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以下哪個不是看待歷史的觀點

以下哪個不是看待歷史的觀點

發布時間:2022-07-23 01:23:13

❶ 如何看待歷史與歷史觀

廣義
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
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 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指出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初源泉;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立打破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歷史觀的偉大變革。唯心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否認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把個人的思想觀念、理性或「絕對精神」、「神」說成是歷史 發展的動力,認為少數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歷史觀主要是研究「社會」和「人」這個兩個核心的要素。地理環境,人口以及生產方式構成社會運動的基礎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有機統一就構成人類社會構成的基本生活條件。 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性、協調發展,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第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條件;第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努力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社會發展必須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將發展科技與生產力與生態環境有機的統一起來,將人類社會的內在尺度和生態環境的外在尺度有機結合起來。 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社會的發展的本質就是實踐。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結構包括經濟結構,政治結構,觀念結構。 經濟結構是最基礎的結構,決定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指與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❷ 如何看待歷史

(一)什麼是歷史

歷史,一般的理解是過去發生過的事情;但這種理解就廣泛了,無從了解和看待了,因而,無特定指個人,那就是指人類的歷史了;我是中國人,對中國的歷史自然比外國的歷史了解,就以中國的正史來談談個人的看法吧!

(二)歷史的來源

人類從有了自我意識,就對人類自身的過住感興趣,原本口口相傳,但容易遺失或變異;人類為了記住歷史,用到了結繩和符號,之後,發展成文字;當中國發展到部落聯盟或邦國時,為了記錄歷史,就指定專人負責。

如上所述,史書會因作者的主觀及誤差而失真,減少了史書的可信度,但歷史的主要事實是不會輕易出錯的;如朝代丶帝王丶戰爭丶重要事件等,有誤差的主要是事實的描述等,當然,也不排除前者因歷史久遠而記錯的可能,在有其他的史料的印證下,易於修正;在沒有其他史料的印證情況下,只有先相信,有史總比無史好。

(六)看待歷史

對歷史真實性的研究,那是由歷史學專業人士研究的事了,作為普通人,還是依史書和專業人士研究和考證的結果來了解歷史了;而不能憑空意斷、或看些地灘文學丶網文,依自己的想像來取捨丶看待歷史。

歷史是有其客觀性和邏輯的關聯性而存在的,是受當時的人的識影響的,還受文化傳統丶社會狀態及周邊環境等多重影響的;不是由個人的意淫所能改變的。

學習和了解歷史要客觀,只有客觀的歷史對我們才有價值,才會做出正確的結論,進而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言行。不客觀或意斷的歷史,會誤導人做出錯誤的結論,進而會有錯誤的思想丶錯誤的言行。

❸ 如何看待歷史問題

對於歷史上的是非對錯我們要以一個,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觀始終都是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無論勝利之前做過什麼只要它他最後獲得了勝利那麼他所做過的一切都對的,都是正確的他所代表的永遠是正義的一方。而失敗者無論之前他做過什麼好事或是有益的事情。在勝利者看來那都是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失敗者永遠代表者非正義的一方。正是由於這種狹隘和偏激的歷史觀點使我們不能正確的看待歷史上許多人物和事件的真實一面。無論任何人或是事只有在他結束或死亡若干年後人們對於他蓋棺論那才是真實的也是可信的。一個人或是一件事物的好壞要以實踐來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絕對不是用嘴巴或是書能夠真實評價的。

❹ 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史

歷史就是對過去的記錄,當然包括了主觀和客觀的。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如何看待歷史=你的歷史觀是什麼

帶著疑問去看歷史~~~批判繼承的看待

對於歷史學家報著崇敬之心

對於疑問報著探究之心

對於惡人報著寬容之心

對於英雄報著批判之心

對於統治者報著評定之心

對於戰爭報著審判之心

對於屈辱史報著自強之心

對於光輝史報著平常之心

❺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唯物史觀的觀點是:

B。B是唯心主義。

閱讀全文

與以下哪個不是看待歷史的觀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