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五月十三日發生了什麼事

歷史上五月十三日發生了什麼事

發布時間:2022-07-23 03:05:07

⑴ 五月三十日歷史上發生的所有事情


1925年5月30日五卅運動。這年五月間,上海、青島的日本紗廠先後發生工人罷工的斗爭,遭到日本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鎮壓。上海內外棉第七廠日本資本家在五月十五日槍殺了工人、共產黨員顧正紅,並傷十餘人。五月三十日,當二千餘學生分頭在公共租界各馬路進行示威時,一百餘人遭巡捕(租界內的警察)逮捕,被拘押在南京路老閘巡捕房內,引起了學生和市民的更大憤慨,有近萬人聚集在巡捕房門口,要求釋放被捕學生。英帝國主義的巡捕向群眾開槍,打死打傷許多愛國群眾,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六月,英、日等帝國主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繼續進行屠殺。這些屠殺事件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公憤。廣大的工人、學生和部分工商業者,在許多城市和縣鎮舉行遊行示威和罷工、罷課、罷市,形成了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將中國民族運動升至高潮,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動搖了。

⑵ 關於八國聯軍侵華

[八國聯軍侵華]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 1900年)五月一日晚,
義和團焚燒豐台火車站的消息與京津鐵路軌道
被拆毀的謠言傳到外國公使居住的東交民巷。
各國公使感到形勢緊急,立即舉行會議,全體
同意調軍隊保護各國使館。次日,駛抵大沽口
外的外國艦隊先後接到進京的電報,並很快派
出陸戰隊,由海河乘船抵達天津,准備向北京
進犯。五月上旬,進人天津租界的各國軍隊已
達2000人。五月十三日,各國駐津領事和海軍
統帥在英國領事賈禮士的提議下舉行會議。在
美國領事的鼓動下,會議決定將在津的八國現
有兵力組成聯軍進軍北京,由在津軍隊中級別
最高的英國人西摩爾中將為統帥,美國人麥卡
加拉上校為副統帥,八國聯軍正式組成。光緒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五月二十一日,八國聯
軍攻打大沽炮台,當天義和團和清軍就聯合攻
打紫竹林租界,天津戰役爆發。五月二十五日,
清政府宣布對各國開戰。
六月一日,義和團著名首領張德成率「天
下第一團」5000多人支援天津,參加戰斗。當
時駐津清軍只有聶士成部武衛前軍10營,勢單
力薄,於是清政府急調馬玉昆、宋慶這些駐山
海關的軍隊到天津增援。義和團和清軍攻打紫
竹林的戰斗持續了一個月。聶士成部是清軍中
戰鬥力最強的新軍,與八國軍隊進行惡戰十多
次,斬殺敵軍多人。但各國聯軍從大沽源源進
入天津,力量逐漸增強。六月十三日,聶士成
戰死,天津防禦力量迅速減弱。宋慶接手天津
防務後,又夥同馬玉昆大肆屠殺義和團,致使
天津於十八日失陷。八國聯軍開始向北京進攻。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二十日,八國
聯軍侵人北京。凌晨,俄國從東便門攻入守城,
清軍占據制高點阻擊敵人。激戰持續到下午,
俄軍才佔領建國門並由此開始洗劫北京城。

1900年7月13日,侵華的八國聯軍向天津城發起總攻。「確鑿的史料證明,在對天津城發起最後總攻的時候,在最前面沖鋒陷陣的,是一支由英國軍官指揮由中國青年組成的特殊部隊。」(王樹增著《1901,帝國的背影》海南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為虎作倀,與骨肉同胞「浴血奮戰」,抗日戰爭時期為「國土淪陷」為「皇軍」效力的偽軍,竟然還有「師傅」!這個「師傅」就是「中國軍團」。這是很多讀者在沒有翻開這本書之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塵封的歷史羞羞答答,還有多少難以啟齒的恥辱沒有告訴我們?

「中國軍團」不同於我們熟知的那個時期的「二毛子」。二毛子,習慣上是指中國籍教徒。平常因為「身份特殊」而借著洋大人的勢力有些張牙舞爪,後來義和團興盛起來,「二毛子」便首當其沖。這是「運動」的規律,怨不得別個。而「中國軍團」則是在英國軍官的陰險和清廷的昏憒中誕生的,1898年組建,至1906年因為軍紀、經費和兵源等問題而解散。兇悍猖獗了整整八個年頭的「中國軍團」終於走到了盡頭。

