官馬場,後在盤蛇驛設總管衙門。清順治元年(1644年),設海城縣,境內的南部區域歸海城縣轄。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設置新民廳,現境內的東北部分地域歸新民廳管轄。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對牧場進行勘丈,劃恭、寬、信、敏、惠五段。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境內設置盤山廳。
4、1975年11月,盤錦地區與營口市合並。原地區所轄盤山區、大窪區改為盤山縣、大窪縣,均屬營口市轄。同時將台安縣劃歸鞍山市。
5、2016年3月,國務院同意撤銷大窪縣,設立盤錦市大窪區,以原大窪縣的行政區域為大窪區的行政區域,大窪區人民政府駐大窪鎮紅海灘大街66號。
(6)盤錦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1、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8月13日,盤錦下轄1縣、3區,即:盤山縣、雙檯子區、興隆台區、大窪區。共有21個鎮、35個街道,292個村、237個社區。盤山縣轄3個街道、9個鎮,共有18個社區、148個村;雙檯子區轄6個街道、2個鎮,共有32個社區、18個村;興隆台區轄18個街道,共有106個社區、19個村;大窪區轄8個街道、10個鎮,共有81個社區、107個村。
2、礦產資源:
盤錦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井鹽等礦藏資源,遼河油田自上個世紀60年代初勘探開發以來,累計探明石油儲量21億噸、天然氣1784億立方米,已開發建設32個油氣田,建成12個油氣生產單位。2018年,生產原油991.1萬噸、天然氣5.7億立方米,連續33年保持千萬噸規模穩產。
天然鹵水資源分布面積達到150平方公里,一般埋藏深度30~100米,其中礦化度在30~60克/升的天然鹵水總儲量約為13.29億立方米。
7. 盤錦革命歷史有哪些
1929年,東北易幟,奉天省改稱遼寧省,本境屬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翌年,偽滿州國改遼寧省為奉天省,轄本境;1934年,偽錦州省成立,轄盤山縣。
1937年12月,大遼河以西的海城縣第六區、營口縣第七區劃歸盤山縣管轄。
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是年10月盤山縣民主政府成立,屬遼西地委;是年12月,國民黨盤山縣政府成立,盤山縣民主政府轉田莊台。本境處國共兩黨拉鋸狀態。
1948年2月,全境解放,盤山縣屬遼寧省。1949年4月,成立遼西省,盤山縣歸其轄。
8. 盤錦站的歷史沿革
盤錦站建於1970年。1984年建立盤錦市後,鐵路部門安排出入關旅客列車在溝海鐵路通行,盤錦火車站開始有快車停靠,並且一年比一年多,列車速度一年比一年快,物資運轉能力年年提高。建市五年時改建了盤錦站,建市十年大慶又擴建了盤錦站,搬遷了鐵路貨場,新建設了站前廣場和寬闊的雙興路。2009年盤營客運專線開工,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將通過盤錦站。
高鐵車站
盤錦站由原來的兩個站台變成了7個站台。其中一、二站台是普速站台,三至七站台是高鐵站台。新建的盤錦站設計更為科學和人性化,與廣場的進出站步行人流形成垂直分層,避免了進出站人員與機動車相互干擾。車站內,旅客通過自動扶梯上下樓,特殊旅客可以乘坐直梯,很方便上下樓。
2013年9月12日盤營高鐵正式開通運行,盤錦至北京、沈陽、哈爾濱等地陸續開通了高速列車、動車組列車,使盤錦與大城市實現了同城化。
9. 盤錦歷史
可愛的盤錦
盤錦市地處遼寧省西南部,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西北鄰錦州,東界鞍山,南臨遼東灣,市中心距省城沈陽150公里。全市轄雙檯子、興隆台兩區和盤山、大窪兩縣。區域面積3959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20萬。盤錦的地域優勢獨特。它位於遼寧中部城市群與京津唐城市群之間的聯結帶,地處遼東半島開發區與遼西經濟開發區的結合部,置身於東北經濟區與華北經濟區的融匯處,居於東北亞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區的交叉點。這種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為盤錦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空間。
盤錦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井鹽等礦產。現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5億噸、天燃氣儲量1500億立方米。我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就坐落在這里,這里還是全國最大、世界第4大特種油生產基地。地下還蘊藏著鹽鹵水16億立方米,可為發展鹽化工業提供豐富的原料。
