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武帝時期有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歷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台、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准,標准還是有的,標准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斗,有藝能、有才乾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裏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㈡ 漢武帝統治時期發生哪些重要歷史事件請明細列舉出,分析其他選項是什麼時期發生的,歸納歷史考點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十六歲登基。[1]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
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㈢ 中國歷史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什麼(皇帝、時間和地點、公元前1000—公元1949年)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到了黑陶文化時期,父系氏族社會逐漸形成,農業和畜牧業有較大的發展,制陶、冶銅等手工業的工藝水平也逐漸提高。大汶口文化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在此期間,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逐漸成為文明的中心地帶。中國是世界早期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發明弓箭和陶器、出現農牧業、觀察天文、開創醫葯的地區之一。而且這時也開始利用蠶絲。在上古時期,現中國區域有3個最大的部落,華夏部落,兩昊部落和三苗部落,相傳蚩尤是兩昊部落最後一個首領,在涿鹿大戰中被華夏部落的炎黃二帝打敗,在堯舜時期,華夏部落數次大規模征伐遠在南方的三苗,最終使苗民臣服,此是後話. 後來黃帝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帝嚳的兒子堯繼位,他是一名賢君,創立了禪讓制傳位給了舜。在舜時期,洪水泛濫,鯀採用堵塞的方法,結果洪水更厲害了,鯀被處決,他的兒子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舉為首領。然而他的兒子啟破壞了禪讓制方式,自立為王(根據香港中學課本所述,啟是被推舉為領袖),建立了第一個王朝——夏朝,夏朝持續了400多年,在最後一個夏朝君主——桀末期,東方商族首領成湯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商朝。 到了大約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在牧野之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商朝滅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之後周朝的勢力又慢慢滲透到黃河下游和淮河一帶。周王朝依然是奴隸主以及貴族統治,有許多貴族的封國(諸侯)。到鼎盛時,周朝的影響力已經在南方跨過長江,東北到今天的遼寧,西至甘肅,東到山東。周朝時的宗法制度已經建立,政權機構也較完善。中國最早有確切時間的歷史事件是發生於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國人暴動。春秋戰國主條目:周朝、東周、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北京八達嶺長城主條目:秦朝、漢朝、西漢、新朝、東漢詳細內容可參閱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唐太宗與趙匡胤兩位帝王當上皇帝分別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有何相似之處
首先唐太宗和宋太祖是中國封建歷史時期的偉大君王,這是毋庸置疑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經過玄武門之變,登上帝位的。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以隋亡為鑒,啟用魏徵等一大批賢臣,用開闊的胸襟使四方 誠服,開啟了大唐盛世。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宋太祖趙匡胤是黃袍加身,取代了後周建立了大宋。有了自己的經歷,太祖懼怕武將擁兵自重,重蹈覆轍,就有了杯酒釋兵權。導致以後的帝王們一味的抑武揚文。大宋的歷史是在屈辱議和賠款的歷史中行進的。不過趙匡胤他依靠超群的武藝和出眾的膽略建立大宋王朝,可見其有顧瞻千里的博大胸襟,大智大勇的非凡氣度,虛懷若谷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氣吞寰宇、矢志一統天下而又處處以民生為本、虛懷若谷的帝王。
宋太祖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復了華夏主要地區的統一,一舉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00年的諸侯割據和軍閥戰亂局面。使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文以治國,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3.宋太祖深知自己的江山是強奪而來,所以怕有朝一日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在自己身上,於是強化鞏固尚在襁褓中的趙宋王朝,加強王權就成了他的必然選擇,通過採取「收起精兵,稍奪其權,制其錢谷」的三大綱領,巧妙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干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將軍權,行政權,司法權,財政權牢牢控制。一舉產平了藩鎮割據武夫亂政的歷史狀況。所以宋朝300年的歷史中從不曾發生大的內亂和地方割據,當然也有人認為這些制度為宋朝對外軍事上的軟弱埋下了禍患。
4.以宋太祖為首的宋初領導集團集體發奮圖強,勵精圖治,使宋初的社會經濟迅速呈現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減輕徭役,賦稅專收,以法治國,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澄清吏治,勸獎農桑,移風易俗等一系列英明決策,不僅盡快醫治了200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與歷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創建的宋朝以其鮮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國文治盛世的頂峰,可謂中國君主專制史上的最開明的一個王朝,因此,盡管宋朝300年的基業中,長期積弱,但在民間卻享有盛譽,並對後世歷代產生深遠影響。
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實際上也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本身受過良好的教育,出身貴族世家,又加上比較貼近農民的生活,關心民生,在位期間唐朝國富民強被後人成為「貞觀之治」。在歷代的皇帝中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一、對國家民族的強烈責任心和濃厚的危機意識。由於親眼看到隋朝的滅亡,所以很有危機意識,不斷地告誡自己。
二、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的執政風范。 有寬廣的胸襟,不會因為是舊臣而不用,也不會因為直言進諫而生氣。
三,有高度的制空能力,對好話也保持很高的警惕。在唐太宗的統治下,唐朝達到空前的大一統。
㈤ 歷史問題
1、反映的是唐與吐蕃和親,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
2、唐玄宗
3、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
4、唐與吐蕃
5、加強了唐與吐蕃關系,促進了兩國經濟文化交流。
㈥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人主,可不畏懼!」材料二、「以銅做
(1)李世民;「貞觀之治」。(2分)
(2)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2分) (3)虛心納諫。(2分) (4)科舉制度;(2分)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2分) (5)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2分)或開明的民族政策。 (6)文成公主入藏。唐朝和吐蕃的關系。 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3分) ㈦ 漢武帝時期的歷史事件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後來四年一個年號。 ㈧ 唐朝皇帝的書信(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與先皇帝時發生了什麼類似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