「中國軍團」成立時僅有600人,首先入伍的是在香港的懂英語的中國人,後來,又從山東、河北等地招募了一些青年。從那裡招募士兵,並不能說明那裡的青年頭腦就特別的簡單,或者為了金錢就心甘情願地出賣祖國。但是,不管是在當時,還是放在相對「開放」的今天,他們都給父老鄉親帶來了極大的恥辱。這些「軍人」越「優秀」,道德觀念上的顛倒與混亂,就越是顯得突出。在八國聯軍的「大掃盪」中,「中國軍團」「厥功甚偉」,就因為他們「熟悉」同胞的一切。熟悉同胞的「中國特色」,自古以來,是一筆無形而巨大的財富;多少出於內部的「反戈一擊」,如楚大夫養由基百步穿柳,動輒中的,一箭能射穿七層鎧甲。

猜想這些「軍人」的「盡職盡責」的原動力,可能也是頗有意義的。從見了芝麻綠豆官狗屁小差役都得打哆嗦,到一掄槍托便能讓貪官酷吏搖尾乞憐,何其快哉!從吃不飽穿不暖到肉類蔬菜米飯敞開供應,夏季軍服和冬季軍服齊全,普通軍服和禮服齊備,何其樂哉!在打擊妄自尊大的權貴的過程中,「軍人」們不啻只找到了快感,妄自尊大從來都是亡國禍民之道。從怨恨官員腐敗而怨恨政府的「不作為」,轉而怨恨這個社會上比自己活得滋潤的其他人,進而劇烈地報復社會,多少「心胸狹隘」的人,幾乎都是從對妄自尊大的最簡單的憤慨開始,逐漸升溫而終究「煉成」為冷酷兇殘之殺手的。

有學者分析說,「中國軍團」能迅速「壯大」,其根源看來還是落後貧窮和長期處於被歧視的最底層以及缺乏有力的愛國主義教育。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衷。中國的讀書人從來都有好心腸,這似乎是個理由,然而,清泉綠果,何物不可飲啄,而鴟鴞偏嗜腐鼠。絕大多數處於「弱勢群體」的同胞卻沒有為「中國軍團」張目助威,而是毫不客氣地給予毀滅性地打擊。據史料記載,「中國軍團」在天津戰場上的出現,引起了清軍官兵和義和團的極大注意,無論「中國軍團」駐守在哪裡,行進到哪裡,宿營到哪裡,都會有炮彈莫名其妙地落下來。人們痛恨「漢奸」,嚴厲的懲罰自然是免不了的。民族精神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應該是凝聚人心的巨纛。

對於「中國軍團」的產生和存在,歷史和我們的祖先都應該挨板子,誰都不能例外。

「中國軍團」又不同於魯迅筆下的看客。看客雖然不是「觀棋不語」的「真君子」,但是「只動口而不動手」,而「中國軍團」卻是專門拿同胞下手最兇狠的傢伙。這是一種獻媚式的「宰熟」,越是嫡嫡親的,宰起來更是刀刀見血,以示「劃清界限」「大義滅親」。以前的「中國軍團」,你在昨天、今天、明天也不難瞧見他們的影子。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中國的看客多數是看熱鬧的,有的從看熱鬧中覺醒了,有的從看熱鬧中墮落了,更有冷漠的看客在對劊子手「把活兒幹得漂亮些」的慫恿中尋得靈感,而從業余的晉升為職業的。職業的看客一般與「中國軍團」並沒有多少距離,望其項背而已。一旦風吹草動,他們很難不成為「中國軍團」中的「優秀士兵」!

現在看來,「中國軍團」的「軍人」確實有些愚不可及。1902年,他們中有12名士兵被挑選出來,代表「中國軍團」到英國本土,參加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我們實在無法想像這些「軍人」究竟是以如何尷尬的神情去拜見倨傲的「勝利者」的。叛徒兼兇手兼奴才的身份,有什麼可炫耀的!

任何民族都有出賣民族利益的無恥奸賊。手頭有份資料說:不算「志願助手」,僅在德軍和黨衛軍中直接服役的前蘇聯公民就達21.5萬人。(據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蘇德戰爭期間德軍中有百餘萬蘇聯公民》作者格爾奇科夫)

即使挑毛剔刺,弄出點人家「不可為外人道」的「家醜」,這就能減輕我們的沉重,有一些「心理平衡」嗎?聚腥膻而思驅蠅蚋,矛盾而再巧妙的掩飾,總要不爭氣地流露出衰颯氣象。倒還不如以此為鑒,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奮發圖強,提高全民素質,實事求是地直面恥辱,免得以後再「誕生」些不體面的「中國軍團」來。