境內土地資源充足。現有耕地13萬公頃,其中水田11萬公傾,年產糧食8.5億公斤,是遼寧省重要商品糧基地和優質大米出口基地;有葦田8萬公頃,年產蘆葦40萬噸,是世界最大的造紙原料和建材原料基地,占遼寧省造紙原料一半以上。還有廣闊的草場,適合發展畜牧業。載畜能力可達2.7萬頭混合牛。草質優良,當年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回國後,就將斯大林贈送的50匹良種馬「落戶」到境內西部的石山種畜場。
境內有118公裏海岸線,沿海灘塗3.9萬公頃,適宜蝦、貝類繁殖,具有發展水產養殖業的良好條件。漲潮為海,落潮為陸的二界溝蛤
蜊崗,被譽為「渤海金灘」,盛產被乾隆皇帝稱作「天下第一鮮」的文蛤,是遼寧省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盤錦內陸,地勢低窪平坦,溝渠縱橫,有遼河、繞陽河等大、中、小河流21條,坑塘星羅棋布,適宜淡水養殖的水面達7萬公頃,發展淡水養殖條件優越。中華絨螫蟹的產量居全國之首。稻田養蟹獨具特色,也是全國大型河蟹苗種基地,提供的優質蟹種佔全國總供應量的 70%。加工成的「盤錦醉蟹」暢銷國內外市場,被譽為「天下美味」。 盤錦的自然景觀獨特、綺麗、優美。遼河下游的雙檯子河口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8萬公頃,是國際最重要的濕地之一。區內蘆葦繁茂、灘塗遼闊、人煙稀少,是野生動物棲息與繁衍的良好環境。區內棲息的鳥類有236種,其中有丹頂鶴、黑嘴鷗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31種。保護區內已建成觀鶴台、蘆園、水禽園、放鶴亭等景觀,每年接待大批中外遊客,成為旅遊、觀鳥、享受大自然美的勝地。沿境內海岸線可看到的天下奇觀--「紅海灘」,現已列為遼寧「五十佳景」之一,並被省旅遊部門列為對外整體推出的國際旅遊路線。 盤錦地靈人傑,孕育了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他的祖塋就在盤錦市大窪縣境內,他當年親手創辦的新民小學遺址仍在該縣東風鎮。睹物思人,可生萬千感慨。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美的自然景觀,使盤錦這塊寶地成為遼河的「金三角」。
盤錦市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省轄市。是一座以盛產水稻和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產品的新興沿海開放城市。
盤錦的開發建設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農業開發。從五十年代開始,國家在這里組建國有農場群,使昔日「東北的南大荒」,變成了「北國江南」的魚米之鄉。第二階段是工業開發。從六十年代後期開始,石油大軍開赴盤錦,進行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油田的開發建設,帶動盤錦經濟結構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現代化工業開始在盤錦起步和振興。第三階段是綜合開發。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建市以後,盤錦努力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進入全面建設新型石油化工城市的新的歷史時期。
建市後,全市上下不斷深化了對市情的認識,根據全市在油氣、水田、灘塗水面、蘆葦和草地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發展「油水經濟」,「油」就是發展油氣資源的加工和深加工;「水」就是抓水的綜合治理、開發和利用,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根據這樣一個思路,農業上提出了建設「五色農業工程」,即以水稻、蘆葦為主的綠色工程,以水產養殖為主的藍色工程,以大棚菜為主的白色工程和以黃牛飼養為主的黃色工程,以水果栽培為主的紅色工程。工業上提出了加快形成「油氣頭、化工身、輕紡尾」的工業格局。 盤錦建市前,工業基礎薄弱,年產值只有1O7O萬元。直到六十年代後期,由於遼河油田的建立,使盤錦的工業從此獲得了飛速發展。相繼建設了瀝青廠、熱電廠、化肥廠等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形成獨具特色、門類比較齊全的石化工業體系,為盤錦建成新型的石油化工城奠定了基礎。自1984年建市至今,已初步建成了天河、渤海、興隆三個工業區。石化工業企業發展到100餘家。在全國500家最大企業中,盤錦已有遼河油田、遼河化工集團2戶大型石油化工企業躋身其中。在抓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加大力度調整產品結構。新開發了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甲醛、混合甲胺等新產品250餘種。