⑶ 5月13日究竟是個什麼日子

5月13日歷史事件精選
1955年5月13日,《人民日報》開始刊登關於胡風集團的材料
1996年5月13日,中央決定《葉劍英選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840年5月13日,法國作家都德誕辰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戰役開始
1954年5月13日,官廳水庫建成
1956年5月13日,蘇聯著名作家法捷耶夫逝世
1981年5月13日,教皇在聖彼得大教堂被刺客擊傷
1984年5月13日,蘇聯庫存導彈大爆炸
1990年5月13日,南斯拉夫足球賽發生大規模毆斗
1992年5月13日,我國與克羅埃西亞建交
1996年5月13日,我代表在聯合國呼籲建立公正合理世界新聞秩序
1997年5月13日,世界衛生大會反對在互聯網上促銷葯品
1997年5月13日,英「千年大廈」高度引起爭論
1998年5月13日,十五國集團首腦會議呼籲加強南南合作
1998年5月13日,印尼發生有組織地迫害華人、強奸華人婦女的事件
1998年5月13日,大興安嶺阿爾山發生森林大火
2008年5月13日,印度城市齋普爾發生系列爆炸事件,造成63人死亡,216人受傷

⑷ 歷史上的今天5月13日

1573年05月13日日本著名武將武田信玄逝世
1832年05月13日法國著名動物學家居維葉逝世
1840年05月13日法國作家都德誕辰
1883年05月13日愛迪生發現在真空玻璃泡中金屬板極通電流到熱燈絲極
1888年05月13日巴西廢除農奴制
1904年四月十五中國紅十字會成立
1907年四月十五美國影星約翰·韋恩出生
1912年四月十五吳健雄誕辰
1912年05月13日英國成立空軍
1922年05月13日胡適呼喚好人政府
1926年四月十五里夫戰爭結束
1931年四月十五我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
1931年05月13日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告捷
1932年四月十五陶爾斐斯當選奧地利總理
1941年四月十五希特勒助手黑斯飛往蘇格蘭
1944年四月十五諾曼底登陸
1947年05月13日孟良崮戰役開始
1947年四月十五蒙巴頓方案公布
1949年四月十五柏林封鎖解除
1949年四月十五解放軍發動上海戰役
1951年四月十五電影《武訓傳》受到批判
1951年四月十五《應當重視電影的討論》發表
1952年四月十五珠穆朗瑪峰獲得正名
1952年四月十五盟軍在朝鮮發動最大規模空襲
1953年四月十五中央同意《資本主義工業的公私關系問題》報告
1954年四月十五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廢除黑白分校制
1954年05月13日我國第一座大型山谷水庫——永定河官廳水庫竣工啟用
1955年05月13日胡風集團第一批材料發表
1956年05月13日蘇聯著名作家法捷耶夫逝世
1956年05月13日蘇聯作家法捷耶夫自殺
1961年05月13日美國影星賈萊·古柏病故
1963年四月十五霍梅尼在伊朗暴亂中被捕
1964年05月13日美國天文學家彭色列和威爾遜測到宇宙空間的各向同性輻射
1967年四月十五「革命樣板戲」開始推行
1968年05月13日法國五月風暴興起
1968年05月13日美國與越南開始巴黎和談
1973年四月十五美參議院專門小組開始水門事件聽證會
1974年四月十五德國總理勃蘭特辭職
1978年05月13日義大利前總理莫羅被紅色旅殺害
1979年四月十五著名電影藝術家舒綉文追悼會舉行
1981年05月13日國家建立科學基金制
1981年05月13日羅馬教皇保羅二世遇刺
1982年四月十五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全面入侵 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
1983年四月十五我國首批博士誕生
1984年05月13日蘇聯庫存導彈大爆炸
1988年四月十五中央決定創辦《求是》雜志
1990年05月13日南斯拉夫足球賽發生大規模毆斗
1991年四月十五北約調整軍事戰略
1992年05月13日我國與克羅埃西亞建立外交關系
1993年05月13日美國宣布「星球大戰時代」結束
1994年05月13日美俄等七國就波黑領土劃分達成一致
1995年四月十五紮伊爾發現罕見傳染病埃博拉
1996年05月13日我代表在聯合國呼籲建立公正合理世界新聞秩序
1997年05月13日世界衛生大會反對在互聯網上促銷葯品
1997年05月13日英國「千年大廈」高度引起爭論
1997年四月十五國產VCD穩居市場主導地位
1998年05月13日十五國集團首腦會議呼籲加強南南合作
1998年05月13日大興安嶺阿爾山發生森林大火
1998年05月13日印尼有組織地迫害華人、強奸華人婦女
1998年05月13日印巴進行新一輪核競賽
1998年四月十五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河北赤城開機
2003年05月13日淮北蘆嶺煤礦發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86人遇難
2008年四月十五國務院決定5月19日至21日全國哀悼日
2010年05月13日河南坐11年冤獄農民趙作海獲65萬元國家賠償
2010年05月13日泰國軍隊與紅衫軍槍戰百人死傷

世界歷史,五月都發生過什麼事比如說1925.5.3濟南慘案。要具體到那一天,描述事跡也行,盡量詳細,謝謝

5月19日:著名勞模時傳祥逝世
5月22日:黃岡起義爆發 法國著名詩人雨果逝世
5月5日:拿破崙逝世 著名詩人艾青逝世
羅馬著名預言:2011年5月11日!_
1872年5月18日 英國著名邏輯學家羅素誕辰
還有很多的

⑹ 世界歷史上5月都發生了哪些大事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
1928年5月3日,日本佔領中國濟南,製造濟南慘案;
1915年5月8日,日本逼迫中國簽訂《二十一條》定為「國恥日」;
1947年5月20日,國民黨鎮壓北京上海南京人民斗爭,製造「五二零慘案」
1925年5月30日,顧正紅被槍殺,工人起而斗爭,帝國主義有製造了「五卅慘案」從而引發了席捲全國的五卅運動;】
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工人罷工示威遊行,1889年,定為勞動節;
1945年5月8-9日法西斯德國投降,蘇聯,西歐紛紛慶賀,定為「歐洲勝利日」;
1649年5月,英國共和國成立,1660年5月斯圖亞特封建王朝復辟;
1775年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組建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領導獨立戰爭;
1862年5月林肯總統頒布《宅地法》,同9月的《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調動了人民積極性,扭轉了南北戰爭的局勢;
1789年5月法國三級會議召開,1793年5月31日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裝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統治,雅各賓派上台,法國大革命今日高潮;
1871年5月10日,《法蘭克福合約》簽訂,普法戰爭結束;
1860年5月30日加里波第率紅衫軍西西里首府巴勒摩,被恩格斯稱為「本世界最驚人的戰績之一」;
1940年5月27日-6月4日,「敦刻爾克大撤退」,保存了英軍有生力量,為英國重整旗鼓奠定了基礎;

⑺ 1898年,是中國的多事之秋.試列舉在這一年發生的重大事(1)

1、《英德續垡合同》簽訂

光緒二十三年(1897),清政府開始籌借第三期對日賠款。英德集團再次壓倒俄法集團,取得了這次借款權。光緒二十四年(1898)二月九日,清總理衙門與英國匯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在北京簽訂了《英德續借款合同》十七款,另附《付還本利日期數》一件。

規定:借款總額為一千六百萬英鎊(合銀一億兩);以八三(83%)折扣交付,年息四點五厘;分四十五年還清,不得提前或一次還清;以海關稅和蘇州、淞滬、九江、浙東貨厘及宜昌、鄂岸、皖岸鹽厘為擔保。

以上各處厘金由海關稅稅務司派人徵收;借款償還期內,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職位必須由英國人充任。

2、中德訂立《膠澳租界條約》

光緒二十四年(1898)二月十四日,清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與德使海靖在北京簽訂了《膠澳租界條約》(亦稱《德租膠澳專條》)。共三端十款。

主要內容是:德國租借膠州灣,租期九十九年;德國軍隊可以在膠州灣沿岸百里以內自由通行;允許德國在山東修築膠濟鐵路,並享有鐵路沿線三十里內的礦產開采權;德國獲有承辦山東各項工程的優先權。通過這一條約,德國不僅得以租借膠州灣,而且把山東全省變成了自己的勢力范圍。

3、法國強租「廣州灣」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1898年3月11日),法帝國主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廣州灣(今廣東湛江)的無理要求,並於當年閏三月初二(1898年4月22日)派出軍艦在廣東雷州府遂溪縣的海頭汛(今湛江市霞山區沿海)武裝登陸,強占海頭炮台。

對此,清政府卻委曲求全,屈膝投降,竟然派官員與法軍劃定租界。法帝國主義入侵後,所到之處四齣燒殺擄掠,妄圖擴大「租借」范圍。敵人的野蠻的暴行激起了當地廣大人民的極大憤慨,進而爆發震驚中外的抗法斗爭(即湛江人民抗法斗爭)。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1898年6月19日)南柳、海頭、綠塘、洪屋等村民眾500多人在吳幫澤等的率領下首揭抗法義旗,歃血誓師,以大刀、長矛、木棍等為武器,攻打廣州灣的法巢。

爾後,抗法斗爭風起雲涌,湛江人民在代理知縣李忠珏(上海人)的支持下成立抗法團練,抱著「寸土當金與伊打」的信念,與敵戰斗十餘次,打退了裝備精良的敵人的數次進攻。

但是,清政府卻向法侵略者節節退讓,欽差大臣蘇元春於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899年11月16日)不顧人民反對,竟與法國海軍提督高禮睿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把廣州灣租借給法國,期限99年。