全市工業總產值1998年實現166億多元。石化工業成為全市工業的主導產業。盤錦的縣以上化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僅次於大連市,列全省第二位。
在農業方面,形成產業化格局。新中國成立後,確立了把盤錦建成商品糧基地和蘆葦生產基地的發展目標。 建市以後,按「兩高一優」的方向,圍繞「水」字做文章,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充分利用國家把遼河三角洲列為農業重點開發區的機遇,加大對境內大窪小三角洲的投入和開發力度,建成了全長 26.3公里的攔海大堤,圍海造田 3萬公頃,使昔日潮漲潮落的海灘變為農村經濟的又一新生帶。同時大力開展了「五色工程」建設和「水上盤錦」建設,發展立體的生態農業。全市在充分利用現有灘塗、水面資源,大力發展以河蟹、淡水魚、蝦、貝類為主的水產養殖業的基礎上,還較大面積地發展了稻田、葦田養蟹,進行農業立體開發,變「一水一收」為「一水雙收」,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收益水平。全市海、淡水養殖面積已達5萬公頃,水產品年產量超過12萬噸,總產值已超過糧食總產值,實現了「再造一個盤錦農業」的目標。199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實現51億元。
在通過產業化發展高效農業的同時,成功地進行了發展生態農業的探索,大窪縣西安生態養殖場「四步凈化、五步利用」的生態模式,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同類豬場建設的典型模式」,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環球500佳」之一。目前,盤錦已被國家列為生態農業試點市,盤山、大窪兩縣也都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生態農業試點縣。
改革開放後,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果,使盤錦這個在遼寧版圖上面積最小(僅佔全省總面積的2.68%)、人口最少(佔全省總人口的3%)、建市時間短(僅15年)、經濟基礎薄弱(建市時列全省倒第2位)的小市,一躍成為全省的強市之一。到1998年底,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232.6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絕對額在省內14個市中居第四位(前三位是沈陽、大連、鞍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萬元,居全省各市之首,在全國55個人均GDP超萬元的城市中列第5位。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O50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470元,分別列全省第2位和第1位。是全國36個率先進入小康行列的城市之一。
50年的奮斗,盤錦人民奪得了今日的輝煌。如今,市委、市政府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謀劃盤錦更加燦爛的未來。可以相信,百萬盤錦人民將繼續為把盤錦建成沿海開放城、現代工業城、綠色生態城。文明衛生城而努力奮斗。
解放初期,這里是一座破爛不堪的小縣城。七十年代才開始成規模地建設,特別是建市以後,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達到80多億元。市區建成面積達46平方公里。已建成規模較大的住宅小區9個,人均住房面積達到 8.13平方米,居全省領先水平。綠化覆蓋面積1085公頃,綠地覆蓋率達到23.6%,其中公共綠地面積268公頃,人均綠地面積5.7平方米。
交通 公路里程達1419公里,所有的縣(區)、鄉鎮和96%的村通了黑色路面。高級、次高級路面占總里程率居全省第一位,公路密度 35.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鄉鄉通柏油路居全省領先地位。正在修建的沈山高速公路通過盤錦境內 58.3公里。盤錦至海城(含營口連接線)高速公路盤錦段51.9公里,與沈大、京沈兩條高速公路相連接。水路也較通暢,沿海沿河有碼頭54處,位於大遼河口的盤錦港,建設的兩個3000噸泊位碼頭已開始使用。70年代建成的溝海鐵路橫貫盤錦,境內里程93.8公里,是遼西連接遼南的一條最近鐵路通道。客運直接通沈陽、大連、上海、廣州,現在又開通了盤錦直達首都北京的快車。
通訊 開辦了無線尋呼、有聲信函、國際國內特快專遞、磁卡電話、移動通訊等30餘項服務項目。郵電業務(國際函件、國際電話、國際電報等)可通達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市電話普及率居全省前列,其中農村電話普及率列全省第一位。盤山縣是「遼寧電話第一縣」。
商貿 各類大型商場均勻分布,各種消費供應充裕,銷售額大幅度增長。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0多億元;生產資料市場銷售平穩,年銷售總值達20多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達25.4億元。
金融 全市金融機構總數已達518個,網點布局合理。
人均儲蓄超萬元,列全省前列。保險機構10家,險種達4大類120餘種,承擔各類風險金額1200億元。
科技 建市以來,取得了315項科技成果,其中318項(次)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發明獎和省、市科技進步獎,212項科技成果得到推廣應用。申請專利1068項,有655項被國家授予專利權,專利實施率達70%。
科技在農業上促進了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傳統農業的改造,促進了農副產品大面積增產增收,糧食生產連續14年獲得大豐收,百萬畝水稻平均畝產691公斤,創單產水稻國內最好水平;科技進步對工業增長的貢獻份額達到45%以上。高新技術產值已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0%。
教育 全市有高校1所、中專5所、普通中學79所、小學386所、各類職業學校22所,在校學生達22萬人。
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率先完成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
盤錦的教育改革經驗,受到了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涌現出以全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全國首批十大傑出青年之一、全國十大師德標兵之一的魏書生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旅遊 盤錦有世界上最大的葦田,浩瀚的葦海成為盤錦生態旅遊一大景觀。座落在這里的雙檯子河口(遼河下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旅遊、觀鳥、享受大自然美的勝地。 天下奇觀--紅海灘,色彩奇異,別具風韻。
二界溝蛤蜊崗,漲潮為海,落潮為灘,踏浪踩蛤,風情別具。
被聯合國規劃署列為「環球500佳」的西安生態養殖場,開辟為生態旅遊區,獨具特色。
城區內,建有東北平原地區最大的湖濱公園,園內的「遼河碑林」以全國唯一的通代碑林而大放異彩。
中國第一家民間書畫收藏陳列館--中國魯南書畫收藏陳列館珍藏近、現代名人書畫2000多件,資料數萬件。
盤錦是中日甲午戰爭最後一仗的戰場,清軍烈士紀念碑在向後人訴說著那段令中華兒女刻骨銘心的悲壯往事。
為適應旅遊需要,盤錦現已建成涉外賓館8座,床位達2000張,每年接待遊客10萬人以上。
外經外貿全市利用外資項目 306項,協議外資額21.1億美元,實現利用外資17.7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276戶。盤錦市現有10戶企業經國家批准獲得對外貿易進出口經營權,實現出口交貨值35.3億元,實現進出口商品總值 5.7億美元,出口商品達13大類140餘種,遠銷歐、美、亞洲33個國家和地區。先後向韓國、日本、俄羅斯等12個國家和地區派出勞務5500人次,承包了21項國際工程;全市有98家企業先後與美國、日本、德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技術、設備進口合同126項。遼河油田和遼河集團兩戶大型企業取得國家批準的對外經濟合作經營權。
目前,盤錦已與美國、日本、義大利、南非等45個國家開展了經貿往來。與土耳其的亞洛瓦市和日本的礪波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
外商投資的優惠待遇 主要有:新建外商投資企業享受的土地使用優惠政策;新建外商投資企業享受的稅費優惠政策;到開發區興辦的外商投資企業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外貿出口企業政策;建立市、縣(區)對外開放發展基金;對全市經濟發展能夠起牽動作用的重大外經外貿項目特事特辦;獎勵招商引資、出口創匯、國際經濟合作有貢獻人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