但懾於人民的反抗,法國不得不將租界西線從萬年橋(現遂溪縣新橋糖廠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橋(今寸金橋),租界范圍從縱深一百幾十里縮小至三十里。[7]

4、中英訂立《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法國強迫清政府允其強租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後,英國政府立即要求強租九龍半島作為「補償」。

四月二十一日,清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等與英駐華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位於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島嶼的中國領土,即所謂「新界」,租借給英國,租期九十九年;租期內該地區完全歸英國管轄。

5、清廷廢除八股考試

光緒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八日,光緒皇帝召見康有為,康力陳八股之弊。二十九日,康有為、宋伯魯又上疏請改八股為策論。五月初五日,光緒帝發布「上諭」:自下科始,鄉會試及生童歲科各試,一律廢八股,改試策論。

戊戌政變後,八月二十四日,清廷宣布恢復舊制,仍以四書文、試帖等項分別考試。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又下詔:自明年始,鄉會試均不準用八股文程式。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清廷正式宣布徹底廢除科舉考試制度,推行新式學堂。

6、中英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

繼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之後,英國要求按照租讓旅大的同樣條件租借威海衛。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十三日,清總理衙門大臣奕劻與英駐華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規定將威海衛及其附近海面租與英國,租期二十五年,期滿經兩國相商仍可延長。

7、英德訂立瓜分津鎮鐵路協定

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中比《蘆漢鐵路借款合同》簽訂以後,英國於七月五日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築天津至鎮江等鐵路的要求,與德國在山東的利益發生矛盾。英國被迫與德國政府直接交涉,以兩國共同分割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為條件,來換取德國在津鎮鐵路上的讓步。

德國對非洲覬覦已久,願與英國妥協。雙方遂於同年七月十七日達成協定:天津到山東南境的鐵路由德國修築,由山東南境至鎮江的鐵路由英國修築,全線竣工後由雙方共同經營。

此外,還議琿:英國的鐵路投資范圍是長江以南各省和北經河南至山西;德國的鐵路投資范圍是山東省以及自黃河沿岸至南京一帶。

實際上是雙方互相承認了各自在華的勢力范圍。該協定簽訂後,兩國聯合向清政府提出了承築津鎮鐵路的要求,並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四月九日逼迫清政府簽訂了《津鎮鐵路借款合同》。

8、詔設農工商總局

光緒二十四年(1898)七月初五日。康有為奏上《請開農學堂地質局以興農殖民而富國本折》,建議於各省設立農學局、地質局,於京師設立農商局,各省設分局。

同日,光緒帝發布「上諭」:京師設立農工商總局,派直隸霸昌道端方及候補道徐建寅、吳懋鼎為督理;各省設立分局,各省府州縣皆設農務學堂,廣開農會,刊農報,購農器;其工學、商學各事宜,亦著一體舉辦,統歸農工商總局大臣隨時考察。

戊戌政變後,八月二十四日,清廷裁撤農工商總局。

9、簽訂《關內外鐵路借款合同》

英國為了減輕蘆漢鐵路的重要性,並阻擋俄、法插足長江流域,急於攬到關內外鐵路的借款權,以便向北擴展勢力。光緒二十四年(1898)八月二十五日,關內外鐵路會辦胡燏棻與英國中英公司在北京簽訂了《關內外鐵路借款合同》。

規定:借款總額二百三十萬英鎊,年息五厘,九扣實付,四十五年還清;該款用於修築奉天中後所至新民屯鐵路及營口支線;備還津渝、津蘆鐵路欠款;以北京至山海關鐵路財產、收和新築鐵路收入作擔保;鐵路總工程師英國人擔任;中國保證合同內所指鐵路永不讓與他國。

⑻ 1370年的歷史事記

徐達奉命北征
朱元璋以擴廓帖木耳為西北邊患,決意征剿。遂於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三日,復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 (即馮宗異)為右副將軍,鄧愈為左副副將軍,湯和為右副副將軍,往征沙漠。元璋問諸將:「元順帝滯留塞外,擴廓帖木兒以孤軍犯我蘭州,其志欲僥幸尺寸之利,不滅不已。今命你們出師,當以何為先?」諸將答道:「以師直取元順帝,擴廓帖木兒失勢,可不戰而降。」朱元璋說;「擴廓帖木兒以兵臨邊,今舍彼而取元順帝,是忘近而取遠,失緩急之宜,不是善策。我的意思是,分兵二道,一令大將軍徐達,自潼關山西安, (扌壽)定西,取擴廓帖木兒;一令左副將軍李文忠出居庸,入沙漠,追元順帝。使其彼此自救,無暇應援。何況元順帝遠居沙漠,料不到我師突至,如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易。此有一舉二得之效。」諸將即奉命而行。四月初八日,徐達一路出鞏昌安定縣,次沈兒峪,與擴廓帖木兒隔渠溝列陣對壘。初九日,諸將悉力與戰,大敗擴廓帖木兒,擒元郯王、文濟王及國公閻思孝、平章韓扎兒、虎林赤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吏卒八萬四千五百餘人,馬一萬五千二百八十匹,橐施驢牛羊雜畜不計其數。擴廓帖木兒從皇城與妻子數人逃奔和林,郭英追擊至寧夏,不及而還。五月十三日,李文忠一路趨應昌,得知元順帝死,兼程前進。十五日圍應昌城,十六日破城而入,獲元嫡孫買的里八剌及後妃宮女、官屬將校人等,駝馬牛羊木計其數,還獲歷代金玉璽寶圭冊斗斧。元嗣君與數十騎北奔,文忠追至慶州而還,經興州,降元將江文清等三萬六千九百餘人。至紅羅山,又降楊思祖等一萬六千餘人。遂班師還京。洪武三年六月二十日,朱元璋頒平定沙漠詔於天、下。此次北征沙漠,迫使元朝殘余勢力從應昌、定西一線北撤,明朝北邊防禦相對穩定。
嚴肅殿陛禮法
天下初定之時,朱元璋為了解下情,每日召集百官,侍於左右,詢問民情,諮訪得失。或考論古今典禮制度。所以,雖官位卑下,也可上殿議論。逾越班序之事,時有發生。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三日,朱元璋對中書省臣說:「朝廷之上,禮法為先,殿陛之間,嚴肅為貴。我始為諮訪庶事,而令百官入侍左右,至班序失次,是與嚴肅朝儀相悖的。自今以後,文武百官入朝,除侍從、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台、指揮使、六部尚書侍郎等官許上殿,其餘文武官五品以下,並列班於丹陛左右。若有違犯,由糾儀官舉正。」初四日,各道按察司官來朝,命依品級行禮。元璋說;「官員品級,是列上下、明尊卑,不可混淆。」
王府官制的制定
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四日,定王府官制。王相府設左右相各一人(正二品)、左右傅各一人(從二品),參軍府設參軍一人(正五品)、錄事二人(正七品)、紀善一人(正七品)。其班位各以其品秩列朝官之下。四月初八日,以鄭九成為秦王府左相兼陝西行省參政,王克讓為左傅,文原吉為錄事,高遜志為紀善;汪河為晉王府左相兼山西行省參政,熊鼎為左傅。並令各王相傅官屑皆選人充任。朱元璋又屢次淳淳告諭王府官,精心輔導。洪武四年四月初七日,申定王府官制:王相府左右相正二品,文武傅從二品。首領官參軍司參軍從五品,錄事正七品,承奉正正六品、副正七品,儀衛正正六品、副從七品,審理正正六品、副正七品,紀善正七品。各署典祠正、典寶正、典儀正、典膳正、典服正、工正、醫正並正七品,典祠副、典寶副、典服副、工副、醫副並從七品;牧正正八品、副從八品,引禮舍人、中書,省注。洪武五年正月,置親王護衛:每王府設三護衛指揮使司,衛設左、右、前、後、中五所,所設千戶二人、百戶十人。又設圍子手二所,所設百戶一人。洪武九年二月初二日,重定王府官制:王相府設左右相二人,武相一人,文相一人;左右傅二人,武傅一人,文傅一人;首領官長史二人,錄事二人。罷王傅府及典簽司、諮議官並護軍府。增設伴讀四人,選老成明經慎行之士充任;侍讀四人,收掌文移。四月初三日,又置王府典膳所、典寶所及門官等。洪武十三年十月初五日,罷諸王相府及長史司錄事,升長史司為正五品,置左右長史各一人,典簿一員(正九品)。更定王府孽牲所、倉庫等官俱為雜職。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更定王府官制,長官司左右長史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九品),審理所審理正一人(正六品)、審理副一人(正七品),典膳所典膳一人(正八品)、典膳副一人(從八品);奉祠所奉祠正一人(正八品)、奉祠副一人(從八品)、典樂一人(正九品),典寶所典寶正一人 (正八品)、典寶副一人(從八品);紀善所紀善二人 (正八品),良醫所良醫正一人(正八品)、良醫副一人 (從八品);典儀所典儀正一人(正九品)、典儀副一人 (從九品),引禮舍人三人(未入流),工正所工正一人(正八品)、工正副一人(從八品);伴讀四人、教授無定員(俱從九品),庫大使、副使各一人(未入流)。其護衛指揮使司官並屬官,隨軍多寡設置,不拘員數,品秩、俸祿並同在京衛分。儀衛司儀衛正(正五品)、儀衛副(從五品)、典仗六人(正六品)。
分封諸皇子為王
洪武三年(1370)四月三日,朱元璋以封建諸皇子為王告太廟。七日,正式冊封,詔告天下。詔書說;我惟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正儲位,其餘諸子當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國家。我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長子標為皇太子。諸子之封,本待報賞功臣之後。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乃以四月七日封第二予樉為秦王,第三子棡為晉王,第四子棣為燕王,第五子捕為吳王,第六子楨為楚王,第七子榑為齊王,第八子梓為潭王,第九子杞為趙王,第十子檀為魯王,從孫守謙為靖江王。皆授以冊寶,設置相府官屬及諸禮儀已有定製。」又說:奉天平亂,實為生民,法古建邦,用臻至治。故茲詔示,咸使聞知。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一日,封第十一子椿為蜀王,第十二子柏為湘王,第十三子桂為豫王(二十五年改封代王),第十四子(木英)為漢王(二十五年改為肅王),第十五子植為衛王(二十五年改為遼王)。改封吳王(木肅)為周王。同年三月初十日,秦王樉之國西安,晉王相之國太原。秦王護衛軍士三千七百四十八人,晉王三千二百八十一人。十三年三月十一日,燕王之國北平,賜燕山中、左二護衛、侍從將士五千七百七十人。洪武十四年十月周王之國開封。洪武十五年十月齊王搏之國青州。洪武十八年十月魯王檀、湘王柏分別就藩兗州、荊州;十二月潭王梓就藩長沙。洪武二十三年正月,蜀王椿就藩成都。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封第十六子(木旃)藩為慶王,第十七子權為寧王,第十八子楩為岷王,第十九子橞為谷王,第二十子松為韓王,第二十一子模為沈王,第二十二子楹為安王,第二十三子桱為唐王,第二十四子棟為郢王,第二十五於(木彝)為伊王。洪武二十五年閏十二月,代王桂就藩大同。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月,肅王(木英)就藩廣寧,暫住平涼(二十八年就藩甘州)。遼王植就藩,暫住大凌河北。慶王(木旃)就藩,暫住慶陌北古韋州城(三十年建邸寧夏)。寧王權就藩大寧。
五等勛爵的制定
洪武三年(1370)六月初七日,定五等勛爵之制:勛為正一品,上柱國,從一品柱國;正二品上護軍,從二品護軍,正三品上輕車都尉,從三品輕車都尉;正四品上騎都尉,從四品騎都尉;正五品雲騎尉,從五品武騎尉。爵:正一品國公、郡公,從一品郡侯;正、從二品郡伯;正、從三品縣伯;正、從四品縣子;正、從五品縣男。洪武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吏部尚書余熾奏:公、侯、伯、子、男,爵雖五等,不可以常調品級論。今公、侯三代得封贈公、侯者,誥如一品,封贈伯的,給誥如二品;封贈子、男的,給誥如三品。如此則有遞降之殊,非所以示寵異。自今以後,五等之爵誥,皆如一品,以顯殊恩,朱元璋批准。於是,凡有封贈給誥,皆如一品之制。惟公侯仍用玉軸,伯、子、男仍用犀軸,以為區別。
欽天監的設立
龍鳳十一年、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七月二十六日朱元璋在應天置太史監,設太史令、通判太史監事、僉判太史監事、校事郎、五官正、靈台郎、保章正副、挈壺正、管勾等官。以劉基為太史令。吳元年(1367)十月初三日改太史院,秩正三品,設院使、同知、院判等官。洪武元年(1368)十月二十七日,改太史院為司天監。洪武二年二月兼設回回司天監。洪武三年六月十三日,改欽天監。四年,詔監官職專司天,非特旨不得升調。又定監官散官。十四年九月初二日改欽天監為正五品,設令一人(正五品)、丞一人(正六品)。其屬有主簿廳,主簿一人(正八品),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人(正六品),五官靈台郎八人(從七品),五官保章正二人(正八品),五官挈壺正二人(從八品),五官監侯三人(正九品),五官司歷二人(正九品),五官司晨八人(從九品),漏刻博士六人(從九品)。二十二年,改令為正,丞為監副。洪武三十一年罷回回欽天監,以其事歸本監。其職掌為察天文,定歷數,占候,推步等事。凡日月、星辰、風雲、氣色,由監正、副主持屑官測候,有災變異,密疏呈報。
制定科舉
洪武三年(1370)五月,朱元璋頒發科舉詔令,於八月設科取士。明代科舉考試分文武二科,考試分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考中者稱舉人,京師會試考中者有資格參加殿試。三年一大考,殿試由皇帝親自把關,殿試及格而被錄取的通稱進士。凡考中進士者,即可授官。文科考試內容主要局限於四書五經,考試文體通用八股文,虛內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舉制又稱八股取士。武科試士則以技勇為重,所考內容因時局要求而變化。六年一大考,考中頭名稱武狀元。
海禁令
明朝開始實施海禁令,禁止華人出海與移民。
封阿答阿者
明太祖封阿答阿者為占城國王。
元代時,占婆與元政權關系不佳,元世祖時期曾經與其發生戰爭。在明政權建立之後,制蓬峨(在中國典籍里稱作阿答阿者)與之關系非常親密。《明史》及《明實錄》等記載,在明政權剛建立的洪武二年農歷正月乙卯二十日(西歷1369年2月26日),明太祖將他即皇帝位消息,通知占城。農歷二月己巳四日(1369年3月12日),制蓬峨派遣使者虎都蠻前往朝貢,致送虎、象及土產方物。辛未六日(西歷3月14日),明太祖給予制蓬峨璽書,稱「誠意至篤,朕甚嘉焉」,以答謝其親善之誼。同年十二月甲戌(1370年1月11日)明太祖派遣管勾甘與路景賢前往占城,封為占城國王。之後,制蓬峨在位的時期里,雙方時常派遣使者往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農歷四月,明太祖因為占城王奪取真臘的貢品等事,命令董紹前往譴責,但是因為占婆使者先到,就將董紹召回,後來制蓬峨再度派遣使者謝罪,占明兩國又回復以往關系。到1390年,根據中國典籍記載,明朝認為占婆首將閣勝(即羅皚)殺害阿答阿者,並控制政權,明太祖因而拒絕羅皚派遣的使者朝貢,並中斷關系達7年。
利摩日大屠殺
百年戰爭中,英佔區的法國城市利摩日(Limoges)暴動,時患絕症的黑太子愛德華(1330年-1376年)與其弟,岡特的約翰(1340年-1399年),率英軍破城,殘殺居民3000餘人,史稱利摩日大屠殺(Massacre at Limoges)。暴行引發更多的法國城市暴動,英軍陷入被動。
漢薩同盟戰勝丹麥,訂立《施特拉爾松德條約》,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
《施特拉爾松德條約》(德語:Friede von Stralsund)於1370年5月24日簽署,結束了漢薩同盟與丹麥王國之間的戰爭,也標志著漢薩同盟到達其力量的巔峰。
戰爭開始於1361年,當時丹麥國王瓦爾德馬爾四世征服了斯科訥、厄蘭島、哥得蘭島和漢薩同盟重鎮維斯比。1362年,漢薩同盟的反擊在赫爾辛堡被丹麥艦隊擊敗,被迫簽署了《沃爾丁堡條約》,大量特權被剝奪。不願接受該條約的漢薩同盟在1367年通過科隆同盟建立起一支艦隊並與瑞典重建聯盟關系。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瓦爾德馬爾四世和其挪威女婿哈康六世完全被擊敗。
《施特拉爾松德條約》的談判在丹麥總管亨寧·波德布斯克和漢薩同盟呂貝克市長雅各布·普列斯科夫和施特拉爾松德市長貝爾特拉姆·武爾夫拉姆之間進行。根據條約,維斯比重獲自由。此外,丹麥還被迫保證漢薩同盟在整個波羅的海擁有自由貿易的權利。條約賦予了漢薩同盟在波羅的海內捕魚的壟斷地位。漢薩同盟還擁有對丹麥王位候選人的否決權。
蘭甘亨大帝稱帝
素可泰王國(今泰國)自高棉帝國獨立,蘭甘亨大帝稱帝。
蘭甘亨大帝(泰文:พ่อขุนรามคำแหงมหาราช ,約1239年-1298年)泰國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國王,中國史稱敢木丁。
蘭甘亨的父親室利·膺沙羅鐵是素可泰王朝創始人。其兄班孟是素可泰王朝的第二代國王,1278年去世後,蘭甘亨繼位。蘭甘亨19歲時隨父與功德城的君主沙木槎作戰。室利·因陀羅的士兵戰敗而逃,只有蘭甘亨一人驅趕戰象,堅持戰斗,結果轉敗為勝。因而他父親給他命名為甘亨,即勇敢的意思。後人稱他為坤蘭甘亨,是因為坤是素可泰時期對國王的稱呼,蘭是梵文「偉大」之意,坤蘭甘亨意即「勇敢而偉大的君主」。
蘭甘亨的最大貢獻在於他將流行於素可泰地區的巴利文、吉蔑文加以改造,於1283年創制了泰文字母。約1317年蘭甘亨逝世,據說是在湄南河失蹤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五月十三日發生了什麼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